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冠县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1页
聊城市冠县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2页
聊城市冠县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3页
聊城市冠县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4页
聊城市冠县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山东省聊城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本试卷共四个大题,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人工智能写作,即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文本生成和文本编辑的一种新型写作方式。人工智能技术与文章写作之间的有机联系逐渐加强,这已成为不可否认的客观事实。人工智能写作的内涵重点在于其不同于传统文本生成与加工依靠“笔墨纸砚”等工具,而是依赖数字技术,产生过程并不依靠实体工具,全程虚拟化。人工智能无需作者深入社会现实实践,只需要设定好相关的提示语,包括写作题目、写作目标、写作参数等,网联计算机会通过网络编程技术,采集到大量的文本数据,包括各种文体范式等,对这些数据进行技术分析和处理,根据设定者设定好的写作目标,提取其中所需要的关键数据、信息和资料,仿制出一个文本结构模型,然后,根据设定者设定的目标和要求,生成出符合基本要求的具体文章内容,并基于优秀语言模型和算法快速纠正文本中的语法错误,为文字表述进行润色与评估。人工智能写作操作过程大致如此,但实际上具体操作程序和技术要比这复杂得多。(摘编自杜福磊《对人工智能写作的理性认知》)材料二:方长安:我个人觉得,未来无论人类社会发展到什么程度,有两个方面是机器取代不了的,一个是关注关于心灵的,一个是关于身体的。我理解的“写作”包括写作者、文本乃至读者,最重要的当然是写作者。人为什么要写作?是因为有内在的需要。有烦恼、苦闷与痛苦需要释放,或者有快乐要去表达,有理想需要抒发,这个过程是不可取代的。如果写作者投入的工作量太小,那写作者审美创造的愉悦就是一个问题,而且我们短时间里生产出大量的文本又有谁来读呢?比如说,制作手工瓷器的缓慢的时间过程是令人愉悦的,但如果给我一个机会,可以让我快速地生产出很多比我手工做得更精美的瓷器,那又怎样呢?比如一首诗,我慢慢地读,这就是一个审美愉悦的过程;如果我一瞬间就把它读完,那就少了许多意味。刘家夷:我想这里是不是可以分成两个方面来看呢?从作者这边来看,我们想要去写作,是基于一种表达的欲望,想要去书写自己的生命经验,如果人工智能写作的介入能够帮助我更精准地措辞,能够在我们思路卡顿的时候给我们提示,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再进行写作是不是会事半功倍呢?更重要的是,它始终伴随着我们的写作过程,是最了解我们的写作风格、写作偏好的助手或伙伴,我们可以和它讨论我们下一步的创作思路而不用担心被剽窃。这似乎也没有改变我们自身的生命经验,只是更新了写作的训练方式和获得反馈的方式。另外,从读者这方面来说,未来的读者应该不仅仅是阅读者,更应该也成为一个创作者。换句话说,在技术的影响下,作者和读者的身份不会再像现在这样泾渭分明,包括作者内部应该也会发生分裂,会出现多主体写作的情况。具体来说,我们如果很想要去读某一类作品,传统的路径是通过关键词搜索,到网上去找别人写好的这一类作品。但未来人工智能写作介入进来的话,我们可以直接向它去阐述我们的需求,然后它会根据我们的需求来为我私人化或个性化定制我们想要读的东西,这个过程就完成了写作者与阅读者的融合。而且,我们可以通过不停地跟人工智能写作对话,来修改指令,让文本更贴合你对想要阅读的作品的想象,我相信它应该是能够引起我们极大的阅读兴趣的。方长安:你的意思是说,最后的过程是,我们利用机器去制作一个文本,我们的快乐就在这整个制作的过程之中。刘家夷:我觉得这是一种可能的路径。会有一些人能够在这种新的协作方式中获得快乐,就像我前面提到的那些准备中的便利和帮助,其实很像您在玩一个写作的游戏,可以获得很多写作上的启发。我觉得技术的介入可以提供一些新的方式,这种方式会给一些人带来新的创作路径。方长安:如果你是想写作公文或者准备演讲稿,去做这样程序化的调配,我认为是没问题的。但是如果你写小说,也需要让机器去写,我个人觉得意义不大。刘家夷:关于程式化的调配,我是这样理解的。比如我们要包饺子,以前就是要从和面开始做,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现在就可以用机器做好的饺子皮儿,觉得厚就擀薄一点,小了就捏大一点,这是一个从有到有的过程。放到写作里面的话,其实就是我们先有很多的语言素材在这里,可能是比较粗糙的表达,像一个胚胎雏形,但是我们可以再进行修改,直到变成我们满意的状态为止。所以这里面一定是有我们自己的想法的。方长安:对于一个写作者来说,结果恐怕不是最重要的,而是写作过程。就我自己来说,我在苦闷时会写诗,写诗对我而言就是一种基于心性的文字组合。这个过程本身是让我来释放情绪的,我的目的不是发表,而是这个过程本身。人生是慢慢度过的一个过程,不能把它压缩,或者以某种方式简化。不要把实用的东西和审美的东西混在一起。刘家夷:我理解您的想法,应该是更强调写作中的个人体验。但是,我想说,并不是每个人都具备很强的文学表达能力,大部分的写作者都或多或少经过写作上的训练或学习,才能完成自己的经验书写,这些已经有很强的文字功底的人是不是这种新写作的使用者,是个人偏好的问题。可我们如果没办法很好地表达情感呢?我内心有很澎湃的情感,但我们怎么写都不满意,总觉得少点什么,那这时人工智能写作就可以为我们提供写作上的帮助,所以我自己是把它定位为一个协作者的角色。方长安:如果有人去进行人工智能写作,并把写作过程变成一个跟生命经验结合起来的具体过程,也就是探索机械生产和人的审美活动之间的共存,那是有重要意义的。但如果不能结合,而只是想要借着它去写,减少人的精神投入,可能就是一个偷懒的行为。审美创造活动如果也偷懒的话,那就没有意义了。(摘编自刘艺《人工智能写作与人类创作未来的对谈》)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工智能写作的文本生成依赖数字技术,无需实体工具,且能通过算法快速纠正语法错误。B.方长安强调写作过程本身的价值,认为写作精神投入过少,创作者将失去应有的审美愉悦与生命体验。C.刘家夷提出人工智能写作将模糊作者与读者的界限,未来读者可通过指令定制个性化文本。D.方长安在对谈中逐步认同人工智能用于程式化文本创作,但仍不认同用于文学作品创作。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方长安用“制瓷器”作比,是为了论证人工智能写作虽然高效,但因缺少创作者的审美愉悦过程而变得无意义。B.刘家夷用“包饺子”作比,是为了论证人工智能写作只是提供基础素材的协作者,人类才是创作的主导者。C.刘家夷认为人工智能写作主要是针对非专业写作者设计的,对于专业作者可以根据个人偏好自行选择。D.方长安认为人工智能写作只有跟生命经验结合起来,让机械生产具有审美功能才有价值。3.根据材料一论述,下列对人工智能写作流程排序恰当的一项是()①分析选择②纠错润色③文本生成④数据采集⑤模型建构⑥目标设定A.④⑥①③⑤② B.④⑥①⑤②③ C.⑥④②①⑤③ D.⑥④①⑤③②4.两人的对谈中,刘家夷的表述方式有何特点?5.结合两则材料,谈谈我们应如何理性认识人工智能写作。【答案】1.D2.A3.D4.①层次分明。论述结构严谨,将问题分成不同方面,清晰地表达复杂的理论和思想。②深入浅出。将抽象的技术介入过程具象化,降低理解门槛,比如通俗化比喻的运用。③互动性强。不仅表达自己的观点,还积极回应对方的提问和观点,形成良好的互动。④表述严谨。表述中常用“似乎”“可能”等词语,展现语言严谨、逻辑严密的思维。5.优势:①具备技术基础与操作过程优势。能够快速收集资料,生成文本,润色评估,提高了写作效率。②充当写作的辅助角色。当好了解作者写作风格和偏好的助手,降低写作门槛,保持作者的创作主导权。③推动读者参与创作。实现个性化定制阅读,推动写作者与阅读者的融合。局限:①创作体验的不可替代性。人工智能写作在技术上具有优势,但它无法完全替代人类写作中的情感表达和审美体验。②容易减少人创造性劳动。写作应注重人类的情感投入和生命体验,避免过度依赖技术而忽略创作的本质。【解析】【导语】两则材料围绕人工智能写作展开讨论,分别从技术实现和人文价值两个角度进行了深入探讨。材料一从技术层面阐述了人工智能写作的流程和优势,强调其高效性和虚拟化特征;材料二则通过对话形式,探讨了人工智能写作在文学创作中的角色与意义,尤其是其与人类创作体验的关系。【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逐步认同人工智能用于程式化文本创作”错误。方长安并未经历从“不认同”到“认同”的转变,而是直接区分了两类文本的适用性。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B.“人类才是创作的主导者”错误。文中用“包饺子”作比论证了人工智能写作是协作者,但未完全体现人类的主导性作用。C.“刘家夷认为人工智能写作主要是针对非专业写作者设计的”错误。刘家夷只是认为人工智能写作可以为非专业写作者提供帮助,但也认为“可以获得很多写作上的启发。我觉得技术的介入可以提供一些新的方式,这种方式会给一些人带来新的创作路径”,“主要是针对非专业写作者设计的”则于文无据。D.“只有……才有价值”错误,过于绝对。由“如果有人去进行人工智能写作,并把写作过程变成一个跟生命经验结合起来的具体过程,也就是探索机械生产和人的审美活动之间的共存,那是有重要意义的”可知,方长安并没有认为人工智能写作“只有”跟生命经验结合起来才有价值。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和分析运用文本信息的能力。由“只需要设定好相关的提示语,包括写作题目、写作目标、写作参数等”可知,人工智能写作流程第一步为设定目标(⑥);由“网联计算机会通过网络编程技术,采集到大量的文本数据,包括各种文体范式等”可知,人工智能写作流程第二步为采集数据(④);由“对这些数据进行技术分析和处理”可知,人工智能写作流程第三步为分析处理(①);由“根据设定者设定好的写作目标,提取其中所需要的关键数据、信息和资料,仿制出一个文本结构模型”可知,人工智能写作流程第四步为模型建构(⑤);由“根据设定者设定的目标和要求,生成出符合基本要求的具体文章内容”可知,人工智能写作流程第五步为生成文本(③);由“并基于优秀语言模型和算法快速纠正文本中的语法错误,为文字表述进行润色与评估”可知,人工智能写作流程第六步为纠错润色(②)。由此可见对人工智能写作流程的正确排序为⑥④①⑤③②。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特色、鉴赏访谈技巧的能力。①刘家夷在讨论人工智能写作时,将其分为“作者”和“读者”两个方面,并分别进行详细阐述。例如,从作者的角度,他提到人工智能可以帮助更精准地措辞、提供提示,并且作为写作助手或伙伴;从读者的角度,他提出未来读者可以通过人工智能定制个性化文本,并参与创作过程。这种分层次、分角度的论述方式使得复杂的问题变得清晰明了。②刘家夷在解释人工智能写作时,使用了“包饺子”的比喻,将写作过程比作从和面到包饺子的过程,指出人工智能写作可以像机器做好的饺子皮儿一样提供基础素材,而人类则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改和创作。这种比喻将抽象的技术过程具象化,使读者更容易理解。③在对谈中,刘家夷多次回应方长安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例如,当方长安提到写作过程本身的价值时,刘家夷并没有直接否定,而是提出人工智能写作可以作为协作者,帮助那些无法很好表达情感的人。这种互动式的对话使得讨论更加深入和全面。④刘家夷在表达观点时,多次使用“似乎”“可能”等词语,例如“这似乎也没有改变我们自身的生命经验”“我觉得这是一种可能的路径”等。这种表述方式展现了他严谨的思维和谨慎的态度,避免绝对化的论断,使得观点更加合理和可信。【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和探究问题、提出见解的能力。优势:①在讨论人工智能写作时,文章提到“它能够快速收集资料,生成文本,润色评估,提高了写作效率”。这表明人工智能在技术层面具有显著优势,能够快速处理大量信息并生成文本,从而显著提升写作效率。②文章指出人工智能“当好了解作者写作风格和偏好的助手,降低写作门槛,保持作者的创作主导权”。这说明人工智能在写作过程中主要扮演辅助角色,帮助作者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风格,而不是取代作者的创作主导权。③文章提到人工智能“实现个性化定制阅读,推动写作者与阅读者的融合”。这表明人工智能能够通过个性化定制阅读体验,促进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互动和融合。局限:①文章指出“人工智能写作在技术上具有优势,但它无法完全替代人类写作中的情感表达和审美体验”。这说明尽管人工智能在技术上具有优势,但在情感表达和审美体验方面仍无法替代人类。②文章提到“写作应注重人类的情感投入和生命体验,避免过度依赖技术而忽略创作的本质”。这表明过度依赖人工智能写作可能会减少人类的创造性劳动,忽略创作的本质。(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民工刘建华(节选)王安忆第一次看见刘建华,我就注意到他那双眼睛,特别的亮,烁烁地看着你,看到你先转开眼睛,他才转开。这样的眼神,使得他原本清秀的长相,变得尖刻起来。刘建华是我们的第二个木工。我们将刘建华带到老黄跟前,告诉他这是我们的监工,老黄将要做的木工活一一报给他,然后让他报价。刘建华一开口报出个天价,老黄一挥手:不可能!杀下去一半。可小刘不,他依然是报原价,老黄也跟着坚持半价。我们只得出面调停,居中。刘建华一挥手,少一分不行!最后,我们商量,还是依了刘建华。这样一来,等于是老黄向他让了一步。可刘建华并没有因此满足。接下来,老黄向他交代如何如何做时,每一项,他都要反着来,或者,提出难题,样样事情要对着来。我们的装修工程就在这样敌对的气氛底下拉开了帷幕。后来,我们才明白,其实,刘建华和老黄没有仇,只是一上来这关系就错了。刘建华和老黄,谁也不认识谁,我们却将刘建华置于老黄的领导之下,别人也许行,刘建华却不行。这使他一直忿忿然的。每一样材料,他都要求最好的。老黄先前买下又运来的地板,他却要退货。但要托他去采买,他则说:钱我不过手的,因为说不清楚。最后,他终于同意陪我们一同去买。走在建材市场,忽然,他陡地停下,伸手往木料上一放,问老板:怎么说?那老板是个福建人,这一回,就有些刀兵相接的意思了。因我们是在高层,电梯里装不进长料和板子,要靠人搬上楼。这两人言语都不多,各自的乡音都有些斩钉截铁的意思。忘记说了,刘建华是江苏海门人,与上海话略有些接近,所以,他言语中就不时要露几个上海单词,显示出一种地域优势。福建人最终敌不过刘建华,败下阵来,同意由他送木料上楼。后来有过几次,我们自己去和福建人交道,都没谈成。这样往返几次,刘建华才亲自出马。不知他有什么办法,他就能让福建人再送上楼!这样受刘建华折磨,真的不想再继续了,炒了他!这是我们手到棋胜的一着。老黄也三天两头在我们面前撺掇,还暗示刘建华要不走,他走。可是,刘建华吃不吃这一套呢?他一直作出这样的姿态:谈得拢谈,谈不拢不谈。再有,看见刘建华干活的样子,不由得,你又被他感染了。首先,他们的工具特别齐整。电锯,擦拭得锃亮,锤,刨,锉,凿,均是称手牢实,干起活来当当地响。其次,是刘建华的技术。连成见极深的老黄,都不得不承认:小赤佬基本功是好的!第三,也是最打动我们的一点,他们干活的气氛,称得上热火朝天。在一片锯刨声中,还响着乐声。那是一架小小的单放机,立在木屑堆里,放着憨直又带些委婉的淮剧唱腔。逢到副歌式的段落,刘建华和他的兄弟们便大声应和:哦喷喂,嗬嘴哉,咿兹啃矔哉!他们穿着旧衣服,额头上冒着汗气,眼睛里放光,使你感受到劳动的快乐和骄傲。他们能做也能吃。中午一顿,比较马虎,有时就吃菜泡饭。往大海碗里一盛,呼啦啦地下了肚。晚上一顿就要认真对待了。要买些熟食,喝些酒,荤素搭配。隔三五日,还要上隔壁澡堂里泡澡。当时便觉得刘建华与一般民工不同,他们不那么受罪。刘建华到上海打工已经有十年。如今,在龙华租了一间房,老婆也来了,在一间商厦做清洁工。这对夫妻挺般配的,在乡下,大约都可算上人尖了。听她说,乡下已经盖起了楼,三层,上上下下的家什,全是自己打,不用一根钉,全用榫。活做到一半的时分,旧历年也到了。起初,刘建华是说旧历年不回家的。从这点看,其实他也是看重我们这单活的。临到小年夜,他才通告我们他要回家。我们说,当初不是说好的,不回家过年吗?他便微笑着反诘:过年能不回家吗?这是他第一次对我们笑,虽然是带着狡黠,可我们心里还是软了。再想,不让他回,他就不回了吗?车票早二十天就订好了,没有一件事,我们是较得过他的。不过,他说他过了初十,立马回来。我们自然也不敢全信了。他是小年夜晚上走的。人去楼空的房间里,木屑都扫净了,机器擦得锃亮,锅碗瓢勺也归置整齐。长条地板解开包装,摊开放着收干,上面撂了几件他们干活穿的旧衣服。一切有条不紊,没有一点邋遢相。元月初十这天,我们抱着试一试的心情,去了新房子。打开门,看见摊开着的白木长条地板上,搁着刘建华的大红旅行包,人不在,想必是去泡澡了。以后的几天里,人陆续回来,新房子里又响起锯刨声,还有放音机里淮剧唱腔,以及他们兴高采烈地应和:哦嘴喂,嗬醒哉,咿兹喻曜哉!基本上在约定的期限内完了工,结清工钱。此时,刘建华已经寻好了下一单生意,早几天就往那里派出一两个小工,机器也搬过去了。大约是一年以后,我们才发现刘建华给我们留下的一个纪念。他将热水器百叶籍的门框打小了一圈,使得我们无法将热水器的铁罩拆下来,清除里边的煤烟,以示对我们的教训。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通过刘建华与老黄之间的微妙冲突,折射出农民工与城市管理者间的阶层差异,强化了文本的现实批判性。B.刘建华在乡下自建楼房“不用一根钉,全用榫”的细节,既突显其传统技艺的精湛,也为后文他刻意缩小门框尺寸的举动埋下伏笔。C.王安忆以冷峻的白描为底色,融入地域语言特质与生活化场景,在平实叙述中客观呈现民工群体的生存状态,揭示了其尊严与困境的复杂性。D.小说通过刘建华的形象刻画,深入剖析农民工在城市化进程中的身份焦虑与生存挣扎,传递出对劳动者主体价值的肯定与尊重。7.对文中相关细节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木屑扫净、机器锃亮、锅碗归置整齐”的离场场景,反映了刘建华对职业尊严的重视,暗示其性格的严谨与自律。B.结尾刘建华故意将热水器百叶箱门框打小,这一细节看似报复,实则凸显了他倔强自尊、不甘受制的性格特质。C.刘建华“陡地停下,伸手往木料上一放”,这一细节显示出他对木材质量的敏锐判断,更暗示了他趁机向我们展露高超本领的心理。D.“过年能不回家吗?”的反诘配合狡黠微笑,折射出刘建华对人情世故的熟稔,以及农民工群体对传统习俗的坚守。8.结合文本分析刘建华这一新型农民工形象的“新型”体现在哪些方面。9.请分析小说在叙述方式上的突出特点及表达效果。【答案】6.A7.C8.(1)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工具整齐,技术精湛,基本功扎实,得到老王认可;(2)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尊严感。在工作中不轻易妥协,如与老黄谈价格,坚持自己的要求等;在与福建人打交道时,也展示出不示弱的态度;(3)生活讲究,注重生活品质。干活时气氛热火朝天,工作之余能享受生活。如重视饮食、荤素搭配、定期泡澡等;(4)有一定的狡黠和叛逆。如过年回家的安排,故意将热水器百叶箱门框打小等行为。9.突出特点:(1)以第一人称叙述,我们作为故事的经历者和叙述者,使故事更具真实性和亲切感;(2)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从刘建华开始工作到工作结束,再到一年后的发现,情节发展脉络清晰。表达效果:(1)第一人称叙述便于表达我们对刘建华的观察和感受,增强情感的真实度,让读者更易理解和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2)顺序的叙述方式,使故事的发展有条不紊,能让读者清晰的了解刘建华,更好的把握小说的主旨。【解析】【导语】王安忆的《民工刘建华》通过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一个新型农民工形象,展现了其与传统农民工的显著差异。刘建华不仅技艺精湛,且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和职业尊严,他在与城市管理者的互动中表现出倔强与自律。小说以平实的叙述方式,融入地域语言特质和生活化场景,既揭示了农民工在城市化进程中的身份焦虑与生存挣扎,也传递出对劳动者主体价值的肯定与尊重。结尾的细节处理,进一步凸显了刘建华复杂而鲜明的性格特质。【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A.“折射出农民工与城市管理者间的阶层差异”分析错误,小说中刘建华与老黄的冲突,主要展现的是刘建华的性格特点,以及他在工作中的态度,并非折射农民工与城市管理者之间的阶层差异。故选A。【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C.“这一细节显示出他对木材质量的敏锐判断,更暗示了他趁机向我们展露高超本领的心理”错误,这一细节主要显示出他对木材质量的严格要求,以及他在工作中的专业和自信,并非趁机向我们展露高超本领。故选C。【8题详解】本题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1)刘建华技术精湛、认真敬业。依据原文“首先,他们的工具特别齐整。电锯,擦拭得锃亮,锤、刨、锉、凿,均是称手牢实,干起活来当当地响”“人去楼空的房间里,木屑都扫净了,机器擦得锃亮,锅碗瓢勺也归置整齐。壁上的架子都打齐了……一切有条不紊,没有一点邋遢相”和“连成见极深的老黄,都不得不承认:基本功是好的”“他们干活的气氛,称得上热火朝天。在一片锯刨声中,还响着乐声。那是一架小小的单放机,立在木屑堆里,放着憨直又带些委婉的淮剧唱腔。逢到副歌式的段落,刘建华和他的兄弟们便大声应和:哦唷喂,嗬嚯哉,咿兹唷嚯哉!他们穿着旧衣服,额头上冒着汗气,眼睛里放光,使你感受到劳动的快乐和骄傲”可知,他技术好,工具整齐,基本功扎实,干活认真,得到老王认可。(2)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尊严感。依据原文“刘建华一挥手,少一分不行!最后,我们商量,还是依了刘建华。这样一来,等于是老黄向他让了一步”和“福建人最终敌不过刘建华,败下阵来,同意由他送木料上楼。后来有过几次,我们自己去和福建人交道,都没谈成。这样往返几次,刘建华才亲自出马”可知,无论他与老黄还是福建人,在工作中有自己的办事原则,不轻易妥协。(3)刘建华生活讲究,注重生活品质。依据原文“在一片锯刨声中,还响着乐声”“晚上一顿就要认真对待了。要买些熟食,喝些酒,荤素搭配。隔三五日,还要上隔壁澡堂里泡澡”可知,他比较注重生活的品质,重视饮食、荤素搭配、定期泡澡。(4)有一定的狡黠和叛逆。依据原文“刘建华一挥手,少一分不行!最后,还是依了刘建华。这样一来,等于是老黄向他让了一步”“接下来,老黄向他交代如何如何做时,每一项,他都要反着来”“活做到一半的时分,旧历年也到了。起初,刘建华是说旧历年不回家的。临到小年夜,他才通告我们他要回家”“将热水器百叶箱的门框打小了一圈”可知,刘建华固执、尖刻、狡黠和叛逆。【9题详解】本题本题考查对文本叙述方式上的分析能力。突出特点:(1)根据本文“我们才发现刘建华给我们留下的一个纪念”等人称看,本文采用的是第一人称的有限视角叙事,文章通过“我”这个城里人的特殊视角来观察乡下木工刘建华,表现了一些城里人难以接受的性格特点,如刻薄、狡黠等,使事件真实可信,并且使读者有一种亲切感。(2)按照时间顺序叙述,本文按雇佣刘建华到装修中,再到装修后的时间顺序叙事,截取装修这一段时间里的几件事依次展开记叙,记叙顺序传统但有条理,因此情节发展脉络清晰。,表达效果:(1)从叙述人称、叙述视角的角度来看,本文中“我”是故事的当事人,亲身经历,故事就真实可信,“我”是故事的叙述者,与读者就好像是面对面谈话,让读者更易理解和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有亲近感、真实感。(2)文章采用顺序的叙述方式,结构完整,故事的发展有条不紊,能让读者清晰的了解刘建华的工作过程和性格特点的展现过程,更好的展现主人公形象,更好的把握小说的主旨,易于被读者接受。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材料一: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未至彭城,疽发背死。项氏之兴也,以立楚怀王孙心;而诸侯之叛之也,以义帝。且义帝之立,增为谋主矣。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与同祸福也;未有义帝亡而增独能久存者也。羽之杀卿子冠军①也,是弑义帝之兆也。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岂必待陈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吾尝论:义帝,天下之贤主也。独遗沛公入关,而不遣项羽;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而擢为上将,不贤而能如是乎?羽既矫杀卿子冠军,义帝必不能堪,非羽弑帝,则帝杀羽,不待智者而后知也。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夫岂独非其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不用其言,而杀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此始矣。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七十,合则留,不合即去,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虽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项羽不亡。亦人杰也哉!(节选自苏轼《论项羽范增》)材料二: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称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注】①卿子冠军:秦末楚怀王臣宋义的尊号。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答案标号填写到答题纸相应位置。增始劝A项梁B立C义帝D诸侯以此服E从F中道G而弑之H非增之意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稍,逐渐,与《苏武传》“稍迁至栘中厩监”中“稍”意思相同。B.“愿赐骸骨”是古代臣子请求辞职归乡的委婉说法,范增借此表达对项羽的不满。C.虽,虽然,与《促织》“虽连城拱璧不啻也”的“虽”意思相同。D.过,错误的,与《鸿门宴》“闻大王有意督过之”的“过”意思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轼认为项羽怀疑范增与汉军有私交,并夺其军权,致使范增怒而离去,与陈平的离间之计无关。B.苏轼认为范增是拥立义帝的主谋,与义帝命运相连,项羽诛杀义帝,就注定了范增不得善终的结局。C.苏轼指出范增在项羽杀卿子冠军时,未能认清局势,选择依附项羽来成就功名,是错误的抉择。D.司马迁将项羽与舜相关联,既为项羽的悲剧命运注入崇高性,也包含对其迷信武力、不师法古人的批判和惋惜。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2)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14.材料一与材料二对项羽失败原因的分析有何异同?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答案】10.DFH11.C12.A13.(1)物品一定先腐烂后,才会生虫;人心一定先有猜忌后,谗言才能乘虚而入。(2)当秦朝政治失序,陈涉首先发难,各地豪杰像蜜蜂一样聚在一起兴起,一起共同争夺天下,不可尽数。14.相同:①两则材料都提到了项羽与义帝关系。材料一中提到项羽弑义帝是其失败的一个征兆,而材料二中也提到项羽放逐义帝而自立,导致王侯叛已,加速其失败。②两则材料都指出了项羽的个性缺陷。材料一中提到项羽的疑心和自负,如对范增的怀疑和不听其言,而材料二中也提到项羽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显示了他的自负和不从历史中学习。不同:①材料一更侧重于项羽与范增的关系,认为项羽对范增的怀疑和不信任是其失败的重要原因。②材料二则更广泛地讨论了项羽的失败原因,包括他的政治决策和军事行动。【解析】【导语】文章包含两则材料。材料一苏轼认为项羽疑范增致其死,项羽杀义帝是疑范增根源,且范增未明去就之分,依附项羽见识浅陋;材料二司马迁既叹项羽兴起之速,又批其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自矜功伐等致败。两则材料从不同角度剖析项羽,也涉及与范增、义帝的关系。【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范增当初劝说项梁拥立义帝,诸侯因此服从(楚国)。中途却杀了义帝,这不是范增的本意啊。“项梁”是主语,“立”是谓语,“义帝”是宾语,“项梁立义帝”作“劝”的宾语,故在D处断开。“诸侯”主语,“服从”是谓语,省略了宾语“楚国”,故在F处断开。“弑”是谓语,“之”是宾语,“中道”是“弑”的状语,故在H处断开。故选DFH。【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文学文化常识以及一词多义的能力。A.正确,意思相同,都是“逐渐”的意思。句意:逐渐剥夺他的权力。/逐渐升至栘中厩监。B.正确。句意:希望能让我告老还乡。C.错误,意思不同,虽然/即使。句意:他的王位虽然没有维持到底。/即使价值连城的宝玉也比不上它。D.正确,意思不同,错误的/责备。句意:这就是错误的。/听说大王有意要责备他。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与陈平的离间之计无关”错误,苏轼认为项羽对范增的怀疑“岂必待陈平哉”“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强调项羽本身先有疑心才会中离间计,并不是与陈平的离间之计毫无关系。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腐”,腐烂;“疑”,猜忌;“谗”,谗言;“入之”,乘虚而入。(2)“难”,发难;“蜂起”,像蜜蜂一样聚在一起兴起;“相与”,一起。【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相同点:①义帝关系方面:材料一指出“羽之杀卿子冠军也,是弑义帝之兆也。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说明项羽弑义帝是个不好的征兆,材料二提到“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表明项羽放逐义帝自立导致王侯背叛,加速其失败,两则材料都提及了项羽与义帝关系对其失败的影响。②个性缺陷方面:材料一通过项羽对范增的怀疑以及不听范增之言体现其疑心和自负,材料二“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指出项羽自夸功劳、自负且不借鉴古人经验,两则材料都指出了项羽的个性缺陷是其失败原因。不同点:①材料一围绕项羽与范增的关系展开较多论述,如“增年七十,合则留,不合即去,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等,强调项羽对范增的怀疑和不信任是其失败的重要原因。②材料二则从更广泛的角度讨论项羽失败原因,包括“背关怀楚”的政治决策以及“欲以力征经营天下”的军事行动等方面,分析更为全面。参考译文:材料一:汉朝采用陈平的计策,离间楚国君臣,使他们疏远。项羽怀疑范增和汉有私情,渐渐剥夺他的权力。范增大怒,说:“天下的事已经基本定局了,君王您自己处理吧。希望能让我告老还乡,回到故乡。”(范增)还没有到彭城,背上的毒疮发作而死。项氏的兴起,是因为拥立楚怀王的孙子熊心为义帝;而诸侯背叛他,也是因为义帝。况且拥立义帝,范增是主要谋划者。义帝的生死存亡,难道仅仅关系到楚国的盛衰吗?也是和范增的祸福相关联的啊。没有义帝死了而范增却能独自长久生存的道理。项羽杀卿子冠军宋义,就是谋杀义帝的先兆。他杀义帝,就是怀疑范增的根本原因,哪里一定要等陈平的离间计呢?物品一定先腐烂后,才会生虫;人心一定先有猜忌后,谗言才能乘虚而入。陈平虽然聪明,又怎么能离间没有疑心的君主呢?我曾经评论:义帝,是天下的贤明君主啊。只派沛公(刘邦)进入函谷关,而不派项羽去;在众人之中赏识卿子冠军宋义,提拔他为上将,如果不是贤明的君主能做到这样吗?项羽既然假托君命杀了卿子冠军,义帝一定不能容忍,不是项羽杀了义帝,就是义帝杀了项羽,这是不需要等待聪明人指点就知道的。范增当初劝说项梁拥立义帝,诸侯因此服从(楚国)。中途却杀了义帝,这不是范增的本意啊。哪里只是不是他的本意呢,他一定是极力劝阻而项羽不听从。项羽不听从他的话,反而杀了他所拥立的人,项羽怀疑范增一定是从这时开始的。当项羽杀卿子冠军的时候,范增和项羽并肩侍奉义帝,君臣的名分还没有确定。为范增考虑,有能力杀了项羽就杀了他,不能杀就离开他,难道不是毅然决然的大丈夫吗?范增七十岁了,意见相合就留下来,不合就离开,不在这个时候明确去留的原则,却想依靠项羽来成就功名,见识浅陋啊!虽然这样,范增,是汉高祖所畏惧的人;范增不离开,项羽不会灭亡。(范增)也算是人中豪杰啊!材料二:太史公说:我听周生说“舜的眼睛大概是双瞳孔”,又听说项羽也是双瞳孔,项羽难道是舜的后代吗?他的兴起是多么突然迅速啊!秦朝政治失策,陈涉首先发难,豪杰们蜂拥而起,相互争斗,多得数也数不清。然而项羽没有一点封地,乘势在民间兴起,三年时间就率领五路诸侯消灭了秦朝,分割天下土地,封王封侯,政令都由项羽发出,号称霸王,他的王位虽然没有维持到底,但近古以来还不曾有过这样的人物。等到项羽放弃关中,怀恋楚地,放逐义帝而自立为王,(却)埋怨王侯们背叛自己,这就难了。(他)自夸功劳,逞个人才智,却不效法古人,认为霸王的功业,要用武力征伐来治理天下。五年时间最终使自己的国家灭亡了,自己死在东城,还不醒悟,更不责备自己,这就是错误的。竟然说“是上天要灭亡我,不是我用兵的过错”,难道不是荒谬吗?(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小题。重游青云寺蒲松龄深山春日客重来,尘世衣冠动鸟猜。过岭尚愁僧舍远,入林方见寺门开。花无觅处香盈谷,树不知名翠作堆。景物依然人半异,一回登眺一徘徊。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以拟人手法描写山中飞鸟对“尘世衣冠”的陌生猜忌,侧面凸显春日深山的幽寂和超脱凡尘的意境。B.颔联通过“过岭愁远”到“入林见寺”的转折,暗含“追寻后顿悟”的哲理,与辛词“蓦然回首”的意境契合。C.颈联运用嗅觉和视觉的感官互通,写出了幽芳无形、草木蓊郁之景,显示了山谷的生机与隐逸之趣。D.全文以“尘世衣冠”与“深山景物”、“景依然”与“人半异”的时空对照,构建出物是人非的深沉哲思。16.请分析诗人在游览过程中经历了怎样的情感变化。【答案】15.C16.①期待。春日深山,重访旧地,充满期待。②愁绪。翻山越岭,路途遥远,顿生愁绪。③惊喜。寺门突现,花木葱茏,惊叹欣喜。④感伤。世事变迁、物是人非,心生感伤。【解析】【导语】本诗写诗人春日重游青云寺,首联写深山幽寂,颔联写寻寺过程,颈联绘山中美景,尾联叹物是人非。诗人情感由期待到愁绪,再到惊喜,最后感伤,情景交融,富有韵味。【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颈联运用嗅觉和视觉的感官互通”错误,“花无觅处香盈谷”是嗅觉描写,“树不知名翠作堆”是视觉描写,这里是不同感官的描写,并非感官互通。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①期待:“深山春日客重来”中“春日”点明时间,给人以生机和希望的感觉。“客重来”说明诗人曾经来过此地,此次再次来访,“重”字透露出诗人对重游青云寺有所期待,期待能再次领略这里的景色,重温曾经的美好。②愁绪:“过岭尚愁僧舍远”中“过岭”表明诗人在前往青云寺的途中翻山越岭,“尚愁”突出了他此时的心情,担心僧舍路途遥远,不知道何时才能到达,这种对距离和未知的担忧,使诗人产生了愁绪。③惊喜:“入林方见寺门开”中“入林”表示进入山林,“方见”强调了一种意外和突然,之前还在担心路途遥远,此时却突然看到了寺门打开,给诗人带来了意外之喜。颈联“花无觅处香盈谷,树不知名翠作堆”,花香弥漫山谷却不见花的踪迹,树木郁郁葱葱、翠绿成堆却叫不出名字,这些美景进一步让诗人感到惊喜,沉浸在自然之美中。④感伤:“景物依然人半异,一回登眺一徘徊”,“景物依然”说明这里的自然景色没有太大变化,然而“人半异”却表明人事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或许是曾经一同游玩的人已经不在,或许是自己的心境发生了改变。这种物是人非的对比,让诗人每登高眺望一次,就会徘徊良久,内心充满了感伤之情。(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琵琶行》中,通过“________,________”烘托了琵琶女独守空船的孤寂与凄切。(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不以年长自居,提出“________,________”,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弟子,鼓励弟子们畅所欲言。(3)《六国论》中,苏洵提出六国如果采取“________,________”的策略对抗秦国,就能让秦国寝食难安。【答案】①.去来江口守空船②.绕船月明江水寒③.以吾一日长乎尔④.毋吾以也⑤.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⑥.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有:“毋”“以”“事”“礼”。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心灵是一棵树,从你来到这个世界,从你走进茫茫人海,从你孩提时睁开蒙昧的眼睛那一刻开始,这棵树就已经悄悄地发芽、生根,悄悄地长出绿叶、伸展开枝丫,在你的心里形成一片只属于你自己的绿荫。你不知道,其实不知不觉中你已经无数次看见这样的花在自己身边开放。当你在A的夜间突然听到一曲为你响起的美妙音乐;当你在冰天雪地的世界遇到一间为你开着门的小屋,屋里正燃烧着熊熊的炉火;当你在十字路口徘徊,(甲);当你的身体因寒冷和孤寂而颤抖,一双亲切而温暖的手轻轻地向你伸来……我无法一一列举各种各样的“当你”——当你欢乐,当你迷茫,当你为世界的壮阔和奇丽发出惊奇的赞叹,当你被人间的真情深深地感动……当你的灵魂和感情受到震撼,受到感动,不管这种震撼和感动如电闪雷鸣般强烈,还是像(乙)……每逢这样的时刻,便是你观赏到心灵之花向你怒放的时刻。你的心灵之花也许开得很长,常开不败;也许只是B,稍纵即逝……愿你的心灵悄悄地开花。愿我们的世界成为一个心花怒放的世界。18.文中第一段用“树”比喻心灵,使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请以“思想”为本体写一个句子。要求:语意完整,使用暗喻;暗喻贴切,表达流畅,不少于50个字。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0.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答案】18.示例:思想是一座灯塔,自你踏上探索的征程,自你在知识的海洋中扬帆启航,自你对未知的世界投去好奇的目光那一刻起,这座灯塔就已悄然矗立,散发着光芒,在你的精神世界里为你指引前行的方向,驱散迷茫与黑暗,照亮你独有的人生航道。19.A.万籁俱寂B.昙花一现20.甲:有人微笑着走过来给你善意的指引乙:微风一样轻轻从你心头掠过【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仿写及修辞方法运用的能力。要求以“思想”为本体写一个使用暗喻且不少于50字的句子。创作时,先明确暗喻需将本体和喻体用“是”等词连接。接着思考“思想”的特点,它能引导人们认知世界、解决困惑,可类比为有引导作用的事物。从思想的产生与发展过程着手,参考原文中“从你来到这个世界……”的描述,构思思想在人成长过程中的起始点。再阐述思想对人的成长的作用,如像灯塔能在黑暗中为船只指引方向,思想在人的精神世界里也发挥着类似作用,照亮人生道路、驱散迷茫,最后组织语言,使其符合语意完整、表达流畅的要求。示例:思想是一座灯塔,自你踏上探索的征程,自你在知识的海洋中扬帆启航,自你对未知的世界投去好奇的目光那一刻起,这座灯塔就已悄然矗立,散发着光芒,在你的精神世界里为你指引前行的方向,驱散迷茫与黑暗,照亮你独有的人生航道。【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A处,从“当你在……的夜间突然听到一曲为你响起的美妙音乐”可知,这里描述的是夜间的环境,只有在安静的夜晚,才更能凸显突然听到美妙音乐时那种独特的感受。所以可填“万籁俱寂”。万籁俱寂: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没有一点声响。B处,由“你的心灵之花也许开得很长,常开不败;也许只是……稍纵即逝”可知,此处与“稍纵即逝”相呼应,且和“常开不败”形成鲜明对比,生动地形容出心灵之花开放时间短暂的特点。所以可填“昙花一现”。昙花一现:昙花开放后很快就凋谢,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景象出现了一下,很快就消失。【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甲处,从“当你在十字路口徘徊”可知,“十字路口徘徊”代表着处于迷茫、不知如何选择的状态,所以后面应该是有人给予帮助,就如同在其他情境中遇到温暖与帮助一样,如在冰天雪地遇到开着门有炉火的小屋等。所以此处可填“有人微笑着走过来给你善意的指引”之类的话。乙处,由“不管这种震撼和感动如电闪雷鸣般强烈,还是像……”可知,这里是在对比震撼和感动的程度,“电闪雷鸣般强烈”是很强烈的感受,那么与之相对的应该是很微弱的感受,所以可填“微风一样轻轻从你心头掠过”之类的话。(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据网络平台数据显示,截至2月18日前,《哪吒之魔童闹海》(简称《哪吒2》)全球累计票房超越《头脑特工队2》,登顶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首。1979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哪吒闹海》问世,成为“中国动画片的民族化探索里程碑”。导演饺子也曾坦言“1979版哪吒是灵感的起点”,如今他的两部《哪吒》已成为中国动画电影的标杆和破圈之作。《哪吒2》以“打破成见”为主题,无论是哪吒的“是魔是仙,我自己说的才算”,还是申公豹的那句“人心中的成见就像一座大山”,都在人们的脑海中激荡共鸣,反映着年轻一代的叛逆与成长,重构着中国神话故事。饺子曾经在采访中提到,原本考虑外包部分镜头给海外公司,但因沟通障碍和制作品质问题,最终选择依靠国内团队“死磕”完成,最终《哪吒2》所呈现的效果并不输海外头部动画公司。而这一突破为国内动画产业开辟了新机遇——中国动画电影有了属于自己的成熟技术。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22.请结合文本材料概括《哪吒2》成功的原因。【答案】21.据网络平台数据(网络平台数据显示),截至2月18日,《哪吒之魔童闹海》(简称《哪吒2》)全球累计票房超越《头脑特工队2》,登顶全球动画电影票房。22.①主题深刻:以“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