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地理面试真题_第1页
【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地理面试真题_第2页
【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地理面试真题_第3页
【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地理面试真题_第4页
【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地理面试真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地理面试真题

题目来源1月4日浙江省杭州百面试考题

1.题目: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

2.内容:

东部季风区地域辽阔,南3潸度大,因而区域内就各地的自然面貌有恨大差别。

试讲题目

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

秦淮一淮河一线是中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大致与中国1月平均气温0C等

溟线和800亳米年等潺水量线相吻合,成为中国东部季风区内北方与南方、温布与亚

热带、旱地与水田等地理事物的更要分界线:此线以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区.冬季寒

冷、干燥.河湖结冰,地形以平原和高厚为主;此线以南地区属于热带、亚热带季风

注:图片节选自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970页

南北荣异对入委活动的影眼

(-)对农业生产类型和耕作方式的影响

北方地区耕作制度有一年一熟、两年三熟和一年两熟.耕地以旱地为主,是中国

小麦、棉花、杂粮的主要产地,盛产羊果、梨、桃、杏、山楂等温带水果.

南方地区耕作制度有一年两熟和一年三熟,饼地以水田为主,是中国稻谷、茶叶、

蚕丝的主要产区,生产柑橘、香蕉、荔枝、龙眼、菠萝等亚热地和热带水果.

(―)对居民建筑的影峋

受气候、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居民建筑在外在形态上存在

明显差异.北方地区民居,平顶屋可节省建筑材料,蓑作晾更农作物的场地:南方地

区江南水乡民居,房屋屋顶坡度大,利于雨水排泄.

(=)对人类活动地域联系方式和通达性距响

1

【活动设计指导】

环节一:导入新课问答导入。展示中国三大自然区的范围,提问学生自己的家

乡属于哪个自然区,平时常说的“南方北方”以何为界?带着问题,引入本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1.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

结合图1-1-7找出东部季风区可以分为哪儿部分,以什么地理事物为分界线。【学

生总结】分为南北两大区域,以秦岭一淮河为界线。【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复习

旧知识同时回归教材,思考秦淮一线还是哪些地理事物的分界线。【师生活动】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点拨。【师生总结】秦淮一线除了是南北方的分界线并

与800亳米年等降水量线大致吻合之外,还具有以下地理意义:小麦与水稻、

旱地与水田、湿润与半湿润地区、河流是否有结冰期、亚热带与暖温带、温带季

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教

师活动】PPT展示《南北地区分区的自然差异》,提问:(1)我们是根据什么条

件东部季风区划分成四个分区?(2)除了这两个因素之外,四个分区在哪些自然地

理因素方面还有差异,尝试总结为表格。【师生活动】学生讨论,教师指导。【师

生总结】根据水分和热量进行划分。

分区名称气候地影水文土填植被

东北温带湿涧半凰涧地区

华北温带湿涧半湿涧地区

华中华南亚热带湿涧地区

华南热带星润地区

2.南

北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师活动】展示视频《南北方人文环境差异》,提问:

(1)南北方地区在哪些方面有差异?(2)你的生活中有哪些明显的南北方生活方式

的区别?【师生活动】学生思考,教师指导。【师生总结】北方作物一年一熟、

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耕地以旱地为主,是中国小麦、棉花、杂粮的主要产地;

南方作物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耕地以水田为主,是中国稻谷、茶叶、蚕丝的主

要产区。此外,人们的文化风俗,如:饮食、服饰、生活习惯、方言词汇、歌曲

戏剧等,南北方各不柞同。【教师活动】展示《南北方地区居民建筑实景图》。

提问:(1)南北方地区的居民建筑有什么最明显差异?(2)原因是什么?【学生总结】

2

北方地区降水变率大,多为平顶屋,可以节省建材;南方地区降水丰富,为方便

排水,居民建筑屋顶坡度大。【教师活动】展示《南北方交通线路示意图》与《南

北方工业分布示意图》,提问:(1)南北方的交通方式有什么区别?(2)为什么北方

经济以重工业为主,而南方的轻工业相对比较发达?【师生总结】北方是铁路和

干线公路的主要分布区,南方地区的内河运输较为普遍。矿产资源存在南北地域

差异,在资源蕴藏量上,北方具有较大的优势。

环节三:巩固提高根据所学知识,将南北差异总结为表格。

环节四:小结作业小结:让学生自主总结。作业:课下询问家人朋友还有哪些

南北差异.

【板书设计】

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

1.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

分区名称气候地形水文土填植被

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

华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

华中华南亚热带湿润地区

华南熟带湿润地区

2.南北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

题目来源1月4日陕西省城阳市面试考题

L题目:城市化及其特点

2.内容:

城市化一般指衣业人口转化为非衣业人口,衣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农业活为

转化为非衣业活动的过程。城市化主要表现为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

比重上升和城市数量堵加及城市用地规模扩大,通常以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作

为南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它不仅包括物质形态上的变化,还包括居民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变化.

MAOICI・1«

耳贽;丁2:

试讲题目

X

'H4vIWlAl14K由)*M3MD

52-1-3ISO母的

注:困片节选自鲁教版高中电理必修二第33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城市发展趋势日益明显。主要表现在人口和财鬲进一

步向大城市集中.大城市的数量急剧冶加。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1800年全世界只

有伦敦1座,2000年已达到400多座。

当代人口城市化的发展主流,己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城市化

水平已较高,一般在70%以上,由于特大城市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十分突出,导致

城市中心区人口向外流动,继而引发商业、服务业等相继外迁,出财区化和逆城市

化现象,

在发展中国家,城市化主要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移动,城市较多的就业机会却

较好的生活条件等,吸引了大批乡忖劳动力流向城市,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导致大城

市规模膨胀、城市数量利增,在发展中国家之同,城市化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拉丁

美洲不少国家城市化水平已接近发达国家,而亚洲和非洲国家则普遍较低。

3.基本要求:

(1)要求配合教学内容有适当的板书设计,

(2)教学中要有学生参与的环节,

(3)讲清楚城市化的过程,

(4)试讲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e

1.郊区化和逆城市化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答辩题目

2.请你谈谈对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中“人地协调观”的理解.

【活动设计指导】

环节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视频导入。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深圳的崛起》片段,学生观察深圳

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城区范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大量人口流入深圳寻求发

4

展……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城市?城市是如何产生的?现在的城市又具有哪些特

点呢?根据学生回答,顺势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1.了解城市化

【教师活动】教师出示一幅城市地域扩展图,引导学生读图并思考:

(1)随着时间推移,这个地区的城市数量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2)城市的用地规模或者地域范围有什么变化。

【学生活动】(1)城市的数量逐渐增多。(2)城市的用地规模逐渐扩大。

【教师总结】随着一个地区城市数量增多、城市规模的不断增大、农村人口

变为城市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这个过

程就是城市化。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不仅包括物质形态的变化,

还包括居民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变化。

【教师活动】继续设置问题:

(1)城市化的标志是什么?

(2)哪一个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

【学生活动】结合教材自主思考。

【教师总结】城市化三大标志: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

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通常以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

区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

2.城市化的特点

【教师活动】教师在多媒体出示1950年以来世界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图,引

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从图中能看出世界范围内城市化有什么特点?导致出现这一

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活动】世界城市化速度加快。世界范围内经济的飞速发展。

【教师总结】1950年来,世界城市人口增长及城市化发展迅速。主要是因

为二战后发达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发展中国家政治独立和经济的迅速发展。

5

【教师活动】出示世界六大城市带的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从图中能看

出世界范围内城市化有什么特点?

【学生活动】出现了很多大城市。

【教师总结】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城市发展趋势日益明显,主要表现

在人口和财富向大城市集中,大城市的数量急剧增加。大城市之间出现新的城镇,

城市间的分界线开始模糊,并形成城市群和大城市带。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郊区化和逆城

市化两个知识窗,请学生以地理兴趣小组为单位探究:

(1)西方城市化发展的进程是怎样的?

(2)郊区化和逆城市化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活动】以地理兴趣小组展开合作探究。

【教师总结】

(1)第一阶段,城市化水平低于30%,第一产业比重大,属于缓慢发展阶段;

第二阶段,城市化水平加速提高,城市数量增加,用地规模大幅度扩展,第二产

业成为区域经济的主导;第三阶段,城市化水平达到70%以上,增长缓慢甚至停

滞,第三产业逐步成为区域经济的主导。

(2)城市中心区,人口密集,工业高度集聚,污染严重,环境恶化,生活质量下

降,低价上涨,居住条件差,交通拥堵,就业困难。郊区基础设施完善,环境

环节三:巩固提高

【学生活动】畅所欲言,谈谈城市化给自己生活带来的改变有哪些。学生交

流回答。

【教师总结】增长了见识,生活更加便利,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请学生分享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作业:对生活所在地的城市化发展历程及特点进行调查,写成小报告。

【板书设计】略

6

超目来源1月4日四川省成都市面试考题

L题目: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2.内容:

我国西二匕地区大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一阿尔金山一古长城一线以北;在

行政区划上大致包括新修、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因此,这里所说的西J剧

区是指位于非季风区年平均降水量在400亳米以下的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

(图2.1)・

试讲题目

■21

本区地处亚欧大陆腹地.东部是辽阔坦荡的曷原;西部则是高大的山系和巨大的

内部盆地,山脓和盆地相间分布,

围2I

7

干旱是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并由此形成了以草原、荒漠为主的景观特

电。由于受夏季风的影响程度不同.本区自东向西随着距海里程的堵加而降水递减.

干旱程受增强.土地的自然产出和教音量也随之减少(图2.2):贺兰山以东的内蒙古

高原东部.军泽水量在200亳米以上.雪半干旱的草景地节.贺兰山以西年隹水量在

200亳米以下,到新强的塔里木盆地,降水量更是不足50亳米.分别属于干旱和极曲

干旱地区,在干旱和极端干旱地区.除了少数早生灌木.水资源匮乏的程度已不能清

足作物和牧草的生长.从而自然形成了大片的沙漠和戈壁:只有在一些高耸的山地迎

风坡.降水稍多,山顶冰雪璜盖,山地降水和冰雪融水成为绿洲次牧业生产的主要水

源,

图2.2西北地区自东向西降水和植襁季观的变化

注:图片节选自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1970页

干旱的气候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本区生态环境的地弱性e由于气候干旱.地

表水贫乏,河流欠发育.流水作用微弱,而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因此形成大片

戈壁和沙漠:由于气候干旱.箔皱稀少.土案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再

加上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可见.

干旱的自然特征本身就包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威胁,

气候异常可以使施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本区屈温

带大陆性气候.它具有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一提、隹水的变率大,雨量的变化,对荒

漠化的发生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而言,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相

反,如果多年持续干旱,导致地表植被受损,就会加剧荒谟化道程.

3.基本要求:

<1)要求配合教学内容有适当的板书设计.

(2)讲课试讲控制在十分钟左右.

(3)教学过程要体现师生互动。

(4)讲解西北地区干旱的成因,

L请阐述什么是石质荒漠化,

答辩即目

2.饭书设计需要遵循什么原则?

8

漠化的发生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而言.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唱

反,如果多年持续干呈.导致地表植被受损.就会加剧荒漠化进程:

3.基本要求:

(1)要求配合教学内容有适当的板书设计.

(2)讲课试讲控制在十分钟左右.

(3)教学过理要体现师生互动.

(4)讲解西北地区干早的成因。

L请阐述什么是石质荒漠化,

答辩国目

2.板书设计将要遵循什么原则?

【活动设计指导】

环节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导入。教师展示2006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国际沙漠和荒漠化年”,

并通过资料展示世界及我国荒漠化现状及问题。提出问题:什么是荒漠化,荒漠

化是如何形成的?面对三益严峻的荒漠化问题,我们应做何应对?进而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1.荒漠化的概念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从教材中提取出什么是荒漠化。

【学生活动】自主学习,了解荒漠化的概念。

【教师总结】荒漠化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其实质是土地退化,分布在干旱

半干旱地区,形成原因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表现为土地荒漠化、

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碱化,所谓“沙漠化”只是荒漠化的表现形式之一。

2.西北地区的位置及地形

【教师活动】展示《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图,引导学生读图,并引导其

说出西北地区的位置和概括其地形特点。

【学生活动】

(1)位置:非季风区年均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的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

地区。

(2)地形特点:东部高原,西部山脉和盆地相间。

3.干旱的自然特征

(1)干旱的成因

9

【教师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