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开封市五县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联考语文试题_第1页
河南省开封市五县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联考语文试题_第2页
河南省开封市五县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联考语文试题_第3页
河南省开封市五县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联考语文试题_第4页
河南省开封市五县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联考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2024~2025学年度高二年级开学质量检测语文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当下,只要谈到中国原创儿童文学,就不能不提及“中国式童年”。“中国式童年”指的是近代以来,中国孩子映现在社会发展不同历史阶段和不同文化语境下的生存、发展状况。其内涵除中国当代社会变革与文化转型所衍生的复杂多样的童年面相之外,还包括中国儿童斑驳、苍凉的历史存在与丰沛、昂扬的未来趋向。在“社会建构论”看来,童年并非自然存在,而是由社会、政治、历史和道德等所共同建构。在此背景下,童年不仅表现出文化多样性,同时也内含民族差异性。以此为参照,“中国式童年”可从空间与时间两个角度来理解。其中,“中国式童年”的空间涵义,在原创儿童文学作品中的审美形态大体呈示出乡土童年、城市童年、边际童年三种样貌。其中,乡土童年是指以乡村为具体生活空间而展开的童年生活现实;城市童年是指以城市、城镇为生活空间而绵延开来的童年生活图景;而边际童年则是指处于不断流动、变迁中的童年生活境遇。“中国式童年”的时间意义主要指近代以来,中国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不同社会生活所赋予童年的形貌特征和文化内涵。大体可分为历史童年、现实童年和未来(想象)童年三种样态,“审视、眷念的过去”“自在、自为的现在”“憧憬、追索的将来”。上述“中国式童年”之时空内涵及不同样态立足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而且植根于近代以来中国不同时期社会生活、文化语境,呈示着丰饶、芜杂、昂扬、斑驳的多元样貌,甚而还代表着中华民族追求美好生活,寻求自我实现、自我超越的生命态度和未来愿景。由此,“‘中国式童年’镜像”所指涉的就并非单层面中国少年儿童现实生存“映像”,而是以之为核心,向前追溯到近代以来中国儿童驳杂的历史面相,向后延展到中国孩子丰瞻之成长愿景,在整体结构上涵盖了本土童年历史记忆、生活实践、观念嬗变、精神探索等诸多层面的复合性文化现象与审美资源。“中国式童年”既是现实层面的文化存在,也是审美意义上的“镜像”表达,其所体现的不仅是原创儿童文学的普通文学职能,更是其回溯历史、直面当下、建构未来的审美尺度与价值取向。换言之,就是原创儿童文学“中国式童年”文学表达既要在内容层面透视历史童年、贴近现实童年、描绘未来童年;在形式层面注重对多元芜杂童年现象的细致描摹,注重情节内涵的挖掘、童年形象的塑造与语言趣味的营造;还要在价值层面审视现实童年的种种困境、危机,关切现实中儿童心灵的诸多迷惘、希冀,并以审美方式予以观照、透视和引领,以期更好满足广大少年儿童审美体验的诉求、心灵升腾的渴望。通观新世纪以来的原创儿童文学审美书写,不难发现,“中国式童年”文学表达呈现着星光灿烂和暗影憧憧的双重“镜像”:一方面,创作队伍持续扩大,产品结构不断扩容,各种题材的儿童文学作品如雨后春笋,不同风格的儿童文学书写相映生辉。这些无不彰显着新世纪原创儿童文学的繁茂与兴盛。另一方面,“中国式童年”文学表达也呈现出种种矛盾、失衡症候,“题材偏好”“热点聚焦”“主题先行”等现象一直隐匿其中。比如,举凡“乡村童年”范畴内各种题材内容,原创儿童文学作品都有涉及;城市童年和边际童年书写则不仅作品数量偏少,而且全面、深入揭示城市儿童和边际孩子生存状态的优秀作品更是凤毛麟角。造成上述新时代原创儿童文学“隐忧”的原因颇为复杂。这其中,来自社会文化、教育环境等层面的影响固然不容忽视,但作为创作主体的儿童文学作家对“中国式童年”多维文化内涵、多种审美需求、多项生活实践、多元价值取向缺乏准确理解、深入把握、全面应对、独特表达,则是深层原因所在。这一点,正如儿童文学理论家方卫平所言:“缺乏有穿透力的文化思考和有厚度的文化内容,已经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一个致命症结。”新时代原创儿童文学要想“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需要儿童文学界更新观念,将“中国式童年”的文化内涵和现实生态真正当作推动原创儿童文学发展所倚重的丰饶审美资源;需要儿童文学作家善于采撷、捕捉、想象、提炼“中国式童年”斑斓世相,呈现题材、内容层面的“中国生活”“中国景象”,还要善于运用体现中华民族思维方式、情感心理、语言结构的“中国式”审美表达,最终实现从童年形象到题旨蕴含的“中国气息”“中国风貌”“中国气韵”“中国童年的审美精神”。(摘编自李学斌《新时代原创儿童文学的繁茂与“隐忧”》)材料二:作家粲然曾说过,成人和孩子在故事场里,极少一起去思考:什么东西值得人为之倾力付出?什么追求是愚蠢的?真善美的真正内涵是什么?人要过怎样有意义的生活?……这些极其有价值的讨论,是依附在故事上,使故事永恒的艺术灵魂。给孩子的好故事应存有一种天真,不是抹杀孩子复杂性的幼稚,而是能够澄澈地照映世界,让孩子懂得明辨是非,体验生命的厚度。(摘编自王安忆《给孩子的故事》)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社会建构论”认为童年是由社会、政治、历史和道德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建构的,这一理论强调了童年的文化多样性和民族差异性。B.如果从时间角度理解“中国式童年”,那么原创儿童文学作品中的审美形态就可以大体呈示出乡土童年、城市童年、边际童年三种样貌。C.中国本土童年的历史记忆、生活实践、观念嬗变、精神探索等诸多层面的复合性文化现象与审美资源可以在中国式童年整体结构上体现。D.成人和孩子在故事场里很少一起思考“应该追求什么”等一些极其有价值的问题,而这些正是依附在故事上并使之永恒的艺术灵魂。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立足中华文化、呈示多元样貌、表现民族的美好愿景是“中国式童年”的应有之义。B.新世纪以来的“中国式童年”文学表达彰显着原创儿童文学的兴盛,但也隐藏着不少问题。C.“中国式童年”文学表达要注重价值层面,即关切儿童心灵,细致地描绘未来童年镜像。D.乡村童年题材的作品较多,而少有深入揭示城市儿童和边际孩子生存状态的优秀作品。3.下列选项,最能体现“中国式童年”内涵的一项是()A.叶圣陶先生说:“小学生既是儿童,他们的语文课本必是儿童文学,才能使他们乐于阅读,从而发展他们多方面的智慧。”B.曹文轩说:“儿童文学应给孩子什么?在拥挤嘈杂的现代生活中,道义感、情调和悲悯情怀,是孩子打好精神底子的关键元素。”C.沈从文说:“我活到这世界里有所爱。美丽,清洁,智慧,以及对全人类幸福的幻影。我的写作就是颂扬一切与我同在的人类美丽和智慧。”D.著名儿童文学家秦文君曾经说过,好的中国儿童文学作品可展现中国现实生活的土壤,丰盈的人物能够再现美妙动人的生活。4.请简要说明新时代作家怎样才能创作出真正显示中华文化内在气韵优秀儿童文学作品。5.著名作家王安忆提出,给“中国式童年”的“好故事应澄澈地照映世界,让孩子体验生命的厚度”。“好故事”应有哪些特征?请结合材料相关内容简要分析。(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蜀道不难图(节选)常小琥吕哥叩门,半晌才见一穿浅色汗衫大裤衩的高个儿老人,约有七旬。柳桢仰头,看到对方满头锡色乱发下,面如生宣,两只肉嘟嘟的眯缝眼使劲眨动,像是刚被马蜂蜇过。老人并不说话,斜着身子,将他们让进屋内。这是间不足十平米,黯淡清冷的内室,小窗下有张旧得发白的账桌。柳桢毕竟是武生,脚下无声地走过去立好。他定睛看向墙壁,发现挂着张四尺斗方大的碑文,辨不出字体,也没有托,又皱又烂的后面贴了个白纸,用图钉按在墙上。他正看得入神,老人缩着脖子,歪坐到圆凳上,双手扶腿。柳桢这才跟着坐下,三人无话。吕哥介绍柳桢也是练碑出身,并道明来意。老人脸上这才挂起紧张的笑意,像是害怕学生。但可能受到柳桢那副好身姿,或者是某种气质吸引,他瞅了瞅小孩。在吕哥示意下,柳桢摸出那张字。老人匆匆一瞥,便拿给他一根木筷,要看他怎样执笔。柳桢接过筷子便比画两下,由于自幼习武,每天又勤于练字,他的手指刚劲生硬。而先生的手,看上去过于细腻温和,显然是年事已高,无法尽心练字。不想老人讲起方言,曲里拐弯的他一句不懂。吕哥翻译,先生说你要先矫正执笔。柳桢把脸一扭,说我在剧团就这样握笔,谁也没挑剔过。老人又从桌上一罐毛笔里,取来一支较长且细的,在耳边嘀咕着,让他这样写几个字。柳桢将带来的字一翻,问他还写什么字什么体。老人盯着他的手说,问你自己。柳桢看着老人想了片刻,用力蘸墨,写下尽显锋变的“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①。老人看字,再无言语。吕哥赶忙拿出带来的熟宣,把纸放好,柳桢便拉他一起告辞。老人抬手抚摸乱发,仍是笑对那行诗。二人出门前,他从墙上取下那张纸。追了过来。“你拿去临这个吧。”柳桢举手推却,吕哥打圆场说,这张原碑拓片我来过几次都不给讲讲,小孩子看看就要送他?柳桢听到,只好收下。……柳桢拿着许先生的烂纸去新华书店,店员告诉他,别说我们这里,整个吴县也没人认识这东西。他回来也不临,怕人家以为他在写鬼画符,怕无人喝彩。他还是老老实实临他的帖。再次见面,先生问他,你画画吗?他说我不画,不知道画什么。先生说,我每次给你画一点,你拿回去临。于是他带去的纸,都被画成一平尺小的画。看着老人整天站在窗下,歪着身子做示范,柳桢希望他知道,自己不想学画,可是他们见面几乎讲不过三句话,而且他也听不懂。这么一来送纸便成了正事。如果没有柳桢,老人只能随手在日历、糊窗户纸,或者是树叶子上画点东西,所以就指着柳桢带宣纸过来。好在柳桢每月除了工资还有一百多块演出费,邻居担心这孩子再写疯了,也把家中的老宣纸送他。老人见宣纸称心,又要当场作画。每次他把习作送给柳桢,除了嘱咐他临好交回来,还总要说上一句“对不起喽,我把你的纸糟蹋了”。柳桢到家便把那些画一扔,照旧临字。再去送纸,他就将早不知散到哪的画找回来,出门前乱画几笔拿去交差。他一边听先生说你不能这么糊弄我,一边看老人改画,改着改着,又是老人的画了。柳桢又把那张四尺斗方拿到书画社,找老师傅装裱。裱的时候人家并未多言,取字时对方却在柜上拿出两张一样的字。柳桢问这怎么回事?老师傅戴上花镜,告诉他这张字是用民国时的夹宣,这是我从你那张揭下来的,淡的地方你稍微点一下墨,盖个图章,不是就多出一张真迹吗。柳桢正对着那张夹宣犯愣,老师傅又问,你这原大的《毛公鼎铭》非本县之物,看你年纪,想必也是旁人让的,他是你什么人,方便讲吗?柳桢担心起先生的身份,一时开不了口。老师傅摆手,我不多问。解放前,本店也经手过好东西,南京有位许纬书专就这《毛公鼎铭》写过诗文,说是在于右任手里。听到先生名字,柳桢的心咯噔一下。看他一脸茫然,老师傅对着两张铭文继续说,这位先生很快又消失了。老人托了托镜框,有汗水从鼻梁处流下。为了揭你这张纸我可费大力气了。柳桢连忙掏兜,要给两张字的钱。孩子,这钱我不要。老师傅说。这是我自己的手艺,和你无关。柳桢想找回先生的习作,认真地临,可是那些画全丢了。他只好借助印象,重画了一张。“这张纸快容不下你了,那不如换我临你吧。”先生是两指拿笔,用中指顶在笔杆偏下的地方。柳桢见他又用浓墨勾起线条,下意识地撇嘴。“你这个点呀,水蘸多了别浪费到地上,要在画上消解掉。墨少了干一点,就在山坳那里多打点水墨,阳面地方勾勾皴皴,枯笔才自然……”“先生,咱能不能不画了,你教我写字呀。”柳桢走近他,“你以前写过那么多字。”老人的脊背蓦然僵住,手在纸上摩挲,低下的头也慢慢转向柳桢。“你那么想学写字做什么?”“我也想当大书法家。像王羲之、颜真卿和米元章那样的大书法家,可以流芳百世。让后人崇拜的大书法家。”“好大志向嘛,可你莫说我不教字。你是学碑的,不晓得以书入画吗?我也在纸上画满了字,让你去临,你临的什么?”老人指向他用枯笔勾的柳树和山石曲线,“篆书是可入画的字,你不懂篆法,自然不认得画上写了什么。”柳桢睁大眼,两滴眼泪无声地急了出来。(有删改)【注】①此诗为周恩来所写,原诗表现了作者的凌云壮志和献身救国事业的革命精神。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总体上是按照柳桢向老人学习书法的事件发展来行文的,层次清晰,脉络分明。B.开篇以柳桢的视角,描写了老人形象和屋内环境,表现了老人的淡然及屋子的清冷。C.“对不起喽,我把你的纸糟蹋了”“那不如换我临你吧”写出了老人对柳桢的欣赏。D.文章末尾柳桢睁大眼、急出两滴眼泪表现与前文的不屑、固执形成了鲜明的对照。7.关于文中画横线的柳桢去新华书店的段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柳桢称老人所送的东西为“烂纸”,说明柳桢一是不识货,二是对老人并不尊重。B.店员对柳桢所说的话,意在告诉柳桢,这种东西极其少见,而且很少有人能认识。C.“鬼画符”的说法很形象地写出了柳桢对“烂纸”的不解,同时也暗示了书画相通。D.这段文字里充满着一个有书法梦想的柳桢的好奇、矛盾、纠结、无奈与悔恨之心。8.有人认为“写字与画画是相通的”。请结合文中老人的教导过程,分析两者的相通之处。9.文中柳桢写的“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及智宣子卒,智襄子①为政,与韩康子、魏桓子宴于蓝台。智伯戏康子而侮段规。智国闻之,谏曰:“主不备难,难必至矣!”智伯曰:“难将由我。我不为难,谁敢兴之!”智伯请地于韩康子,康子欲弗与。段规曰:“智伯好利而愎,不与,将伐我,不如与之。彼狃于得地,必请于他人;他人不与,必向之以兵。然后我得免于患而待事之变矣。”康子曰:“善。”使使者致万家之邑于智伯。智伯悦,又求地于魏桓子,桓子欲弗与。任章曰:“无故索地,诸大夫必惧;吾与之地,智伯必骄。彼骄而轻敌此惧而相亲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人智氏之命必不长矣。”智伯又求蔡、皋狼之地于赵襄子,襄子弗与。智伯怒,帅韩、魏之甲以攻赵氏。襄子将出,曰:“吾何走乎?”从者曰:“长子近,且城厚完。”襄子曰:“民罢力以完之,又毙死以守之,其谁与我!”从者曰:“邯郸之仓库实。”襄子曰:“浚民之膏泽以实之,又因而杀之,其谁与我!其晋阳乎,先主之所属也,尹铎②之所宽也,民必和矣。”乃走晋阳。赵襄子使张孟谈潜出见二子,曰:“臣闻唇亡则齿寒。今智伯帅韩、魏以攻赵,赵亡则韩、魏为之次矣。”二子乃潜与张孟谈约。襄子夜使人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智伯军。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之众,遂杀智伯,尽灭智氏之族。(节选自《资治通鉴·卷一》,有删改)材料二:世人之论也,靡不贵廉让而贱财利焉,及其行也,多释廉甘利。之于人徒知彼之可以利我也,而不知我之得彼,亦将为利人也。知脂蜡之可明灯也,而不知其甚多则冥之。知利之可娱己也,不知其积而必有祸也。前人以病,后人以竟,庶民之愚而衰暗之至也。予故叹曰:何不察也?愿鉴于道,勿鉴于水。象以齿焚身,蚌以珠剖体。呜呼哀哉!无德而富贵者,固可豫吊也。且夫利物莫不天之财也。天之制此财也,犹国君之有府库也。赋赏夺与,各有众寡,民岂得强取多哉?故人有无德而富贵,是凶民之窃官位盗府库者也,终必觉,觉必诛矣。盗人必诛,况乃盗天乎?是故无功庸于民而求盈者,未尝不力颠也;有勋德于民而谦损者,未尝不光荣也。自古于今,上以天子,下至庶人,蔑有好利而不亡者,好义而不彰者也。(节选自王符《潜夫论·遏利》,有删改)【注】①智襄子:名瑶,又称智伯。②尹铎:晋卿赵鞅的家臣。晋顷公时,晋卿赵鞅派尹铎治理晋阳。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彼骄而轻A敌B此惧C而相亲D以相亲之兵待E轻敌之人F智氏之命G必不长矣。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致,送给,给与,与《过秦论》“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的“致”意思不同。B.潜,副词,偷偷地,秘密地,与《春夜喜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意思相同。C.徒,同一类人,与《屈原列传》“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的“徒”意思相同。D.盈,富裕,与《赤壁赋》“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的“盈”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智国听说智瑶戏弄韩康子、侮辱段规的行为,劝谏他提防灾祸,智瑶却认为只有他能给别人降临灾祸,别人不敢兴风作浪。B.智瑶率军攻打赵氏,赵襄子准备出逃,赵襄子的随从先后建议去长子、邯郸和晋阳,赵襄子最终听从了随从的想法去了晋阳。C.材料二通过对比人们在言论和行为上差异,批判了当时社会上普遍存在的重利轻义现象,强调明辨义利的重要性。D.王符认为,人们对于财富不能无止境地索取,强行多拿;人如果没有德行而富裕显贵,最终一定会被发现并受到应有的惩处。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晋阳乎,先主之所属也,尹铎之所宽也,民必和矣。(2)世人之论也,靡不贵廉让而贱财利焉,及其行也,多释廉甘利。14.材料二有关“遏利”的论述,最能揭示智伯遭遇族灭原因的是哪句?摘抄出这一句,并以智伯失败的经过,阐述这一句表达的观点。(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赠刘司户蕡①李商隐江风扬浪动云根,重碇危樯白日昏。已断燕鸿②初起势,更惊骚客后归魂。汉廷急诏③谁先入,楚路高歌④自欲翻。万里相逢欢复泣,凤巢⑤西隔九重门。【注】①刘蕡:因抨击宦官乱政,指出唐王朝正面临天下将倾的深重危机,遭到嫉恨被黜。②燕鸿:刘蕡是燕地人,故以“燕鸿”代指。③汉廷急诏:贾谊被贬长沙,汉文帝思念他,又下诏让他回长安。④楚路高歌:陆通佯狂避世。孔丘至楚,陆通高歌嘲讽孔丘不识时务。⑤凤巢:喻指贤臣所在之地。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描写了江风怒吼、浊浪排空、天昏日暗的景象,营造一种动荡不安的氛围。B.颔联用“已”“更”二字,委婉曲折地联结起刘蕡的不幸遭遇并表示愤慨之情。C.颈联贴切地运用典故,既表达对刘蕡的劝慰和赞誉,也表达诗人对自己的宽慰。D.本诗感情复杂,将友人遭遇同自己的身世之感交融,但整体上是昂扬向上的。16.清代纪昀在《玉溪生诗说》中评本诗时提到:“七句合到本位,只‘凤巢西隔九重门’一句竟住,不消更说,绝好收法。”请结合尾联,简要分析纪昀的这一观点。(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屈原列传》中运用对比手法,从文辞和内涵角度对屈原创作进行评价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贾谊《过秦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象描写了始皇派遣得力的将领、士兵守卫要塞,盘问过往行人的情景。(3)“扁舟”是我国古典诗文中常见的意象之一,它或寄托漂泊羁旅的愁思,或承载悠然自由的情怀,或暗含淡泊隐逸的愿望,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温台人口中的钉螺,叫长脚螺蛳,又称长螺。长螺有个小名,叫“九层螺”,螺身凸圆,细细数来,有一二十层,体态细长如锥,故大名“棒锥螺”。“圆顶宝塔五六层,和尚出门慢步行;一把团扇半遮面,听见人来就关门”,迷底就是它。长螺在童年时,以肉足撑着螺壳走路,仿佛杂技团的拿大顶,后来螺壳越来越长,只好拖着长长的螺壳行走,让我想起古希蜡哲学家说的一句话——愿意走的人,命运领着走,不愿意的人,命运拖着走。长螺生长在海边的浅水区,常埋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