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软件工程软件开发流程优化与管理方案TOC\o"1-2"\h\u9136第1章引言 4250011.1软件工程背景 4235711.2软件开发流程的重要性 4228571.3方案目标与意义 516375第2章软件开发流程概述 5178992.1软件开发生命周期 5182452.1.1需求分析 515442.1.2设计 5194482.1.3编码 5213612.1.4测试 6208232.1.5部署 6312682.1.6维护 6148392.2常见软件开发模型 699192.2.1瀑布模型 627682.2.2敏捷模型 645612.2.3增量模型 630462.2.4螺旋模型 6139002.3软件开发流程优化需求 6233862.3.1需求管理 6299232.3.2设计优化 7281242.3.3编码规范 7212872.3.4测试策略 740512.3.5项目管理 7155052.3.6持续集成与部署 7216982.3.7质量控制 77392第3章需求分析与管理 737463.1需求收集与整理 798493.1.1需求收集的方法 7300323.1.2需求整理的原则 7278143.2需求分析的方法与工具 897993.2.1需求分析的方法 8309493.2.2需求分析的常用工具 8100403.3需求变更管理 8316613.3.1需求变更的原因 8108063.3.2需求变更管理策略 831821第4章项目规划与估算 922084.1项目目标与范围定义 9186434.1.1项目目标 9209664.1.2项目范围 9118054.2项目资源与风险评估 9301664.2.1项目资源 93864.2.2风险评估 936214.3项目进度与成本估算 942794.3.1项目进度估算 9105594.3.2成本估算 9291444.3.3进度与成本监控 1018606第5章设计与架构优化 10155485.1软件架构设计原则 1060335.1.1模块化原则 10163895.1.2分层原则 10168935.1.3抽象原则 1060245.1.4开放封闭原则 10236185.1.5依赖倒置原则 10304535.2设计模式在软件开发中的应用 103545.2.1创建型设计模式 10212435.2.2结构型设计模式 11190095.2.3行为型设计模式 1192645.3代码重构与优化 1129015.3.1代码重构方法 1167835.3.2代码优化策略 113326第6章编码与实现 12210016.1编码规范与约定 1244226.1.1编码规范的意义 12176966.1.2编码规范的主要内容 12160786.1.3编码规范的制定与实施 1251886.2代码版本控制 1214926.2.1代码版本控制的意义 12284156.2.2常用代码版本控制工具 12324726.2.3代码版本控制实践 1377896.3代码审查与质量保障 13324466.3.1代码审查的意义 13233756.3.2代码审查方法 13238106.3.3代码质量保障措施 138679第7章测试与质量控制 1312017.1测试策略与计划 13229367.1.1测试策略概述 13281607.1.2测试计划制定 1457897.2单元测试与集成测试 14198937.2.1单元测试 14118577.2.2集成测试 14288647.3系统测试与验收测试 14232627.3.1系统测试 14116997.3.2验收测试 14208197.4自动化测试与持续集成 14253497.4.1自动化测试 1413887.4.2持续集成 1428725第8章项目进度与风险管理 15288148.1项目进度监控与调整 15187708.1.1进度监控方法 1576318.1.1.1Gantt图的应用 15326228.1.1.2里程碑计划的制定与监控 1528118.1.1.3关键路径法在进度监控中的应用 15117858.1.2进度调整策略 15120158.1.2.1压缩工期的方法与技巧 15318668.1.2.2资源调配与优化 15142898.1.2.3重新规划项目进度计划 1571248.2项目风险管理方法与应对措施 15265948.2.1风险识别与评估 15114958.2.1.1按照风险类别进行识别 15281568.2.1.2定性与定量风险评估方法 1559568.2.1.3风险排序与优先级划分 15161318.2.2风险应对策略 15249478.2.2.1风险规避与减轻 15245238.2.2.2风险转移与接受 15234808.2.2.3风险应对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15192688.3项目沟通与协作 15148718.3.1沟通策略与技巧 15161058.3.1.1项目沟通渠道的选择 15244498.3.1.2项目沟通频率与时效性 15183738.3.1.3项目沟通内容的规范与明确 15274618.3.2团队协作与冲突管理 15318868.3.2.1团队角色与职责划分 15254118.3.2.2团队协作工具的应用 15301178.3.2.3冲突识别与解决方法 1526735第9章交付与部署 15230309.1软件交付物与标准 1642549.1.1交付物概述 16205049.1.2软件交付物组成 1660889.1.3交付物标准 16238279.2部署策略与实施 16276629.2.1部署概述 16181059.2.2部署策略 16295189.2.3部署实施 16321279.3运维支持与优化 1776969.3.1运维概述 17292189.3.2运维支持 17151129.3.3运维优化 177604第10章持续改进与优化 172240710.1项目回顾与总结 173039410.1.1项目成果评估 17730810.1.2项目过程分析 17934310.1.3经验教训总结 172185310.1.4知识分享与团队建设 17251110.2流程改进方法与实践 172963710.2.1流程优化原则与目标 171912210.2.2六西格玛在软件开发中的应用 171828510.2.3敏捷与精益方法论 171968510.2.4案例分析:某软件开发团队流程改进实践 17229110.3持续优化策略与措施 172895410.3.1优化策略制定 17784110.3.1.1识别优化需求 172951710.3.1.2确定优化优先级 182865910.3.1.3制定优化计划 18478410.3.2优化措施实施 18162310.3.2.1人员培训与技能提升 182610510.3.2.2工具与技术研究 182784110.3.2.3流程监控与调整 181000310.3.3持续优化评估与反馈 18333810.3.3.1优化效果评估 182292610.3.3.2优化建议征集与采纳 1831510.3.3.3形成持续改进机制 18第1章引言1.1软件工程背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软件已经成为现代社会运行的重要基础。在各个行业和领域,软件系统的质量和效率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和利益。但是传统的软件开发模式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软件工程应运而生。软件工程旨在采用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提高软件质量、降低开发成本、缩短开发周期,从而为我国的信息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1.2软件开发流程的重要性软件开发流程是软件工程中的核心环节,直接关系到软件项目的成功与否。一个合理、高效的软件开发流程能够保证项目按照既定目标顺利进行,降低开发风险,提高软件质量。良好的软件开发流程还有助于:1)提高开发团队的工作效率;2)降低软件缺陷和错误率;3)缩短软件交付周期;4)降低软件开发成本;5)提高客户满意度。1.3方案目标与意义针对当前软件开发流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方案旨在优化和改进软件开发流程,提高软件项目的管理水平和开发效率。具体目标如下:1)梳理和优化现有软件开发流程,形成一套适用于各类项目的标准化流程;2)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提高软件开发过程的管理水平;3)通过流程优化和管理改进,降低软件开发成本,提高软件质量;4)为我国软件产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本方案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有助于提高我国软件企业的竞争力,促进软件产业的发展;2)为软件项目管理人员提供一套实用的管理工具和方法,提高项目成功率;3)为软件开发团队提供明确的指导,提高工作效率和软件质量;4)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第2章软件开发流程概述2.1软件开发生命周期软件开发生命周期(SoftwareDevelopmentLifeCycle,SDLC)是软件工程中用于指导软件开发过程的一种方法论。它涵盖了从需求收集、设计、编码、测试、部署到维护的整个流程。本节将从以下阶段对软件开发生命周期进行概述:2.1.1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软件开发过程的第一步,涉及收集和分析用户需求、业务需求以及系统需求。通过需求分析,可以为软件开发项目明确目标、范围和功能。2.1.2设计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软件设计阶段主要包括系统架构设计、详细设计以及数据库设计等。设计阶段的目标是保证软件系统具有可扩展性、可维护性、可靠性和安全性。2.1.3编码编码阶段是将设计阶段的成果转化为计算机程序的过程。在此阶段,开发人员遵循编码规范和编程语言特性,编写出高质量、可读性强的代码。2.1.4测试测试阶段旨在发觉并修复软件中的缺陷。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和验收测试等。通过严格的测试,保证软件质量满足预期。2.1.5部署部署阶段是将软件安装到用户环境,使其具备实际运行能力。部署过程包括软件安装、配置、培训和技术支持等。2.1.6维护软件维护阶段是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的最后阶段,主要包括修复已知缺陷、优化功能、增加新功能等。维护阶段的目标是保证软件系统在生命周期内持续稳定运行。2.2常见软件开发模型软件开发模型是描述软件开发过程的一种抽象表示。以下为几种常见的软件开发模型:2.2.1瀑布模型瀑布模型是一种顺序执行的软件开发模型,各阶段之间具有明确的界限。瀑布模型强调文档驱动,适用于需求明确且稳定的软件项目。2.2.2敏捷模型敏捷模型强调快速迭代、持续反馈和灵活性。适用于需求变化频繁的软件项目,通过敏捷团队协作,实现快速交付价值。2.2.3增量模型增量模型将软件项目划分为多个独立的部分,逐步构建和交付。每个增量都是一个可运行的软件版本,有助于降低项目风险。2.2.4螺旋模型螺旋模型结合了瀑布模型和快速原型法的优点,强调风险分析。适用于大型、复杂且高风险的软件项目。2.3软件开发流程优化需求为了提高软件开发效率、降低成本和风险,软件开发流程优化需求如下:2.3.1需求管理建立完善的需求管理机制,保证需求清晰、一致、可追溯,并减少需求变更对项目的影响。2.3.2设计优化采用标准化、模块化的设计方法,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2.3.3编码规范制定严格的编码规范,提高代码质量、可读性和可维护性。2.3.4测试策略制定全面的测试策略,保证软件质量满足预期,并提前发觉潜在问题。2.3.5项目管理采用科学的项目管理方法,如敏捷、迭代等,提高项目进度和团队协作效率。2.3.6持续集成与部署建立持续集成和部署流程,缩短软件交付周期,提高软件发布效率。2.3.7质量控制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包括代码审查、自动化测试等,保证软件质量。第3章需求分析与管理3.1需求收集与整理需求收集是软件工程中的关键环节,关系到软件产品的功能、功能和质量。本节主要讨论如何有效地收集与整理需求。3.1.1需求收集的方法访谈:通过与用户、业务分析师、项目管理员等人员进行一对一或小组访谈,了解他们对软件的期望和需求。问卷调查:设计针对性强的问卷,广泛收集用户、利益相关者的意见与建议。工作坊:组织多场需求工作坊,邀请相关干系人参与,共同讨论、明确需求。观察:观察用户在实际工作环境中的操作,以发觉潜在需求。3.1.2需求整理的原则完整性:保证所有收集到的需求都被纳入整理范围,不遗漏任何关键需求。优先级:根据需求的重要程度和紧迫性,合理分配优先级。可行性:结合项目实际情况,评估需求的可行性,避免过度承诺。一致性:保持需求之间的一致性,避免相互矛盾。3.2需求分析的方法与工具需求分析是对收集到的需求进行深入挖掘、分析、评估和优化的过程。本节介绍需求分析的方法与工具。3.2.1需求分析的方法用例分析:通过用例图、用例描述等工具,分析系统功能需求。类与对象分析:利用面向对象的方法,识别系统中的类和对象,分析其属性和方法。数据流分析:借助数据流图,描述系统内部数据的流向,分析系统模块间的接口关系。业务规则分析:梳理业务过程中的规则,保证需求满足业务逻辑。3.2.2需求分析的常用工具用例工具:如RationalRose、Visio等,用于绘制用例图、活动图等。数据建模工具:如ERWin、PowerDesigner等,用于构建数据模型。文档编写工具:如MicrosoftWord、等,用于编写需求文档。项目管理工具:如JIRA、Trello等,用于跟踪需求状态、分配任务。3.3需求变更管理需求变更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难以避免,关键是如何有效地进行管理。本节阐述需求变更管理的策略与措施。3.3.1需求变更的原因市场环境变化:市场需求、竞争态势等因素导致需求变更。用户需求变更: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发觉新的需求或对现有需求进行调整。技术更新:技术发展可能导致原有需求不再适用或产生新的需求。3.3.2需求变更管理策略明确变更流程:制定严格的需求变更流程,包括变更申请、评估、审批等环节。变更影响分析:评估变更对项目进度、成本、质量等方面的影响,为决策提供依据。变更控制:对需求变更进行合理控制,避免过度变更导致项目失控。沟通与协作:及时与相关干系人沟通需求变更,保证信息同步,减少误解。通过以上需求分析与管理措施,为软件开发流程的优化与管理提供有力支持。第4章项目规划与估算4.1项目目标与范围定义4.1.1项目目标本章节将明确项目的目标,阐述项目的预期成果及实现的价值。项目目标应遵循SMART原则(具体、可衡量、可达成、相关性、时间限制),以保证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清晰指导和有效监控。4.1.2项目范围项目范围的界定包括软件功能需求、功能需求、系统架构、技术选型、验收标准等方面。本节将详细描述项目的具体范围,以明确项目团队的责任和项目的边界。4.2项目资源与风险评估4.2.1项目资源本节将分析项目所需的各类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硬件设备、软件工具、技术支持等。并对关键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优先级排序,以保证项目顺利推进。4.2.2风险评估项目风险可能导致进度延误、成本超支、质量下降等问题。本节将识别项目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对风险进行分类、评估和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以降低风险对项目的影响。4.3项目进度与成本估算4.3.1项目进度估算本节将根据项目范围和资源情况,采用工作分解结构(WBS)方法对项目任务进行分解,并制定详细的项目进度计划。同时采用关键路径法(CPM)和敏捷开发方法等工具,保证项目进度可控。4.3.2成本估算成本估算是项目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节将结合项目范围、资源需求和时间进度,采用类比估算、参数估算等方法,对项目的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其他相关成本进行合理估算,并制定成本控制策略。4.3.3进度与成本监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定期对项目进度和成本进行监控,对比计划与实际数据,及时调整项目计划,以保证项目按计划推进。本节将阐述项目进度与成本监控的具体措施和方法。第5章设计与架构优化5.1软件架构设计原则软件架构设计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一环,它关乎系统的可扩展性、可维护性、可靠性及功能。本节将介绍一系列软件架构设计原则,以指导开发团队实现高质量的软件架构。5.1.1模块化原则模块化原则要求将系统划分为若干高内聚、低耦合的模块,以便于开发、测试和维护。模块化设计有助于提高代码复用性,降低系统复杂度。5.1.2分层原则分层原则将系统划分为多个层次,每个层次负责不同的功能,各层之间通过接口进行通信。分层设计有助于实现系统的解耦,提高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5.1.3抽象原则抽象原则要求在设计过程中,忽略无关的细节,关注核心功能。通过抽象,可以简化问题,降低系统复杂度,提高可理解性。5.1.4开放封闭原则开放封闭原则要求软件实体(类、模块、函数等)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封闭。这意味着在不修改原有代码的基础上,可以通过扩展来实现新的功能。5.1.5依赖倒置原则依赖倒置原则要求高层模块不应依赖低层模块,二者都应依赖抽象。抽象不应依赖于具体实现,具体实现应依赖于抽象。5.2设计模式在软件开发中的应用设计模式是针对特定问题的一般性解决方案,它们为软件开发提供了经过验证的、可复用的设计方案。本节将探讨几种常见设计模式在软件开发中的应用。5.2.1创建型设计模式创建型设计模式关注对象的创建过程,包括单例模式、工厂方法模式、抽象工厂模式、建造者模式和原型模式等。5.2.2结构型设计模式结构型设计模式关注类和对象的组合,包括适配器模式、装饰器模式、代理模式、外观模式、桥接模式和组合模式等。5.2.3行为型设计模式行为型设计模式关注对象之间的通信,包括策略模式、模板方法模式、观察者模式、状态模式、命令模式、责任链模式和访问者模式等。5.3代码重构与优化代码重构与优化是提高代码质量、降低维护成本的有效手段。本节将讨论一些常见的代码重构方法和优化策略。5.3.1代码重构方法(1)提取方法:将代码片段提取为单独的方法,提高代码复用性和可维护性。(2)重命名:为变量、方法、类等命名,使其具有明确的含义,提高代码可读性。(3)消除重复代码:通过提取公共方法、使用继承或组合等方式,消除代码重复。(4)分解复杂条件表达式:将复杂的条件表达式分解为多个简单表达式,提高代码可读性。(5)优化循环:通过提前终止循环、减少循环次数等手段,提高循环功能。5.3.2代码优化策略(1)功能优化:针对关键算法和数据结构进行优化,提高程序运行效率。(2)内存优化:合理管理内存资源,避免内存泄露和过度消耗。(3)代码质量优化:遵循编码规范,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4)异常处理优化:合理处理异常,保证程序在异常情况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5)架构优化:根据系统需求和业务发展,不断调整和优化软件架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第6章编码与实现6.1编码规范与约定在本章节中,我们将详细阐述编码规范与约定在软件开发流程中的重要性,并给出相应的实施建议。6.1.1编码规范的意义编码规范是指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对代码风格、命名规则、注释要求等方面所制定的一系列规定。遵循编码规范能够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可维护性,降低团队协作的沟通成本。6.1.2编码规范的主要内容(1)代码风格:规定代码的缩进、括号位置、空格使用等细节。(2)命名规则:对变量、函数、类等命名进行规范,便于理解其用途。(3)注释规范:要求代码中包含必要的注释,说明代码功能、参数含义等。(4)错误处理:规定异常处理和错误码的使用,保证程序稳定运行。6.1.3编码规范的制定与实施(1)制定编码规范:结合项目特点和团队习惯,制定合适的编码规范。(2)宣传与培训:对新入职员工进行编码规范培训,保证团队成员了解并遵循规范。(3)代码审查:在代码审查过程中,检查代码是否符合规范,对不符合规范的代码提出修改意见。6.2代码版本控制代码版本控制是软件开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能够有效管理代码变更、提高团队协作效率。6.2.1代码版本控制的意义代码版本控制有助于记录代码变更历史、跟踪问题、管理代码分支,便于团队协作和项目维护。6.2.2常用代码版本控制工具目前流行的代码版本控制工具有Git、SVN等。它们具有以下特点:(1)支持代码分支管理,便于开发、测试和发布。(2)记录代码变更历史,支持回滚和查看差异。(3)支持团队协作,权限控制和安全保障。6.2.3代码版本控制实践(1)创建代码仓库:为每个项目创建独立的代码仓库,便于管理。(2)分支策略:根据项目需求制定合理的分支策略,如开发、测试、发布分支等。(3)代码提交:定期提交代码,避免代码丢失,同时保持代码库整洁。(4)代码合并:在合并代码时,注意解决冲突,保证代码质量。6.3代码审查与质量保障代码审查是提高代码质量、降低软件缺陷的有效手段。在本节中,我们将探讨代码审查的方法和质量保障措施。6.3.1代码审查的意义代码审查能够发觉潜在问题、提高代码质量、促进团队知识共享,从而降低软件开发成本。6.3.2代码审查方法(1)同行评审:由团队成员相互审查代码,发觉潜在问题。(2)代码走查:组织专门的代码审查会议,对关键代码进行深入讨论。(3)自动化审查:利用工具进行静态代码分析,提高审查效率。6.3.3代码质量保障措施(1)单元测试:对每个模块进行单元测试,保证功能正确、功能达标。(2)集成测试:对多个模块进行集成测试,验证系统功能、接口等。(3)代码覆盖率:要求达到一定的代码覆盖率,保证重要代码得到测试。(4)持续集成与部署:通过持续集成和部署,及时发觉并解决集成过程中的问题。通过以上措施,我们可以保证软件开发过程中编码与实现阶段的质量,为后续的软件交付和运维打下坚实基础。第7章测试与质量控制7.1测试策略与计划7.1.1测试策略概述本节将阐述软件项目的测试策略,包括测试的范围、目标、方法、工具以及相应的责任分配。测试策略的制定旨在保证软件质量满足预定标准,同时遵循项目时间表和预算。7.1.2测试计划制定详细描述测试计划的制定过程,包括测试阶段的划分、各阶段的目标、关键里程碑、所需资源以及风险评估。测试计划将保证测试活动有序进行,并作为测试执行的依据。7.2单元测试与集成测试7.2.1单元测试介绍单元测试的概念、目的和方法。阐述如何对软件中的最小可测试单元进行测试,以保证每个单元都能正确执行预定功能。7.2.2集成测试描述集成测试的策略和方法,主要包括对多个软件单元组合后的功能、接口和数据流进行测试。探讨如何发觉并解决集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7.3系统测试与验收测试7.3.1系统测试阐述系统测试的目的是验证整个软件系统是否满足规定的需求。本节将详细讨论系统测试的范围、方法、工具以及功能、安全等关键方面的测试。7.3.2验收测试介绍验收测试的概念和流程,包括如何保证软件满足用户需求和业务目标。讨论验收测试的参与者、方法和标准,以保证软件顺利投入实际使用。7.4自动化测试与持续集成7.4.1自动化测试分析自动化测试的优势、适用场景和实施策略。详细介绍自动化测试工具的选择、脚本编写、执行和结果分析,以提高测试效率和准确性。7.4.2持续集成阐述持续集成的概念、原理和实践方法。探讨如何通过持续集成实现代码的自动化构建、测试和部署,以加快软件交付流程,提高软件质量。同时分析持续集成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第8章项目进度与风险管理8.1项目进度监控与调整8.1.1进度监控方法8.1.1.1Gantt图的应用8.1.1.2里程碑计划的制定与监控8.1.1.3关键路径法在进度监控中的应用8.1.2进度调整策略8.1.2.1压缩工期的方法与技巧8.1.2.2资源调配与优化8.1.2.3重新规划项目进度计划8.2项目风险管理方法与应对措施8.2.1风险识别与评估8.2.1.1按照风险类别进行识别8.2.1.2定性与定量风险评估方法8.2.1.3风险排序与优先级划分8.2.2风险应对策略8.2.2.1风险规避与减轻8.2.2.2风险转移与接受8.2.2.3风险应对计划的制定与实施8.3项目沟通与协作8.3.1沟通策略与技巧8.3.1.1项目沟通渠道的选择8.3.1.2项目沟通频率与时效性8.3.1.3项目沟通内容的规范与明确8.3.2团队协作与冲突管理8.3.2.1团队角色与职责划分8.3.2.2团队协作工具的应用8.3.2.3冲突识别与解决方法第9章交付与部署9.1软件交付物与标准9.1.1交付物概述在软件工程中,交付物是软件开发团队向客户或项目发起人提供的最终产品及相关文档的总称。本节将详细阐述软件交付物的组成、标准及其重要性。9.1.2软件交付物组成(1)可执行程序:包括安装包、可执行文件等;(2)用户文档:用户手册、操作指南等;(3)系统文档:设计文档、测试报告、项目计划等;(4):包括源文件、配置文件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保理 保证合同标准文本
- 2024小自考汉语言知识点试题及答案
- 下订单合同样本
- 84用工合同标准文本
- 亲戚之间合作开店合同标准文本
- 买商标转让合同标准文本
- 公司房屋抵债合同标准文本
- 免税执照租赁合同标准文本
- 行政管理自考复习中面临的挑战试题及答案
- 乡村振兴扶贫基地合同标准文本
- 内部控制案例第02章案例6 獐子岛
- 更换锅炉水冷壁管施工方案 勿删
- 石化公司成品油销售中心考核方案
- 机动车检测站车辆起火及应急疏散演练记录
- DB13(J)∕T 105-2017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
- 加压气化操作规程(共115页)
- 消防监督执法规范化建设培训课件
- 标准鲁班尺尺寸对比表
- 2021-2022学年成都市锦江区初三二诊英语试题
- PackingList外贸装箱单模板
- 南轩堂蜀湘张氏先祖迁徙路线及世系索引——张居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