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创新实践_第1页
互联网金融创新实践_第2页
互联网金融创新实践_第3页
互联网金融创新实践_第4页
互联网金融创新实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互联网金融创新实践TOC\o"1-2"\h\u13162第一章互联网金融概述 2147501.1互联网金融的定义与发展 2208251.1.1互联网金融的定义 326451.1.2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385181.1.3业务模式差异 339531.1.4服务对象差异 34911.1.5技术支持差异 3127351.1.6风险控制差异 445881.1.7监管环境差异 421019第二章互联网支付创新实践 482791.1.8第三方支付的定义与作用 4139431.1.9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发展历程 4107671.1.10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创新实践 4174291.1.11移动支付的定义与特点 550001.1.12移动支付的发展背景 563511.1.13移动支付的普及与发展 52440第三章互联网借贷创新实践 5254391.1.14P2P网络借贷的定义与特点 522471.1.15P2P网络借贷的发展历程 569031.1.16P2P网络借贷的发展趋势 6193571.1.17互联网小额贷款的定义与特点 6309051.1.18互联网小额贷款的发展背景 656711.1.19互联网小额贷款的发展现状 6270841.1.20互联网小额贷款的发展趋势 723684第四章互联网理财创新实践 7100061.1.21货币基金类理财产品 7235841.1.22定期理财类产品 7184171.1.23混合型理财产品 7184671.1.24权益类理财产品 739181.1.25其他理财产品 7272581.1.26互联网理财的优势 7284491.1.27互联网理财的风险 826138第五章互联网保险创新实践 8235711.1.28互联网保险产品的发展背景 8277561.1.29互联网保险产品的创新方向 871071.1.30互联网保险产品的创新案例 917951.1.31互联网保险服务的发展背景 9189821.1.32互联网保险服务的创新方向 9245821.1.33互联网保险服务的创新案例 1030399第六章互联网证券创新实践 1017841.1.34互联网证券交易的兴起 102021.1.35互联网证券交易的发展阶段 10237561.1.36互联网证券交易的影响 10208811.1.37在线开户与身份认证 11269661.1.38智能投顾与量化交易 11200901.1.39社交投资与社群运营 11116841.1.40互联网金融服务创新 1126780第七章互联网银行创新实践 11250251.1.41概述 1276391.1.42业务模式分类 12168821.1.43风险类型 1281281.1.44风险管理措施 1328265第八章互联网金融监管创新实践 13140521.1.45监管政策的背景 13148491.1.46监管政策的发展历程 14279501.1.47监管手段 14265071.1.48监管效果 148309第九章互联网金融创新与风险防范 1547731.1.49互联网金融创新的概述 15262351.1.50互联网金融创新的风险类型 15102981.1.51互联网金融创新风险的影响 15137971.1.52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16133421.1.53提高技术水平 1692041.1.54加强风险监测与评估 16134071.1.55加强客户信用管理 16176721.1.56优化业务操作流程 16266881.1.57加强市场风险防范 16282101.1.58加强反洗钱工作 16327671.1.59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 1618528第十章互联网金融的未来发展趋势 16316971.1.60政策法规环境 16271181.1.61市场需求环境 17152921.1.62技术支持环境 1745001.1.63发展方向 1738911.1.64挑战 17第一章互联网金融概述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模式,在我国金融市场发展迅速,成为金融创新的重要实践。本章将从互联网金融的定义与发展、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机构的差异两个方面进行阐述。1.1互联网金融的定义与发展1.1.1互联网金融的定义互联网金融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大数据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结算、投资理财等金融业务的一种新型金融模式。它涵盖了网络银行、第三方支付、网络信贷、众筹、大数据金融等多个领域。1.1.2互联网金融的发展(1)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与成熟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普及和成熟,互联网金融得以快速发展。互联网技术为金融业务提供了全新的渠道,降低了金融服务的门槛,提高了金融服务效率。(2)政策支持的推动我国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实践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3)市场需求的驱动互联网金融满足了市场对便捷、高效、个性化金融服务的需求,得到了广大用户的认可。在互联网金融服务领域,用户规模不断扩大,市场需求持续增长。(4)传统金融机构的转型面对互联网金融的挑战,传统金融机构纷纷加快转型升级,借助互联网技术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拓展金融业务领域。第二节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机构的差异1.1.3业务模式差异(1)互联网金融机构的业务模式更加灵活,可以快速响应市场变化,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2)传统金融机构的业务模式较为固化,以线下业务为主,转型升级需要一定时间。1.1.4服务对象差异(1)互联网金融机构主要服务于个人和小微企业,具有普惠金融的特点。(2)传统金融机构主要服务于大型企业、机构等,业务范围较广。1.1.5技术支持差异(1)互联网金融机构在技术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可以快速应用新技术,提高金融服务效率。(2)传统金融机构在技术方面相对滞后,需要加大投入,加快转型升级。1.1.6风险控制差异(1)互联网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网络安全风险、信用风险等。(2)传统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1.1.7监管环境差异(1)互联网金融机构的监管政策相对宽松,有利于金融创新。(2)传统金融机构的监管政策较为严格,保障了金融市场的稳定。第二章互联网支付创新实践第一节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崛起1.1.8第三方支付的定义与作用第三方支付是指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保障的独立机构,通过与各大银行合作,为用户提供在线支付、转账、缴费等金融服务的支付模式。第三方支付平台作为连接消费者、商家和银行的桥梁,降低了支付过程中的风险,提高了支付效率,对促进电子商务的繁荣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1.1.9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发展历程(1)早期摸索: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开始出现第三方支付平台,如财付通等,主要解决线上购物支付的难题。(2)市场竞争:互联网的普及,第三方支付平台逐渐增多,市场竞争加剧,各类支付产品不断涌现,如支付、京东支付等。(3)监管规范:为保障支付安全,我国对第三方支付行业进行了严格的监管,如2010年发布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等。1.1.10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创新实践(1)支付渠道多样化:第三方支付平台不断创新支付方式,如扫码支付、NFC支付、人脸识别支付等,满足了不同场景下的支付需求。(2)跨境支付:第三方支付平台积极拓展跨境支付业务,为企业和消费者提供便捷的跨境支付服务。(3)金融增值服务:第三方支付平台不仅提供支付服务,还推出了理财、信贷、保险等金融增值服务,满足用户多元化的金融需求。第二节移动支付的普及与发展1.1.11移动支付的定义与特点移动支付是指用户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进行在线支付、转账、缴费等金融交易的一种支付方式。移动支付具有便捷、安全、高效等特点,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支付手段。1.1.12移动支付的发展背景(1)技术进步: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移动支付提供了技术基础。(2)政策支持:我国对移动支付行业给予了大力支持,如《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3)市场需求: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用户对便捷支付的需求日益增长。1.1.13移动支付的普及与发展(1)支付工具多样化:移动支付工具不断丰富,如支付、银联云闪付等,满足了用户多样化的支付需求。(2)场景应用广泛:移动支付逐渐渗透到各个消费场景,如购物、餐饮、出行等,提高了支付效率。(3)跨界合作:移动支付平台与各类企业、机构展开合作,如与公交、地铁等交通领域,为用户提供便捷的支付服务。(4)安全保障:移动支付平台不断加强安全措施,如采用多因素认证、数据加密等技术,保障用户资金安全。第三章互联网借贷创新实践第一节P2P网络借贷的发展1.1.14P2P网络借贷的定义与特点P2P网络借贷,即PeertoPeer(点对点)网络借贷,是指通过网络平台,将资金需求方与资金供给方直接对接,实现资金借入与借出的过程。其特点包括:(1)无需传统金融机构参与,降低了借贷双方的交易成本;(2)借贷双方直接对接,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3)依托互联网技术,实现快速、便捷的借贷服务;(4)信用评估体系较为灵活,有助于挖掘潜在优质借款人。1.1.15P2P网络借贷的发展历程(1)起步阶段:2007年,我国第一家P2P网络借贷平台拍拍贷成立,标志着我国P2P网络借贷市场的诞生。(2)爆发阶段:2010年至2015年,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数量迅速增加,行业规模不断扩大。(3)调整阶段:2016年至2018年,监管政策的加强,部分P2P平台出现风险暴露,行业进入调整期。1.1.16P2P网络借贷的发展趋势(1)监管政策不断完善,行业合规性提高;(2)技术驱动创新,如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3)市场细分,针对不同需求的借款人提供定制化服务;(4)跨界合作,与金融机构、互联网企业等实现业务融合。第二节互联网小额贷款的兴起1.1.17互联网小额贷款的定义与特点互联网小额贷款是指通过网络平台,向个人或企业发放的小额贷款。其特点如下:(1)贷款额度较小,通常在1000元至10万元之间;(2)放款速度快,部分平台可实现分钟级放款;(3)无需抵押担保,信用贷款为主;(4)贷款利率相对较高,但低于信用卡分期利率。1.1.18互联网小额贷款的发展背景(1)政策支持:国家鼓励互联网金融发展,为互联网小额贷款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2)市场需求:消费升级,个人和企业对小额贷款的需求不断增长;(3)技术进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为互联网小额贷款提供了技术支持。1.1.19互联网小额贷款的发展现状(1)市场规模:我国互联网小额贷款市场规模逐年扩大,已成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参与主体:除传统金融机构外,互联网企业、金融科技公司等纷纷涉足互联网小额贷款业务;(3)产品创新:互联网小额贷款产品种类丰富,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1.1.20互联网小额贷款的发展趋势(1)监管政策加强,行业合规性提高;(2)市场竞争加剧,优质平台脱颖而出;(3)技术驱动创新,如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应用;(4)跨界合作,与消费场景、金融机构等实现业务融合。第四章互联网理财创新实践第一节互联网理财产品的种类1.1.21货币基金类理财产品货币基金类理财产品是互联网理财市场的主流产品,主要包括余额宝、理财通等。这类产品主要投资于短期债券、银行存款等低风险资产,具有流动性强、风险低、收益稳定等特点。1.1.22定期理财类产品定期理财类产品包括定期宝、定期盈等,主要投资于债券、股票、基金等资产。这类产品具有收益相对较高、投资期限固定等特点,适合有明确投资期限和收益预期的投资者。1.1.23混合型理财产品混合型理财产品是指将货币基金、债券、股票等多种资产进行组合投资的理财产品。如混合宝、灵活配置宝等,这类产品可以分散投资风险,实现收益最大化。1.1.24权益类理财产品权益类理财产品主要包括股票、基金、保险等,如股票宝、基金宝等。这类产品投资风险较高,但潜在收益也较大,适合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投资者。1.1.25其他理财产品除了以上几类理财产品外,还有一些如P2P、黄金、原油等理财产品的互联网版本。这些产品在满足不同投资者需求的同时也丰富了互联网理财市场的产品种类。第二节互联网理财的优势与风险1.1.26互联网理财的优势(1)门槛低:互联网理财产品普遍具有投资门槛低的特点,让更多普通投资者能够参与理财。(2)操作便捷:互联网理财产品通过手机APP、网站等渠道进行操作,投资过程简单快捷。(3)收益透明:互联网理财产品收益实时更新,投资者可以随时了解投资收益情况。(4)投资渠道丰富:互联网理财产品涵盖多种投资领域,为投资者提供更多选择。1.1.27互联网理财的风险(1)信用风险:互联网理财产品中,P2P等借贷类产品存在信用风险,一旦借款人违约,投资者可能面临损失。(2)市场风险:股票、基金等权益类理财产品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投资者可能面临收益波动风险。(3)流动性风险:部分互联网理财产品存在流动性风险,如定期理财产品在投资期限内无法赎回。(4)法律风险:互联网理财市场尚处于发展阶段,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完善,投资者可能面临法律风险。(5)操作风险:投资者在操作互联网理财产品时,可能因操作失误等原因导致损失。第五章互联网保险创新实践第一节互联网保险的产品创新1.1.28互联网保险产品的发展背景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保险业逐渐进入互联网保险时代。互联网保险产品作为一种新型的保险形态,以其便捷、高效、低成本的优势,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在此背景下,保险企业纷纷加大产品创新力度,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保险需求。1.1.29互联网保险产品的创新方向(1)产品定制化互联网保险产品注重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通过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为消费者提供定制化的保险产品。例如,根据消费者的年龄、性别、职业、健康状况等因素,为其推荐合适的保险产品。(2)产品多样化互联网保险产品种类丰富,涵盖了寿险、健康险、意外险、财产险等多个领域。保险企业通过不断拓展产品线,满足消费者全方位的保险需求。(3)产品智能化互联网保险产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保险产品的智能化。例如,通过智能理赔、智能客服等功能,提高保险服务的效率和满意度。(4)产品场景化互联网保险产品注重场景化设计,将保险产品与消费者的生活场景相结合。例如,针对旅游、出行、购物等场景,推出相应的保险产品,提高消费者的保障水平。1.1.30互联网保险产品的创新案例(1)平安保险的“平安好医生”平安保险推出的“平安好医生”是一款互联网保险产品,通过线上咨询、远程诊断、在线理赔等功能,为消费者提供便捷的医疗服务。(2)太平洋保险的“太保在线”太平洋保险推出的“太保在线”是一款互联网保险服务平台,涵盖寿险、健康险、财产险等多种保险产品,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保险服务。第二节互联网保险的服务创新1.1.31互联网保险服务的发展背景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为保险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互联网保险服务创新旨在提高保险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1.1.32互联网保险服务的创新方向(1)服务便捷化互联网保险服务追求便捷性,通过线上渠道实现投保、理赔、咨询等功能,让消费者足不出户即可享受高效、便捷的保险服务。(2)服务个性化互联网保险服务注重个性化,通过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为消费者提供精准的保险服务。例如,根据消费者的需求,为其推荐合适的保险产品和服务。(3)服务智能化互联网保险服务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实现服务的智能化。例如,通过智能客服、智能理赔等功能,提高保险服务的效率和满意度。(4)服务场景化互联网保险服务注重场景化设计,将保险服务与消费者的生活场景相结合。例如,在购物、出行等场景中,为消费者提供相应的保险服务。1.1.33互联网保险服务的创新案例(1)中国人保的“人保金融科技”中国人保推出的“人保金融科技”是一款互联网保险服务平台,通过线上渠道为消费者提供投保、理赔、咨询等服务,实现保险服务的便捷化、智能化。(2)巴巴的“蚂蚁保险”巴巴旗下的“蚂蚁保险”是一款互联网保险服务平台,通过与保险公司合作,为消费者提供各类保险产品和服务,实现保险服务的个性化、场景化。第六章互联网证券创新实践第一节互联网证券交易的发展1.1.34互联网证券交易的兴起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证券市场逐渐迈向线上交易时代。互联网证券交易作为一种新型交易方式,以其便捷、高效、低成本的优势,迅速得到市场的认可和投资者的青睐。1.1.35互联网证券交易的发展阶段(1)初期阶段: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证券市场开始引入互联网交易,此时主要是一些证券公司开展网上交易平台的建设和推广。(2)发展阶段:21世纪初,互联网证券交易逐渐普及,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通过互联网进行证券交易。(3)深化阶段:互联网证券交易呈现出多元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为投资者提供了更为丰富的交易工具和服务。1.1.36互联网证券交易的影响(1)提高交易效率:互联网证券交易缩短了交易时间,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交易效率。(2)扩大投资者群体:互联网证券交易降低了投资者参与证券市场的门槛,使更多投资者能够参与到证券市场中。(3)促进证券市场创新:互联网证券交易推动了证券市场的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和监管创新。第二节互联网证券服务的创新1.1.37在线开户与身份认证(1)在线开户:投资者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在线填写开户资料,无需前往证券公司营业部,节省了时间和成本。(2)身份认证:通过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等技术,实现线上身份认证,保证交易安全。1.1.38智能投顾与量化交易(1)智能投顾: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为投资者提供个性化的投资建议和资产配置方案。(2)量化交易:通过计算机算法自动执行交易策略,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1.1.39社交投资与社群运营(1)社交投资:通过互联网平台,投资者可以分享投资心得、交流投资策略,实现投资社群的互动。(2)社群运营:证券公司通过社群运营,提高用户粘性,提升品牌形象。1.1.40互联网金融服务创新(1)资产管理:互联网证券公司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为投资者提供定制化的资产管理服务。(2)金融科技:引入区块链、云计算等金融科技,提高证券交易的安全性和效率。(3)跨界合作:证券公司与互联网企业、金融机构开展合作,拓宽业务领域,提升竞争力。第七章互联网银行创新实践第一节互联网银行的业务模式1.1.41概述互联网银行的业务模式是指通过网络技术,依托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实现银行业务的线上化、智能化、便捷化。互联网银行以客户为中心,打破传统银行的地域、时间和渠道限制,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金融服务。1.1.42业务模式分类(1)线上存款业务互联网银行通过线上渠道,为客户提供存款、定期、活期等存款产品。客户可通过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渠道办理存款业务,实现资金实时到账。(2)线上贷款业务互联网银行根据客户信用状况,提供线上贷款服务。客户可在线申请贷款,银行通过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进行风险控制,提高贷款审批效率和准确性。(3)线上支付业务互联网银行为客户提供便捷的线上支付服务,包括转账、缴费、购物等。通过绑定的银行卡或第三方支付工具,客户可实现快速支付。(4)理财产品销售互联网银行借助大数据分析,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理财产品推荐。客户可在线购买理财产品,实现财富增值。(5)金融科技服务互联网银行运用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为客户提供金融科技创新服务,如数字货币、智能投顾等。第二节互联网银行的风险管理1.1.43风险类型(1)信用风险互联网银行在贷款业务中,面临借款人信用违约的风险。为降低信用风险,银行需对借款人进行严格的信用评估,保证贷款资金的安全。(2)操作风险互联网银行在业务运营过程中,可能因系统故障、操作失误等原因导致损失。为防范操作风险,银行需加强信息系统建设,提高员工操作技能。(3)法律合规风险互联网银行在业务开展过程中,需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合规风险主要包括违反法律法规、监管政策等,可能导致行政处罚或赔偿损失。(4)网络安全风险互联网银行面临黑客攻击、信息泄露等网络安全风险。为保障客户信息和资金安全,银行需加强网络安全防护措施。1.1.44风险管理措施(1)完善风险管理制度互联网银行应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制度,明确风险管理目标和责任,保证业务开展过程中的风险可控。(2)强化信用评估互联网银行在贷款业务中,应采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借款人进行严格的信用评估,降低信用风险。(3)加强信息系统建设互联网银行需持续投入资源,加强信息系统建设,提高系统稳定性、安全性和可靠性,降低操作风险。(4)落实合规要求互联网银行在业务开展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保证业务合规性。(5)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互联网银行应加强网络安全防护措施,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防范网络安全风险。第八章互联网金融监管创新实践第一节互联网金融监管政策的发展1.1.45监管政策的背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模式,逐渐成为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金融以其便捷、高效、低成本的优势,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和中小企业的金融需求,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互联网金融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和风险。为了规范互联网金融市场,保障投资者权益,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我国逐步加强了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1.1.46监管政策的发展历程(1)2015年以前:政策引导与规范2013年,我国互联网金融元年,各类互联网金融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一阶段,监管政策主要表现为政策引导与规范,如《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等。(2)20152016年:监管政策逐步完善2015年,互联网金融监管政策逐步完善,主要包括《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暂行办法》等。这些政策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范围、业务规则、风险防控等方面进行了明确。(3)2017年至今:监管政策持续加强2017年,互联网金融监管政策持续加强,监管部门对现金贷、校园贷等违规业务进行清理整顿,发布《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等文件。2018年,监管部门进一步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互联网金融从业机构从事资产管理业务的通知》等政策。第二节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手段与效果1.1.47监管手段(1)行政监管:监管部门通过制定政策、开展专项检查、现场检查等方式,对互联网金融企业进行行政监管。(2)法律法规:完善互联网金融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法律地位、业务范围和法律责任。(3)行业自律:推动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建立健全自律机制,引导企业规范发展。(4)技术手段: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对互联网金融企业进行实时监控和风险预警。1.1.48监管效果(1)规范市场秩序:监管政策的有效实施,有利于规范互联网金融市场秩序,维护投资者权益。(2)防范系统性风险:通过监管手段的运用,有效防范互联网金融领域的系统性风险。(3)促进合规发展:监管政策引导互联网金融企业走向合规发展道路,推动行业转型升级。(4)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互联网金融监管创新实践,有助于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的金融需求。第九章互联网金融创新与风险防范第一节互联网金融创新的风险1.1.49互联网金融创新的概述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的融合日益深入,互联网金融创新呈现出多元化、智能化、便捷化的发展趋势。但是在互联网金融创新的过程中,也伴诸多风险。1.1.50互联网金融创新的风险类型(1)技术风险:互联网金融创新高度依赖于互联网技术,一旦技术出现故障或被恶意攻击,可能导致业务中断、数据泄露等风险。(2)法律法规风险:互联网金融创新涉及多个行业,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容易引发合规风险。(3)信用风险:互联网金融创新产品和服务门槛较低,客户信用状况难以全面掌握,易导致信用风险。(4)操作风险:互联网金融创新业务操作流程复杂,容易因操作失误导致损失。(5)市场风险:互联网金融创新产品和服务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易引发市场风险。(6)洗钱风险:互联网金融创新为洗钱等非法活动提供了便利,容易引发洗钱风险。1.1.51互联网金融创新风险的影响(1)对金融机构的影响:互联网金融创新风险可能导致金融机构声誉受损、业务中断、经济损失等。(2)对消费者的影响:互联网金融创新风险可能导致消费者资金损失、个人信息泄露等。(3)对金融市场的影响:互联网金融创新风险可能导致金融市场波动、金融体系不稳定等。第二节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的措施1.1.52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互联网金融法律法规体系,明确互联网金融业务的监管范围、监管主体和监管措施,保证互联网金融创新合规、健康发展。1.1.53提高技术水平加强互联网金融技术创新,提高系统安全功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