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种植现代化技术推广方案TOC\o"1-2"\h\u2867第1章引言 3299241.1技术推广背景 310591.2技术推广意义 4160341.3技术推广目标 412002第2章现代化农业种植技术概述 4137192.1现代化农业种植技术发展现状 4140872.2现代化农业种植技术发展趋势 4241282.3现代化农业种植技术分类 524940第3章高效栽培技术 5151203.1精准播种技术 5234493.1.1概述 5114703.1.2技术要点 6120783.2间作套种技术 6232393.2.1概述 6168363.2.2技术要点 624673.3转基因技术 6196993.3.1概述 6158463.3.2技术要点 622359第四章节水灌溉技术 7121224.1微灌技术 7160614.1.1微灌系统的组成 7319974.1.2微灌技术的应用要点 794584.2雨水收集利用技术 7197494.2.1雨水收集系统的组成 7234914.2.2雨水收集利用技术的应用要点 792074.3滴灌技术 846464.3.1滴灌系统的组成 8190444.3.2滴灌技术的应用要点 821430第5章土壤改良与肥料施用技术 8128775.1土壤调理剂应用技术 8135285.1.1土壤调理剂选择 8267435.1.2土壤调理剂施用方法 864725.1.3土壤调理剂效果评价 9275135.2有机肥施用技术 9122625.2.1有机肥种类 9140325.2.2有机肥施用方法 9219995.2.3有机肥施用注意事项 929905.3精准施肥技术 9258705.3.1精准施肥方法 934045.3.2精准施肥实施要点 919174第6章病虫害防治技术 10135106.1生物防治技术 10322676.1.1利用天敌昆虫进行防治 101956.1.2使用微生物农药 10172706.1.3植物源农药应用 10101086.2物理防治技术 1043526.2.1诱杀技术 1015026.2.2防虫网应用 10318596.2.3热处理技术 1073876.3化学防治技术 10256266.3.1选择高效、低毒农药 10138646.3.2科学用药 1194816.3.3喷雾技术改进 11214946.3.4农药减量使用 115233第7章农业机械化技术 11274967.1耕作机械化技术 11237377.1.1深耕深松技术 11102027.1.2保护性耕作技术 1192647.1.3精准耕作技术 1195197.2植保机械化技术 11211507.2.1喷雾机械化技术 11168337.2.2植保无人机技术 12133027.2.3生物防治机械化技术 12278217.3收获机械化技术 12271257.3.1谷物收获机械化技术 12152407.3.2经济作物收获机械化技术 12275167.3.3果蔬收获机械化技术 1210952第8章农产品加工与储运技术 1220128.1农产品加工技术 12180198.1.1精细化加工技术 12218798.1.2功能性食品加工技术 1293288.1.3肉类加工技术 13282508.2农产品保鲜技术 13107048.2.1物理保鲜技术 13129928.2.2化学保鲜技术 1343968.2.3生物保鲜技术 13185928.3农产品储运技术 13119778.3.1通风储运技术 1322268.3.2防潮储运技术 13327618.3.3集装化储运技术 13195988.3.4信息化管理技术 1319262第9章农业信息化技术 14283719.1农业大数据技术 14323419.1.1数据采集与处理 1454979.1.2数据分析与挖掘 1486429.2农业物联网技术 14245039.2.1物联网感知技术 1472129.2.2物联网传输技术 14106299.2.3物联网应用平台 1543869.3农业遥感技术 15293139.3.1遥感图像获取与处理 15287169.3.2农业遥感应用 154738第10章技术推广与培训 15599710.1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151922410.1.1组织架构 15569710.1.2人才队伍 161484110.1.3信息平台 162257110.1.4资源配置 162219510.2技术推广模式摸索 161233710.2.1政产学研推相结合 161718410.2.2示范基地带动 16410810.2.3农业合作社推广 161134710.2.4信息化手段推广 162094310.3农业技术培训与普及 161026210.3.1培训内容 172867310.3.2培训方式 17696210.3.3培训师资 171003610.3.4普及推广 172229610.4技术推广政策建议与措施 17553610.4.1政策支持 172089510.4.2资金投入 172055710.4.3机制创新 171227910.4.4监督考核 172529110.4.5宣传推广 17第1章引言1.1技术推广背景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地位日益凸显。农业种植现代化技术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手段。国家在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方面投入不断加大,现代农业种植技术取得了显著成果。但是我国农业种植技术整体水平仍有待提高,特别是在一些偏远地区,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仍占主导地位。为此,加快农业种植现代化技术的推广显得尤为重要。1.2技术推广意义农业种植现代化技术推广具有以下重要意义:(1)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现代化技术可以提高作物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劳动力投入,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2)保障粮食安全:推广现代农业种植技术,有助于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3)促进农民增收:农业种植现代化技术的推广,有助于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和谐。(4)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现代化技术有助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方向发展。(5)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加强农业种植现代化技术推广,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有利于我国农业的国际合作与交流。1.3技术推广目标本方案旨在实现以下目标:(1)提高农业种植现代化技术的普及率,使更多的农民掌握和应用现代农业技术。(2)优化农业种植结构,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保障粮食安全。(3)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4)培养一批具备现代农业种植技术的人才,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5)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为我国农业现代化作出贡献。。第2章现代化农业种植技术概述2.1现代化农业种植技术发展现状我国农业种植技术取得了显著的现代化成果。在种植品种改良、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农业机械化等方面均取得了重要进展。当前,我国现代化农业种植技术已广泛覆盖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特色作物等领域,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撑。2.2现代化农业种植技术发展趋势科技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我国农业种植技术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精准农业:通过信息化技术,实现对农业生产过程中各项参数的实时监测和精准调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2)绿色农业: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种植技术,降低化肥、农药使用量,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3)智能化农业:利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农业生产自动化、智能化,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4)多元化农业:发展多种经营模式,提高农业产业附加值,促进农村经济发展。2.3现代化农业种植技术分类根据功能和应用领域,现代化农业种植技术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类:(1)品种改良技术:包括杂交育种、分子育种、细胞工程育种等,提高作物产量、抗病性和适应性。(2)栽培技术:包括设施农业、立体种植、测土配方施肥、节水灌溉等,优化作物生长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3)病虫害防治技术:包括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等,降低病虫害损失,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4)农业机械化技术:包括耕作、播种、收获、加工等环节的机械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轻农民劳动强度。(5)信息技术:包括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农业大数据等,为农业生产提供决策支持,实现农业信息化。(6)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技术:包括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民增收。第3章高效栽培技术3.1精准播种技术3.1.1概述精准播种技术是基于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土壤条件和气候特点,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种子精量、精准、适时播种的一种先进栽培技术。该技术有助于提高作物产量、品质和资源利用效率。3.1.2技术要点(1)种子处理:选用优质、高产、抗病、抗逆性强的品种,进行种子处理,包括消毒、浸种、催芽等。(2)播种时间: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作物生长周期,确定最佳播种时间。(3)播种方式:采用机械化播种,实现播种深度、行距、株距的精准控制。(4)播种密度:根据作物品种、土壤肥力和栽培目标,合理调整播种密度。3.2间作套种技术3.2.1概述间作套种技术是指在同一块土地上,同期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通过优化作物组合和配置,提高土地、光、热等资源利用效率,达到增产、增收、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3.2.2技术要点(1)作物选择:选择生长周期相近、生态习性互补的作物进行间作套种。(2)配置方式:采用宽窄行、三角形、正方形等配置方式,合理利用空间资源。(3)田间管理:根据不同作物的需肥、需水、病虫害防治等要求,实施分类管理。(4)调控措施:通过调整播种时间、密度、施肥等措施,促进作物间互利共生。3.3转基因技术3.3.1概述转基因技术是指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将具有特定功能的基因导入作物基因组中,赋予作物新的性状,提高其产量、品质和抗逆性等。转基因技术在我国农业种植现代化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3.3.2技术要点(1)基因选择:根据作物生产需求,筛选具有抗虫、抗病、抗逆、改良品质等功能的基因。(2)载体构建:选用合适的载体,将目标基因插入载体,构建基因表达载体。(3)遗传转化:利用农杆菌介导、基因枪、花粉管通道等方法,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作物细胞。(4)转基因植株筛选与鉴定:通过分子标记、PCR等技术,筛选阳性植株,并进行功能验证。(5)安全性评价:对转基因作物进行食品安全、生态环境安全等风险评估。第四章节水灌溉技术4.1微灌技术微灌技术是一种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通过将水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实现水分的精确供给。该技术主要包括微喷灌和微滴灌两种方式。微灌技术具有以下优点:一是节水效率高,可减少水分蒸发和土壤表面水分的流失;二是改善土壤结构,避免土壤盐渍化;三是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4.1.1微灌系统的组成微灌系统主要包括水源、输水管道、过滤设备、施肥设备、控制阀门、灌水器等部分。4.1.2微灌技术的应用要点(1)合理设计微灌系统,保证系统稳定运行;(2)选择适宜的灌水器,根据作物种类和生长阶段调整灌水量;(3)加强水质管理,防止灌水器堵塞;(4)合理施肥,提高水分和养分利用率。4.2雨水收集利用技术雨水收集利用技术是指将自然降水收集起来,经过处理后用于农业灌溉。该技术具有以下优点:一是充分利用水资源,减轻地表水资源压力;二是降低农业灌溉成本,提高农民收入;三是减少雨水径流污染,改善生态环境。4.2.1雨水收集系统的组成雨水收集系统主要包括集雨面、输水管道、沉淀池、过滤设备、蓄水池等部分。4.2.2雨水收集利用技术的应用要点(1)合理选择集雨面材料,提高集雨效率;(2)加强雨水径流污染控制,保证收集水质;(3)设置合理的蓄水设施,满足灌溉需求;(4)根据作物需水量,合理安排灌溉时间。4.3滴灌技术滴灌技术是一种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通过将水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实现水分的精确供给。该技术具有以下优点:一是节水效果显著,减少水分蒸发和土壤表面水分流失;二是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促进作物生长;三是降低病虫害发生,减少农药使用。4.3.1滴灌系统的组成滴灌系统主要包括水源、输水管道、过滤设备、施肥设备、压力调节装置、滴头等部分。4.3.2滴灌技术的应用要点(1)合理设计滴灌系统,保证系统稳定运行;(2)选择适宜的滴头,根据作物种类和生长阶段调整滴水量;(3)加强水质管理,防止滴头堵塞;(4)实施精准施肥,提高养分利用率;(5)适时调整灌溉制度,满足作物水分需求。第5章土壤改良与肥料施用技术5.1土壤调理剂应用技术土壤作为农作物生长的基础,其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作物产量与品质。因此,土壤调理剂的应用技术在农业种植现代化中具有重要意义。本节主要介绍土壤调理剂的选择、施用方法及其效果评价。5.1.1土壤调理剂选择根据土壤类型、质地、肥力状况及作物需求,选择适宜的土壤调理剂。常用的土壤调理剂包括:石灰、石膏、沸石、蛭石、硅藻土等。这些调理剂可改善土壤结构、调节土壤酸碱度、提高土壤肥力。5.1.2土壤调理剂施用方法土壤调理剂的施用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撒施:将土壤调理剂均匀撒施在土壤表面,然后进行翻耕。(2)条施:在作物种植行间开沟,将调理剂施入沟内,覆土。(3)点施:在作物种植穴内施用调理剂,然后覆土。5.1.3土壤调理剂效果评价土壤调理剂施用后,通过测定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速效养分含量等指标,评价土壤调理剂的效果。5.2有机肥施用技术有机肥是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的重要物质基础。本节主要介绍有机肥的种类、施用方法及注意事项。5.2.1有机肥种类有机肥主要包括:农家肥、商品有机肥、生物有机肥、绿肥等。不同种类的有机肥具有不同的养分含量和改土效果。5.2.2有机肥施用方法有机肥的施用方法如下:(1)基施:在作物播种或移栽前,将有机肥施入土壤。(2)追施:在作物生长过程中,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分期施用有机肥。(3)叶面喷施:将有机肥提取液喷施在作物叶片上,提高作物吸收效果。5.2.3有机肥施用注意事项(1)施用有机肥时应充分腐熟,避免生肥施用。(2)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可提高肥料利用率。(3)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和土壤肥力状况,合理确定有机肥施用量。5.3精准施肥技术精准施肥技术是根据作物生长需求、土壤肥力状况等因素,科学制定施肥方案,实现肥料的高效利用。本节主要介绍精准施肥的方法及实施要点。5.3.1精准施肥方法(1)土壤测试:通过测定土壤养分含量,了解土壤肥力状况。(2)作物诊断:通过观察作物生长状况,判断作物养分需求。(3)制定施肥方案:根据土壤测试和作物诊断结果,制定施肥方案。5.3.2精准施肥实施要点(1)合理确定施肥时期:根据作物生长周期,确定施肥时期。(2)科学选择肥料种类:根据作物需求和土壤肥力状况,选择适宜的肥料种类。(3)控制施肥量:避免过量施肥,减少环境污染。(4)改进施肥方法:采用深施、分层施、叶面喷施等施肥方法,提高肥料利用率。第6章病虫害防治技术6.1生物防治技术6.1.1利用天敌昆虫进行防治生物防治技术是利用害虫的天敌对其进行有效控制的方法。通过引入或增加天敌昆虫的数量,降低害虫种群密度,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例如,引入捕食性螨虫、寄生蜂等天敌昆虫,对靶标害虫进行防治。6.1.2使用微生物农药利用微生物源农药,如苏云金杆菌、核多角体病毒等,对病虫害进行防治。这些微生物农药对非靶标生物影响较小,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6.1.3植物源农药应用研究开发植物源农药,如印楝素、鱼藤酮等,对病虫害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植物源农药具有环保、低毒、不易产生抗性等优点,有利于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6.2物理防治技术6.2.1诱杀技术采用色板、灯光、性信息素等诱杀方法,对害虫进行诱集并杀死。诱杀技术具有针对性强、环保无污染等优点,适用于病虫害的早期防治。6.2.2防虫网应用在作物生长过程中,采用防虫网覆盖技术,阻止害虫侵入作物田,降低病虫害发生程度。防虫网还具有调节气温、减少农药使用等优点。6.2.3热处理技术利用高温处理方法,对种子、种苗进行消毒,杀灭病虫害。热处理技术具有操作简便、无化学残留等优点,适用于病虫害的源头防治。6.3化学防治技术6.3.1选择高效、低毒农药根据病虫害种类和发生特点,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降低农药使用量,减少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6.3.2科学用药合理制定用药方案,掌握用药时机,提高防治效果。采用交替用药、混合用药等方法,降低病虫害对农药的抗性。6.3.3喷雾技术改进采用精准喷雾技术,如静电喷雾、低容量喷雾等,提高农药利用率,减少农药流失,降低环境污染。6.3.4农药减量使用推广农药减量使用技术,如使用种子处理剂、种衣剂等,降低作物生长过程中的农药使用量。通过以上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农业种植现代化水平,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第7章农业机械化技术7.1耕作机械化技术7.1.1深耕深松技术深耕深松技术是提高土壤肥力和农作物产量的重要措施。通过机械化深耕深松,可增加土壤的孔隙度,提高土壤透水性,有利于作物根系向下生长,增强抗倒伏能力。推广适宜的深耕深松机械,提高作业效率,降低作业成本。7.1.2保护性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种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和水资源利用效率的耕作方式。主要包括免耕、少耕、残茬覆盖等,通过推广保护性耕作机械,减少土壤侵蚀,降低农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7.1.3精准耕作技术精准耕作技术是根据作物生长需求和土壤特性,采用先进的传感器、卫星定位和信息技术,实现对耕作机械的精准控制。推广精准耕作技术,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资源浪费。7.2植保机械化技术7.2.1喷雾机械化技术喷雾机械化技术是利用喷雾机械将农药、肥料等均匀喷洒在作物表面,达到防治病虫害、补充营养的目的。推广高效、低量、环保的喷雾机械,有助于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环境污染。7.2.2植保无人机技术植保无人机技术具有作业效率高、作业成本低、适应性强等特点。通过搭载先进的喷雾系统,实现精准施药,减少农药浪费,降低植保作业对环境的影响。7.2.3生物防治机械化技术生物防治机械化技术是利用天敌、病原微生物等生物制剂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推广生物防治机械,有助于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提高农产品品质,保护生态环境。7.3收获机械化技术7.3.1谷物收获机械化技术谷物收获机械化技术包括收割、脱粒、清选等环节。推广高效、低损的谷物收获机械,提高收获效率,降低谷物损失,减轻农民劳动强度。7.3.2经济作物收获机械化技术针对不同经济作物的收获特点,研发和推广适宜的收获机械,如棉花采摘机、甘蔗收割机等。提高经济作物收获机械化水平,降低收获成本,提高作物附加值。7.3.3果蔬收获机械化技术果蔬收获机械化技术主要包括采摘、搬运、分级、包装等环节。推广自动化、智能化的果蔬收获机械,有助于提高果蔬品质,减少产后损失,提高市场竞争力。第8章农产品加工与储运技术8.1农产品加工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是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满足多样化市场需求的关键环节。本节主要介绍几种先进的农产品加工技术。8.1.1精细化加工技术精细化加工技术通过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产品的品质和营养价值。包括谷物研磨、油脂精炼、肉类分割等。8.1.2功能性食品加工技术功能性食品加工技术以农产品为原料,开发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如利用谷物、豆类等农产品制备高膳食纤维食品,以及富含抗氧化物质的农产品提取物等。8.1.3肉类加工技术肉类加工技术包括屠宰、分割、冷藏、熟制等环节。采用现代加工技术,如低温熟成、真空滚揉等,提高肉制品口感、保质期和营养价值。8.2农产品保鲜技术农产品保鲜技术对延长农产品货架期、降低损耗具有重要意义。以下为几种常见的农产品保鲜技术。8.2.1物理保鲜技术物理保鲜技术包括冷藏、冷冻、气调等。通过降低温度或改变气体成分,抑制微生物生长和呼吸作用,延长农产品保鲜期。8.2.2化学保鲜技术化学保鲜技术利用安全、有效的防腐剂和抗氧化剂,抑制微生物生长和减缓氧化反应。如使用柠檬酸、抗坏血酸等天然防腐剂。8.2.3生物保鲜技术生物保鲜技术利用微生物、酶等生物制剂,抑制病原菌生长,延长农产品保鲜期。如利用乳酸菌制备生物保鲜剂等。8.3农产品储运技术农产品储运技术对保证农产品质量、降低损耗具有重要作用。以下为几种关键的农产品储运技术。8.3.1通风储运技术通风储运技术通过合理设计仓库和运输工具的通风系统,降低农产品温度,减少水分蒸发,延长储运期限。8.3.2防潮储运技术防潮储运技术采用防水材料、密封措施等,降低农产品受潮风险,保证农产品品质。8.3.3集装化储运技术集装化储运技术利用集装器具,提高农产品装卸效率,减少搬运过程中的损耗。同时采用集装化运输,降低农产品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8.3.4信息化管理技术信息化管理技术通过建立农产品储运信息平台,实现农产品从产地到消费终端的全程监控,提高农产品储运管理水平。第9章农业信息化技术9.1农业大数据技术农业大数据技术作为现代农业种植现代化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本章首先介绍农业大数据技术的相关内容。9.1.1数据采集与处理农业大数据的采集与处理主要包括对土壤、气候、水文、作物生长状况等数据的实时监测和收集。通过运用传感器、无人机等设备,实现对农业生产环境的全面感知。还需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数据清洗、数据融合等,为后续数据分析提供准确、完整的数据基础。9.1.2数据分析与挖掘通过对农业大数据的分析与挖掘,可以揭示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规律和关联性,为种植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作物生长模型构建:利用历史数据和现代统计学方法,构建作物生长模型,预测作物生长状况,优化农业生产措施。(2)病虫害预测与防治:结合气象、土壤、作物等多源数据,运用机器学习等方法,对病虫害发生趋势进行预测,并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3)精准施肥与灌溉:根据土壤养分、作物需肥规律和气候条件,制定合理的施肥和灌溉方案,提高农业生产效益。9.2农业物联网技术农业物联网技术是将物联网技术与农业生产相结合,实现农业生产自动化、智能化的重要手段。9.2.1物联网感知技术物联网感知技术主要包括传感器技术、标识技术等,用于实现对农业生产环境的实时监测。传感器技术可监测土壤湿度、温度、光照等环境参数,标识技术则实现对作物、农资等信息的精确识别。9.2.2物联网传输技术农业物联网传输技术主要包括有线和无线传输技术。有线传输技术如光纤、同轴电缆等,在农业生产中应用较少;无线传输技术如WiFi、蓝牙、LoRa等,在农业物联网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9.2.3物联网应用平台农业物联网应用平台是实现农业生产智能化管理的关键。通过将采集到的数据至平台,结合数据分析与挖掘技术,实现对农业生产的远程监控、智能决策和自动控制。9.3农业遥感技术农业遥感技术是利用遥感卫星、无人机等获取地表信息,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的重要技术手段。9.3.1遥感图像获取与处理农业遥感图像获取主要包括光学遥感、雷达遥感等多种方式。通过对遥感图像的处理,包括图像预处理、特征提取等,为后续农业遥感应用提供数据支持。9.3.2农业遥感应用农业遥感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作物种植面积调查:通过遥感图像解译,获取作物种植面积、分布等信息,为农业生产规划提供依据。(2)作物长势监测:利用遥感数据,结合地面观测数据,对作物生长状况进行实时监测,为种植管理提供决策支持。(3)农业资源调查:通过遥感技术,对农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大班美术蜗牛教案
- 汽车制造流水线零件序列追踪
- 保密性合同标准文本
- 代理啤酒合同标准文本
- 引流管的管理规范
- 介绍客户给佣金合同标准文本
- 专业建设工程合同标准文本
- 代销食品销售合同标准文本
- 2025年电脑买卖合同书范本(合同版本)
- 城市传媒行业数据报告
- 网络经济学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采集申请表
- 高中语文:陈情表
- 数字信息技术与中学思政课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 江苏省交通技师学院教师招聘考试真题2022
- 数据挖掘(第2版)PPT全套完整教学课件
- 2023年北京海淀高三一模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 教师资格定期注册申请表(样表)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上海建桥学院)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
- 外研版高中英语新教材必修三Unit1随身课本-Understandingideas01
- 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课件第一章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概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