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乡村医生事迹7篇_第1页
最美乡村医生事迹7篇_第2页
最美乡村医生事迹7篇_第3页
最美乡村医生事迹7篇_第4页
最美乡村医生事迹7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最美乡村医生事迹优秀7篇乡村医生的典型事迹篇一

程耀文,1959年出生,河北省临漳县临漳镇岗陵城村人。1976年成为一名赤脚医生,1979年8月顺利通过市卫生主管部门考核,取得了赤脚医生证。1986年1月取得了邯郸地区乡村医生证。因在农村卫生工作中表现突出,1997年4月被评为先进乡医,并由临漳县卫生局颁发荣誉证书。程医生近40年来用真情服务百姓,用行动报答村民,始终履行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而无怨无悔。因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深得镇卫生院领导的肯定和群众的一致认可。

积极防治寄生虫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农村卫生医疗条件差,蛔虫、蛲虫普遍。程耀文医生在时任临漳县防疫站站长郭育祥的帮助下借到一部显微镜,免费为村民检验大便,查找虫卵。经检查蛔虫、蛲虫患病率达到35%,并查出四例绦虫病例。为村民免费投放驱虫药,尤其四例绦虫病人,通过土方南瓜子、槟榔水等使四例病人的绦虫全部驱除,绦虫最长两米六。虫体标本完整交给防疫站。动员村民进行改水改厕。郭育祥站长将此事迹进行了报道和表彰。

有力推进农村防疫工作

除了诊治农村多发病、常见病,程耀文医生还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预防保健工作,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前些年,由于农村居民的文化水平相对落后,预防意识淡薄,计划免疫工作在农村开展难度较大,程耀文医生知难而进,逐门逐户核实做好登记和宣传教育,改变家长们的淡薄观念,动员他们及时带孩子参加计划免疫接种。对于困难户,他总是慷慨解囊。经过几年的努力,该村计划免疫工作有了明显的提高,各种疫苗接种率都达到了100%。另外,程医生还不断开拓创新,率先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立了新生儿预防接种登记,儿童出生登记,流动儿童管理登记本,使计划免疫工作有了新的起色。

沉着应对突发事件

2023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把乡村医生推到了“保障群众健康安全,众志成城抗击非典”的第一线。在防治非典的工作中,程耀文医生负责疫情排查和宣传工作,配合村干部走村入户,跟群众沟通了解,宣传非典防治知识,在防治非典的数十个日日夜夜,没睡过安稳觉,不知疲惫地奋斗在第一线。

医治病人心理疾病

2023年,河北省成安县郑家庄的吴陈怀身体不适在多家医院反复检查治疗效果不佳,怀疑自己身患重病、无法治愈,整日愁眉苦脸,并在治病过程中与家人发生争执,产生自杀念头。程耀文医生根据与病人的交流,结合查体确诊为焦虑症伴抑郁,程医生给病人进行心理疏导、配合中西医药物治疗,使病人病情减轻直至痊愈。病人万分感激,并赠予锦旗。

行医路上品行兼备

程耀文医生说,做人要讲人品,行医要重医德。从医三十余年来,他一贯自觉遵纪守法,从不违纪违规行事,决不多收一分钱。为了杜绝伪劣药品,他坚持购进的药品必须要是通过了药检部门检验的药品。由于他严守规章,严格把关,几十年中,他在使用和销售药品的过程中,从未出现过质量安全事故,在历次地、市级卫生部门的检查中,均未出现过问题。

社会的发展进步,给乡村医生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程耀文医生虽年近花甲,但仍然在自己的岗位上奋斗不止。他的长远打算是,跟上时代的步伐,满足群众的需求,更新医疗设备,创造更优良的医疗环境,并着手培养新人,为岗陵城村医卫事业的兴旺注入新的活力,为迎接农村合作医疗事业新一轮挑战作好充分准备。

乡村医生的典型事迹篇二

在西洛街道阳灯社区,只要提起村医周世美,无不竖起大拇指交口称赞的,一看到周世美医生,大家都觉得即使这个冬天再“冷”内心都是暖暖的,还有居民说等战“疫”胜利后要当面送锦旗。都说巾帼能顶半边天,究竟是怎样一位女村医能有如此好的口碑?

周世美,女,汉族,37岁,西洛街道阳灯社区人。2023年从医,是一名在农村医疗防保战线上工作了近15年的乡村医生,15年如一日,她默默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2023年1月22日(腊月二十八),周世美医生接到西洛街道卫生院的紧急通知,立即马不停蹄赶往卫生院参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紧急会议。由于疫情紧急,医用口罩、”84消毒液、酒精、体温计等防护物资成了紧俏物,防护服、护目镜更是极度缺乏,卫生院库存告急。会后,她开始思考如何在防护物资极度缺乏的情况下有效防控疫情,如何圆满完成街道办事处及卫生院安排的工作任务。

在街道党工委、街道办事处及卫生院的统一部署下,周世美医生和社区干部在应急防控物资紧缺的情况下,不畏艰苦,挨家挨户进行摸排,对返乡人员逐一测量体温。她的爱人是石场乡政府的纪委书记,因此次疫情防控,自除夕起一直坚守在岗位上,家里两个年幼的孩子仅靠她一人照顾,每天排查结束回到家中,她都要先照顾好孩子,等孩子睡后才能把一天的排查情况梳理完善。

“昨天的排查情况我还要再梳理一遍,还有几位返乡人员没有联系到人,摸排工作还未完成。”第二天一大早,她为孩子准备好早餐后,来不及吃上一口就又匆匆的出门了。给无口罩的居民发放口罩,给湖北返乡人员测量体温,一忙就是一上午。午饭的时候,她匆匆吃上几口,又急着赶往几位刚摸排出来的从湖北返乡人员家里,进行体温测量并询问情况。为了抗击疫情,为了治病救人,为了他人安危,她未将个人的得失放在心上,始终坚守岗位,履行着作为一位医务工的职责。

阳灯社区目前有湖北返乡人员14户18人,密切接触者45人,其中武汉返乡人员12户13人,武汉返乡人员密切接触者43人,而这些返乡人员的包干村医都是周世美。一天两次上门测量体温、杀菌消毒、宣传防疫小知识……周世美医生的每一天都安排的满满当当。社区各卡点值勤的同志都说,虽然全副武装”,但是周医生的声音一听便知,因为进入卡点的时候她总是不忘“叨扰”几句,教居民们如何做好自我防护。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笃行方显珍贵。周世美医生是千千万万乡村医生的缩影,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他们默默奉献、任劳任怨、辛勤耕耘、艰苦奋斗。虽然他们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但是,正是他们几十年来扎根基层,心系群众疾苦,关心群众安危,疫情面前,才会毫不退缩、勇担职责、践行使命,保障了一方百姓的健康安全。

最美乡村医生事迹篇三

艾尼瓦尔·吉力力,男,1982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本科学历,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2023年7月参加工作,十年来,他始终立足本职,爱岗敬业,恪尽职守,诚恳待人,团结协作,以严的标准、高的要求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处处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医者誓言。

精益求精授医解惑

艾尼瓦尔·吉力力常常说“医疗工作是一个专业性极强的行业,技术靠勤奋才能精湛”,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自参加工作以来,他不断地在临床工作中坚持自学,刻苦钻研专业技术,严格要求自己,工作细致全面,竭尽全力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患者战胜病魔。在临床教学工作中,他认真耐心“传帮带”,细心教导学生。为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他每年都积极参加疆内外举办的各类学术会议及新技术学习班,以此提高自身专业理论知识及实践能力,因为对专业的热爱,工作的负责,很多问诊于他的患者都把他当做亲人,大病小病找他治疗,得到了广大患者的信赖。

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他不仅医疗技术精湛,为人也和蔼可亲,2023年的一个冬天,艾尼瓦尔·吉力力刚下晚夜班回家休息,突然接到一位患者家属电话,电话中传来患者家属紧张、哽咽的声音:“医生我妈妈又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咳出粉红色泡沫痰,正往你们医院送,希望医生救救我妈妈。”艾尼瓦尔第一反应就确定这个患者就是既往被诊断为心脏瓣膜病人工主动脉瓣、二尖瓣置换术后,心律失常持续性房颤的患者,这种病人就诊晚了或抢救不及时会危及到生命。艾尼瓦尔·吉力力二话不说,顾不得穿上外衣就回到医院,并一路嘱咐患者家属注意事项,她会在医院等着患者前来,经过前后2个小时左右的抢救,患者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症状较前明显改善,患者及家属脸上露出了笑容,握住艾尼瓦尔医生的双手哭着说:“多亏了医生及时抢救,不然妈妈可能就不行了。”

艾尼瓦尔·吉力力工作十年以来,接诊无数个病人,当医护人员竭尽全力抢救病人,患者转危为安时他比家属还要高兴,当遇到患者家属不理解时他不厌其烦地耐心做好解释工作,不管每天工作多忙多累,始终十几年如一日的坚持每天下班前详细查看管每一位病人,掌握病人的病情变化,及时对症处理。

最美乡村医生事迹篇四

叶春瑛,现任库车县第二人民医院结核科主任、副高级职称。自2023年12月担任传染科主任以来,所负责科室先后多次被评为“先进科室”,其个人也多次被地区、县级评为“优秀党员”“先进

个人”“优秀科主任”等荣誉称号。

恪尽职守钻研业务

从事医疗工作二十多年来,她始终立足于本职工作,恪尽职守,刻苦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团结和带领科室医护人员,圆满完成各项医疗任务,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全心全意,热情为患者服务,急患者之所急、忧患者之所忧、想患者之所想,始终坚持“医者父母心”的原则,始终把患者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在专业科研工作方面,她注重自身水平提升,2023年个人申请举办了地区级继续教育结核病防治知识培训班,同时还参与申报了地区级《耐药结核病人密切接触者流行病学调查》科研课题,发表结核病方面论文6篇,并参与自治区重大专项科研课题4项。她常常说,作为一名医生,只有通过提高自身专业水平,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视病人如亲人,才能赢得了病人的理解、支持与尊重。

服务基层传帮解带

积极发挥人才作用,开展各项工作发挥传帮带作用,通过业务查房,专业学习讲座等方式,指导科室医生规范诊疗行为,优化常见急危重症的诊疗流程,提高诊治急危重症的水平。通过师带徒的方式,传授肺结核病诊疗的经验,培养出数名能独立进行结核病诊疗的骨干医生。在服务基层方面,她积极参加院部组织的下乡义诊送医送药、知识宣讲等活动服务广大基层群众及医务人员。在2023年“3.24”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活动期间,她不怕麻烦,深入学校、机关单位做知识讲座,在县域内各级医疗机构进行结核病防治知识的授课,较大程度上提高了群众及医务人员的传染病防治知识。

乡村医生事迹材料篇五

河有多深,能不能过?过不了!这是新疆乡村医生居马泰护送小病人阿革兰时在路上和同伴的对话。乡村医生居马泰被冰河拦住了回诊所的路,他怀里抱的孩子名叫阿革兰。只有8个月大,由于上呼吸道感染发高烧已经两天了,在这样的高原和高寒地带,随时可能会转发肺炎,危及生命。牧场里缺少药品,居马泰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把小阿革兰带回到50公里外的诊所。而这天山最艰险的一段路程被当地的牧民称之为“魔鬼路”。

冰看一下!冰看一下!可以过得话,我们看一下,抓紧时间,过不去!冰太软!绕过山从那边走吧!阿革兰。高烧不退的小阿革兰,一直哭闹不止,居马泰想尽办法,逗小家伙开心,8个月大的小阿革兰很快就跟他熟悉起来。阿革兰的笑容让48岁的居马泰想起自己的三个孩子。居马泰满心愧疚。他的大女儿高哈尔说:我爸一般都说:有你在我放心,可是我吗能干什么呢?

我们都上学的,这次居马泰出门诊前,妻子刚刚的做完子宫切除手术,可等不得妻子出院,居马泰就又要出发了。他必须赶到在大雪封山前把药品送到冬季牧场把危重病人转移出来。因为自己是天山深处一块2200平方公里冬季牧场中唯一的医生。女儿高哈尔说:我爸走的时候,我妈就又掉眼泪说肚子疼,然后我爸就给她给了一些药说可能过几天就好了。

把生病的妻子交托给15岁的大女儿和9岁的小女儿照顾,居马泰的心一路上牵挂。可这时,他却不得不将精力放在眼前这50米的溜索上。溜索距离河面不到2米,不及一根拇指粗。居马泰在冬季牧场出诊已经在这根溜索上来回20年了。可是这一次,要抱着小阿革兰。他双手根本没办法抓住溜索。居马泰把小阿革兰紧紧绑在自己身上。路过的牧民找来绳子,把他俩拉过了河。

阿革兰!阿革兰!居马泰在溜索上不停的叫着哭闹的孩子。小心点!邻近傍晚小阿革兰体温突然升高,咳嗽的更加严重了。居马泰停了下来,给小阿革兰喂了仅剩下的一点药。拔山涉水后。大家都很疲惫。居马泰却一个人在冰河边剃起了胡子。这也是他每次转诊病患孩子时必须做事。居马泰说;一边打鞭子,一边抱孩子。那时候看看娃娃的体温怎么样,这样子面对面(测体温),但是娃娃不舒服,胡子刮掉好。上午十点回诊所路上,第二天小阿革兰病情加重,但回诊所,却要面对4200米的雪山。在这样的冬季翻雪山被当地牧民认为是最危险的事。

在厚厚的白雪下面,掩盖着无数的悬崖和冰川。居马泰在这条路上往返20年,熟悉这里每一条路的分布,可依然不敢有丝毫的掉以轻心。他的三匹马都曾摔死在这样的路上。我和马一块下去了,摔倒了,马死了,我活着。这让居马泰身上留下了三处旧伤,每到寒冷天气就会伤痛加剧。可他还是毫不犹豫的承担起最危险的用自己的身体为阿革兰和妈妈开辟出一条安全道路。峰顶气温骤降到零下25度,扑面的冷风空气让人无法呼吸,一米多厚的雪,让每一步移动都非常艰难。4个多小时不停息的赶路,马终于支持不住了。

两昼夜的奔波,居马泰已经体力透支了极限,可是他知道自己是小阿革兰最后的生命保障,无论脚下的路多么艰难,多么漫长。无论还要面对怎样的风雪,除了坚持他已别无选择。两个小时后,居马泰带着孩子终于回到诊所。经过一个星期的治疗,小阿革兰恢复了健康。

他是居马泰在天山深处“魔鬼路”上转诊的第92个病人。在这20年中居马泰救治过192位病人。他冒着生命的危险在极地行走,守护着1500多户牧民的健康。

主持人问居马泰:北京冷吗?居马泰答:北京不太冷。但对我们来讲,刚刚过去的这个元旦是三十年里最冷的一个元旦。零下十几度相当于您那儿的什么季节居答:现在我们那儿是零下30度。在这种天气下,您还得进行巡诊,继续巡诊。我手中拿的是一份病历,我仔细看了这份病历,分别是居马泰所在那个县和所在的州医院所开的病历证明,这上面医生写的是什么,心力衰弱,您有这么重的心脏病换个人行吗?换个人去,换个人也行。但是我们牧民想有点担心。担心什么?担心他们为了需要我们这样子。我们担心他,担心别人对路途不熟悉是吗?到底有多危险?又高又那个啥?滑的很,雪也大,学业厚。那样子,特别危险。一走就是20年。据说您是从父亲的手中接过的药箱。嗯!对,我父亲留给我的。这个药箱你想传下去吗?想传给谁?那个药箱,传给谁?我的丫头,儿子他(们)用。几个孩子您?一个儿子,两个丫头。年纪最大的`是女儿是吗?对!她希望当医生吗?她也希望当医生。

有请居马泰的大女儿高哈尔登场献奖!小姑娘今年话不能不到16岁,家里很多活死她干。自己想当医生吗?想!我的梦想就是当一名医生,像我爸爸这样的医生。其实居马泰的妹妹和妹夫也是乡村医生。这一家人对周边的很多百姓就是生命的护卫,真应该向他们致敬。这座奖杯所包含的是所有的那份敬意,浮雕上面有真实的乡村中国,上面绽开的是岩石上的花朵,生命如花,十字交叉。神圣的医生责任,向所有乡村医生致敬!向居马泰致敬!

基层名中医的优秀事迹篇六

有一种追求,看似平凡无奇,它却成就着不凡的业绩;有一种追求,看似朴实无华,它却辉煌着一个人的一生,那就是:热爱中医,甘于奉献。作为一名40岁左右中医门诊医生,他看上去还那么年轻,但是他的中药却是远近闻名,他就是中医院医生周道春。

说到中医中药文化的博大精深,在人们印象中中医中药在养生保健方面是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治病救人方面似乎西医要来得快些。但是前不久因为一些事,让人着实领教到中医中药的神奇,也让笔者真正近距离认识了周医生。一位朋友长期从事伏案工作,因为颈椎病严重影响到工作和生活,她原本患有强直性脊柱炎,长期吃激素类药物,西药这方面是不能考虑了,很多理疗项目也不能做,除了针灸。无奈神经压迫症状太严重了,而且朋友也不能耐受针炙,治疗效果自然不明显,症状越发严重。她让笔者带她找周道春医生看看,据说这位医生素有“周半仙”之称。笔者以前只是听说,从没接触过周医生,碍于朋友请求,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找到了周医生。虽然中药没有副作用适合养生保健,但是在治病除痛方面笔者还是侧重于西医。看了检查单,周医生详细四诊之后开了五副中药,笔者看了下也就几味中药,也没开西药。他只是将中药煎服法详细告知患者,先吃吃看吧,不行再想其它办法吧!这是周医生的原话。老实说,当时也就是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所谓病急乱投医,笔者只是希望能帮朋友做些事,至于效果自然要看吃药后才能确定。在陪朋友就诊全过程里,至始至终周医生都是面带微笑心平气和,这样的医生有时本身也是一种正能量的传递。朋友回家就开始煎中药喝,第一天没有什么变化,到第三天早晨打电话给笔者,电话那头她兴奋告诉笔者,感觉疼痛好些了,上肢能抬高而且好像也没有之前那样僵硬了。笔者听了之后心里还是有点犯嘀咕,就几味中药,有那么神奇嘛?朋友吃了五副中药之后,迫不及待的让笔者带她再去找周医生,去时病人很多,就陪朋友在一边等,一边看他给病人看病。周医生看病那才叫四平八稳,无论病人如何多,始终坚持认真耐心,有时候遇到老人家,看上去状态不好的,都是亲自搀扶病人就座。后来听朋友说她又去复诊几次,最后一次去时,周医生说不用吃药了,只要按照他教的方法坚持颈部活动就可以了。至今朋友颈椎病没再复发过。

也许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一次笔者先生同事到他办公室玩,谈及脸上患有激素性皮炎痛苦不堪,西药是不敢吃也不能涂,但是脸部痒痛症状却很明显。曾经如花似玉容颜现在变得红一块白一块的,到了夏季更是痛苦不堪。之前看了不少地方始终不见效果,先生就建议她试试吃中药调理,反正中药也没多少副作用,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事实。如果说上次笔者是半信半疑,这次找周医生则有点想挑战的意思。周医生在详细四诊之后还是只开五副中药,依然谦逊地说回家吃吃看吧,如果感觉皮肤不痛不痒症状好些就再来。几天过去没有接到电话复诊,想必这中药也没有那么神奇,也就没再多问。没想到后来笔者先生告诉她说同事吃了中药效果很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