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精讲精练-选择性必修3专题强化:分子动理论题型归纳 解析版_第1页
人教版高中物理精讲精练-选择性必修3专题强化:分子动理论题型归纳 解析版_第2页
人教版高中物理精讲精练-选择性必修3专题强化:分子动理论题型归纳 解析版_第3页
人教版高中物理精讲精练-选择性必修3专题强化:分子动理论题型归纳 解析版_第4页
人教版高中物理精讲精练-选择性必修3专题强化:分子动理论题型归纳 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强化:分子动理论题型归纳

【题型归纳】

题型一: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计算

-13

1.(2023下·高二单元测试)阿伏伽德罗常数是NA(mol),铜的摩尔质量是M(kg/mol),铜的密度是ρ(kg/m),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N

A.1m3铜中所含的原子数为A

M

M

B.一个铜原子的质量是

NA

C.一个铜原子所占的体积是

MNA

D.1kg铜所含有的原子数目是ρNA

【答案】B

【详解】A.1m3铜的质量为(kg),物质的量为(moL),故原子个数为

M

NN

MA

故A错误;

B.铜的摩尔质量是M(kg/mol),故一个铜原子的质量为

M

m0

NA

故B正确;

N

C.1m3铜中所含的原子数为A,故一个铜原子所占的体积是

M

1M

V

0

NANA

M

故C错误;

1

D.1kg铜的物质的量为(mol),故含有的原子数目为

M

1N

NA

MAM

故D错误。

故选B。

2.(2023下·北京丰台·高二北京市第十二中学校考期末)一定量某种气体的质量为m,该气体的摩尔质量为M,摩

尔体积为V,密度为ρ,每个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分别为m0和V0,则阿伏加德罗常数NA可表示为()

VVmM

A.NAB.NAC.NAD.NA

V0m0m0V0

【答案】B

【详解】A.由于气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所以气体分子的体积V0远小于摩尔体积与阿伏加德罗常数之比,即

V

V0

NA

所以

V

NA

V0

故A错误;

BC.阿伏加德罗常数等于气体的摩尔质量与气体分子质量之比,即

MV

NA

m0m0

故B正确,C错误;

D.气体密度与单个分子体积的乘积不等于单个气体分子的质量,故D错误。

故选B。

3.(2023下·北京大兴·高二统考期末)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直径的实验中,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中油酸的体积为V,

油膜面积为S,油酸的摩尔质量为M,阿伏伽德罗常数为N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M

A.一个油酸分子的质量为

NA

V

B.一个油酸分子的体积为

NA

M

C.油酸的密度为

V

V

D.一滴油酸溶液中油酸分子个数N

SA

【答案】A

【详解】A.一个油酸分子的质量为

mM

m0

NNA

故A正确;

BCD.根据题意可知,油酸分子的直径为

V

d

S

则一个油酸分子的体积为

3

4dV3

V0

326S3

油酸的摩尔体积为

VmNAV0

油酸的密度为

M6MS3

3

VmNAV

一滴油酸溶液中油酸分子个数

V6S3

NNA2

VmV

故BCD错误。

故选A。

题型二:分子的大小

4.(2021下·江苏常州·高二校考期中)阿伏加德罗常数是NA(单位为mol-1),铜的摩尔质量为M(单位为kg/mol),

铜的密度为ρ(单位为kg/m3),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NM

A.1m3铜所含的原子数目是AB.1个铜原子的质量是

MNA

M

C.1个铜原子占有的体积是D.1g铜所含有的原子数目是ρNA

NA

【答案】D

【详解】AC.设V=1m3,1m3铜所含的原子数目为

VN

NNA

MAM

1个铜原子占有的体积为

VM

V0

NNA

故AC正确;

B.1个铜原子的质量为

M

m0

NA

故B正确;

D.1g铜所含有的原子数目为

mN

NNA

MAM

故D错误。

本题选不正确的,故选D。

5.(2022下·黑龙江哈尔滨·高二校考期末)已知水银的摩尔质量为M,密度为ρ,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则水银分

子的直径是()

11

6M33M36MM

A.B.C.D.

NANA

πNA4πNA

【答案】A

【详解】1mol水银的体积

M

V

1个水银分子的体积

VM

V0

NANA

若把水银分子看成球体,则

1

Vd3

06

所以

1

6M3

d

πNA

若把水银分子看成立方体,则

3

V0d

所以

1

MM3

d3

NAπNA

故选A。

6.(2021下·江西景德镇·高二浮梁县第一中学校考阶段练习)题中物理量除分子量(单位:g)外,其他物理量均

为国际单位制单位:水的分子量为m0,密度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则水分子的直径为()

33

3m06m0103m0103m0

3

A.d水3B.d水C.d水3D.d水3

NANANA4NA

【答案】B

【详解】水的摩尔体积

m103N

V0A

M水

水分子可看作球形,则

4d水3

V水()

32

VM水

NA

V水

解得直径

-3

6m010

d水3

NA

所以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题型三:扩散现象

7.(2023下·山西运城·高二校联考阶段练习)同学们一定都吃过味道鲜美的烤鸭,烤鸭的烤制过程没有添加任何调

料,只是在烤制之前,把烤鸭放在腌制汤中腌制一定的时间,盐就会进入肉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让腌制汤温度升高,盐进入鸭肉的速度就会加快

B.烤鸭的腌制过程说明分子之间有引力,把盐分子吸进鸭肉里

C.在腌制汤中,只有盐分子进入鸭肉,没有盐分子从鸭肉里面出来

D.把鸭肉放入腌制汤后立刻冷冻,将不会有盐分子进入鸭肉

【答案】A

【详解】A.盐分子进入鸭肉是因为发生了扩散,温度越高,扩散得越快。故A正确;

B.盐进入鸭肉是因为盐分子的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并不是因为分子引力。故B错误;

C.盐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有的进入鸭肉,有的离开鸭肉。故C错误;

D.冷冻后,仍然会有盐分子进入鸭肉,只不过速度慢一些。故D错误。

故选A。

8.(2024·全国·高二专题练习)我们在实验室用酒精进行实验时,整个实验室很快就闻到了刺鼻的酒精气味,这是

一种扩散现象。以下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扩散现象只发生在气体、液体之间

B.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息地运动

C.温度越高时扩散现象越剧烈

D.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着间隙

【答案】A

【详解】A.气体、液体、固体之间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故A错误;

B.扩散现象本身就是由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产生的,故B正确;

C.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就越快,扩散就越快,故C正确;

D.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可以彼此进入对方属于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着间隙,故D正确。

本题选错误的,故选A。

9.(2022下·四川遂宁·高二校考阶段练习)关于扩散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越高,扩散进行得越快,0℃扩散停止

B.扩散现象是不同物质间的一种化学反应

C.扩散现象是由物质分子无规则运动产生的

D.扩散现象在气体、液体中都能发生,固体中不能发生扩散

【答案】C

【详解】A.由于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进行得越快,0℃时还是会发生扩散现象,故

A项错误;

B.扩散现象是不同的物质分子相互进入对方的现象,是物理变化。故B项错误;

CD.扩散现象是由物质分子无规则运动产生的,扩散现象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都能发生.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题型四:布朗运动

10.(2023下·新疆巴音郭楞·高二八一中学校考期中)关于布朗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是产生布朗运动的原因

B.阳光下飞舞的灰尘是布朗运动

C.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或气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D.悬浮在液体中的微粒越大,布朗运动越明显

【答案】A

【详解】A.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是产生布朗运动的原因,A正确;

B.阳光下飞舞的灰尘的运动是受到重力以及气流的影响产生的无规则运动,不是布朗运动,B错误;

C.布朗运动就是液体或气体中悬浮颗粒的无规则运动,是液体分子或气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具体表现,C错误;

D.悬浮在液体中的微粒越大,液体分子撞击微粒的不平衡性越不明显,即布朗运动越不明显,D错误。

故选A。

11.(2023下·广东广州·高二华南师大附中校考期中)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悬浮在液体中微粒的运动情况。选三个微

粒,每隔30s记录一次它们的位置,然后用线段把这些位置按时间顺序连接起来得到它们的位置连线图,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位置连线图是微粒实际的运动轨迹

B.该实验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是组成微粒的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C.该实验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D.微粒越小,液体的温度越高,观察到的布朗运动就越明显

【答案】D

【详解】A.图中记录的是每隔一定时间微粒位置的连线,并不是微粒做布朗运动的轨迹,A错误;

BC.该实验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是微粒的无规则运动,并不是微粒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也不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BC错误;

D.微粒越小,液体分子同一时刻撞击微粒产生的撞击力越不平衡,液体的温度越高,液体分子运动越激烈,观察

到的布朗运动就越明显,D正确。

故选D。

12.(2023下·河南南阳·高二统考期末)19世纪初,一些人观察到,悬浮在液体中的小颗粒总在不停的运动。1827

年,英国植物学家布朗首先在显微镜下研究了这种运动。后人把悬浮微粒的这种无规则运动叫作布朗运动。关于布

朗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花粉微粒做布朗运动是因为花粉有生命

B.微粒越小,在某一瞬间液体分子撞击作用的不平衡性越明显,布朗运动越明显

C.微粒越大,受到分子撞击越多,因而,布朗运动越明显

D.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明显,是因为布朗微粒内分子运动越剧烈

【答案】B

【详解】A.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表面的固体颗粒的无规则运动,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的表现,故A错误;

BC.微粒越小,在某一瞬间液体分子撞击作用的不平衡性越明显,布朗运动越明显,故B正确、C错误;

D.液体温度越高,液体分子热运动越剧烈,液体中悬浮微粒的布朗运动越明显,故D错误。

故选B。

题型五: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13.(2023下·江苏·高二南京市江宁高级中学校联考阶段练习)关于分子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碎玻璃不能拼合在一起,说明玻璃分子间斥力在起作用

B.用打气筒给自行车打气需用力向下压活塞,说明气体分子间有斥力

C.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D.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原来二者的体积之和,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答案】C

【详解】A.分子间作用力发生作用的距离很小,打碎的碎片间的距离远大于分子力作用距离,在这个距离层面,

分子引力与斥力基本趋于0,碎玻璃不能拼合在一起,不能说明玻璃分子间斥力在起作用,故A错误;

B.用打气筒给自行车打气需用力向下压活塞,是由于需要克服打气筒内外的压力差,不能说明气体分子间有斥力,

故B错误;

C.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故C正确;

D.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原来二者的体积之和,说明分子间存在空隙,故D错误。

故选C。

14.(2024·全国·高二专题练习)如图所示是分子间作用力和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图线,关于图线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曲线a是分子间引力和分子间距离的关系曲线

B.曲线b是分子间作用力的合力和分子间距离的关系曲线

C.曲线c是分子间斥力和分子间距离的关系曲线

D.当分子间距离r>r0时,曲线b对应的力先减小,后增大

【答案】B

【详解】ABC.在F-r图像中,随着距离的增大,斥力比引力变化得快,所以a为斥力曲线,c为引力曲线,b为

合力曲线,故AC错误,B正确;

D.由图像可知,当分子间距离r>r0时,曲线b对应的的合力先增大,后减小,故D错误。

故选B。

15.(2023下·江苏苏州·高二校考阶段练习)甲分子固定在坐标原点0,乙分子位于r轴上,甲、乙两分子间分子力

与分子间距离关系图像如图所示。现把乙分子从r3处由静止释放,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乙分子从r3到r1过程中,先加速后减速

B.乙分子从r3到r2过程中两分子间的分子力表现为引力,从r2到r1过程中两分子间的分子力表现为斥力

C.乙分子从r3到r1过程中,两分子间的分子势能先增大后减小

D.乙分子从r3到距离甲最近的位置过程中,两分子间的分子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

【答案】D

【详解】ABC.乙分子从r3到r1过程中,分子力一直表现为引力,分子力一直做正功,乙分子一直做加速运动,乙

分子的动能一直增加,两分子间的分子势能一直减小,故ABC错误;

D.乙分子从r3到距离甲最近的位置过程中,分子力先表现为引力,后表现为斥力,则两分子间的分子力先做正功

后做负功,故D正确。

故选D。

题型六:分子的势能和动能

16.(2023下·甘肃天水·高二校联考期中)两分子间的斥力和引力的合力F与分子间距离r的关系如图中曲线所示,

曲线与r轴交点的横坐标为r0。相距很远的两分子在分子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相互接近。若两分子相距无穷远时

分子势能为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rr0阶段,F做正功,分子动能增加,势能减小

B.在rr0阶段,F做负功,分子动能减小,势能也减小

C.在rr0时,分子势能为零,动能最大

D.在rr0时,分子势能为零

【答案】A

【详解】A.rr0阶段,分子力表现为引力,相互靠近时F做正功,分子动能增加,势能减小,故A正确;

B.rr0阶段,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相互靠近时F做负功,分子动能减小,势能增大,故B错误;

CD.由以上分析可知,当r等于r0时,分子势能最小,动能最大;若两分子相距无穷远时分子势能为零,r等于r0时,

分子势能不为零,故CD错误。

故选A。

17.(2023下·山东滨州·高二统考期末)分子势能Ep与分子间距离x关系如图,在r轴上有完全相同的分子A、B,

将A、B由相距r1处静止释放,当分子间距为r0时分子速率为v0,已知分子质量为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的最大速率为v0

2

B.分子间距为r0时,分子的总动能为0.5mv0

C.分子最小间距为r2

D.将分子A固定,由相距r1处静止释放B,间距变为r0时,B分子速率为v0

【答案】A

【详解】A.由图可知当分子间距为r0时分子势能最小,由能量守恒知识可知分子势能转化为分子动能,即当分子

间距为r0时分子速率最大为v0,故A正确;

B.即当分子间距为r0时分子速率最大为v0,分子的总动能为

2

EkEk1Ek1mv0

故B错误;

C.将A、B由相距r1处静止释放,有能量守恒的知识可知,当运动至分子最小间距位置时,分子势能应该与r1处势

能相同,由图可知,分子最小间距为r2与r0之间,故C错误;

D.将分子A固定,由相距r1处静止释放B,间距变为r0时,有能量守恒可得

1

mv2mv2

02

解得B分子速率为

v2v0

故D错误。

故选A。

18.(2023下·河南许昌·高二统考期末)两个相邻的分子之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它们随分子之间距离r的变化

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虚线是分子斥力和分子引力曲线,实线是分子合力曲线。当分子间距为rr0时,分子之间合力

为零。设分子1在O点固定不动,相邻的分子2仅在二者之间分子力的作用下从相距较远的位置由静止开始运动,

直至不能再靠近。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二者之间分子合力的大小先减小,后一直增大

B.二者之间的分子合力对分子2先做正功,后做负功

C.分子2的动能先减小,后增大

D.当rr1时,分子1、2系统的分子势能最小

【答案】B

【详解】A.二者之间分子合力的大小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故A错误;

B.从相距较远的位置到r0,分子合力表现为引力,对分子2做正功;从r0直至不能再靠近,分子合力表现为斥力,

对分子2做负功;故B正确;

C.分子合力对分子2先做正功,后做负功,分子2的动能先增大,后减小,故C错误;

D.由B可知,当rr0时,分子1、2系统的分子势能最小,故D错误。

故选B。

题型七:物体的内能

19.(2022下·河南商丘·高二校联考期末)下列关于温度、内能和分子势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所以两个动能不同的分子相比,动能大的分子温度高

B.两个不同的物体,只要温度和体积相同,内能就相同

C.一定质量的0℃的冰融化为0℃的水时,分子势能增加

D.温度高的物体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

【答案】C

【详解】A.温度是大量分子热运动的宏观体现,单个分子不能比较温度高低,A错误;

B.物体的内能由温度、体积、物质的量及物态共同决定,B错误;

C.一定质量的0℃的冰融化为0℃的水时需要吸热,而此时分子平均动能不变,故分子势能增加,故C正确;

D.质量不确定,只知道温度的关系,不能确定内能的大小,D错误。

故选C。

20.(2023下·高二单元测试)关于物体的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一架飞机以某一速度在空中飞行,由于组成飞机的所有分子都具有这一速度,所以分子具有动能,又由于

所有分子都在高处,所有分子具有势能,所以上述分子的动能与势能的总和就是物体的内能

B.当物体的机械能为零时,其内能一定不为零

C.温度是物体内能的标志

D.内能指某个分子的动能和势能之和

【答案】B

【详解】A.飞机在高空飞行,具有动能和重力势能,即具有机械能,但飞机的内能与宏观的机械能无关,分子的

动能和分子势能与宏观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完全不同,故A错误;

B.因为一切物体都有内能,所以物体的机械能为零时,内能一定不为零,故B正确;

C.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不是物体内能的标志。故C错误;

D.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和,故D错误;

故选B。

21.(2023下·云南保山·高二腾冲市第一中学校考期末)下列关于温度、内能、热量和功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B.要使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要吸收热量

C.要使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要对物体做功

D.物体内能增加,它的温度就一定升高

【答案】A

【详解】A.物体内能是组成物体内所有分子势能和分子动能的总和,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分子势能不变,分子平

均动能越大,故A项正确;

BC.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使物体的内能增加,可以对物体做功,也可以从外界吸收热量,故BC

错误;

D.物体内能是组成物体内所有分子势能和分子动能的总和,内能增加,可能是增加分子势能,如一定质量的0C的

冰变成0C的水,内能增加,但温度并没有升高,故D项错误。

故选A。

题型八:分子动理论的综合问题

22.(2023下·河南焦作·高二校考阶段练习)“冷”“热”二词常闻于生活,与之相关的“热现象”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远涉宇宙变迁,近涉高新科技,涵盖所有实际发生的过程。这一宏观现象与系统中大量微观粒子的无规则运动

密切联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布朗运动就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B.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小颗粒的无规则运动

C.悬浮在液体中的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D.扩散现象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

扩散现象越明显

【答案】A

【详解】AB.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小颗粒的无规则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A错误,B正确;

C.悬浮在液体中的颗粒越小,碰撞的不平衡性越明显,布朗运动越明显,故C正确;

D.扩散现象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现象越明显,故D正确。

本题选择不正确的,故选A。

23.(2023下·山西运城·高二校联考阶段练习)体积相同的两个容器,装着质量相等的氧气,其中一个容器内的温

度是0℃,另一个容器内的温度是100℃。如图所示是根据两种不同情况下的分子速率分布情况绘制出的图像,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线对应的温度是0℃

B.b线表示的氧气分子的平均动能更小

C.a线单位时间内与容器壁单位面积碰撞的分子数多

D.这两个温度下具有最大比例的速率区间是相同的

【答案】A

【详解】ABD.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越高,分子的平均动能越大,分子的平均动能是统计规律,所以

温度为100℃的氧气比0℃的氧气,其速率大的分子所占百分比较多,故这两个温度下具有最大比例的速率区间是

不相同的,所以a线对应的温度是0℃,b线对应的温度是100℃,b线表示的氧气分子的平均动能更大,故A正确,

BD错误;

C.体积相同的两个容器,装着质量相等的氧气,所以分子密集程度一样,但是a线对应的温度较低,分子平均速

率较小,容器内气体压强较小,则单位时间内与容器壁单位面积碰撞的分子数少,故C错误。

故选A。

【专题强化】

一、单选题

25.(2022下·江苏苏州·高二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校考阶段练习)如图所示为两分子系统的势能Ep与两分子间距离

r的关系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当r大于r1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B.当r小于r1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C.当r等于r2时,分子势能Ep最小

D.r由r1变到r2的过程中,分子间的作用力做正功

【答案】A

【详解】AB.当分子间距离为平衡位置时,分子势能最小,所以图中r2为平衡距离;当r大于r1小于r2时,分子间

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r小于r1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故A错误,满足题意要求;B正确,不满足题

意要求;

C.由图可知,当r等于r2时,分子势能Ep最小,故C正确,不满足题意要求;

D.在r由r1变到r2的过程中,分子力表现为斥力,分子间的作用力做正功,故D正确,不满足题意要求。

故选A。

26.(2023下·山东济南·高二统考期末)根据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某气体的摩尔质量为M、摩尔体积为Vm、密度为,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则每个气体分子的质量

MV

m,每个气体分子平均占据的体积Vm

NANA

B.物体体积增大,分子势能一定减小

C.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运动,它说明了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D.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较高的物体每个分子的动能一定比温度较低的物体分子的动能大

【答案】A

M

【详解】A.阿伏加德罗常数表示1mol物质所含分子数,结合题中数据可得每个气体分子的质量m,每个气

NA

V

体分子平均占据的体积Vm,选项A正确;

NA

B.物体体积增大时,分子间距增大,但因为不知道分子的初始间距,故无法确定分子势能的变化,选项B错误;

C.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固体小颗粒的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不是液体分子的运动,它间接证明

了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选项C错误;

D.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分子的平均动能是对大量分子的一种统计规律,并不适合于每一个分子,温度越

高,分子平均动能越大,但并非每一个分子的动能都增大,选项D错误。

故选A。

27.(2023下·江苏泰州·高二统考期中)真空胎没有内胎,直接在轮胎和轮圈之间封闭着空气,轮胎鼓起胎内表面

形成一定的压力,提高了对破口的自封能力,不会像自行车轮胎那样瞬间漏气,从而提高了车辆行驶安全性。如图

所示真空胎,胎内充入一定质量的理想空气,把汽车开到室外,胎内的温度降低,假设此过程胎内气体的体积不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每个分子运动的动能都减小

B.分子的平均动能不变,气体的压强增大

C.速率大区间的分子数减少,分子平均速率减小

D.气体的温度降低,分子势能减小

【答案】C

【详解】A.气体温度降低,根据分子动理论可知分子平均动能减小,但并不是每个气体分子运动的动能都减小,

A错误。

B.气体温度降低,气体分子平均动能减小,并且真空胎体积不变,温度降低,根据查理定律可知气体压强减小,B

错误。

C.根据气体分子速率分布规律可知,当温度降低时,速率大分子比例减少,则速率大区间的分子数减少,分子平

均速率减小,C正确。

D.理想气体的分子势能忽略不计,D错误。

故选C。

28.(2023下·辽宁朝阳·高二建平县实验中学校考阶段练习)分子间势能由分子间距r决定。规定两分子相距无穷远

时分子间的势能为零,两分子间势能与分子间距r的关系如图所示。若一分子固定于原点O,另一分子从距O点无

限远向O点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两分子间距从无限远减小到r2的过程中,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先增大后减小

B.在两分子间距从无限远减小到r1的过程中,分子之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C.在两分子间距等于r1处,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等于0

D.对于标准状况下的气体,绝大部分分子的间距约为r2

【答案】A

【详解】A.由图可知,r2处分子势能最小,则r₂处的分子间距为平衡位置ro,所以在两分子间距从很远处减小到

r2的过程中,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先增大后减小,故A正确;

B.由图可知,r2处分子势能最小,则r2处的分子间距为平衡位置r0,在两分子间距从r2减小到r1的过程中,分子

之间的作用力先表现为引力再表现为斥力,故B错误;

C.由图可知,r2处分子势能最小,则r2处的分子间距为平衡位置r0,引力与斥力相等,即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等于

0,故C错误;

D.对于标准状况下的单分子理想气体,其分子间的距离为10r2,故D错误。

故选A。

29.(2023下·河北保定·高二河北省唐县第一中学校考期中)下列关于热学问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小草叶子上的露珠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的水珠,这一物理过程中水分子间的引力、斥力都增大

B.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C.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称为布朗运动,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明显

D.扩散现象是物质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证据之一

【答案】C

【详解】A.小草叶子上的露珠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的水珠,分子间的距离减小,水分子间的引力、斥力都

增大,故A正确;

B.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故B正确;

C.布朗运动是指悬浮在液体中的颗粒的运动,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明显,故C错误;

D.扩散现象是物质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证据之一,故D正确。

本题选不正确的,故选C。

30.(2023下·湖北黄冈·高二校联考期中)关于分子动理论的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水中花粉小颗粒的布朗运动,这说明水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B.一滴红墨水滴入清水中不搅动,经过一段时间后水变成红色,这是重力引起的对流现象

C.在一锅水中撒一点胡椒粉,加热时发现水中的胡椒粉在翻滚,这说明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激烈

D.悬浮在液体中的微粒越大,某时刻与它相撞的液体分子数越多,布朗运动就越明显

【答案】A

【详解】A.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水中花粉小颗粒的运动,受到液体分子频繁碰撞,而出现了布朗运动,这说明水

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故A正确;

B.一滴红墨水滴入清水中不搅动,经过一段时间后水变成红色,属于扩散现象,故B错误;

C.一锅水中撒一点胡椒粉,加热时发现水中的胡椒粉在翻滚,是水的对流引起的,不是布朗运动,故C错误;

D.悬浮在液体中的微粒越小,某时刻与它相撞的各个方向液体分子数越不平衡,布朗运动越明显,故D错误。

故选A。

31.(2023下·江苏·高二南京市江宁高级中学校联考阶段练习)关于分子热运动和布朗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布朗运动是指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B.布朗运动间接地反映了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C.当物体温度达到0℃时,物体分子的热运动就会停止

D.悬浮颗粒越大,某一瞬间与它碰撞的液体分子越多,布朗运动越显著

【答案】B

【详解】AB.布朗运动是指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固体小颗粒的无规则运动,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撞击颗粒所做的运

动,布朗运动间接地反映了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故A错误B正确;

C.物体分子做永不停息的热运动,温度即使为零度,分子热运动也不会停止,故C错误;

D.悬浮颗粒越大,同一时刻与它碰撞的液体分子越多,颗粒就越容易达到受力平衡,布朗运动越不显著,故D错

误。

故选B。

32.(2023下·江苏·高二南京市江宁高级中学校联考阶段练习)如图所示,将甲分子固定于坐标原点O处,乙分子

放置于r轴上距离O点很远的r4处,r1、r2、r3为r轴上的三个特殊位置,甲、乙两分子间的作用力F和分子势能

Ep随两分子间距离r的变化关系分别如图中两条曲线所示。设两分子间距离很远时,Ep=0。现把乙分子从r4处由

静止释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实线为Epr图线、虚线为Fr图线

B.当分子间距离rr2时,甲、乙两分子间只有斥力,且斥力随r减小而减小

C.乙分子从r4到r2做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的加速运动,从r2到r1做加速度增大的减速运动

D.乙分子从r4到r2的过程中,分子势能先增大后减小,在r3位置时分子势能最大

【答案】C

【详解】A.当分子力为零的时候,分子间势能有最小值,则由图像可知,虚线为Ep-r图线,实线为F-r图线,故

A错误;

B.r2为平衡位置,当分子间距离rr2时,甲、乙两分子间既有引力也有斥力,且斥力随r减小而增大,故B错误;

C.根据实线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可知,乙分子从r4到r2做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的加速运动,此过程引力做正功,从r2

到r1做加速度增大的减速运动,此过程克服斥力做功,故C正确;

D.根据虚线可知,乙分子从r4到r2的过程中,分子势能一直减小,在r3位置时分子势能不是最大,故D错误。

故选C。

33.(2023下·江苏扬州·高二扬州中学校考期中)如图所示,甲分子固定在坐标原点O,乙分子沿x轴运动,两分子

间的分子势能Ep与两分子间距离的变化关系如图中曲线所示。图中分子势能的最小值为-E0,若两分子所具有的总

能量为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分子的运动范围为x≥x1

B.乙分子在Q点(x=x1)时,其动能最大

C.乙分子在Q点(x=x1)时,处于平衡状态

D.乙分子在P点(x=x2)时,加速度最大

【答案】A

【详解】A.两分子的能量包括分子势能与分子的动能,由于两分子所具有的总能量为0,而分子的动能不可能为

负值,可知在运动过程中,分子的势能为0或者为负值,即乙分子的运动范围为x≥x1,故A正确;

B.乙分子在Q点(x=x1)时,分子势能为0,根据上述可知其动能为0,故B错误;

C.乙分子在P点时,分子势能最小,则该位置为平衡位置,乙分子在Q点(x=x1)时,间距小于平衡位置间距,

分子力表现为斥力,故C错误;

D.乙分子在P点时,分子势能最小,则该位置为平衡位置,此时分子的加速度为0,故D错误。

故选A。

34.(2023下·吉林长春·高二长春市第二中学校考阶段练习)下列关于热学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内能在宏观上只与其温度和体积有关

B.如果封闭气体的密度变小,分子平均动能增加,则气体的压强不变

C.某气体的摩尔质量为M、密度为ρ,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每个气体分子的质量m0,每个气体分子的

Mm

0

体积V0,则m0,V0

NA

D.密封在容积不变的容器内的气体,若温度升高,则气体分子对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平均作用力增大

【答案】D

【详解】A.物体的内能在宏观上与物质的量、其温度和体积有关,故选项A错误;

B.如果封闭气体的密度变小,分子平均动能增加,则气体的压强不一定不变,故选项B错误;

C.每个气体分子的质量m0,则

M

m0

NA

m

V0

0

则是每个分子占的空间的大小,不是分子的体积,故选项C错误;

D.密封在容积不变的容器内的气体,若温度升高,则气体压强增加,由

FPs

单位面积的平均作用力增大

故选D。

35.(2023下·江苏扬州·高二统考期中)甲分子固定在坐标原点O,乙分子位于x轴上,两分子间作用力与分子间距

离的关系如图所示,现把乙分子从a处由静止释放,则()

A.乙分子由a到c,动能先增大后减小

B.乙分子由a到d,分子力先增大后减小

C.乙分子由b到d的过程中,分子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

D.乙分子由b到d的过程中,两分子间的分子势能一直增加

【答案】C

【详解】A.乙分子由a到c,两分子间为引力,且引力做正功,则分子动能一直增加,选项A错误;

B.乙分子由a到c分子引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从c到d,分子斥力做负功,则分子势能增加,选项B错误;

CD.乙分子由b到c分子引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从c到d,分子斥力做负功,则分子势能增加,选项C正确,

D错误。

故选C。

二、多选题

36.(2023下·高二课前预习)关于分子动理论和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某种物体的温度为0℃,说明该物体中分子的平均动能为零

B.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分子的平均动能一定增大,但内能不一定增大

C.当分子间的距离增大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引力增大得更快,所以分子力表现为引力

D.两个铅块挤压后能紧连在一起,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答案】BD

【详解】A.某种物体的温度是0℃,不表示该物体中分子的平均动能为零,故A错误;

B.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故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分子的平均动能一定增大,内能的多少还与物质的量及体

积有关,所以内能不一定增大,故B正确;

C.当分子间的距离增大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均减小,故C错误;

D.两个铅块相互紧压后,它们会紧连在一起,是分子力作用的结果,说明了分子间有引力,故D正确。

故选BD。

37.(2023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