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课件:1 2 种群数量的变化(人教版)_第1页
新教材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课件:1 2 种群数量的变化(人教版)_第2页
新教材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课件:1 2 种群数量的变化(人教版)_第3页
新教材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课件:1 2 种群数量的变化(人教版)_第4页
新教材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课件:1 2 种群数量的变化(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知识点1知识点2知识点3课时作业随堂检测///////12356////////////////////////////网络构建·晨读必背4///////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与种群的“J”形增长1联想质疑自主梳理系统性质数学公式假设数学形式检验或修正资源和生存空间没有限制不会1.数学模型及其常见形式与建立过程2.种群的“J”形增长理想时间种群数量J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和其他竞争物种该种群的数量该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1)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

)(2)实际上,自然界并不存在类似“J”形增长的种群。(

)提示

当一个新物种被引种到一个条件适宜的新环境的早期,往往会呈现出“J”形增长。(3)“J”形增长的前提条件是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和其他竞争物种等理想条件。(

)√×√√[应用示例]

(2021·广东实验中学月考)下列关于建构种群增长模型方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曲线图能直观地反映出种群数量的增长趋势 B.数学模型就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曲线图 C.数学模型可描述、解释和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 D.在数学建模过程中也常用到假说一演绎法

解析曲线图能直观地反映出种群数量的增长趋势,A正确:数学模型就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可能是曲线图,也可能是数学表达式,B错误;数学模型可描述、解释和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C正确;建构数学模型的一般步骤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用数学形式表达→检验或修正,故在数学建模过程中也常用到假说—演绎法,D正确。BA.甲种群在t1~t2段的种群数量不断增加B.乙种群在t1~t2段的种群数量一直减少C.乙种群在t3后种群数量保持不变D.甲种群在t3后数量相对稳定可能是生存条件得到了改善C解析甲种群在t1~t2段,λ一直小于1,故甲种群在t1~t2段的种群数量不断减少,A错误;乙种群在t1~t2段,λ先大于1,种群数量增大,后小于1种群数量下降,B错误;乙种群在t3后λ等于1,种群数量不再变化,C正确;甲种群在t3后,λ大于1,且保持不变,种群数量不断增加,D错误。在理想条件下,某细菌每20min就分裂繁殖一代,繁殖24h后,其总量会超乎你想象。1.“J”形增长的条件是什么?提示

(1)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2)气候适宜;(3)没有天敌和其他竞争物种等。2.种群数量在什么情况下呈“J”形曲线增长呢?提示

(1)实验室条件(理想条件)下。(2)当一个种群刚迁入一个新的适宜环境中最初的一段时间内(接近“J”形增长)。★理想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当λ-1>0,λ>1时,种群数量增加;当λ-1=0,λ=1时,种群数量保持不变;当λ-1<0,λ<1时,种群数量减少。

种群的“S”形增长2联想质疑自主梳理降低升高相等种群最大数量环境容纳量增大减小增大(1)种内竞争能对种群数量起调节作用。(

)(2)环境容纳量,即K值,是固定不变的。(

)提示

环境容纳量并非固定不变的。(3)建立自然保护区,给大熊猫更宽广的生存空间,改善它们的栖息环境,从而提高环境容纳量,是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

)(4)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出生率与死亡率大致相当。(

)(5)所有种群在数量快速增长达到K值后都能保持相对稳定,使种群增长呈“S”形曲线。(

)提示

种群数量在达到K值后,可能会保持相对稳定,也可能会持续性急剧下降。√×√√×[应用示例]

如图是某一动物物种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

曲线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A.图中的增长曲线呈“S”形,D点对应的是K值B.图中表示种群增长速度最快的点是CC.图中种群数量的增长在迁入第2年后明显加快D.图中第8年后,种群数量趋于稳定解析种群增长速度最快的点应是B点,即K/2处,B错误。[对点小练]

(2021·河南百校联盟)自然界中的种群数量增长一般呈现出“S”形曲线的走势,在此增长趋势中(

) A.种群的增长与种群密度无关

B.达到K值时种群数量不再变化 C.种群的增长受到环境因素制约 D.同一种群的K值固定不变C解析种群数量增长的“S”形曲线是在种群密度增大,种内竞争加剧,天敌数量增加等情况下形成的,A错误、C正确;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围绕K值上下波动.B错误;同一种群的K值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当生存环境发生改变时,K值也会相应地改变,D错误。★现实条件:如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J”形曲线与“S”形曲线的比较2020年春节过后,巴基斯坦出现了严重的蝗灾。蝗虫防治的最佳时间大致为何时?提示

种群数量达到K/2之前,越早越好。种群的增长速率(1)含义:单位时间内增加的个体数量。(2)计算公式:增长速率=(现有个体数-原有个体数)/增长时间

★对于珍贵的野生生物,要保护环境,减小环境阻力,增大K值;对于有害的生物,要采取相应措施,增大环境阻力,减小K值。种群数量的波动及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3联想质疑自主梳理素养提升1.种群数量的波动(1)原因①非生物因素:气候条件、水资源等。②生物因素:天敌、食物、病原体等其他生物的影响,人类的捕杀以及本物种其他个体对空间资源的竞争等。(2)种群数量波动产生的影响影响结果原因分析实例易成灾种群常处于明显的波动状态,说明制约其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较少或也处于不稳定中,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可能出现种群爆发蝗灾、鼠灾、赤潮等是种群数量爆发增长的结果易消亡种群的延长需要有一定的个体数量为基础,当一个种群的数量过少,种群可能会由于近亲繁殖等原因而衰退、消亡有的鲸濒临灭绝、大熊猫等珍稀动物不加强保护也极易灭绝2.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液体pHJS计数室盖玻片边缘小方格血细胞计数板(1)在利用血细胞计数板对酵母菌进行计数时,应先吸取培养液滴于计数室内,再加盖盖玻片,最后用滤纸吸去多余的培养液。(

)提示

应先盖盖玻片,再滴加培养液。(2)对一支试管中的培养液中的酵母菌逐个计数是非常困难的,通常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

)(3)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应先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这样做是为了让酵母菌全部沉降到试管底部。(

)提示

振荡的目的是为了让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混合均匀,从而保证取样的代表性。×√×[应用示例]

(2021·河北石家庄期中)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的实验方法与注意事项中,不正确的是(

) A.计数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可用抽样检测法 B.该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组,不需要做重复实验 C.从试管中吸取培养液时要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 D.在显微镜下统计酵母菌数量时视野不能太亮B解析统计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一般用抽样检测法,A正确;该实验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在时间上形成自身对照,无需设置对照组,要获得准确的实验数据,必须重复实验,求平均值,B错误;为了使酵母菌分布均匀和计数准确,取样前要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C正确;因酵母菌和培养液的折光率比较低,用显微镜观察时视野不能太亮,D正确。

[对点小练]

(2021·山东泰安月考)如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BA.为有效防止蝗灾,应在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B.AB段该种群的增长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正相关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可防止C点出现D.控制种群数量在DE段水平,有利于将虫害程度降到低水平解析害虫防治越早越好,DE段害虫种群数量很低,虫害程度低,A、D正确;AB段该种群的增长率下降,种群密度仍在增大,B错误;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后,蝗虫种群内的雌雄比例失调,导致种群内出生率下降,可防止种群数量增长至C点,C正确。科学探究——利用血细胞计数板对微生物进行计数(1)血细胞计数板及相关计算(2)影响实验结果的误差分析及改进办法[应用示例]

(2021·安徽淮北一中月考)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完成了有关实验:若吸取酵母菌培养液1mL并稀释100倍,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由400个小格组成)计数,如图表示一个中方格中酵母菌的分布情况,以该中方格为一个样方,计数结果是酵母菌有________个;如果计数的中方格中酵母菌平均数为18个,则1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为________个。(

)DA.18

2.88×108 B.17

2.8×108C.16

2.8×108 D.15

2.88×108解析中方格内共有酵母菌11个,选择左和上两个相邻边对压线个体计数,计数结果为4个,所以图示中方格中酵母菌总数为15个。如果计数的中方格中酵母菌平均数为18个,则1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为(18÷25)×400×104×100=2.88×108个。1.种群数量的波动类型(1)周期性波动:两个波峰之间相隔的时间相等的波动。少数物种的种群数量波动表现周期性。(2)非周期性波动:两个波峰之间相隔的时间不相等的波动。大多数种群的数量因气候等原因发生非周期性波动。2.东亚飞蝗种群数量的波动东亚飞蝗种群的数量波动在两个波峰之间相隔的时间不等,因此为不规则的波动(非周期性波动)。★酵母菌数量变化过程1.预期在一定的时间内,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增长将可能是何种类型?依据是什么?提示

“S”形,依据是酵母菌生长的空间和资源(营养物质)是有限的。2.由于在实验的过程中会有大量酵母菌死亡,而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无法区分酵母菌的死活,这会对计数结果产生什么影响?提示

导致计数结果偏大。实验注意事项(1)每天应定时取样,取样前振荡试管使酵母菌分布均匀。(2)先盖盖玻片,再滴加培养液。(3)酵母菌密度过大时应稀释处理。(4)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后再计数。(5)本实验不需设置对照组,但必需做重复实验。

两种规格的血细胞计数板规格1:计数室分为5×5=25个中方格,每个中方格再被划分为4×4=16个小方格。计数四个角和中央的5个中方格。规格2:计数室分为4×4=16个中方格,每个中方格再被划分为5×5=25个小方格。只计数四个角的4个中方格。两种规格的血细胞计数板的一个计数室体积均为1mm×1mm×0.1mm=0.1mm3,都被划分为400个小方格。网络构建·晨读必背4思维导图JS必背语句1.数学模型是指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其中与数学公式相比,曲线图形式更加直观。2.自然界有类似细菌在理想条件下种群增长的形式,如果以时间为横坐标,种群数量为纵坐标画出的曲线来表示,曲线则大致呈“J”形。3.种群经过一段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增长曲线呈“S”形。4.一定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随堂检测51.某同学在“研究细菌数量变化”时,提出的数学模型是Nn=2n(N代表细菌数量,n代表细菌繁殖代数),他建立这个数学模型的合理假设是(

) A.细菌可以通过有丝分裂不断增加数目 B.在资源和生存空间没有限制的条件下,细菌种群数量的增长不受种群密度等的限制 C.细菌没有细胞核,结构简单,分裂速度快 D.细菌微小,需要的营养物质很少,繁殖速度快B解析题干中的数学模型只是对理想条件下细菌数量增长的推测,因此建立这个数学模型的合理假设是在资源和生存空间没有限制的条件下,细菌种群数量的增长不受种群密度等的限制。2.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形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A.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形B.达到K值时种群增长率为零C.种群增长受自身密度的影响D.种群的增长速率逐步降低解析由于空间和资源的限制,自然界中的多数生物种群的数量增长曲线通常呈“S”形,A正确;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增长率为0,B正确;种群数量的增长除受环境因素影响外,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加,种内竞争也会加剧,影响种群数量的增长,C正确;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是先逐渐升高,当种群数量大于K/2时,种群增长速率开始降低,D错误。D3.(2021·湖南长郡中学期中)下列有关图中“S”形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A.将绵羊引入某个地区后,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与图示曲线一致B.将大草履虫放入一定容积的培养液中,种群数量变化曲线最终如图所示曲线C.只有在C点时才能进行渔业捕捞D.种群增长速率曲线中不同时期的增长速率一定是不同的解析将绵羊引入某个地区后,因为食物、空间等生活条件有限,种群数量达到一定值后,不再继续增加,会出现题图所示曲线,A正确;大草履虫生活在一定容积的培养液中,当营养消耗完时,种群数量会下降,B错误;A点之后即可进行渔业捕捞,但在C点时日捕获量最大,C错误;种群增长速率在A点时达到最高,增长速率曲线在A点两侧都有相同的数值,D错误。4.(2021·安徽铜陵一中期中)下图中a、b表示种群在不同条件下的数量增长曲线,c为b曲线的种群增长速率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a曲线表示的种群增长情况中,增长速率越来越小B.在t时,b曲线对应的种群数量大小为环境容纳量的一半,即K/2C.b曲线表示的种群数量增长可能受其本身密度增加的制约D.c曲线表示的种群增长速率可用于指导渔业捕捞解析a曲线表示“J”形曲线,在种群数量增长情况中,增长速率越来越大,A错误;b曲线表示“S”形曲线,在t时,b曲线的增长速率最大,此时对应的种群数量大小为环境容纳量的一半,即K/2,B正确;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这就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从而影响种群数量的增长,C正确;t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使种群数量维持在K/2可获得最大可持续收益,所以c曲线表示的种群增长速率可用于指导渔业捕捞,D正确。5.某学生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根据实验结果绘制出如图所示的曲线图。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CA.实验过程中酵母菌种群的年龄结构先是增长型,后是稳定型,最后变为衰退型B.种群数量在不同时间的增长速率可能相同C.本实验中不存在对照D.每次取样前应将培养瓶振荡摇匀课时作业6强化点1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与种群的“J”形增长1.(2021·湖南长沙一中月考)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建构数学模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①通过实验或观察得出规律,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即数学模型的表达形式②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③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④提出合理的假设A.②④①③ B.②③④①C.④②①③ D.①②③④A解析建构数学模型的正确步骤如下: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D解析种群的“S”形增长过程中,一定环境条件下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是K值,“J”形增长是在理想的条件下发生的,因此没有K值。3.研究人员调查了8年间某养兔场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并据此绘制了如图的λ值变化曲线,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A.第4~6年兔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B.第2~4年兔种群数量平稳上升C.第6~8年兔种群数量上升趋势和第2~4年相同D.第8年兔种群密度大于刚开始的种群密度解析第4~6年,λ值等于1,表明在此期间种群数量基本不变,A正确;前4年λ值始终小于1,种群数量是逐渐减小的,而6~8年λ值大于1,种群数量开始回升,通过计算可知,第8年种群数量要小于刚开始的种群数量,B、C、D错误。强化点2种群的“S”形增长4.(2021·江苏海安高级中学期中)下列有关种群“S”形增长和“J”形增长的叙述,错误的是(

)A.“S”形增长的种群都有K值B.“S”形曲线形成的条件是资源、空间有限等C.自然界中绝大多数种群呈“J”形增长D.“J”形增长的种群个体数量不断增加C解析“S”形增长的种群都有K值,A正确;“S”形曲线形成的条件是资源、空间等有限,B正确;自然界中绝大多数种群呈“S”形增长,C错误;“J”形增长的种群个体数量不断增加,D正确。5.(2021·江苏海安高级中学月考)如图是某种兔迁入新环境后种

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第3年时用标记重捕法调查

该兔种群的密度,第一次捕获60只,全部标记后释放,一个

月后进行第二次捕捉,在第二次捕获中,未标记的80只、标记的30只。估算该兔种群在这一环境中的K值是(

)DA.160只

B.220只 C.320只

D.440只解析从图中曲线可知,第3年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此时种群数量为K/2,标记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即N∶60=110∶30,N=220只,即K/2=220只,所以K值为440只。6.(2021·湖南长沙一中月考)科学工作者为了监测和预报某草原鼠害的发生情况,对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进行调查,发现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5%。据此分析错误的是(

) A.研究者通常采用标记重捕法估算该地区田鼠的种群数量 B.最初一个月内,田鼠种群增长模型可构建为Nt=Nλt,其中λ为1.015 C.最初一个月内,田鼠的死亡率可能大于0D.数月之后,当田鼠种群的出生率与死亡率大致相等时,是防治鼠害的最佳时期D解析调查某地区的田鼠的种群数量,采用标记重捕法,A正确;最初一个月内,田鼠种群增长模型可构建为Nt=Nλt,因为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5%,所以λ为1.015,B正确;最初一个月内,田鼠的生存环境是空间条件充裕、食物充足、气候适宜,属于理想条件,种群数量呈“J”形曲线,尽管如此,田鼠的死亡率也可能大于0,C正确;数月之后,当田鼠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不是防治鼠害的最佳时期,有害动物的防治越早越好,D错误。7.用牛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C时间/天15913172125293337成虫数/只6102871131207270302327341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B.第17~29天,成虫增长速率上升、死亡率下降C.第21~37天,成虫增长速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D.第1~37天,成虫数量呈“J”形增长解析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第13~25天,由于环境条件适宜,成虫个体繁殖加快,而不是生长加快,A错误;第17~29天,分析数据成虫的数量虽然增加,但增长速率在不断下降,B错误;第21~37天,成虫增长速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因为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大,种内竞争加剧,导致成虫增长速率的下降,C正确;第1~37天,成虫数量先增加后基本不变,呈现“S”形增长,D错误。强化点3种群数量的波动及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8.研究人员用样方法调查了某地北点地梅(一年生草本植物)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A.1972年北点地梅个体间生存斗争程度较1975年低B.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高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C.统计种群密度时,应去掉采集数据中最大、最小值后取平均值D.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5年间该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解析分析图示曲线可知,1972年北点地梅种群密度比1975年的大,个体间生存斗争程度也大,A错误;纵坐标为种群密度(表示单位面积的个体数)横坐标为时间,而死亡率可看成单位个体数在单位时间死亡的个体数,从图中数据可知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高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B正确;统计种群密度时,不应舍弃所得数据,C错误;从5年数据可看到,种群密度每年都在下降,不呈“S”形增长,D错误。9.下列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正确的是(

) A.培养用具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培养液则不需灭菌 B.培养酵母菌时,必须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 C.从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不必摇匀培养瓶中的培养液 D.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稀释再计数

解析培养用具与培养液都需灭菌;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培养酵母菌不必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从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应摇匀培养瓶中的培养液,使酵母菌分布均匀;培养后期的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较多,应稀释后再计数。D10.如图表示一种生活在玫瑰上的蓟马(一类昆虫)种群数量的年度和季度变化,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A.可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蓟马的种群密度B.图中1936~1937年的环境容纳量最小C.在1937~1938年的生长季节蓟马的种群数量迅速增加D.蓟马种群数量呈周期性波动解析生活在玫瑰上的蓟马(一类昆虫),活动范围小,可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A错误;1936~1937年,种群数量最低,环境容纳量最小,B正确;在1937~1938年的生长季节,蓟马的种群数量呈上升趋势,种群数量迅速增加,C正确;由图可知,蓟马种群数量呈周期性波动,D正确。11.(2021·山东青岛期中)下列对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个数时,取适量培养液直接滴加到计数室内 B.对于压在一个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的处理方法是计数四条边及其顶角的酵母菌数 C.已知血细胞计数板的方格为2mm×2mm,若盖玻片下经稀释10倍的培养液厚度为0.1mm,计数时观察值为M,则10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约为2.5M×105个 D.与一般的生物实验一样,该探究实验也需要单独设置对照组C解析培养液应加在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并非直接滴加到计数室内;在统计血细胞计数板方格内的酵母菌数时,压在界线的个体只计数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个体;C项所叙的计算结果是10×1000×10×M÷0.4=2.5M×105个;该实验不需要单独设置对照组,只要重复实验,结果取平均值即可。12.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个试管中进行培养(如下图),均获得了“S”形增长曲线。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A.4个试管内的种群同时达到K值B.4个试管内种群的增长速率都是先增大后减小到零C.试管Ⅲ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Ⅱ不同D.试管Ⅳ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Ⅱ内的开始下降解析在该实验中,4个试管均获得了“S”形增长曲线,表明它们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均是先增大后减小到零;由于试管Ⅲ和试管Ⅱ内的培养液体积不同,其内的种群的K值也不同;试管Ⅳ内起始酵母菌数比试管Ⅱ的多一倍,而培养液体积相等,故试管Ⅳ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Ⅱ的开始下降;这也说明4个试管内的种群不会同时达到K值。13.(2021·石嘴山市期末)如图为研究侵入我国的双子叶植物三裂叶豚草地区调查过程中绘制的“种群增长”坐标曲线,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传入我国的三裂叶豚草短时间内能大量疯长,其种群数量的变化可用图中的曲线________表示。调查某区域中三裂叶豚草的种群密度常采用________法。(2)若曲线Ⅱ表示替代控制示范区内的豚草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则种群增长速率最高的对应点是________,表明替代植物发挥明显生态作用的线段是________。(3)若曲线Ⅱ的O~e段表示紫穗槐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若要适时砍伐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应保证砍伐后的数量为________。(4)下列对图中阴影部分的解释正确的是(

)①环境中影响种群增长的阻力②环境中允许种群增长的最大值③其数量表示种群内迁出的个体数④其数量表示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答案(1)Ⅰ样方(2)b

ef

(3)K/2

(4)C解析(1)三裂叶豚草传入我国后,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在短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对应于图中曲线Ⅰ。调查某区域中三裂叶豚草的种群密度常采用样方法(样方法适用于植物或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2)曲线Ⅱ种群增长速率最高的点是b点;由题干信息可知替代植物能明显抑制“种群生长”,对应于图中的ef段。(3)曲线Ⅱ的O~e段表示紫穗槐种群数量呈“S”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