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无锡市希核检测科技有限公司新建1座工业加速器机房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无锡市希核检测科技有限公司新建1座工业加速器机房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源//无锡市希核检测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由江苏希捷新能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位于宜兴经济技术开发区惠兴北路2号的部分场地作为办公及检测场所,租赁的全资控股公司,本项目租赁地块土地所有权为江苏宝安全设备无损检验,检验检测服务,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数据处理和存储支持服务,大数据服务,数据处理服务,实验分析仪器销售,电子测量仪器制造,电子测量仪器销售,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销售,终端测试设备制造,终端计量设备销售,计算机软硬件及辅助设备零售,信息系统集成服务,机械设备研发,机械设备租赁,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等。公司《工业CT检测项目》已通过无锡宜兴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根据公司发展需要,公司拟在租赁场地内新建1座工业加速器机房,并拟于工业表1-1无锡市希核检测科技有限公司本次评价核技术应用情况一览表序号射线装置名称型号数量管电压kV管电流mA射线装置类别工作场所名称使用情况环评情况及审批时间许可情况备注1HEXTRON9/3000型电子直线加速器工业CT装置1X射线能量:9MeV中心轴线上距离靶1米处X射线剂量率:3000cGy.min-1.m-1II工业加速器机房拟购本次环评未许可/《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本项目使用II类射线装置,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受无锡市希核检测科技有限公司委托,江苏玖清玖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承担该项目的环境影响无锡市希核检测科技有限公司地址位于宜兴经济技术开发区惠兴北路2号,公司内道路、门卫及生产车间,西侧为江苏希捷新能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的厂内道路、广场及办公楼,北侧为拟建停车场及办公楼,加速器机房拟建址上方无建筑,下方为土周围50m的范围作为评价范围。根据现场调查分析及附图2可知,本项目评价范围内无居民区、学校等敏感点。因此,本项目保护目标主要为辐射工作人员、厂区内其他4实践正当性分析本项目在运行期间将会产生电离辐射,有可能会增加工业加速器机房拟建址周围的辐射水平,但采取各种屏蔽措施和管理措施后可得到有效的控制,其对周围环境的辐射影响能够满足标准要求。本项目的建设将满足企业的需求,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落实辐射安全与防护管理措施后,其带来的效益远大于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符合《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实践的正当性”的原则。/////////注:放射源包括放射性中子源,对其要说明是何种核素以及产生的称///////////11/////////////////////////物///水/////污水处理厂处理圾//////////////注:1.常规废弃物排放浓度,对于液态单位为mg/L,固体为mg/kg,气态为mg/m3;年排放总量用kg。),(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8修正版),2018年12(7)《关于发布射线装置分类的公告》,环境保护部、国家卫生和计划(8)《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2021年修正)生(15)《江苏省辐射污染防治条例》(2018年修正版),江苏省第十三(16)《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的通根据《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内容和格式》(HJ10.1-2016)中“放射源和射线装置应用项目的评价范围,通常取装置所在本项目评价范围内不涉及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遗产地、海洋特别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对照《江苏省国家级生区域规划的通知》(苏政发〔2020〕1号),本项目评价范围不涉及江苏省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江苏省生态空间管控区域。本项目利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工业CT装置进行无损检测,占用资源少,不会降低项目周围的水、气、土壤的环境功表7-1本项目评价范围内保护目标情况一览表项目保护目标名称方位点位描述最近距离规模环境保护要求(mSv/a)工业加速器机房辐射工作人员西侧控制室、设备间、排风机房紧邻2人5公众东侧江苏希捷新能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厂内道路上行人约2m50~80人0.1惠兴北路上行人约7m200~300人宜兴市华成机电制造有限公司厂内工作人员约46m南侧江苏希捷新能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厂内道路上行人约2m50~80人江苏希捷新能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门卫内工作人员约21m江苏希捷新能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作人员约26m西侧江苏希捷新能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厂内道路及广场上行人约2m50~80人江苏希捷新能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办公楼内工作人员约49m3~5人北侧拟建停车场上行人约2m40~50人江苏希捷新能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办公楼内工作人员约42m表7-2工作人员职业照射和公众照射剂量限值剂量限值职业照射剂量限值工作人员所接受的职业照射水平不应超过下述限值:①由审管部门决定的连续5年的年平均有效剂量(但不可作任何追溯性平均),20mSv;②任何一年中的有效剂量,50mSv。公众照射剂量限值实践使公众有关关键人群组的成员所受的平均剂量估计值不应超过下述限值:①年有效剂量,1mSv;②特殊情况下,如果5个连续年的年平均剂量不超过1mSv,则某一单一年份的有效剂量可提高到5mSv。11.4.3.2剂量约束值通常应在公众照射剂量限值10%~30%(即0.1mSv~0.3mSv)的范围之内,但剂量约束的使用不应取代最优化要求,剂量约束值只能作为最优化值的上限。8.1.3辐射防护安全要求8.1.3.1辐射屏蔽材料采用混凝土时,其强度等级应不低于C25,密度不应低于2350kg/m3。8.1.3.2辐射屏蔽室的结构及预埋件、穿越防护墙线缆及管道应满足所有设备安装、运行、检修和维修的要求,且不能影响辐射防护效果。8.1.3.3辐射屏蔽室外围的辐射剂量水平应符合GB18871-2002的职业照射剂量限值要求(见附录A);在工程设计时防护设计的剂量规定为:职业照射个人年有效剂量限值为5mSv;公众成员个人年有效剂量限值为0.1mSv。8.1.3.4屏蔽门与墙体搭接合理,间隙与搭接比值不少于1/10。8.1.3.5辐射屏蔽室应设有功能齐全、性能可靠的安全联锁系统和视频监控、紧急停机开关等装置;装备多个射线源装置时,应能联锁切换。8.1.3.6辐射屏蔽室迷道入口处应设置显示加速器装置运行状态的灯光信号和其他警示标志。8.1.3.7剂量监测设备、个人剂量计等应配置齐全。8.1.3.8其他物理因素安全要求见附录B。8.1.3.9辐射屏蔽室屏蔽计算方法参见附录C。4.2辐射工作场所的分区和警示标志及设备工作状态标识4.2.1辐射工作场所的分区按照GB18871-2002的规定,加速器工业CT辐射工作场所分为:a)控制区:检测室防护门以内区域;b)监督区:控制室、设备机房、检测工件装卸区域及其它辅助房等区域。4.2.2警示标志及设备工作状态标识在检测室工件及人员入口处,应设置电离辐射警示标志,以及加速器工作状态指示装置。电离辐射警示标志及中文警示说明等,应符合GB18871-2002附录F中的图F.1和图F2要求。4.3职业照射和公众照射的剂量控制4.3.1个人剂量控制4.3.1.1加速器工业CT销售(含建造)、使用中,职业照射和公众照射的剂量限值应满足GB18871-2002的要求。4.3.1.2职业照射和公众照射的剂量约束值规定为:a)辐射工作人员个人年剂量约束值为5mSv;b)公众成员个人年剂量约束值为0.1mSv。4.3.2工作场所剂量控制附录A所包含的工作场所以及周边环境的屏蔽体(墙)表面大于或等于30cm处任何监测点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应不大于2.5uSv/h。5.2辐射安全与防护性能要求5.2.1加速器机头的辐射屏蔽材料和厚度应考虑射线的能量、束流强度和靶材料等因素,应按加速器最大空气比释动能率进行设计,加速器泄漏剂量比率应小于0.1%。能量高于10MeV以上时,应考虑中子防护措施,如采用高低密度组合材料,增加含硼、石蜡等中子防护材料。5.2.2加速器机头应有射线限束装置,如准直器、光阑等。射线限束装置把射线束准直成一定厚度扇形射线束或锥形束,其射线束的扇角或锥角在满足工业CT的成像要求情况下,应尽可能小。5.2.3加速器系统应提供与工业CT连接的硬件接口及相应的控制程序,允许工业CT控制系统对加速器进行射线开关、脉冲重复频率设置等操作控制以及进行工作状态监测。5.2.4除调试或维修等特殊情况外,仅当接收到工业CT控制系统发出的出束允许信号后,加速器系统方可加高压出束,并在与工业CT的通信因故中断时,加速器应能自动停机。5.2.5工业CT控制系统应具备如下功能,以实现对加速器系统安全、可靠的控制:a)与加速器之间可靠的通信接口;b)能对加速器的射线开关、脉冲重复频率、出束时间等进行控制;c)加速器工业CT操作台应显示加速器工作状态、出束剂量率、出束时间、触发频率、触发方式等参数。5.2.6加速器系统应与检测室防护门、紧急停机按钮、射线源开关钥匙等实现安全联锁。只有满足检测室防护门关闭、紧急停机按钮复位、射线源开关钥匙合上等联锁条件,且加速器系统、工业CT设备均准备就绪,工业CT控制系统向加速器系统发出出束允许信号后,方可启动加速器出束进行CT扫描检测。加速器工业CT的安全联锁逻辑设计可参考附录B(资料性附录)。5.2.7在加速器系统出束前,应有不少于10秒的声、光预警信号,声、光预警信号结束后加速器系统方可加高压出束;出束后应持续发出声、光信号,直至停束为止。在出束过程中,5.2.6的联锁条件一旦不满足,系统应立刻自动切断高压停止出束,并发出警示信号。5.2.8加速器系统和工业CT控制系统的操作控制程序应设置密码,未经单位辐射安全管理人员允许不得修改。6加速器工业CT工作场所的辐射安全与防护要求6.1加速器工业CT工作场所的选址、布局和建筑设计应当符合相关辐射安全防护法规和标准要求,保证建、构筑物施工质量,保障工作场所和周围环境安全。6.2加速器工业CT工作场所应合理布置,检测室与控制室及其他辅助用房应分开,控制室等人员活动频繁的区域,应避开有用线束的照射方向。工作场所以及辐射安全设施布局设计可参考附录C(资料性附录)加速器工业CT工房及辐射安全设施布局示例图。6.3初级辐射(有用射线束)直接投照的防护墙(包括天棚)按主射线辐射屏蔽要求设计,其余墙体按次级辐射屏蔽要求设计。天棚辐射屏蔽厚度设计,还应考虑天空散射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在计算屏蔽厚度时,需考虑2倍安全系数。通向检测室的导线、导管设计宜采用“U”或“Z”等方式的设计,确需穿越防护墙的,应不得影响其辐射屏蔽防护效果。6.4检测室的工件和人员入口处应设置防护门。防护门与墙体之间的搭接合理,间隙与搭接比值应小于1/10。加速器能量大于10MeV以上时,迷道以及防护门应考虑中子及中子俘获产生的γ射线的防护。屏蔽材料应包括含硼聚乙烯或含硼石蜡等中子防护材料。6.5检测室应按设计图纸文件和国家有关标准规范进行土建工程和附属工程的施工及安装,确保施工质量和辐射屏蔽防护效能。在施工中涉及辐射防护和安全设施的修改,应征得设计单位同意并应报审管部门批准,并作好记录,以备检查和验收。6.6检测室所有入口处的防护门应与加速器工业CT联锁。在防护门开启时,加速器不能加高压出束。加速器出束状态下防护门被开启,加速器应自动切断高压停止出束,通过控制台的复位操作后,方可再一次加高压出束;检测室人员入口应设置迷道,有用线束朝向应尽量避开工件出入口、控制室和迷道。检测室迷道防护门内侧应安设标识明显的紧急开门开关,确保异常情况时人员能从检测室内迅速开门离开。6.7检测室、迷道、加速器机头及工业CT操作台上应安装紧急停机按钮,检测室墙面、迷道内等处应安装检查复位按钮。紧急停机按钮、复位按钮及紧急开门开关处应设置有明显标识。在紧急停机后,只有通过再次复位后才能重新启动加速器。6.8检测室应设置通风装置,设计上确保检测室内外空气质量达到GB3095要求。6.9检测室应设置固定式剂量监测装置,对加速器的出束状态进行监测。6.10检测室内应有监视装置,其摄像头的安装应保证检测室内,特别是加速器有用线束区域内可视,并在控制室内设置专用监视器。必要时在检测室与控制室之间安设通讯设备。7.1一般要求7.1.1加速器工业CT操作人员和专(兼)职管理人员应经过辐射防护安全培训以及专业技术培训,并经考核合格。操作人员还应符合GB9445中射线照相检测人员的身体健康条件,并接受工业CT无损检测专业培训。7.1.2操作人员应按附录D要求,定期检查加速器工业CT的安全联锁、紧急停机按钮、射线源开关钥匙、通风换气装置以及剂量监测与警示标志及装置等,确认其处于正常状态。7.1.3进入检测室前,操作人员应确认加速器已处于停束状态,并应拔出射线源开关钥匙方可进入。7.1.4每次加速器出束之前,操作人员应巡查检测室及迷道,确认检测室及迷道内无人且防护门关闭后方可开启加速器出束。一旦发现设备异常,应立刻关闭射线束并停机检查,在未查明原因和维修结束前,加速器不得投入工作使用。7.1.5加速器工业CT操作、安装调试和检修维护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应按要求配戴个人剂量计。进行加速器设备的调试和维修时,工作人员除了按要求配戴个人剂量计外,还应按要求携带个人剂量报警仪。7.1.6加速器工业CT每天工作结束后,作好安全记录,并由使用单位的辐射安全管理人员或委托相关责任人保管好射线源开关钥匙。8.3个人剂量监测8.3.1加速器工业CT操作、安装调试和检修维护人员应按7.1.5的规定配置X、γ个人剂量计进行常规个人剂量监测,并按国家有关规定建立个人剂量档案。6固定式探伤的放射防护要求6.1探伤室放射防护要求6.1.1探伤室的设置应充分注意周围的辐射安全,操作室应避开有用线束照射的方向并应与探伤室分开。探伤室的屏蔽墙厚度应充分考虑源项大小、直射、散射、屏蔽物材料和结构等各种因素。无迷路探伤室门的防护性能应不小于同侧墙的防护性能。X射线探伤室的屏蔽计算方法参见GBZ/T250。6.1.2应对探伤工作场所实行分区管理,分区管理应符合GB18871的要求。6.1.3探伤室墙体和门的辐射屏蔽应同时满足:a)关注点的周围剂量当量参考控制水平,对放射工作场所,其值应不大于100μSv/周,对公众场所,其值应不大于5μSv/周;b)屏蔽体外30cm处周围剂量当量率参考控制水平应不大于2.5μSv/h。6.1.4探伤室顶的辐射屏蔽应满足:a)探伤室上方已建、拟建建筑物或探伤室旁邻近建筑物在自辐射源点到探伤室顶内表面边缘所张立体角区域内时,探伤室顶的辐射屏蔽要求同6.1.3;b)对没有人员到达的探伤室顶,探伤室顶外表面30c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参考控制水平通常可取100μSv/h。6.1.5探伤室应设置门-机联锁装置,应在门(包括人员进出门和探伤工件进出门)关闭后才能进行探伤作业。门-机联锁装置的设置应方便探伤室内部的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离开探伤室。在探伤过程中,防护门被意外打开时,应能立刻停止出束或回源。探伤室内有多台探伤装置时,每台装置均应与防护门联锁。6.1.6探伤室门口和内部应同时设有显示“预备”和“照射”状态的指示灯和声音提示装置,并与探伤机联锁。“预备”信号应持续足够长的时间,以确保探伤室内人员安全离开。“预备”信号和“照射”信号应有明显的区别,并且应与该工作场所内使用的其他报警信号有明显区别。在醒目的位置处应有对“照射”和“预备”信号意义的说明。6.1.7探伤室内和探伤室出入口应安装监视装置,在控制室的操作台应有专用的监视器,可监视探伤室内人员的活动和探伤设备的运行情况。6.1.8探伤室防护门上应有符合GB18871要求的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和中文警示说明。6.1.9探伤室内应安装紧急停机按钮或拉绳,确保出现紧急事故时,能立即停止照射。按钮或拉绳的安装,应使人员处在探伤室内任何位置时都不需要穿过主射线束就能够使用。按钮或拉绳应带有标签,标明使用方法。6.1.10探伤室应设置机械通风装置,排风管道外口避免朝向人员活动密集区。每小时有效通风换气次数应不小于3次。6.1.11探伤室应配置固定式场所辐射探测报警装置。6.2探伤室探伤操作的放射防护要求6.2.1对正常使用的探伤室应检查探伤室防护门-机联锁装置、照射信号指示灯等防护安全措施。6.2.2探伤工作人员在进入探伤室时,除佩戴常规个人剂量计外,还应携带个人剂量报警仪和便携式X-γ剂量率仪。当剂量率达到设定的报警阈值报警时,探伤工作人员应立即退出探伤室,同时防止其他人进入探伤室,并立即向辐射防护负责人报告。6.2.3应定期测量探伤室外周围区域的剂量率水平,包括操作者工作位置和周围毗邻区域人员居留处。测量值应与参考控制水平相比较。当测量值高于参考控制水平时,应终止探伤工作并向辐射防护负责人报告。6.2.4交接班或当班使用便携式X-γ剂量率仪前,应检查是否能正常工作。如发现便携式X-γ剂量率仪不能正常工作,则不应开始探伤工作。6.2.5探伤工作人员应正确使用配备的辐射防护装置,如准直器和附加屏蔽,把潜在的辐射降到最低。6.2.6在每一次照射前,操作人员都应该确认探伤室内部没有人员驻留并关闭防护门。只有在防护门关闭、所有防护与安全装置系统都启动并正常运行的情况下,才能开始探伤工作。6.2.7开展探伤室设计时未预计到的工作,如工件过大等特殊原因必须开门探伤的,应遵循本标准第7.1条~第7.4条的要求。4.2环境空气功能区质量要求一类区适用一级浓度限值,二类区适用二级浓度限值。对于臭氧,其日最大8小时平均的一级浓度限值为:100μg/m3,二级浓度限值为160μg/m3;1小时平均的一级浓度限值为:160μg/m3,二级浓度限值为200μg/m3。本项目属于二类区。综合考虑《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线加速器工业CT辐射安全技术规范》(HJ785-2016)及《工业探伤放射防护标准》(1)本项目职业人员个人年剂量约束值为5mSv/a;公众成员个人年剂量约束值(2)周有效剂量约束值:职业人员周有效剂量不超过100μSv;公众周有效剂量表7-3江苏省环境天然γ辐射水平(单位:nGy/h)原野剂量率道路剂量率室内剂量率测值范围33.1~72.618.1~102.350.7~129.4均值50.447.189.2标准差(s)7.0注:[1]测量值已扣除宇宙射线响应值;[2]现状评价时,以测值范围作为参考值。图8-1本项目工业加速器机房拟建址周围环境现状天气:阴后读取数值,每组数据计算每个点位的平均值并计算方差。根据《环境γ辐射剂量率),监测布点质量保证:根据《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61-2021)有关布点原监测过程质量控制质量保证:本项目监测按照《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表8-1本项目加速器机房拟建址周围γ辐射水平测量结果测点编号测点位置描述测量结果(nGy/h)备注1加速器机房拟建址处52.2目前为树林(参照原野)2加速器机房拟建址东侧54.0目前为树林(参照原野)3加速器机房拟建址南侧51.8道路4加速器机房拟建址西侧52.9目前为树林(参照原野)5加速器机房拟建址北侧53.8目前为树林(参照原野)6加速器机房拟建址南侧(门卫室外)53.5道路7加速器机房拟建址东侧(宜兴市华成机电制造有限公司外)52.6道路8加速器机房拟建址西侧(办公楼外)54.1道路9加速器机房拟建址北侧(办公楼外)54.3道路-20-NN图8-2加速器机房拟建址周围环境γ辐射水平监测点位示意图从现场监测结果可知,本项目加速器机房拟建址周围道路环境γ辐射水平为(51.8~54.3)nGy/h,原野环境γ辐射水平为(52.2~54.0)nGy/h天然γ辐射水平为(33.1~72.6)nGy/h,室外道路γ辐射水平及原野γ辐射水平均处于-21-图9-1电子直线加速器工业CT装置样式图-22-速器立柱于探测器立柱均固定于检测室内,不可移动。检测平台主要结构如图9-2及图9-2加速器检测平台结构示意图(侧视图)图9-3加速器检测平台结构示意图(俯视图)-23-晰、准确、直观地展示被检测物体的内部结构、组成、材质及缺损状况。工业CT技在进行CT检测时,将检测物体放置在工件转台上,加速器和探测器沿各自立柱升到物体的检测位置,工件转台转到初始角度,加速器出束,CT检测开始,首先读图9-4工作原理示意图-24-图9-5工业电子加速器作业工作流程及产污环节示意图-25-(3)清场,确定检测室内无人后,辐射工作人员离开检测室内,关闭检测室工(4)辐射工作人员于操作室内设置检测参数,设置完成后确认无问题后开始检(5)检测结束后,工业加速器自动关闭,辐射工作人员根据检测室内的固定式X射线辐射为项目主要的污染因素。根据电子直线加速器工业CT装置厂家提供的加速器参数(见附件6),本项目电子直线加速器工业CT装置参数见表9-1。表9-1本项目拟配备的电子直线加速器工业CT装置特征参数表特性电子直线加速器工业CT装置(HEXTRON9/3000型)X射线最大能量9MeVX线最大剂量率(在X射线束中心轴线上距靶1m处)3000cGy/min(1.8×106mGy/h)泄漏剂量在准直射线束以外距靶1米处,任何一块100cm2面积上泄漏辐射强度平均值与距靶1米处X射线中心轴线上辐射强度的百分比应小于0.1%X线照射野23°锥角电子直线加速器工业CT装置的加速器可在加速器立柱上升降,升降距离为2.05m-26-工业CT装置输出的直接致电离粒子束流越强,臭氧和氮氧化物的产额越高。其中臭本项目主要考虑工业加速器机房检测室内产生的臭氧对停机后进入机房的工作-27-备间及排风机房。本项目电子直线加速器工业CT装置有用线束朝向北墙照射,控制探伤放射防护标准》(GBZ117-2022)中关于控制室应避开有用线束照射的方向并在检测室工件门及人员门外拟设置电离辐射警示标志及加速器工作状态指示装置及NN图10-1本项目工业加速器机房平面布局及分区图-28-表10-1本项目工业加速器机房蔽设计参数一览表检测室屏蔽设计/混凝土(mm)铅(mm)东侧屏蔽墙/南侧屏蔽墙/西侧屏蔽墙/北侧屏蔽墙2800/顶部屏蔽墙/南侧迷道外墙①/西侧迷道外墙②500/北侧迷道外墙③/迷道内墙④/工件门/人员门/内净尺寸15.4m(长)×10.1m(宽)×11.85m(高)工件门、人员门门洞工业加速器机房检测室工件门门洞尺寸为4.0m宽×4.0m高,工件门尺寸为4.4m宽×4.3m高;人员门门洞尺寸为1.4m宽×2.2m高,人员门尺寸为1.7m宽×2.4m高,工件门、人员门与墙体之间的缝隙宽度均小于10mm。通风管道工业加速器机房检测室西墙拟设置U型地下穿墙排风管道,排风管道的直径约为800mm,埋地深度约为800mm。电缆管道工业加速器机房检测室西墙拟设置U型地下穿墙电缆管道,电缆管道直径约为100mm,埋地深度约为500mm。(1)本项目电子直线加速器工业CT装置的加速器机头拟设置准直器,把射线束准直成23°的锥形束,使得锥角在满足工业CT的成像要求情况下,能够尽可能小。(2)加速器系统拟提供与工业CT连接的硬件接口及相应的控制程序,使得工业CT控制系统能对加速器进行射线开关、脉冲重复频率设置等操作控制以及进行工作状态监测。-29-(3)除调试或维修等特殊情况外,仅当接收到工业CT控制系统发出的出束允许信号后,加速器系统才能加高压出束,并在与工业CT的通信因故中断时,加速器能自动停机。(4)本项目工业CT控制系统与加速器之间拟设置可靠的通信接口,能对加速器的射线开关、脉冲重复频率、出束时间等进行控制。加速器工业CT操作台处可显示加速器工作状态、出束剂量率、出束时间、触发频率、触发方式等参数。本项目加速器的控制系统能够实现对加速器系统安全、可靠的控制。(5)检测室所有入口处的防护门(包括工件门及人员门)拟与加速器工业CT联锁。在任意一扇防护门开启时,加速器不能加高压出束。加速器出束状态下任意一扇防护门被开启,加速器应自动切断高压停止出束,通过控制台的复位操作后,方可再一次加高压出束。(6)检测室人员门入口拟设置迷道,本项目加速器工业CT联锁有用线束朝向北墙照射,避开了工件出入口、控制室和迷道方向。(7)检测室人员门内侧拟安装1个紧急开门开关,紧急开门开关处应设置有明显标识标明使用方法,确保异常情况时人员能从检测室内迅速开门离开。(8)安装紧急停机按钮。拟在检测室东墙及西墙上各安装4个急停按钮,在检测室南墙及北墙上各安装2个急停按钮,在加速器机头处安装1个急停按钮,在检测室迷道内安装1个急停按钮,在加速器工业CT操作台上安装1个急停按钮,各紧急停机按钮旁均拟设置明显标识标明使用方法。本项目紧急停机按钮的设置能够使人员处在检测室内任何位置时都不需要穿过主射线束就能够使用。(9)拟在检测室内东南角、东北角、西北角处各安装1个巡检按钮,拟在检测室迷道内安装2个巡检按钮,各巡检按钮旁均拟设置明显标识标明使用方法。在开启加速器工业CT前,辐射工作人员拟进入检测室内依次按下巡检按钮后方可开启加速器工业CT。在紧急停机后,只有通过再次按下巡检按钮才能重新启动加速器。(10)拟在检测室东墙处设置地下U型排风管道,排风管道直径约800mm,埋地深度约800mm,通风管道的设置不破坏检测室的屏蔽效果。(11)拟在检测室内东墙上、迷道内、控制室内及工件门外各安装1个固定式剂量监测装置的探头,可实时监测检测室内、迷道内、控制室内及工件门外辐射剂量,万一剂量超标,则无法打开工件门及防护门,固定式剂量监测装置的显示装置均拟设置于控制室内。(12)拟在工业加速器机房检测室内设计安装4个摄像头,在检测室迷道内设速器机房的控制室内设置专用监视器,可监视工业加速器机房检测室内加速器工业(14)拟在加速器系统和工业CT控制系统的操作控制程序应设置密码(15)拟在工业加速器机房检测室工件门及人员门上设置符合GB18871要求的到有检测室内有人员存在,则加速器工业CT能断开高压,停止出束。(1)加速器工业CT操作人员和专(兼)职管理人员拟经过辐射防护安全培训通风换气装置以及剂量监测与警示标志及装置等(3)进入检测室前,操作人员拟确认加速器已处于停束状态,并拔出射线源开(4)每次加速器出束之前,操作人员拟巡查检测室及迷道,确认检测室及迷道业CT辐射安全技术规范》(HJ785-2016)中的相关要求。图10-2本项目加速器工业CT安全联锁逻辑关系图本项目工业加速器机房检测室拟安装通风装置,检测室内的排风量拟设计为3近区域。针对上述大气污染采取以下措施:a.及时清扫施工场地,并保持施工场地一定的湿度;b.车辆在运输建筑材料时尽量采取遮盖、密闭措施,以减少沿途抛洒;c.质的单位清运,并做好清运工作中的装载工作,防止直线加速器工业CT装置有用线束拟朝向北墙照射。本项目电子直线加速器工业CT器出束的最大距离可达到6.95×tan11.5°=1.414m,小于工业电子加速器出束口到顶部图11-1计算点位图Bx—X射线在混凝土中的屏蔽透射率屏蔽透射比,S—屏蔽体的厚度,cm;T1、Te—分别为第一个十分之一值层厚度和平衡时的十分之一值层厚度,);Fj0—射线源处辐射水平(μGy/min),本项目取3×107μGy/min;ay—反射物的反射系数;与入射辐射的能量、反射物的种类及反射角的大B—屏蔽透射因子,无量纲;根据《电子加速器辐照装置辐射安全和防护》表11-1工业加速器机房检测室有用线束及漏射线屏蔽计算结果参数东墙A南墙B西墙C北墙D工件门E西墙F顶部GD0(μGy/min)f防护设计厚度S(mm)T1(cm)Te(cm)BxHM值0.7950.3120.5870.7880.2280.40823.652值2.52.52.52.52.52.5评价满足满足满足满足满足满足满足注:①参考点取检测室屏蔽墙和工件门外表面3dA=工业电子加速器出束口距东墙外表面的距离6.31m+参考点0.3m=6.61m;dC=工业电子加速器出束口距西墙外表面的距离7.39m+参考点0.3m=7.69m;dD=工业电子加速器出束口距北墙外表面的距离9dF=工业电子加速器出束口距西侧迷道外墙外表面的距离13.07m+参考点0表11-2工业加速器机房检测室散射方向各侧墙体屏蔽计算屏蔽材料T1(cm)Te(cm)Fj0(μGy/min)α(m2)①ri(m)②rR(m)kBH东墙A<0.001南墙B<0.001西墙C<0.001工件<0.001顶部G<0.001①ri为加速器出束口同反射点之间的距离,本项目取加速器出束口至工件转台的距离,即2.5m;②rR为反射点到参考点的距离,本项目rR值取值如下:rR=工业电子加速器出束口距东墙外表面的距离6.31m+参考点0.3m=6.61m;rR=工业电子加速器出束口距南墙rR=工业电子加速器出束口距西墙外表面的距离7.39m+参考点0.3m=7.69m;表11-3散射线及漏射线的复合影响泄漏辐射剂量率(μSv/h)散射辐射剂量率(μSv/h)叠加剂量率(μSv/h)东墙0.795<0.0010.795南墙0.312<0.0010.312西墙0.587<0.0010.587工件门0.228<0.0010.228顶部23.652<0.00123.652射剂量率约为23.652μSv/h,检测室四周辐射剂量率能够满足《电子直线加速器工业图11-2天空反散射示意图ηr,s≤0.67Hl,h•ri2HL,h:参考点处相应的剂量当量率,Sv/h;rs:室外参考点到源的水平距离,本项目工业加速器机房检测室周围/ri计算得到;Ω:辐射源对屋顶张的立体角,单位为球面度,sr。Ω=4tg-1(ab/cd),其-40-心的最小距离(此处a、b的值统一取工业加速器机房检测室的内净尺寸,不包含四周墙体的厚度,c取到屋顶外表面的距离,即加);CT装置X射线朝北墙照射,因此主要考虑漏射线的天空反散射影响。本项目电子直线加速器工业CT装置出束口离顶部墙体外表面的距离为9.87m,结合本项目工业加表11-4天空反散射影响预测表参数取值或计算结果D10(Sv·m2·min-1)Ω(sr)ηr,sri(m)rs(m)瞬时剂量率(μSv/h)0.001所以及周边环境的屏蔽体(墙)表面大于或等于30cm处任何监测点的周围剂量当量本项目工业加速器机房检测室西墙拟设置“U”型埋地电缆管道,管道直径约为管道内,电缆管道的设置不破坏工业加速器机房检测室的屏蔽效果,详见附图3。本项目工业加速器机房检测室内电子直线加速器工业CT装置的控制电缆通过“U”型线管与控制器连接,射线需经过三次以上散射才能经U型管散射至检测室墙外(见图),-41-上,其能够保证迷道口工作人员的安全,迷道口也只需要采用普通图11-3电缆管道散射示意图本项目拟在工业加速器机房检测室西墙设置一个“U”型埋地排风管道,管道尺寸图11-4排风管道管道散射示意图-42-4.4m宽×4.3m高,工件门左右各搭接200mm,上部搭接200mm,下部下嵌入地面人员门与墙体缝隙宽度的10倍,X射线经过多次散射后才能出门缝隙,可推断工业加速器机房检测室防护门缝隙处的辐射剂量图11-5迷道散射示意图-43-P=2×10-9D10SLS—受辐照区域的大小,本项目取π×(6.95表11-5臭氧产额计算参数和计算结果参数工业加速器机房检测室D10(Gy·s-1)S(m2)L(m)P臭氧产额(L·s-1)4.36×10-8-44-衡浓度Cs和机房风机排风量L决定,本项目加速器机房臭氧长期稳定排放速率Q=Cs×L/3600=2.73×10-5mg/m3×10000m3/h÷3600=7.58表11-6本项目加速器机房臭氧排放的计算参数及结果参数加速器机房排风管道臭氧稳定排放速率Q(mg/s)排气筒高度(h)排气筒内径(m)机房风机排风量(m3/h)臭氧排放流速(m/s)最大1h落地浓度(μg/m3)最大落地浓度点与点源之间距离表中结果可知,本项目加速器机房臭氧排放的最大落地浓度为6.93×10-6μg/m3,小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O3的1小时平均浓度限值自行分解成氧气,因此本项目机房臭氧排放对周围大气.Eeff=D.t.T.U(公式11-9)U—使用因子,本项目U取1。-45-表11-6工业加速器机房辐射工作人员及公众周/年有效剂量计算结果一览表预测点位/人员率,μSv/h)周工作时间(h)年工作时间(h)U(使用周有效剂量(μSv)年有效剂量(mSv)人员)0.7958001/8(绿化带)10.080人员)0.31280010.6240.031西墙外(辐射工作人员)0.58780019.3920.470人员)0.7888001/8(停车场)10.079工件门外(公众人员)0.22880010.4560.023年有效剂量不超过5mSv,公众周有效剂量不超过5μSv,年有效剂量不超过0.1mSv对于宜兴市华成机电制造有限公司及江苏希捷新能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内公众(5)通风系统故障或不畅。X射线使空气电离,产生臭氧等有害气体,检测室-46-本项目拟使用的1台电子直线加速器工业CT装置属于Ⅱ类射线装置,根据《关识的培训,尽可能避免辐射事故的发生。公司可进行巡检,巡检时做好个人的防护,佩戴个人剂量计,携(2)每次检测作业前检查各项安全联锁装置的有效性,定期监测工业加速器机(3)定期认真地对本公司工业加速器机房的安全和防护措施、设施的安全防护确保急停按钮、钥匙开关的有效性,发现异常情况-47-(2)发生人员受照事故时,迅速安排受照人员接受医学检查和救治,建立并保部门进行检测或维修,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48-根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的要求,使用Ⅱ类射线装置辐射安全培训合格证书到期后应当参加并通过生态环境部培训平台上的线上考核方设备检修维护制度:公司拟制定电子直线加速器工业CT装置的-49-要安全设备,以保持电子直线加速器工业CT装置主要安全设备的有效性和稳定性。制度中拟明确加速器机房各项安全联锁装置及设施在日常使用过程中维护保养以及工作中对职工进行辐射防护知识的培训和安全意识教育,不断完善辐射安全管理制本项目电子直线加速器工业CT装置属Ⅱ类射线装置,根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项目辐射工作人员配备2台个人剂量报警仪量计监测累积剂量,定期(每1个月/次,最长不超过3个月/次)送有资质部门进行2年)安排本项目辐射工作人员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并建立职业健康档案。公司拟对表12-1工作场所监测计划表检测对象监测项目监测周期监测点位工业加速器机房X-γ周围剂量当量率竣工验收监测①工业加速器机房检测室工件门外、人员门外及门缝四周;②控制室内人员操作位;③电缆管道孔及通风口;④过道走廊等预计剂量率较高的位置或人员停留时间长的位置;⑤工业加速器机房检测室屏蔽墙体外、检测室周围人员活动较频繁的区域;⑥工业加速器机房检测室四周保护目标处。场所年度监测,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定期自行开展辐射监测每3个月/次辐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当量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每3个月/次/应措施,并在今后工作中定期组织应急人员进行应本项目辐射防护分区的划分符合《电离辐本项目电子直线加速器工业CT装置的加速器机头拟设置准直器;加速器系统拟提供与工业CT连接的硬件接口及相应的控制程序,使得工业CT控制系统能对加速器进行射线开关、脉冲重复频率设置等操作控制以及进行工作状态监测;除调试或维修等特殊情况外,仅当接收到工业CT控制系统发出的出束允许信号后,加速器系统才能加高压出束,并在与工业CT的通信因故中断时,加速器能自动停机;本项目工业CT控制系统与加速器之间拟设置可靠的通信接口,能对加速器的射线开关、脉冲重复频率、出束时间等进行控制;加速器工业CT操作台处可显示加速器工作状态、出束剂量率、出束时间、触发频率、触发方式等参数;本项目加速器的控制系统能够实现对加速器系统安全、可靠的控制;检测室所有入口处的防护门(包括工件门及人员门)拟与加速器工业CT联锁,在任意一扇防护门开启时,加速器不能加高压出束;检测室人员门入口拟设置迷道,本项目加速器工业CT联锁有用线束朝向北墙照射,避开了工件出入口、控制室和迷道方向;检测室人员门内侧拟安设1个紧急开门开关,紧急开门开关处应设置有明显标识标明使用方法;拟在检测室内共安装12个急停按钮,在加速器机头处安装1个急停按钮,在检测室迷道内安装1个急停按钮,在加速器工业CT操作台上安装1个急停按钮;拟在检测室内共安装3个巡检按钮,在检测室迷道内安装2个巡检按钮;拟在检测室东墙处设置地下U型排风管道,通风管道的设置不破坏检测室的屏蔽效果;拟在检测室内东墙上、迷道内、控制室内及工件门外各安装1个固定式剂量监测装置的探头,其显示装置均拟设置于控制室内;拟在工业加速门外及检测室内西墙上各设置1个声光预警装置加速器机房检测室工件门及人员门上设置符合GB18871要求的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和微波红外探测仪拟与加速器工业CT联锁,若探测到有检测室内有人员存在,则加速器工业CT能断开高压,停止出束。公司拟为本项目配置1台X、γ环境辐射剂量仪,用于对本项目电子直线加工业CT装置日常运行时加速器机房周围的辐射水平进行监测。公司还拟为本项目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