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小学语文毕业升学考试全真模拟卷(古诗词语言风格与修辞手法分析试卷)_第1页
2025年小学语文毕业升学考试全真模拟卷(古诗词语言风格与修辞手法分析试卷)_第2页
2025年小学语文毕业升学考试全真模拟卷(古诗词语言风格与修辞手法分析试卷)_第3页
2025年小学语文毕业升学考试全真模拟卷(古诗词语言风格与修辞手法分析试卷)_第4页
2025年小学语文毕业升学考试全真模拟卷(古诗词语言风格与修辞手法分析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小学语文毕业升学考试全真模拟卷(古诗词语言风格与修辞手法分析试卷)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一、选择题要求: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恰当的一项填入空白处。1.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是()A.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B.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风十里,不如你。C.红尘中,独抱琵琶,泪湿罗衣。D.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2.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对偶修辞手法的是()A.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B.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D.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3.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B.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C.野渡无人舟自横。D.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4.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夸张修辞手法的是()A.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C.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D.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5.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借代修辞手法的是()A.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D.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6.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排比修辞手法的是()A.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B.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风十里,不如你。C.红尘中,独抱琵琶,泪湿罗衣。D.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7.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对比修辞手法的是()A.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D.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风十里,不如你。8.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设问修辞手法的是()A.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B.红尘中,独抱琵琶,泪湿罗衣。C.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D.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9.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反问修辞手法的是()A.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D.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风十里,不如你。10.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引用修辞手法的是()A.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B.红尘中,独抱琵琶,泪湿罗衣。C.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D.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二、简答题要求: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简述比喻修辞手法的基本特点及其表达效果。2.简述拟人修辞手法的基本特点及其表达效果。3.简述夸张修辞手法的基本特点及其表达效果。4.简述排比修辞手法的基本特点及其表达效果。5.简述对比修辞手法的基本特点及其表达效果。6.简述设问修辞手法的基本特点及其表达效果。7.简述反问修辞手法的基本特点及其表达效果。8.简述引用修辞手法的基本特点及其表达效果。四、古诗词语言风格分析要求:分析下列古诗词的语言风格,并简要说明其表达效果。1.《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2.《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3.《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4.《夜泊牛渚怀古》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5.《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五、古诗词修辞手法运用分析要求:分析下列古诗词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并说明其作用。1.《长恨歌》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2.《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3.《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4.《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5.《夜泊牛渚怀古》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六、古诗词意境描绘分析要求:分析下列古诗词的意境描绘,并简要说明其艺术特色。1.《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2.《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3.《夜泊牛渚怀古》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4.《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5.《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本次试卷答案如下:一、选择题1.D解析:比喻修辞手法是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感受。A项中“红酥手,黄藤酒”运用了比喻,将手比作酥,酒比作藤。B项中“春风十里,不如你”运用了夸张,强调“你”的美好。C项中“红尘中,独抱琵琶,泪湿罗衣”运用了拟人,将琵琶和罗衣拟人化。D项中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2.A解析:对偶修辞手法是通过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A项中“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B项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没有对偶结构。C项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D项中“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没有对偶结构。3.B解析:拟人修辞手法是将非人类的事物赋予人的形象、情感、行为等,使读者产生亲切感。A项中“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运用了拟人,将红豆拟人化。B项中“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没有运用拟人。C项中“野渡无人舟自横”运用了拟人,将舟拟人化。D项中“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运用了拟人,将明月拟人化。4.A解析:夸张修辞手法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进行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A项中“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运用了夸张,将春风的力量夸大。B项中“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没有运用夸张。C项中“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运用了夸张,将马蹄的速度夸大。D项中“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没有运用夸张。5.D解析:借代修辞手法是用借体代替本体,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A项中“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运用了借代,用红豆代指相思。B项中“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没有运用借代。C项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运用了借代,用海内代指远方。D项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没有运用借代。6.D解析:排比修辞手法是将结构相同、意思密切关联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以增强语言气势和表达效果。A项中“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没有排比结构。B项中“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风十里,不如你”运用了排比。C项中“红尘中,独抱琵琶,泪湿罗衣”没有排比结构。D项中“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没有排比结构。7.B解析:对比修辞手法是将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进行对照,使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事物的本质。A项中“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没有运用对比。B项中“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运用了对比,将爆竹声和春风进行对比。C项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没有运用对比。D项中“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风十里,不如你”没有运用对比。8.D解析:设问修辞手法是提出问题,自己回答,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A项中“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没有设问。B项中“红尘中,独抱琵琶,泪湿罗衣”没有设问。C项中“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没有设问。D项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运用了设问。9.A解析:反问修辞手法是提出问题,答案在问题之中,以加强语气。A项中“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没有反问。B项中“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没有反问。C项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没有反问。D项中“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风十里,不如你”没有反问。10.C解析:引用修辞手法是引用经典、名言、故事等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A项中“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没有引用。B项中“红尘中,独抱琵琶,泪湿罗衣”没有引用。C项中“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没有引用。D项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没有引用。四、古诗词语言风格分析1.《静夜思》解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简洁明快,通过对月光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2.《登鹳雀楼》解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雄浑壮阔,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壮阔山河的赞美之情。3.《江雪》解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清冷孤寂,通过对江雪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世间繁华的淡泊之情。4.《夜泊牛渚怀古》解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深沉含蓄,通过对牛渚夜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之情。5.《望岳》解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豪放激昂,通过对泰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五、古诗词修辞手法运用分析1.《长恨歌》解析:运用了夸张修辞手法,通过“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表达了爱情的永恒。2.《将进酒》解析:运用了夸张修辞手法,通过“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表达了人生短暂,珍惜时光的主题。3.《春江花月夜》解析:运用了借代修辞手法,通过“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将春江的潮水与海上的明月进行借代,增强了诗句的意境。4.《登高》解析:运用了对偶修辞手法,通过“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表达了岁月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5.《夜泊牛渚怀古》解析: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通过“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将牛渚夜景拟人化,增强了诗句的生动性。六、古诗词意境描绘分析1.《鹿柴》解析:通过“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山林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2.《江雪》解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