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语言艺术分析试题及答案_第1页
大学语文语言艺术分析试题及答案_第2页
大学语文语言艺术分析试题及答案_第3页
大学语文语言艺术分析试题及答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学语文语言艺术分析试题及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下列不属于诗歌体裁的是:

A.词

B.散文

C.诗

D.戏曲

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出自:

A.杜牧《秋夕》

B.王之涣《登鹳雀楼》

C.王安石《泊船瓜洲》

D.李白《望庐山瀑布》

3.“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出自:

A.杜甫《望岳》

B.王之涣《登鹳雀楼》

C.刘禹锡《陋室铭》

D.王安石《泊船瓜洲》

4.“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

A.王之涣《登鹳雀楼》

B.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C.杜甫《月夜忆舍弟》

D.李白《静夜思》

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

A.王之涣《登鹳雀楼》

B.王勃《滕王阁序》

C.李白《赠汪伦》

D.杜甫《月夜忆舍弟》

6.“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出自:

A.杜甫《春望》

B.王之涣《登鹳雀楼》

C.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D.王安石《泊船瓜洲》

7.“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出自:

A.李白《静夜思》

B.杜甫《月夜忆舍弟》

C.王之涣《登鹳雀楼》

D.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8.“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出自:

A.杜甫《春望》

B.王之涣《登鹳雀楼》

C.孟浩然《春晓》

D.李白《望庐山瀑布》

9.“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出自:

A.杜甫《月夜忆舍弟》

B.王之涣《登鹳雀楼》

C.王维《相思》

D.李白《赠汪伦》

10.“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出自:

A.李白《静夜思》

B.杜甫《月夜忆舍弟》

C.王之涣《登鹳雀楼》

D.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属于唐代诗人的是:

A.杜甫

B.王之涣

C.李白

D.白居易

2.下列属于宋代诗人的是:

A.苏轼

B.辛弃疾

C.李清照

D.陆游

3.下列属于古代散文家的是:

A.唐宋八大家

B.欧阳修

C.苏轼

D.王安石

4.下列属于古代小说家的是:

A.罗贯中

B.施耐庵

C.吴承恩

D.曹雪芹

5.下列属于古代戏剧家的是:

A.关汉卿

B.王实甫

C.汤显祖

D.曹雪芹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诗歌的韵律要求平仄协调。()

2.古典诗词中的“平仄”指的是声调。()

3.古典诗词中的“对仗”指的是平仄。()

4.古典诗词中的“押韵”指的是平仄。()

5.古典诗词中的“意境”指的是诗歌的韵律。()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5分)

1.题目:请简述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及其主要特点。

答案: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诗经》和《楚辞》。汉代以后,诗歌逐渐形成了以五言、七言为主的格律诗体。唐代是诗歌的鼎盛时期,出现了李白、杜甫、王维等众多著名诗人,诗歌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宋代以后,词成为主流,出现了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词人。明清时期,诗歌逐渐衰落,但仍有如袁中郎、袁宏道等文学家对诗歌进行创新。主要特点包括:格律严谨、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语言优美。

2.题目:请举例说明古代散文中的“骈文”和“散文”的特点。

答案:骈文是一种以对仗、排比、典故为特点的文体,如《滕王阁序》。其特点包括:结构严谨、辞藻华丽、对仗工整、用典丰富。散文则是一种以自然流畅、直抒胸臆为特点的文体,如《陋室铭》。其特点包括:结构灵活、语言朴实、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3.题目:请简述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及其主要特点。

答案: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山海经》和《搜神记》。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世说新语》等志怪小说。唐代以后,小说逐渐形成了以《西游记》、《红楼梦》等为代表的章回体小说。主要特点包括: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语言生动、寓意深刻。

五、论述题

题目:试论古代文学作品中“山水田园”主题的表现及其意义。

答案:古代文学作品中,“山水田园”主题广泛存在于诗歌、散文、小说等多种文学体裁中,表现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下是对这一主题的表现及其意义的论述:

1.表现:

a.诗歌中,诗人常以山水田园为背景,描绘自然风光,如王维的《山居秋暝》中“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b.散文中,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描绘了一个远离尘嚣的理想世界,体现了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c.小说中,如《红楼梦》中的大观园,既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观,又反映了人物的情感世界。

2.意义:

a.反映了作者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b.通过对山水田园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如对官场腐败、世俗喧嚣的反思;

c.丰富了文学创作的题材,为后世文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d.传承了中华民族崇尚自然、追求和谐的传统美德,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试卷答案如下: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B

解析思路:散文不属于诗歌体裁,故排除A、C、D选项。

2.C

解析思路:根据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可判断出自王安石《泊船瓜洲》。

3.C

解析思路:根据诗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可判断出自刘禹锡《陋室铭》。

4.B

解析思路:根据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可判断出自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5.C

解析思路:根据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可判断出自王勃《滕王阁序》。

6.C

解析思路:根据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可判断出自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7.A

解析思路:根据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可判断出自李白《静夜思》。

8.C

解析思路:根据诗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可判断出自孟浩然《春晓》。

9.C

解析思路:根据诗句“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可判断出自王维《相思》。

10.A

解析思路:根据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可判断出自李白《静夜思》。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ABCD

解析思路:唐代诗人有杜甫、王之涣、李白、白居易等,故选ABCD。

2.ABCD

解析思路:宋代诗人有苏轼、辛弃疾、李清照、陆游等,故选ABCD。

3.ABCD

解析思路:古代散文家包括唐宋八大家、欧阳修、苏轼、王安石等,故选ABCD。

4.ABCD

解析思路:古代小说家有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曹雪芹等,故选ABCD。

5.ABCD

解析思路:古代戏剧家有关汉卿、王实甫、汤显祖、曹雪芹等,故选ABCD。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

解析思路:诗歌的韵律要求平仄协调,符合诗歌的基本要求。

2.×

解析思路:古典诗词中的“平仄”指的是声调的起伏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