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地球的结构》_第1页
高一地理《地球的结构》_第2页
高一地理《地球的结构》_第3页
高一地理《地球的结构》_第4页
高一地理《地球的结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节地球结构一、地球内部圈层二、地球外部圈层第1页阅读(P25):认识地球内部结构1.科学家是经过什么伎俩来了解地球内部结构?2.什么是地震波?普通有哪两种?3.比较两种地震波特点。第2页一、地球内部圈层1、划分依据:2、划分:第3页分类特点传输速度传输介质共同点较快较慢固、液、气体固体都伴随所经过物质性质而改变地震波纵波(P波)primary横波(S波)secondary一、地球内部圈层1、划分依据:地震波纵波(P)横波(S)第4页【课堂练习】某地地下30千米处发生地震,这时地面上人、附近不远处飞鸟和池塘游鱼,都会感到A.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摆B.先左右摇摆,后上下颠簸C.P波,上下颠簸D.S波,左右摇摆()C第5页一、地球内部圈层1、划分依据:2、划分:第6页33速度(千米/秒)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划分莫霍面古登堡面2900不连续面位置波速改变莫霍面地下33KMP波↑、S波↑古登堡面地下2900KMP波↓,S波消失第7页莫霍洛维奇(Mohorovicic,1857.1.23-1936.12.18)

奥地利地球物理学家。父亲是造船厂木工,母亲则早逝。他15岁时,除操奥地利语外,还学会了英语、法语和意大利语,以后又学会了拉丁语、希腊语、捷克语和德语。

在布拉格大课时,他在物理学家和哲学家E·马赫指导下学习,同时在数学系和物理系学习。毕业后在一所中学教了几年书,后应聘到里耶卡附近巴卡尔皇家航海学院教授气象学和海洋学,并在1877年建立了气象观测站。1891年任萨格勒布海洋技术学院教授。1892年任萨格勒布气象台台长。1897年接收萨格勒布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分析出了同他名字连在一起那一发觉。第8页本诺·古登堡BenoGutenberg

(1889-1960)地球物理学家、地震学家。犹太人。生于德国,1930年移居美国。19入德国哥廷根大学学习,19获哲学博士学位。历任弗赖堡大学教授、加利福尼亚州理工学院地球物理学和气象学教授,帕萨迪纳地震研究室责任人。

古登堡是美国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天文学会会员,美国地质学会会员。还担任过美国地震学会理事和主席。1953年取得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第15届威廉·博伊奖章。第9页332900莫霍界面古登保界面BC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划分速度(千米/秒)A第10页332900速度(千米/秒)地核外核内核上地幔下地幔地壳地幔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第11页地壳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地幔外核内核第12页地壳地幔外地核(液)内地核(固)第13页一、地球内部圈层1、划分依据:2、划分:圈层名称不连续面深度(km)特征地壳大陆地壳大洋地壳地幔上地幔下地幔地核外核内核33大陆2900莫霍界面软流层古登堡界面6371平均17①由坚硬岩石组成(化学元素:氧、硅、铝)②厚度不均,大洋部分薄,大陆部分厚,平均厚17千米③大陆地壳分上下两层:上层—硅铝层,下层—硅镁层)组成:含铁、镁硅酸盐类,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这里可能为岩浆主要源地之一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很大(铁、镍),可能是地球磁场产生主要原因。内固外液。第14页大陆地壳:双层结构大洋地壳:单层结构莫霍界面上层:硅铝层下层:硅镁层地幔地壳第15页岩石圈

自己动手——画一张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合在一起叫作岩石圈,平均厚度为100~110千米。第16页一、地球内部圈层二、地球外部圈层1、外部圈层组成及相互关系2、地球各外部圈层比较第17页一、地球内部圈层二、地球外部圈层1、外部圈层组成及相互关系地球外部圈层包含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等,其中生物圈占有大气圈底部、水圈全部和岩石圈上部。各个圈层之间相互吸引、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自然环境。第18页大气圈大气厚度:—3000千米第19页一、地球内部圈层二、地球外部圈层1、外部圈层组成及相互关系2、地球各外部圈层比较第20页地球上水按空间分布

生物水大气水陆地水海洋水地下水地表水按形态气态水固态水液态水按性质淡水咸水水圈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第21页生物圈=生物+生存环境岩石圈上层水圈大部大气圈下层

第22页一、地球内部圈层二、地球外部圈层1、外部圈层组成及相互关系2、地球各外部圈层比较外部圈层概念组成其它大气圈水圈生物圈气体和悬浮物质,主要成份是氮和氧是地球生命生存基础条件地球表层水体组成连续但不规则圈层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总称生物及其生存环境包裹地球气体层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生物水等水圈里陆地水与人类关系最亲密生物圈与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第23页1.相关地震波叙述正确是?A.地震波是一个无线电波B.纵波传到古登堡面时完全消失C.纵波和横波传输速度在莫霍面都显著减小D.从震源发生地震波,纵波比横波先抵达地面随堂练习√第24页

B2.读地球四个圈层组成示意图大气圈AC分析A、B、C分别代表什么圈层?第25页3.莫霍界面是

A.地壳和地幔界限B.地幔和地核界限

C.岩石圈和地幔界限D.上地幔和下地幔界限

4.相关岩石圈叙述,正确是

A.岩石圈属于地壳一部分,是由岩石组成

B.岩石圈属于上地幔一部分

C.岩石圈与生物圈关系亲密

D.岩石圈上部是软流层

5.相关地球外部圈层说法,正确是

A.大气圈是由大气组成简单系统

B.水圈是一个连续不规则圈层

C.生物圈包含大气圈全部、水圈全部

D.地球外部圈层之间关系亲密,但和地球内部圈层没相关系

√√√第26页地震波传输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划分

(1)地震波:E________,F________。

(2)不连续界面:A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