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D1529T 4-2025贺兰山小种群野生植物监测与保护技术指南_第1页
BD1529T 4-2025贺兰山小种群野生植物监测与保护技术指南_第2页
BD1529T 4-2025贺兰山小种群野生植物监测与保护技术指南_第3页
BD1529T 4-2025贺兰山小种群野生植物监测与保护技术指南_第4页
BD1529T 4-2025贺兰山小种群野生植物监测与保护技术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CCSB65贺兰山小种群野生植物监测与保护技术指南2025-03-04发布2025-04-04实施阿拉善盟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1前言 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监测要求 24.1监测对象 24.2监测区域 24.3监测样地 2 24.5监测内容 45监测 55.1监测方法 55.2监测频率 ………55.3监测成果 56保护措施 66.1就地保护 66.2迁地保护 66.3种质资源的采集 66.4扩繁技术应用 6附录A(资料性)种群特征、生长特征和天然更新监测记录表 7附录B(资料性)生境监测指标与监测周期表 8附录C(资料性)物候期监测记录表 9附录D(资料性)环境干扰因子监测记录表 附录E(资料性)贺兰山小种群野生植物名录表 附录F(资料性)贺兰山小种群野生植物监测报告编写格式 Ⅱ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提出。本文件由阿拉善盟林业和草原局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内蒙古大学。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苏云、刘占军、娜荷芽、袁丽丽、王晓勤、任振强、任侠、张宝军、李智勇、梁存柱。1贺兰山小种群野生植物监测与保护技术指南本文件给出了贺兰山小种群野生植物监测对象、监测方法、监测指标、监测内容、监测成果等。同时,规范了贺兰山小种群野生植物的保护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分布在贺兰山的木本及草本小种群野生植物的监测与保护。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LY/T1819珍稀濒危野生植物保护小区技术规程LY/T2652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与扩繁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同一时间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小种群野生植物plantspecieswithsmallpopulations现存个体数少于种群最小可存活个体数,种群数量少、栖息地有限、遗传多样性低、种群结构衰退、人类干扰严重且分布地域狭窄,天然更新差,灭绝风险率高的植物。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分布的物种个体总数,也称“种群大小”。生物的个体、种群或群落生活地域的环境,包括必需的生存条件和其他对生物起作用的生态因素。监测monitoring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持续收集和记录野生植物生长状态及其环境变化的过程。自然环境中动植物生命活动的季节性现象和在一年中特定时间出现的某些气象、水文现象的特征。在野外原生分布地,采取各种措施保护和维持现存自然种群及相关的群落。2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把因生存条件不复存在,物种数量极少或难以找到配偶等原因,生存和繁衍受到严重威胁的物种迁出原地,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又称易地保护。为了研究目的而划定的小块土地。4监测要求4.1监测对象贺兰山小种群野生植物及其生境,具体可参考贺兰山小种群野生植物名录(见附录E)及生境。4.2监测区域以贺兰山小种群野生植物实际的分布范围,即为监测区域。4.3监测样地4.3.1监测样地应具有代表性,涵盖监测区域内充分满足监测需要的典型小种群特征,样地形状以正方形为佳,减少边缘效应的影响,监测工作应满足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的需要,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起到指导及预警作用。监测对象、方法、时间和次数一经确定,应长期保持不变。4.3.2样地面积根据不同物种的生活型随机设置,乔木设置为600m²(20m×30m)、灌木25m²(5m4.3.3对于乔木,在600m²监测样地的4角及中心设置5个5m×5m样方进行监测;灌木,在25m²监测样地的4角及中心设置5个1mx1m样方进行监测;对于草本植物,随机设置样方,样方面积不4.4监测指标4.4.1种群特征、生长特征、天然更新指标种群特征、生长特征、天然更新指标及其监测周期按表1规定执行。乔木树种调查包含胸径小于5cm的幼树、幼苗株数、平均高和幼苗密度。3项目类型指标类型监测周期株年龄结构一分布面积郁闭度(盖度)m平均胸径(地径)平均冠幅(冠径)m株(丛)幼苗密度项目类型指标类型一一%一%℃d降水光照风力4表3物候监测指标与监测周期项目类型时间阶段叶期展叶期连续监测果期落果期4.5监测内容4.5.1小种群植物小种群植物的种群数量,生长、繁殖状况及变化趋势以及物种组成、郁闭度(盖度)、频率。按照LY/T1819的规定监测。4.5.2环境因子监测小种群植物的环境干扰因子的监测见表4。表4小种群植物的环境干扰因子的监测见表项目类型轻中重1轻度危害:受害株数小于总株数的10%。重度危害:受害株数大于总株数的25%。虫害2自然灾害轻度冻害:树干、主枝及侧枝存活,表皮轻微冻伤,离枝端1/2以中度冻害:树干、主枝及侧枝存活,树干表皮部分冻伤,小枝或叶轻度风害:树干不倾斜,主枝折断或劈裂。中度风害:树冠倾斜目测<45°,折干、冠、枝量<40%。重度风害:树冠倾斜目测>45°,折干、冠、枝量≥40%。旱灾轻旱危害:土壤含水率在12%~15%,或土壤相对湿度在40%~60%。中旱危害:土壤含水率在5%~12%,或土壤相对湿度在20%~40%。重旱危害:土壤含水率<5%,或土壤相对湿度<20%。水灾轻度危害:受害生境面积<1hm²。中度危害:受害生境面积在1hm²~5h重度危害:受害生境面积>5hm²。5表4小种群植物的环境干扰因子的监测见表(续)项目类型轻中重自然灾害石流)轻度危害:受害株数小于总株数的10%。重度危害:受害株数大于总株数的25%。3轻度干扰:受害株数小于总株数的5%。中度干扰:受害株数占总株数的5%~10重度干扰:受害株数大于总株数的10%。4啃食轻度干扰:受害株数小于总株数的5%。重度干扰:受害株数大于总株数的10%。5物轻度干扰:入侵植物株数小于总株数的10重度干扰:入侵植物株数大于总株数的25轻度干扰:入侵植物种群密度小于总种群密度的5%。中度干扰:入侵植物种群密度占总种群密度的5%~20重度干扰:入侵植物种群密度大于总种群密度的20%。5.1监测方法5.1.1叶片调查法调查叶片受害症状,测量植物生长量等,根据植物受害程度,分析受害原因,进行受害程度分级。5.1.2地面监测法在监测区域内布置地面监测样方,采集植物的生长情况、温度、湿度、土壤等环境信息。5.1.3气象监测法通过监测气温、降雨量、光照等气象要素,了解这些因素对小种群植物生长的影响。5.2监测频率乔木、灌木监测频率1次/3a,草本监测频率1次/a,每次监测时间宜于上一年(次)相一致,乔木与灌木适于每年的6-9月监测;草本植物适于每年5-9月监测。数量有限的木本植物,草本植物,根据实际情况可围栏围封监测。5.3监测成果5.3.1监测记录6种群特征、生长特征与天然更新监测参见附录A,生境监测指标与监测周期参见附录B,物候监测指标与监测周期参见附录C,小种群植物的环境干扰因子的监测参见附录D。5.3.2影像资料影像资料包括相片及视频资料,应对影像资料进行整理、归类、备份。5.3.3监测报告根据监测结果,对监测记录进行系统分析,撰写贺兰山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监测报告。监测报告编写提纲参见附录F。6保护措施6.1就地保护按照LY/T2652的规定。对有可能造成生态系统毁灭性灾难的森林火灾,商业性采伐和大众旅游活动、偷牧等人为因素进行预防和严格控制,建立围栏围封进行保护,防止人为采集,野生动物啃食等破坏行6.2迁地保护按照LY/T2652的规定。将小种群植物迁入人工环境中进行栽培、养护和保存,建立具有遗传多样性的迁地保护种群。6.3种质资源的采集按照LY/T2652的规定。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采种。采用干燥密封保存、低温保存等措施进行种质资源的保存。6.4扩繁技术应用按照LY/T2652的规定执行。7(资料性)种群特征、生长特征和天然更新监测记录表种群特征、生长特征和天然更新监测记录见表A.1。表A.1种群特征、生长特征和天然更新监测记录表野外编号:第_页,共页数量(株)密度(株/m²)频度(%)年龄结构性比分布面积(m²)郁闭度(%)平均高度(m)平均胸径(基径)(cm)平均冠幅(冠径)(m)幼苗株数(株(丛))幼苗平均高(cm)幼苗密度(株/m²)8(资料性)生境监测指标与监测周期表生境监测指标与监测周期见表B.1。表B.1生境监测指标与监测周期表土层厚度(cm)枯落物厚度(cm)土壤含水率(%)土壤容重(g/cm³)土壤含氮量(g/kg)土壤含碳量(g/kg)年均温(℃)年均无霜期(d)林地年均蒸发量(mm)9(资料性)物候期监测记录见表C.1。野外编号:第_页,共页日期或日数叶期展叶期落(枯)叶期结果期落果期(资料性)环境干扰因子监测记录表环境干扰因子监测记录见表D.1。表D.1环境干扰因子监测记录表野外编号:第_页,共页虫害自然灾害旱灾水灾啃食(资料性)贺兰山小种群野生植物名录贺兰山小种群野生植物名录见表E.1。表E.1贺兰山小种群野生植物名录内蒙野丁香Leptodermisordosica羽叶丁香SyringapinnatifoliaHemsl.(Oleaceae)大叶细裂槭Aceraceaestenolobumvar.me松潘叉子圆柏SabinaMillvulgarisAnt.var.a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