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节能环保技术应用指南TOC\o"1-2"\h\u17115第一章节能环保技术概述 356631.1节能环保技术的定义与分类 3234661.2节能环保技术的重要性 32806第二章能源优化利用技术 48942.1高效节能电机应用 4133272.2余热回收与利用 429572.3能源管理系统 525200第三章绿色建筑技术 5150773.1节能建筑设计 5313883.2节能建筑材料 6324803.3建筑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63020第四章节水技术 6112804.1节水型卫浴产品 6311264.2雨水收集与利用 7152974.3水资源优化配置 75117第五章新能源技术 846685.1太阳能利用技术 864235.1.1太阳能热水系统 8318565.1.2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 8134655.1.3太阳能热发电系统 8183565.2风能利用技术 8299635.2.1风力发电 9114515.2.2风力提水 9111355.3生物质能利用技术 9202025.3.1生物质燃烧 945925.3.2生物质气化 9234815.3.3生物质发酵 913757第六章环保材料技术 9291266.1生物降解材料 9201876.1.1概述 9301396.1.2生物降解材料种类 10127216.1.3应用领域 10274546.2环保型包装材料 10145246.2.1概述 10231686.2.2环保型包装材料种类 10113746.2.3应用领域 10202636.3循环再利用材料 1089306.3.1概述 1091286.3.2循环再利用材料种类 10241606.3.3应用领域 119291第七章环境治理技术 11104347.1污水处理技术 11121397.1.1概述 11233487.1.2物理处理技术 11257877.1.3化学处理技术 11319887.1.4生物处理技术 11172917.1.5组合处理技术 11309627.2废气处理技术 11226317.2.1概述 11106227.2.2除尘技术 11236877.2.3脱硫技术 12129087.2.4脱硝技术 12322357.2.5恶臭处理技术 1295577.3固废处理与资源化技术 12320187.3.1概述 1222687.3.2填埋技术 12301247.3.3堆肥技术 12253777.3.4焚烧技术 1245477.3.5资源化利用技术 1210441第八章节能环保政策与法规 1289968.1国家节能环保政策 12156818.1.1政策背景与意义 12156308.1.2国家节能环保政策体系 13220588.1.3典型国家节能环保政策 13308428.2地方节能环保法规 13253598.2.1地方节能环保法规的制定与实施 1380518.2.2地方节能环保法规的特点 13255508.3企业节能环保责任 1482788.3.1企业节能环保责任概述 14111098.3.2企业节能环保责任的实施 1428661第九章节能环保产业发展 14148439.1节能环保产业现状 14312199.1.1产业发展概述 14287689.1.2产业规模与增长 15309269.1.3产业政策与法规 15123749.2节能环保产业前景 1570309.2.1产业市场前景 15226279.2.2产业发展趋势 15195539.3节能环保产业技术创新 15161309.3.1技术创新概述 15200949.3.2节能技术创新 16123839.3.3环保技术创新 16180329.3.4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 16192129.3.5技术创新发展趋势 1615100第十章节能环保技术应用案例 161518610.1企业节能环保案例 161166310.1.1上海某钢铁企业节能改造 16461510.1.2广东某家电企业绿色制造 161338110.2城市节能环保案例 17692610.2.1北京城市照明节能改造 17226510.2.2杭州城市绿化节能 173096310.3社区节能环保案例 172365310.3.1上海某社区垃圾分类 171388410.3.2深圳某社区绿色出行 17第一章节能环保技术概述1.1节能环保技术的定义与分类节能环保技术是指在工业生产、建筑、交通、农业等领域,通过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技术措施。根据其应用领域和作用机理,节能环保技术可分为以下几类:(1)能源节约技术:包括高效燃烧技术、余热回收技术、电机节能技术、绿色照明技术等,主要目的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2)污染减排技术:包括烟气脱硫、脱硝、除尘技术,废水处理技术,固体废物处理技术等,主要目的是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生态环境。(3)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包括废水循环利用、废物资源化利用、再生资源利用等,主要目的是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4)生态环境保护技术:包括湿地保护、生态修复、绿化技术等,主要目的是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1.2节能环保技术的重要性节能环保技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缓解能源压力。我国经济持续增长,能源需求不断上升,节能环保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有助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从而缓解能源供应压力。(2)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生态环境。节能环保技术能够有效减少污染物排放,降低环境污染程度,为改善生态环境提供技术支持。(3)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绿色发展。节能环保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4)提升企业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企业通过采用节能环保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5)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节能环保技术的普及应用,有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改善生活环境,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节能环保技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是实现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途径。第二章能源优化利用技术2.1高效节能电机应用高效节能电机作为工业生产中的重要设备,其能效水平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能源消耗和经济效益。在能源优化利用技术中,高效节能电机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高效节能电机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效率高,能够在满足负载需求的同时减少电能消耗;二是可靠性高,故障率低,运行稳定;三是噪音低,有利于改善工作环境;四是节能环保,符合国家节能减排政策。高效节能电机的应用策略包括:一是选用合适的电机型号和规格,保证电机与负载匹配;二是采用变频调速技术,实现电机的高效运行;三是加强电机维护保养,提高电机运行效率;四是推广电机节能改造,提升现有电机设备的能效水平。2.2余热回收与利用余热回收与利用技术是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的有效手段。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余热资源被排放,造成能源浪费。通过回收和利用余热,可以降低企业的能源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余热回收与利用技术主要包括:一是采用余热锅炉回收高温烟气余热,用于发电或供暖;二是采用热交换器回收低温余热,用于预热空气、水或其他介质;三是采用吸收式制冷技术,利用余热制冷;四是采用蓄热式焚烧炉,回收焚烧过程中的余热。在余热回收与利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合理选择余热回收设备和技术,保证回收效率;二是优化工艺流程,提高余热回收效果;三是加强设备维护保养,保证回收系统稳定运行;四是建立健全余热回收管理制度,提高余热利用水平。2.3能源管理系统能源管理系统是对企业能源消耗进行实时监测、分析和控制的信息化平台。通过建立能源管理系统,企业可以实现对能源消耗的精细化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能源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功能:一是能源数据采集与监控,实时获取企业各用能环节的能耗数据;二是能源数据分析与处理,对能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找出节能潜力;三是能源计划与调度,制定合理的能源使用计划,实现能源的优化配置;四是能源考核与评价,对能源消耗进行考核,评价节能效果。在能源管理系统的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建立健全能源管理体系,明确能源管理责任;二是加强能源管理队伍建设,提高能源管理水平;三是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能源管理效率;四是持续改进能源管理策略,降低企业能源成本。第三章绿色建筑技术3.1节能建筑设计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耗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在建筑行业中。因此,节能建筑设计应运而生,旨在降低建筑物的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从而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节能建筑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筑形态优化:通过对建筑物的外形、朝向、开窗方式等进行优化设计,提高自然采光和通风效果,降低空调、照明等设备的能耗。(2)围护结构设计:加强建筑物的保温隔热功能,减少室内外热量交换,降低空调、暖气等设备的能耗。(3)可再生能源利用: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为建筑物提供电力、热水等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4)智能化控制系统:通过智能化控制系统,实时监测建筑物能耗,优化能源分配,实现能源的精细化管理。3.2节能建筑材料节能建筑材料是绿色建筑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在于具有较低的能耗、较高的环保功能和可持续性。以下几种节能建筑材料在建筑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1)绿色混凝土:采用工业废弃物、尾矿等作为原料,降低水泥的用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高功能保温材料:如真空绝热板、纳米材料等,具有优良的保温隔热功能,可显著降低建筑物的能耗。(3)绿色玻璃:采用低辐射玻璃、隔热玻璃等,提高窗户的保温隔热功能,减少空调、照明等设备的能耗。(4)绿色陶瓷:采用环保原料,减少有害物质排放,提高陶瓷的耐磨、抗污功能。3.3建筑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建筑废弃物是建筑行业面临的一大难题,如何将其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实现绿色建筑的目标,成为当务之急。建筑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源头减量: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建筑物的拆除、改造等因素,减少建筑废弃物的产生。(2)分类回收:对建筑废弃物进行分类,将有价值的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如金属、木材、塑料等。(3)资源化利用:将建筑废弃物作为原料,生产新型建筑材料,如再生混凝土、再生砖等。(4)政策引导:制定相关政策和标准,鼓励企业进行建筑废弃物的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通过以上措施,有望实现建筑废弃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推动建筑行业的绿色发展。第四章节水技术4.1节水型卫浴产品节水型卫浴产品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居民生活用水量的重要手段。当前市场上,节水型卫浴产品种类繁多,主要包括节水型马桶、节水型水龙头、节水型淋浴器等。节水型马桶采用先进的冲水技术,能够在保证冲洗效果的同时大幅降低冲水量。按照冲水量可分为小档(3L以下)、中档(4L~6L)和大档(6L以上)三个等级。用户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节水型马桶。节水型水龙头通过优化水流结构,减少水流量,实现节水目的。常见的节水型水龙头有陶瓷阀芯节水龙头、感应式节水龙头等。陶瓷阀芯节水龙头采用陶瓷阀芯,实现精确控制水流量;感应式节水龙头则通过红外线感应技术,自动控制水流的开启和关闭。节水型淋浴器通过降低喷水压力、增加喷水面积等方式,实现节水效果。目前市场上的节水型淋浴器主要有空气注入式节水淋浴器、高压节水淋浴器等。4.2雨水收集与利用雨水收集与利用技术是指将雨水收集、处理、储存和利用的技术。雨水收集系统主要包括收集装置、输送装置、储存装置和处理装置。收集装置主要有屋顶收集、地面收集和混合收集三种方式。输送装置负责将收集到的雨水输送到储存装置,常用的输送方式有重力输送和压力输送。储存装置用于储存雨水,常用的储存容器有水箱、蓄水池等。处理装置对收集到的雨水进行处理,以满足不同用途的水质要求。雨水收集与利用技术具有明显的节水效果,可广泛应用于城市绿化、道路清洗、农田灌溉等领域。雨水收集与利用还有助于减轻城市排水系统压力,降低洪涝灾害风险。4.3水资源优化配置水资源优化配置是指在水资源总量一定的条件下,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段,实现水资源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用户之间的合理分配。水资源优化配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水资源总量调查与评估:对水资源总量进行详细调查,明确水资源分布、水质状况等,为优化配置提供基础数据。(2)水资源需求预测:预测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用户的水资源需求,为优化配置提供依据。(3)水资源配置方案制定:根据水资源总量、需求预测等,制定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包括水源选择、输水方式、用水分配等。(4)水资源配置方案实施与监管:将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付诸实施,并对实施过程进行监管,保证水资源得到合理利用。水资源优化配置有助于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保护相协调。第五章新能源技术5.1太阳能利用技术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其利用技术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应用。目前太阳能利用技术主要包括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和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等。5.1.1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热水系统主要由集热器、储热水箱、管道和控制系统组成。该系统利用太阳能集热器吸收太阳辐射能量,将水加热后储存于储热水箱中,供用户使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具有节能、环保、安装简便等特点,适用于家庭、酒店、学校等场所。5.1.2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一种技术。该系统主要由太阳能电池板、逆变器、控制器和蓄电池组成。太阳能电池板吸收太阳光能,产生直流电,经逆变器转换为交流电,供用户使用或并网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具有无污染、安装灵活、运行维护简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家庭、企业、光伏电站等领域。5.1.3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太阳能热发电系统是通过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再利用热能驱动发电机发电的一种技术。该系统主要包括太阳能集热器、热交换器、发电机等组件。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具有效率较高、可规模化发展等特点,适用于大型光伏电站和区域供暖项目。5.2风能利用技术风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其利用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关注。目前风能利用技术主要包括风力发电和风力提水等。5.2.1风力发电风力发电是利用风力驱动风力发电机产生电能的一种技术。风力发电机主要由叶片、传动系统、发电机等组成。风力发电具有无污染、安装简便、运行维护费用低等优点,适用于风力资源丰富的地区。5.2.2风力提水风力提水是利用风力驱动风力泵,将低处的水提升到高处的一种技术。风力提水系统主要由风力泵、管道、控制系统等组成。风力提水具有节能、环保、安装简便等特点,适用于农业灌溉、水产养殖等领域。5.3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生物质能是来源于生物质的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生物质能利用技术主要包括生物质燃烧、生物质气化和生物质发酵等。5.3.1生物质燃烧生物质燃烧是将生物质作为燃料进行燃烧,产生热能的一种技术。生物质燃烧可以用于供暖、发电、烹饪等场合。生物质燃烧设备包括生物质炉、生物质锅炉等。5.3.2生物质气化生物质气化是将生物质转化为可燃气体的一种技术。生物质气化过程主要包括生物质的热解、气化和净化等步骤。生物质气化产生的可燃气体可以用于供暖、发电、燃料等。5.3.3生物质发酵生物质发酵是将生物质转化为生物燃料(如生物乙醇、生物柴油等)的一种技术。生物质发酵过程主要包括生物质预处理、发酵和后处理等步骤。生物质发酵产生的生物燃料可以替代化石燃料,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第六章环保材料技术6.1生物降解材料6.1.1概述生物降解材料是指在自然环境中,通过微生物的作用,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分解为水、二氧化碳等无害物质的材料。这类材料具有优良的环保功能,能够有效减少环境污染,是当前环保材料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6.1.2生物降解材料种类(1)聚乳酸(PLA):由可再生资源如玉米、甘蔗等植物淀粉发酵而成,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2)聚羟基脂肪酸(PHA):由微生物在特定条件下合成,具有优异的生物降解功能和生物相容性。(3)淀粉基生物降解材料:以淀粉为主要原料,添加适量的生物降解助剂,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功能。6.1.3应用领域生物降解材料广泛应用于包装、纺织、农业、医药等领域,如一次性餐饮具、购物袋、服装、地膜等。6.2环保型包装材料6.2.1概述环保型包装材料是指在生产、使用和废弃过程中,对环境产生较小影响的包装材料。这类材料旨在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提高包装材料的可持续性。6.2.2环保型包装材料种类(1)可降解塑料:如聚乳酸、聚羟基脂肪酸等生物降解塑料。(2)环保纸包装材料:采用再生纸、竹浆纸等环保原料,减少木材消耗。(3)无污染包装材料:如无毒性包装材料、无印刷污染包装材料等。6.2.3应用领域环保型包装材料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化妆品、电子产品等领域,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6.3循环再利用材料6.3.1概述循环再利用材料是指通过回收、再生、重构等手段,将废弃资源转化为新的产品或原料,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这种材料技术有助于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促进可持续发展。6.3.2循环再利用材料种类(1)废塑料回收再利用:通过清洗、破碎、熔融等工艺,将废塑料转化为再生塑料。(2)废纸回收再利用:将废纸进行回收、制浆、造纸等工艺,制成再生纸。(3)废金属回收再利用:将废金属进行熔炼、提纯等工艺,制成新的金属材料。6.3.3应用领域循环再利用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家具、包装、交通工具等领域,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第七章环境治理技术7.1污水处理技术7.1.1概述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污水处理技术是解决水资源污染问题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等方法。7.1.2物理处理技术物理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沉淀、过滤、离心、气浮等,主要用于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油脂、泥沙等。7.1.3化学处理技术化学处理技术包括中和、氧化还原、混凝沉淀、离子交换等,主要用于去除污水中的重金属、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7.1.4生物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厌氧生物处理等,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降解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7.1.5组合处理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往往将多种处理技术组合使用,以提高污水处理效果。例如,A2/O工艺、MBR工艺等。7.2废气处理技术7.2.1概述废气处理技术是防治大气污染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除尘、脱硫、脱硝、除恶臭等。7.2.2除尘技术除尘技术包括重力除尘、惯性除尘、过滤除尘、电除尘等,主要用于去除废气中的颗粒物。7.2.3脱硫技术脱硫技术包括湿式脱硫、干式脱硫、生物脱硫等,主要用于去除废气中的二氧化硫等硫化物。7.2.4脱硝技术脱硝技术包括选择性催化还原(SCR)、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等,主要用于去除废气中的氮氧化物。7.2.5恶臭处理技术恶臭处理技术包括生物滤池、活性炭吸附、光催化氧化等,主要用于去除废气中的恶臭物质。7.3固废处理与资源化技术7.3.1概述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技术是解决固废污染问题的关键,主要包括填埋、堆肥、焚烧、资源化利用等。7.3.2填埋技术填埋技术是固废处理的传统方法,通过将固废填埋于特定场地,实现固废的稳定化、无害化。7.3.3堆肥技术堆肥技术是将有机固废通过微生物作用转化为有机肥,实现资源化利用。7.3.4焚烧技术焚烧技术是将固废在高温下进行燃烧,实现减量化、无害化处理。7.3.5资源化利用技术资源化利用技术包括废塑料回收、废金属回收、废纸回收等,通过对固废进行资源化利用,实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第八章节能环保政策与法规8.1国家节能环保政策8.1.1政策背景与意义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为推动节能减排,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国家层面制定了一系列节能环保政策,旨在促进绿色发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提高人民生活质量。8.1.2国家节能环保政策体系国家节能环保政策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为节能环保工作提供法律依据。(2)政策规划:如《国家节能减排“十三五”规划》、《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等,明确节能环保工作的目标和任务。(3)政策措施: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绿色信贷、绿色采购等,激励企业开展节能环保技术改造。(4)标准规范:制定节能环保产品、设备、工艺等标准,引导企业转型升级。8.1.3典型国家节能环保政策以下为近年来国家层面实施的部分节能环保政策:(1)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通过财政补贴、免征车辆购置税等政策,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2)绿色建筑推广:推广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提高建筑节能标准,鼓励绿色建筑项目。(3)工业节能改造:对高耗能企业实施节能技术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8.2地方节能环保法规8.2.1地方节能环保法规的制定与实施地方节能环保法规是在国家政策框架下,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制定的具体实施措施。地方节能环保法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方性法规:如《上海市节约能源条例》、《浙江省环境保护条例》等。(2)地方规章:如《杭州市建筑节能管理办法》、《深圳市绿色建筑评价办法》等。(3)地方政策文件:如《广州市绿色建筑行动计划》、《江苏省工业节能减排三年行动计划》等。8.2.2地方节能环保法规的特点地方节能环保法规具有以下特点:(1)针对性:结合地方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解决节能环保问题。(2)创新性:在遵循国家政策的基础上,摸索符合地方实际的创新措施。(3)实用性:注重法规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保证政策落地。8.3企业节能环保责任8.3.1企业节能环保责任概述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主体,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应承担起节能环保责任。企业节能环保责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格遵守国家节能环保法律法规,保证企业生产活动符合环保要求。(2)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节能环保管理制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3)技术创新:加大节能环保技术研发投入,推广绿色生产技术,提高产品环保功能。(4)社会责任:积极参与社会环保公益活动,履行社会责任,树立良好企业形象。8.3.2企业节能环保责任的实施企业应采取以下措施,落实节能环保责任:(1)建立健全组织机构:设立专门的节能环保管理部门,负责企业节能环保工作的组织实施。(2)制定实施方案: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节能环保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和措施。(3)加强培训与宣传:提高员工节能环保意识,加强节能环保知识培训,营造良好氛围。(4)开展监测与评估:定期开展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监测,评估节能环保措施效果,及时调整优化。第九章节能环保产业发展9.1节能环保产业现状9.1.1产业发展概述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已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加大了对节能环保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产业规模逐年扩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市场潜力逐渐释放。当前,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涉及多个领域,包括节能、环保、可再生能源、循环经济等。9.1.2产业规模与增长据相关统计数据,我国节能环保产业规模逐年扩大,2019年产业总产值已达到约1.4万亿元。节能环保产业年均增长率保持在15%以上,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9.1.3产业政策与法规为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与法规,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等。这些政策法规明确了产业发展目标、任务和措施,为节能环保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9.2节能环保产业前景9.2.1产业市场前景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各国对节能环保产业的需求不断增长。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对节能环保产业的需求尤为迫切。未来,节能环保产业市场前景广阔,预计到2025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将达到约2.5万亿元。9.2.2产业发展趋势(1)技术创新成为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科技的进步,节能环保产业将不断涌现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推动产业升级。(2)产业融合加速。节能环保产业与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等领域深度融合,形成新的产业生态。(3)绿色金融助力产业发展。绿色金融政策的实施,将为节能环保产业提供更多资金支持,推动产业快速发展。9.3节能环保产业技术创新9.3.1技术创新概述技术创新是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技术创新取得显著成果,涉及节能技术、环保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等多个领域。9.3.2节能技术创新在节能技术方面,我国已成功研发出高效节能电机、节能照明、余热利用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和技术。9.3.3环保技术创新环保技术方面,我国在污染治理、废物资源化、环境监测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如高效脱硫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3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3章 一元一次方程3.3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第2课时 解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 (新版)湘教版
- 20《金字塔》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
- 激励机制鼓励安全行为的养成考核试卷
- 插本教育基础课件
- 城市轨道交通与绿化美化考核试卷
- 毛皮鞣制过程中的色泽控制考核试卷
- 宠物收养后的健康监测考核试卷
- 娃娃玩具的智能化产品创新与突破考核试卷
- 如何在文件管理中找到所需文件
- 课件防性侵教学课件
- 2025届苏锡常镇四市高三二模试题英语试题试卷含解析
- 2024年GCP考试题库(黄金题型)
- “南展西扩东进”战略下我国南方地区冰雪场地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 DB11∕T344-2024陶瓷砖胶粘剂施工技术规程
- 2025年公共管理复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过氧化工艺证考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凤凰出版传媒集团秋季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中考语文名著阅读考点演练《经典常谈》:选择性阅读(八年级下) 答案版
- (AE ADVANCED ENERGY) Sparc-le V 100KHz电源使用说明书和手册
-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参考试题库100题(含答案)
- (完整版)医疗器械基础知识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