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怀仁市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学业质量监测历史注意事项:1.其中历史部分分第I卷和第卷,全卷共8页,满分75分,考试时间7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3.答案全部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选择题(共30分)本部分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1.距今约5300—4300年的浙江良渚古城遗址中考古发现非常丰富。古城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城内外的贵族墓地里,出土了祭祀用的玉琮、玉璧和象征军事指挥权的玉钺等,这与城外随葬品稀少的普通墓地形成了鲜明对比。据此可知()良渚古城遗址平面图A.长江流域出现大规模稻作农业 B.当地盛产玉器并常作为陪葬品C.早期国家出现,阶级分化明显 D.南方的建筑水平远超北方地区2.《礼记》中记载西周时期:“宗庙之祭,贵者献以爵,贱者献以散;尊者举觯(zhì),卑者举角(爵、散、觯、角都为青铜酒器)。”《礼记》中记载的青铜器()A.用于当时的各种礼仪活动 B.作为礼器成为身份地位的象征C.种类众多且纹饰复杂精美 D.工艺十分复杂需多人协同完成3.唐代以前受儒家礼仪的影响,女性多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即使出行也要包裹的很严密。但在唐朝,女性也可以与男性一样素面骑马、出游。尤为突出的是女性的服饰也由深领变为如圆领、方领、斜领、直领和鸡心领等。特别是盛唐以后流行袒领,女性里面不穿衬衣,袒露胸脯。这些变化反映了唐朝()A.儒家思想衰落 B.社会风气的开放C.社会经济的繁荣 D.民族政策的开明4.列表总结是日常学习中常用的复习方法。李华同学整理部分复习资料,如下表,据此可知她复习的单元主题是()对漠北在和林设置转运使;后又设置和林宣慰司都元帅府;至元武宗时升为行省对云南至元一年,设置行省对西藏由宣政院直接管辖A.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B.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C.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D.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5.宋朝将中枢机构运行改为行政、军事和财政三权分属中书门下、枢密院和三司。三者鼎足而立、彼此不相知。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后,也大刀阔斧地对中央行政机构——中书省下手……至此,历史上的君权和相权合二为一,皇帝兼理丞相职务。两朝的政治改革均旨在()A.精兵简政 B.维护统一 C.削弱地方 D.加强皇权6.自从2024年中国实行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以来,外国游客扎堆涌向中国,“中国好city”成为网络热词。法国某学者在游览中国某城市的历史遗址后说:“亲眼看到英法联军这些自诩为文明人的欧洲人,在这个享有世界性非凡美誉的地方犯下可耻罪行,作为一个法国人,我感到万分羞愧。”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割占香港岛 B.火烧圆明园 C.拆大沽炮台 D.旅顺大屠杀7.历史学家金冲及说:“如果用短近的眼光来看,甲午战争对中国似乎只是一场备受屈辱的悲剧;但以更长远的眼光来看,却又是一个新的起点。屈辱迫使人们重新思考,屈辱又催促人们猛醒,发愤图强,从而揭开中国近代历史上新的一页。”这一“新的起点”的论断是基于甲午战争()A.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B.推动了中国政治近代化转型C.列强侵华由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D.揭开了近代民主革命的序幕8.课堂上张老师以“转折”为主题词进行总结复习。他总结到:“中国革命根据地完成了从东南到西北的战略转移,使延安成为中国革命的中心,实现了从国内革命战争向民族解放战争的战略转变,实现了中国革命从挫折到胜利的战略转折。”与这一主题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红军长征 B.遵义会议 C.三大改造 D.土地改革近代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对拯救中国的各种思想总是先从旁观者的角度关注再到逐步认识、接受,最后到实践的过程。下表是1918—1919年报纸、杂志上发表的部分文章,据此完成第下列小题。时间发表著作主要内容1918年李大钊:《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热情讴歌十月革命,热烈欢呼“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1919年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1919年杨匏安《社会主义》《马克斯主义》《劳动歌》(《国际歌》在中国的第一个译本)等共40多篇文章他的《马克斯主义》堪与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并称为当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姊妹作9.结合以上信息分析1918—1919年,中国出现大量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的国际因素()A.第一次世界大战将结束 B.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C.二月革命推翻沙皇统治 D.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10.每一次重大社会变革的背后,都有思想解放、理论创新的身影。下列活动属于材料中“新思想”指导下所进行的伟大实践是()A.颁布《资政新篇》 B.创办黄埔军校C.五四运动的爆发 D.中国共产党诞生11.如下表为1957年与1952年相比,我国部分经济数据增长的情况。表格数据表明()项目钢铁煤炭棉花粮食增长率296%96%26%19%A.工农业协调发展 B.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成就显著C.我国实现工业化 D.工业产值已经超越农业产值12.据预估自1451年至1870年,约有1100万至1250万黑奴被从非洲海岸运出,约1050万人被贩运到美洲港口。跨大西洋奴隶贸易不仅给被强迫劫掠到其他地区的黑人带来了无穷无尽的苦难,而且也造成了近代以来欧美国家种族主义思想长期流行,但是奴隶贸易带来的资金却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上述内容()A.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奴隶贸易的影响 B.旨在揭露奴隶贸易的血腥性C.旨在说明非洲地区人力资源的丰富 D.记录了北美黑奴的悲惨遭遇13.1906年,大量反英传单和小册子流传于印度的西孟加拉邦地区,抨击英国殖民者“靠榨取我们的金钱的喂养而脑满肠肥”,要求“把外国老爷们从城乡赶走,把政权掌握在自己手里”。这些传单或小册子的出现()A.与章西女王起义息息相关 B.瓦解了英国的殖民统治C.践行了非暴力不合作思想 D.反映了民族意识的增强14.下面是李华同学在网上搜集到的自1948年以来“美国人心目中最伟大的总统”评选结果(部分),从表中可知林肯总统始终位列第一,关于这一结果解读正确的是()名次1948年1962年1977年1984年2000年1林肯林肯林肯林肯林肯2华盛顿华盛顿华盛顿罗斯福罗斯福3罗斯福罗斯福罗斯福华盛顿华盛顿A.林肯颁布《宅地法》将土地免费分配给农民B.林肯领导美国独立战争,结束南北分裂状态C.林肯维护国家统一,清除资本主义发展障碍D.林肯废除黑人奴隶制度,解决种族歧视问题15.在北京发布的《国际形势黄皮书: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指出,2020年以来,气候变化并未因新冠肺炎疫情而止步,频繁发生的极端气候事件威胁到粮食安全、加剧贫困与不平等,并助长疫病蔓延。如果不采取行动,人类将难以承受气候变化所带来的严峻后果,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时刻已经到来。报告认为()A.全球治理需要深化国际合作 B.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首要任务C.自然环境的恶化已不可逆转 D.中国新型发展理念的影响提升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5分)本部分共4道大题,其中16题8分,17题10分,18题12分,19题15分,共45分。16.科技创新,改变世界。某班同学以“科技的力量”为主题制作宣传展板,请你一起参与完成策展活动。展板一中国智慧惠及全球(1)请你根据下表中的相关信息,分别将②、③处科技发明体现的中国智慧补充完整。①展示说明:该图形象再现了汉代将破布、麻头等原料经过洗涤、打浆等程序最后制成纸浆,晾晒成纸的过程。②展示说明:《梦溪笔谈》中记录这种印书技术“若止印二三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③展示说明:袁隆平培育的籼型杂交水稻比常规水稻增产20%左右,袁隆平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中国智慧: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使得纸的使用日益普及,便利了典籍的流传。中国的造纸术流传到世界各地,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中国智慧:▲中国智慧:▲展板二工业革命改变世界(2)请结合左侧图表及研究报告参考示例,完善右侧研究报告。参考示例:①研究角度:科技与劳动力结构②研究思路:从所给素材“英国就业人口比重变化图”可以看出,1801年到1901年,英国农业劳动力比重大幅度下降,工业和服务业劳动力比重大幅度上升。(提取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百年,英国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工商业迅速发展,电力、石油、汽车、飞机等新兴工业部门及与之配套的服务行业吸纳了大量劳动力。(解读原因)③研究结论:科技发展推动英国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从而导致了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得出认识)英国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比例的变化研究报告:①研究角度:科技与城市化进程②研究思路:_________________。(提取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此期间,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化发展扩大了城市的规模,城市吸纳了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解读原因)③研究结论:______________。(得出认识)
17.改弦更张,万象更新。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秦孝公任商鞅。鞅以三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使其)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故废井田,制阡陌,不限多少。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通典·食货》材料二资本主义世界陷入恐慌,人们开始怀疑资本主义制度……罗斯福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现在必须由政府介入并指导创建新的社会秩序……因此,这篇演讲也被人们誉为“某种意义上的‘新政’宪章”,事实上这一演讲影响了此后70多年美国经济政策。——《大国崛起·美国》解说词材料三1984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连续颁布三个文件,对农村发展社队(乡镇)企业给予支持,要求各地党委和政府“对乡镇企业要像对国有企业一样,一视同仁,给予必要的扶持”。从1984年开始,乡镇企业出现突破性的发展势头,各类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到1988年企业个数达到了1888万个,从业人数达到了9546万人,总收入达到了4232亿元,4年间乡镇企业平均每年增长52%,从业人数平均每年增长208%。总收入平均每年增长58.4%。——摘编自萧冬连《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的历史和机制分析》(1)材料一中商鞅认为秦国当时主要问题是什么?他通过哪些措施实现了秦国的“富国强兵”?(2)阅读材料,结合具体史实对材料二中的划线部分进行解释说明。(3)阅读材料,简述“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背景及历史意义。18.认清时局,审时度势。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下面是中国某一时期各政权实力对照表政权名称户数人口兵力魏66万443万60万蜀28万94万10.2万吴52.3万230万23万材料二1921年8月11日,美国向英、法、意、日、中五国发出正式邀请,邀请书的第一部分写到:巨额军费开支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消耗了大量的人力,以致侵害了“社会之安定、正义之保持、和平之确定”。目前有关各国共同讨论裁减军备的时机已到,而首先应讨论限制海军军备问题。邀请书的第二部分指出:须有要求和平的意愿并消除国家间误会,裁减军备才有成功的可能。因而在对太平洋及远东问题的讨论中应遵循尊重友谊,去除争端的原则,英、法、意、日等国当即表示同意。——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材料三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对峙是为了争夺霸权,每一方都认为对方威胁到己方,西方盟国以条约组织包围了苏联阵营,苏联则迁回到西方的背后,培养革命的盟友。苏联领导人偶尔表现为防御性的焦虑或者流露出攻击性的霸气。——摘编自[美]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1)依据材料一,判断表中反映的历史时期,并简述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2)依据材料二,分别分析美国邀请中、日两国参加会议的原因,并结合史实说明此次会议美国取得的“成果”。(3)材料三认为美苏对峙的实质是什么?举出美苏对峙的具体表现。(4)综上所述,归纳影响局势的因素。19.顺势而为,应势而动。各国的发展无不需要顺应时代的潮流,并在潮流中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时政·见证社会进步】(1)释读政治仪式,分析下列仪式所反映该国的政治特征。图一英国议会要求威廉和玛丽承认《权利法案》1689年1月,英国议会宣布詹姆士二世逊位,由女儿玛丽和女婿威廉共同统治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限制王权。《权利法案》颁布后,国王不得私自征税、改法律、与天主教徒结婚或传位给天主教徒。此后,英国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君主立宪制逐渐形成。图二1787年美国宪法签署时的情景1787年9月17日,美利坚合众国宪法(ConstitutionoftheUnitedStatesofAmerica)在费城定稿并签署,为美国政治制度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这一里程碑事件标志着美国从松散的邦联制度向联邦制度的转变,也成为了世界上首部成文宪法的典范。【时音·反映时代潮流】(2)吟唱时代潮音,分别简述下列歌曲出现的时代背景和其反映的时代呼声。【时势·判明历史趋势】(3)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中国近代史的部分进行研究后绘制了如下思维导图,请你结合思维导图,从中任选三个史实,自拟主题,写一篇项目化学习的总结发言稿。
怀仁市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学业质量监测历史注意事项:1.其中历史部分分第I卷和第卷,全卷共8页,满分75分,考试时间7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3.答案全部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选择题(共30分)本部分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1.距今约5300—4300年的浙江良渚古城遗址中考古发现非常丰富。古城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城内外的贵族墓地里,出土了祭祀用的玉琮、玉璧和象征军事指挥权的玉钺等,这与城外随葬品稀少的普通墓地形成了鲜明对比。据此可知()良渚古城遗址平面图A.长江流域出现大规模稻作农业 B.当地盛产玉器并常作为陪葬品C.早期国家出现,阶级分化明显 D.南方的建筑水平远超北方地区【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古城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城内外的贵族墓地里,出土了祭祀用的玉琮、玉璧和象征军事指挥权的玉钺等,这与城外随葬品稀少的普通墓地形成了鲜明对比”可知,贵族墓地与普通墓地随葬品的对比情况,说明当时阶级分化相当明显;古城由不同功能的区域组成,说明从良渚古城的构成和其他考古发现证实,距今5000年左右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已经出现了早期国家,C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稻作农业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随葬品中有玉器存在,并不能说明玉器的产地在当地且盛产,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北方地区建筑水平的信息,不能推断出“南方的建筑水平远超北方地区”,排除D项。故选C项。2.《礼记》中记载西周时期:“宗庙之祭,贵者献以爵,贱者献以散;尊者举觯(zhì),卑者举角(爵、散、觯、角都为青铜酒器)。”《礼记》中记载的青铜器()A.用于当时的各种礼仪活动 B.作为礼器成为身份地位的象征C.种类众多且纹饰复杂精美 D.工艺十分复杂需多人协同完成【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宗庙之祭,贵者献以爵,贱者献以散;尊者举觯(zhì),卑者举角(爵、散、觯、角都为青铜酒器)。”可知,贵贱者地位不同,献的青铜器不同,尊卑不同,所持的青铜器也不同,说明青铜器功能的变化,成为所有者身份地位的象征,B项正确;材料主旨是青铜器作为礼器成为身份地位的象征,不是仅仅为了说明青铜器用于当时的各种礼仪活动,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涉及青铜器的纹饰的相关情况,并不能说明“纹饰复杂精美”,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涉及青铜器的制作工艺情况,排除D项。故选B项。3.唐代以前受儒家礼仪的影响,女性多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即使出行也要包裹的很严密。但在唐朝,女性也可以与男性一样素面骑马、出游。尤为突出的是女性的服饰也由深领变为如圆领、方领、斜领、直领和鸡心领等。特别是盛唐以后流行袒领,女性里面不穿衬衣,袒露胸脯。这些变化反映了唐朝()A.儒家思想的衰落 B.社会风气的开放C.社会经济的繁荣 D.民族政策的开明【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但在唐朝,女性也可以与男性一样素面骑马、出游。尤为突出的是女性的服饰也由深领变为如圆领、方领、斜领、直领和鸡心领等。特别是盛唐以后流行袒领,女性里面不穿衬衣,袒露胸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社会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当时的些妇女受过文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女性可以参与骑马、出游等活动以及女性服饰变得更加大胆、开放,反映了唐朝社会风气的开放,B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唐朝社会风气的开放,题干中出现的变化并不能说明儒家思想的衰落,排除A项;题干反映的是唐朝社会风气的开放,“社会经济的繁荣”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C项;女性可以参与骑马、出游等活动以及女性服饰变得更加大胆、开放,这些变化与“民族政策的开明”无直接关联,排除D项。故选B项。4.列表总结是日常学习中常用的复习方法。李华同学整理部分复习资料,如下表,据此可知她复习的单元主题是()对漠北在和林设置转运使;后又设置和林宣慰司都元帅府;至元武宗时升为行省对云南至元一年,设置行省对西藏由宣政院直接管辖A.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B.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C.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D.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表格“行省”“对西藏”“由宣政院直接管辖”等信息和所学可知,在地方,元朝设行省,提高了行政效率;设置宣政院管理全国宗教和西藏地区的军政事务,所以表格信息反映的是元朝历史,据此可知她复习的单元主题是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C项正确;秦汉时期的时代特征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秦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秦汉没有设置行省,排除A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是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但行省是在元朝时设置的,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明清时期的时代特征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明清均在元朝之后,行省制度已经存在,排除D项。故选C项。5.宋朝将中枢机构运行改为行政、军事和财政三权分属中书门下、枢密院和三司。三者鼎足而立、彼此不相知。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后,也大刀阔斧地对中央行政机构——中书省下手……至此,历史上的君权和相权合二为一,皇帝兼理丞相职务。两朝的政治改革均旨在()A.精兵简政 B.维护统一 C.削弱地方 D.加强皇权【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历史上的君权和相权合二为一,皇帝兼理丞相职务”等可知,宋朝以分权的方式加强皇权,明太祖废除丞相加强了皇权,这体现了其主要目的是加强皇权,D项正确;宋初实行募兵制,并未精兵简政,排除A项;宋朝没有统一全国,该说法错误,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加强皇权的措施,并非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削弱地方说法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6.自从2024年中国实行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以来,外国游客扎堆涌向中国,“中国好city”成为网络热词。法国某学者在游览中国某城市的历史遗址后说:“亲眼看到英法联军这些自诩为文明人的欧洲人,在这个享有世界性非凡美誉的地方犯下可耻罪行,作为一个法国人,我感到万分羞愧。”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割占香港岛 B.火烧圆明园 C.拆大沽炮台 D.旅顺大屠杀【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亲眼看到英法联军这些自诩为文明人的欧洲人,在这个享有世界性非凡美誉的地方犯下可耻罪行”和所学可知,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对北京西北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犯下滔天罪行,B项正确;1842年的《南京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与法军无关,排除A项;1901年,清政府与英、美等11国签订的《辛丑条约》中规定,拆毁大沽炮台,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甲午中日战争中,日军占领旅顺后,连续进行了四天大屠杀,杀害了两万多中国人,犯下令人发指的罪行,排除D项。故选B项。7.历史学家金冲及说:“如果用短近的眼光来看,甲午战争对中国似乎只是一场备受屈辱的悲剧;但以更长远的眼光来看,却又是一个新的起点。屈辱迫使人们重新思考,屈辱又催促人们猛醒,发愤图强,从而揭开中国近代历史上新的一页。”这一“新的起点”的论断是基于甲午战争()A.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B.推动了中国政治近代化转型C.列强侵华由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D.揭开了近代民主革命的序幕【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屈辱迫使人们重新思考,屈辱又催促人们猛醒,发愤图强,从而揭开中国近代历史上新的一页”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推动了民族意识觉醒,甲午中日战争后维新派发起了维新变法,其推动了中国政治近代化转型,属于新的起点,B项正确;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属于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但不属于中国的新起点,排除A项;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侵华由商品输出为主转为资本输出为主,这属于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但不属于新的起点,排除C项;揭开了近代民主革命的序幕是太平天国运动,排除D项。故选B项。8.课堂上张老师以“转折”为主题词进行总结复习。他总结到:“中国革命根据地完成了从东南到西北的战略转移,使延安成为中国革命的中心,实现了从国内革命战争向民族解放战争的战略转变,实现了中国革命从挫折到胜利的战略转折。”与这一主题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红军长征 B.遵义会议 C.三大改造 D.土地改革【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中国革命根据地完成了从东南到西北的战略转移,使延安成为中国革命的中心,实现了从国内革命战争向民族解放战争的战略转变,实现了中国革命从挫折到胜利的战略转折。”和所学知识可知,从1934年8月到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突破数十万国民党军的层层封锁和围追堵截,行程25000里,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最后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所以题干反映的历史事件是红军长征,A项正确;在1935年1月,中国共产党在遵义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但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三大改造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的,是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生产资料公有制,与题干“实现了从国内革命战争向民族解放战争的战略转变”等信息不符,排除C项;土地改革是1950年冬开始的,到1952年底,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与题干“实现了从国内革命战争向民族解放战争的战略转变”等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近代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对拯救中国的各种思想总是先从旁观者的角度关注再到逐步认识、接受,最后到实践的过程。下表是1918—1919年报纸、杂志上发表的部分文章,据此完成第下列小题。时间发表著作主要内容1918年李大钊:《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热情讴歌十月革命,热烈欢呼“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1919年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1919年杨匏安《社会主义》《马克斯主义》《劳动歌》(《国际歌》在中国的第一个译本)等共40多篇文章他的《马克斯主义》堪与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并称为当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姊妹作9.结合以上信息分析1918—1919年,中国出现大量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的国际因素()A.第一次世界大战将结束 B.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C.二月革命推翻沙皇统治 D.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10.每一次重大社会变革的背后,都有思想解放、理论创新的身影。下列活动属于材料中“新思想”指导下所进行的伟大实践是()A.颁布《资政新篇》 B.创办黄埔军校C.五四运动的爆发 D.中国共产党诞生【答案】9.B10.D【解析】9题详解】根据材料表格“热情讴歌十月革命”等信息和所学可知,1917年,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俄国十月革命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等文章热情讴歌十月革命,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所以中国出现大量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的国际因素是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B项正确;第一次世界大战于1918年11月已经结束,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但没有与大量宣传马克思主义无关,排除A项;二月革命推翻沙皇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对宣传马克思主义没有太大的影响,且李大钊热情讴歌的是十月革命,排除C项;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是在1919年,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与题干中“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等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0题详解】根据材料表格“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等信息和所学可知,材料中的“新思想”指的是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迅速而广泛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准备了思想条件,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开,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诞生,D项正确;太平天国颁布《资政新篇》,《资政新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在“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的指导下,1924年5月,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排除B项;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这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并没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排除C项。故选D项。11.如下表为1957年与1952年相比,我国部分经济数据增长的情况。表格数据表明()项目钢铁煤炭棉花粮食增长率296%96%26%19%A.工农业协调发展 B.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成就显著C.我国实现工业化 D.工业产值已经超越农业产值【答案】B【解析】【详解】表格数据展示了1957年与1952年相比,我国部分经济数据的显著增长,特别是钢铁和煤炭等重工业领域。这种增长是在我国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取得的,该计划是一个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方案,旨在推动工业化进程。因此,表格数据确实表明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成就显著,B项正确;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钢铁和煤炭的增长率远高于棉花和粮食的增长率,这反映出工业的增长速度远超过农业,因此不能说明工农业协调发展,排除A项;虽然表格数据显示了我国工业领域的显著增长,但仅凭这些数据并不能断定我国已经实现了工业化,排除C项;表格数据仅展示了部分经济数据的增长率,并未提供工业产值和农业产值的绝对数值或相对比例,无法从这些数据中断定工业产值已经超越农业产值,排除D项。故选B项。12.据预估自1451年至1870年,约有1100万至1250万黑奴被从非洲海岸运出,约1050万人被贩运到美洲港口。跨大西洋奴隶贸易不仅给被强迫劫掠到其他地区的黑人带来了无穷无尽的苦难,而且也造成了近代以来欧美国家种族主义思想长期流行,但是奴隶贸易带来的资金却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上述内容()A.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奴隶贸易的影响 B.旨在揭露奴隶贸易的血腥性C.旨在说明非洲地区人力资源的丰富 D.记录了北美黑奴的悲惨遭遇【答案】A【解析】【详解】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唯物史观强调经济基础对社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题目材料提到奴隶贸易“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揭示了其负面影响(苦难、种族主义),体现了唯物史观对经济与社会的综合分析,因此符合唯物史观的视角,A项正确;虽然材料提到奴隶贸易的“苦难”和“血腥性”,但后半部分着重分析其对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推动作用,整体目的是全面分析影响,而非单纯揭露血腥性,排除B项;材料并未强调非洲“人力资源的丰富”,而是聚焦奴隶贸易的掠夺性和对非洲的破坏,与“人力资源丰富”无关,排除C项;材料未具体描述“北美黑奴的悲惨遭遇”,而是概括性说明跨大西洋奴隶贸易的整体影响,且落脚点在经济与社会的双重分析,而非记录具体遭遇,排除D项。故选A项。13.1906年,大量反英传单和小册子流传于印度的西孟加拉邦地区,抨击英国殖民者“靠榨取我们的金钱的喂养而脑满肠肥”,要求“把外国老爷们从城乡赶走,把政权掌握在自己手里”。这些传单或小册子的出现()A.与章西女王起义息息相关 B.瓦解了英国的殖民统治C.践行了非暴力不合作思想 D.反映了民族意识的增强【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1906年,大量反英传单和小册子流传于印度的西孟加拉邦地区,抨击英国殖民者‘靠榨取我们的金钱的喂养而脑满肠肥’,要求‘把外国老爷们从城乡赶走,把政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和所学可知,印度的西孟加拉邦地区流传的反英传单和小册子抨击并号召人们赶走英国殖民者,印度人自己掌权,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增强,D项正确;章西女王起义发生在19世纪中期,与题干“1906年”时间相距较远,并非息息相关,排除A项;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分治独立,标志着英国殖民体系的瓦解,与题干“1906年”时间不符,排除B项;“非暴力不合作”指的是不使用暴力手段进行反抗,拒绝与殖民当局合作,与题干“把外国老爷们从城乡赶走,把政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4.下面是李华同学在网上搜集到的自1948年以来“美国人心目中最伟大的总统”评选结果(部分),从表中可知林肯总统始终位列第一,关于这一结果解读正确的是()名次1948年1962年1977年1984年2000年1林肯林肯林肯林肯林肯2华盛顿华盛顿华盛顿罗斯福罗斯福3罗斯福罗斯福罗斯福华盛顿华盛顿A.林肯颁布《宅地法》将土地免费分配给农民B.林肯领导美国独立战争,结束南北分裂状态C.林肯维护国家统一,清除资本主义发展障碍D.林肯废除黑人奴隶制度,解决种族歧视问题【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内战爆发后,林肯宣布南部联盟州为叛乱州,1862年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使得大量的奴隶踊跃报名参军,使战争向有利于北方的局面转变,最终北方取得了战争胜利,维护了国家统一,C项正确;颁布了《宅地法》,直接调动了广大人民,包括黑人的积极性,为内战北方资产阶级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不是林肯成为“美国人心目中最伟大的总统”的根本原因,排除A项;华盛顿领导了美国独立战争,与林肯不符,排除B项;1862年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废除黑人奴隶制度,并没有解决种族歧视问题,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5.在北京发布的《国际形势黄皮书: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指出,2020年以来,气候变化并未因新冠肺炎疫情而止步,频繁发生的极端气候事件威胁到粮食安全、加剧贫困与不平等,并助长疫病蔓延。如果不采取行动,人类将难以承受气候变化所带来的严峻后果,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时刻已经到来。报告认为()A.全球治理需要深化国际合作 B.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首要任务C.自然环境的恶化已不可逆转 D.中国新型发展理念的影响提升【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材料“在北京发布的《国际形势黄皮书: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指出……如果不采取行动,人类将难以承受气候变化所带来的严峻后果,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时刻已经到来”及所学可知,当前国际社会面临气候变化粮食安全、地区冲突强权政治种族歧视、贫富不均等众多问题,全球治理遭遇严峻挑战,世界各国家地区需要协同合作、达成共识,共同应对一系列国际社会治理难题,A项正确;材料只体现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时刻已经到来。”并未提到应对气候变化成为首要任务,排除B项;自然环境的恶化已不可逆转表述太绝对,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是可以通过环境保护和恢复来实现逆转的,排除C项;材料体现要加强国际合作,没有体现中国新型发展理念影响力,排除D项。故选A项。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5分)本部分共4道大题,其中16题8分,17题10分,18题12分,19题15分,共45分。16.科技创新,改变世界。某班同学以“科技的力量”为主题制作宣传展板,请你一起参与完成策展活动。展板一中国智慧惠及全球(1)请你根据下表中的相关信息,分别将②、③处科技发明体现的中国智慧补充完整。①展示说明:该图形象再现了汉代将破布、麻头等原料经过洗涤、打浆等程序最后制成纸浆,晾晒成纸的过程。②展示说明:《梦溪笔谈》中记录这种印书技术“若止印二三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③展示说明:袁隆平培育的籼型杂交水稻比常规水稻增产20%左右,袁隆平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中国智慧: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使得纸的使用日益普及,便利了典籍的流传。中国的造纸术流传到世界各地,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中国智慧:▲中国智慧:▲展板二工业革命改变世界(2)请结合左侧图表及研究报告参考示例,完善右侧研究报告。参考示例:①研究角度:科技与劳动力结构②研究思路:从所给素材“英国就业人口比重变化图”可以看出,1801年到1901年,英国农业劳动力比重大幅度下降,工业和服务业劳动力比重大幅度上升。(提取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百年,英国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工商业迅速发展,电力、石油、汽车、飞机等新兴工业部门及与之配套的服务行业吸纳了大量劳动力。(解读原因)③研究结论:科技发展推动英国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从而导致了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得出认识)英国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比例的变化研究报告:①研究角度:科技与城市化进程②研究思路:_________________。(提取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此期间,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化发展扩大了城市的规模,城市吸纳了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解读原因)③研究结论:______________。(得出认识)
【答案】16.②中国智慧:活字印刷术提高了印刷的效率,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和推广;13世纪时,向东传入朝鲜、日本,向西传入波斯、欧洲等地,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③中国智慧: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提高了粮食产量,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17.②研究思路:从所给素材“英国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比例的变化”可以看出,从1750—1870年,英国农村人口比重大幅度下降,城市人口比重大幅度上升。③研究结论:科技发展推动英国城市化进程加快。【解析】【16题详解】②中国智慧:据材料“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并结合图片信息可知,图②展示的是活字印刷术,结合所学可知,活字印刷术提高了印刷的效率,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和推广,13世纪时,向东传入朝鲜、日本,向西传入波斯、欧洲等地,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③中国智慧:据材料“袁隆平培育的籼型杂交水稻比常规水稻增产20%左右”并结合所学可知,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提高了粮食产量,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17题详解】②研究思路:仿照示例进行说明,强调材料信息的描述,如从所给素材“英国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比例的变化”可以看出,从1750—1870年,英国农村人口比重大幅度下降,城市人口比重大幅度上升。③研究结论:强调从材料中得出结论,研究角度是科技的作用,因此结论也需要从此出发,如据材料“英国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比例的变化”可知,科技发展推动英国城市化进程加快。17.改弦更张,万象更新。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秦孝公任商鞅。鞅以三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使其)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故废井田,制阡陌,不限多少。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通典·食货》材料二资本主义世界陷入恐慌,人们开始怀疑资本主义制度……罗斯福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现在必须由政府介入并指导创建新的社会秩序……因此,这篇演讲也被人们誉为“某种意义上的‘新政’宪章”,事实上这一演讲影响了此后70多年美国经济政策。——《大国崛起·美国》解说词材料三1984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连续颁布三个文件,对农村发展社队(乡镇)企业给予支持,要求各地党委和政府“对乡镇企业要像对国有企业一样,一视同仁,给予必要的扶持”。从1984年开始,乡镇企业出现突破性的发展势头,各类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到1988年企业个数达到了1888万个,从业人数达到了9546万人,总收入达到了4232亿元,4年间乡镇企业平均每年增长52%,从业人数平均每年增长20.8%。总收入平均每年增长58.4%。——摘编自萧冬连《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的历史和机制分析》(1)材料一中商鞅认为秦国当时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他通过哪些措施实现了秦国的“富国强兵”?(2)阅读材料,结合具体史实对材料二中的划线部分进行解释说明。(3)阅读材料,简述“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的背景及历史意义。【答案】(1)问题:人少地多;农业落后。措施:废除旧的土地制度;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2)美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文献,加强国家对经济的指导和干预。如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建立公平竞争法规,协调各个工业部门的企业活动,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和调节。颁布《社会保障法》,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应急的救济机构,利用过剩物资救济失业家庭,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经济的复苏。罗斯福新政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3)背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在农村推行经济体制改革。历史意义:吸纳了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解决了其就业问题;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促进了农村的城镇化。【解析】【小问1详解】问题:据材料一“鞅以三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可知,人少地多,农业落后。措施:据材料一“故废井田,制阡陌,不限多少”可知,废除旧的土地制度;据材料一“(使其)务本于内”并结合所学商鞅变法的知识可知,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据材料一“使秦人应敌于外”并结合所学可知,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小问2详解】解释说明:据材料二“现在必须由政府介入并指导创建新的社会秩序”可知,经济危机后,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体现了由政府介入等,可从此出发进行说明,如结合所学罗斯福新政的知识可知,美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文献,加强国家对经济的指导和干预,如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建立公平竞争法规,协调各个工业部门的企业活动,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和调节,颁布《社会保障法》,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应急的救济机构,利用过剩物资救济失业家庭,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经济的复苏。结合所学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影响的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小问3详解】背景:据材料三“1984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连续颁布三个文件,对农村发展社队(乡镇)企业给予支持”并结合所学改革开放的知识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在农村推行经济体制改革。历史意义:据材料三“从业人数达到了9546万人,总收入达到了4232亿元”可知,吸纳了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解决了其就业问题,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据材料三“从业人数达到了9546万人”并结合所学可知,促进了农村的城镇化。18.认清时局,审时度势。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下面是中国某一时期各政权实力对照表政权名称户数人口兵力魏66万443万60万蜀28万94万10.2万吴52.3万230万23万材料二1921年8月11日,美国向英、法、意、日、中五国发出正式邀请,邀请书的第一部分写到:巨额军费开支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消耗了大量的人力,以致侵害了“社会之安定、正义之保持、和平之确定”。目前有关各国共同讨论裁减军备的时机已到,而首先应讨论限制海军军备问题。邀请书的第二部分指出:须有要求和平的意愿并消除国家间误会,裁减军备才有成功的可能。因而在对太平洋及远东问题的讨论中应遵循尊重友谊,去除争端的原则,英、法、意、日等国当即表示同意。——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材料三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对峙是为了争夺霸权,每一方都认为对方威胁到己方,西方盟国以条约组织包围了苏联阵营,苏联则迁回到西方的背后,培养革命的盟友。苏联领导人偶尔表现为防御性的焦虑或者流露出攻击性的霸气。——摘编自[美]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1)依据材料一,判断表中反映的历史时期,并简述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2)依据材料二,分别分析美国邀请中、日两国参加会议原因,并结合史实说明此次会议美国取得的“成果”。(3)材料三认为美苏对峙的实质是什么?举出美苏对峙的具体表现。(4)综上所述,归纳影响局势的因素。【答案】(1)历史时期:三国时期。时代特征:政权分立。(2)原因:日本:一战后,美日两国在亚太地区的矛盾日益加剧,需要解决美日在亚太地区的矛盾;中国:中国作为亚太地区帝国主义主要的侵略对象,巴黎和会上中国问题并未解决,一战后美国要加紧侵略中国。成果:美国在华盛顿会议上提出“门户开放”政策,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使中国恢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实现了美国继续侵华的企图。(3)实质:争夺世界霸权。表现:政治上:杜鲁门主义出台;经济上:马歇尔计划的推行;军事上:北约和华约的成立。(4)因素:各自的实力,包括人口、军队、土地的数量等;国家利益;国际地位的变化等。【解析】【小问1详解】历史时期:根据题干材料一表格“魏”“蜀”“吴”等信息和所学可知,220年,曹丕在洛阳称帝,国号魏;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229年,孙权称帝,吴国建立,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所以表中反映的历史时期是三国时期。时代特征:根据所学可知,“魏”“蜀”“吴”三国建立,改变了天下分崩的局面,故三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是政权分立。【小问2详解】原因:依据材料二“须有要求和平的意愿并消除国家间误会,裁减军备才有成功的可能”可概括出邀请日本的原因是一战后,美日两国在亚太地区的矛盾日益加剧,需要解决美日在亚太地区的矛盾;依据材料二“因而在对太平洋及远东问题的讨论中应遵循尊重友谊,去除争端的原则”结合所学可概括出邀请中国的原因是中国作为亚太地区帝国主义主要的侵略对象,巴黎和会上中国问题并未解决,一战后美国要加紧侵略中国。成果:根据所学华盛顿会议相关知识,直接概括出美国取得的“成果”即可,如:美国在华盛顿会议上提出“门户开放”政策,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使中国恢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实现了美国继续侵华的企图。【小问3详解】实质:根据材料三“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对峙是为了争夺霸权”可概括出美苏对峙的实质是争夺世界霸权。表现:根据所学冷战相关知识,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分析概括出美苏对峙的具体表现即可,如:政治上,杜鲁门主义的出台;经济上,马歇尔计划的推行;军事上,北约和华约的成立。【小问4详解】因素:材料一反映了三国政权实力对比,材料二反映了华盛顿会议,材料三反映了美苏冷战,综上所述,从政权实力、国家利益、国际关系等角度,分析归纳影响局势的因素,如:各自的实力,包括人口、军队、土地的数量等;国家利益;国际地位的变化等。19.顺势而为,应势而动。各国的发展无不需要顺应时代的潮流,并在潮流中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时政·见证社会进步】(1)释读政治仪式,分析下列仪式所反映的该国的政治特征。图一英国议会要求威廉和玛丽承认《权利法案》1689年1月,英国议会宣布詹姆士二世逊位,由女儿玛丽和女婿威廉共同统治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限制王权。《权利法案》颁布后,国王不得私自征税、改法律、与天主教徒结婚或传位给天主教徒。此后,英国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君主立宪制逐渐形成。图二1787年美国宪法签署时的情景1787年9月17日,美利坚合众国宪法(ConstitutionoftheUnitedStatesofAmerica)在费城定稿并签署,为美国政治制度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这一里程碑事件标志着美国从松散的邦联制度向联邦制度的转变,也成为了世界上首部成文宪法的典范。时音·反映时代潮流】(2)吟唱时代潮音,分别简述下列歌曲出现的时代背景和其反映的时代呼声。【时势·判明历史趋势】(3)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中国近代史的部分进行研究后绘制了如下思维导图,请你结合思维导图,从中任选三个史实,自拟主题,写一篇项目化学习的总结发言稿。【答案】(1)政治特征: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从成立共和国到封建王朝复辟再到光荣革命,经过长达半个世纪的曲折历程,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经典文献导读》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省义乌地区2024-2025学年初三预测金卷(化学试题理)含解析
- 冀中职业学院《生物材料学双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力明科技职业学院《医学发育生物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与实施策略
- 德州职业技术学院《桥梁检测与加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密码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六中学初三下期末学习能力诊断英语试题及答含答案
-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食品生物技术(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重点中学全国中考大联考信息卷:化学试题试卷(2)含解析
- 2024年北京稻香村招聘考试真题
-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申报书-面上项目
- 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教学设计
- 水利部《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定额标准》(试点)
- 校园避震有办法PPT课件
- 农产品质量检测实验室100条评审准备要点
- 航模遥控器ET07使用说明书(全比例10通道遥控器)
- 户型设计PPT课件
- 主水仓清淤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 硬、安、纯-鲁侍萍没有大改的真性情
- 离子接地极的接地电阻计算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