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兴市黄桥初中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1页
江苏省泰兴市黄桥初中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2页
江苏省泰兴市黄桥初中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3页
江苏省泰兴市黄桥初中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4页
江苏省泰兴市黄桥初中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温馨提醒:全卷满分100分(含卷面书写3分),共16小题,考试时间100分钟。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肩负的责任。在一个多月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众多杰出人物,领略了他们滚烫真挚的家国情怀。让我们共同点燃家国情怀的火焰,让这份情怀在我们心中永远燃烧!咬文嚼字,感受英雄风骨(15分咬文嚼字,感受英雄风骨(15分)邓稼先他,隐姓埋名二十八年,只为中国原子武器的制造和研究;他,锲而不舍三十余载,只为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的生活。他是“鞠躬尽cuì(▲)、死而后已”的完美诠释,是当之无愧的“两弹元勋”,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鲁迅似雷,挟来了电闪雷鸣,震醒了一个麻木的民族;像戟,亮出了锋利的光芒,刺向了敌人的心脏;如箭,驰出流星般的速度,划破长空,带来一个光明的世纪。他走了,他的“呐喊”还回响在我们耳畔!他走了,他与“铁屋子”寂寞而坚忍的战斗仍在我们的眼前!江姐面对酷刑,她是千磨万击还坚rèn(▲)的翠竹苍松;面对信仰,她是不输须眉之志的巾帼豪杰。她憎恶敌人,大义凛然,是人民最忠诚的女儿。她,就是舍小家显大爱的江姐!(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①锲(▲)而不舍②鞠躬尽cuì(▲)③坚rèn(▲)④憎恶(▲)(2)下列关于语法和修辞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他的‘呐喊’还回响在我们耳畔!”这一句中“还”是副词。B.“他走了,他的‘呐喊’还回响在我们耳畔!”这一句中“回响”是动词。C.“面对酷刑,她是千磨万击还坚rèn(▲)的翠竹苍松。”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D.“她憎恶敌人,大义凛然,是人民最忠诚的女儿。”这一句中“最”是形容词。2.小语对传统文化瑰宝——古诗文非常感兴趣,搜集了许多有关家国情怀的诗歌,请帮小语补全。(8分)相关释义相关诗句家国情怀一场奔赴不远万里,跨越高山关塞,奔赴战场①▲,关山度若飞。(乐府民歌《木兰诗》)一件铠甲战场之夜,寒风四起,铠甲上清冷的月光粼粼,保家卫国真伟大!②▲,③▲。(乐府民歌《木兰诗》)一句感慨巾帼不让须眉,如同雌雄双兔,难辨真身。双兔傍地走,④▲。(乐府民歌《木兰诗》)一声呼唤旅途艰辛,只听到敌人的战马嘶吼,万千思念,尽在一声呼唤之中。⑤▲,⑥▲。(乐府民歌《木兰诗》)一场战争以互文手法,在漫长与残酷的战争中,写出将士们浴血奋战,最终胜利归来。⑦▲,⑧▲。(乐府民歌《木兰诗》)探析鉴赏,感悟家国情怀(29探析鉴赏,感悟家国情怀(29分)小贴士:1.赏析式批注:针对文章中的词句做赏析;2.概括式批注:概括文章的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做;3.评价式批注:就文章的精彩之处做评价;4.联想式批注:就文章内容展开想象和联想;5.质疑式批注:对文章的某个部分产生疑问。袁隆平改稿郝安①民谚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当年80多岁的邓小平夹着一支烟,摇摇头,抿着嘴说,中国农村改革,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第一次见到袁隆平,是他75岁的时候,我说了这句大实话,袁隆平也夹着一支烟,也摇摇头,也抿着嘴说,我只是做了一点点工作,一点点。②再一次见到袁隆平,是8年之后的2013年1月。依然是大家熟悉的宽额头,小平头,古铜色的脸;依然是红格子棉布衬衫,一条深色休闲裤;依然是率真爽朗,睿智逼人,举手投足一点都不像个80多岁的老人。③一见面,老人同几年前一样,顺手从茶几上拿起一包红色中华烟。我们带着清样,这次来是请袁隆平审定他的一篇文稿。记得就是这篇文章里提到,他戒烟了。难道又“复辟”了?我说出自己的疑问,袁老乐呵呵笑着,打开烟盒,抽出一支烟:告诉大家,我已经正式戒烟64天了。这个是给客人抽的。④他举着烟,每个人问个遍抽不抽。而后才坐下来,聚精会神看稿,竟不带老花镜。少顷,听他说,“错了一个字,这是‘身价’,不是‘身家’,拿起笔改正了;一会又听他自言自语,我梦见的是谷粒像花生米那样大,不是花生那样大,哪有那么大,这个‘米’丢不得。”他边说边拿起笔在“花生”后工工整整加了一个‘米’字;“这个字也不确切”,一直低头看稿的袁隆平抬起头,“我梦见的是自己躺在稻穗下乘凉,说躺在‘水稻’下面不准确。”⑤一般情况下,名家领导的文稿大都经过层层把关,字斟句酌;审看大样,不过走一个程序,签字画圈甚而点头即可。袁隆平却没有这样。他看稿时,竟像小学生对自己的功课一样严谨认真,改正的这几个字无论语义还是修辞都恰到好处。我心头悄然一颤。袁隆平做的这个梦,大凡采访过袁隆平、写过杂交水稻的都熟悉,都描述过,我也在“见到袁隆平”这篇文章中用过。回来后一翻检,大报小报、长稿短稿居然都是说袁隆平梦见的谷粒像花生那样大、在水稻下面乘凉。不觉赧颜,随又分明感到有一种常人很难有的精神从袁隆平改稿时那雕塑般的身体溢出,充盈在我的面前和四周。这是一种什么精神呢?是科学家对待事业的一丝不苟,是圣教徒对待经典才有的敬畏和虔诚。⑥看完稿,袁隆平欣然应邀为我们题词:办出湖南特色,办出国家水平。他说:“我就喜欢这条,要有湖南特色,要有国家水平。”我说:“你是我们的榜样,是世界水平。”大家大笑。我还记得上次袁老题写“党的喉舌,读者知音”的一个细节,他一笔一画写着,老人是读老书的,不习惯简化字,当写到“读者”的“读”字时,看他停笔思索,我们提醒是言字旁加“卖”,他将信将疑,硬要查字典看简化了的这个字到底是怎么个写法;写到“知音”两字时,他又停笔翻字典。旁边有人说是知道的“知”。他说“知音”我知道,坚持翻开字典查证。⑦论名气,袁隆平是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名动天下;论学问,是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满腹才学,建树丰硕;论经历、意志和信念,可谓风霜雨雪,九死而不悔,硬是从一条坎坷的泥巴路,一直走到脚下铺满红地毯;论贡献,为中国乃至世界粮食安全做出的成绩功劳响当当。这样的一个人,已经功成名就,是大科学家名册排得上号的人物;然而也就是这样的一个世界名人,阅改一份不满3000字的文稿,题写几个字,正襟危坐,竟如此仔细到近乎苛刻,一点都不含糊。⑧细节其实不细。大凡世界上的事太普通了倒反而很难,所以芸芸众生不拘小节,难成大事;而纯粹到不计任何功利,能把普通事做好了的,终成伟人。他们重细节,现于言表,见于行动,处处留痕。批注栏3.赏析式批注: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划线句。(3分)▲4.质疑式批注:作者在叙述事件时,既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叙述,又引用了袁隆平的话。请结合文章④⑤两段内容,体会这种写法的表达效果。(3分)▲5.概括式批注:请简要概括第六段中袁隆平的事例。(2分)▲6.感悟式批注(4分)近年来,教材也在不断地革新,语文课本的单元导语往往能提示我们阅读重点,请任选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并结合《袁隆平改稿》来谈一谈,如何理解“感受非凡气质,唤起我们对理想的追求与憧憬”。单元单元导语第一单元1.邓稼先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3.回忆鲁迅先生4.孙权劝学历史的星空,因有众多杰出人物而光辉灿烂。他们中有叱咤风云的政治家,有决胜千里的军事家,有博学睿智的科学家,还有为人类奉献宝贵精神食粮的文学艺术家……阅读本单元课文,能感受非凡气质,唤起我们对理想的追求与憧憬。我选择的是:▲我的想法是:▲古诗文阅读(17分)【材料一】绍兴十年,兀术①合兵万五千骑逼郾城。飞遣子云②领骑兵直贯其阵,戒之曰:“不胜,先斩汝!”鏖战数十合,贼尸布野。飞语其下曰:“直抵黄龙府③,与诸君痛饮!”桧④知飞志锐不可回,先请张俊、杨沂中等归,而后言飞孤军不可久留,乞令班师,一日奉十二金字牌。飞忿惋泣下,东向再拜曰:“十年之力,废于一旦。”初,飞每对客叹息,又以恢复为己任,不肯附和议。桧亦以飞不死,终梗和议,己必及祸,故力谋杀之。岁暮狱不成桧手书小纸付狱即报飞死。时年三十九。(《宋史·岳飞传》)【材料二】小重山(南宋)岳飞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材料三】当吾世谁能及之。——文天祥评岳飞【注释】①兀术:金朝名将、开国功臣。②子云:即岳云,岳飞长子。③黄龙府:金人都城。④桧:秦桧。朝廷内的主和派,奉行割地、称臣、纳贡的议和政策。7.解释加点的字。(4分)文言词语方法解释飞遣子云领骑兵直贯其阵成语联想:调兵遣将(1)▲戒之曰查字典:A.警戒,戒备;B.同“诫”,告诫;C.戒除;D.斋戒(2)▲(填序号)贼尸布野组词法(3)▲初,飞每对客叹息课内迁移:初,权谓吕蒙曰(4)▲8.请参与“岳飞”这一词条的编写,根据材料中划浪线句子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完成。(4分)岳飞(1103—1142),字鹏举,南宋抗金名将,民族英雄。文天祥评他:(1)▲。岳飞虽有抗金报国的壮志雄怀,无奈皇帝昏庸,奸臣当道,抗金伟业屡遭阻挠。绍兴六年(1136)至绍兴七年(1137)岳飞准备大举收复中原,北上灭金。不但受到赵构、秦桧君臣的迫害,而同时其他的将领亦各不信任互相拆台,《小重山》则表达了他那时的心境。他后来继续领兵抗元。绍兴十年,岳飞挥师北伐,赵构、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岳飞班师,岳飞感叹道:“北伐十年的成果,一天就毁废了。”最后,因为秦桧认为如果岳飞不死,会(2)▲,所以合力谋杀了岳飞。9.断句。(限断3处,每处1分)岁暮狱不成桧手书小纸付狱即报飞死10.同学们在讨论“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一句时,在重音落在哪里的问题上产生了分歧,请谈谈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3分)▲11.材料二这首词能否表达材料一中岳飞说“十年之力,废于一旦”时的心境?请选择相关词句说明理由。(3分)▲品悟经典,阐发个人情思(56分)品悟经典,阐发个人情思(56分)原文(一)呈现阅读批注①“小混蛋们,你们不抽烟,那么是谁往面团里撒烟末的?不抽烟吗?咱们这就来瞧瞧!把口袋翻过来!快!没听见我的话吗?翻过来!”三个男孩各自掏出口袋里的东西放到桌子上。神父仔细地检查口袋的线缝,想找出一点烟末,但什么也没找到,便转而逼视第四个男孩。他长着一对黑眼睛,穿着灰衬衣和膝盖上打着补丁的蓝裤子。“你干吗像木头似的站着?”黑眼睛男孩强压住心头的仇恨,瞧着神父,低声回答:“我没有口袋。”他边说边用手摸摸缝死的袋口②“哼,没有口袋?你以为这样一来,我就不知道谁搞的恶作剧糟蹋面团了!你以为这次还能留在学校里吗?不,小鬼,没那么容易。上次是你母亲恳求才把你留下的,这回可饶不了你。给我滚出去!”他狠狠地揪住男孩的耳朵,把他推到走廊里,随手关上了门。教室里寂静无声,大家都耷拉着脑袋,谁也不知道保尔.柯察金为什么被赶出学校。只有保尔的好朋友谢廖沙・勃鲁扎克明白事情的缘由。12.概括式批注:请结合原著和选文,说说保尔为什么被学校开除。(3分)13.分析式批注:结合选文中①②两处划线句,说说神父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原文(二)呈现阅读批注彼得留拉匪兵已经到了身旁,难道还有时间多想吗?①于是发生了这样的事情;留着棕黄色小胡子的押送兵走到保尔跟前,保尔出其不意地向他扑过去,抓住他的枪,狠命地往下一按。刺刀当哪一声撞在石头路面上。彼得留拉匪兵没有想到会遭到突袭,吓得茫然无措,但立刻用尽全力往回夺枪。保尔用整个身子压住枪,死也不松手枪啪的一声响了。子弹打在石头上,蹦起来掉进路边的沟里。朱赫来听见枪声,朝旁边一闪,回过头来,看见押送兵正在狂暴地从保尔手里夺枪。押送兵转动着枪,扭纹着少年的双手。但保尔依旧抓住不放。那个彼得留拉匪兵简直气疯了,猛使劲,把保尔摔倒在地。②可是即使这样,他还是没能夺回步枪。保尔摔倒的时候,顺势把押送兵也拖倒了。此时此刻,无论多么大的力量,都没法使保尔放开手里的枪。14.质疑式批注思考:这件事对保尔的命运有什么影响?(3分)15.联想式批注:通过以上两段文字的深入学习,小语从保尔身上学习到了面对压迫和困难的方法。如果你是小语,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收获。(3分)16.写作探究(40+3=43分)时光长河中,总有一些瞬间像被定格的星光,在记忆深处静静闪烁。或许是父亲递来伞时粗糙的手掌纹路,是好友并肩看落日却无需言语的沉默,又或是春草顶开石缝时那份倔强的温柔……这些细微的片段里,藏着生活馈赠的情感密码。请以《那一刻,我读懂了_____》为题,用文字为某个瞬间按下快门:让景物成为情感的镜子,让动作化作心事的注脚,像《土地的誓言》中炽热的泥土,像《木兰诗》里无声的机杼声,在具体而鲜活的描摹中,让读者听见你心底的波澜。要求:①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或者散文。②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2025年春学期七年级语文学情反馈作业(2)命题:顾华兰审核:陈锁明温馨提醒:全卷满分100分(含卷面书写3分),共16小题,考试时间100分钟。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肩负的责任。在一个多月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众多杰出人物,领略了他们滚烫真挚的家国情怀。让我们共同点燃家国情怀的火焰,让这份情怀在我们心中永远燃烧!咬文嚼字,感受英雄风骨(15分咬文嚼字,感受英雄风骨(15分)邓稼先他,隐姓埋名二十八年,只为中国原子武器的制造和研究;他,锲而不舍三十余载,只为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的生活。他是“鞠躬尽cuì(▲)、死而后已”的完美诠释,是当之无愧的“两弹元勋”,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鲁迅似雷,挟来了电闪雷鸣,震醒了一个麻木的民族;像戟,亮出了锋利的光芒,刺向了敌人的心脏;如箭,驰出流星般的速度,划破长空,带来一个光明的世纪。他走了,他的“呐喊”还回响在我们耳畔!他走了,他与“铁屋子”寂寞而坚忍的战斗仍在我们的眼前!江姐面对酷刑,她是千磨万击还坚rèn(▲)的翠竹苍松;面对信仰,她是不输须眉之志的巾帼豪杰。她憎恶敌人,大义凛然,是人民最忠诚的女儿。她,就是舍小家显大爱的江姐!(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①锲(qiè)而不舍②鞠躬尽cuì(瘁)③坚rèn(韧)④憎恶(wù)(2)下列关于语法和修辞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D)(3分)A.“他的‘呐喊’还回响在我们耳畔!”这一句中“还”是副词。B.“他走了,他的‘呐喊’还回响在我们耳畔!”这一句中“回响”是动词。C.“面对酷刑,她是千磨万击还坚rèn(▲)的翠竹苍松。”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D.“她憎恶敌人,大义凛然,是人民最忠诚的女儿。”这一句中“最”是形容词。2.小语对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古诗文非常感兴趣,搜集了许多有关家国情怀的诗歌,请你帮小语补全内容。相关释义相关诗句家国情怀一场奔赴不远万里,跨越高山关塞,奔赴战场①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乐府民歌《木兰诗》)一件铠甲战场之夜,寒风四起,铠甲上清冷的月光粼粼,保家卫国真伟大!②朔气传金柝,③寒光照铁衣。(乐府民歌《木兰诗》)一句感慨巾帼不让须眉,如同雌雄双兔,难辨真身。双兔傍地走,④安能辨我是雌雄。(乐府民歌《木兰诗》)一声呼唤旅途艰辛,只听到敌人的战马嘶吼,万千思念,尽在一声呼唤之中。⑤不闻爷娘唤女声,⑥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乐府民歌《木兰诗》)一场战争以互文的手法,在漫长与残酷的战争中,写将士们浴血奋战,最终胜利归来。⑦将军百战死,⑧壮士十年归。(乐府民歌《木兰诗》)探析鉴赏,感悟家国情怀(29探析鉴赏,感悟家国情怀(29分)袁隆平改稿郝安①民谚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当年80多岁的邓小平夹着一支烟,摇摇头,抿着嘴说,中国农村改革,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第一次见到袁隆平,是他75岁的时候,我说了这句大实话,袁隆平也夹着一支烟,也摇摇头,也抿着嘴说,我只是做了一点点工作,一点点。②再一次见到袁隆平,是8年之后的2013年1月。依然是大家熟悉的宽额头,小平头,古铜色的脸;依然是红格子棉布衬衫,一条深色休闲裤;依然是率真爽朗,睿智逼人,举手投足一点都不像个80多岁的老人。③一见面,老人同几年前一样,顺手从茶几上拿起一包红色中华烟。我们带着清样,这次来是请袁隆平审定他的一篇文稿。记得就是这篇文章里提到,他戒烟了。难道又“复辟”了?我说出自己的疑问,袁老乐呵呵笑着,打开烟盒,抽出一支烟:告诉大家,我已经正式戒烟64天了。这个是给客人抽的。④他举着烟,每个人问个遍抽不抽。而后才坐下来,聚精会神看稿,竟不带老花镜。少顷,听他说,“错了一个字,这是‘身价’,不是‘身家’,拿起笔改正了;一会又听他自言自语,我梦见的是谷粒像花生米那样大,不是花生那样大,哪有那么大,这个‘米’丢不得。”他边说边拿起笔在“花生”后工工整整加了一个‘米’字;“这个字也不确切”,一直低头看稿的袁隆平抬起头,“我梦见的是自己躺在稻穗下乘凉,说躺在‘水稻’下面不准确。”⑤一般情况下,名家领导的文稿大都经过层层把关,字斟句酌;审看大样,不过走一个程序,签字画圈甚而点头即可。袁隆平却没有这样。他看稿时,竟像小学生对自己的功课一样严谨认真,改正的这几个字无论语义还是修辞都恰到好处。我心头悄然一颤。袁隆平做的这个梦,大凡采访过袁隆平、写过杂交水稻的都熟悉,都描述过,我也在“见到袁隆平”这篇文章中用过。回来后一翻检,大报小报、长稿短稿居然都是说袁隆平梦见的谷粒像花生那样大、在水稻下面乘凉。不觉赧颜,随又分明感到有一种常人很难有的精神从袁隆平改稿时那雕塑般的身体溢出,充盈在我的面前和四周。这是一种什么精神呢?是科学家对待事业的一丝不苟,是圣教徒对待经典才有的敬畏和虔诚。⑥看完稿,袁隆平欣然应邀为我们题词:办出湖南特色,办出国家水平。他说:“我就喜欢这条,要有湖南特色,要有国家水平。”我说:“你是我们的榜样,是世界水平。”大家大笑。我还记得上次袁老题写“党的喉舌,读者知音”的一个细节,他一笔一画写着,老人是读老书的,不习惯简化字,当写到“读者”的“读”字时,看他停笔思索,我们提醒是言字旁加“卖”,他将信将疑,硬要查字典看简化了的这个字到底是怎么个写法;写到“知音”两字时,他又停笔翻字典。旁边有人说是知道的“知”。他说“知音”我知道,坚持翻开字典查证。⑦论名气,袁隆平是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名动天下;论学问,是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满腹才学,建树丰硕;论经历、意志和信念,可谓风霜雨雪,九死而不悔,硬是从一条坎坷的泥巴路,一直走到脚下铺满红地毯;论贡献,为中国乃至世界粮食安全做出的成绩功劳响当当。这样的一个人,已经功成名就,是大科学家名册排得上号的人物;然而也就是这样的一个世界名人,阅改一份不满3000字的文稿,题写几个字,正襟危坐,竟如此仔细到近乎苛刻,一点都不含糊。⑧细节其实不细。大凡世界上的事太普通了倒反而很难,所以芸芸众生不拘小节,难成大事;而纯粹到不计任何功利,能把普通事做好了的,终成伟人。他们重细节,现于言表,见于行动,处处留痕。批注栏3.赏析式批注:(1)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划线句。(3分)▲4.质疑式批注:作者在叙述事件时,既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叙述,又引用了袁隆平的话。请结合文章④⑤两段内容,体会这种写法的表达效果。(3分)▲5.概括式批注请简要概括第六段中袁隆平的事例。(2分)▲3.赏析式批注: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划线句。(3分)这句话运用外貌描写,从袁隆平的外貌、衣着可以看出这是一位身体健康,在生活中很随意,毫无名人的自负、率真爽朗、睿智逼人的老人。4.质疑式批注:作者在叙述事件时,既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叙述,又引用了袁隆平的话。请结合文章④⑤两段内容,体会这种写法的表达效果。(3分)第⑤段作者用自己的语言,体现出袁隆平作为科学家对待事业的一丝不苟、敬畏虔诚。第④段引用袁隆平改稿时修改稿件的话,描绘出袁隆平改稿时字斟句酌、仔细修改的严谨认真,展现人物内心世界,进一步增强文章真实性。5.概括式批注:请简要概括第六段中袁隆平的事例。(2分)袁隆平题词时为两个字翻开字典查证。6.感悟式批注(4分)近年来,教材也在不断地革新,语文课本的单元导语往往能提示我们阅读重点,请任选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并结合《袁隆平改稿》来谈一谈,如何理解“感受非凡气质,唤起我们对理想的追求与憧憬”。单元单元导语第一单元1.邓稼先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3.回忆鲁迅先生4.孙权劝学历史的星空,因有众多杰出人物而光辉灿烂。他们中有叱咤风云的政治家,有决胜千里的军事家,有博学睿智的科学家,还有为人类奉献宝贵精神食粮的文学艺术家……阅读本单元课文,能感受非凡气质,唤起我们对理想的追求与憧憬。我选择的是:▲我的想法是:▲袁隆平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杂交水稻之父,为中国的粮食做出了重大贡献,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们也能够感受袁隆平身上这样一种不骄不躁、率真爽朗、一丝不苟的杰出品质和非凡的气质。邓稼先——默默无闻、忠厚平实、信念坚定;闻一多——刻苦的治学精神嫉恶如仇的凛然正气;鲁迅——鲁迅忘我工作、支持革命、关爱青年、一往无前等伟大的思想和人格;孙权——直言不讳,赏识人才,能发现别人的潜力并善于开发,是个贤明的君主。(本文2分,课文2分)古诗文阅读(17分)【材料一】绍兴十年,兀术①合兵万五千骑逼郾城。飞遣子云②领骑兵直贯其阵,戒之曰:“不胜,先斩汝!”鏖战数十合,贼尸布野。飞语其下曰:“直抵黄龙府③,与诸君痛饮!”桧④知飞志锐不可回,先请张俊、杨沂中等归,而后言飞孤军不可久留,乞令班师,一日奉十二金字牌。飞忿惋泣下,东向再拜曰:“十年之力,废于一旦。”初,飞每对客叹息,又以恢复为已任,不肯附和议。桧亦以飞不死,终梗和议,己必及祸,故力谋杀之。岁暮狱不成桧手书小纸付狱即报飞死。时年三十九。(《宋史·岳飞传》)【材料二】小重山(南宋)岳飞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材料三】当吾世谁能及之。——文天祥评岳飞【注】①兀术:金朝名将、开国功臣。②子云:即岳云,岳飞长子。③黄龙府:金人都城。④桧:秦桧。朝廷内的主和派,奉行割地、称臣、纳贡的议和政策。7.解释加点的字。(4分)文言词语方法解释飞遣子云领骑兵直贯其阵成语联想:调兵遣将(1)派遣戒之曰查字典:A.警戒,戒备;B.同“诫”,告诫;C.戒除;D.斋戒(2)B(填序号)贼尸布野组词法(3)遍布初,飞每对客叹息课内迁移:初,权谓吕蒙曰(4)最初,当初8.请参与“岳飞”这一词条的编写,根据材料中划浪线句子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完成。(4分)岳飞(1103—1142),字鹏举,南宋抗金名将,民族英雄。文天祥评他:(1)我们现在这个时代谁能比得上岳飞。(2分)岳飞虽有抗金报国的壮志雄怀,无奈皇帝昏庸,奸臣当道,抗金伟业屡遭阻挠。绍兴六年(1136)至绍兴七年(1137)岳飞准备大举收复中原,北上灭金。不但受到赵构、秦桧君臣的迫害,而同时其他的将领亦各不信任互相拆台,《小重山》则表达了他那时的心境。他后来继续领兵抗元。绍兴十年,岳飞挥师北伐,赵构、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岳飞班师,岳飞感叹道:“北伐十年的成果,一天就毁废了。”最后,因为秦桧认为如果岳飞不死,会(2)最终会阻碍议和,自己一定会遭到祸害,所以合力谋杀了岳飞。9.断句。(限断3处,3分)岁暮/狱不成/桧手书小纸付狱/即报飞死10.同学们在讨论“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一句时,在重音落在哪里的问题上产生了分歧,请谈谈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3分)示例一,我认为重音应放在“直”和“痛”。重读“直”,可以突出岳飞一鼓作气,直取金人都城的自信和高昂的气势;重读“痛”,可以突出岳飞直取金人都城、收复山河胜券在握的自信和痛快。示例二,我认为重音应放在“黄龙府”和“诸君”。重读“黄龙府”强调岳飞直取金人都城,展现出岳飞的自信和高昂的气势;“诸君”强调岳飞胜利后要与众弟兄开怀畅饮,表现岳飞对收复山河的自信。11.材料二这首词能否表达材料一中岳飞说“十年之力,废于一旦”时的心境?请选择相关词句说明理由。(3分)示例1:能。词中“知音少,弦断有谁听”表达了岳飞收复山河的志向无人能懂的失意和悲伤,与材料一中岳飞哭诉收复失地无人支持,十年成果毁于一旦时的悲愤失意相符,从中看出岳飞的忠贞爱国。示例2:能。词中“白首为功名”表达了岳飞为了抗金收复失地,头发都熬白了,到头来却无所成就的悲凉,与材料一中元飞实诉抗金事业功败垂成、功亏一我时的无奈颓丧相符。从中看出岳飞的赤胆忠心。【译文】《宋史·岳飞传》:绍兴十年,金兀术集合一万五千骑兵逼近郾城。岳飞派遣儿子岳云率领骑兵直接冲击敌阵,并且告诫他说:“如果你不能取得胜利,就先处斩了你。”双方激战了几十个回合,敌人的尸体遍布原野。岳飞对部下说:“我军直接抵达黄龙府(金人都城),我与众弟兄开怀畅饮!”岳家军正要于近日北渡黄河,可是秦桧想要谋划放弃淮河以北的地区,就委婉地暗示御史台的官员请求调回北伐的军队。秦桧知道岳飞北伐的心志坚定,不可改变,于是首先请求张俊、杨沂中等军队撤兵,然后说岳飞已成孤军,不可以长久驻守北方,要求岳飞撤兵。岳飞一天之内连续接到十二道撤兵的金子令牌,他愤怒惋惜地流下眼泪,向东拜了两拜,说:“北伐十年的成果,一天就毁废了。”最初,岳飞常常对着朋友慨叹,又把恢复中原作为自己的责任,不肯依附和议的主张。秦桧也认为如果岳飞不死,始终会阻碍议和,自己一定会招致灾祸,所以极力谋划杀死他。年底,案子也定不了。秦桧亲手写了一张字条交给审判官,审判官立刻回报岳飞被处死。岳飞死时年仅39岁。小重山:昨天秋夜的蟋蟀止不住的鸣叫声将我从遥远的梦境中惊醒,已是三更时分。起来独自绕着台阶踽踽行。四周静悄悄没有人声,帘外一轮淡月正朦胧。为国建功留青史,未老已白头。家乡的山上松竹已长大变老,无奈议和声起、阻断了归程。想把满腹心事付与瑶琴弹一曲。可高山流水知音稀,纵然琴弦弹断,又有谁来听?品悟经典,阐发个人情思(56分)品悟经典,阐发个人情思(56分)原文(一)呈现阅读批注①“小混蛋们,你们不抽烟,那么是谁往面团里撒烟末的?不抽烟吗?咱们这就来瞧瞧!把口袋翻过来!快!没听见我的话吗?翻过来!”三个男孩各自掏出口袋里的东西放到桌子上。神父仔细地检查口袋的线缝,想找出一点烟末,但什么也没找到,便转而逼视第四个男孩。他长着一对黑眼睛,穿着灰衬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