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馆建设标准_第1页
科学技术馆建设标准_第2页
科学技术馆建设标准_第3页
科学技术馆建设标准_第4页
科学技术馆建设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科学技术馆建设标准

(征求意见稿)

《科学技术馆建设标准》编制组

20048北京

关于《科学技术馆建设标准》征求意见稿的说明

《科学技术馆建设标准》是根据国家发改委和建设部下达的

编制任务,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组织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等单位

编制的。

在本标准的编制过程中,编制组在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

究、认真分析全国现有科技馆的统计资料、总结科技馆建设的经

验教训,遵循安全、实用、经济的建馆方针,在借鉴国外部分国

家科技馆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本标准的征求意见稿内容。

在这个过程中,始终得到了各地科协和科技馆,各参编单位和个

人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现将“征求意见稿”发给你们,希望在收到本稿后,尽快将

存在的问题和意见于2004年9月30日前反馈给本标准编制组。

联系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东路30号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设计院

《科学技术馆建设标准》编制组

邮编:100013

邮箱:QiucKSbabr-designcanChangzj(2babr-designccm

传真:(010)84281371

请各部门和单位注意,“征求意见稿”仅供提出问题和意见

用,不得直接引用于有关科技馆的建设和其它文献中。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普部

二零零四年八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1

第二章建设项目构成6

第三章建设规模和建筑面积指标9

第四章展览与展品17

第五章选址与总体布局21

第六章建筑设计24

第七章室内环境34

第八章建筑设备和建筑智能化42

第九章主要技术经济指标51

第十章管理和运行61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实施科学技术馆(以下简称科技馆)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提高项目决策的

科学化水平,合理确定建设规模,严格控制建设投资,推进技术进步,提高投资效益,保障科技

馆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等法律及有关规定,制定本建设标准。

[说明]本条阐明编制本建设标准的目的和依据。

本建设标准中的科技馆系指由政府财政投资建设的科技馆。科技馆

是以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为目的,组织实施科普展览及相关社会化活动

的科普宣传教育机构,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

战略的基础性设施,是我国科普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投资建设科技馆是

政府的责任和义务。但是,多年来由于没有相应的国家科技馆建设标准指

导科技馆建设,致使各地科技馆建设方面存在不少问题。有的对科技馆的

功能、性质、任务认识不明确,没有将科技馆看作以展览教育为主的科普

设施,而是作为多功能、综合性的科技活动场所;有的对科技馆建设的特

殊性认识不足,往往只考虑“硬件”(基建工程)建设,而忽视“软件”

(展览开发、展品研制、教育与研究、管理与运行维护等)建设。因此,

不少科技馆在建成初期因为展品研制资金不到位而出现“空壳”现象,或

勉强搞一些展品,无法吸引观众,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科技馆;或对科技

馆的日常运转经费投入过少,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科技馆的生存和可持续

发展;有的则不顾国情、脱离实际、盲目攀比,造成资金浪费。2003年,

中国科协、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科技部、财政部、建设部联合下发《关

于加强科技馆等科普设施建设的若干意见》,强调科技馆建设的重要性及

其紧迫性。因此,本建设标准的制定,对于进一步规范科技馆建设,实现

建设资金的合理使用,避免各种形式的浪费,促进不同地区的科技馆建设

的共同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第二条本建设标准为科技馆建设的全国统•标准,是编制、评估、审批科技馆项目建议

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重要依据,也是审查科技馆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监督检查项目建设和建设

方编制科技馆设计任务书的依据文件。

[说明]本条阐明编制本建设标准的权威性和作用。

本建设标准是依据党和政府有关科技馆建设的文件,在对现有科技

馆进行调查研究、听取各方面意见、汲取经验教训、组织专家论证的基础

上,兼顾地区差异和不同类型科技馆的需要,制定的全国统一标准。

第三条本建设标准适用于政府投资新建和改扩建的综合性科技馆项目。也可作为专业性

科技馆和企业、个人投资建设科技馆项目的参考。

[说明]本条阐明本建设标准的适用范围。

综合性科技馆是指收藏和展示多个学科领域内容的科技馆。目前国

内建成的科技馆大多为综合性科技馆,如中国科技馆、天津科技馆、黑龙

江科技馆等。

专业性科技馆是指以某一学科领域为主要收藏展示内容的科技馆。

如青岛海洋科技馆、青岛海尔科技馆等。

第四条科技馆是政府和社会开展科学技术普及工作、为全

体社会成员提供公共科普服务的公益性展览教育机构,是实施科

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性设施。科

技馆的任务是通过组织实施科普展览及相关的社会化活动,传播

科学精神、思想、方法和知识,激发公众对科学技术的兴趣,满

足公众亲身体验和主动学习科学技术的需要,增强公众的探索和

创新能力,促进公众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科技

馆的建设应充分体现社会公共利益,适应科技馆工作任务的需

要。

[说明]本条着重阐明科技馆的定义、任务和性质,以树立正确的科

技馆建设目的。

第五条科技馆的建设应满足如下工作内容的要求:

一、举办科普展览——收集和贮存展览的资料及实物,设计、制作和布置展览,组织并辅

导公众参观展览。

二、举办科普教育及实践活动——组织科普类型的报告、讲座、实验、影像放映等教育活

动和青少年课外科技活动。

第六条科技馆建设应遵循下列原则:

一、必须贯彻执行国家基本建设有关法律、法规和科技馆建

设有关政策。应采用先进技术,节约用地,防止污染,保护环境,

安全适用,经济合理,有利发展。

二、应按区域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设馆。科技馆应优先在直辖市、省会、自治区首府和计

划单列市建设。其它城市,在有资金保障的情况下,可建设适度规模的科技馆。一个城市不应重

复建设展览内容近似的科技馆。

[说明]科技馆的任务决定科技馆的服务对象是公众。受众多寡是衡

量一个科技馆效益发挥好坏的主要标志。因此,科技馆应有一定的受众面,

即有一个受众区域,受众区域的大小与各地的经济发展、人口素质、自然

环境、文化氛围、交通状况等因素有关。综上考虑,科技馆应优先在大城

市建设。同一个城市重复建设展示内容近似的科技馆,势必影响各馆的受

众面,因此而影响各馆效益的发挥。这不仅是人力的浪费,也是国家财力、

物力的浪费。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两级(省级和市级)管理体制,曾出现

少数省和省会市重复建设展览内容近似的科技馆现象,导致受众分流,建

设投资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下降。因此,本标准要求,一个城市不应重

复建设展览内容近似的科技馆。

三、现有旧建筑在条件许可下,可利用其改扩建为科技馆。

[说明]利用现有旧建筑进行改扩建使之成为科技馆,可以节省投

资,缩短建设工期。但是,现有旧建筑一定要具有可改造的条件,如建筑

物层高、楼层的承载能力、地基基础情况等。美国探索馆由展览馆改建而

成,法国拉维莱特科学中心由屠宰厂厂房改建而成的,英国曼彻斯特科学

工业博物馆由旧火车站改建而成,均是成功改建的典范。

四、科技馆建设应纳入城市发展规划。科技馆建设可根据实际需要和财力、物力等条件,

一次或分期实施;首期建设规模应充分满足近期的需要;总体规划应适当考虑远期发展的需要。

五、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满足科技馆展览开发、科普教育和公众服务的需要。

第七条科技馆房屋建筑工程投资、展教工程投资和室外工程投资必须同时纳入政府投资

计划,统筹安排建设。

[说明]本条从计划投资方面,对科技馆建设提出要求。

鉴于在以往的科技馆建设中,一些地方存在着“重基建、轻展览”

的倾向。所以不论在科技馆建设过程中,还是在科技馆建成后的运行过程

中,普遍存在展教工程经费投入不足的现象,致使科技馆难以发挥应有的

功能。于是,本条明确提出展教工程投资应同时纳入政府投资计划,统筹

安排建设。

第八条科技馆建设及其规模应充分考虑下列因素:建设所需的财力、物力等物质条件;

开饵后运行所须保障条件;受众资源及其科学文化需求等条件。

第九条科技馆项目建设,除应执行本建设标准外,还应执行工程建设相关的技术规范和

标准。

[说明]本条阐明本建设标准与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的技术规范和标

准的关系。

第二章建设项目构成

第十条科技馆建设项目由房屋建筑工程、展教工程和室外工程构成。

[说明]本条阐明了科技馆建设项目除了包括一般建设项目的房屋

建筑工程和室外工程外,还应包括展教工程,建设项目投资也应包括展品、

展览环境、展教装备和研究装备等投资。如果科技馆建设中不把展教工程

列入建设项目,给予应有的投资,那么科技馆就会形成“空壳”,无展览

内容可言,无法完成它所承担的科普教育任务。

第十一条科技馆房屋建筑工程的房屋主要由展览教育用房、公众服务用房、业务研究用

房、管理保障用房等组成。

展览教育用房主要包括:常设展厅、短期展厅、报告厅、影像厅、天像厅、科普活动室等。

公众服务用房主要包括:门厅、大厅、休息厅、票房、问讯处、医务室、商品部、餐饮部、

卫生间等。

业务研究用房包括:设计室、研究室、展品制作维修车间、图书资料室、技术档案室、声

像制作室、展品和藏品库房等。

管理保障用房包括:办公室、会议室、接待室、值班室、警

卫室、监控室、卫生间、车库、食堂及水、暖、空调、电、通讯

设备用房等。

脱明]本条阐明科技馆房屋建筑工程的房屋主要由四部分构成。

展览教育用房是直接用于举办面向公众的展览等科普宣传教育活动

的用房,它是科技馆建筑的核心。展览教育用房在科技馆建筑总面积中所

占的比例直接影响着科技馆所发挥的作用。一般要求展览教育用房面积不

低于科技馆建筑总面积的60%。在展览教育用房中必须设有常设展厅和短

期展厅,其它用房可酌情设置。

公众服务用房是科技馆展览教育用房的辅助用房,其包含的内容会因

科技馆的大小而不同。

业务研究用房是设计、制作和维修展览展品,研究科技馆理论、发展

规划,收藏并研究相关文物、资料的用房。业务研究用房关系着科技馆的

可持续发展,应在科技馆建筑中占有一定比例。

管理保障用房是为科技馆正常开展各项展览教育活动、研究工作提供

管理和后勤服务的用房。

第十二条科技馆展教工程主要由展品、展览环境、展教装

备和研究装备等组成。

科技馆展品包括:基础科学类展品、应用科学类展品、应用

技术类展品、当代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类展品及科学技术历史收

藏品等。

科技馆展览环境包括:用于展品展示的周围装饰及声、光、

电等配套设施。

科技馆展教装备包括:用于展览的计算机设备、音像设备等;

用于开展科普报告、讲座、影像放映、实验、小制作等活动的教

学器材;影像放映设备、天象仪、实验器材、观测器材、制作工

具等。

科技馆研究装备包括:用于展览开发、展品研制、科普教育

节目制作、科技馆情报收集、科技馆理论研究等工作的加工与维

修设备、音像制作器材、计算机及相关设备、文字图像加工编辑

设备、图书资料收藏设备等。

第十三条科技馆的室外工程由室外道路、围墙、挡土墙、

土石方、室外设备管线、室外消防设施、室外展示场地、广场、

建筑小品及停车场地、绿化等组成。

室外设备管线包括:室外给排水、供冷、供热、强弱电、燃

气等管线。

第十四条特大型和大型科技馆可酌情设置穹幕、巨幕电影

厅,中小型科技馆不宜设置。一般影像厅和报告厅可一厅多用。

说明]穹幕、巨幕电影厅由于建设和运营成本较高,除经济比较

发达地区的特大型和大型科技馆外,不提倡其他科技馆设穹幕、巨幕电影

厅。一般应避免分别建设穹幕电影厅和大型天象厅,可在穹幕电影厅内设

置天象仪,使其兼具天象厅的功能。

第三章建设规模和建筑面积指标

第十五条科技馆按建筑面积分类,分成特大、大、中、小型四类:

建筑面积在30000平方米以上的为特大型馆;

建筑面枳在30000-15000平方米的为大型馆;

建筑面积在15000〜8000平方米的为中型馆;

建筑面积在8000平方米以下的为小型馆。

科技馆的建筑面积不宜小于5000平方米,常设展厅建筑面积不应小于3000平方米,短期

展厅建筑面积不宜小于500平方米。

说明]经对现有科技馆进行充分调研,认真听取现有科技馆管理人

员意见,并参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8年制定的《科学技术博物馆建设

标准》,本标准编制组认为:为达到一定的展览教育效果并持续吸引观众,

科技馆常设展厅面积至少应保证3000平方米,展品数量不应少于120件。

因此,本标准将常设展厅面积确定为3000平方米以上。考虑到短期展厅

面积和其它辅助面积,科技馆建筑面积至少需5000平方米。科技馆除常

设展厅外,还应设有短期展厅,以满足短期专题性展览的要求。短期展厅

的面积一般为常设展厅面积的10%左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8年制定

的《科学技术博物馆建设标准》中对短期展厅规定的最低限为300平方米,

但根据我国科技馆的实际需要和国际上科技馆的经验,我们认为短期展厅

面积以500平方米以上为宜,中型以上的科技馆的短期展厅面积以不小于

1000平方米为宜,但也不宜大于5000平方米。

第十六条科技馆规模适用范围:

特大型馆一般适用于直辖市和城市当量人口超过400万人的城市;

大型馆一般适用于城市当量人口在200〜400万人的城市;

中型馆一般适用于城市当量人口在100〜200万人的城市;

小型馆一般适用于城市当量人口在50〜100万人的城市。

科技馆建设规模主要根据该馆所在城市的城市当量人口数量参见表一确定。

表一:科技馆所在城市的城市当量人口数量与建设规模的关系

科技馆所在城市建筑面积展厅面积

的城市当量人口数量(平方米/万人)(平方米/万人)

400万以上75平方米/万人37〜41平方米/万人

200~400万75平方米/万人37〜41平方米/万人

100〜200万75〜80平方米/万人44〜48平方米/万人

50〜100万80~100平方米/万人60〜70平方米/万人

说明]本建设标准的科技馆分类,主要考虑我国目前的行政区划、

人口分布和城市化率的现状,同时充分考虑了国民经济和科学教育的水

平。科技馆的建筑面积指标主要根据所在城市的城市当量人口数量确定。

面积过大,参观人数较少,不仅是前期投资的浪费,对科技馆的日常正常

运行也会产生不良影响;面积过小,参观人数较多,将会严重影响观众的

参观环境,也会制约科技馆的发展。表一的数据在使用时应采用双控原则,

一定要保证城市当量人口与科技馆建筑规模分类的对应关系,如城市当量

人口在100〜200万,则该城市科技馆的建设规模应控制在中型馆,即15000

平方米之内。

有关资料表明:国外较发达国家的科技馆的建筑面积多控制在50〜

80平方米/万人。编制组对日本部分科学技术馆进行了考察,其面积指标

(指标见附表一)也基本符合这一规律。国外较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城市人

口数量趋于稳定,科技馆建筑面积万人面积指标可以供我们制定标准时借

鉴。当今我国的国民经济正处于飞速发展时期,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据权威部门统计与预测,2001年我国城镇化率为37.66%,到2020年我国

的城镇化率将达50%。这样,城市常住人口数量将大幅增加。相信,随着

我国经济的发展、国民收入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常住人口数量

的增加,人们对科学技术的需求,交通的便利,在将来我国参观科技馆的

人员数量将会有一个大幅度提高。考虑以上因素,本标准以城市当量人口

为基准来确定科技馆建筑面积万人面积指标,一部分略高于50〜80平方

米/万人的指标,主要是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和前瞻性眼光考虑。这样,

一方面可确保新建科技馆建设规模的建筑面积万人面积指标在近一段时

期内同国际公认的建筑面积万人面积指标相一致,即以现有城市当量人口

为基准和本标准的万人面积指标相乘得到的建筑面积,当将来城市人口数

量增加后,万人面积指标则相对减小,这样就会与公认的标准一致。例如

新建黑龙江省科技馆的建筑面积为24785平方米,目前哈尔滨市的城市当

量人口为320万人,约合77.45平方米/万人,而到2020年,哈尔滨市的城

市当量人口预测将达425万人,以现有科技馆的建筑面积,约合58.32平

方米/万人,仍在50〜80平方米/万人的指标范围内;另一方面可防止科技

馆建设规模走向“过大或过小”两个极端。科技馆的展厅一般包括常设展

厅和短期展厅,展厅是科技馆建设的主体,所以必须要在建设中保证相应

的展厅规模。

附表一:日本部分科技馆建筑面积万人面积指标

建筑面积/

昼间人口建筑面积

科技馆名称所在城市城市昼间人口备注

(万)强)

行人面积指标)

科学技术馆25160

新宿、筑波馆为自

国立科学

东京1680328115867然、生物博物馆,

博物馆化野)

本表未统计

科学未来宫4058S74

仙台市科学馆仙台130122089391包含部分自然博物

名古屋市科学名古屋2502168S78675

神户市立

神户2541200077.92

青少年科学馆

总计2214144455447931

注:日本的城市昼间人口统计指白天在该城市生活和工作的人口数

里。

根据2001年全国人口统计数据,我国城市户籍人口超过50万人的城

市有101个,基本涵盖了各省会、自治区首府城市,也符合我国总体人口

分布规律。以考虑多种因素的城市当量人口为依据,符合上述条件可兴建

科技馆的城市约为150个左右。据相关调查资料,美国现有科技馆150

余座,日本现有科技馆70余座,印度现有科技馆22座。截止2003年底,

我国大陆地区现有基本符合本建设标准的科技馆约20座。根据我国的人

口数量和人口素质的现状及经济、科技、社会的发展趋势,到2020年建

有100〜150座科技馆较为适宜。

在1996年10月10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指出:“大中城市应重点建设好图书馆、博

物馆,有条件的还应建设科技馆。县入乡应主要建设综合性的文化馆、文

化站。”根据这一精神,同时也根据对目前各地经济实力和观众资源情况

的分析,本标准编制小组认为: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期内,我国的大多数

县和城市当量人口在50万以下的地级市不宜兴建科技馆,而应建设综合

性的科技文化馆(宫、站、中心)。

第十七条城市当量人口A依据如下公式计算:A=[l+(a+b)]B,式中:A为城市当量人

口;B为城市户籍人口;a为该城市所在省区生产总值(GDP)调整系数;b为该城市旅游人口调

整系数。当a、b二项系数之和大于0.2时,取0.2。

表二:科技馆所在地区人均生产总值(GDP)调整系数

科技馆所在地区

衡量标准值a取值

近三年平均人均生产总值

6600元人民币小于6600元人民币Q0

12500元人民币小于12500元大于6600元人民币Q1

25000元人民币小于25000元大于12500元人民币Q15

25000元人民币大于25000元人民币Q20

注:6600元人民币大致相当于2000年我国人均生产总值;12500元

人民币大致相当于预测2010年我国人均生产总值;25000元人民币大致

相当于预测2020年我国人均生产总值。

表三:科技馆所在城市旅游人口调整系数

城市级别b取值备注

旅游热点城市取上限

直辖市Q0A0.1

非旅游热点城市取下限

旅游热点城市取上限

省会城市Q05-Cl1

非旅游热点城市取下限

旅游热点城市取上限

地级城市Q01~Q05

非旅游热点城市取下限

注:城市旅游性质的界定以国家旅游局的相关资料为参考依据。

脱明]科技馆的建设规模,应主要依据科技馆所在城市的人口数

量。但在调研现已建成的科技馆时发现,参观者中旅游者占一定比例,一

些较大规模的科技馆已作为当地的旅游项目纳入旅游线路中。城市的经济

实力直接影响着对科技馆的日常运行投入,而展品的更新决定着参观者的

重复参观次数,同时决定着参观者的数量;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步伐,

城市人口的数量也会发生变化,依其变化规律可使科技馆的规模确定具有

科学的前瞻性;城市的性质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上述因素,还影响着城市

人口对科学技术的关注程度。如文教中心城市中,对科学技术发展与普及

有兴趣的户籍人口的量相对要多一些。综合上述因素,我们提出城市当量

人口的概念,主要是在城市户籍人口的基础上增加调整系数。一是城市户

籍人口数量变化、城市性质、科技馆功能辐射范围的该城市所在省区生产

总值(GDP)调整系数;二是该城市旅游人口调整系数。通过这两个系数

的调整,基本反映与涵盖了与科技馆建设规模相关的主要因素。但是考虑

到目前我国的国情和较发达国家和地区科技馆的发展规律,将这两个系数

的调整范围限定在20%之内,以避免建设规模的盲目扩大,而且这一调整

范围也与根据我国城市化进程预测的2020年的城市户籍人口数量基本相

当。根据当前我国城市人口的基本情况并参照本标准,编制组对我国今后

一段时期内全国范围内的科技馆规模进行了预测,全国范围内可建有8

座特大型科技馆,约20座大型科技馆,其余城市为中、小型科技馆,数

量为100座左右。无论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是人口分布规律来看,都

是较为合理的。

第十八条对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省会和自治区首府城市,在符合国家相关政策原则下,

可参考本建设标准第十六条的规定适当放宽科技馆建设规模的分类适用范围。

说明]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多分布在边远地区,相对而言,经济欠发

达而人口数量较少,如果完全依照本标准的分类适用范围,将有些自治区

首府城市不在此范围内。另外,我国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在经济与文化的

发展上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如200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

普及法》第一章第四条明确提出:“国家扶持少数民族地区、边远贫困地

区的科普工作少数民族地区的许多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也多由国家或

经济较发达省市支援。所以,这些省会和自治区首府城市的科技馆的建设

规模有其特殊性。

第十九条科技馆房屋建筑中展览教育用房、观众服务用房、业务研究用房、管理保障用

房所占比例,参见表四确定。

表四:科技馆各种用房所占比例

百分比(%)

房屋用途

特大型馆大型馆中型馆小型馆

展览教育用房6卜65616565^706A75

观众服务用房10-151卜15A105

业务研究用房1卜151卜15A10A10

管理保障用房10-151卜1515-2015-20

说明]展览教育用房是保障科技馆功能发挥的基本条件,其展厅面

积应占到建筑面积的50%以上,故展览教育用房所占比例应大于60%o

观众服务用房是科技馆对公众服务的主要辅助用房,应有足够的面积

加以保障,强调这一部分的面积比例,可创造一个良好的参观环境。

业务研究及科教展品的研制开发是科技馆持久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的

重要工作,只有保证展品的更新率,才能使科技馆对公众有长久的新鲜感

和吸引力,特别是一些特大型馆和大型馆,应具有展品研制能力,保障这

部分功能面积尤为重要。调研发现在科技馆的日常运营和业务发展中,必

要的展品库存非常重要,特别是特大型馆和大型馆。因此,在特大型馆和

大型馆中业务研究用房面积比例要大一些,建议取高限值。

管理保障用房是科技馆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无论规模大小均应设

置,相对而言中小型馆的建筑规模小,所占面积比例要高一些。

根据编制组对国内部分科技馆的调研情况(见附表二),展览教育用

房大多基本符合表四的面积比例关系,而观众服务用房和业务研究用房普

遍较小。观众服务用房的不足,影响了观众参观时间和学习效果;而业务

研究用房的缺少,使得展品的研制开发工作受到制约,直接影响了展品的

更新,也就影响了科技馆的展教功能。因此,在今后科技馆的建设中应适

当加大观众服务用房和业务研究用房的面积比例。

本条在考虑上述诸因素的基础上,结合现有部分科技馆运行情况和工

程设计经验,给出了科技馆房屋建筑中各种用房所占比例关系的参考指

标。在实际运用本条指标时,应确保展览教育用房面积的比例,因其是保

障科技馆功能发挥的基本条件,是科技馆的功能主体;观众服务用房、业

务研究用房、管理保障用房的面积比例在条件限制时,允许有适当调整。

附表二:国内部分科技馆各功能分区面积比例

建筑面积展览教育观众服务业务研究管理保障

馆名其他(为

(ni)用房(%用房(为用房(%用房(%

中国科技馆430007143451Z527

黑龙江科技馆25000557286L2145

天津科技馆2100065564321Q7141

安徽科技馆120005L97.5141265

厦门市青少年

98007Q717.34.37.7

科技馆

郑州科技馆84007L84372Q5

嘉兴科技馆7600667334967184

唐山科技馆75005L3166821L4125

第四章展览与展品

第二十条科技馆的展览分为常设展览和短期展览。

第二十一条科技馆展览设计主要包括展览方案设计、展品设计、环境设计等。

第二十二条科技馆的展览方案设计应与科技馆的建筑概念设计、方案设计同步进行;建筑

设计应满足展览功能要求。

第二十三条科技馆展览的内容包括:科学和技术的知识、应用、成果及其历史与发展趋势,

科学与社会的关系等。

第二十四条科技馆的展览展品不仅要体现科学性、趣味性和艺术性等特点,而且还应具有

安全性、可靠性和易维护性。

说明]科技馆展览展品的科学性,是由科技馆性质所决定的,必

须保证所展示的原理和现象在科学上的准确无误。科技馆的展览展品还应

具有趣味性,充分展示科学技术的内在奥妙和趣味,以激发观众的兴趣,

吸引观众认真地观察思考和参与。科技馆是人流密集的公共活动场所,观

众中未成年人占有很大比例,并有大量观众可直接操作或参与的展品,所

以确保观众的安全性是科技馆展览工程设计各个环节的第一要求。各种进

行动态演示的展品,都必须保证其可靠性,特别是可让观众动手操作的展

品,要能够经受不规范的操作而不易发生故障和损坏。良好的易维护性,

是保证展品正常运转和发生故障后能够迅速修复的必要条件,在展品设计

阶段即应充分考虑维修的需要,展品中的易损部件应设置备件。

第二十五条科技馆的展览设计实施后,应经过必要的试运行阶段,在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

使用。

第二十六条科技馆展品的数量可根据展厅建筑面积按(15〜30)n?/件估算。

说明]本条的目的是为展览设计时预估展品数量并科学编制展览

工程投资预算提供可操作的依据,确保常设展厅内展品数量保持在合理的

范围内。

编制组对国内外部分科技馆展品数量及展品所占面积进行了统计,

分别见附表三和附表四。从附表三可看出国际上科技馆每件展品广义上所

占展厅面积的平均值为19.2m2,而国内部分科技馆每件展品广义上所占

2

展厅面积的平均值为23.1mo这里要注意的是,展品广义上所占展厅面

积是指展品占地面积及满足公众参观展品需要的交通、休息面积等的总

称。

科技馆展品可细分为科学类展品和技术类展品。科学类展品侧重演

示各基础学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天文学、海洋学、地质学等)

的科学原理,一般展品体积较小。技术类展品侧重演示各技术领域(信息

技术、航天技术、自动化技术、制造技术等)的技术原理和方法,一般展

品体积较大。编制组了解到,大量建于上世纪中后期的国际上著名科技馆

多以科学类展品为主,而国内新近几年建设的科技馆技术类展品偏多。因

此,国际上科技馆每件展品广义上所占展厅面积普遍小于国内科技馆每件

展品广义上所占展厅面积。考虑到国内外科技馆发展趋势,本标准编制组

认为:科技馆的每件展品广义上所占展厅面积宜取为(15〜30)m2o

附表三:国际上部分科技馆每件展品广义上所占展厅面积统计

常设展厅面积展品数量展品所占面积平均值

馆名

(ni)(件)(nM牛)

加拿大安大略科学中/p>

法国巴黎“发现宫”12500800156

韩国汉城国立科学博物馆9488400237

日本科学技术馆80004002Q0

美国旧金山探索馆6500500130

美国西雅图太平洋科学中心550020027.5

美国洛杉矶加州科学中心3000250120

德国不莱梅大学科学中心3000250120

日本大阪市立科学馆3000170176

日本科学未来馆8000300266

平均值192

附表四:国内部分科技馆每件展品广义上所占展厅面积统计

展品所占面积平均值

馆名常设展厅面积(M)展品数量(件)

(M/f牛)

中国科技馆

108073603Q0

A馆1~3层

黑龙江科技馆120003803L6

山东科技馆12500470266

天津科技馆100003722&9

合肥科技馆6000330182

郑州科技馆4200273154

安徽科技馆4000180222

厦门市青少年

35001702Q6

科技馆

蚌埠科技馆2200132168

平均值231

第二十七条科技馆展览展品的实物占地率宜为20〜30%

说明]科技馆的主要特点之一是观众与展品的互动性。为使公众

在适宜的环境下参与,应使展品在展厅中的占地面积保持在合理的范围

内。换句话说,在保证展厅中展品数量合理的前提下,展品的体积应在合

理的范围内。因此,本条提出了展品实物占地率的控制指标。本指标是在

参考国内部分科技馆展品实物占地率(参见附表五)的基础上提出的。

附表五:国内部分科技馆展品实物占地率

常设展厅展品实物占地展品实物

馆名开馆时间

面积(m2)面积(m2)占地率(为

中国科技馆A馆140003458247200Q5

山东科技馆125003000240200310

黑龙江科技馆1200036003Q020038

天津科技馆10000176617.719951

江西科技馆8000194424320029

合肥科技馆6000174029020025

郑州科技馆42001215289200Q4

安徽科技馆400095223819999

厦门市青少年

3500796227200L5

科技馆

蚌埠市科技馆2200496225

平均248

注:展品实物占地率=展品实物占地面积(n?)/常设展厅面积(n?)

第五章选址与总体布局

第二十八条科技馆的规划选址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具有良好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条件。科技馆宜建在城市市区并靠近交通主干线旁。城

市公共交通网,尤其是地铁、轻轨等快捷、大流量的公共交通工具能方便到达。

具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包括良好的地形,地貌,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因科技馆为人

流聚集的大型公共场所,故选址应考虑地震,洪水及其他自然灾害的影晌。

具有良好的社会人文环境。宜选址在城布的文化游览区。利用区域内浓郁的文化氛围,与

周边的其他文化设施构成群体效应。

具备可靠的,适用的,经济的电源,水源,通信等外部协作条件。

具备适当的用于一定规模的扩建与改建土地及其他条件。

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

第二十九条科技馆的总体布局:

科技馆建设应纳入所在城市总体规划,总体布局应体现以下原则:

一、因地制宜,全面规划,一次或分期建设,并适当留有发展余地。

说明]根据科技馆所具有的综合性,时代性的特点,以及各地的

不同情况,应一次或分期建设,但需要留有发展的可能性。

二、科技馆应独立建造。

脱明]科技馆功能独特、自成体系,应独立建造。如根据具体情况

需与其他建筑联合建设时,一定要保证科技馆使用功能的完整性和独立

性,并需满足其环境要求。

三、科技馆的总平面应合理布局,功能分区明确,相互协调。

场区内人流、车流、物流应分流,路线简捷,通道畅通,避免和

减少交叉。

说明]合理布局可以节约建设用地和提高科技馆的运营效率。

四、科技馆建设的用地规划应满足良好的科技、文化、学习环境氛围的需要,在满足用地

周边环境及规划要求的基础上,应尽量减小建设基地内的容积率和建筑密度,建筑密度以不大于

40%为宜。应加大绿地率,基地绿地率应高于当地的一般标准,且不应低于30%。

五、观众集散广场应与展厅的面积相匹配,一般应大于展厅

面积,有条件时可数倍于展厅面积。在用地紧张的情况下,也应

接近于展厅的面积。

说明]科技馆人流集散时间相对集中,展出的高峰期人流量大,

需要保障集散过程的空间要求。

六、室外科技活动场地、观众的室外休息用地,可以和观众

集散广场相结合,其场地面积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合理确定,

南方地区应大于北方地区。

七、停车场的停车泊位数量应按当地交通管理部门的规定进

行设计。其中应考虑有一半以上的停车泊位数量按车型换算系数

折算为大型客车的地上车位,以满足团体观众运输车辆的需求。

八、科技馆区内不应建造职工生活用房。

说明]为保证科技馆的正常使用功能不受干扰,科技馆建设用地

中馆区范围内不应建造职工住宅等的生活用房。

九、科技馆的总体布局应充分考虑周边的市政条件与当地的

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以减少设备运行的能量损耗。符合当地

的环保要求,选择最佳的废水,废气的排放方式与路线。

说明]本条是对科技馆总体布局节能和环保的要求。

第六章建筑设计

第三十条科技馆建筑功能分区

一、科技馆建筑应根据用地特点和条件,按功能分区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做到分区明确、

布局紧凑、功能合理、流线简捷。展览教育区、公众服务区应与业务研究区、管理保障区分开设

置,或有所分隔,并有各自的人员出入口,做到相互联系方便,又互不干扰。

说明]现代科技馆已经成为各种功能空间设施的组合体,其中展

览教育空间是主体,公众服务空间与其关系密切空间相互交融;而业务研

究及管理保障空间则相对独立,与展览教育空间联系较弱。展厅有常设展

厅与短期展厅之分,有联系也有区别;教育空间有动与静之分,均应布置

得当。

按功能分区布局就是总体协调与整合好各分区关系,做到流程顺畅、

方便使用、利于管理、避免混杂。

二、建设用地总平面规划可采用集中式、分散式或二者相结合的复合式灵活布局。

说明]集中式布局是将展览教育、观众服务、业务研究、管理保

障用房的空间尽量集中在一个建筑物内,因而有布局紧凑、建筑总体形象

突出、节约用地、参观路线简捷、各种功能空间联系方便等优点。例如黑

龙江省科技馆、日本科学未来馆均为集中式单体建筑代表。

分散式布局是将不同的功能分区按若干个单体建筑进行组合的布置

方式。这种布置方式具有单体建筑与环境更容沟通,便于自然通风、天然

采光,便于分开实施等特点。例如东京国立科学博物馆、印度加尔各答科

学城都由多个单体建筑组成,但分散式布局较少采用,国内这类科技馆事

例更少,但湖北襄樊科技馆采用庭园式布局,建筑、广场、通道、水面、

绿化相互沟通,室内外呼应,具有中国建筑特色,与分散式布局有某些相

似之处。

二者相结合的方式(或称复合式)是将某些功能空间有机组合形成

相对集中与相对分散同时共存的布局方式,具有方式灵活、空间富于变化、

结合地形环境、适应不同功能需求的特点,例如中国科技馆由A馆(主展

厅)、B馆(穹幕影厅)、C馆(儿童乐园、短期展厅)、业务楼、动力用房

等组成。这种方式较适合于分期建设。

第三十一条科技馆造型设计

科技馆建筑应通过形象塑造与群体组合,体现科技馆展教功

能内容与建筑形式的统一,建筑造型应能反映科学技术进步的特

色,富有时代气息;应选用新结构、新材料,建筑造型应首先满

足内部展教功能的需要,并适应公共活动场所人流量较大的特

点,不应为过分追求建筑外形而牺牲使用功能和增加大量投资。

说明]政府投资的科技馆建筑于所在地区多具有较大影响,是重要

的公共文化设施,为公众所瞩目,其重要性和科学技术内涵决定了建筑造

型应有所创新,应采用反映时代和体现科技主题的建筑技术,做到实用、

经济、美观、安全。但建筑造型和建筑技术要服从于功能和内容,要合理

利用投资,不应为追求新、奇、特的造型与华丽的外表牺牲使用功能,造

成投资的浪费。

第三十二条科技馆建筑要体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筑设计要适应地域和环境等条件,应

做到节能与环保,提倡使用生态设计的相关技术。

说明]可持续发展已被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强烈关注。科学技术已

成为推动各国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作为传播、普及科学技术的科技馆,

应是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实践者和体现者。具体应表现在:科技馆建筑应采

用耐久性强、无毒、无污染的绿色建筑材料,围护结构应有良好的保温、

隔热、防水性能,应争取良好的朝向,争取自然通风,控制有害气体的产

生,防止噪音干扰,采用效率控制系统调控能量、制冷、供热、供水、空

气流通和采光,高效率利用资源,以达到降低能耗与环境保护的目的。

第三十三条科技馆展厅设计

一、展厅宜设在科技馆主体建筑物的一至三层,通常不超过

四层,地下室不宜作为展厅。具备条件时可利用屋顶作展览场地。

说明]和其它公共建筑物一样,科技馆展厅要方便公众的参观。

展厅的层数多,高度增高,参观路线不简捷,使用方便性降低,可能影响

观众参观意愿。但国内外展厅超过四层甚至更高实例存在,加大投资解决

好交通及参观路线后,也能被观众接受。从消防方面比较,展厅应设在首

层至三层,需要时设在四层,对观众疏散及消防扑救有利。中小科技馆建

筑物的高度如能控制在24m以下,即可执行《民用建筑防火设计规范》,

使消防设备投资较为经济。日本有些科技馆将屋顶作为展品展示场地,兼

作实验场地,形式新颖,也有特色,是室内外结合的展览形式,可以借鉴。

特别是在气候条件适宜的地区。地下室防火分区小,疏散和扑救较为困难,

故本标准认为一般不宜在地下室设置展厅。但当具体工程可以解决此类困

难、且自动扶梯可通达的地下一层也可设展厅。

二、中型以上科技馆的展厅入口处应设置门厅,小型科技馆也宜设置门厅;门厅应位于验

票口之外。

说明]科技馆为公共建筑,观众数量多,一些特定功能(售票、

存物、等候、咨询等)需要在验票前于门厅内解决;当门厅是展厅一部分

或由室外剪票入场时一,门厅可以不单独设置。小型科技馆多为地市级馆,

观众数量较少,可根据情况设置或不设置门厅。

三、科技馆展厅应能适应一般展览的需求,应根据展厅平面

所需的空间比例关系,确定展厅层高与柱网,并宜选用较大层高、

较大柱网。展厅应采用通透性良好、视野开阔的大开间,柱网宜

为方形或矩形。展厅净高宜24.5m,一层净高宜25m。常设展

厅柱网跨度宜N8m。短期展厅柱网跨度宜>9m。

展厅设计时,首层展厅可变荷载宜28KN/m2,其余各层可

变荷载宜三4KN/n?。对于需要开进载重汽车的首层,应在设计

中考虑其可变荷载。

说明]为适应大流量观众和展品、装备的调整更新,通透性良好、

视野开阔、较大柱网、较高层高、较大荷载是必要的基础条件。其中展品、

装备的调整更新,要求展厅可以弹性使用,具有高度灵活性。较大柱网、

较大层高、较大荷载,便于分隔,适应展览内容的发展与变化,具备多种

功能。方形或矩形柱网方便展品的布置。短期展览多为标准展位,适于采

用9m柱网。特殊高度、长度、特殊荷载的展品或装备,应在方案阶段给

出,并在以后的设计阶段落实相应的空间与荷载,其特殊的高度不应作为

展厅层高的依据,应采取局部增高或多层连通的方法解决;为适应重型展

品、装备的运输及使用要求,首层应考虑高于其余层展厅的荷载标准。本

条层高、柱网、荷载等标准是在参考国内外已建成的部分科技馆统计资料

(详见附表六、附表七)的基础上,结合总结我国科技馆建设和实际运行

的实践确定的。

附表六:日本部分科技馆跨度、层面、荷载统计

柱网最大跨度标准层层高首层荷载楼层荷载建造时间

馆名

hiKN/rriKN/ni年.月)

国立科学博物馆

257、1015520033

(新馆)

科学未来馆309105200L7

仙台科学馆2846531996

名古屋科技馆15451989

神户青少年科学馆2043.55地面251984

科学技术馆1241051964

附表七:国内部分科技馆跨度、层高、荷载统计

柱网最大跨度标准层层高首层荷载楼层荷载

馆名开馆时间

(rd(mKN/niKN/rrf

黑龙江科技/p>

山东科技馆1042-4866200312

合肥科技馆1078420025

江西科技馆1786地面420029

中国科技馆A馆1771035200Q5

郑州科技馆1366633535200Q5

安徽科技9

天津科技馆97103519951

河北科技馆187.2104

贵州科技馆a563535

沈阳科学宫96104

四、垂直交通宜采用自动扶梯、客运电梯和步行楼梯相结合的方式,并应设置在主要的人

流出入口附近且标志明显。中型以上且展厅分布在不同楼层的科技馆,应安装自动扶梯,并通达

各层展厅。二层以上的展厅应设有客运电梯。大型科技馆的垂直升降客运电梯的可乘人数以不小

于16人为宜。楼梯的净宽度应按观众容量的瞬时标准计算,联系各展厅的观众走廊净宽度不应小

于消防疏散要求的宽度。

说明]中型以上科技馆展厅人流量大,尤其在展览高峰时期,观

众尤其集中,设自动扶梯运送集中的人流,是较为普遍的客运方式。小型

科技馆人流较少,层数一般较少,步行既可解决交通问题,可不设自动扶

梯。大型科技馆应设置较大载重量、载客多的电梯尽快运送客人。

五、货运门、通道、货用电梯要能满足展品和设备的水平与垂直运输需要,方便布展和撤

展。货运通道应与观众通道分离。大型科技馆的货用电梯直选用较大的载重量。

说明]考虑使用和经济两方面因素,为展品垂直运输的货运电梯

应选用较大吨位的标准梯。展品设计也应适应垂直运输的基本条件,使展

品小型化或拆卸运输后组装。这里指的是一般情况,特殊需求只能靠大吨

位非标准货梯解决,当必须选用非标准电梯时,轿箱应选用较大尺寸,且

应考虑电梯门与轿厢尺寸相对应,方便货物进出。例如日本科学技术馆展

厅就设有8吨的货梯。

六、展厅休息区内应设置座椅、饮水部和卫生间。观众服务休息区内应设置座椅、餐饮部、

商品部和卫生间。观众休息座椅的数量(包括展厅内饮水部、商品部的座椅)不宜小于展厅观众

容量瞬时标准的5%。卫生间的位置应醒目。

说明]本条对展厅休息区和观众休息区内服务设施提出要求,是

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考虑到餐饮部的饭菜气味四溢构成对展厅的影

响,故在展厅休息区内不主张设餐饮部。

七、短期展厅宜布置在建筑物的一层,可与常设展厅相邻。短期展厅与常设展厅均应有直

达外部的独立观众出入口。

说明]短期展厅因展期短暂,应避免布展、撤展的垂直运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