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子建《是谁在遥望乡土时还会满含热泪》阅读答案_第1页
迟子建《是谁在遥望乡土时还会满含热泪》阅读答案_第2页
迟子建《是谁在遥望乡土时还会满含热泪》阅读答案_第3页
迟子建《是谁在遥望乡土时还会满含热泪》阅读答案_第4页
迟子建《是谁在遥望乡土时还会满含热泪》阅读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迟子建《是谁在遥望乡土时还会满含热泪》阅读答案是谁在遥望乡土时还会满含热泪

迟子建①我童年生活的地方属于林中小镇,算不得真正的乡村,但每户人家都开垦了自留地。房前屋后的地,我们称为莱园,分前、后菜园。前菜园往往有个弥勒佛似的大肚酱缸,后菜园则栽种两三棵亭亭玉立的臭李子树和山丁子树,它们都是从山中移植来的。前后菜园除了种蔬莱瓜果,也种几行花——扫帝梅、姜丝辣之类,这些寻常的花儿都很艳丽,一直开到霜降时分。前菜园的角落,往往有猪圈、鸡舍和茅厕,可让庄稼疯长的粪肥都出自这里。夏天你蹲在茅厕,能听见虫鸣,看见炊烟以及炊烟之上的云。而你在莱园劳作,蝴蝶、蜜蜂和蜻蜓莫不带着各自的爱情故事,相互纠缠或追逐着从你指尖掠过。②家门以外的自留地我们称为大地了,通常每家有个两三亩,种的是可放入地窖的越冬蔬菜,土豆、白菜、萝卜等等。大地离家远,去那儿干活时,得扛上农具,带上干粮,秋收时节,还得动用手推车或者马车牛车,把蔬菜拉回来。此时天空中的大雁排成人字形南归,妇女们开始忙着渍酸菜,忙着弹棉花做冬衣了。雪花一扬起冬天的水袖,就会骗跹起舞个半年,直到转年五月冰消雪融,新绿像大地的星星一闪一闪地出现,生机才会回来。③我们的前后菜园围起来的房屋,是清一色的板央泥房子。房屋的梁柱用原木,墙壁则用板材再糊上泥巴,泥巴兑上切得寸长的干草,所以这屋子既有树木和泥土的气息,也有干草的芳香。住在屋里的人,有恩爱的,有离异的;有快乐的,有忧愁的;有慈眉善目的,有面目狰狞的;有醉鬼,也有泼妇。人们经历着生老病死,合着大自然的节拍春种秋收着。④我的父母虽然不是农民,但因为我们有着几片自留地,种地是从春到秋的日常生活,所以我从小就会干农活,翻地、播种、施肥、打垄……这些农活至今能做。盛夏时节,我们常常拢起蚊烟,把饭桌支在前菜园的酱缸旁,吃着新鲜的蘸酱菜,谈天说地看晚霞。⑤而到了冬天,雪花从不发布预告,一场接一场地在大地上演它们的舞剧。有时这舞蹈狂放,是鹅毛大雪,一团一团的;有时这舞蹈矜持,是莹莹小雪,一缕一缕的。这时家家把炕桌支在热炕头上,桌中央那一盆热气腾腾的炖菜,不是土豆炖白菜,就是萝卜炖冻豆腐,再不就是酸菜炖粉条,多是秋收后下到地窖的冬储菜,吃得人通体舒泰,格外温存,将窗外的雪花都当春花来赏了。⑥我生活的领地温差很大,腊月夜晚多极寒,盛夏正午也会酷热,冷暖不定,恰如悲欣交集的人生。这片乡土,是我的文学萌芽之地,我的作品天然地带着它的体温。短篇《沉睡的大固其固》《北国一片苍茫》《逝川》,中篇《北极村童话》《日落碗窑》《原野上的羊群》等等,从篇名大约可以听出我作品的乡土笛音。苍茫的林海,土地上的庄稼,陪伴我们的生灵——牛马猪羊、风霜雨雪、民俗风情、神话传说、历史掌故,就像能让生命体屹立的骨骼一样,让我的作品是血肉之躯。虽然它们有缺点,但那粗重的呼吸,暗哑的咳嗽,深沉的叹息,也都是作品免于贫血的要素。⑦一个作家命定的乡土可能只有一小块,但深耕好它,你会获得文学的广阔天地。无论你走到哪儿,这一小块乡土,就像你名字的徽章,不会被岁月抹去印痕。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熟悉的乡土,在新世纪像面积逐年缩减的北极冰盖一样,悄然发生着改变。乡土社会的人口结构和感情结构的经纬,不再是我们熟悉的认知。⑧重新打量乡土,你会看见震颤中的裂缝,当然也看见这裂缝中的生机。那片土地曾给了我文学的力量,让我在作品中能为一个中年亡故的人堆土豆坟,让一个愚痴的女孩能把火红的浆果穿成项链来戴,让一匹老马至死不渝地忠诚于善良的主人,让风雪弥漫的腊八夜人人都有一碗热粥,让上岸后流着眼泪的鱼又能回到水里,让一坛猪油里埋藏着一个深沉的爱情故事。没有这片乡土,这样的故事不可能在我笔下生长。所以当我走上文学之路后,哪怕是进城了,这片乡土依然像影子一样跟着我,让我倾心拾取它的光辉。当我站在荒草蒌蒌的老宅的那个时刻,感觉又触摸到了久违的乡土的心音。在我的前方,似乎有一带金色的泥泞,诱惑着我去跛涉,等待我分离出泥泞中的热土、丰收的种子、腐败的植物、露珠、污水和泉。⑨钟情并深耕于乡土(当然不仅仅是乡土)的成就斐然的中外作家,我们熟知的就有托尔斯泰、契诃夫、马尔克斯、鲁迅、沈从文等等,他们以不同的艺术手法,缔造了有别于我们在历史教科书中看到的世界史、民族史、风情史甚至是自然史,一个有情有义、有爱有恨、有悲有喜、有苦有乐的让读者获得灵魂洗礼的世界。而现代东北作家群中萧红的《呼兰河传》

《生死场》,萧军的《八月的乡村》,端木燕良的《科尔沁旗草原》,当代作家曲波的《林海雪原》和周立波的《暴风骤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成为了东北乡土的代表性作品,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文学财富。⑩作为一个文学后来人,到2023年,我写作刚好四十年了,当我们这代出生于五六十年代、以乡土之光照亮自己最初文学征程的作家,意识到熟悉的乡土已发生变化,我们在触摸它时因意识板结而下笔艰涩的时候,就要主动地切近它,找到它的律动,与之同频共振,才有可能培植出真正有生命力的文学之花。我曾到过托尔斯泰的亚斯纳亚·波良纳庄园,拜谒托翁墓园。他的墓就在他耕种过的土地中,那么肥沃,万木葱茏,而他的墓没有墓碑,简朴得就像一方朴素的印章,与植物合为一体,似乎仍在轻轻亲吻着大地,沉沉发出疾呼,令人动容。我无法定义乡土文学,就像我无法定义自己的写作一样。我只知道,在乡土的遥望者中,能满含热泪的,必然有写作者。(取材于迟子建的同名散文)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A.作者的家乡北极村,算不得真正的乡村,但却与土地有密切的关系。那些极具乡土气息的文字照亮了她最初的文学征程。B.重新打量乡土,作者意识到了乡村的变化,感到一丝陌生,但也发现了生机。乡土依然可以为写作者提供写作内容和灵感。C.从第⑦段首句可知,作者倡导写作者要有耕种的经历,亲自参与过劳作,才会在文学广阔天地里有所作为。D.迟子建的文学创作观符合《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毛泽东同志的指示,只要深入研究乡土,就会有富有生命力的文字。E.文中最后一句话中,“只”和“必然”表明了作者笃定的态度,回应了题目提出的问题,突出主旨,总结全文。17.作者记忆中的乡土有怎样的环境与生活(4分)18.赏析第⑥段画线句子。(6分)19.文末引入托翁墓的描写有何效果(4分)20.校园文学社的公众号计划做一期“深耕乡土优秀作品赏读”,有人推荐了迟子建的这篇文章,本文第⑨也提到了深耕于乡土,成就斐然的五位中外作家。如果从这些名家中再推荐一部符合这期主题的作品,你推荐哪部作品请说明推荐理由。(4分)参考答案16.C、D[解析]C项,对“深耕”的理解不准确:D项,不是“只要……就”的关系,是“只有……才”。17.环境:①生活环境。房前屋后有菜园、果树和花。家门外有大地(自留地)和朴实的屋舍.②自然环境。东北北极村半年都是冬天,常见落雪景象。雪大且持久漫长。生活:①合乎自然节拍的生活。秋收的劳作、冬日的餐食和与悲欢离合的生活群像。②与家人生活温馨、温暖、乐观,18.①拟人。用“贫血”和“呼吸、咳嗽、叹息”把作品人格化,来形容作品的贫乏单薄和使作品免于贫乏的要素。(2分)②比喻、排比。把生活中的辛劳、伤痛和遗憾比做“粗重的呼吸,暗哑的咳嗽,深沉的叹息”。正是它们丰富了作品的内容,增加了作品的内涵。(2分)⑧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的文学创作观,对生活苦难的描写使作品获得了坚韧的生命力。19.①丰富文章内容,证明作者的观点,文学的根脉在故土。人生于斯而归于斯,生命得其滋养,文学靠其成就。(1分)②深化主题,借托翁墓与植物的合二为一和对大地的亲吻,寄托了作者对故土深深的眷恋。(2分)③在叙述和议论中引入对托翁墓地录象的描写,增强了文字的抒情性。(1分)20.这是一道开放题,选择哪位名家均可,推荐理由:这些成就斐然的名家都钟情并深耕于乡士(故土),乡土是他们文学创作的力量源泉,“乡土情结”是他们创作的原动力,构成了他们这一类小说的思想精髓与情感世界。能结合名家作品陈述理由可得满分4分,泛泛而谈最多3分。示例1:我推荐鲁迅的小说《社戏》。(2分)推荐理由:鲁迅写的一系列乡土小说,包括《孔乙己》《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