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2初中历史学科教学基本要求为了帮助初中历史教师把握好初中历史学科教学的要求,更好地理解和贯彻《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促进各类学校顺利实施初中历史新课程教学,切实提高教学效益、减轻师生过重负担,结合我市初中历史教学实际,重点参考部编本历史教科书,制定本《初中历史学科教学基本要求》(以下简称《教学要求》)。《教学要求》的内容以《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以部颁初中历史教科书内容为顺序,对每一课目的“内容标准”逐条进行细化分解,提出较为明确、具体的学习要求,并围绕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给出了教学建议,作为初中历史教学的指导和命题检测的参考。七年级上册说明:这里所列的“学习要求”分基本要求和发展要求。“基本要求”系全体学生都应掌握的要求;“发展要求”则属有条件的学生应努力达到的要求。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内容标准】知道北京人的特征,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学习要求】(一)基本要求1.知道元谋人、北京人的基础知识。2.通过对化石和文字史料的考证尝试,初步认知史学研究的方法。使学生认识到历史是一门科学,认识学习历史的意义。(二)发展要求根据教学用图,想象原始人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有条件的学生,可参观或查阅我国境内的古人类遗址。通过对北京人与山顶洞人异同的比较,认识旧石器时代的特点。【教学建议】根据《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学习中国远古居民的分布情况,学习用历史叙述的方法,表达地图中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信息;通过教材提供的化石等实物史料,指导学生用史料实证的方法学习元谋人的特点、北京人的生产和生活情况;利用教材文字内容学习北京人的发现和研究价值。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内容标准】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学习要求】(一)基本要求1.知道半坡、河姆渡居民并简要概述他们的农耕生活;归纳原始农耕生活的主要特征。2.通过实物史料和文字材料的对应关系,初步了解史实与史论的关系,培养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3.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考古是研究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方法,认识农耕社会的进步。(二)发展要求尝试用学到的考古方法,分析良渚文化实物史料的价值。【教学建议】利用《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分布图》,了解新石器时代农业文明遗址的分布情况,能用历史叙述方法准确表述半坡和河姆渡遗址的位置;利用教材提供的实物史料和复原图,结合其地理位置,对比学习半坡、河姆渡居民的生产和生活状况,总结我国原始农业发展的特点和意义。第3课远古的传说【内容标准】知道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了解传说与神话中的历史信息。【学习要求】(一)基本要求1.知道炎黄联盟,炎帝和黄帝的发明,尧舜禹的禅让等传说故事。2.通过传说故事与考古材料的分析,学习从神话传说提取历史信息的方法,理解传说与真实历史的关系。(二)发展要求阅读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尝试提取历史信息。【教学建议】结合地图学习教材涉及的部落、部落联盟的活动区域,形成时空观念。利用教材文字和其他材料,了解黄帝、炎帝的传说故事,结合材料研读总结华夏民族形成的特点。利用教材内容和其他材料,了解尧舜禹的业绩,理解禅让制。利用教材实物史料或其他材料理解神话传说与真实历史的区别与联系。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内容标准】知道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知道夏、商、周三代的更替,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学习要求】(一)基本要求1.知道早期国家产生的标志,了解夏、商、西周更替的基本史实,掌握西周分封制实施的原因、措施和意义。2.通过夏商西周衰亡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二)发展要求学习夏商周的文明成就,感受奴隶制文明的进步性。【教学建议】利用地图和时间轴,形成夏商西周更替的时空观念;利用教材文字,了解夏商国家机构的设置,知道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利用教材内容和其他材料,学习西周的分封制;利用教材内容和其他材料,比较夏商西周暴政的特点,了解这一时期的阶级矛盾,初步理解以人为本的治国思想。第5课青铜器和甲骨文【内容标准】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汉字。【学习要求】(一)基本要求1.知道青铜器、甲骨文的基础知识。2.通过分析实物史料,了解青铜文明和甲骨文的造字特点,培养学生分析思考能力。3.通过夏、商、西周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激发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二)发展要求搜集青铜器的图片,进一步了解我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教学建议】利用教材图片资料,学习青铜制造业的特点和青铜器的用途及功能,培养历史解释的方法;利用教材或其他材料,学习甲骨文的造字特点,了解甲骨文的史学价值,认识中华文明一脉传承、生生不息的特点。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内容标准】知道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涵盖6、7、8课)【学习要求】(一)基本要求1.了解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历史时期,从经济、政治方面了解春秋时期的社会变化。2.探究齐桓公首霸的原因,认识诸侯争霸的利弊。(二)发展要求收集春秋时期的成语典故,获取其背后的历史信息。【教学建议】根据地图和时间轴,形成东周的时空观念;运用教材文字,学习春秋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认识到这是春秋时期社会变化的根源;利用教材和其他材料,学习春秋时期王室衰微的原因和表现,重点理解分封制的瓦解;利用《春秋争霸形势图》和其他材料学习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情况,分析其利弊;利用教材和其他材料分析齐桓公首霸的原因。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内容标准】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学习要求】(一)基本要求1.通过学习战国七雄及其战争,了解战国时期的战争特点及影响。2.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3.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二)发展要求有条件的学生参观都江堰,收集战国时期的成语典故。【教学建议】对比《春秋争霸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了解这一时期的变化;利用地图、战例材料,结合成语典故学习战国时期的典型战例,总结其特点;利用教材内容和其他材料学习商鞅变法,培养历史解释能力;利用图片、视频等材料,解释都江堰工程结构的科学性,了解都江堰的作用。第8课百家争鸣【内容标准】知道老子和孔子,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学习要求】(一)基本要求1.通过老子和孔子的思想文化成就,了解道家和儒家学派的主张。2.通过学习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二)发展要求收集《论语》中的一些名言,说一说其中的含义。【教学建议】利用教材文字,学习老子思想及其政治主张,利用故事等形式加深理解;利用材料研读和孔子的其他言论,学习孔子的思想、政治主张和教育、文化成就;利用教材内容和其他材料,比较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学习“百家争鸣”产生的原因、争论的内容和作用;结合现实,感受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第三单元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9课秦统一中国【内容标准】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一中国,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学习要求】(一)基本要求1.知道秦统一中国,观察秦疆域图,建立时空概念。2.了解秦朝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和巩固统一的措施,理解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培养论从史出的能力。(二)发展要求搜集秦陵兵马俑的图片,举办主题展览。【教学建议】利用教材和地图,学习秦的统一,建立时空观念;利用教材内容和其他材料,理解秦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和巩固统一的措施,培养历史理解能力;结合其他材料分析秦朝这些措施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意义,培养历史解释能力。第10课秦末农民起义【内容标准】知道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秦朝的灭亡。【学习要求】(一)基本要求1.知道秦的暴政,初步认识秦朝灭亡的原因。2.知道陈胜、吴广起义,秦朝灭亡和楚汉之争,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方法。(二)发展要求收集这一时期的成语典故。【教学建议】通过教材和其他材料,了解秦的暴政;利用《秦末农民起义形势图》讲述陈胜吴广起义和秦的灭亡,探究秦的暴政与秦末农民战争的关系,培养历史解释能力;以楚汉之争有关的成语故事为线索,讲述楚汉之争,利用教材内容,探究刘邦战胜项羽的原因,形成论从史出的意识。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内容标准】知道西汉的建立,了解文景之治。【学习要求】(一)基本要求1.知道西汉建立。2.了解汉初三位统治者的休养生息政策,理解文景之治,认识国家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二)发展要求查阅相关史料,了解汉初休养生息政策的思想来源。【教学建议】通过教材学习西汉的建立;通过教材和其他材料,探究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和措施,理解文景之治及“以农为本”的政策。通过秦汉统治政策及其结果的对比,认识国家政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内容标准】知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学习要求】(一)基本要求知道汉武帝巩固大统一的背景、措施和影响,培养学生材料阅读能力和历史解释能力。(二)发展要求查阅汉武帝的故事,了解其生平。【教学建议】通过所学知识和教材内容理解汉武帝初期治理国家的基础和面临的困难局势;利用教材和其他材料学习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政治、思想和经济措施;对应武帝面临的困难探究这些措施的作用,培养历史解释能力;对比秦皇汉武的异同,学习历史人物的评价方法。第13课东汉的兴亡【内容标准】了解东汉的建立,知道东汉外戚、宦官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学习要求】(一)基本要求1.了解东汉的建立,知道光武中兴的措施和作用,知道东汉外戚、宦官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培养学生从图片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2.了解黄巾起义,认识人民群众的作用。3.了解古今纪年的主要方法。(二)发展要求进一步了解王莽改制和绿林、赤眉起义。【教学建议】通过两汉的地图和时间轴,建立汉朝的时空观念,学习公元纪年的基本方法;通过教材和其他材料,了解光武帝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及影响;通过教材内容,理解东汉中期以后的政局特点和黄巾起义;利用教材图片解读东汉政局变化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从图片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内容标准】通过“丝绸之路”的开通,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学习要求】(一)基本要求1.知道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感受张骞开放的意识和敢于开拓的精神,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2.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知道两汉对西域的管理,认识新疆自西汉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部分。(二)发展要求结合时政热点,关注“一带一路”的现实意义。【教学建议】利用地图学习西域、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等史实,培养学生从历史地图获取信息的能力,知道张骞通西域与丝绸之路开通的内在联系;通过教材内容和其他材料,探究张骞通西域的意义,了解丝绸之路上的中外交往,认识其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通过教材内容了解两汉对西域的政策及影响。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内容标准】知道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知道司马迁和《史记》;知道造纸术的发明与传播文化的作用;讲述张仲景和华佗的故事。【学习要求】(一)基本要求知道两汉时期在造纸术、医学、史学、宗教等领域的突出成就及对中华和世界文明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用表格或思维导图梳理历史知识的能力。(二)发展要求搜集整合相关资料,体会中医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广泛影响。【教学建议】利用所学知识和教材内容,了解中国古代书写方式的演变,结合《造纸术的传播路线》图,理解蔡伦改进造纸术对世界文明发展的意义;通过教材内容了解张仲景和华佗的医学成就,理解他们对中医学发展的贡献;利用教材和其他材料,了解司马迁和《史记》,探究《史记》的史学和文学价值;通过教材和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学习道教和佛教的产生和传播,理解其对政治及社会生活的影响。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的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三国鼎立【内容标准】知道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学习要求】(一)基本要求1.知道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2.了解探究古代战争胜负原因的方法。3.了解文学作品与史实的区别与联系。(二)发展要求阅读《三国演义》的片段,讲述史实与《三国演义》描述的区别。【教学建议】利用教材内容了解东汉末年社会状况;利用地图学习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结合时间轴,形成东汉末年和三国鼎立时期的时空概念;利用教材或其他材料,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探究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胜负的原因;利用教材内容学习三国时期经济发展的状况;注意文学作品与史实的区别与联系。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内容标准】知道两晋南北朝的更替(涵盖17、18、19课),初步了解人口的南迁。【学习要求】(一)基本要求1.了解西晋的建立和统一、十六国时期的混乱、前秦统一黄河流域等基本史实。2.通过八王之乱的史实了解西晋统治的特点。3.通过中原人口逃亡南方和北方少数民族内迁,初步了解这一时期的民族交往和交融。(二)发展要求进一步了解五胡内迁后中原地区的政局动荡。【教学建议】利用地图学习西晋的统一、少数民族内迁、十六国政权的更替,建立这段历史的时空概念;利用教材内容学习八王之乱,了解西晋统治的特点;利用教材内容,搜集相关资料实证这一时期的民族迁徙,促进了民族的交流和交融。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内容标准】初步了解江南地区的开发。【学习要求】(一)基本要求1.知道东晋的兴亡和南朝的更替,了解南朝的政治特点。2.了解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和表现、影响。认识社会安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二)发展要求了解南朝四个开国皇帝的生平。【教学建议】利用地图和图示学习东晋的建立和南朝的更替,创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替的示意图,建立时空观念;利用教材内容理解东晋的建立和淝水之战的胜利对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利用教材内容或其他材料学习江南经济开发的原因、表现、影响,探究社会安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培养学生从文字材料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融合【内容标准】通过北魏孝文帝改革,初步理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学习要求】(一)基本要求1.了解淝水之战、北魏孝文帝改革等史实,归纳魏晋时期我国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表现。2.初步理解改革、民族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二)发展要求搜集南北朝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资料,编写一期板报。【教学建议】利用教材文字、地图,结合成语典故学习淝水之战;利用教材和其他材料,学习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措施和作用,培养历史解释能力;结合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等所学知识,总结魏晋以来民族交往、交融的方式,探究北方形成民族交融趋势的原因,理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作用。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内容标准】知道祖冲之的数学成就,初步认识书法艺术。了解北方农业技术的成就和农历。【学习要求】(一)基本要求1.通过《齐民要术》了解北方农业技术成就。2.通过祖冲之在数学、历法等方面的成就,了解当时的科技水平。3.通过王羲之等人的书法成就,初步认识书法艺术。知道顾恺之的绘画成就和南北朝时期的石窟艺术。(二)发展要求搜集古代名家书法,欣赏书法艺术。【教学建议】利用教材内容学习《齐民要术》,理解书中的农业思想和作者的科学精神;利用教材内容学习祖冲之,重点了解其在数学、历法方面的成就;利用教材书画艺术图片,了解魏晋时期的艺术成就和特点,初步培养不同风格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内容标准】知道隋朝的统一,了解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和大运河的开通;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学习要求】(一)基本要求1.通过隋朝统一、开凿大运河、创建科举制等史实,认识隋朝对中国历史发展的贡献。2.运用史料实证的方法,分析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总结治国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二)发展要求查阅资料,了解大运河的变迁。【教学建议】利用教材内容结合地图,学习隋朝的统一和灭亡,认识隋朝统一的历史意义;结合《隋朝大运河示意图》,学习大运河的开通;利用教材和其他材料,学习科举制的创立;利用教材内容,分析隋朝疆域辽阔、国力强盛及迅速灭亡的原因。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内容标准】知道唐太宗和“贞观之治”,知道唐玄宗和“开元盛世”,初步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学习要求】(一)基本要求1.知道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治国措施,知道“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2.通过探究唐朝统治者的治国措施与盛世局面的关系,初步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二)发展要求设计表格,列出秦始皇、汉武帝与唐太宗的历史功过。【教学建议】知道唐朝的建立和唐初统治者的继承关系;利用教材及其他材料,学习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原因;结合《唐朝前期疆域和边疆各族的分布图》,认识“贞观之治”;利用教材和其他材料学习武则天和唐玄宗的治国措施及影响,归纳唐初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第3课盛唐气象【内容标准】通过经济繁荣、开放的社会风气和唐诗的盛行,了解盛唐的社会气象。以文成公主入藏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民族和睦。【学习要求】(一)基本要求1.通过唐朝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了解唐朝经济繁荣的表现。2.以文成公主入藏为例,了解唐朝的民族交往与交融。3.通过唐朝社会风气、唐诗、唐代艺术成就及经济繁荣,感受盛唐气象。(二)发展要求从文物图片和唐诗中感受唐朝的社会风尚。【教学建议】利用教材内容,了解唐朝农业、手工业、商业繁荣的表现;利用教材和其他材料、地图了解唐朝的民族交往与交融,探究出现民族和睦的原因;通过教材内容感受唐代开放的社会风气;从唐诗、莫高窟、书画等艺术作品中感受盛唐气象。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内容标准】以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学习要求】(一)基本要求了解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探究唐代对外交流发展的原因和意义。(二)发展要求讲述鉴真、玄奘的故事。【教学建议】利用教材和其他材料,学习唐与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了解玄奘西游天竺的成就;通过教材和其他材料,实证唐朝对外交往的盛况,分析唐代对外交流发展的原因和意义。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内容标准】知道“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知道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的局面。【学习要求】(一)基本要求1.通过安史之乱的史实了解唐朝由盛转衰。2.通过黄巢起义、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等史实了解唐朝衰亡的表现。3.认识到五代十国是唐末藩镇割据的延续,同时也蕴含着统一的趋势。(二)发展要求思考历代王朝兴衰的共同原因。【教学建议】利用教材和其他材料,学习安史之乱的原因、经过和影响;利用教材内容,补充地图,学习黄巢起义和唐朝灭亡;利用教材内容学习五代十国的动荡,理解统一是客观存在的趋势。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北宋的政治【内容标准】知道北宋的建立,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学习要求】(一)基本要求1.知道北宋的建立,了解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2.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分析其利弊。(二)发展要求了解宋代科举制的发展。【教学建议】利用教材内容,了解北宋的建立和局部统一,初步了解北宋及周边形势;通过教材和其他材料,学习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措施;通过教材和其他材料,分析北宋重文轻武的表现、形成的原因及利弊。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内容标准】知道辽、西夏与北宋的对峙局面。【学习要求】(一)基本要求1.了解辽、西夏的建立,知道辽、西夏与北宋的对峙局面。2.理解宋辽、宋夏的战和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二)发展要求了解党项、契丹族的历史遗存。【教学建议】利用教材内容了解契丹族和党项族的特点、辽与西夏的建立;利用地图学习北宋、辽、西夏并立局势,形成时空概念;利用教材和其他材料,学习北宋与辽、西夏并立期间的重大事件,并分析其影响。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内容标准】了解女真族的崛起,知道岳飞抗金的事迹和南宋偏安。【学习要求】(一)基本要求1.了解女真族建立金朝,知道金灭辽及北宋、南宋偏安江南及宋金对峙。2.知道岳飞抗金的事迹,正确认识我国古代不同民族之间的冲突与战争。(二)发展要求讲述岳飞的故事。【教学建议】利用教材内容,学习女真族的特点,了解金朝的建立;利用教材内容,可补充地图,学习金灭辽和北宋的经过;利用教材和其他材料,认识岳飞抗金的正义性,了解南宋偏安江南和宋金对峙局面的形成;利用教材地图形成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空间概念,并绘制时间轴。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内容标准】知道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学习要求】(一)基本要求1.了解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及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表现。2.通过对比古代经济发展概况,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二)发展要求从“南海一号”古沉船了解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建议】利用教材内容和其他材料,理解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利用教材学习宋代南方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理解农业的发展水平是判断古代经济重心所在的根本依据;利用教材和其他材料,分析宋代商业繁荣的原因和表现;理解宋代南方经济发展与经济重心南移的关系。第10课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内容标准】知道成吉思汗的崛起以及蒙古军灭亡夏、金和南宋;知道元朝的统一。【学习要求】(一)基本要求1.知道成吉思汗的崛起以及蒙古军灭亡夏、金。2.知道忽必烈建立元朝和元灭南宋,完成统一。(二)发展要求讲述文天祥抗元的故事。【教学建议】通过教材和其他材料学习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建立政权;可补充地图等资料讲述蒙古西征、灭西夏、灭金和进攻南宋的经过;通过教材,学习元朝的建立和统一;通过文天祥的事迹传承民族气节。第11课元朝的统治【内容标准】通过宣政院管辖西藏,知道西藏在元代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学习要求】(一)基本要求1.知道元朝的疆域和行省制度,知道元代把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在台湾地区设立行政机构。2.了解元朝中央和地方制度,从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角度,理解元朝统一的意义。(二)发展要求对比汉唐元朝的疆域图,认识元朝的统治范围。【教学建议】通过元朝疆域图,知道元朝的版图超越了汉唐,为东西方交流创造了条件;利用教材和其他材料,学习元朝的行省制度;掌握元朝对西藏和台湾地区加强管理的史实,理解其对国家和民族关系发展的深远影响。对比元朝的行政制度和三省六部制,理解他们之间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内容标准】了解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和宋词、元曲的流行。【学习要求】(一)基本要求了解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风貌,知道宋词、元曲的主要成就。(二)发展要求欣赏《清明上河图》,说一说图中体现的宋代衣、食、住、行和风俗习惯。【教学建议】结合所学知识及开封的繁荣,完善宋代商业贸易繁荣的表现;通过教材和其他材料,从都市商业、娱乐、传统节日习俗等方面感受宋元时期繁华的都市和社会生活风貌;利用教材内容,了解词的文学形式和内容风格;利用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的词作名篇,结合所学史实理解词中的历史现象,感受其艺术风格;以剧本《窦娥冤》为例,学习元曲的艺术形式。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内容标准】通过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以及指南针、火药的应用和外传,认识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知道宋元时期商业贸易的繁荣。【学习要求】(一)基本要求1.通过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以及指南针、火药的应用和外传,认识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2.了解宋元时期中外交通的发展及历史影响。(二)发展要求搜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资料。【教学建议】利用教材和其他史料,学习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及其对外传播,探究其对人类文明发展的积极影响;利用教材内容了解宋元时期的中外交通发展情况,总结其促进中外交往的意义。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第14课明朝的统治【内容标准】知道明朝的建立;通过皇权的强化和“八股取士”,初步理解皇帝专权的弊端。【学习要求】(一)基本要求1.知道明朝的建立。通过皇权的强化和“八股取士”,初步理解皇帝专权的弊端。2.了解明朝经济发展的概况。(二)发展要求梳理科举制的发展历程。【教学建议】利用补充地图了解元末农民起义形势;利用《明朝疆域图》建立明朝统治的时空概念;利用教材和其他材料,学习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政治和思想措施,分析其特点和利弊;利用教材和其他资料了解明朝经济发展的概况。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内容标准】了解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壮举;知道戚继光的抗倭斗争。【学习要求】(一)基本要求1.了解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壮举;知道戚继光的抗倭斗争。2.通过明朝的对外关系,了解明朝的一度强盛和统治面临的危机。(二)发展要求对比郑和下西洋和世界上的远洋航行,进一步认识郑和下西洋的地位。【教学建议】利用教材和其他材料学习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意义,认识明朝前期的强盛;利用教材地图绘制简图,体现郑和下西洋的航线;利用教材和其他材料学习戚继光抗倭斗争,知道明朝中期的统治面临危机;通过郑和生平、戚继光诗作等材料感受人物情怀和抱负。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内容标准】知道《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等名著,了解明代科技的成就及影响。通过明长城和北京城的建筑,体会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学习要求】(一)基本要求1.知道《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等名著,了解明代科技的成就及影响。2.通过明长城和北京城的建筑,体会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3.了解明朝的文学成就。(二)发展要求通过明朝文学成就认识其时代特征。【教学建议】利用教材内容学习明朝的科技名著,通过其“总结性”特征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水平;利用教材学习明长城和北京城,通过对比所学知识,体会中国建筑艺术的特点和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利用教材和其他材料学习明朝小说和戏剧成就,了解市民文化的特点和作品中的反封建性。第17课明朝的灭亡【内容标准】了解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知道满族入主中原。编制中国古代主要朝代顺序表。【学习要求】(一)基本要求1.了解明末农民起义,知道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知道满洲的兴起和满族入主中原。2.梳理中国古代主要朝代的更迭顺序。(二)发展要求总结中国古代的农民起义。【教学建议】利用教材内容学习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的表现,了解明朝灭亡的原因;利用教材内容学习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利用教材内容和补充地图,了解满洲的兴起和和清兵入关。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内容标准】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知道册封达赖和班禅与设置驻藏大臣;知道西北边疆的巩固。认识台湾、西藏、新疆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学习要求】(一)基本要求1.了解清朝对全国的统治及清代的疆域。2.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知道清朝加强对西藏、西北边疆管辖的措施,认识台湾、西藏、新疆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二)发展要求搜集整理康熙维护国家统一的事迹,用史实说明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意义。【教学建议】利用《清朝疆域图》绘制清代疆域示意图,并在地图上指出东南、西南、西北有利于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史实;利用教材内容和其他材料,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及设置台湾府的意义;利用教材内容,了解清朝有效管辖西藏的措施和意义、清朝巩固西北边疆的史实。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内容标准】通过清朝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史实,了解清朝前期的兴盛。【学习要求】(一)基本要求1.了解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及清朝人口增长的史实,了解清朝前期的兴盛。2.分析清朝前期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利弊。(二)发展要求认识清朝前期的经济实力在世界上的地位。【教学建议】利用教材内容和其他材料,学习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表现,认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之间的关系;了解清朝前期国力强盛的表现;通过教材内容和其他材料,探讨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之间的关系。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内容标准】通过军机处的设置与文化专制措施,认识君主专制在清代的极端强化。通过清代中期以来的腐败现象和闭关锁国政策,了解中国开始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学习要求】(一)基本要求1.通过军机处的设置、文字狱与文化专制的措施,认识君主专制在清代的极端强化。2.通过清代中期以来的腐败现象、闭关锁国政策,了解清朝统治的内外危机,认识中国开始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二)发展要求梳理中国古代加强思想专制的措施及影响。【教学建议】利用教材和其他材料,学习清朝设置军机处和实行文字狱及其他文化专制政策的史实和影响;利用教材内容了解清朝中期以来的腐败现象导致了社会危机;通过教材及其他材料,了解清朝闭关锁国政策,认识中国开始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内容标准】以《红楼梦》和京剧为例,了解清代文学艺术的成就和特色。【学习要求】(一)基本要求以《红楼梦》和京剧为例,了解清代文学艺术的成就和特色。(二)发展要求有条件的地方,欣赏戏剧、曲艺表演艺术。【教学建议】通过教材内容和其他材料,以《红楼梦》为例了解清朝市民文学的成就,理解作品高度的艺术性和思想性;利用教材内容学习清朝戏曲成就,了解京剧艺术的特点和地位。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1课鸦片战争【内容标准】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列举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学习要求】(一)基本要求1.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的爆发以及《南京条约》的内容、影响等相关史实。2.通过文字史料的考证和对地图、图表的解读,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3.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深远影响,感受中国人民的抗争精神。(二)发展要求观看《林则徐》等影片,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精神。【教学建议】利用教材及其他材料分析鸦片战争的国际国内背景,认识英国发动战争的真实目的;利用《鸦片战争形势图》学习战争的经过和结果,培养学生从历史地图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教材内容了解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利用其他材料及《南京条约》的内容逐条分析鸦片战争的影响,形成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正确理解;通过《虎门条约》和《望厦条约》《黄埔条约》的内容,实证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内容标准】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学习要求】(一)基本要求1.知道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知道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史实;知道《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内容及危害。2.通过对文字史料、图片、地图的解读,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能力。(二)发展要求收集圆明园的资料。【教学建议】利用教材及其他材料学习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通过《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内容,结合《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危害;结合教材图片和《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及其他材料,简述列强的侵华罪行。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内容标准】知道洪秀全,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学习要求】(一)基本要求知道洪秀全;了解太平天国运动兴衰进程中的重大事件及影响;知道《天朝田亩制度》的进步性与局限,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二)发展要求了解外国的传教活动对中国的影响。【教学建议】利用教材内容了解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利用教材图片及《太平天国运动形势示意图》,学习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通过教材内容和其他材料,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初期进展顺利的原因;通过教材《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和其他材料,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和作用。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4课洋务运动【内容标准】了解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学习要求】(一)基本要求1.知道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了解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新式学校和新式海军;知道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2.通过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培养学生用唯物史观看待问题的能力。(二)发展要求了解洋务派主要代表人物的事迹,认识其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积极性和局限性。【教学建议】结合所学知识及其他材料,了解洋务运动兴起的国际国内背景;利用教材内容,补充洋务运动企业分布图,学习洋务运动的内容,建立时空观念;能以人物为线索讲述洋务派的观点和成就,分析其局限性;利用教材和其他材料对洋务运动进行评价。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内容标准】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列举《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学习要求】(一)基本要求1.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主要战役、《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危害。2.利用教材图片,培养学生时空观念;通过分析《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3.感受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们悲壮的抗争精神。(二)发展要求结合鸦片战争到甲午海战的史实,联系现实,认识加强海防的重要性。【教学建议】利用《甲午中日战争示意图》和教材图片,讲述甲午中日战争的重要战役及结果;利用教材及其他材料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及失败的原因;通过《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内容的对比,分析《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影响,并能利用其他材料进行实证。通过《时局图》、《各国在华强租海湾和划分“势力范围”情况表》史证瓜分中国狂潮。通过教材知道门户开放政策。第6课戊戌变法【内容标准】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学习要求】(一)基本要求1.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及变法活动,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2.认识维新变法运动是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也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3.感知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和谭嗣同为变法勇于牺牲的精神。(二)发展要求了解康有为的主要事迹,正确认识其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教学建议】通过教材及其他材料,了解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背景,认识维新变法运动是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利用教材材料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主要变法活动,认识维新派的主张,了解维新变法的经过和结果;利用教材维新变法的内容,分析变法的突出影响,培养历史解释能力。通过教材和其他材料,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第7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内容标准】知道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学习要求】(一)基本要求1.知道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危害。2.了解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线索,培养学生时空观念。(二)发展要求知道中国人民的抗争是阻止列强瓜分中国的最主要的原因。【教学建议】利用教材及其他材料,学习义和团运动,认识“扶清灭洋”口号的进步性与局限性;利用教材了解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主要史实,认识义和团运动的性质及意义;利用教材及其他材料实证八国联军的罪行;逐条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的影响;结合《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有关内容,了解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线索。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内容标准】了解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知道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学习要求】(一)基本要求知道兴中会、同盟会;了解孙中山及其他革命党人在思想方面为资产阶级革命所做的准备;理解三民主义。(二)发展要求搜集孙中山的事迹,举办关于孙中山的故事会。【教学建议】通过孙中山及其他革命党人的早期活动,知道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兴起;通过其他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广泛传播的原因;通过兴中会、同盟会的政治纲领,认识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主张及其地位。第9课辛亥革命【内容标准】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涵盖9、10课)【学习要求】(一)基本要求1.了解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志士开展的主要反清起义。2.了解武昌起义的史实,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二)发展要求观看电影《辛亥革命》。【教学建议】利用教材材料史证同盟会成立后,革命迅速发展;利用教材和《武昌起义和全国各省独立形势示意图》,讲述辛亥革命的过程及结果;结合教材及其他材料,分析辛亥革命的功绩。第10课中华民国的建立【内容标准】了解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学习要求】(一)基本要求1.了解中华民国建立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史实。2.通过中华民国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认识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二)发展要求思考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的原因。【教学建议】通过教材内容,了解中华民国的建立;利用教材和其他材料,认识中华民国的内外政策及性质;结合教材及其他材料,学习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实证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社会性质;通过教材和其他材料,认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和意义。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内容标准】知道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的史实;了解北洋军阀混战的黑暗局面。【学习要求】(一)基本要求1.知道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的史实;了解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维护辛亥革命成果的斗争。2.了解北洋军阀混战的黑暗局面。(二)发展要求查阅材料,进一步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教学建议】通过教材内容知道袁世凯独裁统治的表现和复辟帝制的过程、结果;利用教材史实,了解孙中山等人为维护共和所做的努力;利用教材内容,列表体现北洋军阀的分裂割据,分析军阀混战的不利影响。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第12课新文化运动【内容标准】知道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学习要求】(一)基本要求1.知道陈独秀等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的主要成就,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2.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分析其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二)发展要求了解自己感兴趣的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的事迹。【教学建议】利用教材内容,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通过教材了解陈独秀等人的活动,知道新文化运动的主张、内容;利用教材及其他材料,分析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梳理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新思想的传播,制作近代化探索的时间轴,建立时空观念。第13课五四运动【内容标准】知道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学习要求】(一)基本要求1.知道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背景、经过及结果,认识五四运动的性质及地位。2.体会五四精神的内涵。(二)发展要求观看电影《我的1919》。【教学建议】利用教材及其他材料,了解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经过、结果;用教材及其他材料实证五四运动的性质;通过教材和其他材料,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第14课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内容标准】了解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史实;了解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学习要求】基本要求1.了解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史实;知道中共诞生的背景。2.了解中共一大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通过中共二大了解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二)发展要求观看《开天辟地》《建党伟业》等影片,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背景。【教学建议】通过教材内容学习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背景,理解五四运动与中共成立的关系;利用教材学习中共一大的召开和会议内容;通过教材及其他材料,学习中共成立的历史意义,实证中共成立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第15课北伐战争【内容标准】简述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主要史实;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学习要求】(一)基本要求1.简述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2.根据地图简述北伐战争的概况,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和时空观念。(二)发展要求进一步了解广州国民政府和黄埔军校。【教学建议】利用第一次国共合作、孙中山革命指导思想的转变、黄埔军校等史实,认识北伐战争的背景;利用《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讲述北伐的主要对象和经过;利用教材和其他材料,认识北伐战争的性质,分析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利用教材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第1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内容标准】知道南昌起义,讲述毛泽东、朱德在井冈山会师的故事,认识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学习要求】(一)基本要求1.知道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井冈山会师的史实。2.认识中共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二)发展要求观看电影《建军大业》。【教学建议】利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示意图》,讲述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过程;利用教材及其他材料认识中共创立红军、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通过教材内容了解“工农武装割据”和国共对峙局面的形成;认识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将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历程,感受毛泽东等中共党人实事求是、敢于创新的智慧。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内容标准】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知道遵义会议,认识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学习要求】基本要求1.知道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史实,知道遵义会议及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2.认识党的正确领导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关键;感受长征精神。(二)发展要求学唱《长征组歌》,收集长征诗词。【教学建议】利用教材及其他材料认识长征的原因;通过《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了解长征的进程,突出红一方面军长征途中的重大事件及影响,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结合遵义会议的内容、图片和补充材料,认识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利用教材和其他材料,认识长征的意义,传承长征精神。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8课难忘九一八【内容标准】知道九一八事变,了解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知道西安事变,理解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意义。【学习要求】(一)基本要求1.知道九一八事变的背景、经过,结果,理解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2.知道西安事变,理解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意义。3.通过一二.九运动、杨靖宇、张学良等人物的事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二)发展要求参观赵一曼纪念馆。【教学建议】利用教材及其他材料,学习九一八事变的背景、经过;利用教材内容,实证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结合教材及其他材料,学习西安事变的背景和意义;通过分析中共对西安事变的对策,认识中共从根本上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利益。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内容标准】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认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全民族抗战的意义。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学习要求】基本要求1.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认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全民族抗战的意义。2.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二)发展要求收集南京大屠杀的影视资料。【教学建议】通过教材和其他材料,了解七七事变的背景、经过、影响;利用教材及其他材料讲述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的过程,认识其对全民族抗战的意义;利用教材和其他材料学习淞沪会战;以南京大屠杀为例认识侵华日军凶恶残暴的本质。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内容标准】列举正面战场的抗日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学习要求】(一)基本要求1.知道正面战场的抗日史实,认识正面战场在全民族抗战中的地位和积极作用。2.体会中国军人在抗战中的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二)发展要求了解抗战名将的事迹。【教学建议】利用教材结合所学知识,了解正面战场的抗日史实;利用教材和其他材料分析正面战场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抗战史实,体会中国军人在抗战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内容标准】列举敌后战场的抗日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学习要求】(一)基本要求1.知道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抗日史实。2.了解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理解敌后战场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二)发展要求学唱抗战歌曲,参观李庄抗战文化。【教学建议】利用教材了解敌后战场的抗日史实;利用教材和其他材料,了解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理解敌后战场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讲述敌后战场军民的抗战故事,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战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内容标准】知道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了解日本投降的史实;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历史意义。【学习要求】(一)基本要求1.了解全民族抗战的形势,知道中共七大,认识中共在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斗争中的作用;2.了解日本投降的史实,探讨抗战胜利的原因及历史意义,认识中共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二)发展要求观看电影《东京审判》。【教学建议】利用教材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抗战是全民族的抗战;利用教材和其他材料了解中共七大的内容和意义;利用教材了解日本投降的史实;利用教材和其他材料探讨抗战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认识中国的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七单元解放战争第23课内战爆发【内容标准】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实行独裁、发动内战的本质。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的史实。【学习要求】(一)基本要求1.知道重庆谈判、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了解内战的爆发和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的史实。2.理解中共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实行独裁、发动内战的本质。(二)发展要求观看重庆谈判的影视资料。【教学建议】利用教材及其他材料,分析重庆谈判的背景;结合重庆谈判的过程、结果,认识中共为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通过教材内容认识国民党实行独裁、发动内战的本质;利用教材及其他材料,讲述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的史实,了解人民解放军的作战原则和方针,认识其在解放战争中的地位。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内容标准】了解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知道解放区的土地改革;简析国民党南京政权覆灭和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学习要求】(一)基本要求1.了解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的史实。2.知道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分析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二)发展要求观看《大决战》等影片,感受人民解放战争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教学建议】补充地图,讲述刘邓大军挺近大别山;利用《三大战役示意图》及其他材料,学习三大战役,认识其在解放战争中的作用;利用教材及其他材料,认识南京解放的意义;利用教材及其他材料,学习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分析南京国民政府覆灭、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认识人民群众的重要作用。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内容标准】以张謇兴办实业为例,初步认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学习要求】(一)基本要求1.以张謇兴办实业为例,学习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历程及原因;通过民族工业发展的曲折命运,认识民族独立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2.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等社会习俗的变化,分析社会习俗变化的原因。(二)发展要求收集整理张之洞、张謇事迹,了解他们对中国近代化的贡献。【教学建议】结合教材及其他材料,了解张謇等人的救国主张及兴办民族工业的史实;结合张謇企业的兴衰,认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曲折历程;通过教材和其他材料,分析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曲折发展的原因;通过教材及其他材料,了解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及特点,分析变化的原因。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内容标准】以京师大学堂的开办和科举制度的废除为例,了解近代新式教育发展的主要史实;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近代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知道鲁迅、茅盾、齐白石、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人的成就。【学习要求】(一)基本要求1.以京师大学堂的开办和科举制的废除为例,了解近代新式教育发展的主要史实。2.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近代新闻出版业的发展。3.知道鲁迅等文化名人,了解近代中国文学艺术的成就。(二)发展要求阅读感兴趣的近代中国文化名人传记。【教学建议】利用教材内容了解京师大学堂的开办和科举制度废除的史实,了解新式教育的发展;利用教材内容,了解近代新闻出版业发展的成就;通过鲁迅等文化名人的成就,认识其作品反映的时代特征。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内容标准】讲述开国大典,认识新中国成立的意义。组织观看《开国大典》《建国大业》等影片,体会“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深刻内涵。【学习要求】(一)基本要求1.知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标志和意义。2.分析新中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培养学生历史解释能力。3.体会“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深刻内涵。(二)发展要求观看《开国大典》《建国大业》等影片。【教学建议】通过教材材料学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及意义,知道其为新中国成立所做的准备及初步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通过视频和图片、文字材料讲述开国大典,认识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体会“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深刻内涵。根据教材内容学习西藏和平解放。第2课抗美援朝【内容标准】认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义性。学唱《我的祖国》《英雄赞歌》等歌曲,学习志愿军将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学习要求】(一)基本要求1.了解抗美援朝的原因、目的和性质。知道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著名战役,英雄人物及事迹。2.学习志愿军将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二)发展要求观看《上甘岭》、《英雄儿女》等影视作品。【教学建议】利用教材和其他材料学习抗美援朝的背景,认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义性;利用视频和图片、文字材料,学习抗美援朝经过;讲述志愿军的故事,学唱《我的祖国》《英雄赞歌》,体会志愿军将士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利用教材和其他材料,分析抗美援朝的意义,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第3课土地改革【内容标准】了解土地改革运动。
【学习要求】基本要求1.了解土地改革运动。2.认识土地改革在恢复国民经济和巩固新生政权中的作用。(二)发展要求通过网络、影视、文学作品等深入了解新中国土地改革的情况。【教学建议】利用教材和其他材料分析土地改革的背景,认识到“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发展”是土地改革的根本原因;以教材材料为基础学习土地改革的目的、内容、方式和成果;通过教材及其他材料,归纳土地改革的意义,认识土地改革的实质,培养学生历史解释能力。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内容标准】了解“一五计划”。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会议制度,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结合最近召开的一次“两会”,谈谈“两会”的作用。【学习要求】(一)基本要求1.了解“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成就及意义。2.知道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二)发展要求结合最近召开的一次“两会”,谈谈“两会”的作用。【教学建议】以教材材料为基础,认识“一五计划”的背景、目的及任务;利用教材示意图,学习“一五计划”的主要成就,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知道“一五计划”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基础;通过“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学习,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结合政治协商会议,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第5课三大改造【内容标准】了解“三大改造”,知道中国1956年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学习要求】(一)基本要求1.了解三大改造的含义、方式,认识三大改造的实质、影响。2.认识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使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二)发展要求结合地方史,了解家乡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情况。【教学建议】利用教材材料,分析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利用教材和其他材料,学习三大改造,培养学生用唯物史观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内容标准】知道中国1956年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知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了解这一时期以王进喜、雷锋、邓稼先、焦裕禄等为代表的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的精神。了解“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危害及主要教训。【学习要求】(一)基本要求1.了解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及意义,知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2.了解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体会以王进喜、雷锋、邓稼先、焦裕禄等为代表的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的精神。3.通过“文化大革命”的概况,总结“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危害和主要教训,认识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与艰难。发展要求用唯物史观正确认识毛泽东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作用。【教学建议】以教材材料为基础,认识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通过教材及其他材料,学习“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分析失误的原因及实质,认识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与艰难;通过教材及其他材料学习文化大革命,突出党和人民与“左”倾错误的斗争,总结“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危害和主要教训,认识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要性;了解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体会以王进喜等为代表的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的精神。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内容标准】了解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学习要求】(一)基本要求1.认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知道伴随思想解放潮流而来的拨乱反正。2.了解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认识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历史性伟大转折,使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二)发展要求查阅资料,了解“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委员会”职能。【教学建议】利用教材和其他材料,认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通过教材及其他材料,学习十一届三中全会,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历史性伟大转折,使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利用教材和其他材料,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拨乱反正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作用。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内容标准】了解农村和城市的改革,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认识改革对于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学习要求】(一)基本要求了解农村和城市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认识改革对于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邓小平对改革所起的重要作用。(二)发展要求根据所学知识,归纳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变化。【教学建议】利用教材及其他材料,学习农村改革,认识生产关系的调整对生产力发展的影响;利用教材和其他材料,学习城市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和对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第9课对外开放【内容标准】了解深圳特区的发展,认识邓小平对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开展社会调查,了解改革开放前后家乡的变化。【学习要求】(一)基本要求了解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对外开放的发展,理解对外开放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对外开放政策的正确性。(二)发展要求开展社会调查,了解改革开放前后家乡的变化,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教学建议】以深圳为例,利用教材及其他材料,了解经济特区的建立及发展,明白经济特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利用教材地图,了解对外开放的步骤和格局,形成对外开放的时空观念;利用教材及其他材料,实证加入世贸组织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认识到坚持对外开放的重要性。第10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容标准】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性;认识中国坚持科学发展、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性。【学习要求】(一)基本要求1.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及形成过程,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性。2.知道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过程,进一步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二)发展要求查阅资料,结合所学,区别两会、中共代表大会、中央全会在中国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教学建议】利用教材和其他材料,学习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利用教材及其他材料,理解邓小平南方谈话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利用教材材料,学习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过程,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该体系中的重要地位。第11课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内容标准】知道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以来我国取得的新成就。结合身边的事例,讨论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学习要求】(一)基本要求知道“中国梦”、“四个全面”、“五大发展理念”,了解“四个全面”、“五大发展理念”与“中国梦”的关系,明白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知道中共十六大以来我国取得的新成就,明白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坚信中国梦一定能实现。(二)发展要求查阅地图,了解“一带一路”经过的国家和地区。【教学建议】通过教材材料,学习和梳理“中国梦”、“四个全面”、“五大发展理念”的内涵及相互关系;通过所学知识,实证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通过教材并结合身边事例,了解中共十六大以来我国取得的新成就,认识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通过补充地图,了解“一带一路”经过的国家和地区,认识“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现实意义。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2课民族大团结【内容标准】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认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意义。【学习要求】(一)基本要求1.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知道党的民族政策、主要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学会尊重民族差异。2.知道西部大开发战略及成就,认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意义。(二)发展要求谈谈自己所了解的国内其他民族的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惯。【教学建议】通过教材及其他材料,了解党的民族政策、主要少数民族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惯;利用教材及地图,学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培养历史解释能力,形成时空观念;通过教材及其他材料,学习西部大开发战略,认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意义。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内容标准】了解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学习要求】(一)基本要求1.了解港、澳问题的由来,知道“一国两制”的提出及重大意义。2.了解港、澳回归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二)发展要求观看港澳回归纪录片。【教学建议】根据所学知识,讲述港澳问题的由来;通过教材及其他材料,学习“一国两制”,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利用教材及其他材料,了解港、澳回归的史实,分析港澳回归的原因,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内容标准】了解海峡两岸关系改善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举办有关台湾问题的专题讲座。【学习要求】(一)基本要求1.了解台湾问题的由来。2.了解不同时期海峡两岸政策的变化,认识其对两岸关系的影响。3.了解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及人员往来的史实,进一步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二)发展要求举办有关台湾问题的专题讲座。【教学建议】了解台湾问题的由来,形成有关台湾历史的时空观念;通过教材及其他材料,学习不同时期海峡两岸政策,分析其对两岸关系的影响,认识台湾问题和港澳问题的不同性质;利用教材及其他材料,实证海峡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实证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培养学生客观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第15课钢铁长城【内容标准】通过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仪式上展出的武器装备,了解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成就。【学习要求】(一)基本要求了解新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巨大成就,认识国防建设与综合国力之间的关系。(二)发展要求查找国庆阅兵的资料,看中国军事装备的进步。【教学建议】通过教材内容和国庆阅兵资料,了解中国军事装备的进步和国防、军队建设的巨大成就;通过其他材料探究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科技发展、国际地位的关系,理解钢铁长城的含义。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内容标准】知道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学习要求】(一)基本要求1.知道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及原则,认识其对中国国际地位的影响。2.知道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的外交成就,了解新中国外交走向成熟的过程,认识周恩来对中国外交的重大贡献。(二)发展要求查阅资料,领略周恩来的外交智慧。【教学建议】利用教材及其他材料,学习新中国外交政策及原则,分析其对中国国际地位的影响;以教材材料为基础,归纳建国初期新中国的外交成就;通过教材及其他材料,分析国内国际环境对中国外交的影响。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内容标准】了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通过近期中国的一次重大外交行动,认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学习要求】(一)基本要求1.了解20世纪70年代、改革开放后中国外交的重大成就,认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2.知道新中国外交成就辉煌的原因,认识国力增强对国际地位的重要影响。(二)发展要求关注近期中国的重大外交行动,认识当下中国的国际地位。【教学建议】以教材内容为基础,归纳20世纪70年代、改革开放后中国取得的主要外交成就,形成中国外交的时空观念,认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通过教材及其他材料,分析中美关系改善、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培养学生史料实证能力;利用教材及其他材料,分析新时期中国全方位外交成就辉煌的原因,培养学生用唯物史观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内容标准】了解“两弹一星”和杂交水稻等,认识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学习要求】(一)基本要求1.了解建国以来的杰出科学家和重大科技成就。2.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二)发展要求查阅资料,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原子能的和平利用、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的领先世界的成就。【教学建议】利用教材及其他材料,归纳新中国的重大科技成就及影响,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作用;通过教材及其他材料,讲述邓稼先、袁隆平等科学家的故事,感悟传承其精神;通过教材及其他材料,正确认识科技的影响,培养学生用唯物史观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利用教材内容,学习新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内容标准】从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了解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学习要求】(一)基本要求了解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知道变化的原因,认识其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关系。(二)发展要求谈谈自己家庭生活的变化。【教学建议】利用教材,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改革开放前后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的变化;通过教材及其他材料,探究社会生活中折射出的历史信息,分析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第1课古代埃及【内容标准】知道金字塔,初步了解古埃及文明。【学习要求】(一)基本要求1.知道古埃及文明产生的条件;概述古埃及发展历程与法老的统治、古埃及文明成就。2.认识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人民智慧的结晶。3.理解大河流域文明的地理特征。(二)发展要求了解人类的形成和原始社会发展状况。【教学建议】利用地图标出古埃及文明的地理位置,从时空角度叙述古埃及文明的产生;利用教材和其他材料概括古埃及文明成果,重点介绍金字塔,理解其在古埃及文明中的地位;通过法老的统治理解古埃及奴隶制的特征。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内容标准】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初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学习要求】(一)基本要求1.知道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产生的地理环境、发展历程和突出的文明成果。2.通过《汉谟拉比法典》理解古代两河流域的奴隶制。(二)发展要求查阅资料,了解空中花园等古代西亚其他文明成果。【教学建议】利用地图标出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地理位置,从时空角度叙述其发展进程;利用教材和其他材料概括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成果,重点介绍《汉谟拉比法典》,理解其在人类法制发展史上的地位;通过汉谟拉比的统治理解古代两河流域奴隶制文明的特征。第3课古代印度【内容标准】通过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创立,初步了解古代的印度社会。【学习要求】(一)基本要求1.知道古印度文明产生的概况、雅利安人入侵和孔雀王朝的统治。2.知道种姓制度的基本内容、佛教创立和传播概况。(二)发展要求查阅资料,了解种姓制度对现代印度社会的影响。【教学建议】利用地图标出古代印度文明的地理位置,从时空角度叙述其发展进程;利用教材和其他材料,学习古代印度种姓制度和佛教创立的背景、教义及影响,了解佛教的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华北科技学院《电路原理(Ⅰ)》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外科常用技术》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武夷山职业学院《水文学实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文化产业职业学院《老年健身》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土石方工程分包合同B土石方分包合同
- 广东新安职业技术学院《二语习得》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届黑龙江省绥化市青冈县高三4月调研测试(二诊)数学试题试卷含解析
- 山西省运城2025年初三下学期期中练习化学试题理试卷含解析
- 科研项目校内协作合同(2025年版)
- 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航海气象学与海洋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供应链管理-第十三章供应链绩效评价课件
- 水利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 DB15T 489-2019 石油化学工业建设工程技术资料管理规范
- 数学课堂教学技能讲座课件
- 异物管控记录表
- 公车私用管理制度
- 设备主人制管理办法
- 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旁站监理记录表
- 幼儿园绘本:《小蛇散步》 课件
- 《艺术学概论考研》课件艺术本体论-形式论
- 遵义会议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