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种植技术实践操作手册(以农业行业为例)The"AgriculturalPlantingTechnologyPracticeManual"servesasacomprehensiveguidetailoredspecificallyfortheagriculturalsector.Itisdesignedforfarmers,agriculturalstudents,andprofessionalsinvolvedinfarmingpractices.Thismanualprovidesstep-by-stepinstructionsforimplementingvariousplantingtechniques,ensuringoptimalgrowthandproductivityofcrops.Itisparticularlyusefulinregionswheremodernfarmingmethodsarebeingintroducedorinareaswithuniquesoilandclimaticconditions.Thispracticemanualcoversawiderangeoftopics,fromsoilpreparationandseedselectiontoplantingtechniquesandpost-plantingmanagement.Itappliestovariouscropssuchascereals,vegetables,fruits,andpulses.Byusingthismanual,agriculturalistscangainpracticalknowledgeandskillsnecessaryforsuccessfulplantingandcultivation.Itisanessentialtoolforanyonelookingtoenhancetheiragriculturaloperationsandincreaseyields.Themanualrequiresuserstofollowastructuredapproach,startingwiththeselectionofsuitableplantingtechniquesbasedonlocalconditions.Itemphasizestheimportanceofsoiltesting,seedtreatment,andproperplantingdepth.Usersareexpectedtocarefullyfollowtheguidelinestoachievethebestresults,includingmonitoringcrophealth,managingpestsanddiseases,andimplementingsustainableagriculturalpractices.Byadheringtotheseinstructions,agriculturalistscanimprovetheirplantingoutcomesandcontributetotheoveralldevelopmentoftheagriculturalindustry.农业种植技术实践操作手册(以农业行业为例)详细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1.1农业种植技术发展概述农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便承载着民生的基础保障。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业种植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从传统的手工耕作到现代的机械化、自动化生产,农业种植技术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传统种植技术阶段:这一阶段以人力、畜力为主要动力,种植技术依赖于农民的实践经验,生产效率较低。(2)半机械化种植技术阶段:工业革命的推进,农业机械化水平逐步提高,出现了拖拉机、收割机等农业机械,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3)现代化种植技术阶段:20世纪后半叶,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领域的突破,农业种植技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现代化种植技术以精确农业、智能农业为代表,实现了农业生产的高效、绿色、可持续发展。1.2本手册编写目的与意义本手册旨在为广大农业工作者、农业种植户提供一个系统、实用的农业种植技术操作指南,具体目的和意义如下:(1)提高农业种植技术水平:通过本手册的编写,系统梳理和总结农业种植技术,帮助农业工作者掌握先进、实用的种植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2)推广农业科技成果:本手册汇集了近年来农业科技成果,旨在将这些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3)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本手册强调绿色、环保的种植理念,倡导科学施肥、合理用药,以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4)提升农业从业者素质:本手册的编写有助于提高农业从业者的专业素质,培养一支具备现代化种植技术的人才队伍。(5)助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本手册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技术支持,有助于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通过本手册的学习与实践,农业工作者和种植户可以更好地掌握农业种植技术,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第二章:种植前准备2.1土地整理与改良土地是农业种植的基础,其质量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和产量。在种植前,必须对土地进行彻底的整理与改良。土地整理:主要包括清除杂草、石块等杂物,以及翻耕和耙地。翻耕能够打破土壤板结,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和透水性,有利于作物根系的生长。耙地则能平整土地,便于播种和施肥。土地改良:对于土壤贫瘠或存在问题的土地,需要进行改良。常见的土地改良方法包括施用有机肥料、客土改良和土壤深耕等。有机肥料能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客土改良则是将优质土壤覆盖在贫瘠土壤上,提高土地质量;土壤深耕则能增加土壤的松软度,有利于作物根系的深入生长。2.2种子选择与处理种子的选择和处理是保证作物生长健康和产量的关键。种子选择:应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土壤条件和种植目的的优质种子。在选购种子时,应注意种子的纯度、净度和发芽率。应优先选择抗病性强、产量高的品种。种子处理:在播种前,应对种子进行消毒和催芽处理。消毒可以减少种子带菌的可能性,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催芽则能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整齐度,有利于作物的生长。2.3肥料施用原则与方法肥料的合理施用是保证作物生长所需养分的重要手段。肥料施用原则:应根据土壤肥力、作物需肥规律和肥料特性进行合理施肥。施肥应遵循“少量多次、适时适量”的原则,避免过量施肥导致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肥料施用方法:基肥应在播种前施入,以提供作物生长初期的养分需求;追肥则应根据作物的生长阶段和需肥情况进行适时施用。施肥时应注意肥料的均匀施用,避免局部施肥过多导致作物生长不均匀。2.4病虫害防治策略病虫害的防治是保证作物健康生长和减少产量损失的重要措施。预防为主:通过加强栽培管理、改善生态环境和选用抗病虫害品种等手段,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同时应注意及时清除病残体和杂草,减少病虫害的传播源。综合防治:在病虫害发生初期,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防治方法包括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化学防治应注意选择合适的农药和施药时机;生物防治则通过利用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等生物因子进行防治;物理防治主要包括设置防虫网、诱杀灯等物理手段。在防治过程中,应遵循安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第三章:播种技术3.1播种时间与方式3.1.1播种时间播种时间的选择是影响农作物生长的关键因素之一。不同作物和地区应根据气候条件、土壤类型、种子特性等因素来确定适宜的播种时间。一般而言,播种时间应遵循以下原则:(1)保证种子在适宜的土壤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发芽。(2)避开高温、干旱、雨季等不利天气条件。(3)保证农作物生长周期与当地气候条件相适应。3.1.2播种方式播种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条播:将种子均匀地撒在预先准备好的土壤表面,然后用耙子轻轻耙入土壤。(2)穴播:在土壤表面挖一定深度的洞穴,将种子放入洞穴中,然后覆盖土壤。(3)点播:在土壤表面挖小坑,将种子点入坑中,然后覆盖土壤。(4)撒播:将种子均匀地撒在土壤表面,无需覆盖土壤。3.2播种深度与密度3.2.1播种深度播种深度对于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具有重要意义。播种深度应根据种子大小、土壤类型、气候条件等因素来确定。一般而言,播种深度应遵循以下原则:(1)种子大小:大粒种子播种较深,小粒种子播种较浅。(2)土壤类型:黏土土壤播种较浅,沙质土壤播种较深。(3)气候条件:干旱地区播种较深,湿润地区播种较浅。3.2.2播种密度播种密度是影响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播种密度应根据作物种类、土壤肥力、气候条件等因素来确定。以下为确定播种密度的参考原则:(1)作物种类:不同作物对播种密度的要求不同,如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播种密度较高,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播种密度较低。(2)土壤肥力:土壤肥力较高时,播种密度可适当增加;土壤肥力较低时,播种密度应适当减少。(3)气候条件:湿润气候地区播种密度可适当增加,干旱气候地区播种密度应适当减少。3.3播种后管理播种后管理是保证农作物生长的关键环节。以下为播种后管理的主要内容:(1)浇水:播种后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有利于种子发芽。(2)除草: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减少对农作物的竞争。(3)施肥:根据土壤肥力和作物需求,适时施用化肥或有机肥。(4)病虫害防治:定期检查田间病虫害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5)间苗、定苗:对密度较高的作物进行间苗、定苗,保证农作物生长空间。(6)中耕、松土:适时进行中耕、松土,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透气性。(7)排水、防旱:根据气候条件,做好排水、防旱工作,保证农作物生长所需水分。第四章:灌溉技术4.1灌溉制度的制定灌溉制度的制定是农业种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目的在于保证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水分需求得到合理满足,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在制定灌溉制度时,需考虑以下因素:(1)作物需水量:根据作物种类、品种、生育期、土壤类型和气候条件等因素确定。(2)土壤水分状况:监测土壤水分含量,保证灌溉时土壤水分达到适宜范围。(3)灌溉水源:根据水源类型、水质和供水能力等因素制定灌溉制度。(4)灌溉方式:根据作物特点和当地条件选择合适的灌溉方式。(5)灌溉周期:根据作物需水规律和土壤水分状况确定灌溉周期。4.2灌溉方法的选择与应用灌溉方法的选择与应用直接关系到灌溉效果和水资源利用效率。以下为几种常见的灌溉方法:(1)沟灌:适用于宽行距作物,如小麦、玉米等。通过在作物行间开沟,将水引入沟中,使水分逐渐渗透到土壤中。(2)畦灌:适用于窄行距作物,如水稻、蔬菜等。将水引入畦面,使水分均匀分布到作物根部。(3)喷灌:通过喷头将水均匀喷洒到作物上,适用于各种作物。具有节水、省工、提高土地利用率等优点。(4)滴灌:将水通过滴头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适用于果树、蔬菜等。具有节水、节能、减少病虫害等优点。(5)微灌:通过微喷头将水均匀喷洒到作物根部附近,适用于花卉、药材等。具有节水、节能、提高作物品质等优点。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作物特点、土壤条件、气候因素等选择合适的灌溉方法。4.3灌溉设备的使用与维护灌溉设备是灌溉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其正常运行对灌溉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以下为灌溉设备的使用与维护要点:(1)水泵:保证水泵正常运行,定期检查泵体、电机和管道等部件的磨损情况,及时更换损坏部件。(2)管道:定期检查管道的损坏、老化情况,及时修复或更换。避免管道弯曲、折叠,影响水流。(3)喷头:根据作物需水量和土壤条件选择合适的喷头。定期清洗喷头,防止堵塞。(4)阀门:定期检查阀门的开启和关闭情况,保证正常运行。避免阀门损坏导致漏水。(5)控制系统:定期检查控制系统的电气线路和传感器,保证系统稳定可靠。(6)维护保养:对灌溉设备进行定期维护保养,包括清洁、润滑、紧固等。发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防止故障扩大。通过以上措施,保证灌溉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灌溉效果和水资源利用效率。第五章:施肥技术5.1肥料种类与作用肥料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物质,其主要作用是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改善土壤性质,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肥料种类繁多,根据其来源和成分,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有机肥料:有机肥料主要来源于动植物残体、废弃物和农产品加工副产品,如堆肥、绿肥、动物粪便等。有机肥料具有丰富的营养元素,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微生物活动。(2)无机肥料:无机肥料主要是指化学合成的肥料,如氮肥、磷肥、钾肥等。无机肥料含有植物生长所需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具有快速补充营养的作用。(3)生物肥料:生物肥料是指含有有益微生物的肥料,如菌肥、根瘤菌剂等。生物肥料能促进植物对养分的吸收,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5.2施肥时期与方法施肥时期和方法对作物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影响。以下是施肥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1)施肥时期:根据作物生长需求和土壤养分状况,确定施肥时期。一般来说,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如播种、移栽、开花、结实等阶段,是施肥的重要时期。(2)施肥方法:施肥方法包括基肥、追肥和叶面喷施等。基肥是在作物播种或移栽前施入土壤的肥料,以提供作物生长初期的养分;追肥是在作物生长过程中,根据作物生长需求和土壤养分状况,及时补充养分;叶面喷施是将肥料溶液喷施在作物叶面上,快速补充养分。5.3肥料施用量的确定肥料施用量的确定是施肥技术中的关键环节。肥料施用量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作物生长和产量。以下是确定肥料施用量的方法:(1)目标产量法:根据作物目标产量、土壤养分状况和肥料利用率,计算出施肥量。(2)养分平衡法:根据作物吸收养分的规律和土壤养分状况,计算施肥量。(3)田间试验法:通过田间试验,确定不同肥料用量对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从而确定适宜的施肥量。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当地土壤、气候、作物种类和目标产量等因素,综合运用以上方法,合理确定肥料施用量。同时注意肥料的合理搭配,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第六章:病虫害防治6.1病虫害识别与诊断6.1.1病害识别病害是影响作物生长和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病害识别主要包括症状观察、病原体鉴定和病害分类三个方面。(1)症状观察:通过观察作物叶片、茎、果实等部位的症状,初步判断病害类型。常见的病害症状有斑点、萎蔫、畸形、腐烂等。(2)病原体鉴定:对疑似病害的作物部位进行采样,通过实验室检测手段,如显微镜观察、分子生物学方法等,鉴定病原体种类。(3)病害分类:根据病原体的不同,将病害分为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和生理性病害等。6.1.2虫害识别虫害是指对作物造成损害的昆虫。虫害识别主要包括害虫种类鉴定、危害程度评估和防治方法选择。(1)害虫种类鉴定:通过观察害虫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等,确定害虫种类。(2)危害程度评估:根据害虫的发生面积、密度、危害程度等,评估害虫对作物的影响。(3)防治方法选择:根据害虫种类、危害程度和防治成本,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6.2化学防治方法化学防治是利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6.2.1杀菌剂杀菌剂用于防治真菌性病害,如霜霉病、白粉病等。常见的杀菌剂有代森锌、多菌灵等。6.2.2杀虫剂杀虫剂用于防治害虫,如鳞翅目、同翅目、鞘翅目等。常见的杀虫剂有敌敌畏、马拉硫磷等。6.2.3杀螨剂杀螨剂主要用于防治蜘蛛类害虫,如红蜘蛛、茶黄螨等。常见的杀螨剂有哒螨灵、阿维菌素等。6.2.4杀线虫剂杀线虫剂用于防治线虫类害虫,如根结线虫、胞囊线虫等。常见的杀线虫剂有涕灭威、阿维菌素等。6.3生物防治方法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控制病虫害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6.3.1天敌昆虫利用天敌昆虫防治害虫,如瓢虫、草蛉、寄生蜂等。通过人工饲养、释放天敌昆虫,降低害虫种群密度。6.3.2生物农药生物农药是指利用微生物、植物提取物等生物活性物质制备的农药。如苏云金杆菌、井冈霉素等。6.3.3抗病虫害基因工程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抗病虫害基因导入作物,提高作物的抗病性。如转基因抗虫棉、转基因抗病番茄等。6.3.4诱抗剂诱抗剂是一种能诱导植物产生抗病虫害的化学物质。通过施用诱抗剂,提高植物的抗病性。6.3.5生物防治菌剂生物防治菌剂是利用微生物防治病虫害的制剂。如利用拮抗细菌、真菌防治土传病害。第七章:植物生长调节7.1植物激素的作用与分类植物激素是一类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重要调节作用的内源化合物,它们能够影响植物的生长速度、方向以及生理代谢。植物激素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促进或抑制植物细胞的分裂和伸长;(2)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方向和进程;(3)影响植物营养物质的吸收和运输;(4)调节植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成熟;(5)增强植物抗逆性。根据化学结构和生理作用的不同,植物激素可分为以下几类:(1)生长素:包括吲哚乙酸(IAA)、吲哚乙酰胺(IAM)等,主要促进细胞伸长;(2)赤霉素:包括GA1、GA2、GA3等,主要促进细胞分裂和伸长;(3)细胞分裂素:包括玉米素、异戊烯基腺嘌呤等,主要促进细胞分裂;(4)脱落酸:主要抑制细胞分裂和伸长,促进植物器官脱落;(5)乙烯:主要影响植物生长发育过程,如促进果实成熟、叶片衰老等。7.2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方法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植物激素类似物,具有与植物激素类似的生理作用。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方法如下:(1)拌种:将生长调节剂与种子混合,使种子表面均匀吸附生长调节剂,然后进行播种;(2)浸种:将生长调节剂溶解在水中,将种子浸泡在溶液中,使其充分吸收生长调节剂;(3)喷施:将生长调节剂稀释后,均匀喷洒在植物叶片或果实上;(4)滴灌:将生长调节剂溶解在水中,通过滴灌系统输送到植物根部;(5)涂抹:将生长调节剂涂抹在植物伤口处,以促进愈伤组织的形成。7.3生长调节剂的副作用及防范虽然生长调节剂具有显著的生理作用,但在使用过程中也可能产生一定的副作用。以下是生长调节剂的副作用及防范措施:(1)过量使用:生长调节剂过量使用可能导致植物生长过快,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甚至导致植物死亡。因此,在使用时应严格按照推荐剂量进行;(2)环境污染:生长调节剂残留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为减少污染,应选择环保型生长调节剂,并合理使用;(3)抗药性:长期使用同一种生长调节剂可能导致植物产生抗药性。为避免抗药性的产生,应轮换使用不同类型的生长调节剂;(4)生理失衡:生长调节剂的使用可能导致植物生理失衡,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为防止生理失衡,应结合植物生长特点,合理使用生长调节剂;(5)安全性问题:生长调节剂的使用可能对人类和动物健康产生潜在风险。为保证食品安全,应严格遵循相关法规,规范使用生长调节剂。第八章:收获与储存8.1收获时间的确定收获时间的确定是农业种植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农产品的产量与质量。合理确定收获时间,应遵循以下原则:(1)作物成熟度:作物达到生理成熟和商业成熟时,即可开始收获。生理成熟是指作物完成生长发育过程,籽粒或果实营养成分达到最佳状态;商业成熟是指作物达到市场销售要求,具有较好的外观和口感。(2)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气候条件进行收获,有利于提高作业效率和减少损失。例如,在晴朗、风力较小的天气进行收获,可以降低农产品水分,减少霉变和发芽的风险。(3)劳动力与设备:根据当地劳动力资源、设备条件及市场需求,合理安排收获时间,保证收获工作顺利进行。8.2收获方法与技巧8.2.1收获方法(1)手工收获:适用于小面积种植或珍贵作物。通过人工采摘、割取等方式,将农产品从田间收获。(2)机械收获:适用于大面积种植。利用收割机、割晒机等农业机械进行收获,提高工作效率。8.2.2收获技巧(1)选择合适的收获工具:根据作物种类和特点,选择合适的收获工具,如割刀、剪刀等。(2)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按照作物生长特点和收获要求,采取正确的操作方法,如避免损伤作物、减少损失等。(3)合理组织劳动力:根据收获任务和工作量,合理分配劳动力,保证收获工作顺利进行。8.3农产品储存技术农产品储存是保证农产品品质和延长其使用寿命的重要环节。以下为农产品储存技术的几个方面:8.3.1储存设施(1)仓库:选择通风、干燥、避光的仓库,保持仓库内温度和湿度稳定。(2)储存容器:选择合适的储存容器,如塑料薄膜、编织袋等,保证农产品在储存过程中不受污染和损坏。8.3.2储存方法(1)干燥储存:将农产品晾晒至适当水分,降低霉变和发芽的风险。(2)低温储存:利用冷藏设备,降低农产品储存过程中的温度,延长其保鲜期。(3)气调储存:通过调节仓库内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抑制农产品的新陈代谢,延长储存期限。8.3.3储存管理(1)定期检查:定期检查储存农产品的质量、温度和湿度,发觉问题及时处理。(2)防虫害和鼠害:采取物理、化学等方法,防止虫害和鼠害对农产品的侵害。(3)合理摆放:根据农产品的特点和储存要求,合理摆放,保证储存空间充分利用。第九章:农业机械化9.1农业机械的种类与作用9.1.1种类概述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工具,其种类繁多,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类:(1)土壤耕作机械:如铧犁、旋耕机、松土机等,主要用于土壤的翻耕、破碎和整形。(2)播种机械:如播种机、施肥机、覆土机等,用于种子和肥料的播撒和覆盖。(3)收获机械:如收割机、脱粒机、打包机等,用于农作物的收获和初加工。(4)灌溉机械:如水泵、喷灌机、滴灌设备等,用于农田的灌溉和排水。(5)农产品加工机械:如磨粉机、榨油机、饲料加工设备等,用于农产品的加工和转化。(6)农田管理机械:如割草机、喷雾机、施肥车等,用于农田的日常管理和养护。9.1.2作用分析农业机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生产效率:通过机械作业替代人力,减轻农民劳动强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2)降低生产成本:机械化的农业生产可以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3)保障粮食安全: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有助于稳定粮食产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4)改善生态环境:农业机械化有助于减少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保护生态环境。9.2农业机械的操作与维护9.2.1操作要点(1)遵循操作规程: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农业机械的使用说明书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2)注意安全防护:操作过程中,要佩戴必要的防护用品,保证人身安全。(3)掌握技术参数:熟悉机械的技术参数,如转速、功率、作业速度等,以保证作业效果。(4)定期检查与维护:操作前后要对机械进行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吉林大附中力旺实验中学初三模拟考试物理试题(文史类)含解析
- 广西工程职业学院《药学细胞生物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昆明艺术职业学院《英语实践》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甘肃中医药大学《医学影像成像系统》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扁桃体摘除手术术后护理
- 思维导图集训6小时找到适合你的高效学习法第10讲 时间管理:学习、工作、考试的时间分配
- 摄影基础第11节数码相机
- 店铺管理现状
- 2025年“清明节缅怀革命先烈”主题党日活动方案
- 创意漫画美术课件
- 2024中国工业品电商采购白皮书
- 二年级数学绘本
- 矿业废弃地生态修复与再利用
- 厂房拆除及垃圾清运服务方案(技术方案)
-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石灰吟》(课件)
- GB/T 44465-2024虚拟/增强现实内容制作流程规范
- DBJ50-T-390-2021公交停车港设计标准
- JB-T 8130.1-1995 恒力弹簧支吊架
- 烈焰卫士观后感450字
- HJ 179-2018 石灰石石灰-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工程技术规范
- DZ-T+0227-2010地质岩心钻探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