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四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1.通过对文言断句知识的积累和把握,实现“语言建构与运用”的目标;通过正确断句,反复朗读,发现文言文的结构美、音韵美,实现“审美鉴赏与创造”的目标。2.从具有文化内涵的实词中窥见古代社会的生活、风俗、文化等现象与特征,并打通古今,体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以及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文化视野。3.通过对文言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获得逻辑思维的发展,以及灵活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概括和分析文言文内容可以帮助考生消除历史隔膜,学习文言文中人物的优秀品质,有助于考生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体现了对文化的传承与理解。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不仅考查了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还考查了修辞手法、文学常识等;同时它还着眼于“文中”,涉及对原文整段(篇)内容的了解和文脉的把握。该考点带有较强的综合性,是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重点和难点,合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的能力要求。考点一文言文断句一、真题解说
(2022·全国新高考Ⅰ卷)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 B.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 C.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 D.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现在赵国不援救魏国,魏国同秦国歃血结盟,这样就如同赵国与强大的秦国相邻了,赵国土地也将年年受到威胁,百姓也将一年一年地死去。这就是我忠于大王的表现。”“魏歃盟于秦”是状语后置句,“于秦”是“歃盟”的后置状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D项;“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是判断句,“此……也”是判断句的标志,中间不可断开,“之所以”是固定结构,不能断开,排除B项。故选C项。【答案】C二、命题特点1.选材方面。近几年均是叙事类作品,都是考查人物传记,字面理解难度不大。2023年备考重点仍是叙事类作品,可适当关注笔记体传记和散文,对这两种材料进行一定训练。2.题型位置。断句题,全国新高考卷放在第10题。3.命题形式。断句或以考生动手断句的主观题形式来考查,或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来考查。(一)考点剖析“断句”就是给未加上标点符号的文段标出停顿。古文原文是不加标点的,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在句意结束时用“。”断开,叫做“句”;在语意未完而需要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做“读(dòu)”。这是考查考生对文句内容的理解能力。(二)试题类型1.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三)指点迷津解答文言文断句“八法”:1.通读文段明大意——最基础的断句方法词不离句,句不离段。要想断句,先要把有关的文段通读几遍,力求对全段乃至全文的内容有一个大体的了解,若是记叙文,则先理出其记叙的要素;若是说明文,则先看出其对象和层次;若是议论文,则先读出其论点和论据。在领会文段基本意思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地断句。【例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按要求答题。孟子曰:“今之事君者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君不向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①也。‘我能为君约与国,战必克之。’——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君不向道,不志于仁,而求为之强战,是辅桀也。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注】①桀:夏桀,暴君。用斜线“/”给下面的句子断句。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解析】要给这个句子断句,不理解句意是很难达到目的的;要理解句意,先要理解文意。这个文段是说,“今之事君者”一味地追求开辟疆土、充实府库、结交外国、打仗必胜,而不向往王道、追求仁政,孟子认为这与民贼无异,是辅佐夏桀的做法,按照现在的治国之策,不改变当今的习惯,即使把天下给他,也不能稳坐王位一天。【答案】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2.借助句首的虚词(包含复音虚词)断句除了以语意表达为依据外,还可以借助一些语言标志,尤其是虚词,有些虚词的位置是固定的,如“夫”“若夫”“至若”“且夫”“今夫”“盖”“凡”“窃”“请”“敬”“俄”“旋”“既而”“故”“然”“而(表转折)”“则”“顾”“岂”“向使”“然则”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常用在句首。一般情况下,这些虚词的前面可以断开。如:楚成王以商臣为太子/既而又欲置公子职。(《韩非子·内储说下》)【例2】用“/”给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人哉。【答案】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人哉。【注意】借助句首虚词断句要注意的是——有的虚词是兼词,如发语词“夫”还是代词、语气助词,断句时要依据文意认真判断它在语境中的词性,以避免断错。3.借助句末语气词“也”“者”“耳”“乎”“矣”“尔”“欤(与)”“焉”“哉”“耶(邪)”“而已”等语气词常用在句末。根据这一特点,找出这些虚词就有助于断句。一般情况下,这些语气词的后面可以断开。例如:【例3】把下面文言文没有断句之处用“/”断句。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也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解析】这段话共有十七句,其中可用句末语气词断开的就有十一处,还有五处可借助句首虚词(则、而、岂、然则)断开。2006年高考北京卷第11题(见文后附录)的文段共有十三个句子,有五处可借助“也”“矣”断开。【答案】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也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注意】借助句末语气词断句要注意的是——有的虚词是兼词,有多种用法。如:“也”也可用在句中表示停顿的语气,“焉”也可作疑问代词,在句中作状语。所以断句时应依据文意认真辨析它们在句中的用法。4.借助修辞和整齐句式
文言文语段中多用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手法,很多句子在形式上往往是前后对照或对称的,抓住这些文言行文特征,也可迅速进行断句。
古人写作,力求意境的互相衬托和语义的互相补充,无论韵文或散文,都是比较注重音韵美,强调节奏感的。因此,文中常用排比、对偶等整齐句式来表情达意,掌握这一特点,十分有助于断句。为体现句子结构相同,文中常反复出现相同的词语,前后呼应。断句时先找出反复出现的相同词语,如“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勾践灭吴》的“……则资……则资……则资……则资……”。据此只要断开一句“贾人夏则资皮”,就可类推,轻而易举地把其他三句断开:冬则资(chī,细葛布)/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例4】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小国寡民①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②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至治之极③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八十章》)【解析】这段文字的①处可根据显示句子结构相同的词语“使民……而不……使民……而不……”来断句,②处可根据显示句子结构相同的词语“虽有……无所……之……虽有……无所……之……”来断句,③处可根据显示句子结构相同的词“……其……其……其……其……”来断句。【答案】小国寡民/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至治之极/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5.借助人物对话开始的标志“曰”“云”“言”“道”【例5】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上常从容与(韩)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如臣多多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史记·淮阴侯列传》)【解析】文言文常用对话形式来展开文意,人物对话的开始多以“曰”(说)为标志。如这个文段中仅从六个“曰”字入手就可以掌握全段的轮廓。【答案】上常从容与(韩)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如臣/多多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注意】借助“曰”断句要注意——“曰”在古文中还作“叫做”“称为”讲,切莫把这种用法的“曰”当作对话开始的标志。例如:(1)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 (《庐山草堂记》)(2)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亭记》)(3)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核舟记》)(4)而其最著者二,曰兴化部,曰华林部。(《马伶传》)6.借助语法分析在通读文段的基础上,注意联系自己掌握的文言文词句的知识(含词法、句法)来断句。例如,名词经常作主语或者宾语,动词、形容词经常作谓语。一般来说,尤其是动词的前后往往都不能断句(省略句除外),因为前面往往有主语,后面往往有宾语,但是不及物动词作谓语例外。而且记叙性的文言文,大多是以动词作谓语的叙述句。因此,断句时可先找作谓语的动词,再根据动词谓语往前找它所陈述的主语,往后找它所支配的宾语和补语。一般情况下,主语的前面可以断开,宾语、补语的后面也可以断开。如果主语省略,就在应该补出主语的位置上断开。有的动词既带宾语又带补语,如“逢蒙学射于羿”(动+宾+补),“汉氏减轻田租”(动+补+宾),那就在居后的补语、宾语后面断开。例如:【例6】用“/”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史记卷八十一,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二十一》)【解析】这段文字根据加点的动词往前找主语,往后找宾语,就可准确断句。【答案】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认为)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文言文中,有些句子是以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作谓语且不带补语。这种情况下,作谓语的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的后面一般可断开。例如:(1)匡庐奇秀/甲天下山。(2005年高考北京卷)(2)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桃花源记》)以上句子,画线的是作谓语的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它们的后面都可断开。借助语法分析断句要注意以下几点:(1)当谓语是一个不及物动词或形容词,而所陈述的主语又承前省略时,就会出现独词句。例如: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柳宗元《哀溺文(并列)》)分析:形容词“重”所陈述的主语“千钱”承前且省略。翻译:我腰上缠着一千串铜钱,很重,这样才落后了。(2)如果主语比较复杂,它的后面也可断句。例如:宋弟子高信之/亦怀庆人/多力善射。 (《大铁椎传》)(3)句前时间状语的后面可断句。例如: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画线处为句前时间状语。) (《白居易集·草堂记》)(4)文言文中,“嘻”“噫”“嗟夫”“呜呼”“呜呼哀哉”“要之(总之)”“由此观之”等词语能独立于句子之外,这些词语的前后可断句。例如:①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②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岳阳楼记》)③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阿房宫赋》)④要之(总之)/治平之久/天地不能不生人/而天地之所以养人者/原不过此数也。 (《治平篇》)⑤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邹忌讽齐王纳谏》)7.句式、活用要明确断句时还要考虑到文言文的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现象。文言文有不同于现代汉语语法习惯的四种特殊句式——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和省略句,有实词的活用现象,这不仅是阅读中的障碍,更是断句中的易错点。【例7】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赵围于秦)齐人、楚人救赵。赵人乏食,请粟于齐,齐王弗许。周子曰:“夫赵之于齐楚扞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五》)【解析】“夫赵之于齐楚扞蔽也犹齿之有唇也”“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这三个句子都是判断句,主语和宾语之间要断开。再如“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的“亡”是使动用法,“使……灭亡”,原文的意思是说如果秦灭掉了赵国,将来祸患就会降临到齐楚的头上,所以“亡赵”之间不能断开。另外,这个语段中频频出现的“也”“矣”都是句末语气词,“夫”“且”都是发语词,“唇亡则齿寒”的“则”和“不务为此而爱粟”的“而”都是句中连词。【答案】夫赵之于齐楚/扞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8.文史知识不忽视文言文中的文史知识,包括人物的名、字、号、谥号、年号、地名、官名等,了解这些知识对文言文的断句也会有帮助。【例8】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选自《白居易集·草堂记》)【解析】在这个选段中,“匡庐”即“庐山”,“香炉峰”“遗爱寺”“太原”“峰腋寺”都是地名,“草堂”是常用的名词,“元和十一年”是年号,“白乐天”是白居易的字,知道这些,对正确断句是很有益处的。【答案】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四)真题演示(2018·全国新课标Ⅱ卷)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B.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C.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D.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解析】解答此题,抓住句子中的重要名词和动词,根据其在句子中充当的成分和在句子中所起到的作用,可以判断出断句正确的选项。四个选项的第一处区别在“/涣少好侠/尚气力”与“涣少/好侠尚气力”,“涣”为人名,名词作主语,“少”是时间状语,“好侠”是动词性短语,应是“涣”的谓语,故排除C、D项。根据对仗的原则,“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句式结构相同(都是动宾结构),排除A项。故选B项。【答案】B(五)课内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目。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②,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答司马谏议书》)文中加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B.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C.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D.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1.A(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分,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本题,“膏泽斯民”为动宾结构,所以“民则”之间应该断开,排除C、D项。“上大有为”为主谓结构,不能断开,排除B项。故选A。)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目。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B.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C.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D.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2.C(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制”是动词,意识是“规定”,宾语是“民之产”,“民”是“产”的定语,“之”意思是“的”,所以应在“产”后断开,排除B、D项。“死亡”是同义副词,二者不能断开,且“亡然后驱而之善”的意思是“死亡之后督促他们做好事”,死亡之后还如何做好事?这显然讲不通,所以“亡”应放在前一句,排除A项。故选C。)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目。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 B.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 C.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 D.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3.C(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该句译为:项羽说:“壮士!——赏他一杯酒。”(左右的人)就给他一大杯酒。樊哙拜谢,立起,站着(一口气)把酒渴了。项羽说:“赏给他一只猪腿。”(左右的人)就给了他一只半生的猪腿。“壮士”是被赐卮酒的对象,“赐之卮酒”中,“之”是“壮士”的代词,因此“壮士”应与后文断开,排除A、D项;“则与斗卮酒”中,“与”是给的意思,作谓语动词,“斗”是一大杯的意思,作“卮酒”的定语,“卮酒”作“与”的宾语,中间不断开,后面要断开,排除D项;“哙拜谢”中,“哙”是樊哙,作主语,“拜谢”是“哙”的谓语,不可断开,排除B项。故选C。)(六)对点练习三年经典模拟题练习(一)(2021·江西省宜春市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严郢,字叔敖,华州华阴人。及进士第,补太常协律郎,守东都太庙。吕湮镇江陵,表为判官。方士申泰芝以术得幸肃宗,遨游湖、衡间,以妖幻诡众,奸赃巨万,潭州刺史庞承鼎按治。帝不信,召还泰芝,下承鼎江陵狱。郢具言泰芝左道,帝遣中人与諲杂讯有状,帝不为然。御史中丞敬羽白贷泰芝,郢方入朝,亟辨之。帝怒,叱郢去。郢复曰承鼎劾泰芝诡沓有实泰芝言承鼎验左不存今缓有罪急无罪臣死不敢如诏帝卒杀承鼎流郢建州泰芝后坐妖妄不道诛代宗初,追还承鼎官,召郢为监察御史,连署帅府司马。岁余,召至京师,元载荐之帝,时载得罪,不见用。御史大夫李栖筠亦荐郢,帝曰:“是元载所厚,可乎?”答曰:“如郢材力,陛下不自取,而留为奸人用邪?”即日拜河南尹、水陆运使。大历末,进拜京兆尹。严明持法令,疾恶抚穷,敢诛杀,盗贼一衰,减隶官匠丁数百千人,号称职尹。宰相杨炎请屯田丰州,发关辅民凿陵阳渠,郢习朔边病利,即奏止之。渠卒不成,弃之。炎恶异己,阴讽御史张著劾郢匿发民浚渠,使怨归上。系金吾。长安中日数千人遮建福门讼郢冤,帝微知之,削兼御史中丞。人知郢得原,皆迎拜。会秋旱,郢请蠲租税,炎令度支御史按覆,以不实,罢为大理卿。炎之罢,卢杞引郢为御史大夫,共谋炎罪。即逮捕河中观察使赵惠伯下狱,楚掠惨棘,锻成其罪,卒逐炎崖州,惠伯费州。天下以郢挟宰相报仇为不直。然杞用郢败炎,内忌郢才,因按蔡廷玉事,杀御史郑詹,出郢为费州刺史。道逢柩殡,问之,或曰:“赵惠伯之殡。”郢内惭,忽忽岁余卒。(节选自《新唐书·严郢传》)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郢复曰/承鼎劾泰芝诡沓有实/泰芝言承鼎验左不存今/缓有罪/急无罪/臣死不敢如诏/帝卒杀承鼎/流郢建州/泰芝后坐妖妄不道诛/ B.郢复曰/承鼎劾泰芝诡沓有实/泰芝言承鼎验左不存/今缓有罪/急无罪/臣死不敢如诏/帝卒杀承鼎/流郢建州/泰芝后坐妖妄不道诛/ C.郢复曰/承鼎劾泰芝诡沓有实/泰芝言承鼎验左不存今/缓有罪/急无罪/臣死不敢如诏/帝卒杀/承鼎流郢建州/泰芝后坐妖妄不道诛/ D.郢复曰/承鼎劾泰芝诡沓有实/泰芝言承鼎验左不存/今缓有罪/急无罪/臣死不敢如诏/帝卒杀/承鼎流郢建州/泰芝后坐妖妄不道诛/B(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严郢进言说:“庞承鼎弹劾泰芝欺诈贪婪属实,泰芝说庞承鼎告他没有验证之罪,如今宽缓有罪的,惩罚无罪的,臣死也不敢奉诏。”皇帝最终还是杀了庞承鼎,流放严郢于建州,申泰芝后因妖妄不道获罪被杀。利用排除法,依据第三小分句“不存”是指泰芝说承鼎告他验证不实。“今”为下一分句的时间副词,排除A、C项,第七小分句,帝最后杀了承鼎,“承鼎”是杀的宾语,排除D项。故选B。)【参考译文】严郢,字叔敖,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唐玄宗天宝初年考中进士,补授太常协律郎,在东都洛阳为唐宗室守太庙。后来江陵节度使吕湮上表荐他任节度府判官。方士申泰芝以巫术骗得肃宗信任,仗着皇帝权势浪湖州、衡州间,以妖术迷惑众人,骗取钱财数万,被潭州刺史庞承鼎追究查办。肃宗不相信,下令放还申泰芝回京。反将刺史庞承鼎治罪,押入江陵狱中。严郢详细报告了申泰芝的歪门邪道,肃宗皇帝派遣宦官与吕湮一起审讯,确有罪状,但帝不以为然。御史中丞敬羽奏请宽免申泰芝,严郢刚入朝,据理争辩。皇帝很生气,斥责严郢退去。严郢进言说:“庞承鼎弹劾泰芝欺诈贪婪属实,泰芝说庞承鼎告他没有验证之罪,如今宽缓有罪的,惩罚无罪的,臣死也不敢奉诏。”皇帝最终还是杀了庞承鼎,流放严郢于建州,申泰芝后因妖妄不道获罪被杀。代宗初年,追还庞承鼎官职。召严郢任监察御史,接连署任帅府司马。一年后,召严郢到京师,元载将他推荐给皇上。当时,元载获罪,严郢没有被任用。御史大夫李栖筠也推荐严郢,皇上说:“这人是元载所亲近的,可以任用吗?”李栖筠回答说:“像严郢的才能,陛下不自己取用,要留下来给奸人用吗?”当日授任严郢为河南尹,水陆运使。大历末年,进任京兆尹。严郢执行法令严明,疾恶抚穷,敢于诛杀,盗贼无处藏身减免减少了隶官匠丁近千人,被誉为称职的京兆尹。宰相杨炎请求在丰州实行屯田,便调遣长安和洛阳的百姓开凿陵阳渠,严郢熟悉北边利弊,便上奏制止。陵阳渠最终未修成,放弃了。杨炎憎恨他反对自己,暗中指使御史张著弹劾严郢私下发动民众疏浚河渠,使百姓的怨恨归于皇上。把严郢拘捕在金吾衙。长安城中每天有几千人堵在建福门前为严郢鸣冤,皇帝暗中得知,削去严郢兼御史中丞职务。百姓得知严郢得到了宽宥,都纷纷迎拜他。杨炎被罢,卢杞任宰相,提升严郢任御史大夫,共谋治杨炎。严郢无故逮捕了河中观察使赵惠伯,以刑逼供,构成杨炎罪状。最后放逐杨炎于崖州,杨炎被杀之后,卢杞又忌恨严郢有才干,乘着严郢审查蔡廷玉一事,杀了御史郑詹,又把严郢调出京城,贬为费州刺史。途中遇到出殡,严郢询问,有人说:“这是赵惠伯的灵车”,严郢内心惭愧,从此心中忧闷,一年后即卒。(二)(2022·河北省保定市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三月甲寅,张居正乞归治葬,神宗许之。辞朝,上召见于平台,劳谕之曰:“朕不能舍先生,恐重伤先生怀,是以忍而允所请。虽然,国事至重,朕将焉依!”居正奏言:“皇上大婚之后,宜撙节爱养,留心万几。”因伏地而哭。上亦为之哽咽堕泪,曰:“先生虽行,国事尚宜留心。”乃赐银印,曰“帝赉忠良”,令得密封言事。进辞两宫,各赐赆金,慰谕有加。庚辰辽东再奏大捷上归功张居正使使驰谕俾定爵赏以闻召趣还朝居正以母老俟秋上道命锦衣归驰趣之六月乙未,张居正还朝,上召见于文华西室。问沿途所见,稼穑何如?民生何如?边事何如?居正对甚悉。上大悦,赐休沐十日。十二月,命纂《宗藩要例书》,颁示诸王。先是,世宗朝公族繁盛,国用困竭,以故礼官所裁宗藩条例多刻意抑损。至是,居正等念诸藩裁削,非天子亲意,乃略举事例未当者十一条,请敕礼官集议,著为令。诸藩于是感激亲上,而厚薄亲疏有体矣,又不至重困民财。十年二月丁酉,大学士张居正上言:“安民之道,在察其疾苦,今尚有一事为民害者,带征税粮也。夫百姓财力有限,一岁之入,仅足供一岁。不幸岁歉,目前尚不能办,岂复有余力更完累岁积逋乎!有司避责,往往将今年所征抵完旧逋。即今岁所欠,又为将来带征矣。况征输额绪繁多,年分淆杂,小民竭脂膏,胥吏饱溪壑。甚者,不肖有司因而渔猎。夫与其朘①民以实奸贪之囊,孰若尽蠲以施旷荡之恩。乞谕户部,核万历七年以前积负,悉行蠲免。将见年正额,责令尽宽。在百姓易办,在有司易征,是官民两利也。”上从之,诏下,中外大悦。(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江陵柄政》)【注】①朘:剥削。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庚辰/辽东再奏大捷/上归功张居正/使使驰谕/俾定爵赏以闻/召趣还朝居正/以母老/俟秋上道/命锦衣归驰趣之 B.庚辰/辽东再奏大捷/上归功张居正/使使驰谕/俾定爵赏以闻/召趣还朝/居正以母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融合发展中的乡村旅游目的地旅游服务与品质提升研究报告
- 教育与科技的协同发展以数据为驱动的教学决策
- 医疗健康领域的教育技术创新实验室建设方案
- 汉长安城的智慧之光教育技术的历史与展望
- 教育创新论坛激发教育生态的活力
- 教育心理学在语文多媒体教学中的运用
- 教育政策创新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
- 商业领域中的教育技术应用与法规约束分析
- 智能体安全实践报告2025
- IABP的应用及护理课件
- 01-低血糖症科普知识讲座
- 202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生产建设兵团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
- (高清版)DB11∕T 509-2025 房屋建筑修缮工程定案和施工质量验收规程
- 初级电工考试题及答案2025
- 培训讲师培训课件
- 2025年广西中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 护理事业十五五发展规划(2026-2030)
- 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农业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京东618夏日歌会招商方案
- 800公里以上省际道路客运班线安全风险评估细则
- 邻里建房纠纷协议书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