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半坡初级中学等多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1页
陕西省西安市半坡初级中学等多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2页
陕西省西安市半坡初级中学等多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3页
陕西省西安市半坡初级中学等多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4页
陕西省西安市半坡初级中学等多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教学质量监测历史注意事项:1.满分60分,答题时间为6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4分)一、选择题(本部分共12道试题,每题2分,计24分。每道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昙花王朝:隋帝国的短暂与辉煌》一书(见下图)详细介绍了隋朝高调登场,却又匆忙谢幕,宛若昙花绽放般短暂的历史辉煌。书中有可能出现的内容是()A.创立科举制 B.发明筒车 C.修筑都江堰 D.创立殿试2.“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唐代诗人皮日休在这首《汴河怀古》中()A.否定了隋炀帝的统治 B.强调了交通建设的重要性C.肯定了大运河的作用 D.表达了对大禹治水的推崇3.《隋书》记载,“盗边粮一升已(以)上皆死……行署(官员)取一钱已(以)上,闻见不告言者,坐至死”。由此可知隋朝统治存在的情况是()A.以农为本 B.法纪严苛 C.重视商业 D.思想开放4.某同学利用下图所示的行政系统示意图进行研究性学习。据此判断,他研究的主题是()A隋朝首创科举制度 B.唐朝革新军事制度C.唐朝完善中央官制 D.唐朝强化地方管理5.武则天留下遗言,要为自己立无字碑,由后人评价自己的功过。后世史学家很多人对武则天持有肯定的评价,这主要是因为她()A.结束了李唐王朝的统治 B.在位期间佛教得到空前发展C.大力整顿吏治,严惩贪腐 D.在位期间社会经济稳定发展6.假如在筹备一场以“盛世风华”为主题的文化展览时,你负责唐朝板块的内容策划。为了展现唐朝国力最为强盛的风貌,你在搜集历史素材时,重点应围绕()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光武中兴”7.考古专家在敦煌莫高窟第445窟壁画中发现了这样一个场景:一名农夫一手扶着工具。该工具设计精妙,轻便灵巧,操作时可自如地控制人土深浅,回转省力。这一工具()A.革新了水利灌溉方式 B.加速了农产品的流通C.提升了土地耕作效率 D.推动了农作物的改良8.小李在研究唐朝历史时发现有一座城市既是唐朝的政治中心,设有众多中央官署,又是经济枢纽,商业繁荣,还是文化中心,学府林立,同时是一座国际性大都市。这座城市是()A洛阳 B.益州 C.扬州 D.长安9.思维导图是有效学习历史重要工具。下面“唐朝衰亡”的思维导图中“b”处应填()A.武周建立 B.黄巢起义 C.王仙芝起义 D.周世宗改革10.《廿二史札记》中记载:“五代诸镇节度使,未有不用勋臣武将者……五代之乱,朝廷威令不行,藩帅劫财之风,甚于盗贼,强夺枉杀,无复人理。”这说明“五代之乱”产生的历史根源是()A.武将拥兵自重 B.外戚势力膨胀C.农民起义频发 D.外族入侵不断11.笔记有利于我们梳理整合所学知识,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的知识结构。下面是某校七年级学生所做的历史课堂笔记,据此判断该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唐朝时期()①641年,文成公主入藏;②630年,唐太宗击败东突厥汗国;③唐玄宗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④皮逻阁派孙子赴长安朝见唐玄宗。A.开放的社会风气 B.民族交往与交融C.多彩的文学艺术 D.繁荣的对外贸易12.唐太宗因其卓越的政治智慧与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了周边民族的衷心爱戴与敬仰。他在位期间推行的一系列举措极大地促进了民族间的友好交流与融合。他被各民族尊称为()A.单于 B.天可汗 C.可汗 D.赞普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36分)二、非选择题(共3道试题,计36分)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图A所示的是隋朝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a处_________,南至b处________。唐朝时期,中央王朝加强了对各族地区的统辖,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巩固。图B中c处的政权名称是________,唐太宗在位时期,将________嫁给了这一政权的最高统治者松赞干布。材料二在当时(隋唐时期)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我国的这一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2)材料二中被人称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的是哪一制度?结合所学,指出这一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唐朝时期对这一制度有怎样的发展?(3)有学者认为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第二个鼎盛时期,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用一句话描述隋唐时期的特征。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贞观九年(635年),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摘编自吴兢《贞观政要》(1)依据材料一,结合史实概括隋朝灭亡的原因。材料二图A《贞观政要》书影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胫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贞观二年(628年),太宗问魏征曰:“何谓为明君暗君?”征曰:“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太宗曰:“吾为官择人,惟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如其有才,虽仇不弃。”——摘编自吴兢《贞观政要》材料三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杜甫《忆昔》(2)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如果两个都答,按第①小题计分)①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唐太宗的治国理念。②依据材料三,指出这一景象的开创者。结合所学,写出他在经济上的统治措施。(3)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指出唐朝两个盛世的相同点。请你谈谈古代中国的治国理政有哪些经验值得吸收借鉴。15.唐代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值得骄傲的时代之一。七年级(1)班同学开展了一场历史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构建时空】材料一(1)依据图A所示的“唐朝兴衰之势”示意图,完善①②处的信息。【解读数据】材料二唐朝部分年代的人口统计表年份649年726年742年755年总人口约1900万人约4142万人约4531万人约5292万人(2)依据材料二,概括649—755年唐朝人口变化的趋势。结合所学,分析出现这一趋势的原因。【研读材料】材料三唐王朝明确提出“华夷无别”“华夷同重”原则,对周边各民族的首领“示之以礼”。……唐朝加强了对四方民族的优待、册封、和亲以及以夷治夷政策的实施……在形式上保留当地原有统治机构或实行“监管制”,使民族事务管理走上制度化。——摘编自孙懿《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过程》(3)依据材料三,概括唐代对各民族的管理方式及其原则。【赏析诗歌】材料四豪家沽酒长安陌,一旦起楼高百尺。——韦应物《酒肆行》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白居易《登观音台望城》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元稹《法曲》(4)依据材料四,简述这些诗歌描绘景象。请用一句话为本次探究活动拟定一个主题名称。(要求:主题鲜明、语言凝练)

七年级教学质量监测历史参考答案注意事项:1.满分60分,答题时间为6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4分)一、选择题(本部分共12道试题,每题2分,计24分。每道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题答案】【答案】A【2题答案】【答案】C【3题答案】【答案】B【4题答案】【答案】C【5题答案】【答案】D【6题答案】【答案】C【7题答案】【答案】C【8题答案】【答案】D【9题答案】【答案】B【10题答案】【答案】A【11题答案】【答案】B【12题答案】【答案】B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36分)二、非选择题(共3道试题,计36分)【13题答案】【答案】(1)①.涿郡②.余杭郡③.吐蕃④.文成公主(2)制度:科举制度。标志:隋炀帝设置进士科。发展:唐太宗在位时,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武则天在位时,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亲自面试考生。(3)特征:繁荣与开放的时代。【14题答案】【答案】(1)原因:隋炀帝多次巡游,奢侈无度,好大喜功;三征辽东,穷兵黩武;征发大批劳动力开凿运河、营建东都等,不恤民力。(2)①治国理念:以民为本;广纳贤才,知人善任;虚心纳谏,从善如流。②开创者:唐玄宗(或李隆基)。统治措施:经济上,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兴修水利,整顿漕运,改革税制。(3)相同点:统治者励精图治;实施正确的改革措施等等。经验:要坚持开放的对外政策;要重视教育、重视人才;要努力发展经济等等。【15题答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