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网络维护与优化指南_第1页
电信网络维护与优化指南_第2页
电信网络维护与优化指南_第3页
电信网络维护与优化指南_第4页
电信网络维护与优化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信网络维护与优化指南TOC\o"1-2"\h\u29367第一章电信网络维护概述 3187571.1维护工作的重要性 3250721.2维护工作的基本原则 3249281.3维护工作的发展趋势 427498第二章网络设备维护 4179612.1设备日常巡检与保养 4218952.1.1巡检目的与频率 4271522.1.2巡检内容 4164432.1.3保养措施 5121172.2故障诊断与处理 5180192.2.1故障分类 5267762.2.2故障诊断方法 5201032.2.3故障处理流程 5284202.3设备升级与改造 5120042.3.1设备升级 56852.3.2设备改造 69923第三章网络功能优化 638743.1网络功能指标分析 6325973.2网络功能优化策略 7320603.3网络功能优化工具与应用 730900第四章数据通信网络维护 8175844.1数据通信网络结构 830084.2数据通信网络故障处理 8171404.3数据通信网络功能优化 84066第五章传输网络维护 9190515.1传输网络结构 930785.2传输网络故障处理 9133165.3传输网络功能优化 1029770第六章无线网络维护 10201366.1无线网络结构 10251346.1.1概述 1089986.1.2无线接入网 118516.1.3无线核心网 11308516.1.4无线传输网 1169106.2无线网络故障处理 1191806.2.1故障分类 1153796.2.2硬件故障处理 11184886.2.3软件故障处理 11237526.2.4外部干扰处理 1135776.3无线网络功能优化 123716.3.1网络规划优化 12222256.3.2网络参数优化 12144716.3.3网络设备优化 12231406.3.4网络监控与维护 126784第七章网络安全防护 12145947.1网络安全风险分析 1243957.1.1风险类型 12156417.1.2风险来源 13281007.2网络安全防护策略 1323857.2.1完善网络安全制度 1333767.2.2加强网络安全意识培训 1383047.2.3强化技术防护措施 13252857.2.4建立应急预案 13239297.2.5定期进行网络安全检查 13180377.3网络安全防护技术 13260187.3.1防火墙技术 1324117.3.2入侵检测系统 13110257.3.3安全审计 13113407.3.4加密技术 1437217.3.5身份认证技术 14114487.3.6安全隔离技术 1424425第八章网络运维管理 14194058.1运维管理体系 14134798.1.1管理体系概述 14321798.1.2运维管理策略 14119578.1.3运维管理组织 14292978.1.4运维管理流程 14290348.1.5运维管理工具 15273018.2运维团队建设 15241738.2.1团队建设目标 15242848.2.2运维团队组成 1570868.2.3运维团队培训与考核 15303448.2.4运维团队激励与约束 1538278.3运维流程与制度 16296898.3.1运维流程设计 16323888.3.2运维流程实施 1694058.3.3运维制度制定 1618551第九章网络维护成本控制 1687809.1成本控制原则 16279549.1.1保证服务质量 16197099.1.2成本与效益平衡 16202489.1.3预防为主,应急为辅 16316209.2成本控制策略 17226519.2.1优化网络结构 17275389.2.2采用高效设备 175879.2.3提高维护效率 1792969.2.4加强资产管理 17187209.3成本控制工具与应用 17168399.3.1成本核算工具 17193299.3.2预算管理工具 1762609.3.3绩效考核工具 17255109.3.4数据分析工具 1723197第十章电信网络发展趋势与挑战 182458010.15G网络发展 182998010.2物联网发展 182287410.3人工智能在电信网络中的应用与挑战 18第一章电信网络维护概述1.1维护工作的重要性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信网络已成为现代社会生活、工作的重要支撑。电信网络的稳定运行直接关系到国家信息安全、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因此,电信网络维护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电信网络维护工作旨在保证网络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提高网络服务质量,降低故障发生率,保障用户通信需求。维护工作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到电信运营商的市场竞争力和企业形象。以下是电信网络维护工作重要性的几个方面:(1)保障国家安全。电信网络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维护其安全稳定运行是保障国家信息安全的重要手段。(2)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电信网络为各行各业提供便捷的通信服务,促进信息交流,提高社会生产效率。(3)提升用户体验。电信网络维护工作直接关系到用户通信质量,优质的网络服务有助于提高用户满意度。(4)降低运营成本。有效的维护工作可以降低故障发生率,减少设备更换和维修成本。1.2维护工作的基本原则电信网络维护工作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通过定期检测、维护和保养,预防网络故障的发生,同时及时处理已发生的故障。(2)全局观念,系统管理。将网络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全面、系统的维护管理,保证网络运行稳定。(3)科技支撑,创新驱动。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维护工作效率,推动网络技术进步。(4)以人为本,强化培训。重视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维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服务意识。1.3维护工作的发展趋势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电信网络维护工作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1)智能化。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网络维护的智能化,提高故障诊断和处理的准确性。(2)自动化。通过自动化工具和系统,降低人工干预,提高维护工作效率。(3)网络化。构建统一、高效的网络监控和管理平台,实现网络资源的优化配置。(4)绿色化。注重网络设备、设施的节能减排,提高网络运行的环保功能。(5)国际化。加强与国际先进水平的接轨,提升我国电信网络维护的整体水平。第二章网络设备维护2.1设备日常巡检与保养2.1.1巡检目的与频率网络设备日常巡检的目的是保证设备运行稳定、可靠,及时发觉并处理潜在问题。巡检频率应根据设备类型、运行环境等因素确定,一般可分为每日、每周、每月等不同周期。2.1.2巡检内容日常巡检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检查设备外观,保证无破损、变形、漏液等现象;(2)检查设备连接线缆,保证连接正常、无松动;(3)检查设备指示灯,了解设备运行状态;(4)检查设备温度,防止过热现象;(5)检查设备软件版本,保证与最新版本保持一致;(6)检查设备日志,分析异常情况。2.1.3保养措施设备保养措施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定期清理设备,去除灰尘、杂物等;(2)检查设备电源,保证电源稳定、可靠;(3)检查设备风扇,保证风扇正常工作;(4)定期备份设备配置文件,以便在设备故障时快速恢复;(5)对设备进行定期升级,提高设备功能和稳定性。2.2故障诊断与处理2.2.1故障分类网络设备故障可分为硬件故障、软件故障和外部因素导致的故障。2.2.2故障诊断方法故障诊断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观察法:通过观察设备外观、指示灯等判断故障类型;(2)日志分析法:分析设备日志,查找故障原因;(3)测试法:使用测试工具检测设备功能,定位故障点;(4)替换法:替换设备硬件或软件,判断故障是否消失。2.2.3故障处理流程故障处理流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确认故障现象;(2)分析故障原因;(3)制定故障处理方案;(4)实施故障处理;(5)验证故障处理效果;(6)记录故障处理过程。2.3设备升级与改造2.3.1设备升级设备升级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硬件升级:提高设备功能,满足业务需求;(2)软件升级:修复漏洞,提高设备稳定性;(3)版本升级:保证设备与最新技术保持同步。2.3.2设备改造设备改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设备结构调整:优化设备布局,提高设备运行效率;(2)设备功能扩展:增加设备功能,满足业务发展需求;(3)设备功能优化:提高设备功能,降低能耗。在进行设备升级与改造时,需充分考虑以下因素:(1)设备兼容性:保证升级或改造后的设备与其他设备兼容;(2)业务连续性:保证升级或改造过程中业务不受影响;(3)成本效益:合理控制升级或改造成本,提高投资回报率;(4)安全性:保证升级或改造后的设备具备较高的安全性。第三章网络功能优化3.1网络功能指标分析网络功能指标是衡量网络功能优劣的关键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带宽利用率:带宽利用率反映了网络带宽资源的利用程度,计算公式为:带宽利用率=(实际带宽使用量/网络总带宽)×100%。带宽利用率过高可能导致网络拥塞,影响用户访问速度。(2)网络延迟:网络延迟是指数据从源头传送到目的地所需的时间。网络延迟包括传播延迟、处理延迟、排队延迟和传输延迟。降低网络延迟有助于提高用户体验。(3)丢包率:丢包率是指数据包在传输过程中丢失的比率。丢包率过高会导致数据传输不完整,影响应用功能。(4)网络抖动:网络抖动是指网络延迟的变化。抖动过大可能导致通话中断、视频卡顿等问题。(5)连接成功率:连接成功率是指用户成功建立连接的比率。连接成功率低可能导致用户无法正常访问网络服务。通过对网络功能指标的分析,可以找出网络中存在的问题,为网络功能优化提供依据。3.2网络功能优化策略针对网络功能指标分析中发觉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优化策略:(1)带宽优化:通过增加带宽、合理分配带宽资源、采用负载均衡等技术,提高网络带宽利用率。(2)网络延迟优化:优化路由策略、采用快速重传和快速恢复机制、降低传输层延迟等手段,降低网络延迟。(3)丢包率优化:通过优化网络协议、采用丢包恢复技术、提高链路质量等方法,降低丢包率。(4)网络抖动优化:采用抖动缓冲、动态调整传输速率等技术,减小网络抖动。(5)连接成功率优化:优化认证和授权机制、提高网络稳定性、优化网络配置等,提高连接成功率。3.3网络功能优化工具与应用网络功能优化工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网络监控工具:如SNMP、Nagios、Zabbix等,用于实时监控网络功能指标,发觉潜在问题。(2)流量分析工具:如Wireshark、tcpdump等,用于捕获和分析网络流量,找出网络功能瓶颈。(3)网络诊断工具:如Ping、Traceroute、MTR等,用于检测网络故障和延迟。(4)网络优化工具:如带宽测试工具、网络模拟器等,用于评估网络功能优化方案的效果。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网络功能优化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网络功能优化。以下为几种典型的应用场景:(1)网络监控:通过部署网络监控工具,实时监测网络功能指标,发觉异常情况并及时处理。(2)流量分析:使用流量分析工具,分析网络流量分布,找出高流量应用和潜在问题。(3)网络诊断:利用网络诊断工具,定位网络故障和延迟,为网络优化提供依据。(4)网络优化:根据网络功能优化策略,采用网络优化工具,实施具体的优化措施。第四章数据通信网络维护4.1数据通信网络结构数据通信网络是现代电信网络的核心组成部分,其结构复杂而精密。从物理层面来看,数据通信网络主要由传输设备、交换设备、路由设备以及各种网络接入设备构成。传输设备包括光纤、铜线等,用于数据的传输;交换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等,负责数据在不同网络间的转发;网络接入设备则包括各种终端设备,如计算机、手机等。从逻辑层面来看,数据通信网络可以分为多个层次,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每个层次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协议,共同保障数据的传输和交换。4.2数据通信网络故障处理数据通信网络故障处理是网络维护的重要任务之一。故障处理流程通常包括故障发觉、故障定位、故障排除和故障恢复四个阶段。故障发觉阶段,通过监控系统、用户反馈等渠道收集网络运行数据,发觉网络故障。故障定位阶段,利用网络管理工具、故障诊断工具等对故障进行定位,确定故障原因。故障排除阶段,针对故障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如重启设备、更新软件、调整配置等,以排除故障。故障恢复阶段,保证网络恢复正常运行,并对故障进行总结,以避免类似故障的再次发生。4.3数据通信网络功能优化数据通信网络功能优化是提高网络运行效率、保障用户服务质量的关键环节。网络功能优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带宽优化:通过增加传输带宽、调整网络结构等方式,提高网络传输速率。(2)路由优化:调整路由策略,减少数据传输的延迟和丢包率。(3)交换设备优化:升级交换设备,提高数据交换的效率和处理能力。(4)传输设备优化:提高传输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降低故障率。(5)网络安全优化:加强网络安全防护,防止网络攻击和病毒入侵。(6)网络管理优化:提升网络管理水平,实现网络资源的合理分配和调度。通过以上优化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数据通信网络的功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用户需求,为我国电信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第五章传输网络维护5.1传输网络结构传输网络作为电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信息传输的关键任务。传输网络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物理层:物理层是传输网络的基础,主要负责光电信号的传输。物理层设备包括光纤、光缆、光传输设备等。(2)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负责将物理层传输的信号进行处理,形成数据帧。数据链路层设备包括交换机、路由器等。(3)网络层:网络层负责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互联,实现数据包的传输。网络层设备包括路由器、三层交换机等。(4)传输层:传输层负责提供端到端的数据传输服务,主要包括TCP和UDP协议。(5)应用层:应用层是传输网络的最高层,负责实现各种网络应用,如HTTP、FTP等。5.2传输网络故障处理传输网络故障可能导致信息传输中断,影响业务正常运行。以下为传输网络故障处理的一般流程:(1)故障发觉:通过监控系统、用户反馈等途径发觉传输网络故障。(2)故障定位:分析故障现象,确定故障发生的环节。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故障定位:检查物理设备,如光纤、光缆、交换机等;查看网络设备的运行日志,分析故障原因;利用网络诊断工具,如ping、traceroute等。(3)故障排除:针对故障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故障排除。以下为几种常见的故障排除方法:更换损坏的物理设备;重新配置网络设备;优化网络拓扑结构;修复网络协议故障。(4)故障总结:故障排除后,对故障原因进行分析总结,提出改进措施,防止故障再次发生。5.3传输网络功能优化传输网络功能优化是提高网络运行效率、保障业务质量的关键环节。以下为传输网络功能优化的几个方面:(1)带宽优化:根据业务需求,合理分配网络带宽,提高网络传输速率。(2)路由优化:优化网络路由策略,降低网络延迟,提高数据传输效率。(3)传输协议优化:针对不同业务特点,选择合适的传输协议,提高传输效率。(4)网络设备优化:定期检查网络设备,保证设备运行在最佳状态。包括以下方面:更新设备固件;优化设备配置;清理设备故障。(5)网络拓扑优化:根据业务发展需求,调整网络拓扑结构,提高网络可靠性。(6)监控与维护:建立完善的网络监控系统,实时掌握网络运行状况,及时处理潜在问题。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提高传输网络功能,保障电信网络的稳定运行。第六章无线网络维护6.1无线网络结构6.1.1概述无线网络作为电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用户提供高速、稳定的无线数据传输服务。无线网络结构主要包括无线接入网、无线核心网及无线传输网三部分。6.1.2无线接入网无线接入网主要包括基站、天线、无线接入控制器等设备。基站负责将无线信号覆盖到一定范围,为用户提供接入服务。天线负责发送和接收无线信号,无线接入控制器负责对接入的无线信号进行调度和管理。6.1.3无线核心网无线核心网主要包括移动交换中心、网关、路由器等设备。移动交换中心负责处理无线接入网与核心网之间的信令和数据传输。网关负责实现无线网络与外部网络的互联。路由器负责在无线核心网内部进行数据转发。6.1.4无线传输网无线传输网主要包括光纤、微波、卫星等传输介质。光纤传输具有传输速度快、容量大、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微波传输适用于短距离、高容量传输。卫星传输适用于广覆盖、远程传输。6.2无线网络故障处理6.2.1故障分类无线网络故障可分为硬件故障、软件故障、外部干扰等。6.2.2硬件故障处理硬件故障主要包括设备故障、电源故障、传输线路故障等。处理方法如下:(1)检查设备是否正常运行,如有故障,及时更换设备;(2)检查电源系统,保证电源稳定;(3)检查传输线路,排除故障。6.2.3软件故障处理软件故障主要包括配置错误、软件版本不兼容等。处理方法如下:(1)检查配置文件,保证配置正确;(2)升级软件版本,保证软件兼容;(3)重启设备,恢复软件运行。6.2.4外部干扰处理外部干扰主要包括电磁干扰、信号干扰等。处理方法如下:(1)检查周边环境,排除电磁干扰源;(2)调整天线方向,减少信号干扰;(3)使用滤波器等设备,抑制干扰信号。6.3无线网络功能优化6.3.1网络规划优化网络规划优化包括基站布局、频率规划、覆盖范围优化等。通过合理规划基站布局,提高网络覆盖范围和容量。合理分配频率资源,减少干扰,提高网络质量。6.3.2网络参数优化网络参数优化包括调整功率控制参数、切换参数、负载均衡参数等。通过调整参数,实现网络资源的合理分配,提高网络功能。6.3.3网络设备优化网络设备优化包括升级硬件设备、优化软件配置等。通过升级硬件设备,提高网络处理能力。优化软件配置,提高网络运行效率。6.3.4网络监控与维护网络监控与维护包括实时监控网络运行状态、分析网络功能数据、定期维护设备等。通过监控与维护,及时发觉网络问题,采取措施进行优化,保证网络稳定运行。第七章网络安全防护7.1网络安全风险分析7.1.1风险类型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信网络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网络安全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网络攻击:包括DDoS攻击、Web攻击、端口扫描等,旨在破坏网络系统正常运行,窃取或篡改数据。(2)计算机病毒:通过邮件、软件等途径传播,影响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行,窃取或破坏数据。(3)数据泄露:因内部人员失误、系统漏洞等原因导致敏感数据泄露,可能引发隐私泄露、经济损失等风险。(4)网络诈骗: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诈骗活动,如钓鱼网站、虚假广告等,给用户带来经济损失。(5)网络侵入:通过非法手段进入网络系统,窃取、篡改数据或破坏系统正常运行。7.1.2风险来源网络安全风险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技术漏洞:软件和硬件设备可能存在漏洞,为攻击者提供可乘之机。(2)管理不善:网络安全管理不规范,导致安全措施不力。(3)人员素质:员工网络安全意识不足,容易成为攻击者的目标。(4)法律法规不健全:网络安全法律法规滞后,难以有效应对新型网络安全风险。7.2网络安全防护策略7.2.1完善网络安全制度建立健全网络安全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职责,保证网络安全措施得到有效执行。7.2.2加强网络安全意识培训对员工进行网络安全意识培训,提高其对网络风险的识别和防范能力。7.2.3强化技术防护措施采用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安全审计等手段,提高网络系统的安全性。7.2.4建立应急预案针对网络安全风险,制定应急预案,保证在发生安全事件时能够迅速应对。7.2.5定期进行网络安全检查定期对网络系统进行检查,发觉并修复漏洞,提高网络安全功能。7.3网络安全防护技术7.3.1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是网络安全防护的第一道防线,通过对数据包进行过滤,阻止恶意攻击。7.3.2入侵检测系统入侵检测系统通过对网络流量进行分析,发觉并报警异常行为,从而预防网络安全事件。7.3.3安全审计安全审计对网络系统进行实时监控,记录关键操作,以便在发生安全事件时追踪原因。7.3.4加密技术加密技术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保护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7.3.5身份认证技术身份认证技术保证合法用户才能访问网络资源,防止非法侵入。7.3.6安全隔离技术安全隔离技术将不同安全级别的网络进行隔离,降低安全风险。第八章网络运维管理8.1运维管理体系8.1.1管理体系概述网络运维管理体系是保证电信网络稳定、高效运行的重要保障。该体系主要包括运维管理策略、运维管理组织、运维管理流程和运维管理工具四个方面,共同构建起一个全面、系统的网络运维管理体系。8.1.2运维管理策略运维管理策略是网络运维管理体系的核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制定运维管理目标,保证网络运行质量;(2)制定运维管理计划,明确运维任务和时间节点;(3)制定运维管理规范,规范运维操作;(4)制定运维管理应急预案,应对突发情况。8.1.3运维管理组织运维管理组织是网络运维管理体系的实施主体,主要包括以下部门:(1)运维管理部门:负责制定运维管理策略、计划、规范和应急预案;(2)运维实施部门:负责执行运维任务,保证网络稳定运行;(3)运维支持部门:为运维实施部门提供技术支持和资源保障。8.1.4运维管理流程运维管理流程是网络运维管理体系的执行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运维任务发起:根据运维管理计划,发起运维任务;(2)运维任务分配:将运维任务分配至相关实施部门;(3)运维任务执行:实施部门按照运维规范执行任务;(4)运维任务验收:对运维任务执行结果进行验收;(5)运维任务反馈:对运维任务执行情况进行反馈,优化运维管理。8.1.5运维管理工具运维管理工具是网络运维管理体系的辅段,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运维管理软件:用于监控网络设备、功能和故障;(2)自动化运维工具:实现运维任务自动化执行;(3)运维数据分析工具:分析运维数据,优化运维策略。8.2运维团队建设8.2.1团队建设目标运维团队建设旨在培养一支专业、高效的网络运维队伍,保证网络稳定运行。团队建设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运维人员专业素质;(2)增强运维团队凝聚力;(3)优化运维团队结构;(4)提升运维团队执行力和创新力。8.2.2运维团队组成运维团队主要由以下几类人员组成:(1)运维管理岗位:负责制定运维策略、计划、规范和应急预案;(2)运维工程师:负责执行运维任务,保障网络稳定运行;(3)技术支持岗位:为运维团队提供技术支持;(4)运维助理:协助运维工程师完成运维任务。8.2.3运维团队培训与考核运维团队培训与考核是提升运维人员专业素质的重要手段。培训内容主要包括网络技术、运维工具、运维流程等方面。考核方式包括理论考试、实操考核和综合素质评估。8.2.4运维团队激励与约束运维团队激励与约束旨在激发运维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激励措施包括绩效奖金、晋升机会、荣誉表彰等;约束措施包括运维规范、工作纪律等。8.3运维流程与制度8.3.1运维流程设计运维流程设计是保证运维任务高效执行的关键。流程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简化流程,提高执行效率;(2)明确流程环节,保证任务完整性;(3)制定流程规范,保证操作合规;(4)建立流程监控机制,实时掌握流程执行情况。8.3.2运维流程实施运维流程实施应遵循以下步骤:(1)流程培训:对运维人员进行流程培训,保证熟悉流程操作;(2)流程执行:按照流程规范执行运维任务;(3)流程监控:对流程执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4)流程优化:根据监控数据,不断优化流程设计。8.3.3运维制度制定运维制度是网络运维管理的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运维管理规范:规范运维操作,保证网络运行安全;(2)运维应急预案:应对突发情况,保证网络稳定运行;(3)运维考核制度:考核运维人员工作绩效,提升运维团队素质;(4)运维奖惩制度:激励与约束运维人员,提高运维质量。第九章网络维护成本控制9.1成本控制原则9.1.1保证服务质量在实施网络维护成本控制过程中,首要原则是保证网络服务质量不受影响。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必须保证网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以满足用户需求。9.1.2成本与效益平衡网络维护成本控制应遵循成本与效益平衡原则,即在降低成本的同时要充分考虑网络维护的效益,保证投资回报。9.1.3预防为主,应急为辅网络维护成本控制应注重预防为主,应急为辅的原则。通过提前发觉和解决潜在问题,降低故障发生率,从而减少维修成本。9.2成本控制策略9.2.1优化网络结构对现有网络进行优化,简化网络结构,降低设备投入和维护成本。同时合理规划网络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9.2.2采用高效设备选择具有良好功能和稳定性的网络设备,降低故障率,减少维修成本。同时关注设备更新换代,保证网络设备始终保持较高水平。9.2.3提高维护效率加强维护人员培训,提高维护技能和效率。通过采用智能化、自动化的维护手段,降低人工成本。9.2.4加强资产管理建立健全网络设备资产管理制度,定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