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T-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编制说明_第1页
DB36T-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编制说明_第2页
DB36T-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编制说明_第3页
DB36T-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编制说明_第4页
DB36T-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编制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征求意见稿)标准编制组二〇二五年一月项目背景1.1项目来源2015年7月21日,江西省发布《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36/852—2015),于2015年10月1日正式实施。近9年来,随着区域和流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各地的产业发展、水生态环境现状,水生态环境考核要求以及所面临的水生态环境形势均发生了变化,该标准已难以适应当前及“十四五”水生态保护工作需要。2022年1月—8月江西省生态环境厅委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进行了实施效果评估。根据标准实施效果评估的相关结论和建议,为提升标准的科学性与适用性,依照《国家生态环境标准制修订工作规则》《生态环境标准管理办法》《地方标准管理办法》等要求,以及生态环境部和江西省生态环境厅有关地方标准工作部署,对标准进行修订,以满足鄱阳湖流域水生态环境改善需要,同时为鄱阳湖流域水生态环境改善相关配套政策制定等提供基础条件和支撑。1.2工作过程(1)资料和文献调研2022年~2023年,根据标准评估和修订的工作需要,制定了项目资料的需求清单,多次开展了各项资料收集工作。包括鄱阳湖经济生态区的法律法规、生态环境相关规划、行业政策等相关文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水环境质量状况;污水处理厂、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港口/码头的行业概况、排放监测数据,典型工艺技术、产排污特征等内容相关行业资料和技术文件等等。(2)编制标准草案2023年7月,参考标准实施评估的结论,按照省生态环境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有关标准制定相关工作要求及《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制订技术导则》(HJ945.2—2018)中的有关技术要求,编制完成了标准草案,并填报了地方标准项目建议书,并于12月完成标准立项。(3)编制标准征求意见稿2024年9月-11月,在标准草案的基础上,根据省厅及专家的相关修改意见,补充收集鄱阳湖流域水文、水(环境)功能区划等信息,区分不同区域对水环境质量影响科学划分标准管控范围;开展基于水环境质量目标排放限值确定并补充完善畜禽养殖行业的粪污综合利用等相关要求,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征求江西省地市级生态环境部门及江西省生态环境厅各处室意见,并修改完善,形成公开征求意见稿。2鄱阳湖流域概况2.1研究区概况2.1.1鄱阳湖流域鄱阳湖流域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地理位置为东经113°34'-118°28',北纬24°29'-30°04'之间,南北长度约620km,东西宽度约490km。流域国土面积162225km2,占江西省国土面积的97%。由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五河)流域和鄱阳湖滨湖区(环湖区)构成,“五河”水系控制水文站以上流域面积137143km2,占鄱阳湖流域总面积的84.5%,“五河”控制站以下至湖口水文站的区间环湖面积25082km2,占鄱阳湖流域总面积15.5%。“五河”水系控制水文站主要有赣江(外洲站)、抚河(李家渡站)、信江(梅港站)、修河(永修站)、饶河的昌江(渡峰坑站)和乐安河(石镇街站)。图2-1鄱阳湖流域地理位置图2.1.2鄱阳湖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地理位置为东经115°49'~116°46'、北纬28°24'~29°46'之间(图2-2)。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长江流域最大的通江淡水湖泊,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划定的全球重要生态区和国际重要湿地。鄱阳湖由湖盆、五河尾闾、分蓄滞洪区及军山湖和单双退圩堤构成,在控制高程21m(黄海基面)以下总面积5205km2,其中,湖盆面积为3286km2,其余面积为1919km2。鄱阳湖作为过水性湖泊,其水位高程在5.2~20.6m(星子站)之间波动,水域面积在140~4500km2之间变化。图2-2鄱阳湖地理位置图鄱阳湖承纳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五河),及清丰山溪、博阳河、漳田河、潼津河等区间河流来水,构成了完整的鄱阳湖水系。呈现“高水是湖,低水似河”、“洪水一片,枯水一线”的独特生态景观。“五河”尾闾相接形成天然盆状凹地,湖域以松门山为分界,北部为入长江水道,南部为浅水主湖体区域。南北长162.9km,东西最宽处达74km,平均宽20.18km,入江水道最窄处的屏峰卡口仅2.88km、湖岸线长1200km。鄱阳湖日照充足,光能资源丰富。多年平均气温16.5~17.8℃,气温空间分布南高北低。湖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570mm,年内分配不均,降水主要集中在4~6月。鄱阳湖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081mm,1月蒸发最小,8月最大。近年来,江湖关系变化引起鄱阳湖出现呈趋势性和常态化的枯水情势,表现出枯水位降低、枯水期提前、枯水历时延长的显著特征。2003年三峡工程运行后至次年3月的多年平均水位比2003年前下降0.93m,其中9-11月平均降低1.67m,10月份降幅最大,月均降低2.05m。特征枯水位的出现时间明显提前,河湖相转换特征水位10m和入江水道归槽水位8m的出现时间分别提前了27天和11天。水位低于10m、8m特征枯水位的持续时间分别延长43天和19天。2.1.3“五河”流域(1)赣江流域赣江流域位于东经113°30'~116°40'、北纬24°29'~29°11之间,江西省境内流域面积为79666km2(外洲水文站以上),其面积是鄱阳湖流域总面积的49.9%。赣江流域东临抚河流域,西以罗霄山脉与湘江流域毗邻,南以大庾岭、九连山与东江、北江为界,北通鄱阳湖。流域呈不规则四边形,南北长而东西窄,南北长度约550km,东西平均宽约为148km。赣江流域呈山丘地为主的地貌格局,丘陵和山地占赣江流域面积的65%(其中山地44%,丘陵21%),低丘(海拔200m以下)岗地面积占32%,平原、水域等面积仅占4%。赣江为鄱阳湖“五河”之首,是江西省第一大河流,也是长江“八大”支流之一。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581mm。赣江起源于石城县洋地乡,入鄱阳湖河口为永修县吴城镇望江亭,赣江主河道长约823km,流域上游为典型的辐射状水系,水系非常发达。赣江在南昌市绕扬子州分左右两股汊道。左股又分为西支(主支)、北支,右股分为中支、南支。各支流入湖水道靠近鄱阳湖又各有分汊,港汊纵横,洲湖交错,以西支为主河道,流经新建县联圩、铁河至吴城镇望江亭入鄱阳湖。图2-3“五河”流域地理区划图(2)抚河流域抚河流域地理位置处于东经115°35'~117°09'、北纬26°30'~28°50'之间,位于鄱阳湖流域东部,控制流域面积15788km2(李家渡水文站以上),占鄱阳湖流域总面积的10%。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732mm。抚河流域东邻闽江流域,南毗赣江一级支流梅江,西靠清丰山溪和赣江一级支流乌江,东北依信江,北入鄱阳湖。流域形状呈菱形,南北宽,东西窄。抚河为鄱阳湖流域五大河流之一,发源于广昌、石城、宁都三县交界处的灵华峰东侧里木庄,入鄱阳湖河口位于进贤县三阳乡。抚河主河道长约为348km,流域内水系发达,集水面积超过10km2的河流有382条。(3)信江流域信江流域地理位置为东经116°19'~118°31'、北纬27°32'~28°58'之间,面积14516km2(梅港水文站以上),是鄱阳湖流域总面积的9%。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877mm。信江流域外形呈不规则矩形,北倚怀玉山脉与饶河毗邻,南倚武夷山脉与闽江相邻,东毗浙江省富春江,西邻鄱阳湖。信江源头发源于玉山县三清乡平家源,主河道长359km,入鄱阳湖河口位于余干县瑞洪镇章家村。流域东南地势高西北低,南部海拔800~1300m,山区、丘陵和平原分别占流域总面积的40%、35%和25%。信江流域内水系发达,集水面积超过10km2的河流有310条,一级支流主要有丰溪河、铅山河、白塔河。(4)饶江流域饶河流域位于鄱阳湖流域东北部,地理位置为东经116°30~118°13'、北纬28°34'~30°02'之间,流域面积为12044km2(石镇街、古县渡以上),是鄱阳湖流域总面积的7%。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662mm。饶河流域形状呈鸭梨形,北倚五龙山脉与安徽省青弋江毗邻,南靠怀玉山脉与信江流域相邻,东毗浙江省富春江,西邻鄱阳湖。流域东北地势高而西南低。山区、丘陵和平原分别占流域总面积的10%、63%和26%,石灰岩岩溶约占1%。饶河为鄱阳湖五大河流之一,由乐安河与昌江在鄱阳县姚公渡汇合而成,主河道长299km。饶河主流乐安河发源于皖、赣边界婺源县五龙山,北支昌江发源于安徽省祁门县大洪岭,入鄱阳湖河口位于鄱阳县双港乡尧山。乐安河为流域面积8367km2(含浙江省和安徽省境内面积229km2和62km2),河长280km;北支昌江流域面积为5851km2(含安徽省境内面积1883km2),河长254km。饶河流域内河系发达,集水面积大于10km2的河流有294条。一级支流主要有昌江、建节水和安殷水。(5)修河流域修河流域位于鄱阳湖流域西北部,地理位置为东经113°56'~116°01'、北纬28°23'~29°32'之间,流域面积为14539km2(永修水文站以上),是鄱阳湖流域总面积的9%。修河流域形似芭蕉叶,西高东低,东西长、南北窄。北以幕阜山脉为界,与湖北省富水河系和长江干流相邻;南隔九岭山主脉与锦江毗邻;西以黄龙山、大围山为分水岭,与湖北省陆水和湖南省汨罗江相依;东临鄱阳湖。西北地势高而东南低,海拔为10-1200m,山区、丘陵和平原分别占流域总面积的47%、37%和16%。修河为鄱阳湖五大河流之一。发源于铜鼓县高桥乡叶家山,入鄱阳湖河口位于永修县吴城镇望江亭。修河主河道长419km,水系发达,集水面积大于10km2的河流有305条,一级支流主要有潦河、安溪水、渣津水、巾口水、武宁水。2.2水污染物来源特征根据“长江干流及典型城市环境保护综合方案与管理平台研究项目”的“典型流域磷污染管控方案及应用”课题的研究结论,鄱阳湖主要污染物总磷入湖主要污染源包括城镇生活、工业源、种植业、水产养殖、城市径流等,其中占比较高的前四位分别为城镇生活源(26%)、种植业(22%)、水产养殖(16%)及内源(16%),四类污染物总磷贡献率达80%。2.3鄱阳湖流域水环境状况2.3.1鄱阳湖流域湖区水质状况根据江西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鄱阳湖及其入湖湖库柘林湖2018年至2023年的水质状况见下表。总体上近几年鄱阳湖水质改善明显,从2018年至2020年水质优良断面比例总体呈上升趋势,2020年水质优良断面比例达到41.2%,2021年由于降水量减少等原因造成水质优良断面比例有一定的下降。柘林湖水质稳定保持在优良水质比例100%。表2-12018年至2023年鄱阳湖及柘林湖水质状况年度鄱阳湖柘林湖水质总体状况I-III类点位占比主要污染物水质总体状况I-III类点位占比2018年轻度污染5.9%总磷优100%2019年轻度污染5.9%总磷优100%2020年轻度污染41.2%总磷优100%2021年轻度污染16.7%总磷优100%2022年轻度污染22.2%总磷优100%2023年轻度污染27.8%总磷优100%鄱阳湖湖区共设置金溪咀刘家、南湖村、南矶山等18个地表水国控考核断面,水质考核目标均为Ⅲ类水。2018-2023年,湖区地表水考核18个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分别为5.9%、5.9%、41.2%、16.7%、22.2%、27.8%。2023年鄱阳湖水质优良比例27.8%,同比上升5.6个百分点;化学需氧量浓度10.34mg/L,同比上升4.44%、氨氮浓度0.13mg/L,同比下降27.78%、总磷浓度0.059mg/L,同比下降6.35%。根据2018年至2023年各水质监测断面的主要污染物监测数据,标准实施初期2016年和2017年的化学需氧量浓度高于2019和2020年,2021年化学需氧量浓度在南矶山断面高于地表水Ⅲ类标准值,其他断面历年均低于地表水Ⅲ类标准值,除2016年的个别断面外,大部分断面从2017年至2021年化学需氧量浓度都可以满足地表水Ⅱ类的标准。各断面氨氮浓度均低于地表水Ⅲ类标准值,除南矶山断面2021年氨氮浓度超过地表水Ⅱ类值外,其他断面历年均可以达到地表水Ⅱ类值。各断面总磷浓度历年大部分断面均高于地表水Ⅲ类标准值0.05mg/L,个别断面甚至超过了地表水Ⅳ类标准值0.1mg/L。对鄱阳湖整个湖区总磷年均浓度进行分析,总磷从2018年到2023年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2020年总磷浓度达到最低0.058mg/L,2021年有所上升,2021年至2023年持续下降,2023年总磷浓度年均值为0.059mg/L,限值均超过III类水限值。因此,总磷在鄱阳湖湖区属于主要超标因子。2.3.2入湖河流水质状况鄱阳湖入湖河流上共设置大港、周坊、吉里等地表水国控、省控考核断面18个。鄱阳湖入湖河流18个地表水国控考核断面均为Ⅲ类。从2018-2023年,入湖河流地表水18个考核断面水质均达标,Ⅰ-Ⅲ类水质比例均为100%。对于鄱阳湖入湖河流,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均能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值,大部分断面能达到地表水Ⅱ类值。2018年-2023年,鄱阳湖18个入湖河流断面总磷、COD、氨氮浓度值均低于河流Ⅲ类标准限值。18个入湖河流断面总磷浓度均在地表水Ⅲ类标准值0.2mg/L以下,除部分断面外,大部分断面总磷浓度满足地表水Ⅱ类值0.1mg/L。从浓度变化趋势来说,2018年-2020年,入湖河流总磷浓度呈现下降趋势,2020年下降至0.061mg/L,2021年-2023年略有上升,2023年为0.068mg/L(图2-4)。图2-4入湖河流断面总磷浓度均值变化情况2.3.3鄱阳湖流域主要河流水质状况鄱阳湖流域内河流主要包括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等主要河流及其支流。对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等五河干流水质情况进行了分析,2018年-2023年,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等五河干流均可达到Ⅲ类水质。其中,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等五河干流的总磷总体呈现下降趋势,详见图2-5。图2-5鄱阳湖流域五河干流总磷浓度变化情况2.3.4断面水质超标情况2023年,全省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97.0%,上升0.8个百分点,高出全国平均水平7.6个百分点,国考河流断面全面达到优良水质;鄱阳湖总磷浓度为0.059mg/L、同比下降6.3%。主要湖库鄱阳湖水质轻度污染,水质Ⅰ-Ⅲ类比例为27.8%,Ⅳ类比例为66.6%,Ⅴ类为5.6%,主要污染物为总磷;仙女湖水质优良比例为20%,水质轻度污染;新妙湖水质为Ⅲ类;柘林湖水质优良比例为100%。从2023年各断面达标情况分析结果来看:鄱阳湖湖区18个断面中有12个断面为Ⅳ类,1个断面(南矶山)为Ⅴ类,主要超标因子为总磷,超标倍数为0.04-1.02倍。新余市分宜县在仙女湖上的塘边、分宜侯村、仙女湖湖心岛等3个断面总磷超过湖库Ⅲ类标准值,为Ⅳ类水质,超标倍数分别为0.88倍、0.64倍、0.38倍。新余市渝水区在仙女湖的傣家村断面总磷超过湖库Ⅲ类标准值,为Ⅳ类水质,超标倍数为0.22倍。因此,鄱阳湖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不容乐观,总磷超标断面较多,大多数湖库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3标准修订必要性分析3.1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对污水处理厂差别化精准提标的需要2021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要求“推进城镇污水管网全覆盖,对进水情况出现明显异常的污水处理厂,开展片区管网系统化整治”、“开展污水处理厂差别化精准提标”。《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长江流域省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严于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一)产业密集、水环境问题突出的;(二)现有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不能满足所辖长江流域水环境质量要求的;(三)流域或者区域水环境形势复杂,无法适用统一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2019年11月经江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修正《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保护条例》“第三十九条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按照湖体核心保护区、滨湖控制开发带、高效集约发展区的功能分区,逐步提高污染物排放标准。具体标准由省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市场监督管理等部门制定,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根据条例要求,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新建、在建城镇污水处理厂,应当同步配套建设脱氮除磷设施;已建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没有脱氮除磷设施的,应当增设脱氮除磷设施,控制氮、磷等污染物的排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污水处理厂出水应当达到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发布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标准的B标准,对排放湖泊水库的执行A标准。总体来说,对标准开展修订是贯彻落实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对污水处理厂差别化精准提标的重要举措。3.2行业发展规划、政策和标准的需要(1)污水处理行业相关政策和标准2019年11月,江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江西省生态环境厅、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印发《江西省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1年)》,经过3年努力,各设区市城市建成区基本无生活污水直排口,基本消除城中村、老旧城区和城乡结合部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空白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效能显著提高,与推进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全收集、全处理目标相适应的工作机制基本形成。《江西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中要求到2025年,县城污水处理率达到95%,城市(设区城市、县级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到国家下达目标。2020年12月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城镇(园区)污水处理环境管理的通知》(环水体〔2020〕71号),针对城镇(园区)污水处理涉及地方人民政府(含园区管理机构)、向污水处理厂排放污水的企事业单位(简称纳管企业)、污水处理厂运营单位(简称运营单位)等多个方面,依法明晰各方责任,规范污水处理环境管理。为加快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促进解决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水生态损害问题。2021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指导意见》,将有效缓解我国城镇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系统推动补短板强弱项,全面提升污水收集处理效能,加快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提高设施运行维护水平。2021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十四五”城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发展规划》,对污水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从国家战略高度做出了全方位部署。(2)畜禽养殖行业相关政策和标准2020年6月,农业农村部办公厅、生态环境部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明确畜禽粪污还田利用要求强化养殖污染监管的通知》(农办牧〔2020〕23号),鼓励畜禽粪污还田利用,明确还田利用标准规范,畜禽粪污的处理应根据排放去向或利用方式的不同执行相应的标准规范,作为肥料利用应符合《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NYT1168—2006)、《畜禽粪便还田技术规范》(GB/T25246—2010)、《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测算技术指南》,向环境排放的,应符合《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和地方有关排放标准。用于农田灌溉的,应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21)。根据《江西省污染防治攻坚战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0年,全省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5%以上,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95%以上。坚持绿色发展,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调整畜禽养殖结构和布局,把牛羊等草食畜发展作为畜牧业结构调整重点,生猪养殖逐步向有承载能力的可养区转移,持续开展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积极开展试点示范、集中培训和现场指导,推广应用微生物滤床、“高床+益生菌”、生物发酵床等粪污治理新模式及有机肥生产使用、沼气、生物天然气利用及第三方治理新技术。经2021年6月9日江西省人民政府令第250号修正的《江西省畜禽养殖管理办法》中明确,畜禽养殖场应当及时收集、贮存、清运畜禽粪便、污水等,采取防渗漏和防恶臭等措施,防止粪便和污水渗漏、外溢。畜禽养殖废弃物不得随意堆放和排放,未经无害化处理,不得直接向水体等环境排放。新余市自2017年开展“保家行动”,截至2018年底,全市禁养区关停拆迁养殖场6000余家,在限养区关停或改造养殖场800余家,畜禽养殖场经生态化改造后,配套建设粪污贮存处理利用设施比例达到100%,全市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从整治前40%提高到90%。同时,印发了《关于再次明确实施达标排放模式养殖场生态化改造验收标准的通知》,明确采取达标排放模式改造的规模化养殖场水污染物排放应达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36/852—2015)高效集约区要求,该标准未涉及的污染物执行《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3.3标准排放限值与环境管理需求相衔接2022年11月,中共江西省委办公厅、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鄱阳湖总磷污染控制与削减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对鄱阳湖流域总磷的污染控制提出了总体目标,要求到2025年,鄱阳湖总磷浓度持续下降,鄱阳湖60%国考断面总磷浓度达到湖库Ⅲ类标准,入鄱阳湖河流总磷浓度稳中有降;到2030年,鄱阳湖总磷平均浓度达到湖库Ⅲ类标准,鄱阳湖全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稳定性持续提升。在排放标准中对总磷指标排放限值进一步优化是推动鄱阳湖流域总磷污染控制与削减专项行动方案落地实施的重要手段。3.4对前期评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优化完善根据前期对标准的实施评估,标准在适用范围、管控行业、控制项目、排放限值等方面存在问题。(1)关于适用范围标准目前规定了污水处理厂、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港口码头三个行业的水污染物排放管理要求。经评估,港口码头主要有码头冲洗水、降尘喷淋水、初期雨水和生活污水,废水排放量极少。经调研,泊位靠港能力为2000吨(兼顾3000吨级)的码头产生的污水主要为初期雨水和船上2-3人的生活污水,码头产生的污水约为1t/d,且大部分码头废水均进行回收利用,未利用完的部分废水间接排放至下游污水处理厂,主要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和回用水水质标准,不执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36/852—2015)。因此,标准中管控行业虽然包括了港口码头行业,但在实际执行中基本不执行该标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36/852—2015)规定了江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38个县(市、区)内污水处理系统、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港口/码头企业或设施的水污染物排放管理,见下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提法是从国务院于2009年12月12日批准实施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中而来的,规划范围包括南昌、景德镇、鹰潭3市,以及九江、新余、抚州、宜春、上饶、吉安的部分县(市、区),共38个县(市、区),国土面积5.12万平方公里,规划期为2009年至2015年,远期展望到2020年。目前,江西省在生态环境管理中较少使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提法,而随着国家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制订技术导则的出台和各地不断出台的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对不达标水体制定与水环境质量改善紧密相关的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更为科学合理。图3-1鄱阳湖生态经济区(2)关于控制项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36/852—2015)规定了污水处理系统、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港口码头等3个行业的悬浮物、石油类、动植物油、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等7项污染物指标的排放要求,经前期评估,悬浮物、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等三项指标在3个行业的排放达标率几乎达到100%,因此,对以上三项常规指标在地方标准中进行管控必要性不大。(3)关于排放限值《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36/852—2015)确定的排放限值符合当时的技术经济条件,推动了行业技术进步和污染物减排。污水处理厂对于湖体核心区和滨湖控制开发带两个区域的排放限值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一致,对于高效集约发展区的排放限值与一级B标准一致,详见表3-1。目前来看,污水处理厂的排放标准限值偏于宽松,建议根据行业达标现状和水环境质量改善需求进行适当收严。表3-1DB36/852—2015与GB18918—2002的对比序号污染物湖体核心保护区滨湖控制开发带一级A高效集约发展区一级B1悬浮物10101020202化学需氧量50505060603石油类111334动植物油111335总氮585(8)88(15)7总磷11注:括号外数值为水温>12℃时的控制指标,括号内数值为水温≤12℃时的控制指标。规模化养殖控制限值较国家标准收严幅度较大,对管控范围内行业企业影响深远,促进了畜禽养殖业的高质量发展,但污染治理成本有较大幅度的增加,控制限值不宜继续收严。4标准编制的原则和技术路线4.1标准定位本文件为强制性标准,定位是综合性的流域型水污染物排放标准。4.2标准编制的原则标准的制订应遵循以下原则:(1)充分考虑保护环境的需要可行性服从必要性,以水功能目标及水环境问题识别为基础,根据水环境质量改善需求,在现有标准管控程度上,提出更适宜的较现行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更严格的排放控制要求。(2)落实精准、科学治污要求开展流域范围内环境水体、污染源的调查分析,合理确定相关参数,通过选择适用模型等方式科学确定基于水质的排放限值。(3)以可行的控制技术为依托排放标准是污染控制的重要手段,标准的制订必须依托可行的技术措施。标准制订过程中,对污水处理厂、畜禽养殖场进行详细的调研,以污水可行、有效的处理技术作为依据来制订标准。(4)体现分区分类差别化管控区分不同区域,综合考虑环境水体特征、水环境质量改善需求和污染源分布特点,对污染源规定有差别的排放控制要求,在标准中将控制区区分为湖体核心控制区、滨湖重点控制区及一般控制区。(5)充分考虑可行性结合技术经济分析结果,对于存在达标困难的,统筹规划污染源分阶段减排要求,为排污单位预留搬迁转产、产业升级、技术改造和达标排放时间,合理提出不同排放水平限值实施时间要求。体现新建排放源与现有排放源的区别,现有排放源有一定的实施缓冲期。4.3编制依据(1)法律法规及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江西省环境污染防治条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生态环境标准管理办法》《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2)标准规范《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制订技术导则》(HJ945.2—2018)《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制订技术导则》(HJ945.3—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GB/T1.1—2020)《国家生态环境标准制修订工作规则》(国环规法规〔2020〕4号)《加强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制修订工作的指导意见》(3)技术文件《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江西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江西省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4.4标准编制的技术路线标准编制采用的技术路线图如下:图4-1技术路线图5标准主要技术内容5.1适用范围划分及依据5.1.1适用范围(1)适用区域原标准规定了江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38个县(市、区)内污水处理系统、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港口/码头企业或设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提法是继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而来的,具有时代性。目前,江西省较少使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提法,而流域污染治理的思路较为科学,因此新标准在修订过程中将按照《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制订技术导则》(HJ945.3—2020)要求,制定鄱阳湖流域标准。标准名称和适用范围等需要重新确定。(2)管控对象鄱阳湖流域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源组成分析显示,流域内污染源以农业面源、畜禽养殖和农村生活源为主。但江西省已发布《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36/1102—2019),规定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的一般要求、水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水污染物监测要求以及标准实施与监督等内容,适用于除城镇建成区以外地区的单个处理规模小于500m3/d(不含)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管理。为避免与现有地方标准的交叉重叠,本文件适用范围不包括农村生活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管理。此外,经过标准评估,港口码头主要有码头冲洗水、降尘喷淋水、初期雨水和生活污水,废水排放量极少。经调研,泊位靠港能力为2000吨(兼顾3000吨级)的码头产生的污水主要为初期雨水和船上2-3人的生活污水,码头产生的污水约为1吨/天,且大部分码头废水均进行回收利用,未利用完的部分废水间接排放至下游污水处理厂,主要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和回用水水质标准,不执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36/852—2015)。因此本次修订不再将港口/码头纳入标准管控范围。综上,本文件制定过程中,聚焦鄱阳湖流域总磷突出问题,管控对象为污水处理系统及规模化畜禽养殖场。(3)修订建议建议将标准名称修改为:《鄱阳湖流域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范围修改为:本文件规定了鄱阳湖流域内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水污染物排放控制、监测、实施与监督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鄱阳湖流域现有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向环境水体直接排放污水的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等四项水污染物的排放管理,以及新(改、扩)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设施设计、竣工环境保护设施验收、排污许可证核发及其投产后的上述四项水污染物直接排放管理。本文件未作规定的内容和要求,按照国家或地方相关排放标准执行。鄱阳湖流域内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水产养殖尾水排放分别执行DB36/1102和DB36/1993。5.1.2适用范围划分及依据根据鄱阳湖流域汇水范围,并结合江西实际情况,本文件所指鄱阳湖流域为鄱阳湖湖体及环湖区县,包括南昌市、赣江新区、九江市、上饶市、抚州市、景德镇市、鹰潭市、宜春市、新余市、吉安市共12个地市(新区)92个县(市、区),具体行政区范围如表5-1所示。表5-1本文件适用范围地市县(市、区)南昌市东湖区、西湖区、青山湖区、青云谱区、红谷滩区、南昌县、新建区(含湾里管理局)、进贤县、安义县赣江新区新建区、永修县(赣江新区部分)九江市修水县、武宁县、濂溪区、湖口县、永修县(九江市部分)、德安县、庐山市、都昌县上饶市信州区、广丰区、广信区、玉山县、铅山县、横峰县、弋阳县、余干县、万年县、鄱阳县、婺源县、德兴市抚州市临川区、东乡区、南城县、黎川县、南丰县、崇仁县、宜黄县、金溪县、广昌县、乐安县、资溪县宜春市袁州区、万载县、上高县、宜丰县、丰城市、樟树市、高安市、铜鼓县、奉新县、靖安县吉安市青原区、吉州区、吉安县、吉水县、峡江县、新干县、永丰县、泰和县、遂川县、万安县、安福县、永新县、井冈山市赣州市章贡区、赣县区、信丰县、大余县、上犹县、崇义县、龙南县、全南县、宁都县、于都县、兴国县、会昌县、安远县、石城县、瑞金市、南康区、定南县景德镇市珠山区、昌江区、浮梁县、乐平市萍乡市莲花县、芦溪县新余市渝水区、分宜县鹰潭市月湖区、余江区、贵溪市5.1.3控制区划分及依据按照流域分区方案,水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和重点排放源管控需求,同时考虑与现有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协调和衔接,将鄱阳湖流域划分为湖体核心控制区、滨湖重点控制区和一般控制区。其中,对重要保护水体的上游汇水区域进行重点控制,有特别保护规划、对水质有更高要求的重点考虑。(1)湖体核心控制区1)划分依据生态保护需求:湖体核心保护区是鄱阳湖生态系统中最为核心和敏感的部分,涵盖了鄱阳湖的水体和湿地,这些区域对于维护湖泊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该区域的划分依据主要是生态保护的需求,确保湖泊水质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法律法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也对湖体核心保护区的划分提出了明确要求,如《鄱阳湖总磷污染控制与削减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等文件,明确规定了保护区的范围和保护措施。2)控制区范围湖体核心控制区范围包括鄱阳湖最高水位线(湖口水位22.48m,吴淞高程)所包含的区域,具体见表5-2。表5-2湖体核心控制区范围控制分区县市区湖体核心控制区鄱阳湖最高水位线(湖口水位22.48m,吴淞高程)所包含的区域。(2)滨湖重点控制区1)划分依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滨湖重点控制区位于沿湖岸线邻水区域,是连接湖体与陆地的过渡地带。该区域的划分依据主要是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即考虑该区域在保护湖泊生态环境、防止陆源污染进入湖泊方面的能力。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平衡:滨湖重点控制区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也需兼顾经济发展需求。因此,在划分该区域时,需要平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合理确定开发强度和产业方向。法律法规与政策指导:与湖体核心控制区类似,滨湖重点控制区也受到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的指导,如禁止新建、改建、扩建某些高污染企业和项目等规定。2)控制区范围鄱阳湖流域滨湖重点控制区包括环鄱阳湖南昌市、九江市、上饶市、抚州市的13个县(市、区)及赣江新区直管区,具体见表5-3。与原标准相比,滨湖重点控制区范围有所放大。表5-3滨湖重点控制区范围控制分区地市县市区滨湖重点控制区南昌市南昌县、进贤县、新建区赣江新区赣江新区直管区九江市共青城市、濂溪区、庐山市、永修县、德安县、都昌县、湖口县上饶市余干县、鄱阳县抚州市东乡区(3)一般控制区1)划分依据区域发展规划:将鄱阳湖流域范围内除了核心控制区、滨湖重点控制区外的区域作为一般控制区,其划分依据主要是鄱阳湖重点区位及流域水环境管理需求。在划分该区域时,需要考虑区域的整体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和环境保护需求。可持续发展原则:一般控制区的划分还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即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通过鼓励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促进清洁生产等措施,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共赢。2)控制区范围鄱阳湖流域一般控制区包括环鄱阳湖南昌市、九江市、上饶市、抚州市、宜春市、吉安市、赣州市、景德镇市、萍乡市、新余市、鹰潭市共11个地级市下辖的79个县(市、区),具体见表5-4。表5-4鄱阳湖流域控制区划分控制分区地市县(市、区)一般控制区南昌市东湖区、西湖区、青山湖区、青云谱区、红谷滩区、安义县九江市修水县、武宁县上饶市信州区、广丰区、广信区、玉山县、铅山县、横峰县、弋阳县、万年县、婺源县、德兴市抚州市临川区、南城县、黎川县、南丰县、崇仁县、宜黄县、金溪县、广昌县、乐安县、资溪县宜春市袁州区、万载县、上高县、宜丰县、丰城市、樟树市、高安市、铜鼓县、奉新县、靖安县吉安市青原区、吉州区、吉安县、吉水县、峡江县、新干县、永丰县、泰和县、遂川县、万安县、安福县、永新县、井冈山市赣州市章贡区、赣县区、信丰县、大余县、上犹县、崇义县、龙南县、全南县、宁都县、于都县、兴国县、会昌县、安远县、石城县、瑞金市、南康区、定南县景德镇市珠山区、昌江区、浮梁县、乐平市萍乡市莲花县、芦溪县新余市渝水区、分宜县鹰潭市月湖区、余江区、贵溪市图5-1修订后鄱阳湖流域控制区划分结果图5.2术语和定义对于本次修订中拟调整的管控要求涉及的名词术语进行补充,衔接新发布的《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制订技术导则》(HJ945.2—2018)、《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HJ945.3—2020)、《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等标准要求对现有术语和定义进行完善,对于后续标准中不再涉及的术语删除。综上,一是补充“鄱阳湖流域”“滨湖重点控制区”、“一般控制区”“新建排污单位”“现有排污单位”术语定义;二是修改完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术语定义,将“湖体核心保护区”修改为“湖体核心控制区”;三是对“两区一带”、“湖滨控制开发区”、“高效集约开发区”等术语进行删除。5.2.1鄱阳湖流域参照5.1.2对鄱阳湖流域进行定义如下:本文件所指鄱阳湖流域为鄱阳湖流域全域,包括南昌市、九江市、上饶市、抚州市、宜春市、吉安市、赣州市、景德镇市、萍乡市、新余市、鹰潭市11个地级市及赣江新区下辖的92个县(市、区)。5.2.3滨湖重点控制区范围包括环鄱阳湖南昌市、九江市、上饶市、抚州市共4个地级市下辖的13个县(市、区)及赣江新区直管区中除湖体核心控制区外的部分。5.2.4一般控制区鄱阳湖流域除湖体核心控制区、滨湖重点控制区外的其他区域,包括南昌市、九江市、上饶市、抚州市、宜春市、吉安市、赣州市、景德镇市、萍乡市、新余市、鹰潭市11个地级市下辖的79个县(市、区)。5.2.5规模化畜禽养殖场2023年8月30日,农业农村部为了规范畜牧业生产经营行为,保护畜牧业生产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制定《畜禽养殖场规模标准和备案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标准中明确,设计生产能力达到以下标准的畜禽养殖场应当备案:生猪年出栏量500头以上,蛋鸡、蛋鸭存栏量2000只以上,肉鸡、肉鸭年出栏量10000只以上,鹅年出栏量5000只以上,奶牛存栏量100头以上,肉牛(瘤牛、水牛、大额牛)年出栏量50头以上,羊年出栏量200只以上,兔年出栏量5000只以上,鸽年出栏量10000只以上,鹌鹑年出栏量50000只以上。规模化畜禽养殖涉及民生,因此对规模化的定义主要参考国家相关标准确定,不再进一步收严。5.2.6现有排污单位本文件实施之日前已建成投产或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已通过审批的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及规模化畜禽养殖场。5.2.7新建排污单位本文件实施之日起环境影响评价文件通过审批的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及规模化畜禽养殖场。5.3标准的时间段划分结合标准预计发布的时间,规定新建企业自2025年6月1日起执行,对现有企业预留了2年过渡时间,规定自2027年6月1日起实施(地方可根据需要提前实施),与排污许可工作(排污许可证变更)的时间要求尽量衔接。5.4污染物项目的选择根据2.3节鄱阳湖流域水环境状况,目前鄱阳湖水体主要超标指标为总磷;且根据“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改联合研究(第一期)”项目“长江干流及典型城市环境保护综合方案与管理平台研究项目”的“典型流域磷污染管控方案及应用”课题的研究结论,鄱阳湖主要污染物总磷入湖主要污染源包括城镇生活、规模化畜禽养殖、散养畜禽、工业源、种植业、水产养殖、城市径流等,其中城镇生活(城镇污水处理厂)和规模化畜禽养殖两项源仅占入湖污染源的30%左右,种植业、散养畜禽、水产养殖、农村生活等面源污染占到入湖污染源的50%以上,工业源仅占比1%。根据前期标准实施评估结果,悬浮物、动植物油、石油类等3项指标监测结果的达标率几乎是100%,控制的必要性不大。且由于悬浮物与COD和总磷等指标的去除效果具有很强的相关性,污水处理设施在去除COD和总磷的同时可协同去除SS,因此新标准修订中拟仅保留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等4项指标。4项指标指标中,化学需氧量反映了有机物污染程度,氨氮、总氮和总磷反映鄱阳湖流域富营养化程度。5.5污染物排放限值的确定及制定依据鄱阳湖主要超标指标为总磷,以总磷为重点污染物开展水环境容量计算。5.5.1总磷容量计算方法(1)水质模型采用平面二维数学模型,计算垂向平均的水流和水质因素在平面的变化,平面二维非恒定水流模型的基本方程为:式(1)式(2)式(3)式中:——从平均水平面起算的水面高度,单位:m;——总水深(为从平均水平面起算的水体深度,,单位:m;——科氏系数,,单位:s-1;——重力加速度,单位:m/s2;——水平涡动粘滞系数,单位:(m2/s);——水面上的风应力,;;w——风速;——空气密度;——风方向角;——风应力系数;——对应于轴的平均流速分量;——时间;——Chezy系数(m1/2/s),主要取决于床底粗糙度,同时依赖于水深,通常应用Manning公式;该式是平面二维水流运动方程的一般形式,在应用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其中的一些分项进行取舍。平面二维非恒定水质数学模型的基本方程为:式(4)式中:为水深(m),为某种污染物浓度(mg/L),,分别为纵向及横向紊动扩散系数(),为源(汇)项(),为污染物生化反应项()。(2)水下地形根据鄱阳湖水下地形,以500m为步长,将鄱阳湖划分为13431个网格。鄱阳湖网格划分及入要入湖河流的入湖位置见REF_Ref55675881\h图5-2。图5-2鄱阳湖二维模型网格划分及主要入湖河流的位置(3)星子站水位收集了鄱阳湖入长江代表水位站星子站近10年的水位数据及星子站多年平均月均流量,结果表明星子站水位波动具有明显的季节性。2009年到2019年多年平均水位为12.86m,最高月平均水位为17.96m,出现在7月,最低水位为8.91m,出现在1月。(4)水质目标根据鄱阳湖水功能区划,鄱阳湖最大允许纳污量估算的水质目标为湖库Ⅲ类,即0.05mg/L。赣江混合区的范围为入江口10km以内,其他入湖河流和县区混合区范围2km以内。在混合区范围内,不设置水质目标。5.5.2模型参数识别(1)模拟值与实测值的对比取总磷的降解系数为0.005/d,分枯水期和丰水期开展鄱阳湖主要水质断面的总磷浓度实测值与模拟值的对比,结果表明鄱阳湖丰枯水期总磷浓度模拟值能够较好地反映实测值的变化,能够用于鄱阳湖总磷水环境容量的计算。(2)平水期水质模拟结果采用多年平均流量,对鄱阳湖流速进行模拟,结果表明鄱阳湖总体流速较小,流速较大的区别主要分布于入要入湖河流的入湖口、鄱阳湖入江水道等。采用环湖县区入湖污染负荷和年平均入湖河流入湖通量条件下,在鄱阳湖总磷的浓度场分布,总磷浓度具有明显的超标现象,超标区域主要出现在赣江及主要入湖河流的入湖口、各县区污染源入湖位置等。(3)枯水期水质模拟结果采用枯水期平均流量,对鄱阳湖流速模拟,结果表明鄱阳湖总体流速较小,流速较大的区别主要是入江水道,流速总体上要小于平水期。采用环湖县区入湖污染负荷和枯水期入湖河流入湖通量条件下,在鄱阳湖总磷的浓度场分布,总磷浓度具有明显的超标现象,超标区域主要出现在赣江及主要入湖河流的入湖口、各县区污染源入湖位置等。5.5.3鄱阳湖总磷总量分配方案(1)平水期最大允许纳污量分配结果根据模拟结果,平水期条件下,鄱阳湖总磷入湖总量为10367.93吨/年,最大允许纳污量5907.67吨/年,削减比例为43.0%。其中入湖河流总磷入湖总量为6663.29t/a,最大允许纳污量4142.34吨/年,削减比例为37.8%;环湖县市区总磷入湖总量为3336.22吨/年,最大允许纳污量1697.29吨/年,削减比例为49.1%。环湖县市区的削减比例要明显大于入湖河流,主要原因是入湖河流的浓度要明显低于环湖县市区的总磷入湖浓度。鄱阳湖入湖河流和环湖县市区污染物最大允许纳污量分配负荷与现状排放量的对比结果,赣江是鄱阳湖最大的污染源负荷来源,其他入湖河量总体来看污染物负荷量和分配量也要大于环湖县市区。赣江削减比例为38.0%,要低于平均水平43.0%。以0.05mg/L为控制目标,平水期鄱阳湖各控制单元总磷最大允许纳污量分别为:入湖河流4142.34吨、鄱阳湖北岸单元88.12吨、鄱阳湖西岸单元188.40吨、鄱阳湖东岸单元310.76吨、鄱阳湖南岸单元691.07吨、鄱阳湖东南岸单元279.10吨、出湖口单元207.87吨,削减比例分别为:入湖河流37.8%、鄱阳湖北岸单元54.6%、鄱阳湖西岸单元47.2%、鄱阳湖东岸单元43.0%、鄱阳湖南岸单元61.5%、鄱阳湖东南岸单元48.7%、出湖口单元24.4%。(2)枯水期最大允许纳污量分配结果枯水期条件下,鄱阳湖总磷入湖总量为5349.98吨/年,最大允许纳污量3109.71吨/年,削减比例为41.9%。其中入湖河流总磷入湖总量为3718.11吨/年,最大允许纳污量2623.56吨/年,削减比例为29.4%;环湖县市区总磷入湖总量为1304.86吨/年,最大允许纳污量440.74吨/年,削减比例为66.2%。环湖县市区的削减比例同样要明显大于入湖河流。枯水期鄱阳湖本底是鄱阳湖最大的污染源负荷来源,枯水期赣江入湖负荷和分配负荷是最大,但削减比例为32.5%,要低于平均水平41.9%。以0.05mg/L为控制目标,枯水期鄱阳湖各控制单元污染物总磷最大允许纳污量分别为:入湖河流2623.56吨、鄱阳湖北岸单元24.60吨、鄱阳湖西岸单元37.21吨、鄱阳湖东岸单元53.61吨、鄱阳湖南岸单元204.85吨、鄱阳湖东南岸单元64.33吨、出湖口单元101.55吨,削减比例分别为:入湖河流29.4%、鄱阳湖北岸单元76.0%、鄱阳湖西岸单元73.8%、鄱阳湖东岸单元70.9%、鄱阳湖南岸单元76.6%、鄱阳湖东南岸单元67.9%、出湖口单元20.1%。(3)平水期和枯水期分配比较平水期和枯水期条件下赣江等入湖河流的分配量都要远大于环湖县市区分配量,且平水期的入湖分配量要大于枯水期。水期和枯水期条件下赣江等入湖河流的削减比例要小于环湖县市区,枯水期的削减比例要大于平水期。(4)小结1)鄱阳湖入湖负荷状况鄱阳湖总磷入湖总量为1.04万吨,其中入湖河流输入总磷为0.67万吨,占比分别为64.2%;沿湖县市区输入总磷为0.37万吨,占比为35.8%。“五河”总磷输入通量受河流径流量影响较大,总磷入湖通量最大的河流为赣江,占比为56%,其次为信江占比17%,饶河占比13%,抚河占比10%,修河最小占比4%。2)鄱阳湖最大允许纳污量情况鄱阳湖入湖总磷的最大允许纳污量对比见REF_Ref60237881\h表5-5。表5-5不同总磷水质目标条件下鄱阳湖最大允许纳污量的对比名称平水期枯水期现状负荷(吨/年)最大允许纳污量(吨/年)削减比例现状负荷(吨/年)最大允许纳污量(吨/年)削减比例入湖河流6663.294142.3437.8%3718.112623.5629.4%县市区3336.221697.2949.1%1304.86440.7466.2%合计10367.935907.6743.0%5349.983109.7141.9%当鄱阳湖总磷水质目标为0.05mg/L时:①平水期条件下,鄱阳湖总磷入湖总量为10367.93吨/年,最大允许纳污量5907.67吨/年,削减比例为43.0%。其中入湖河流总磷入湖总量为6663.29吨/年,最大允许纳污量4142.34吨/年,削减比例为37.8%;环湖县市区总磷入湖总量为3336.22吨/年,最大允许纳污量1697.29吨/年,削减比例为49.1%。②枯水期条件下,鄱阳湖总磷入湖总量为5349.98吨/年,最大允许纳污量3109.71吨/年,削减比例为41.9%。其中入湖河流总磷入湖总量为3718.11吨/年,最大允许纳污量2623.56吨/年,削减比例为29.4%;环湖县市区总磷入湖总量为1304.86吨/年,最大允许纳污量440.74吨/年,削减比例为66.2%。环湖县市区的削减比例要明显大于入湖河流,主要原因是入湖河流的浓度要明显低于环湖县市区的总磷入湖浓度。5.5.4水污染物排放限值的确定(1)限值确定考虑基于鄱阳湖流域内水环境质量现状和现有排污单位的水污染物排放情况,并考虑与江西省地方标准的充分衔接,本文件对污水集中集中处理设施等流域内主要污染源提出排放控制要求,确保本文件中规定的排污单位水污染物项目排放限值不低于国家标准和江西省地方标准的要求。根据鄱阳湖水质评价结果,鄱阳湖主要超标指标为总磷,因此总磷是主要控制指标。根据鄱阳湖总磷总量控制方案,鄱阳湖入湖总量总体削减比例为41%~43%,其中环湖县区削减比例为49.1%~66.2%,入湖河流削减比例为29.4%~37.8%。基于此,鄱阳湖流域总磷排放浓度限值应以此为依据进行加严。参考我国目前污水处理系统的技术进展和其他地区流域特殊排放限值,湖体核心区总磷浓度设置为0.3mg/L、滨湖重点控制区总磷浓度设置为0.4mg/L、一般控制区总磷排放浓度设置为0.5mg/L,三个控制区总磷浓度分别收严40%、20%和50%。聚焦解决主要矛盾的出发点,对于其他指标不予加严。考虑到鄱阳湖体核心区的重要性,本文件禁止在湖体核心区建设规模化畜禽养殖场。除总磷以外,其他指标与原标准保持一致,总磷滨湖重点区和一般控制区的浓度限值设置为1mg/L和3mg/L,在原标准的基础上收严幅度分别为50%和40%。对于温度低于12℃时的情形,参照《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设置低温时执行的浓度限值。综上所述,鄱阳湖流域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设置如下:表SEQ表\*ARABIC5-6污水处理系统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单位:mg/L序号污染物湖体核心控制区滨湖重点控制区一般控制区1化学需氧量(CODCr)5050602总氮(以N计)1515203氨氮(以N计)(1)5(8)8(15)8(15)4总磷(以P计)注:(1)括号外为水温>12℃时的排放限值,括号内数值为水温≤12℃时的排放限值。表5-7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单位:mg/L序号污染物湖体核心控制区滨湖重点控制区一般控制区1化学需氧量(CODCr)禁止排放601502总氮(以N计)禁止排放20703氨氮(以N计)禁止排放15404总磷(以P计)禁止排放13(2)排放限值总体结果根据核算结果,本文件对鄱阳湖流域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及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出水限值进行确定,具体结果见表5-8。表5-8鄱阳湖流域水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单位:mg/L序号污染物湖体核心控制区滨湖重点控制区一般控制区1化学需氧量(CODCr)污水集中处理系统505060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禁止排放601502总氮(以N计)污水集中处理系统151520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禁止排放20703氨氮(以N计)(1)污水集中处理系统5(8)8(15)8(15)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禁止排放15404总磷(以P计)污水集中处理系统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禁止排放13注:(1)括号外为水温>12℃时的排放限值,括号内数值为水温≤12℃时的排放限值。5.6污染物监测要求5.6.1关于监测制度建立及监测点位设置衔接目前环境管理过程中针对数据公开、自动监控设备设置要求及采样口平台的建设等要求,在标准中分别予以明确。(1)排污单位应按照有关法律、排污许可管理、《环境监测管理办法》、《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总则》(HJ819—2017)、《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水处理》(HJ1083—2020)等规定,建立监测制度,制定监测方案,保存原始监测记录,并公开监测结果。(2)排污单位安装水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控设备的要求,按有关法律、排污许可管理和《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重点排污单位应当安装重点水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与生态环境部门的监控设备联网,并保障监测设备正常运行。(3)排污单位应按照环境监测管理规定和技术规范的要求,设计、建设、维护永久性采样口(排污口)、采样测试平台。水污染物的监测采样点的设置与采样方法按《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91.1—2019)、《水质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HJ493—2009)、《水质采样技术指导》(HJ494—2009)、《水质采样方案设计技术规定》(HJ495—2009)、《排污单位污染物排放口监测点位设置技术规范》(HJ1405—2024)的规定执行。5.6.2关于分析测试方法污染物监测方法标准的筛选主要遵循:1)选择现行有效的分析方法;2)选择适用于测定城镇污水处理厂和畜禽养殖场废水中污染物的分析方法;3)对于排放标准实施后新发布的监测方法,明确了引用原则。标准选取的监测方法均是现行有效、使用成熟的方法,《水质总氮的测定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HJ/T199—2005)的适用范围中注明仅适用于地表水、水库、湖泊、江河水中总氮的测定,未包括工业废水,因此该方法不适用城镇污水处理厂和畜禽养殖场废水中总氮的测定。同时,为推进新发布监测方法标准的使用,增加监测过程中标准的选择方法,标准中明确规定,对于本文件发布后出台的其他污染物监测方法标准,如明确适用于本行业,也可采用该监测方法标准。5.7污水排放口规范化建设对鄱阳湖流域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及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废水排放口规范化建设进行规定,主要包括污水排放口和采样点的设置及标识牌的设置要求,均可执行现行标准及文件的规定,即增加两个条款“6.1污水排放口和采样点的设置应符合HJ91.1的规定”;“6.2应按照GB15562.1和《关于印发排放口标志牌技术规格的通知》的有关规定,在污水排放口或采样点附近醒目处设置污水排放口标志牌”。5.8标准实施与监督(1)强化排污单位主体责任。本文件规定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是实施本文件的责任主体,在任何情况下,污水处理厂均应遵守本文件规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采取必要措施,保证污染防治设施正常运行。各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在对排污单位进行执法检查时,可以现场即时采样或监测的结果作为判定排污行为是否符合排放标准以及实施相关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措施的依据。(2)强调了重点排污单位应按照《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办法》向社会实时公布水污染物在线监测数据和其他环境信息。(3)与排污许可制度相衔接。本文件实施后,现有排污单位排污许可证规定的要求与本文件不一致的,应当在本文件规定生效的时限前依法变更排污许可证。6国内外相关标准比较6.1污水集中处理设施6.1.1美国美国联邦法典(CFR)40卷133部分中对二级处理或等效处理的排放要求进行了规定,主要包括五日生化需氧量、悬浮物和pH三个指标。其中五日生化需氧量现源限值范围为30~45mg/L,新源为25~40mg/L;悬浮物为30~45mg/L。6.1.2欧盟欧盟于1991年5月颁布了《城市污水指令》(91/271/EEC),要求所有建成区必须有污水收集系统,进入收集系统的污水至少要经过二级处理,该指令从取样、评价、标准限值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其中基本指标主要包括悬浮物、五日生化需氧量和化学需氧量,敏感区域增加了总氮和总磷的排放限值,并根据不同的污水处理规模对污水排放要求进行了不同的规定。当处理规模的人口当量在10000~100000时,总磷浓度为2mg/L;>100000时,总磷为1mg/L。6.1.3德国德国2004年6月颁布实施了废水排放条例,规定了城市污水处理排放限值,该限值是根据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来确定的,污水处理厂规模越大,其标准限值越严格。对处理规模在2000m3/d以下的城镇污水处理厂不设总磷要求;2000m3/d以上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总磷浓度限值为2mg/L。6.1.4瑞典瑞典在污水厂排放标准方面,瑞典将欧盟《城市污水指令》的内容融合进《瑞典环境法典》以及瑞典环境保护局关于城市污水处理的相关管理条例(SNFS1994:7),综合考虑现行污水处理工艺的处理能力以及受纳水体的环境功能以及环境特征,给出了相应的污染物的排放要求以及监督及采样的相关要求。控制的污染指标主要包括七日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总磷,敏感海域增加了总氮的排放限值。总磷的年均值及季均值均为0.3mg/L。6.1.5日本日本《下水道法》是适用于日本城市污水处理厂水质的法律,对污水中总磷排放要求为1mg/L。《水浊法追加条例》是地方政府根据地方的水环境容量制定的。日本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发国家标准仅是污染物控制的最低标准,日本各级地方政府对于执行标准控制污染的主动性很强,大都根据地方环境需要,制定和实施严于国家标准的地方标准。水质污浊防止法中对总磷要求日均值为8mg/L。6.1.6我国地方排放标准概况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由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原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发布,2003年7月1日正式实施。该标准将控制项目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基本控制项目,第二类是部分一类污染物,第三类是选择控制项目。其中基本控制项目,根据是否再生利用和排放去向,分为一级A、一级B、二级和三级标准,四个级别对应的总磷指标限值分别为0.5mg/L、1mg/L、3mg/L、5mg/L。该标准的实施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工艺技术水平的提升,为污水厂污染减排、风险防控提供了基本依据。目前,我国共有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了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标准数量已达122项。其中,针对污水处理厂制定排放标准的共有7个省份,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安徽省、湖南省、江苏省、浙江省和重庆市。其余省份主要是在地方流域型排放标准中规定了污水处理厂的排放控制要求,或者仍执行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相关规定。已有地标中,总磷限值范围为0.2~1mg/L不等。鄱阳湖流域标准修订后,化学需氧量、氨氮及总氮与国家其他地区相比处于较宽松水平,由于此三项指标在鄱阳湖流域内不属于达标困难指标,因此本次不额外进行收严。总磷限值与国家其他地区总磷限值相比,总体处于适宜水平。在管控要求方面,突出分区管控的思路,限值由湖体核心控制区到一般控制区执行由严到松的限值,与国内其他地区的排放管控思路及限值基本一致。6.1.7小结本次拟修订的限值与原标准相比聚焦主要问题,对总磷限值进行加严。加严后的标准限值不宽松于国家标准,同时与国内其他地方标准相比,限值水平适宜,核心控制区的总磷限值属国内较严水平;而一般控制区的总磷限值则与目前已有地标较宽松水平一致。6.2规模化畜禽养殖场6.2.1美国美国畜禽养殖现行标准为PART412-Concentratedanimalfeedingoperations(CAFO)pointsourcecategory,CodeofFederalRegulations。美国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对CODCr、氨氮、总氮和总磷的排放无控制要求。BOD5是美国养殖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主要控制指标之一,针对饲养鸭子,其BPT限值为1.66kg/1000只鸭子。6.2.2欧盟欧盟畜禽养殖现行标准为ReferencedocumentonBestAvailableTechniquesforIntersiveRearingofPoultryandPigs,Europeancommission,IntegratedPollutionPreventionandControl和欧盟指令《CouncilDirectiveof21May1991,concerningurbanwastewatertreatment》(91/271/EEC)。欧盟没有统一的畜禽养殖行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其BAT导则列出了欧盟国家养殖行业的废水排放状况,CODCr排放情况一般为100~200mg/L;BOD5排放情况一般为5~80mg/L;对氨氮、总磷的排放均无控制要求;TN排放情况一般为5~100mg/L。6.2.3日本日本畜禽养殖现行标准为NationalEffluentStandards和《滋贺县琵琶湖环境保全施策》。日本的国家排放标准为综合型排放标准,各工业行业CODCr的排放均执行120mg/L的限值。各工业行业BOD5的排放均执行120mg/L的限值。对氨氮的排放均无控制要求。各工业行业TN的排放均执行60mg/L的限值。各工业行业TP的排放均执行8mg/L的限值。日本为控制琵琶湖的富营养化,制定了严格的地方标准,畜产设施类的现有企业和新建企业总磷分别执行25mg/L和15mg/L的限值;粪尿处理设施类的现有企业和新建企业总磷分别执行2mg/L和1mg/L的限值。6.2.4我国地方排放标准概况目前,国家畜禽养殖行业现行有效的排放标准为《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广东、上海、浙江、四川和陕西等省市制订了地方畜禽养殖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或限值。畜禽养殖行业国家总磷标准限值为8mg/L,各地方标准中总磷限值范围在3~8mg/L不等。总体来说,修订前江西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36/852—2015)中规定的畜禽养殖行业标准限值总体上在全国属于偏严格的水平,其中湖体核心区与上海的地方标准相当,严于广东、浙江等省份。本次修订后,湖体核心保护区列为禁养区,管控要求加严。6.2.5小结本次修订过程中加严了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总磷排放限值,与目前已有的地方标准中总磷排放限值相比处于较严的水平。7标准实施的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7.1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7.1.1现有污水处理厂情况鄱阳湖流域范围内目前城镇污水处理厂共120家(图7-1),总设计处理规模548万吨/天。赣州市范围内涉及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最多,共24座;南昌市实际建成污水处理规模最大,达169.5万吨/天(图7-2)。处理能力在0.5万吨/日以下的占比12%,0.5-1万吨/日的占比19%,1-2万吨/日的占比29%,2-5万吨/日的占比24%,5-10万吨/日的占比10%,10-20万吨/日的占比6%,20-50万吨/日的占比1%。图7-1鄱阳湖流域城镇污水处理厂分布情况图7-2鄱阳湖流域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7.1.2达标可行性分析(1)城镇污水处理厂对流域范围内城镇污水处理厂年均值进行分析,总磷浓度在0.048mg/L~0.371mg/L,与本文件中规定的限值相比,年均值超过0.3mg/L的共有2家,占全部城镇污水处理厂的1.6%,在0.25mg/L以上的共有5家,占全部城镇污水处理厂的4.16%,因此城镇污水处理厂后续可能仅需在总磷管控方面加强排放管控。总体达标率高。(2)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收集了流域内159家工业污水处理厂在不同时间段的出水总磷浓度瞬时监测数据,共收集到14万九千余个数据,剔除因因子异常、排口异常及停产等因素影响的数据后,对一般控制区、重点控制区和核心控制区的工业污水处理厂出水总磷浓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核心控制区、重点控制区和一般控制区中,出水总磷浓度分别在0~0.70、0~4.01和0~7.63mg/L之间。核心控制区83%的监测数据均低于0.3mg/L的日均值;重点控制区92.5%的监测数据低于本次拟规定的0.4mg/L的日均值。一般控制区共收集到12万余个瞬时监测数据,其中92.6%的监测数据浓度低于拟规定的日均值0.5mg/L。综上,工业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执行本文件拟定限值,达标率均在90%以上,仅有小部分企业需提标改造。7.1.3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1)清洁生产技术城市污水处理厂属于能源密集型、高耗能产业,且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臭气、噪声及污泥等也会影响到周围环境。根据《关于深入推进重点企业清洁生产的通知》,要求包括城镇污水处理厂在内的重点企业要每5年开展一轮清洁生产审核,立足出水水质稳定达标,坚持“源头控制,预防为主”,以实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清洁生产目标,通过审核不断改进污水处理工艺,提升污水处理节能环保水平,实现污水处理后节能降耗等预期水平。污水处理厂清洁生产技术主要包括:1)优化曝气系统。曝气系统是污水处理厂的主要能耗之一,极具节能降耗潜能。污水处理厂曝气系统设计多以高峰时段供氧能力配置,高峰时段所占时间短,且频率出现低。针对污水处理厂的曝气系统优化,可在确保出水水质的基础上,采取调节曝气设备运行范围;优化扩散设备布置,改表面曝气为微孔曝气;依据污水处理时溶解氧需求控制优化曝气,比如按照自动溶解氧(DO)检测仪器,实现自动调控。江西省某污水处理厂使用先进的网络控制系统,以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及操作界面为主站,实现对该污水厂曝气转刷设备的优化控制。当该厂进水水量稳定的情况下,进行开环控制,依据进水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及流量计算出所需供氧量,并以该数值作为参考确定曝气转刷设备开启台数,进而减少其设备运行总数量,达到降低能耗目标;当该厂进水水量变化较大时,进行闭环控制,通过系统先设定沟内DO含量,依据DO含量测定设备测得的实时数据,经过A/D模数转换器将其转换成数字信号,通过计算机与之前设定的DO含量进行比较,对两者的偏差进行PID运算,根据计算结果经PLC控制器实现对转刷设备变频器输出频率的控制,改变曝气设备运行转速,对水中DO含量进行实时控制,达到节能目的。2)降低新鲜水耗。降低污水处理厂新鲜水耗的主要措施是提升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率。包括将污水处理厂排放的尾水消毒后收集,用以设备清洗、作业地面清洗等;脱泥机中水回用用于清洗滤布等。3)降低药耗。针对污水处理厂药剂使用,可采用高效低量的复合型高分子混凝剂;碳源不足的污水处理厂,初沉池污泥回流以补充碳源,降低碳源的使用量;此外,采取优化配药及溶药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