高中政治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导学案2部编版必修1_第1页
高中政治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导学案2部编版必修1_第2页
高中政治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导学案2部编版必修1_第3页
高中政治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导学案2部编版必修1_第4页
高中政治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导学案2部编版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9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1.国家、阶级等概念;2.原始社会、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3.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4.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的基本条件。1.学习重点:原始社会解体的缘由;阶级和国家是怎样产生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资产阶级革命的缘由和意义。2.学习难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缘由;为什么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要熟记课本重点学问,加深理解,留意运用)一.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1.(1)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假如把原始社会比作人类的童年,那么这个童年期长达二三百万年,其中绝大部分时期处于(2),那时,人们主要靠采集自然食物为生。距今约一万年前,人类进入了(3),原始畜牧业和农业起先出现,人们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生产者。那些得益于畜牧农耕而实现了定居的地方,大都成为(4)。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使人们不得不(5),(6),在生产中结成同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安排劳动产品,这是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原始社会末期,(7)的改进,大大推动了(8)的发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9)个体劳动渐渐盛行起来。原来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渐渐被(10)代替,生产资料相应地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最早归家庭私有的主要是生产工具和牲畜,后来(11),这标记着(12)的确立。(13)的加剧,使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同等,漫长的原始社会渐渐解体了。2.随着原始社会的解体,渐渐形成两大地位不同的集团——(1),前者处于剥削者的地位,后者处于被剥削者的地位。所谓阶级,就是(2)。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是:(3)。(4)是人类社会最早形成的两大对立阶级。(5)_之间的冲突,是奴隶社会的主要冲突。奴隶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必定遭到奴隶的抗拒。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这样,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6)产生了。国家是(7)。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8)的广泛运用、(9)的出现、(10)的独创和应用、(11)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这是历史的进步。二.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1.奴隶社会后期,当生产力发展到新的水平常,出现了封建制生产关系。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是:(1)。相对于奴隶,农夫有肯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这样,农夫能够比较自主地劳动,有了生产主动性,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当奴隶制日渐成为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障碍时,就被封建制生产关系所替代,这是(2)发展的必定结果。在封建社会里,(3)是地主阶级剥削农夫的基础。封建地主阶级正是凭借对土地的占有,使农夫不得不依附于地主,屈从于地主阶级的奴役。(4)是地主阶级剥削农夫的主要方式,地租包括(5)。此外,地主阶级还利用高利贷,强迫农夫交纳苛捐杂税、从事各种徭役来剥削农夫。在封建社会,(6)是两个基本阶级,这两个阶级之间的冲突是封建社会的主要冲突。面对地主阶级的(7),农夫阶级的抗拒斗争从来没有停止过。这种斗争,经常由分散的小规模的抗租抗税运动,发展成大规模的农夫起义或农夫斗争。封建社会后期,随着(8)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部萌生出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必需具备两个基本条件:(2)__________。在历史上,西方资产阶级(3)促使这两个条件形成。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决不是一个田园诗般的过程,而是—个充溢侵略、折服、掠夺、残杀和奴役的过程。(4),标记着资本主义社会的起先,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资本主义发展到肯定阶段,就会发生以(5)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生产过剩是(6),即相对于(7),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肯定过剩。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是:(8)______。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干脆缘由是:(9)____________。当冲突尖锐化时,社会生产结构会严峻失调,一方面社会生产大规模增长,另一方面工人阶级因资本家的剥削日益贫困化,从而造成社会生产严峻过剩。经济危机难以治愈,根本缘由在于(10),这是资本主义的基本冲突。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冲突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11)。资本家拥有生产资料并雇佣工人进行生产,为了追逐自身利润最大化,不断加大对工人的剥削;广阔工人没有生产资料,在经济上受剥削、政治上受压迫,成为受苦最深的阶级。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资产阶级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实行了一些缓和阶级冲突的措施,但这些措施没有也不行能变更(12)。资本主义基本冲突是(13)之间的冲突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14)。资本主义基本冲突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始终,确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15)的程度越高,(16)就越来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的手里,资本主义基本冲突的尖锐化就越不行避开。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虽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这是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自主探究一:1.假如人类社会的历史是240万年,我们把这240万年看作一天,那么大约从0点到23点54分,人类都处于旧石器时代;大约从23点54分到23点57分,人类都处于新石器时代;大约从23点57分起先,人类才进入文明时代。假如把原始社会比作人类的童年,那么这个童年期占到人类社会历史的99.98%。为什么人类的童年这么漫长?2.原始社会解体的缘由是什么?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原始社会被有剥削、有压迫的奴隶社会代替是历史的进步吗,为什么?自主探究二:1.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学问,论证“只有生产发展到肯定程度,才能出现阶级;只要生产发展到肯定阶段,就必定产生阶级。”国家是如何产生的?自主探究三:奴隶制与封建制的生产关系有什么异同。什么是地主阶级剥削农夫的基础?地主阶级剥削农夫的方式有哪些?自主探究四:结合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分析上述材料,谈谈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表现和特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必需具备什么基本条件?西方资产阶级是如何促使这两个条件形成的?资产阶级革命的缘由和意义是什么?依据不同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表现,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缘由。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冲突是不行调和的,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为什么?1.达尔文在环球考察中记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欧洲人来到美洲的火地岛,送给岛上居民一条被子。不料接受赠物的居民把被子撕成一块块布片,分给当地的每一个人。好端端的被子变成没有用的碎布片。这分送布片的举动主要说明()A.当时居民不须要被子B.当地居民仍旧保持着平均安排的原始习俗C.当地人实行生产资料归集体全部D.当地居民睡觉没有运用被子的习惯2.恩格斯指出:“氏族制度的宏大,但同时也是它的局限性,就在于这里没有统治和奴役存在的余地。”这表明()①氏族制度的宏大之处在于没有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现象②民族制度的局限性在于它与极低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③氏族制度不能过渡到阶级社会④阶级的产生是以生产力发展到有肯定剩余产品为前提的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D.①②④3.只有生产发展到肯定程度,才能出现阶级;只要生产发展到肯定阶段,就必定产生阶级。这表明()①阶级不是从来就有的②阶级的产生与生产的发展亲密相关③阶级就是在肯定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各种集团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阶级产生的根本缘由()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4.在阶级社会里,剥削阶级都要靠剥削他人的劳动来发财致富,被剥削阶级要被迫为剥削阶级供应无偿劳动。就这一点来看,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共同点是()A.剥削的基础相同B.剥削的形式相同C.剥削的本质相同D.剥削的程度相同5.私有制的产生、封建制生产关系的萌芽以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出现,从根本上说都是________的结果()A.手工业者分化B.商品交换发展

C.阶级斗争激化D.社会生产力发展6.马克思指出:“罗马的奴隶是由锁链,雇佣工人是由看不见的线系在自己的全部者手里。”这根“看不见的线”是指()A.工人对资本家的人身依附关系B.资本主义剥削关系C.资产阶级国家政权D.资本主义私有制7.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缘由是()A.资本主义的基本冲突B.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冲突C.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同劳动人民有支付实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冲突D.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冲突8.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吃穿好一些,待遇高一些,持有财产多一些,不会消退奴隶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同样也不会消退雇佣工人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从根本上说这是因为()A.工人被雇佣的地位没有变更B.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没有变更C.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冲突依旧存在D.工人阶级的生活待遇没有资本家高课前预习参考答案一.1.(1)原始社会(2)旧石器时代(3)新石器时代(4)人类文明的摇篮(5)共同劳动(6)共同占有生产资料(7)生产工具(8)生产力(9)个体劳动(10)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11)土地也变成私有财产(12)私有制(13)贫富分化2.(1)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2)在肯定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集团(3)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4)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5)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6)奴隶制国家(7)阶级冲突不行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8)金属工具(9)城市(10)文字(11)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二.1.(1)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地租等方式,占有农夫大部分劳动成果(2)生产力(3)封建土地全部制(4)收取地租(5)劳役地租、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6)农夫阶级和地主阶级(7)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8)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2.(1)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建的剩余价值(2)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当作资本(3)依靠暴力、通过掠夺(4)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5)生产过剩(6)相对过剩(7)劳动人民有支付实力的需求来说(8)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商店、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快速下降,信用关系被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9)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实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冲突,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冲突(10)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冲突(11)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12)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剥削关系(1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14)资本主义社会一切冲突和冲突的总根源(15)生产社会化(16)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自主探究参考答案自主探究一:1.【答案】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与极端低下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这使原始社会的生产和生活变更特别缓慢,经验了漫长的发展岁月。2.【答案】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个体劳动渐渐盛行起来。原来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渐渐被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代替,生产资料相应地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最早归家庭私有的主要是生产工具和牲畜,后来土地也变成私有财产,这标记着私有制的确立。贫富分化的加剧,使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同等,漫长的原始社会渐渐解体了。3.【答案】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运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独创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这是历史的进步。自主探究二:1.【答案】原始社会末期,随着金属工具的出现,生产有了肯定的发展,起先出现了剩余产品,这才有了产生剥削和阶级的可能,由于生产的进一步发展,使个体劳动代替了共同劳动,从而引起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出现,使氏族成员的贫富分化加剧,这时人剥削人成为客观须要,阶级的产生也就由可能变为现实。阶级不是从来就有的,阶级的出现与生产的发展亲密相关。这证明白“只有生产发展到肯定程度,才能出现阶级;只要生产发展到肯定阶段,就必定产生阶级。”2.【答案】随着原始社会的解体,渐渐形成两大地位不同的集团——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前者处于剥削者的地位,后者处于被剥削者的地位。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之间的冲突,是奴隶社会的主要冲突。奴隶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必定遭到奴隶的抗拒。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这样,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奴隶制国家产生了。国家是阶级冲突不行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自主探究三:1.【答案】两种生产关系在本质上都是剥削制度。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是: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是: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地租等方式,占有农夫大部分劳动成果。相对于奴隶,农夫有肯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这样,农夫能够比较自主地劳动,有了生产主动性,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2.【答案】在封建社会里,封建土地全部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夫的基础。封建地主阶级正是凭借对土地的占有,使农夫不得不依附于地主,屈从于地主阶级的奴役。收取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夫的主要方式,地租包括劳役地租、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此外,地主阶级还利用高利贷,强迫农夫交纳苛捐杂税、从事各种徭役来剥削农夫。自主探究四:1.【答案】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表现:在商品经济较发达的城市出现了手工工场和劳动力市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是: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建的剩余价值。与封建社会农夫对地主明显的人身依附关系相比较,工人看起来拥有人身自由,但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的条件下,他们不受雇于这个资本家,就得受雇于那个资本家,终归无法摆脱被雇佣、受剥削的命运。相对于封建土地全部制是导致农夫依附于地主的绳索,资本主义私有制犹如看不见的锁链,使工人所谓的人身自由徒有虚名。2.【答案】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必需具备两个基本条件: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当作资本。在历史上,西方资产阶级依靠暴力、通过掠夺促使这两个条件形成。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决不是一个田园诗般的过程,而是—个充溢侵略、折服、掠夺、残杀和奴役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3.【答案】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使新兴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已经显示出很大优势。但是,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