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里县2025届数学四年级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龙里县2025届数学四年级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龙里县2025届数学四年级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龙里县2025届数学四年级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龙里县2025届数学四年级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龙里县2025届数学四年级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一、用心思考,认真填写。(每题2分,共22分)1.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是7厘米和10厘米,这个三角形的第三条边最长是(________)厘米,最短是(________)厘米。(三角形的三条边长都是整厘米数)2.16和24的最大公因数是(______),23和25的最大公因数是(______)。3.旅行社推出“XX景区一日游”的两种购票方案。方案一成人:80元人儿童:35元人方案二团体(人数≥8人)每人50元(1)8名成人,购买(________)票更省饯,共花(________)元。(2)8名儿童,购买(________)票更省饯,共花(________)元。4.在能围成三角形的各组线段下面画“√”,围不成三角形的画“×”。(单位:厘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某学校为学生编学籍号,设定末尾用2表示女生,用1表示男生。如果二年级4班的王浩是2005年入学,学号27,他的学籍号是050204271,那么他表姐李珊2003年入学,是五年级2班1号同学,她的学籍号是(______)。6.看图并填空。某机械厂各车间男、女职工人数统计图(1)男职工人数最多的是(__________)车间,最少的是(__________)车间。(2)女职工人数最多的是(__________)车间,最少的是(__________)车间。(3)人数最多的是(__________)车间,最少的是(__________)车间。(4)平均每个车间有男职工(__________)人,女职工(__________)人;平均每个车间有(__________)人。7.根据发现的规律,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66×99=6534666×999=6653346666×9999=6665333466666×99999=(____________)。8.测量角的大小要用(______),直角的度数是(______),平角的度数是(______),周角的度数是(______)。9.一个梯形上底长5厘米,下底长10厘米,高长5厘米(如图)。这个梯形的一个锐角是(________)°,一个钝角是(________)°。10.计算(25+50)×4=25×4+50×4运用了(________)律。11.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是42°,另一个锐角是(______)°。二、仔细推敲,认真辨析(对的打“√”,错的打“×”。每题2分,共10分)。12.165×4×6=165×(4+6).(____)13.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____)14.一个三角形其中两个角是120°和30°,它一定是个等腰三角形。(________)15.一个物体最多能看到它的三个面._____(判断对错)16.收费站转杆打开,旋转了180度。(____)三、反复比较,慎重选择。(把正确答案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2分,共10分))17.在下面的图中,从右面看到的是()A. B. C.18.“4086000”正确的读法是(

)A.四百零八万六千

B.四百八万六千19.(170-35×2)÷5的正确运算顺序是()。A.乘法、减法、除法 B.乘法、除法、减法C.除法、乘法、减法 D.以上都不对20.下列图形中,()有4条对称轴。A. B. C. D.21.教室里表示小明座位位置的数对是(4,5),表示小明前面一位同学座位位置的数对是(4,6)。那么表示小明后面一位同学座位位置的数对是()。A.(3,3) B.(2,4) C.(4,4) D.(4,5)四、细心计算,认真检查(每题6分,共18分)。22.直接写出得数.101-99=1.36×10=0÷100=37+63×0=237+73=18.09+1.1=6×25×4=0.6-0.48=10.93-6.7+0.07=700÷(25×7)=23.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80×3.9×1.2515.2×9.9+1.5218.5-3.21-4.792.5+11.47+37.5-1.473.9×8.6+3.9×3.4-3.9×24.8×3.5-10.924.估计:96×21≈________,592÷28≈________,412×69≈________.五、操作题(每题5分,共10分)25.看一看,连一连.26.连一连。46×2.5×8=46×(2.5×8)乘法分配律12×97+3×12=12×100加法结合律56+78+22=56+(78+22)乘法结合律六、解决问题(每题6分,共30分)27.列式计算.(1)8的15倍,减去65,差是多少?(2)一个数的5倍数140,比这个数少10的数是多少?28.前楼中心小学的同学利用周日采集树种,第一周采集2.8千克,第二周采集比第一周的少0.13千克,两周一共采集了多少千克?29.学校组织学生栽树,有15个班参加,每个班分成4组,每组有12人,参加栽树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30.先画出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再量一量。高()厘米31.两辆车分别以85千米/时和100千米/时的速度同时从南京开往上海。经过3小时,两车相距多少千米?

参考答案一、用心思考,认真填写。(每题2分,共22分)1、164【分析】根据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解答即可。【详解】10-7<第三边<10+7;则3<第三边<17;即第三边的取值在3到17厘米之间(不包括3和17厘米);所以最长为:17-1=16(厘米);最短为:3+1=4(厘米)。【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明确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2、81【分析】先把16和24进行分解质因数,这两个数的公有质因数的连乘积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23和25是互质数,最大公因数是1,由此解答。【详解】16=2×2×2×224=2×2×2×3所以16和24的最大公因数是2×2×2=8;23和25的最大公因数是1。【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对于一般的两个数来说,这两个数的公有质因数的连乘积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互质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1。3、团体400儿童280【分析】(1)因为都为成人,直接比较成人的单价和团体票的单价即可;(2)都为儿童,比较团体票和儿童票的单价即可。【详解】(1)80元>50元8名成人,购买团体票较省钱。50×8=400(元)共花400元。(2)35元<50元8名儿童购买儿童票较省钱。35×8=280(元)共花280元。故答案为:团体;400;儿童;280。【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方案的选择,两题的都是儿童或者成人,所以只需比较单价即可判断哪种方案省钱。4、×√√√【分析】根据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进行解答即可。【详解】(1)2+4<8,不能围成三角形,画“×”。(2)4+4>4,能围成三角形,画“√”。(3)6+8>10,能围成三角形,画“√”。(4)2+2>3,能围成三角形,画“√”。【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三角形的特性进行分析、解答,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5、030502012【分析】二年级4班的王浩是2005年入学,学号27,他的学籍号是050204271,可知这个学籍号的前两位是入学年份,是入学年份的后两位,第三、四位表示年级,第五、六位位表示班级,第七、八位表示学号,最后一位表示性别,1表示男生,2表示女生,由此得出他表姐的学籍号。【详解】某学校为学生编学籍号,设定末尾用2表示女生,用1表示男生。如果二年级4班的王浩是2005年入学,学号27,他的学籍号是050204271,那么他表姐李珊2003年入学,是五年级2班1号同学,她的学籍号是030502012。【点睛】本题先根据给出编码找出各个位上数字表示的含义,再根据含义进行编码。6、一二三一三二6870138【分析】(1)将三个车间男职工人数全部拿出来比较大小即可。(2)将三个车间女职工人数进行比较。(3)将三个车间的男女职工人数相加,再进行比较。(4)将三个车间的女职工人数相加再除以3求出平均每个车间女职工人数;三个车间的男职工人数相加再除以3求出平均每个车间男职工人数;将三个车间总人数相加再除以3得到平均每个车间的人数。【详解】根据图得:(1)男职工人数最多的是一车间,最少的是二车间;(2)女职工人数最多的是三车间,最少的是一车间;(3)一车间:105+34=139(人)二车间:47+86=133(人)三车间:52+90=142(人)人数最多的是三车间,最少的是二车间;(4)平均每个车间有男职工:(105+47+52)÷3=(152+52)÷3=204÷3=68(人)女职工:(34+86+90)÷3=(120+90)÷3=210÷3=70(人)平均每个车间有:(105+47+52+34+86+90)÷3=(152+52+34+86+90)÷3=(204+34+86+90)÷3=(238+86+90)÷3=(324+90)÷3=414÷3=138(人)【点睛】本题考查条形统计图的认识,考查学生的观察总结能力。7、6666533334【分析】通过观察可知,每次6会多一个,6后面都是一个5,5后面的3也是每次多加一个,最后一位都是4,据此解答。【详解】根据分析可知,66666×99999=6666533334。【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算式规律的分析与应用能力。8、量角器90°180°360°【分析】根据直角,平角,周角的特点进行作答。【详解】测量角的大小要用量角器,直角的度数是90°,平角的大小是180°,周角的大小是360°故答案为:量角器;90°;180°;36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特殊角的度数。9、45135【解析】略10、乘法分配【分析】乘法分配律是指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等于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加起来,结果不变。据此解答即可。【详解】根据乘法分配律的定义可知,计算(25+50)×4=25×4+50×4运用了乘法分配律。故答案为:乘法分配。【点睛】乘法分配律是乘法运算中非常重要的定律,需熟练掌握,达到能认会用的地步。11、48【分析】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的和是90°,90°-其中一个锐角度数=另一个锐角度数,据此求解。【详解】由分析可得:90°-42°=48°【点睛】明确直角三角形三个角的特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都为180°是解决本题的关键。二、仔细推敲,认真辨析(对的打“√”,错的打“×”。每题2分,共10分)。12、×【解析】略13、√【详解】考察长方形的基本性质。14、√【分析】根据题意,运用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先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然后再根据三角形按角分类方法,确定此三角形属于哪一类,据此解答。【详解】180°-(120°+30°)=180°-150°=30°三角形三个角分别为30°,30°,120°,有两个角相等,所以是等腰三角形。故判断正确。【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内角和以及三角形的分类,需要先将角求出来,再按照角的分类确定此三角形的类型。15、√【详解】试题分析:观察物体,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最多只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据此即可解答.解:观察物体时,一次最多只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体,锻炼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16、错误【解析】略三、反复比较,慎重选择。(把正确答案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2分,共10分))17、A【分析】观察图形可知,从右面看到的形状是一行,为两个正方形;从右面看到的形状是两行,每行一个正方形;从右面看到的形状是两行,下面一行两个正方形,上面一行一个正方形,且靠右。据此解答即可。【详解】A.从右面看到的形状是;B.从右面看到的形状是;C.从右面看到的形状是;故答案为:A。【点睛】本题考查了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18、A【详解】略19、A【解析】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先算括号里面的,然后按照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依次计算。20、D【分析】根据对称轴的定义可知,如果沿某条直线对折,对折的两部分是完全重合的,那么就称这样的图形为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这个图形的对称轴;由此可以确定上图中对称轴的条数。【详解】A.不是轴对称图形;B.有2条对称轴;C.有5条对称轴;D.有4条对称轴;故答案为:D【点睛】此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辨识,能够根据给出的图形确定出它们的对称轴的条数。21、C【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数对中第一个数字表示列,第二个数字表示行,小明前面一位同学的座位行数比小明的座位行数加1,说明小明后面一位同学座位的行数就要减1,列数不变,据此解答即可。【详解】教室里表示小明座位位置的数对是(4,5),表示小明前面一位同学座位位置的数对是(4,6),那么表示小明后面一位同学座位位置的数对是(4,4);故答案为:C。【点睛】根据实际情况明确数对表示位置时的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四、细心计算,认真检查(每题6分,共18分)。22、213.603731019.196000.124.34【详解】略23、390;152;10.550;39;5.9【分析】运用运算定律: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以及减法的基本性质,进行简算。不能运用运算定律的就按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详解】80×3.9×1.25=80×1.25×3.9=100×3.9=39015.2×9.9+1.52=15.2×9.9+15.2×0.1=15.2×(9.9+0.1)=15218.5-3.21-4.79=18.5-(3.21+4.79)=18.5-8=10.52.5+11.47+37.5-1.47=(2.5+37.5)+(11.47-1.47)=40+10=503.9×8.6+3.9×3.4-3.9×2=3.9×(8.6+3.4-2)=3.9×10=394.8×3.5-10.9=16.8-10.9=5.9【点睛】此题考查的是混合运算的计算能力,注意观察算式特点,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24、2000201【分析】在除法的估算中,把被除数和除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数、整百数、整千数…计算,计算结果不要有余数;在乘法的估算中往往把两个因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数、整百数、整千数…计算.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将算式中的数看成与之相近的整十、整百数,然后再计算.【详解】96×21≈100×20=2000592÷28≈600÷30=20412×69≈400×70=1故答案为2000,20,1.五、操作题(每题5分,共10分)25、【解析】略26、【分析】(1)46×2.5×8=46×(2.5×8)是由先算前两个数的积,变成先算后两个数的积,运用了乘法结合律;(2)12×97+3×12=12×100是先把97加上3,再乘12,运用了乘法分配律;(3)56+78+22=56+(78+22)是由先算前两个数的和,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