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压力对青少年问题性网络使用的影响:认知重评的中介作用_第1页
学业压力对青少年问题性网络使用的影响:认知重评的中介作用_第2页
学业压力对青少年问题性网络使用的影响:认知重评的中介作用_第3页
学业压力对青少年问题性网络使用的影响:认知重评的中介作用_第4页
学业压力对青少年问题性网络使用的影响:认知重评的中介作用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为探讨认知重评在学业压力与青少年问题性网络使用之间的中介作用,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情绪调节问卷和问题性网络使用量表对四川省2901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学业压力与问题性网络使用呈显著正相关,与认知重评呈显著负相关;认知重评与问题性网络使用呈显著负相关,并在学业压力与问题性网络使用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由此提出建议:在干预青少年问题性网络使用时,应重视提升其认知重评能力,以缓解学业压力的负面影响。关键词:学业压力;问题性网络使用;认知重评一、引言在全球化和信息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青少年所面临的学业压力呈现出日益严峻的趋势。学业压力是学习者对超出其应对能力或可能威胁到自身学业的内外环境要求的反应或感受[1]。赵丽霞和袁琳[2]研究表明,青少年面临的主要压力源是学习压力,并且有40%左右的青少年承受着较高的学业压力。过高的学业压力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表现和学习成绩[3],还会对其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引发焦虑[4]、抑郁[5-6]、睡眠质量下降[7-8]等问题。为了应对学业压力,青少年会寻求各种方式以缓解焦虑、紧张情绪。在这一过程中,部分青少年可能会选择不恰当的应对方式和策略,如过度使用互联网,即问题性网络使用。问题性网络使用是指长时间对互联网的过度依赖或不当使用,导致在认知、行为、情感上出现功能损害的行为模式[9]。《第5次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未成年人使用网络的规模持续扩大,截至2022年末,未成年网民已经突破1.93亿[10]。《青少年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2024)》显示,80%以上的青少年每周都会使用互联网,且超过40%的青少年使用过人工智能产品[11]。研究表明,青少年已成为问题性网络使用的高危群体[12],其网络成瘾率达到了3.3%[13]。问题性网络使用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14],还可能引发睡眠问题[15]、心理健康和其他行为问题[16]。已有研究表明,学业压力是青少年问题性网络使用的重要影响因素[17-20]。根据失补偿假说,当个体的心理发展受到内外部因素的阻碍时,如果未能通过建设性的方式进行补偿,可能会采取病理性补偿手段,如过度使用互联网[21]。在高学业压力下,学生的常态发展受阻,可能通过上网来寻求心理满足和情绪宣泄,这种病态的补偿行为会进一步加剧心理健康问题和学业问题。由此可见,问题性网络使用是个体在面对发展受阻时的一种非适应性的补偿方式。在应对学业压力的过程中,情绪调节策略起到了关键作用。一方面,认知重评作为情绪调节的重要策略之一,是指个体通过重新评价对情景和事件的认知来调整情绪反应,从而减少消极情绪的影响[22]。高水平的学业压力可能会削弱个体运用认知重评的能力。当青少年面对过大的学业压力时,可能会感到无助,导致他们难以积极地重新评估压力源,认知重评的使用频率和效果因此下降。另一方面,认知重评有助于提高个体的心理弹性和适应能力[23-24],降低个体的网络成瘾风险[25]。而当个体认知重评能力下降时,更容易受到负面情绪的影响,进而采取不良的应对方式,如过度使用互联网。由此可知,学业压力可能通过减弱个体的认知重评能力,间接增加问题性网络使用的风险,即认知重评可能在学业压力与问题性网络使用之间起中介作用。目前,尚无研究系统地探讨认知重评在学业压力与问题性网络使用之间的中介作用。因此,深入探讨认知重评的中介作用,能够为干预青少年问题性网络使用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本研究旨在检验认知重评在学业压力与问题性网络使用之间的中介效应,探讨学业压力如何通过影响认知重评进而影响问题性网络使用。二、研究方法(一)研究对象选取四川省某中学的2901名中学生为被试,年龄范围为11~17岁(M=13.84岁,SD=1.53)。其中,男生1432人(占比49.36%),女生1469人(占比50.64%),性别分布均衡。(二)研究工具1.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采用刘贤臣、刘连启和杨杰等[26]编制的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来评估被试的学业压力。该量表采用李克特五点评分,被试对每项压力事件进行评分,得分越高表明学业压力越大。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79。2.情绪调节问卷采用王力、柳恒超、李中权等[27]修订的情绪调节问卷中文版来测量被试的认知重评策略。该问卷采用李克特七点评分,被试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评分,分数越高表明使用认知重评的频率越高。本研究中,该问卷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5。3.问题性网络使用量表采用Koronczai、Kokonyei和Urban等[28]针对中国情况修订的问题性网络使用量表以测量被试的问题性网络使用程度。该量表采用李克特五点评分,得分越高表明问题性网络使用的程度越严重。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7。(三)统计分析使用SPSS26.0及其宏程序PROCESS3.5[29]进行数据分析,主要包括可靠性检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相关分析和中介效应检验。三、研究结果(一)共同方法偏差检验为了检验数据是否存在共同方法偏差,本研究采用Harman单因素检验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30]。结果表明,第一个因子解释了26.355%的方差,低于40%的标准,表明不存在显著的共同方法偏差。(二)描述统计与相关分析描述统计与相关分析显示,学业压力与问题性网络使用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247,plt;0.01),表明学业压力越高,问题性网络使用的程度也越高;学业压力与认知重评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098,plt;0.01),即学业压力增加时,认知重评的频率降低;认知重评与问题性网络使用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150,plt;0.01),表明使用认知重评的频率越低,问题性网络使用程度越严重。详见表1。(三)认知重评的中介效应分析为了检验认知重是否中介了学业压力与问题性网络使用之间的关系,本研究进行了回归分析与中介检验。结果如表2、图1所示。第一个回归模型检验了学业压力对认知重评的影响。结果表明,学业压力显著负向预测认知重评(β=-0.098,t=-5.319,plt;0.001)。将学业压力和认知重评同时纳入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学业压力显著正向预测问题性网络使用(β=0.234,t=13.056,plt;0.001),认知重评显著负向预测问题性网络使用(β=-0.127,t=-7.087,plt;0.001)。Bootstrap检验表明,认知重评在学业压力和问题性网络使用之间的中介作用显著。学业压力对问题性互联网使用的总影响显著(c=0.266,95%CI[0.228,0.301])。在纳入了中介因素后,直接效应仍显著(c'=0.252,95%CI[0.215,0.291]),占总效应的94.74%。认知重评的间接效应显著(ab=0.014,95%CI[0.006,0.022]),占总效应的5.26%。详见表3。四、讨论本研究探讨了学业压力、认知重评与问题性网络使用之间的关系,检验了认知重评在学业压力与问题性网络使用之间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学业压力正向预测青少年的问题性网络使用程度,即学业压力越大,青少年越可能出现问题性网络使用。这一发现与已有研究一致[17-19],支持了失补偿假说的观点。即当青少年面临过高的学业压力时,可能感觉到挫败和无助,如果缺乏有效的应对策略,可能倾向于通过过度使用互联网来寻求心理上的满足和情绪的宣泄[21]。这种行为虽能实现短暂的缓解,但长期来看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学业压力负向预测青少年的认知重评能力。高水平的学业压力可能削弱个体运用认知重评的能力,使其难以积极地重新评价压力情境。这可能因为过高的压力占用了个体的认知资源,增加了心理负担,导致其在调节情绪时更倾向于使用消极的策略,如表达抑制,而非认知重评。本研究发现,认知重评负向预测问题性网络使用,这一结果与之前的研究一致[25]。认知重评作为一种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能够帮助个体有效地管理负面情绪,减轻对不良应对方式的依赖[22]。具备高认知重评能力的青少年更能积极地面对学业压力,减少通过过度上网来逃避压力的行为。中介效应分析表明,认知重评在学业压力与问题性网络使用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具体来说,学业压力不仅直接影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