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基础知识入门指南_第1页
财务管理基础知识入门指南_第2页
财务管理基础知识入门指南_第3页
财务管理基础知识入门指南_第4页
财务管理基础知识入门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财务管理基础知识入门指南TOC\o"1-2"\h\u9822第一章财务管理概述 323891.1财务管理的定义与目标 3170861.1.1财务管理的定义 314771.1.2财务管理的目标 3277401.2财务管理的原则与功能 3289901.2.1财务管理的原则 386001.2.2财务管理的功能 422715第二章财务报表分析 428632.1财务报表的基本构成 468942.1.1资产负债表 4108272.1.2利润表 4257472.1.3现金流量表 4204982.1.4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510912.2财务比率分析 5293322.2.1偿债能力比率 5312702.2.2营运能力比率 5210692.2.3盈利能力比率 525482.2.4发展能力比率 5155102.3财务报表的编制与分析 525882.3.1财务报表编制 5232232.3.2财务报表分析 516656第三章资产负债表 6149723.1资产负债表的结构与内容 6271393.2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 6257213.3资产负债表的分析与应用 71191第四章利润表 7136634.1利润表的结构与内容 7285754.1.1营业收入 769324.1.2营业成本 730144.1.3营业利润 870184.1.4利润总额 8221454.1.5净利润 8311424.2利润表的编制方法 870814.2.1直接法 8146524.2.2间接法 891794.3利润表的分析与应用 8285214.3.1营业收入分析 8107974.3.2成本费用分析 888454.3.3盈利能力分析 8318914.3.4结构分析 9116444.3.5趋势分析 911564.3.6比较分析 93605第五章现金流量表 985985.1现金流量表的分类与构成 94865.2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 10200125.3现金流量表的分析与应用 1010409第六章财务预测与预算 1016476.1财务预测的方法与步骤 10255606.1.1方法 11276826.1.2步骤 1191286.2财务预算的编制与控制 11138486.2.1编制 1154266.2.2控制 11123716.3财务预算的调整与评价 126616.3.1调整 12312486.3.2评价 1232073第七章资本成本与资本结构 12228677.1资本成本的概念与计算 12276537.1.1资本成本的概念 12306377.1.2资本成本的计算 1284237.2资本结构的决策方法 13149297.2.1资本结构的概念 134447.2.2资本结构的决策方法 13142607.3资本结构的优化策略 13234447.3.1资本结构优化的原则 1380117.3.2资本结构优化的具体策略 141043第八章投资决策 14194958.1投资决策的基本概念 14158928.2投资决策的方法与步骤 14167668.3投资项目的评估与选择 1517565第九章融资决策 1521429.1融资决策的基本概念 15138739.2融资方式的选择 16246099.3融资成本的分析与控制 1611273第十章财务风险与内部控制 173260110.1财务风险的识别与评估 172553110.1.1财务风险的定义及分类 172081810.1.2财务风险的识别 172234610.1.3财务风险的评估 171544510.2内部控制的基本框架 171607610.2.1内部控制的概念 17801710.2.2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素 18408610.3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与评价 182703710.3.1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标准 182952010.3.2内部控制评价的方法 18第一章财务管理概述1.1财务管理的定义与目标1.1.1财务管理的定义财务管理是组织对企业资金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它涉及对企业资金的筹集、分配、使用、回收和收益分配等全过程的管理。财务管理的核心在于通过对资金的有效管理,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1.1.2财务管理的目标财务管理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保证企业资金的安全性和流动性。这是财务管理的首要目标,旨在保障企业资金的安全,保证企业在任何时候都能满足支付需求。(2)提高企业资金的利用效率。通过优化资金配置,降低资金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实现企业价值的增长。(3)实现企业长期发展战略。财务管理的目标应与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相一致,通过有效的财务管理手段,支持企业实现长期发展目标。(4)维护企业合法权益。财务管理工作应遵循国家法律法规,保证企业合法权益不受侵害。1.2财务管理的原则与功能1.2.1财务管理的原则财务管理的原则是指在财务管理活动中应遵循的基本准则。以下为财务管理的几个主要原则:(1)合法性原则。企业财务管理活动应遵循国家法律法规,保证企业合法权益。(2)效益性原则。财务管理应关注企业经济效益,努力实现资金的最大化利用。(3)稳健性原则。在财务管理中,应充分考虑风险因素,保证企业资金安全。(4)及时性原则。财务管理工作应迅速、准确地反映企业资金状况,为决策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1.2.2财务管理的功能财务管理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资金筹集功能。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债券、借款等多种方式筹集资金,以满足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2)投资决策功能。企业通过对投资项目进行评估和决策,实现企业资金的有效配置。(3)资金运用功能。企业通过制定合理的财务政策,优化资金运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4)收益分配功能。企业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合理分配利润,保障投资者权益。(5)财务监督功能。企业通过建立健全财务监管体系,保证财务管理的合规性和有效性。第二章财务报表分析2.1财务报表的基本构成财务报表是反映企业经济活动、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重要工具。它主要由以下四个部分构成:2.1.1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静态财务报表。它由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部分组成。资产包括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负债包括流动负债、长期负债和其他负债;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2.1.2利润表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收入、费用和利润的动态财务报表。它主要由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金及净利润等部分构成。利润表分为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三个层次,分别反映企业的营业盈利、总盈利和净盈利。2.1.3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现金流入、流出及净现金流量的财务报表。它分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现金流量三个部分,分别反映企业在经营、投资和筹资活动中的现金流动情况。2.1.4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有者权益变动情况的财务报表。它主要反映所有者权益的变动原因,包括净利润、其他综合收益、利润分配等。2.2财务比率分析财务比率分析是对企业财务报表中的数据进行比较和计算,以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下为常用的财务比率:2.2.1偿债能力比率偿债能力比率主要用于衡量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等。2.2.2营运能力比率营运能力比率主要用于衡量企业资产周转速度和经营效率,包括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等。2.2.3盈利能力比率盈利能力比率主要用于衡量企业的盈利水平和盈利能力,包括净利润率、毛利率、资产收益率等。2.2.4发展能力比率发展能力比率主要用于衡量企业的发展趋势和成长潜力,包括营业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等。2.3财务报表的编制与分析2.3.1财务报表编制财务报表编制是依据企业会计准则和财务制度,对企业的经济业务进行分类、汇总、登记和报告的过程。编制财务报表应遵循以下原则:(1)真实性:财务报表应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2)完整性:财务报表应完整反映企业的全部经济业务。(3)准确性:财务报表中的数据应准确无误。(4)及时性:财务报表应在规定的时间内编制完成。2.3.2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报表分析是对财务报表中的数据进行解读和分析,以揭示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财务报表分析的主要方法有:(1)横向分析:对比企业不同时期的财务报表数据,了解企业的成长趋势。(2)纵向分析:对比企业财务报表中的各项数据占总数据的比例,了解企业的财务结构。(3)比率分析:运用财务比率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4)趋势分析:通过分析企业历史财务数据,预测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第三章资产负债表3.1资产负债表的结构与内容资产负债表是财务报表的核心组成部分,它以一定的会计准则和规定为依据,全面、系统、总括地反映企业在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资产负债表的结构主要包括表头、表体和表尾三部分。表头通常包括企业名称、报表日期、货币单位等基本信息。表体是资产负债表的核心部分,分为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大类。资产类项目按流动性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负债类项目按偿还期限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所有者权益类项目则反映企业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剩余权益。资产类项目主要包括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账款、存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负债类项目主要包括短期借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工资、应交税费、长期借款等。所有者权益类项目主要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3.2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主要有两种:直接法和间接法。直接法是指根据会计账簿中的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直接将各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金额填入资产负债表的相关项目。直接法操作简单,但工作量较大,容易出现遗漏和错误。间接法是指以会计账簿中的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为依据,通过计算和调整,得出各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金额,然后填入资产负债表。间接法可以避免直接法中的遗漏和错误,但操作相对复杂。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还需注意以下几点:(1)资产负债表各项金额应按照实际发生额填写,不得随意调整;(2)资产负债表中的金额应精确到元,小数点后四舍五入;(3)资产负债表应保持平衡,即资产总额等于负债总额与所有者权益总额之和。3.3资产负债表的分析与应用资产负债表的分析与应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财务状况分析:通过资产负债表,可以了解企业的资产总额、负债总额和所有者权益总额,从而判断企业的财务状况是否稳健。(2)偿债能力分析:通过资产负债表中的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可以计算出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指标,反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通过非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负债,可以计算出资产负债率等指标,反映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3)资产结构分析:通过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类项目,可以分析企业的资产结构,了解企业在投资、生产、销售等环节的资源配置情况。(4)所有者权益分析:通过资产负债表中的所有者权益类项目,可以了解企业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剩余权益,分析企业的盈余分配情况。(5)财务趋势分析:通过连续多期的资产负债表,可以分析企业的财务趋势,预测企业的未来发展前景。资产负债表作为财务报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企业决策者、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了丰富的财务信息。通过对资产负债表的分析与应用,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为企业的经营决策和发展规划提供有力支持。第四章利润表4.1利润表的结构与内容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财务报表,是财务报表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利润表的结构与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4.1.1营业收入营业收入是指企业在正常经营活动中取得的收入,包括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出租资产等取得的收入。4.1.2营业成本营业成本是指企业在正常经营活动中为取得营业收入所发生的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4.1.3营业利润营业利润是指企业在正常经营活动中取得的利润,等于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4.1.4利润总额利润总额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取得的全部利润,包括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等。4.1.5净利润净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扣除所得税后的利润,反映了企业的最终盈利水平。4.2利润表的编制方法利润表的编制方法主要有两种:直接法和间接法。4.2.1直接法直接法是指根据企业发生的收入和成本直接计算各项目金额,然后根据各项目金额编制利润表。这种方法较为直观,但计算过程较为繁琐。4.2.2间接法间接法是指以营业收入为基础,通过加减与收入相关的成本、费用等,计算出各项目金额,然后编制利润表。这种方法较为简便,便于企业内部管理和外部报表使用者了解企业的经营成果。4.3利润表的分析与应用利润表的分析与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3.1营业收入分析通过对营业收入的构成、增长趋势、市场份额等进行分析,了解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业务发展状况等。4.3.2成本费用分析通过对成本费用的构成、变动趋势等进行分析,了解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盈利能力等。4.3.3盈利能力分析通过对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等指标的分析,评价企业的盈利水平、盈利质量等。4.3.4结构分析通过对利润表中各项目占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等比例的分析,了解企业的收入结构、成本结构等。4.3.5趋势分析通过对利润表中各项目在不同会计期间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预测企业未来的经营成果和发展前景。4.3.6比较分析通过对企业利润表与同行业其他企业利润表的比较,了解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竞争优势等。第五章现金流量表5.1现金流量表的分类与构成现金流量表是企业财务报表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情况。根据现金流量表的编制目的和内容,现金流量表可以分为三类: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现金流量。(1)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反映企业正常经营活动中产生的现金流入和流出,如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等。(2)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反映企业投资活动中产生的现金流入和流出,如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投资支付的现金等。(3)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反映企业筹资活动中产生的现金流入和流出,如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等。现金流量表的构成主要包括以下部分:(1)现金流入:包括经营活动现金流入、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和筹资活动现金流入。(2)现金流出:包括经营活动现金流出、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和筹资活动现金流出。(3)现金净流量: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的差额,反映企业现金流量状况。5.2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主要有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1)直接法:直接法是指直接根据企业会计账簿中有关现金收支的原始凭证,按照现金流量表的分类和项目,计算填列现金流量表各项目的方法。(2)间接法:间接法是指以净利润为起点,调整不涉及现金的收入、费用和营业外收支,计算填列现金流量表各项目的方法。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可以采用直接法或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但应当保持一致性。5.3现金流量表的分析与应用现金流量表的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现金流量结构分析:分析企业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构成,了解企业现金流量状况。(2)现金流量趋势分析:通过对比不同会计期间的现金流量表,分析企业现金流量变化趋势。(3)现金流量质量分析:分析企业现金流量中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所占比重,了解企业现金流量质量。(4)现金流量偿债能力分析:通过现金流量表中现金净流量与债务规模的关系,分析企业偿债能力。现金流量表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依据:通过分析现金流量表,企业可以了解自身现金流量状况,为经营决策提供参考。(2)评估企业财务风险:现金流量表可以反映企业财务风险,如偿债能力、流动性风险等。(3)投资者决策参考:投资者可以通过现金流量表了解企业现金流量状况,为投资决策提供依据。(4)完善企业内部控制:通过分析现金流量表,企业可以发觉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第六章财务预测与预算6.1财务预测的方法与步骤财务预测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预测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下是财务预测的主要方法和步骤:6.1.1方法(1)定性预测法:通过专家访谈、历史数据分析、市场调研等方法,结合企业内部和外部信息,进行财务预测。(2)定量预测法:运用数学模型和统计方法,如时间序列分析、回归分析等,对财务数据进行定量分析。(3)混合预测法:结合定性和定量预测方法,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6.1.2步骤(1)明确预测目标:确定预测的财务指标,如销售额、利润、成本等。(2)收集数据:搜集与预测指标相关的历史数据和当前信息。(3)分析数据:运用统计学和财务分析工具,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4)建立模型:根据数据特点和分析结果,选择合适的预测模型。(5)进行预测:利用模型对未来财务指标进行预测。(6)评估预测结果:对比实际数据与预测结果,评估预测模型的准确性。6.2财务预算的编制与控制财务预算是企业对未来一定时期内财务活动的计划安排,是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6.2.1编制(1)确定预算编制原则:遵循合法性、真实性、完整性、可行性和弹性原则。(2)收集编制依据:包括企业发展战略、经营计划、市场环境、内部资源等。(3)编制预算草案:根据预算编制原则和依据,制定财务预算草案。(4)审查预算草案: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对预算草案进行审查,保证预算的合理性和可行性。(5)审批预算:将审查后的预算草案提交企业决策层审批。6.2.2控制(1)预算执行监控: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控,分析预算与实际执行的差异。(2)预算调整:根据实际情况和预算执行情况,适时调整预算。(3)预算考核: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各部门的预算管理水平。6.3财务预算的调整与评价财务预算的调整与评价是预算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提高预算的实效性和企业财务管理水平。6.3.1调整(1)预算调整原因:预算调整的原因包括市场环境变化、企业战略调整、内部管理需要等。(2)预算调整程序:遵循正式的预算调整程序,包括提出调整方案、审查调整方案、审批调整方案等。(3)预算调整原则:预算调整应遵循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和及时性原则。6.3.2评价(1)评价内容:对预算执行情况、预算管理水平和预算对企业战略的支持程度进行评价。(2)评价方法:运用财务分析、绩效评价等方法,对预算执行效果进行评价。(3)评价结果应用:将评价结果作为预算改进、员工激励和企业管理决策的依据。第七章资本成本与资本结构7.1资本成本的概念与计算7.1.1资本成本的概念资本成本是企业为获取和使用资本所付出的代价,它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概念。资本成本包括债务成本和权益成本两部分,分别反映了企业获取债务和权益资本的成本。资本成本既是企业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企业融资决策的重要参考。7.1.2资本成本的计算(1)债务成本的计算债务成本主要包括借款利息、发行债券的利息和手续费等。计算债务成本时,通常采用以下公式:债务成本=债务本金×年利率×(1所得税率)其中,所得税率是指企业支付利息所享受的税收优惠。(2)权益成本的计算权益成本主要包括股利、股票发行费用等。计算权益成本时,通常采用以下公式:权益成本=股本×预期股利率7.2资本结构的决策方法7.2.1资本结构的概念资本结构是指企业负债和权益资本的比例关系。合理的资本结构有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高企业的市场价值。7.2.2资本结构的决策方法(1)财务比率法财务比率法是通过分析企业的财务比率,如资产负债率、权益乘数等,来判断企业资本结构是否合理。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无法精确计算最优资本结构。(2)资本成本法资本成本法是通过计算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来判断资本结构是否合理。WACC越低,说明资本结构越合理。(3)市场价值法市场价值法是通过分析企业股票和债券的市场价值,来判断资本结构是否合理。市场价值法可以反映企业的市场评价,但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较大。7.3资本结构的优化策略7.3.1资本结构优化的原则资本结构优化应遵循以下原则:(1)降低融资成本:通过调整债务和权益资本的比例,降低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2)保持财务稳定性:避免过度负债,保证企业具备较强的偿债能力。(3)提高市场价值:优化资本结构,提高企业的市场价值。7.3.2资本结构优化的具体策略(1)合理利用债务融资:在保证财务稳定的前提下,适当增加债务融资,降低权益资本比例。(2)提高权益资本比例:通过增发股票、引入战略投资者等方式,提高权益资本比例。(3)优化融资渠道:拓展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4)实施财务战略: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制定相应的财务战略,调整资本结构。通过以上策略,企业可以优化资本结构,实现财务管理的目标。第八章投资决策8.1投资决策的基本概念投资决策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涉及企业资金的使用和配置。投资决策的基本概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投资:投资是指企业为获取预期收益,将资金投入到某一项目或资产中的行为。(2)投资决策:投资决策是指企业在面临多个投资机会时,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和决策方法,选择最优投资方案的过程。(3)投资风险:投资风险是指企业在投资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如市场风险、政策风险、技术风险等。(4)投资回报:投资回报是指企业投资所获得的收益,包括直接收益和间接收益。8.2投资决策的方法与步骤投资决策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净现值法(NPV):净现值法是将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与投资成本进行比较,若净现值大于零,则项目可行。(2)内部收益率法(IRR):内部收益率法是计算投资项目的内部收益率,若内部收益率大于企业要求的最低收益率,则项目可行。(3)回收期法:回收期法是指从投资开始到收回投资成本所需的时间,回收期越短,项目越优。投资决策的步骤如下:(1)确定投资目标:明确企业投资的目的,如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市场份额、开发新产品等。(2)收集投资信息:收集与投资决策相关的市场、技术、政策等方面的信息。(3)筛选投资方案:根据投资目标和相关信息,筛选出符合企业战略发展的投资方案。(4)评估投资方案:运用投资决策方法,对筛选出的投资方案进行评估。(5)选择最优投资方案:根据评估结果,选择最优投资方案。(6)实施投资决策:将最优投资方案付诸实施,进行项目投资。8.3投资项目的评估与选择投资项目的评估与选择是投资决策的核心环节。以下是投资项目评估与选择的关键步骤:(1)项目可行性研究:对投资项目的市场前景、技术可行性、财务可行性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2)项目风险评估:识别投资项目可能面临的风险,并评估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3)项目经济效益分析:计算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指标,如净现值、内部收益率、回收期等。(4)项目社会效益分析:评估投资项目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如就业、税收、环境保护等。(5)项目综合评价:综合考虑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风险评估结果,进行综合评价。(6)项目选择:根据综合评价结果,选择最优投资项目。第九章融资决策9.1融资决策的基本概念融资决策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企业筹集资金的方式、规模、成本以及风险控制等方面。融资决策的基本概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融资目的:企业进行融资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生产经营的资金需求,扩大企业规模,提高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2)融资规模:企业在确定融资规模时,应充分考虑自身资金需求、市场环境、企业发展战略等因素,保证融资规模的合理性。(3)融资方式: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和市场环境,选择适当的融资方式,包括内源融资、外源融资等。(4)融资成本:融资成本是企业融资决策的重要参考因素,包括利息、手续费等直接成本和风险、时间等间接成本。(5)融资风险: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应关注融资风险,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9.2融资方式的选择企业在进行融资决策时,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市场环境,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以下几种常见的融资方式供企业参考:(1)内源融资:企业通过内部留存收益、折旧、内部借款等方式筹集资金。内源融资具有成本低、风险小的特点,但融资规模有限。(2)外源融资:企业通过向外部借款、发行股票、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外源融资具有规模大、速度快的特点,但融资成本相对较高。(3)股权融资:企业通过增发新股、转让部分股权等方式筹集资金。股权融资能够降低债务风险,但会分散企业控制权。(4)债券融资:企业通过发行债券筹集资金。债券融资具有成本较低、债务明确的特点,但企业需承担到期还款的压力。(5)政策性融资:企业可通过政策性银行、产业基金等渠道获得融资支持。政策性融资具有政策优惠、利率较低的特点,但企业需符合一定的政策条件。9.3融资成本的分析与控制融资成本是企业融资决策的重要参考因素,以下从融资成本的构成和融资成本控制两个方面进行分析:(1)融资成本的构成:直接成本:包括利息、手续费、发行费用等;间接成本:包括时间成本、风险成本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