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自动化生产流程优化方案_第1页
制造业自动化生产流程优化方案_第2页
制造业自动化生产流程优化方案_第3页
制造业自动化生产流程优化方案_第4页
制造业自动化生产流程优化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制造业自动化生产流程优化方案TOC\o"1-2"\h\u13013第一章自动化生产流程现状分析 318631.1生产流程现状概述 3288161.2自动化程度评估 341741.3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312281第二章生产流程优化目标设定 4243732.1优化目标确立 4179122.2优化指标体系构建 458212.3优化方案制定原则 511763第三章自动化设备升级与改造 5168183.1设备选型与评估 5226573.1.1设备选型原则 5172513.1.2设备评估方法 6175323.2设备升级与改造方案 6196823.2.1设备升级方案 6240123.2.2设备改造方案 613243.3设备维护与管理 6141803.3.1设备维护 6173203.3.2设备管理 78772第四章信息化系统建设与应用 7306324.1信息化系统需求分析 7290604.2信息化系统设计与实施 7278474.3信息化系统运维管理 831662第五章生产计划与调度优化 8233835.1生产计划编制与优化 8112515.2生产调度策略改进 9279755.3生产进度监控与调整 918944第六章质量控制与改善 10253806.1质量控制体系构建 1055016.1.1质量控制体系概述 1087316.1.2质量控制体系内容 10313516.1.3质量控制体系实施 10315356.2质量数据分析与应用 1036646.2.1质量数据收集 10156166.2.2质量数据分析 10166126.2.3质量数据应用 10278556.3质量改进措施实施 11194496.3.1制定质量改进计划 11104086.3.2质量改进措施实施 11315596.3.3质量改进效果评估 11984第七章人力资源管理优化 11311197.1人员配置与培训 11307447.1.1人员配置 11295987.1.2培训与晋升 1264257.2员工激励机制设计 12102867.2.1薪酬激励 12259357.2.2非薪酬激励 12296957.2.3激励与约束相结合 1397697.3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1391277.3.1系统规划与设计 1390007.3.2系统实施与维护 1324805第八章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 13180208.1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建设 13326308.1.1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 1316658.1.2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14199128.1.3实施安全生产检查与整改 14187368.1.4建立安全生产激励机制 14286618.2安全生产培训与演练 14191018.2.1安全生产培训 14163688.2.2安全生产演练 14147258.2.3安全生产宣传与教育 14173598.3环境保护措施实施 14298958.3.1污染防治设施建设 1450028.3.2节能减排措施 14324288.3.3环境监测与评估 1445348.3.4环保宣传教育 1569688.3.5环保法律法规遵守 1514076第九章成本控制与效益分析 15313029.1成本控制策略制定 15282499.2成本核算与监控 1549239.3效益分析与评价 1512406第十章实施与监督 161832110.1优化方案实施步骤 161601610.1.1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 161908710.1.2技术研发与设备采购 16864910.1.3设备安装与调试 163274310.1.4人员培训与岗位调整 163119410.1.5优化方案试运行 162049310.1.6正式运行与持续改进 171599710.2监督机制建立与运行 171037510.2.1建立监督组织 172893810.2.3监督执行与反馈 172036210.2.4定期评估与总结 172665310.3持续改进与调整 171167210.3.1数据分析与评估 172796510.3.2问题诊断与改进 17127910.3.3优化方案调整 172581410.3.4持续跟踪与优化 17第一章自动化生产流程现状分析1.1生产流程现状概述科技的飞速发展,制造业的生产流程正逐步向自动化、智能化转型。当前,我国制造业生产流程在自动化方面的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果。生产线的自动化设备替代了传统的人工操作,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但是在具体的生产流程中,各环节的自动化程度及配合程度仍有待提高。生产流程主要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计划制定、生产过程执行、产品质量检验、产品包装和物流配送等环节。在这些环节中,自动化生产设备的应用已较为广泛,如自动化仓库、智能生产线、无人搬运车等。但是在信息流、物流、质量控制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程度的瓶颈。1.2自动化程度评估为全面了解生产流程的自动化程度,我们对各环节的自动化水平进行了评估。以下是对主要环节的自动化程度分析:(1)原材料采购:通过电子采购系统,实现了原材料的在线采购和订单管理,自动化程度较高。(2)生产计划制定:采用生产管理系统(MES)对生产计划进行智能排程,自动化程度较高。(3)生产过程执行:自动化生产线、智能等设备的应用,使得生产过程自动化程度较高。(4)产品质量检验:采用自动检测设备对产品质量进行实时监控,自动化程度较高。(5)产品包装:自动化包装设备的应用,提高了包装效率,自动化程度较高。(6)物流配送:无人搬运车、自动化仓库等设施的应用,提高了物流配送效率,自动化程度较高。1.3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尽管生产流程的自动化程度较高,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仍存在以下问题与挑战:(1)信息流不畅:各环节的信息传递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影响了生产效率。(2)物流瓶颈:物流配送过程中,自动化设备与人工操作的配合程度不够,导致物流效率降低。(3)设备维护:自动化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尚需加强,以提高设备运行稳定性。(4)人才培养:自动化生产线的操作和维护需要专业技能,目前我国制造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尚有不足。(5)技术更新:科技的发展,自动化设备和技术不断更新,企业需及时跟进,提高生产效率。(6)安全生产:自动化生产线的安全风险防控措施仍需加强,以保证生产安全。第二章生产流程优化目标设定2.1优化目标确立在制造业自动化生产流程的优化中,首先需确立清晰且可量化的优化目标。这些目标应与企业的长期战略和短期业务目标保持一致,具体包括但不限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增强生产灵活性以及保障生产安全等方面。确立优化目标时,需考虑以下关键要素:效率提升:通过自动化技术减少人工操作时间,降低生产周期,提高单位时间内的产出。成本控制:通过流程优化减少浪费,降低原材料、能源及人力资源的消耗。质量保证:保证产品符合既定标准,减少次品率,提升客户满意度。适应性增强:提高生产线对市场变化的适应能力,快速响应产品需求变化。安全合规:保证生产过程符合安全标准和法规要求,降低风险。2.2优化指标体系构建优化指标体系的构建是衡量生产流程优化成效的重要工具。指标体系应涵盖生产流程的各个方面,并能够反映优化目标的实现程度。以下为构建优化指标体系时应考虑的几个维度:生产效率指标:包括单位时间产出、设备利用率、生产周期等。成本指标:如单位产品成本、原材料利用率、能源消耗等。质量指标:包括产品合格率、缺陷率、退货率等。灵活性指标:如生产线的切换时间、新产品引入速度等。安全指标:包括发生率、安全违规事件等。指标体系的构建应保证各项指标之间相互关联,形成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从而全面、准确地评估生产流程的优化效果。2.3优化方案制定原则制定生产流程优化方案时,应遵循以下原则,以保证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系统性原则:优化方案应从整个生产流程的角度出发,考虑各环节之间的相互影响,实现整体最优。实用性原则:方案应切实可行,能够在现有技术和管理条件下实施。动态调整原则:优化方案应具备一定的灵活性,能够根据生产实际情况和市场变化进行调整。持续改进原则:方案应包含持续改进的机制,保证生产流程的不断优化。成本效益原则:优化方案应综合考虑成本和效益,保证在投入产出上达到最佳平衡。通过以上原则的遵循,可以保证生产流程优化方案既符合企业发展战略,又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取得预期效果。第三章自动化设备升级与改造3.1设备选型与评估3.1.1设备选型原则在制造业自动化生产流程中,设备选型是关键环节。设备选型应遵循以下原则:(1)符合生产需求:设备应具备满足生产任务所需的技术功能、功能和精度,保证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2)先进性与可靠性:优先选择具有先进技术、高可靠性的设备,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故障率。(3)经济性:在满足生产需求的前提下,综合考虑设备投资、运行成本、维护成本等因素,选择经济性较高的设备。(4)适应性:设备应具备较强的适应性,能够适应生产环境的变化和生产任务的需求调整。3.1.2设备评估方法(1)技术评估:对设备的技术功能、功能、精度等指标进行评估,判断其是否符合生产需求。(2)经济评估:对设备的投资成本、运行成本、维护成本等进行评估,计算其经济性。(3)可靠性评估:对设备的故障率、维修周期、使用寿命等指标进行评估,判断其可靠性。(4)市场评估:对设备的市场前景、售后服务、备件供应等进行评估,保证设备选型的可持续性。3.2设备升级与改造方案3.2.1设备升级方案(1)技术升级:通过更新设备的技术功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2)功能升级:增加设备的功能模块,提高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程度。(3)精度升级:提高设备的精度,满足更高精度要求的生产任务。(4)结构升级:优化设备结构,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3.2.2设备改造方案(1)优化生产线布局:调整生产线布局,减少物料运输距离,提高生产效率。(2)自动化程度提升:增加自动化设备,减少人工干预,提高生产效率。(3)信息化改造:引入信息化系统,实现设备运行数据的实时监控和分析,提高设备管理水平。(4)节能减排改造:采用节能设备和技术,降低能耗,减少环境污染。3.3设备维护与管理3.3.1设备维护(1)预防性维护: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保养,发觉潜在问题并及时解决,防止设备故障。(2)故障维修:对设备故障进行及时维修,保证设备正常运行。(3)备件管理:建立备件库,保证备件供应,提高设备维修效率。3.3.2设备管理(1)设备档案管理:建立设备档案,记录设备的基本信息、维修记录等,方便设备管理和追溯。(2)设备运行监控:实时监控设备运行状态,发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3)设备功能评估:定期对设备功能进行评估,了解设备运行状况,为设备升级和改造提供依据。(4)设备培训与考核:加强员工设备操作培训,提高设备操作水平,保证生产安全。第四章信息化系统建设与应用4.1信息化系统需求分析在制造业自动化生产流程中,信息化系统的需求分析是关键环节。需明确系统目标,包括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等。分析现有生产流程中的瓶颈和问题,为信息化系统提供解决方向。以下是信息化系统需求分析的主要内容:(1)生产数据采集与监控:实时采集生产线上的各种数据,如设备运行状态、物料消耗、产品质量等,并实现对生产过程的监控。(2)生产计划管理:根据市场需求和库存情况,制定生产计划,实现生产计划的自动排程和调整。(3)物料管理:对物料采购、库存、配送等环节进行管理,保证物料供应及时、准确。(4)质量管理:对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问题进行跟踪、分析和改进,提升产品质量。(5)设备管理:对生产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和故障处理,保证设备正常运行。(6)人员管理:对员工进行培训、考核和激励,提高员工素质和满意度。4.2信息化系统设计与实施在明确了信息化系统需求后,进行系统设计和实施。(1)系统设计:根据需求分析,设计系统架构、功能模块和数据接口。系统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模块化设计,便于扩展和维护;(2)采用成熟的技术和平台,保证系统稳定性;(3)充分考虑用户体验,提高系统易用性;(4)保证系统安全性和数据保密性。(2)系统实施:根据系统设计,进行硬件设备采购、软件安装和配置。在实施过程中,需注意以下方面:(1)保证硬件设备质量,满足生产需求;(2)对软件进行定制化开发,满足个性化需求;(3)进行系统测试,保证系统功能完善、功能稳定;(4)对员工进行培训,提高系统使用率。4.3信息化系统运维管理信息化系统的运维管理是保证系统稳定运行、发挥效益的关键环节。(1)系统监控与维护:对系统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发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监控系统硬件设备,保证正常运行;(2)监控系统软件运行,预防故障;(3)定期进行系统备份,防止数据丢失;(4)对系统进行升级和优化,提高系统功能。(2)人员培训与考核:对员工进行系统操作培训,提高系统使用效果。同时建立考核机制,保证员工熟练掌握系统操作。(3)系统安全与保密:加强系统安全防护,预防病毒、黑客攻击等风险。同时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保证信息保密。(4)系统升级与拓展:根据企业发展需求,对系统进行升级和拓展,以满足不断变化的生产需求。第五章生产计划与调度优化5.1生产计划编制与优化生产计划的编制是保证生产活动高效、顺畅进行的重要环节。在优化生产计划编制过程中,企业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需求预测。通过对市场需求的准确预测,为企业生产计划的编制提供有力支持。企业应充分利用历史数据、市场调查等手段,提高需求预测的准确性。(2)合理配置资源。在编制生产计划时,要充分考虑企业现有资源,如人力、物力、财力等,保证资源得到充分利用,避免资源浪费。(3)优化生产计划编制流程。企业应简化生产计划编制流程,提高编制效率。同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保证生产计划的有效实施。(4)采用先进的生产计划编制方法。如运用线性规划、网络计划等优化方法,为企业提供更科学、合理的生产计划。5.2生产调度策略改进生产调度是生产过程中对生产计划进行调整、协调和实施的过程。以下为几种改进生产调度策略的方法:(1)建立合理的生产调度体系。企业应根据生产特点和需求,建立完善的生产调度体系,明确各级调度人员的职责和权限,保证生产调度工作的有效性。(2)优化生产调度算法。企业应研究适用于自身生产特点的调度算法,如遗传算法、模拟退火算法等,提高生产调度效率。(3)加强生产调度信息的实时反馈。通过实时收集生产现场信息,及时调整生产计划,保证生产活动按照计划进行。(4)提高调度人员的素质。加强调度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生产调度工作提供有力保障。5.3生产进度监控与调整生产进度监控与调整是保证生产计划顺利实施的关键环节。以下为生产进度监控与调整的几个方面:(1)建立生产进度监控体系。企业应设立专门的生产进度监控部门,对生产过程进行全面监控,保证生产活动按照计划进行。(2)采用先进的生产进度监控技术。如采用条码技术、RFID技术等,实时采集生产现场数据,提高生产进度监控的准确性。(3)及时调整生产计划。根据生产进度监控结果,对生产计划进行实时调整,保证生产活动顺利进行。(4)加强生产进度分析与总结。定期对生产进度进行分析和总结,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下一阶段生产计划的编制和实施提供参考。第六章质量控制与改善6.1质量控制体系构建6.1.1质量控制体系概述在制造业自动化生产流程中,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质量控制体系应遵循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形成一套科学、完整、高效的质量管理体系。6.1.2质量控制体系内容(1)质量目标设定:明确产品质量目标,保证产品满足客户需求;(2)质量策划:对产品生产过程进行系统规划,保证生产过程质量稳定;(3)质量控制:通过监测、检验等手段,对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质量进行控制;(4)质量改进:对质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不断优化生产过程,提高产品质量;(5)质量保证:对已交付的产品进行跟踪,保证产品质量符合要求。6.1.3质量控制体系实施企业应建立健全质量控制组织机构,明确各部门职责,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同时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技术水平。6.2质量数据分析与应用6.2.1质量数据收集在制造业自动化生产过程中,应实时收集产品质量数据,包括生产过程数据、检验数据、客户反馈数据等。数据收集应遵循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的原则。6.2.2质量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质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找出产品质量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分析手段包括:趋势分析、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等。6.2.3质量数据应用根据质量数据分析结果,制定针对性的质量改进措施,指导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同时将质量数据应用于产品研发、工艺改进等方面,提高产品质量。6.3质量改进措施实施6.3.1制定质量改进计划根据质量数据分析结果,制定质量改进计划,明确改进目标、措施、时间节点等。6.3.2质量改进措施实施(1)优化生产流程: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优化,减少质量问题的发生;(2)设备升级与维护: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升级和维护,保证设备运行稳定;(3)员工培训:加强员工技能培训,提高员工质量意识;(4)供应商管理:对供应商进行严格筛选和管理,保证原材料和零部件质量;(5)过程监控与检验:加强生产过程监控,及时发觉并解决质量问题;(6)客户满意度调查:定期进行客户满意度调查,了解产品质量在客户心中的地位。6.3.3质量改进效果评估对质量改进措施实施后的效果进行评估,包括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客户满意度等方面的改善情况。针对评估结果,调整和优化质量改进措施。第七章人力资源管理优化7.1人员配置与培训制造业自动化生产流程的不断发展,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配置与培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下是对人员配置与培训的优化方案:7.1.1人员配置(1)明确岗位需求:企业应详细分析自动化生产流程中的各个岗位,明确岗位所需的技能、知识和素质要求。(2)优化人员结构:根据岗位需求,合理配置各年龄段、学历层次、专业技能的人员,形成合理的人员结构。(3)建立人才储备库:企业应建立完善的人才储备库,对内部人员进行定期评估,选拔优秀人才进行重点培养。(4)引进与培养相结合:企业可通过外部引进和内部培养相结合的方式,补充自动化生产所需的人才。7.1.2培训与晋升(1)制定培训计划:企业应根据自动化生产流程的需求,制定针对性的培训计划,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2)实施分层培训:针对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员工,实施分层培训,保证培训内容的针对性。(3)激励员工参与培训:通过设置培训奖励、晋升通道等方式,激励员工积极参与培训,提高自身能力。(4)建立晋升机制:企业应建立完善的晋升机制,让员工明确晋升通道,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进取心。7.2员工激励机制设计员工激励机制是激发员工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以下是对员工激励机制设计的优化方案:7.2.1薪酬激励(1)制定合理的薪酬体系:企业应根据市场行情和内部实际情况,制定具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2)建立绩效考核机制:企业应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将员工的工作表现与薪酬挂钩。(3)实施差异化薪酬:针对不同岗位、不同绩效的员工,实施差异化薪酬,激发员工的积极性。7.2.2非薪酬激励(1)提供晋升机会:企业应提供丰富的晋升机会,让员工有明确的职业发展通道。(2)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企业应注重员工关怀,营造和谐、积极的工作氛围。(3)举办各类活动:企业可定期举办各类活动,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提高员工的凝聚力。7.2.3激励与约束相结合(1)建立奖惩制度:企业应建立奖惩制度,对表现优秀的员工给予奖励,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2)强化责任心: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的责任心教育,让员工明确自身职责,自觉遵守企业规章制度。7.3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现代化的关键。以下是对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优化方案:7.3.1系统规划与设计(1)明确系统需求: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明确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需求。(2)选择合适的系统平台:企业应选择成熟、稳定、易用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平台。(3)系统模块设计:系统应包括员工档案管理、招聘选拔、培训晋升、薪酬福利、绩效考核等模块。7.3.2系统实施与维护(1)制定实施计划:企业应制定详细的系统实施计划,保证系统顺利上线。(2)培训员工:企业应对员工进行系统操作培训,保证员工能够熟练使用系统。(3)持续优化与维护:企业应定期对系统进行优化与维护,保证系统稳定运行。(4)数据安全与保密:企业应加强对系统数据的安全与保密工作,防止信息泄露。第八章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8.1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建设8.1.1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为保证制造业自动化生产流程的安全生产,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安全职责,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责任体系。8.1.2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企业应制定一系列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包括安全操作规程、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应急预案等,保证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得到有效控制。8.1.3实施安全生产检查与整改企业应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对发觉的安全隐患及时整改,保证生产设备、设施的安全运行。8.1.4建立安全生产激励机制企业应设立安全生产奖励制度,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安全生产管理,提高安全生产意识。8.2安全生产培训与演练8.2.1安全生产培训企业应对全体员工进行安全生产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知识和技能,使其具备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8.2.2安全生产演练企业应定期组织安全生产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实际效果,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8.2.3安全生产宣传与教育企业应加强安全生产宣传与教育,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使员工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8.3环境保护措施实施8.3.1污染防治设施建设企业应按照国家环保要求,建设污染防治设施,保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得到有效处理。8.3.2节能减排措施企业应采取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同时加强废弃物回收利用,降低资源消耗。8.3.3环境监测与评估企业应定期开展环境监测,对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环境污染的环节进行评估,保证环境安全。8.3.4环保宣传教育企业应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环保意识,形成绿色生产理念,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8.3.5环保法律法规遵守企业应严格遵守国家环保法律法规,保证生产过程中的环保行为合法合规。第九章成本控制与效益分析9.1成本控制策略制定制造业自动化生产流程的推进,成本控制成为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成本控制策略的制定需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充分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目标成本设定:企业应根据市场需求、行业标准和自身实力,设定合理的目标成本,以指导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控制。(2)成本结构分析:通过对生产成本的结构分析,找出影响成本的关键因素,为成本控制提供依据。(3)成本控制方法:采用科学、合理的成本控制方法,如标准成本法、作业成本法等,以实现对生产成本的精确控制。(4)激励机制:建立完善的成本控制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积极参与成本控制,提高成本控制效果。9.2成本核算与监控成本核算与监控是成本控制的重要环节,具体措施如下:(1)成本核算:按照成本核算原则,对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成本进行准确核算,保证成本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2)成本分摊:合理分摊间接成本,使成本数据更加准确,为成本控制提供有效依据。(3)成本监控:建立成本监控体系,对生产过程中的成本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觉异常情况,采取措施进行调整。(4)成本分析:定期对成本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找出成本波动的原因,为成本控制提供有力支持。9.3效益分析与评价自动化生产流程的优化不仅需要关注成本控制,还需关注效益分析与评价,以下为具体内容:(1)效益指标设定:根据企业战略目标和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