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四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1页
浙江省四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2页
浙江省四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3页
浙江省四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4页
浙江省四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3月四校联考历史学科试题卷考生须知:1.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填涂);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先秦时期某一思想家提出“节用以礼”;“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明礼义以化之,重刑罚以禁之,是天下皆出于治”等主张。该思想家是()A.平民利益的代表者 B.天行有常的提出者 C.仁政学说的倡导者 D.重法弃礼的践行者2.中国古代某典籍22位编纂者中包括英国公李勣、太尉长孙无忌、侍中辛茂将、礼部郎中孔志约、尚药奉御许孝崇、尚药局直长蔺复珪、侍御医巢孝俭等。推断该典籍最有可能是()A.《神农本草经》 B.《大唐开元礼》 C.《唐本草》 D.《永乐大典》3.观察下图所示银元,据此可推知()①该银元铸造于民国初年②当时地方拥有了铸币权③其形制采用圜钱的样式④中国已被卷入世界市场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2013年,发掘出土了某古代文明共计40张的书写纸张,书写内容记录了该文明民众的日常生活细节,时间可以追溯至公元前2613年—公元前2494年,被认为是该文明最古老的书写材料。下列与该文明相关的史实是()A.发明已知最早的太阳历 B.创造了已知最早的文字C.最早掌握养蚕缫丝技术 D.出现了最早的金属铸币5.“根据本协议确定和确认享有他们自古以来的权利、特权……不论是宗教的,还是政治的或礼遇性的权利,因而他们永远不能,也不应受到任何认以任何借口进行的骚扰。”据此,该协定()A.废弃了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 B.确立了大国协调、欧洲均势的基本原则C.首次提出以主权国家作为国际法的主体 D.确立国际关系中国家领土和主权等原则6.观察下图中某组织的徽标,判断该组织主要致力于()A.推动全世界的公共卫生事业 B.扩大货物和服务的生产贸易C.为人类消除饥饿统筹资源 D.提高对食品安全监管水平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7.天子自称“余一人”,表示他具有至高无上权威。在其左右的辅佐人物,有太师、太傅、太保,合称为“三公”,其位世袭。“三公”以下,有众多的卿士。这一时期政治特征的是()A.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实际权力 B.公卿为首的官僚制度开始产生C.凌驾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出现 D.政权与族权间实现紧密的结合8.保甲法规定,凡主客户一家两丁以上选一人为保丁。单丁、老幼、病患、女户等就近编入为附保。保丁轮差巡警,追捕盗贼。同保内有犯强盗、杀人放火等,知而不告,并依从伍保法科罪。据此可知()①乡里制度得到进一步发展②弱势群体得到一定的优抚③农民的人身束缚不断强化④基层治理有相应法律保障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下图是近代漫画家马星驰为纪念《神州日报》创刊一周年而创作的漫画《大梦先觉图》,中间持笔的“大声疾呼者”即代表报刊的编辑。据此分析该报最有可能创刊于()A.1840年 B.1908年 C.1916年 D.1926年10.某关税协定写道:“大英国全境兼印度大皇帝因欲便利推广两国商务贸易,决定缔结条约……现行条约内所有限制中国任意订定关税税则权之各条款一律取消;适用关税完全自主之原则……对于英国货物所课最高之税率,从该协定实行之日起至少于一年内应继续为该项货物之最高税率。”据此判断与英国签订该协定的是()A.晚清政府 B.南京临时政府 C.国民政府 D.中央人民政府11.纲领规定,在共产党员被选为某一行政机关之主管人员时,应保证该机关之职员有三分之二为党外人士充任,共产党员应与这些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办。……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该纲领()A.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成立 B.体现了革命根据地建设的基本方针C.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性质12.鉴于荷兰政府一面与台湾当局断绝了联系,一面又在联合国阻挠我国合法权利的恢复,我国政府坚持原则,同时又按具体情况采取适当方式与荷兰发展外交关系,于是双方达成了协议。据此可推知()A.中国正积极突破美国的外交封锁 B.中荷两国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C.中国实现与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 D.中国外交迎来了第三次建交高潮13.1859年,英国政府颁布了著名的《娱乐地法》,该法使得政府征税修建城市公共设施得到了法律的保证。而从19世纪中叶开始,英国又开始了声势浩大的城市公园运动,以伯肯海德公园为首,几乎所有城市都修建了供市民休息的城市公园。据此可知,当时的英国()A.政府立法推动解决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问题B.自治市推动基层社区自主完善市政服务体系C.工业革命推动英国“福利国家”制度的建立D.自由主义背景下政府减少对公共事务的干预14.“新交易所于1531年正式启用,它标志着欧洲商业革命的制度性突破。这座由建筑师多米尼克·范·瓦格赫马克设计的建筑,不仅是商品和证券交易的物理空间,更成为信息流通的枢纽。”观察下图,推断材料中的交易所应位于今天的()A.① B.② C.③ D.④15.下表是1870-1915德国主要经济指标,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年份人口数量(百万)中央支出(百万马克)铁路长度(公里)发电量(亿度)187040.80-—18876——187241.23140722426——190056.05219751678101915——266896209198①充分利用工业革命科技成果推动了经济增长②德意志帝国的政治体制阻碍了经济快速发展③法西斯政权上台后加紧推行国民经济军事化④中央支出保障了德军“速决战”计划的成功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16.面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动荡,某国际会议通过协议宣布:废除黄金官价,黄金也不再作为货币定值标准,黄金买卖可以自由在市场上进行交易,取消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必须用黄金支付的规定。上述协议的宣布意味着()A.世界货币体系形成了各自为政的货币集团B.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得到进一步发展C.以黄金在国际间流通为主的金本位制形成D.美元霸权和国际金融与贸易得到巩固发展17.2024年6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布《生成式人工智能对全球劳动力市场冲击评估报告》指出:“ChatGPT-5等生成式AI在3年内可能导致全球3亿岗位转型,但同时创造1.2亿新兴职业。技术迭代速度已超越现行法律与伦理框架的适应能力,国际社会亟需建立协同治理框架。”该报告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工智能伦理建议书》修订参考。上述材料的主旨意在说明()A.现代科技应用不当往往会产生负面影响B.科技革命有助于建立新型全球治理体系C.全球劳作方式必然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型D.科技革命对全球治理体系提出新的挑战18.在史学研究中,史学观点往往因研究者的立场、所处的时代背景等因素的不同而不同。1989年,西蒙·沙玛在关于法国大革命的畅销书《公民》这本900页的著作中,仅把一行字的篇幅贡献给了1791年法属圣多明各的奴隶起义,而在解释法国国内的不满时也只是提到糖和咖啡订的价格偏高等因素。直到21世纪初后殖民史学兴起,法国教科书才开始深入研究法属殖民地的奴隶制历史。该材料说明()A.经济因素始终是解释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核心视角B.传统史学对殖民地人民在革命中的主体性缺乏关注C.后殖民史学兴起推动对革命立场、原因的重新诠释D.传统史学对革命动因的诠释更具客观性和全面性非选择题部分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第19题12分,第20题12分,第21题12分,第22题16分,共52分)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学者只宜于伦物上识真空(源),不当于伦物上辨伦物。——摘选自李贽《焚书·答邓石阳书》朱熹是一位深入观察各种自然现象的自然学家。当我们进一步考察这一精心表达的自然体系时,我们不能不承认宋代哲学家所研究的概念和近代科学上所用的某些概念并无不同。——摘编自李约瑟(英国)《李约瑟文集》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规。——(清)康熙帝题材料二利玛窦等传教士采取了联合儒教,反对道、佛教的策略,他们深知孔学在中国民间、尤其是在上层社会的势力深厚,常常借用孔孟的修身之说来阐明基督教教义。在入明之后的近200年时间里,除开若干技术门类如造船、制瓷、纺织等还有所进步之外,科学技术的发展多数是处于停滞状态,而天文学和数学更是如此。1619年发生了辽东萨尔浒战役,明军败入北京,朝廷震恐。徐光启立即上书献策,其中强调“须多储守之器,精耕守之法,中间唯火器最急。”王学至明末风行于世,压倒了曾笼罩一切思想文化领域的程朱理学。正是这种思潮的大肆泛滥,使得人们对儒家的崇奉发生了动摇,为西方科学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空间。——摘编自曹蓉《明末清初西学东渐的社会历史原因分析》(1)结合所学,结合朱熹的相关理论或成就分别说明材料一中三种不同角度的评价。(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末出现“西学东渐”这一历史现象的原因,并结合所学评价明末清初西学东渐对中国社会的影响。20.中国的铁路建设始终与国家主权、民族命运紧密交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晚清时期,中国的铁路基本控制在列强手中。光绪年间,清政府为支持张库大道的运输,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开始修建铁路。詹天佑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在1909年修成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第一条自力修建的铁路。铁路通车后,大量外地人口流入张家口,大部分定居在桥东,桥东很快发展成新型的商业区和居民区。张家口的城市空间由桥西扩展到桥东,市区基本形成。1910年,资本家周美奄等在下花园创办了宝兴矿业股份有限公司。1918年,天津资本家在张家口创办了华北电灯股份有限公司,开始向城市供电。随后,电话局、造币厂等工业部门也相继出现。——摘编自张轶欣《张家口商业兴衰与近代城市空间的演变》材料二青藏铁路的建设共分为两期工程(见下图所示)。20世纪60年代,战争威胁和严峻的国际形势迫使毛泽东确立了以战备为中心的发展规划。2001年,政府再次明确提出要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项目,并运用计算机模拟与仿真、自动化铺轨设备、新型耐低温材料等技术手段克服高原冻土、高寒缺氧等难题,终于在2006年全线开通了青藏铁路。建成后的青藏铁路是藏族同胞与全国各族人民的连心路,亦是雪域高原迈向现代化的腾飞路。——整理自王蒲《青藏铁路建设的历史考察》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写出该铁路的名称,指出詹天佑为克服铁路陡坡过大这一困难的创新设计,并概括该铁路对张家口城市发展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别概括推动青藏铁路一期工程与二期工程主要动因。综合材料一、二,从“交通强国”的角度谈谈你对我国近现代铁路建设的认识。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16、17世纪的技术条件下,从英格兰南下经好望角前往距离遥远的印度,每次单程就需要6个月以上的航行时间。这就意味着巨大而昂贵的商船,以及常驻亚洲港口的贸易站,用来贮存随船运来的货物及准备运往欧洲的货物。承担如此昂贵的费用及高度的商业风险,这对任何国家和商人都是一个难题。——摘自郭晔旻《东印度公司——商人、征服者与鸦片贩子》材料二在开展“16世纪以来世界贸易中心的变化”项目化学习时,经老师指导,有同学整理如下:时间16世纪17世纪中叶19世纪中叶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贸易中心葡萄牙、西班牙A英国B重大历史事件新航路开辟/工业革命C(1)根据材料一,概括16、17世纪英格兰开展东方贸易面临的主要困难。并结合所学,说明欧洲国家为解决上述困难在商业形式上采取的主要方式,并分析其历史影响。(2)请根据材料二“已填写部分”信息提示,完成A、B、C处的信息填写。并结合所学,表格中C事件对国际政治领域的影响。22.古代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促进了文明的交流与互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材料二把中国文明与西欧亚及地中海世界连接起来的通道,就是陆上和海上的丝绸之路。汉唐盛世,陆上丝绸之路为主体;宋元时代,海上丝绸之路则有了更重要的地位。汉唐时期,西域的交流最活跃;宋元时代,南海的贸易最繁盛。——摘编自张国刚《丝绸之路背后的动能》(1)指出材料一所示壁画的史料类型,并简述其对于唐代经济史研究的价值。(2)根据材料一、二,以“丝绸之路”为主题,结合中外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自拟标题,史实列举充分,观点陈述正确,结论合理)

2024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3月四校联考历史学科试题卷考生须知:1.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填涂);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先秦时期某一思想家提出“节用以礼”;“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明礼义以化之,重刑罚以禁之,是天下皆出于治”等主张。该思想家是()A.平民利益的代表者 B.天行有常的提出者 C.仁政学说的倡导者 D.重法弃礼的践行者【答案】B【解析】【详解】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先秦时期(中国)。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节用以礼”“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明礼义以化之,重刑罚以禁之,是天下皆出于治”等主张是荀子的思想。荀子提出“天行有常”,认为自然界的运行有其自身规律,B项正确;墨家学派代表平民利益,主张“兼爱”“非攻”“尚贤”等,与材料中“人之性恶”等主张不符,排除A项;孟子是仁政学说的倡导者,强调“仁政”“民贵君轻”等思想,与材料中荀子的思想不同,排除C项;材料中提到“明礼义以化之,重刑罚以禁之”,说明该思想家既重视礼义,又重视刑罚,并非重法弃礼,故该思想家不是重法弃礼的践行者。排除D项。故选B项。2.中国古代某典籍的22位编纂者中包括英国公李勣、太尉长孙无忌、侍中辛茂将、礼部郎中孔志约、尚药奉御许孝崇、尚药局直长蔺复珪、侍御医巢孝俭等。推断该典籍最有可能是()A.《神农本草经》 B.《大唐开元礼》 C.《唐本草》 D.《永乐大典》【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题干中提到的编纂者如长孙无忌、李勣均为唐高宗时期重臣,结合唐代史实,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颁布的《新修本草》(即《唐本草》)由李勣、长孙无忌领衔,汇集医官与礼部官员共同编修,是中国首部官修药典,C项正确;《神农本草经》成书于汉代,与题干中的人物无关,排除A项;《大唐开元礼》为唐玄宗开元年间礼制典籍,主要涉及礼仪制度,编纂者多为礼官,与尚药局医官无关,排除B项;《永乐大典》为明代永乐年间所修,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3.观察下图所示银元,据此可推知()①该银元铸造于民国初年②当时地方拥有了铸币权③其形制采用圜钱的样式④中国已被卷入世界市场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银元正面铸有“光绪元宝”,光绪是清朝皇帝载湉的年号,其在位时间为1875—1908年,因此该银元铸造于清朝光绪年间,并非民国初年,①错误;银元上刻有“四川省造”,说明四川省能够自行铸造货币,这体现了当时地方拥有铸币权,②正确;圜钱是圆形圆孔或圆形方孔的形制,而这枚银元没有穿孔,所以不能说其采用了圜钱的样式,③错误;银元背面英文“SZECHUENPROVINCE”(四川省)、“MACEAND2CANDAREENS”(表示币值),这种中英文并用的设计,反映出当时中国在经济领域与世界的交流,而货币作为经济活动的重要媒介,说明中国已被卷入世界市场,在对外贸易等经济往来中需要适应国际的交流模式,④正确。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4.2013年,发掘出土了某古代文明共计40张的书写纸张,书写内容记录了该文明民众的日常生活细节,时间可以追溯至公元前2613年—公元前2494年,被认为是该文明最古老的书写材料。下列与该文明相关的史实是()A.发明已知最早太阳历 B.创造了已知最早的文字C.最早掌握养蚕缫丝技术 D.出现了最早的金属铸币【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正向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2613年—公元前2494年的埃及。根据材料“书写内容记录了该文明民众的日常生活细节,时间可以追溯至公元前2613年—公元前2494年”“该文明最古老的书写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该文明是古代埃及,埃及人用莎草制作纸张,在上面书写象形文字,记录生活,而埃及人发明已知最早的太阳历,A项正确;已知最早的文字是古代西亚的苏美尔人创造的楔形文字,排除B项;古代中国人最早掌握养蚕缫丝技术,排除C项;最早的金属铸币出现在古代中国,排除D项。故选A项。5.“根据本协议确定和确认享有他们自古以来的权利、特权……不论是宗教的,还是政治的或礼遇性的权利,因而他们永远不能,也不应受到任何认以任何借口进行的骚扰。”据此,该协定()A.废弃了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 B.确立了大国协调、欧洲均势的基本原则C.首次提出以主权国家作为国际法的主体 D.确立国际关系中国家领土和主权等原则【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可知,该协定强调维护各方的传统权利,包括宗教、政治等方面,并禁止对其骚扰,符合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核心内容,该和约结束了欧洲三十年战争,首次以国际条约形式确认国家主权平等、领土完整等原则,奠定了近代国际法的基础,D项正确;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工具是1928年《非战公约》的内容,排除A项;大国协调和欧洲均势原则源于1815年维也纳会议后形成的维也纳体系,排除B项;荷兰人格劳秀斯在1625年发表《战争与和平法》,首次提出以主权国家作为国际法的主体,题干内容并非强调国际法主体,排除C项。故选D项。6.观察下图中某组织徽标,判断该组织主要致力于()A.推动全世界的公共卫生事业 B.扩大货物和服务的生产贸易C.为人类消除饥饿统筹资源 D.提高对食品安全监管水平【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今世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徽标是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的徽标,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主要致力于制定粮食安全行动计划,为人类共同消除饥饿统筹资源,通过统筹资源等方式促进农业、林业和渔业的发展,以保障粮食安全,C项正确;推动全世界的公共卫生事业主要是世界卫生组织(WHO)等相关组织的职责,不是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主要工作,排除A项;扩大货物和服务的生产贸易是世界贸易组织的职能,排除B项;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主要是制定粮食安全行动计划,保障粮食安全,而不是提高食品安全,排除D项。故选C项。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7.天子自称“余一人”,表示他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在其左右的辅佐人物,有太师、太傅、太保,合称为“三公”,其位世袭。“三公”以下,有众多的卿士。这一时期政治特征的是()A.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实际权力 B.公卿为首的官僚制度开始产生C.凌驾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出现 D.政权与族权间实现紧密的结合【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先秦时期(中国)。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三公”世袭的政治体制下,天子通过血缘关系来维护其统治权威,“三公”等贵族凭借家族血缘继承权力,所以这一时期政治特征是政权与族权间实现紧密的结合,D项正确;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实际权力一般是在秦朝建立皇帝制度之后,材料所描述的时期,从“三公”世袭来看,贵族对权力有一定的分割,君主并非拥有绝对实际权力,排除A项;公卿为首的官僚制度开始产生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排除B项;材料重点强调的是世袭贵族政治特点,并非单纯强调公共权力出现,排除C项。故选D项。8.保甲法规定,凡主客户一家两丁以上选一人为保丁。单丁、老幼、病患、女户等就近编入为附保。保丁轮差巡警,追捕盗贼。同保内有犯强盗、杀人放火等,知而不告,并依从伍保法科罪。据此可知()①乡里制度得到进一步发展②弱势群体得到一定的优抚③农民的人身束缚不断强化④基层治理有相应法律保障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北宋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单丁、老幼、病患、女户等就近编入为附保”“保丁轮差巡警,追捕盗贼。同保内有犯强盗、杀人放火等,知而不告,并依从伍保法科罪”可知,弱势群体得到一定的优抚;基层治理有相应法律保障,②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保甲法虽然是基层管理制度,但材料重点强调保甲法中对不同人群的编入方式以及保丁职责、同保连坐的法律规定等内容,没有足够信息表明乡里制度在组织架构、管理职能等方面相比之前得到进一步发展,不符合题意,①错误,排除AB项;保甲法主要是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和治安维护,不能直接说明农民的人身束缚不断强化,不符合题意,③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9.下图是近代漫画家马星驰为纪念《神州日报》创刊一周年而创作的漫画《大梦先觉图》,中间持笔的“大声疾呼者”即代表报刊的编辑。据此分析该报最有可能创刊于()A.1840年 B.1908年 C.1916年 D.1926年【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20世纪初,中国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广泛传播,各种新式报刊纷纷涌现,宣传新思想、新文化,呼吁民众觉醒,《神州日报》以“大梦先觉”为主题,符合当时先进知识分子希望唤醒民众,探索救国道路的时代背景,由此可见,该报最有可能创刊于1908年,B项正确;1840年是鸦片战争爆发的年份,当时的报刊主要是外国传教士在华办报以及中国近代报刊的初步发展,与漫画内容不符,排除A项;1916年是新文化运动深入开展阶段,其主要宣传民主与科学等思想,重点不是“大梦先觉”这种较为宽泛的唤醒民众的主题,排除C项;1926年处于国民大革命时期,主要是反帝反封建军阀的斗争,报刊宣传重点多集中在革命动员、军事行动等方面,与漫画内容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0.某关税协定写道:“大英国全境兼印度大皇帝因欲便利推广两国商务贸易,决定缔结条约……现行条约内所有限制中国任意订定关税税则权之各条款一律取消;适用关税完全自主之原则……对于英国货物所课最高之税率,从该协定实行之日起至少于一年内应继续为该项货物之最高税率。”据此判断与英国签订该协定的是()A.晚清政府 B.南京临时政府 C.国民政府 D.中央人民政府【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民国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该协定规定中国取消关税限制、实行关税自主,并允许英国货物税率一年内维持原状,符合国民政府时期改订新约运动的内容。1928年国民政府通过改订新约,逐步收回关税自主权,与英美等国签订新约,规定中国有权自定关税,但部分商品税率需暂时维持,如1928年中英《关税条约》即规定税率一年内不变,C项正确;晚清政府因《南京条约》等丧失关税自主权,协定税率固定为5%,与材料中自主原则相悖,排除A项;南京临时政府存续短暂且未涉及关税自主谈判,排除B项;中央人民政府于1949年成立后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实现了关税自主,排除D项。故选C项。11.纲领规定,在共产党员被选为某一行政机关之主管人员时,应保证该机关之职员有三分之二为党外人士充任,共产党员应与这些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办。……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该纲领()A.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体现了革命根据地建设的基本方针C.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性质【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本质题、影响题,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题干中提到共产党员与党外人士民主合作,建立民族自治区等内容,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抗日的主张,这有利于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项正确;1921年7月,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革命根据地建设主要是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当时的主要任务是打土豪、分田地,与材料中强调的团结党外人士、建立民族自治区等内容不符,排除B项;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性质,与材料中的纲领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2.鉴于荷兰政府一面与台湾当局断绝了联系,一面又在联合国阻挠我国合法权利的恢复,我国政府坚持原则,同时又按具体情况采取适当方式与荷兰发展外交关系,于是双方达成了协议。据此可推知()A.中国正积极突破美国的外交封锁 B.中荷两国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C.中国实现与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 D.中国外交迎来了第三次建交高潮【答案】A【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对中国实行外交封锁政策,荷兰政府在与台湾当局断绝联系的同时又在联合国阻挠我国合法权利,但我国政府坚持原则并按具体情况与荷兰发展外交关系,这体现了中国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积极突破美国外交封锁,努力拓展外交空间,A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及中荷两国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的相关内容,排除B项;材料仅涉及中荷关系,不能仅凭此就得出中国实现与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排除C项;中国外交第三次建交高潮是在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之后,排除D项。故选A项。13.1859年,英国政府颁布了著名的《娱乐地法》,该法使得政府征税修建城市公共设施得到了法律的保证。而从19世纪中叶开始,英国又开始了声势浩大的城市公园运动,以伯肯海德公园为首,几乎所有城市都修建了供市民休息的城市公园。据此可知,当时的英国()A.政府立法推动解决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问题B自治市推动基层社区自主完善市政服务体系C.工业革命推动英国“福利国家”制度的建立D.自由主义背景下政府减少对公共事务的干预【答案】A【解析】【详解】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的英国。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中期英国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城市人口增多带来诸多问题。根据材料可知,1859年英国政府颁布《娱乐地法》,从法律层面保证政府征税修建城市公共设施,同时开展城市公园运动,修建供市民休息的城市公园。这一系列举措表明政府通过立法来解决城市化进程中市民对公共设施和休闲场所需求等社会问题,A项正确;题干中主要强调的是政府通过立法和开展运动来推动城市公共设施建设,未提及自治市推动基层社区自主完善市政服务体系,且重点是政府的作用,而非基层社区的自主性,排除B项;“福利国家”制度是在二战后逐步建立起来的,与题干中19世纪中叶的时间不符,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政府通过立法等手段积极参与城市公共事务的建设,是加强了对公共事务的干预,而不是减少干预,排除D项。故选A项。14.“新交易所于1531年正式启用,它标志着欧洲商业革命的制度性突破。这座由建筑师多米尼克·范·瓦格赫马克设计的建筑,不仅是商品和证券交易的物理空间,更成为信息流通的枢纽。”观察下图,推断材料中的交易所应位于今天的()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引发商业革命,欧洲商业贸易中心从地中海区域转到大西洋沿岸,1531年在安特卫普开设新交易所,不仅是商品交易中心,还涉及证券、信贷等金融业务,为后续证券交易所和银行的出现奠定基础‌,①处为安特卫普,这里成为当时欧洲重要商业、金融中心,A项正确;②处为葡萄牙,葡萄牙商业发展特征和材料中交易所等信息不符,排除B项;③处在法国,当时法国不是商业革命中交易所突出发展之地,排除C项;④处为意大利热那亚,商业革命后其地位下降,新交易所不在此地,排除D项。故选A项。15.下表是1870-1915德国主要经济指标,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年份人口数量(百万)中央支出(百万马克)铁路长度(公里)发电量(亿度)187040.80-—18876——187241.23140722426——190056.05219751678101915——266896209198①充分利用工业革命科技成果推动了经济增长②德意志帝国政治体制阻碍了经济快速发展③法西斯政权上台后加紧推行国民经济军事化④中央支出保障了德军“速决战”计划的成功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1870-1915年(德国)。根据材料,1870-1915德国主要经济指标都有快速增长,结合所学,20世纪后半叶,德国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科技成果推动了经济增长,①解读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体现德国经济在1870-1915年期间快速增长,而非经济发展受阻碍,②解读不正确,符合题意。法西斯政权在德国上台是在20世纪30年代初,③解读不正确,符合题意。1914年,德军进攻法国,9月,双方以150多万兵力在马恩河激战,德军战败,标志其“速决战”破产,④解读不正确,符合题意。综上,②③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16.面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动荡,某国际会议通过协议宣布:废除黄金官价,黄金也不再作为货币定值标准,黄金买卖可以自由在市场上进行交易,取消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必须用黄金支付的规定。上述协议的宣布意味着()A.世界货币体系形成了各自为政的货币集团B.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得到进一步发展C.以黄金在国际间流通为主的金本位制形成D.美元霸权和国际金融与贸易得到巩固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废除黄金官价、黄金不再作为货币定值标准等举措,打破了原有的国际货币体系(如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美元与黄金挂钩等规定)的束缚,使得国际货币体系更加灵活多样。这反映了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新兴经济体等力量崛起,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同时,这种货币体系的变革也有利于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推动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B项正确;材料中“废除黄金官价,黄金也不再作为货币定值标准”等内容,反映的是国际货币体系的调整变革,并非形成各自为政的货币集团。排除A项;材料中明确表示“废除黄金官价,黄金也不再作为货币定值标准”,这说明以黄金在国际间流通为主的金本位制被打破,而不是形成,排除C项;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与黄金挂钩确立了美元霸权地位,而此次协议宣布废除黄金官价等规定,实际上是对原有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冲击,不利于美元霸权的巩固,也不能说明国际金融与贸易得到巩固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17.2024年6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布《生成式人工智能对全球劳动力市场的冲击评估报告》指出:“ChatGPT-5等生成式AI在3年内可能导致全球3亿岗位转型,但同时创造1.2亿新兴职业。技术迭代速度已超越现行法律与伦理框架的适应能力,国际社会亟需建立协同治理框架。”该报告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工智能伦理建议书》修订参考。上述材料的主旨意在说明()A.现代科技应用不当往往会产生负面影响B.科技革命有助于建立新型全球治理体系C.全球劳作方式必然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型D.科技革命对全球治理体系提出新的挑战【答案】D【解析】【详解】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24年的世界。根据材料可知,生成式AI在劳动力市场带来岗位转型和新兴职业的变化,同时技术迭代速度超出现行法律与伦理框架适应能力,国际社会需要建立协同治理框架,这表明科技革命的发展对全球治理体系提出了新的挑战,D项正确;材料重点强调的是技术迭代速度快,现行法律与伦理框架难以适应,需要建立协同治理框架,而不是强调现代科技应用不当产生负面影响,排除A项;材料只是说国际社会亟需建立协同治理框架,以应对生成式AI带来的问题,并未明确提及科技革命有助于建立新型全球治理体系,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关于全球劳作方式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的相关内容,排除C项。故选D项。18.在史学研究中,史学观点往往因研究者的立场、所处的时代背景等因素的不同而不同。1989年,西蒙·沙玛在关于法国大革命的畅销书《公民》这本900页的著作中,仅把一行字的篇幅贡献给了1791年法属圣多明各的奴隶起义,而在解释法国国内的不满时也只是提到糖和咖啡订的价格偏高等因素。直到21世纪初后殖民史学兴起,法国教科书才开始深入研究法属殖民地的奴隶制历史。该材料说明()A.经济因素始终是解释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核心视角B.传统史学对殖民地人民在革命中的主体性缺乏关注C.后殖民史学兴起推动对革命立场、原因的重新诠释D.传统史学对革命动因的诠释更具客观性和全面性【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今世界。根据材料可知,西蒙·沙玛在1989年的著作中仅用一行字描述1791年圣多明各奴隶起义,且将法国国内不满归因于糖、咖啡价格偏高,反映出传统史学聚焦法国本土经济因素,忽视殖民地人民在革命中的主体作用。21世纪后殖民史学兴起后,法国教科书才开始重视殖民地奴隶制历史,进一步印证传统史学的视角局限,B项正确;经济因素仅是法国大革命爆发解释视角之一,并非始终是核心视角,排除A项;后殖民史学兴起并非重新诠释革命立场与原因,而是关注到之前被忽视的殖民地奴隶制历史,排除C项;传统史学因忽略殖民地因素,其客观性和全面性存在明显缺陷,与材料中后殖民史学的补充形成对比,排除D项。故选B项。非选择题部分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第19题12分,第20题12分,第21题12分,第22题16分,共52分)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学者只宜于伦物上识真空(源),不当于伦物上辨伦物。——摘选自李贽《焚书·答邓石阳书》朱熹是一位深入观察各种自然现象的自然学家。当我们进一步考察这一精心表达的自然体系时,我们不能不承认宋代哲学家所研究的概念和近代科学上所用的某些概念并无不同。——摘编自李约瑟(英国)《李约瑟文集》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规。——(清)康熙帝题材料二利玛窦等传教士采取了联合儒教,反对道、佛教的策略,他们深知孔学在中国民间、尤其是在上层社会的势力深厚,常常借用孔孟的修身之说来阐明基督教教义。在入明之后的近200年时间里,除开若干技术门类如造船、制瓷、纺织等还有所进步之外,科学技术的发展多数是处于停滞状态,而天文学和数学更是如此。1619年发生了辽东萨尔浒战役,明军败入北京,朝廷震恐。徐光启立即上书献策,其中强调“须多储守之器,精耕守之法,中间唯火器最急。”王学至明末风行于世,压倒了曾笼罩一切思想文化领域的程朱理学。正是这种思潮的大肆泛滥,使得人们对儒家的崇奉发生了动摇,为西方科学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空间。——摘编自曹蓉《明末清初西学东渐的社会历史原因分析》(1)结合所学,结合朱熹的相关理论或成就分别说明材料一中三种不同角度的评价。(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末出现“西学东渐”这一历史现象的原因,并结合所学评价明末清初西学东渐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答案】(1)评价1:朱熹宣扬“存天理,灭人欲”(或宣扬封建礼教),严重束缚了人们的精神世界。评价2:朱熹提倡“格物致知”,重视对万物的探究。评价3:朱熹编撰的《家礼》和《小学》成为家庭和幼童的行为规范。(2)原因:传教士采取了灵活的策略(或入乡随俗等);明中后期科学技术停滞;明朝迫切需要更新火器等军事技术;心学冲击了僵化的程朱理学(或心学强调经世致用)。影响:传播了西方的知识和技术;但未对中国社会产生实质性的影响(或影响有限等)。【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影响题。时空是明末清初的中国。评价1:据材料一“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学者只宜于伦物上识真空(源),不当于伦物上辨伦物。”可知,李贽认为穿衣吃饭就是天理,是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的批判,认为朱熹思想严重束缚了人们的精神世界。评价2:据材料一“朱熹是一位深入观察各种自然现象的自然学家。当我们进一步考察这一精心表达的自然体系时,我们不能不承认宋代哲学家所研究的概念和近代科学上所用的某些概念并无不同。”可知,李约瑟认为朱熹是“深入观察各种自然现象的自然学家”,结合所学是对朱熹“格物致知”的肯定,认为朱熹重视对万物的探究。评价3:据材料一“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规。”可知,康熙皇帝认为认为朱熹编撰的《家礼》和《小学》成为家庭和幼童的行为规范。【小问2详解】本题是原因题、影响题。时空是明末清初的中国。原因:据材料二“利玛窦等传教士采取了联合儒教,反对道、佛教的策略,……常常借用孔孟的修身之说来阐明基督教教义”可知,传教士采取了灵活的策略(或入乡随俗等);据材料二“科学技术的发展多数是处于停滞状态,而天文学和数学更是如此”可知,明中后期科学技术停滞;据材料二“1619年发生了辽东萨尔浒战役,明军败入北京,朝廷震恐。徐光启立即上书献策,其中强调‘须多储守之器,精耕守之法,中间唯火器最急。’”可知,明朝迫切需要更新火器等军事技术;据材料二“王学至明末风行于世,压倒了曾笼罩一切思想文化领域的程朱理学。正是这种思潮的大肆泛滥,使得人们对儒家的崇奉发生了动摇,为西方科学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空间。”可知,心学冲击了僵化的程朱理学(或心学强调经世致用)。影响:据材料二“正是这种思潮的大肆泛滥,使得人们对儒家的崇奉发生了动摇,为西方科学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空间。”及所学可知,传播了西方的知识和技术;结合封建专制统治的影响可知,西学东渐未对中国社会产生实质性的影响(或影响有限等)。20.中国的铁路建设始终与国家主权、民族命运紧密交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晚清时期,中国的铁路基本控制在列强手中。光绪年间,清政府为支持张库大道的运输,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开始修建铁路。詹天佑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在1909年修成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第一条自力修建的铁路。铁路通车后,大量外地人口流入张家口,大部分定居在桥东,桥东很快发展成新型的商业区和居民区。张家口的城市空间由桥西扩展到桥东,市区基本形成。1910年,资本家周美奄等在下花园创办了宝兴矿业股份有限公司。1918年,天津资本家在张家口创办了华北电灯股份有限公司,开始向城市供电。随后,电话局、造币厂等工业部门也相继出现。——摘编自张轶欣《张家口商业兴衰与近代城市空间的演变》材料二青藏铁路的建设共分为两期工程(见下图所示)。20世纪60年代,战争威胁和严峻的国际形势迫使毛泽东确立了以战备为中心的发展规划。2001年,政府再次明确提出要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项目,并运用计算机模拟与仿真、自动化铺轨设备、新型耐低温材料等技术手段克服高原冻土、高寒缺氧等难题,终于在2006年全线开通了青藏铁路。建成后的青藏铁路是藏族同胞与全国各族人民的连心路,亦是雪域高原迈向现代化的腾飞路。——整理自王蒲《青藏铁路建设的历史考察》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写出该铁路的名称,指出詹天佑为克服铁路陡坡过大这一困难的创新设计,并概括该铁路对张家口城市发展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别概括推动青藏铁路一期工程与二期工程的主要动因。综合材料一、二,从“交通强国”的角度谈谈你对我国近现代铁路建设的认识。【答案】(1)名称:京张铁路。设计:“人”字形路轨。影响:推动城市化;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空间布局变化;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发展。(2)一期动因:一五计划完成,改变工业落后面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应对美苏冷战的需要(或三线建设的需要)。二期动因:西部大开发,第三次科技革命(或改革开放的推动)。认识:铁路建设与国家利益、综合国力有紧密关联;铁路建设有利于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推动民族团结、共同繁荣;铁路建设有利于城市与社会经济发展。【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影响题。时空是:晚清至民国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一“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开始修建铁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铁路名称:京张铁路。设计:“人”字形路轨。影响:据材料一“铁路通车后,大量外地人口流入张家口,大部分定居在桥东,桥东很快发展成新型的商业区和居民区”可得出推动城市化;城市人口增加;“张家口的城市空间由桥西扩展到桥东,市区基本形成”可得出,城市空间布局变化;“1910 年,资本家周美奄等在下花园创办了宝兴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可得出,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1918年,天津资本家在张家口创办了华北电灯股份有限公司,开始向城市供电”可得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小问2详解】本题是背景题、启示题。时空是20世纪60年代至21世纪初中国。一期动因:据材料三“一期时间1958—1979”“20世纪60年代,战争威胁和严峻的国际形势迫使毛泽东确立了以战备为中心的发展规划”等信息,结合当时时代背景,从国内形势,(如国民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巩固发展方面)和国际形势等角度分析原因可知,一五计划完成,改变工业落后面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应对美苏冷战的需要(或三线建设的需要)。二期动因:据材料二“2001年,政府再次明确提出要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项目,并运用计算机模拟与仿真、自动化铺轨设备、新型耐低温材料等技术手段克服高原冻土、高寒缺氧等难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部大开发,第三次科技革命(或改革开放的推动)。认识:据材料二“建成后的青藏铁路是藏族同胞与全国各族人民的连心路,亦是雪域高原迈向现代化的腾飞路”可得出,铁路建设有利于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推动民族团结、共同繁荣;再结合所知识,从铁路交通的作用、基础设施建设的作用、国家发展的战略、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等方面分析,然后总结,铁路建设与国家利益、综合国力有紧密关联;铁路建设有利于城市与社会经济发展等。言之成理即可得分。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16、17世纪的技术条件下,从英格兰南下经好望角前往距离遥远的印度,每次单程就需要6个月以上的航行时间。这就意味着巨大而昂贵的商船,以及常驻亚洲港口的贸易站,用来贮存随船运来的货物及准备运往欧洲的货物。承担如此昂贵的费用及高度的商业风险,这对任何国家和商人都是一个难题。——摘自郭晔旻《东印度公司——商人、征服者与鸦片贩子》材料二在开展“16世纪以来世界贸易中心的变化”项目化学习时,经老师指导,有同学整理如下:时间16世纪17世纪中叶19世纪中叶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贸易中心葡萄牙、西班牙A英国B重大历史事件新航路开辟/工业革命C(1)根据材料一,概括16、17世纪英格兰开展东方贸易面临的主要困难。并结合所学,说明欧洲国家为解决上述困难在商业形式上采取的主要方式,并分析其历史影响。(2)请根据材料二“已填写部分”信息提示,完成A、B、C处的信息填写。并结合所学,表格中C事件对国际政治领域的影响。【答案】(1)困难:航行时间漫长;商船建造及维护成本高昂;需长期维持亚洲贸易站点;商业风险巨大。方式:成立新型股份制贸易公司(或成立特许垄断贸易公司)。历史影响:经营垄断贸易,对西欧资本原始积累发挥了重要作用;建立殖民据点,促进了欧洲的殖民扩张;促进跨区域商品流通,推动早期全球化进程。(2)A:荷兰;B:多中心的新格局(美、德等新兴工业国家);C: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或掀起瓜分世界狂潮);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斗争不断高涨;帝国主义国家间的扩张与争夺加剧。【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题,影响题,时空是近代欧洲。困难:根据材料“从英格兰南下经好望角前往距离遥远的印度,每次单程就需要6个月以上的航行时间”可知,航行时间漫长;根据材料“这就意味着巨大而昂贵的商船”可知,商船建造及维护成本高昂;根据材料“这就意味着巨大而昂贵的商船,以及常驻亚洲港口的贸易站,用来贮存随船运来的货物及准备运往欧洲的货物”可知,需长期维持亚洲贸易站点;根据材料“承担如此昂贵的费用及高度的商业风险”可知,商业风险巨大。方式:结合所学可知,欧洲国家为解决上述困难,在商业形式上采取了成立新型股份制贸易公司(或成立特许垄断贸易公司)的方式。历史影响:结合所学可从垄断公司对资本的原始积累、殖民扩张和经济全球化等领域的影响进行说明,如,这些股份制贸易公司往往获得国家的特许,拥有在特定区域的贸易垄断权。它们通过垄断贸易,获取高额利润,大量财富流入西欧,为西欧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提供了重要支持,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了保障贸易的顺利进行,这些公司会在贸易区域建立殖民据点,以此为依托进行贸易活动和资源掠夺。这进一步推动了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使欧洲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贸易公司积极开展跨区域的贸易活动,将欧洲的商品运往亚洲、美洲等地,同时又将这些地区的商品带回欧洲,促进了不同地区之间的商品流通,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推动了早期全球化进程。【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题,影响题,时空是近代欧洲。A:结合所学可知,17世纪中叶,荷兰凭借先进的造船技术和商业运作模式,成为“海上马车夫”,取代葡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