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次课
课目绪论第一篇昆虫的外部形态
目的使学生了解昆虫学的概念、在生物中的地位、内容与任务,昆虫与人类的关系,昆
要求虫学研究概况。了解昆虫体躯的一般构造。
重点昆虫纲特征与其它节肢动物的区别;体向、同源器官。
难点
时间教学主要内容(时间分配)教学方法
10分钟一.自我介绍,认识学生。强调课堂纪律,介绍讲授课程特点等。
二.课程简介:总学时数、理论学时数、实验学时数,课程总体介启发式、例
绍,向学生说明学生用书及教学参考书,考核办法。举法、归纳
总结式讲授
绪论
40分钟一.昆虫在生物中的地位
昆虫属于动物界、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中的一个纲,即昆虫
纲(Insecta或Hexapoda)»所以,昆虫既具有节肢动物所共有的特
征,又具有不同于节肢动物门中其它各纲的特征。
(一)节肢动物门的特征
1.体躯由一系列体节组成;
2.整个体躯被有一层含几丁质的外骨骼;
3.多数体节上生有成对的分节附肢;
4.体腔即为血腔,循环器官一背血管位于消化道的背面,以大动脉
开口于头腔内管式血液循环;
5.中枢神经系统由一系列成对的神经节组成,脑位于头内消化道的
背面,腹神经索位于消化道的腹面。
(二)昆虫纲的特征
1.体躯的若干组成环节明显地分段集中,构成头部、胸部、腹部3
个体段;
2.头部具有1对触角和3对口器附肢,通常还具有复眼和单眼,因
而是昆虫感觉和取食的中心;
3.胸部由3个体节组成,着生有3对足,大多数昆虫在成虫期一般
还生有2对翅,因而是昆虫运动的中心;
4.腹部通常由9-11个体节组成,内含大部分内脏和生殖系统,腹
末多数具有转化成外生殖器的附肢,因而是昆虫生殖和代谢的中心;
5.在一生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通常需经过一系列显著的内部及外部
体态上的变化(即变态),才能转变为性成熟的成虫,一般为3-4个
虫态。
第1次课
时间教学主要内容(时间分配)教学方法
(三)昆虫纲与其它节肢动物的关系讲授
在节肢动物门中,除昆虫纲外,还有5个比较重要的纲,它们除缺昆虫之所以
少翅外,与昆虫纲的主要区别特征如下:(介绍五个纲的区别)能够发展成
为动物界中
50分钟二、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种类数量最
(一)昆虫发生的主要特点多、群体数
1.种类最多;2.群体数量最大;3.分布范围最广量最大、分
(二)昆虫成为动物界最繁荣类群的原因布范围最广
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有翅的类群;体相对较小;殖力强;历史的自然动物
悠久,适应性强类群,是其
(三)昆虫与人类的关系在历史进化
过程中,长
1.昆虫的有害方面:农业害虫;卫生害虫
期自然选择
2.昆虫的有益方面:资源昆虫;传粉昆虫;天敌昆虫;药用昆虫;
腐生昆虫;食用昆虫。的结果。归
纳起来,可
此外,昆虫还可作为遗传学、仿生学等科学研究的材料。如通过
从以下几个
对果蝇唾腺巨型细胞的巨大染色体的研究,遗传学得以迅速发展;角度分析。
靖蜓、蜉螃可作为指示昆虫,用来检测水质污染的程度;家蝇可作
为农药生物测定的重要材料;某些水生昆虫的流线型体型、蜻蜓的
翅型、昆虫复眼的构造等,是轮船、汽车、飞机、照相机等机械设
计与制造的仿生材料。
三、昆虫学的内容和任务
昆虫学(Entomology)是动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以昆虫纲作
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昆虫形态学(Insectmorphology)
昆虫分类学(Insecttaxonomy)
昆虫生物学(Insectbiology)
昆虫生理学(Insectphysiology)
昆虫生态学(Insectecology)
农业昆虫学(Agriculturalentomology)
昆虫毒理学(Insecttoxicology)
昆虫病理学(Insectpathology)
植物化学保护(Chemicalprotectionofplant)
第2次课
课目第一篇昆虫的外部形态
的
目
求
要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昆虫的体节、体面、头部的构造、头部的器官及功能。
点重点:昆虫体躯的分节方式、头壳的构造。
点
难点:昆虫体躯的分节方式,头部分节假说、头部的分区。
时间教学主要内容(时间分配)教学方法
第一篇昆虫的外部形态
20分钟利用课件或
第一章昆虫体躯的一般构造挂图讲授、
第一节体区板书、自学
与讨论、提
一、昆虫体躯的分节和分段问。
二、体节、体面、骨化区的划分
三、体形和体向
(一)体形
(二)体向
四、体躯的分节方式
昆虫体躯的分节方式有两种:-•种称为初生分节,另一种称为后生分节:
(一)初生分节
(二)后生分节
20分钟五、昆虫的附肢
附肢(appendaga):节肢动物身体两侧成对的分节的管状物。(介绍昆
虫附肢的结构及与其它节肢动物的不同之处)o
第二节昆虫的头部
头部是昆虫最前面的一个体段。着生有一对复眼、一对触角,有
的还有2-3个单眼等感觉器官和取食的口器,是昆虫感觉和取食的
中心。
一、头部的分节
20分钟昆虫的头部是由数个体节愈合而成的一个完整的头壳,外观上已
看不出分节的痕迹。因此昆虫的头部究竟由几节组成,只能从胚胎
发育和比较解剖中去寻找证据。但是,不同学者由于在研究工作中
取材不一和对一些现象的解释不同,对昆虫头部的分节至今仍存在
若干争议,因而提出了不同的学说,包括三节说(Ferris,1942)、
四节说(Holmgren,1916;Hanstrom,1927—1930;Snodgrass,1935)»
六节说(Goodrich,1879;Tiegs,1940;Manton,1949;Rempel,
1975)、七节说(Folson,1900;Weismann,1926)、八节说(Verhoeff,
1904)、九节说(Janet,1899)等,其中为多数学者所接受的是六节
说和四节说。现主要介绍六节说和四节说如下。
第2次课
时间教学主要内容(时间分配)教学方法
第二节头壳的构造
40分钟
昆虫的头部是一完整的体壁高度骨化的坚硬颅壳,没有分节的讲授
痕迹,但是有一些与分节无关的后生的沟,沟内有相应的内脊和内
突形成头部的内骨骼。由于头壳上后生沟的存在,把头壳分成若干
区。
昆虫的头部是一完整的体壁高度骨化的坚硬颅壳,没有分节的
痕迹,但是有一些与分节无关的后生的沟,沟内有相应的内脊和内
突形成头部的内骨骼。由于头壳上后生沟的存在,把头壳分成若干
区。
(-)头壳上的沟和线
1、额唇基沟:又叫口上沟,位于两个上颗前关节之间,是额与
唇基的分界限。额和唇基统称额唇基区。沟上面部分为额区,沟下
面部分为唇基。近沟的两端有两个陷口,称前幕骨陷。
2、额颊沟:由上颗前关节向上伸至复眼下的沟,为额和颊的分
界线。两沟中间的区域为额区,沟的外侧部分为颊。此沟在高等昆
虫中已消失。
3、后头沟:由两上颗的后关节向上环绕头孔的第二条马蹄形的
沟。沟后的狭条骨片称后头,其颊后的部分称后颊。
4、次后头沟:是环绕头孔的第一条马蹄形沟,在近沟两侧下端
的两个陷口称后幕骨陷,沟后的骨片称次后头,次后头与颈膜相连。
5、颊下沟:是由额唇基沟至次头沟间的一条横沟,沟下的部分称颊
下区。
6、蜕裂线:是头顶中央的一条倒“Y”字形线,常为额的上界。
此线在不同的昆虫中变异很大。
7、颅中沟:在有些昆虫(主要是幼虫)的头壳上,沿蜕裂线的中
干还有一条沟,即颅中沟。由于颅中沟与蜕裂线中干重合,因此二
者容易混淆,但颅中沟的颜色较深,且大多数昆虫的颅中沟往往超
过蜕裂线的分叉点,据此可将二者区分开。
此外,头壳的上面部分为头顶,和颊合称为颅侧区,前面以额颊沟,
后面以后头沟为界
(二)头壳的分区
1.额唇基区
2.颅侧区:包括头顶和颊
3.后头区
4.次后头区
5.颊下区
6.上唇和舌
第3次课
课目第一篇昆虫的外部形态
的
目
求
要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触角的基本构造、功能和类型;眼的种类及作用。了解昆虫头
部的内骨胳、昆虫的头式、昆虫头部的变化
点重点:触角的基本构造、功能和类型、昆虫的头式。
点
难点:头部的内骨骼,头部的变化。
时间教学主要内容(时间分配)教学方法
10分钟
第三节头部的内骨骼
昆虫头部的内骨胳称幕骨,是由体壁内陷而成,主要功能是加强头
壳的支撑以承受口器肌肉的牵引和保护头内脑等器官。讲授。
1、幕骨前臂:是由额唇基沟两端内陷而成,外面的陷孔称前幕
骨陷。可借此正确辨别额唇基沟的位置。
2、幕骨后臂:是由次后头沟下端内陷而成,外面所留的陷口称
后幕骨陷,可用此辨别次后头的位置,两幕骨后臂通常相接形成幕
骨桥,并和幕骨前臂相连合成“n”或"x”形。
3、幕骨背臂:幕骨前臂上又各生出一个突起,向背面伸到触角
附近的头臂上。
第四节昆虫头式及其适应
10分钟
昆虫的头式常以口器在头部着生的位置而分成三类:
1、下口式:口器向下,约与身体的纵轴垂直。如蝗虫、粘虫等。
2、前口式:口器向前,与身体纵轴平行。如步行虫、草蛉幼虫
等。
3、后口式:口器向后斜伸。与身体纵轴成一锐角,不用时常弯
贴在身体腹面。如蟠象、蝉、虾虫等。
第五节头部的变化
40分钟昆虫头部的变化主要发生在额区、唇基区和后头区。此外,口器
在头部的着生位置和方向也有几种不同的变化。
1、额唇基区的变化
额区和唇基区比较简单的变化是延长成“喙”或“象鼻状”,
如象甲、蝎蛉等,又如尖头蚱蟋的额区向后倾斜,与头顶形成一锐
角,额区的上端与头顶几乎延伸成一薄片。
鳞翅目幼虫的额区和唇基区变化较大,其颅中沟下伸至额唇基
沟,唇基上移至头部正面,呈三角形骨片,占据了很大一部分额区
的位置,真正的额区变成了位于唇基两侧的窄片。有人把这种变化
了的唇基称为“额”,把变窄了的额称为“傍额片”。但是根据前
幕骨陷和肌肉的着生位置,可以断定所谓的“傍额片”实际上是额。
2、后头区的变化
后头区的变化是口后片、口后桥、后颊桥及外咽片的形成。(具体介
绍四种变化)
第3次课
时间教学主要内容(时间分配)教学方法
第六节头部的感觉器官
昆虫的主要感觉器官大都着生在头部,其中最主要的是触角、
复眼和单眼。此外,在口器附肢和舌上也生有各种类型的感觉器。
一.触角
1、触角的基本构造和功能
40分钟除原尾目昆虫无触角以及高等双翅目和膜翅目幼虫的触角退化
外,大多数昆虫都具有1对触角。触角一般着生在头部的额区,有
的位于复眼之前,有的位于复眼之间。但多数幼虫和若干种类成虫
的触角,前移到头部前侧方的上颗前关节附近。
(1)触角的构造
触角是分节的构造,由基部向端部通常可分为柄节、梗节和鞭
节3部分。
柄节:是触角基部的一节,短而粗大,着生于触角窝内,四周
有膜相连。
梗节:是触角的第二节,较柄节小。
鞭节:是触角的端节,又由许多亚节组成,一般昆虫触角的变
化是在梗节和鞭节上。
(2)触角的功能:触觉作用;嗅觉作用;听觉作用;抱握作用、保
持身体平衡、吸收空气、捕食小虫等。
2.触角的类型:味,并飞向雌虫进行交配。此外,有些昆虫的触角
还有其它功用,如仰泳塘在仰、丝状念珠状
(filiform)>讲授
(moniliform),锯齿状(serrate)、栉齿状(pectiniform)、羽状
(plumose)、膝状(geniculate)、具芒状(aristate)、环毛状
(whorled)、球杆状(clavate)、锤状(capitate)、鳏叶状
(lamme1late)„
3、了解昆虫触角类型和功能的意义
(1)鉴别昆虫的种类
(2)鉴别昆虫的雌雄
(3)利用昆虫触角对某些化学物质有敏感的嗅觉功能,可进行诱集或
驱避
如利用性信息素制成的性诱剂诱杀雄蛾,可用于害虫测报和防
治;利用某些夜蛾对糖、醋、酒味的喜好,配制毒饵对其诱杀等。
对某些储藏物害虫如蜚蝶、衣鱼等,可用樟脑球散发的气味进行驱
避,在害虫防治上这类药剂称为拒避剂。
第4次课
课目第一篇昆虫的外部形态
的
目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昆虫口器的不同变异进化类型;掌握咀嚼式口器的构造、刺吸
求
要
式口器的构造。
点昆虫口器的不同变异进化类型及其各种口器与原始咀嚼式口器各部分的同源关系。
点
时间教学主要内容(时间分配)教学方法
二.复眼和单眼
100分钟1、复眼(compoundeye):构造、特点、功能、成像原理。
2、单眼(ocellus):又可分为背单眼和侧单眼两类
第七节昆虫的口器
口器(mouthparts)是昆虫的摄食器官,也称取食器(feeding
例举法(举
apparatus)0各种昆虫因食性和取食方式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口器
类型。取食固体食物的为咀嚼式口器,取食液体食物的为吸收式口出田间调查
器。由于液体食物的来源不同,吸收式口器又分为:吸食暴露在物具体害虫时
体表面的液体物质的虹吸式口器和舐吸式口器,吸食动植物体内的采取的具体
汁液或血液的刺吸式口器和姓吸式口器等。此外,还有兼食固体和方法,以黏
液体两种食物的嚼吸式口器。虫为例)。
从比较形态学研究表明,咀嚼式口器是最基本、最原始的类型,
其它类型口器都是由咀嚼式口器演化而来的。它们的各个组成部分
尽管在外形上有很大变化,但都可以从其基本构造的演变过程找到
它们之间的同源关系。
—.咀嚼式口器
咀嚼式口器(chewingmouthparts)的主要特点是具有坚硬而发达的
上颗,用以咬碎食物,并将其吞咽下去。直翅目昆虫的口器最为典
型。口器的上唇、上颗、下颗与下唇围成的空隙称为口前腔。舌在
口前腔的中央,将口前腔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面的部分称为食窦,
前肠开口于此处,食物在此经咀嚼后送人前肠;后面部分称为唾窦,
唾腺在此开口,唾液流出后,在口前腔与食物相混合。有些咀嚼式
口器的昆虫也常有饮水的习惯,饮水时将舌紧贴唇基内壁,借食窦
和咽喉的肌肉交替伸缩形成唧筒进行吸水。
现以飞蝗为例,说明咀嚼式口器的构造。
1、上唇(labrum):
2、上颗:
3、下颗:
4、下唇:
5、舌:
二.刺吸式口器
刺吸式口器不仅具有吮吸液体食物的构造,而且还具有刺入动
植物组织的构造,因而能刺吸动物的血液或植物的汁液。半翅目、
同翅目及双翅目蚊类等的口器属于刺吸式口器。
刺吸式口器的主要特点是:上颗和下颗延长,特化为针状的构造,
称为口针;下唇延长成分节的喙,将口针包藏于其中,食窦和前肠
第4次课
时间教学主要内容(时间分配)教学方法
的咽喉部分特化成强有力的抽吸机构——咽喉唧筒。图示直观教
(-)刺吸植物的刺吸式口器学。讲授。
现以蝉的口器为例说明其构造和功能。
(二)刺吸血液的刺吸式口器(雌蚊为例)
三.嚼吸式口器
嚼吸式口器兼有咀嚼固体食物和吸食液体食物两种功能,为一
些高等蜂类所特有。这类口器的主要特点是上颗发达,可以咀嚼固
体食物,下颗和下唇特化为可临时组成吮吸液体食物的喙。现以蜜
蜂的工蜂为例说明其基本构造。
四.锂吸式口器
锂吸式口器为蓟马类昆虫所特有,能吸食植物的汁液或软体动
物的体液,少数种类也能吸入血。
五.虹吸式口器
虹吸式口器为多数鳞翅目成虫所特有。其上唇为一条很狭的横片,
上颗消失。下颗的轴节和茎节缩人头内,但1对外颗叶十分发达,
组成一个卷曲呈钟表发条状的喙。每一外颗叶内壁各有一条纵沟,
互相嵌合成一条食物道。有的还保留1对不发达的下颗须。下唇退
化为一小的三角形区,但下唇须发达,通常3节。舌亦退化。
六.舐吸式口器
舐吸式口器为双翅目蝇类所特有,如家蝇、花蝇、食蜥蝇等。
现以家蝇为例说明其构造和功能。
家蝇口器的上颗消失,下颗除保留1对下颗须外,其余部分也消
失。在其头部下方可见一粗短的喙,喙是由基喙、中喙或喙和端喙3
部分组成的。
第5次课
课目第一篇昆虫的外部形态
的
目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昆虫口器与害虫防治的关系;昆虫胸部的构造。
求
要
点重点:昆虫口器与害虫防治的关系。背板的构造。
点
难点:具翅胸节的背板、侧板、腹板构造
时间教学主要内容(时间分配)教学方法
七.几种幼虫的口器
多种昆虫的幼期常常由于取食方式和生活环境与成虫不同,口图示直观教
器的构造也发生了变异。例如鳞翅目成虫取食花蜜、果汁和露水等,学,趣味教
为虹吸式口器;而幼虫则取食固体食物,为咀嚼式口器。蝇类成虫学(举例),
30分钟口器为舐吸式,而其幼虫(蛆)的口器则十分退化。下面介绍几种常讲授。
见的幼虫口器。
1、鳞翅目幼虫的口器
2、脉翅目幼虫的口器
3、蝇蛆的口器
八.口器的类型与害虫防治的关系
昆虫的口器类型不同,为害方式也不同,因此对其采取防治的方法
也应不同。掌握昆虫口器的构造类型,不仅可以了解害虫的为害方
式,而且对于正确选用农药及合理施药也有重要意义。同时,熟悉
害虫的口器类型与被害特征后,即使害虫已经离开寄主,也可以根
据被害状大致判明害虫的类别。
(-)咀嚼式口器
(二)刺吸式口器
1.取食特点、被害状
2.选用的药剂及防治时期
10分钟第八节昆虫的颈部
此部分自学。
第三章昆虫的胸部
胸部是昆虫的第2体段,位于头部之后。
60分钟第一节胸节的构造
胸部由3个体节组成,由前向后依次分别称为前胸、中胸和后胸。
每一胸节各具足1对,分别称为前足、中足和后足。大多数昆虫在中、
后胸上还各具有1对翅(wings),分别称为前翅(forewings)和后翅
(hindwings)„中、后胸由于适应翅的飞行,互相紧密结合,内具
发达的内骨和强大的肌肉。中、后胸又称为具翅胸节(pterothorax)
或简称翅胸。足和翅是运动器官,所以胸部是运动的中心。
一.背板(tergum)
1、前胸背板
2、具翅胸节(中、后胸)的背板:结构相似,由3条次生沟将其分为
几块骨片(图、具体说明沟和骨片的变化情况)。
(1)沟:这3条次生沟是:前脊沟、前盾沟、盾间沟。
(2)骨片:由上述3条次生沟将具翅胸节背板划分成4块骨片,即:
第5次课
时间教学主要内容(时间分配)教学方法
端背片、前盾片、盾片、小盾片。
(二)侧板
侧板是胸部体节两侧背、腹板之间的骨板。侧板起源于足基节背面图示直观
的两块和腹面的一块骨片。背面上方的一块为主侧片,下方的为基教学。
侧片,腹面的小骨片与腹板合并成腹侧片。低等有翅昆虫的基侧片
仍保留为一游离小骨片,称为基外片。高等有翅昆虫背面的两骨片
合并扩大到整个侧面,形成侧板。侧板有1条深的侧沟,将侧板分
为前面的前侧片和后面的后侧片。具翅胸节的侧板很发达,侧沟下
方形成顶接足基节的侧基突,为基节的运动支点,上方形成侧翅突
顶在翅的第2腋片下方,成为翅运动的支点。
侧翅突的前后,在前、后侧片上方的膜中,各有分离的小骨片,即
前上侧片和后上侧片,统称为上侧片。连于上侧片的肌肉控制翅的
转动和倾折。此外,侧板在足基节臼的前、后与腹板并接,分别形
成基前桥和基后桥。这些构造均与加强胸节、形成翅与足的运动机讲授
械有关(图)
(三)腹板(sternum)
腹板为胸节腹面两侧板之间的骨板。多数昆虫的前胸腹板一般
都不发达,多为一块小形的骨片。有些蝗虫的前胸腹板具一锥状突
起。
叩头甲和吉丁甲的前胸腹板上有1个向后延伸的楔状突起,插在中
胸相应的凹陷中。具翅胸节的腹板,被节间膜划分为膜前方的间腹
片和膜后方的主腹片。间腹片包括前脊沟前方的端腹片和沟后方至
膜质带之间的1块较小的狭窄骨片,多数昆虫的间腹片常向前移至
前一节,成为该节腹板后面的一个组成部分。间腹片较小,前内脊
常退化成一刺状突起,通常称为内刺突,因此间腹片又称具刺腹片。
中胸间腹片常与主腹片合并,后胸间腹片受到限制或形成第1腹节
的端腹片。主腹片上有1条腹脊沟,将主腹片划分为前面的基腹片
和后面的小腹片(图),基腹片的前面还有1条次生沟,称为前腹沟,
沟前的狭片称为前腹片。在基腹片的两侧与前侧片之间常具有侧腹。
片(图)。
第6次课
课目第一篇昆虫的外部形态
的
目
求
要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昆虫胸足的构造和类型、翅的起源和发生、翅的基本构造。
点胸足的构造和类型、翅的起源和发生、翅的基本构造。
点
时间教学主要内容(时间分配)教学方法
第二节胸部的内骨骼
10分钟
胸部体壁向内陷入的内脊和内突,统称为内骨骼。(介绍种类)图示直观教
学。讲授。
第三节胸足的构造和类型
一.昆虫胸足(thoraciclegs)的构造
60分钟成虫的胸足一般由6节组成,自基部向端部依次分为基节、转节、腿
节、胫节、附节和前附节(图)。
(分别介绍各节的特点)
二.胸足的类型
昆虫胸足的原始功能为行动器官,但在各类昆虫中,由于适应
不同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而特化成了许多不同功能的构造。胸
足的构造类型可以作为分类和了解昆虫生活习性的依据之一。常见
的昆虫胸足类型有以下几种(图):
1、步行足:步行足是昆虫中最普通的一类胸足。一般比较细长,适
于步行。步行足虽无显著的特化现象,但在功能上仍表现出一些差
异。如蟠、瓢虫、叶甲的足适于慢行走;蜚蝶、步甲的足适于疾走
和奔跑;蛾类的足在静止时可以用来抓住物体,而很少用于行走。
2、跳跃足:跳跃足的腿节特别发达,胫节细长而健壮,末端距发达。
跳跃是多为后足所特化,用于跳跃。如蝗虫、金斯等的后足。
3、开掘足:开掘足形状扁平,粗壮而坚硬。胫节外缘具坚硬的齿,
状似钉耙,适于掘土。如蟒站、金龟子等在土中活动的昆虫的前足。
4、捕捉足:捕捉足的基节通常特别延长,腿节的腹面有槽,胫节可
以折嵌其内,形似锄刀,用以捕捉猎物。有的在腿节和胫节上还生
有成列的刺,以抓紧猎物,防止其逃脱。如螳螂、螳蛉、猎蜷等的
前足。
5、携粉足:携粉足是蜜蜂类用以采集和携带花粉的构造,由工蜂后
足特化而成。胫节宽扁,两边生有长毛,构成携带花粉的“花粉篮”,
第1附节长而扁,其上生有10-12排横列的硬毛,用以梳集体毛上
粘附的花粉,称“花粉刷”。胫节末端有一凹陷,与第1附节的瓣
状突构成“压粉器”。采集花粉时,两后足互相刮集第1附节上的
花粉于“压粉器”内,压成小花粉团。由于附节折向胫节,而将花
粉团挤入花粉篮基部。
6、游泳足:游泳足多见于水生昆虫的中、后足,呈扁平状,生有较
长的缘毛,用以划水。如龙虱、仰蜻、负子蟠等的后足。
7、抱握足:抱握足为雄性龙虱所特有,雄性龙虱的前足第1—3附节
特别膨大,其上生有吸盘状构造,在交配时用以抱持雌虫身体。
第6次课
时间教学主要内容(时间分配)教学方法
、攀悬足:攀悬足为虱类所特有。附节仅节,前附节为一大形钩
81图示直观教
状的爪,胫节外缘有一指状突,当爪向内弯曲时,尖端可与胫节的
指状突密接,以夹住寄主毛发。学。
第四节翅(Thewings)
30分钟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能飞翔的动物,也是动物界中最早出
现翅的类群。翅的获得不仅扩大了昆虫活动和分布的范围,也加强
了昆虫活动的速度,使昆虫在觅食、求偶、寻找产卵和越冬越夏场
所以及逃避敌害等多方面获得了优越和竞争能力,是昆虫纲成为最
繁荣的生物类群的重要条件。在各类昆虫中,翅有多种多样的变异,
所以翅的特征就成了研究昆虫分类和演化的重要依据。
翅的起源和发生
昆虫的翅和鸟类及蝙蝠的翅不同,不是由前肢改变功能而来,
所以昆虫的翅与附肢的演化无关。翅最先是由胸部背板两侧向外扩
展,再与侧板近背面扩展部分形成侧背叶,再由侧背叶发展成翅。
侧背叶不能活动,仅起滑翔作用(图)。在进化过程中,侧背叶基部
膜质化,并形成关节,通过背纵肌和背腹肌收缩而活动,形成飞行
器官。前胸的侧背叶不能发育成为飞行器官,是由于前胸前方没有
供背纵肌着生的内脊,所以只在中、后胸上各发生1对翅,即前翅
和后翅。(内生翅类和外生翅类)。
二.翅的基本构造
昆虫的翅通常呈三角形,具有3条边和3个角。(详细介绍)。
翅上常发生一些褶线,将翅面分为若干区域。(分区的名称)。
第7次课
课目第一篇昆虫的外部形态
的
目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翅的连锁、翅的关节、翅的折叠与飞行;掌握翅的类型、翅脉
求
要
和脉序。
点重点:翅的类型、翅脉相极其变化。
点
难点:翅的连锁、翅的关节、翅的折叠与飞行。
时间教学主要内容(时间分配)教学方法
100分钟三.翅的变化
1.翅的有无或退化(四种情况)
2.翅的形状(特化)趣味式
3.翅的类型(质地变化)
昆虫翅的主要作用是飞行,一般为膜质。但不少昆虫由于长期适应启发式
其生活条件,前翅或后翅发生了变异,或具保护作用,或演变为感
觉器官,质地也发生了相应变化。翅的质地类型是昆虫分目的重要直观式
依据之一。翅的主要类型有以下几种。
(1)膜翅膜翅的质地为膜质,薄而透明,翅脉明显可见。如蜂类、
靖蜓等的前后翅;甲虫、蝗虫、蟠等的后翅。
(2)复翅复翅的质地较坚韧似皮革,翅脉大多可见,但一般不司
飞行,平时覆盖在体背和后翅上,有保护作用。蝗虫等直翅目昆虫
的前翅属此类型。
(3)鞘翅鞘翅的质地坚硬如角质,翅脉不可见,不司飞翔作用,
用以保护体背和后翅。甲虫类的前翅属此类型,故甲虫类在分类上
统称为鞘翅目。
(4)半鞘翅半鞘翅的基半部为皮革质,端半部为膜质,膜质部的
翅脉清晰可见。塔类的前翅属此类型,故塔类昆虫在分类上统称为
半翅目。
5、鳞翅鳞翅的质地为膜质,但翅面上覆盖有密集的鳞片。
如蛾、蝶类的前、后翅,故该类昆虫在分类上统称为鳞翅目。
(6)毛翅毛翅的质地也为膜质,但翅面上覆盖一层较稀疏的毛。
如石蛾的前、后翅,该类昆虫在分类上称为毛翅目。
(7)缨翅缨翅的质地也为膜质,翅脉退化,翅狭长,在翅的周缘
缀有很长的缨毛。如蓟马的前、后翅,该类昆虫在分类上称为缨翅
目。
(8)平衡棒平衡棒为双翅目昆虫和雄立介的后翅退化而成,形似小
棍棒状,无飞翔作用,但在飞翔时有保持体躯平衡的作用。捻翅目
雄虫的前翅也呈小棍棒状,但无平衡体躯的作用,称为拟平衡棒。
四.翅脉和脉序
(一)翅脉
翅脉在翅面上的分支与排列形式称为脉序或脉相(venation)。
昆虫的脉序有多种变化,但它们都是由一个原始的脉序演变而来的。
第7次课
时间教学主要内容(时间分配)教学方法
早在1898年美国昆虫学家Comstock和Needham将昆虫的脉序归纳讲授
成假想的原始脉序,这一命名系统被称为康-尼脉系采用启发式
教学方式
(Comstock-Needhamsystem)o
翅脉可分为纵脉和横脉两种。纵脉是从翅基部伸向翅边缘的脉;横(学生先自
脉是两条纵脉之间的短脉,与早期气管分布无关。纵脉、横脉包括学翅的折叠
以下的翅脉(图示)。与飞行,然
(二)翅脉的变化:包括增多和减少两种情况(详细介绍)。后提问,教
(三)翅室:闭室和开室(解释)。师归纳总
五.翅的连锁结)。
昆虫前、后翅之间的连锁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图)。图示直观教
六.翅的关节(图示)学。
七.翅的折叠与飞行
第8次课
课目第一篇昆虫的外部形态
的
目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昆虫腹部的构造、外生殖器的基本构造、腹部的附肢的变化
求
要
情况
点
号F•
-重点:外生殖器的基本构造。
点
可f
e
i难点:外生殖器的基本构造。
时间教学主要内容(时间分配)教学方法
讲授
第四章昆虫的腹部
50分钟
腹部(abdomen)是昆虫体躯的第3个体段,紧连于胸部之后。消化、
排泄、循环和生殖系统等主要内脏器官即位于腹腔内,其后端还生
有生殖附肢,因此是昆虫代谢和生殖的中心。
第一节腹部的基本构造
昆虫腹部的原始节数应为12节,但在现代昆虫的成虫中,除原
尾目为12节外,至多为11节,一般成虫腹节10节,较进化的类群节
数有减少的趋势。第1腹节常趋向退化,后部几节缩人体内。如弹尾
目腹节不超过6节,膜翅目的青蜂科(Chrysididae)只能见到3—5个
腹节。腹部多为纺锤形、圆筒形、球形、扁平或细长。成虫腹节均
由次生分节形成,后一节的前缘套叠在前一节的后缘内。唯软体幼
虫仍保留初生分节。腹部节间膜和背、腹板之间的侧膜都比较发达,
因此能伸缩自如,并可膨大和缩小,以帮助呼吸、脱皮、羽化、交
配、产卵等活动。有些昆虫节间膜具有较大韧性,如蝗虫产卵时腹
部可延长几倍借以插入土中。
腹节有发达的背板和腹板,但没有象胸节那样发达的侧板
在多数种类的成虫中,腹部的附肢大部分都已退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吉林省白山长白县联考初三年级英语试题周测三含答案
- 江西婺源茶业职业学院《幼儿园综合活动设计与指导》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湖南长沙市雅礼洋湖实验中学普通高中初三下学期学业质量监测(期末)化学试题含解析
- 击剑基础知识
- 幼儿园教案:用电安全
- 国家职业保育员培训
- 我的心愿习作课件
- 2025《地籍调查》不动产登记代理人考前冲刺必会300题-含详解
- DB-T29-324-2025 天津市轨道交通综合控制中心系统建设与接口技术标准
- 儿童安全乘车知识
- 中国少年先锋队入队申请书 带拼音
- 环氧粉末涂料爆炸危险性评估
- 拉斐尔课件完整版
- 机加工日语词汇
- 化疗药物灌注
- 集群企业住所托管服务协议书
- GB/Z 28828-2012信息安全技术公共及商用服务信息系统个人信息保护指南
- 中小企业智能制造数字转型
- GB/T 23149-2008洗衣机牵引器技术要求
- GB/T 12729.1-2008香辛料和调味品名称
- GB/T 1228-2006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