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名校联盟2025届高考模拟卷(调研卷)语文试题(五)(含答案)_第1页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5届高考模拟卷(调研卷)语文试题(五)(含答案)_第2页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5届高考模拟卷(调研卷)语文试题(五)(含答案)_第3页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5届高考模拟卷(调研卷)语文试题(五)(含答案)_第4页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5届高考模拟卷(调研卷)语文试题(五)(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5年高考模拟卷(调研卷)语文(五)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大会闭幕以后,很多同志将要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去,将要分赴各个战场。同志们到各地去,要宣传大会的路线,并经过全党同志向人民作广泛的解释。我们宣传大会的路线,就是要使全党和全国人民建立起一个信心,即革命一定要胜利。首先要使先锋队觉悟,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但这还不够,还必须使全国广大人民群众觉悟,甘心情愿和我们一起奋斗,去争取胜利。要使全国人民有这样的信心:中国是中国人民的,不是反动派的。中国古代有个寓言,叫作“愚公移山”。说的是古代有一位老人,住在华北,名叫北山愚公。他的家门南面有两座大山挡住他家的出路,一座叫作太行山,一座叫作王屋山。愚公下决心率领他的儿子们要用锄头挖去这两座大山。有个老头子名叫智叟的看了发笑,说是你们这样干未免太愚蠢了,你们父子数人要挖掉这样两座大山是完全不可能的。愚公回答说:我死了以后有我的儿子,儿子死了,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这两座山虽然很高,却是不会再增高了,挖一点就会少一点,为什么挖不平呢?愚公批驳了智叟的错误思想,毫不动摇,每天挖山不止。这件事感动了上帝,他就派了两个神仙下凡,把两座山背走了。现在也有两座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大山,一座叫作帝国主义,一座叫作封建主义。中国共产党早就下了决心,要挖掉这两座山。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定要不断地工作,我们也会感动上帝的。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全国人民大众一齐起来和我们一道挖这两座山,有什么挖不平呢?昨天有两个美国人要回美国去,我对他们讲了,美国政府要破坏我们,这是不允许的。我们反对美国政府扶蒋反共的政策,但是我们第一要把美国人民和他们的政府相区别,第二要把美国政府中决定政策的人们和下面的普通工作人员相区别。我对这两个美国人说:告诉你们美国政府中决定政策的人们,我们解放区禁止你们到那里去,因为你们的政策是扶蒋反共,我们不放心。假如你们是为了打日本,要到解放区是可以去的,但要订一个条约。倘若你们偷偷摸摸到处乱跑,那是不许可的。赫尔利已经公开宣言不同中国共产党合作,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到我们解放区去乱跑呢?美国政府的扶蒋反共政策,说明了美国反动派的猖狂。但是一切中外反动派的阻止中国人民胜利的企图,都是注定要失败的。现在的世界潮流,民主是主流,反民主的反动只是一股逆流。目前反动的逆流企图压倒民族独立和人民民主的主流,但反动的逆流终究不会变为主流。现在依然如斯大林很早就说过的一样,旧世界有三个大矛盾:第一个是帝国主义国家中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第二个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第三个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帝国主义宗主国之间的矛盾。这三种矛盾不但依然存在,而且发展得更尖锐了,更扩大了。由于这些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所以虽有反苏反共反民主的逆流存在,但是这种反动逆流总有一天会要被克服下去。(摘编自毛泽东《愚公移山》)材料二:愚公移山精神发轫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赓续的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中华传统文化基因。她从中国古代典籍中走来。从列子《汤问》篇开始,散记于之后历代的文章、尺牍、奏章之中,承载着文人墨客对世事人生艰辛的咏叹和对锲而不舍、有志竟成的阐发。她从近代“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走来。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入侵中国瓜分豆剖,无数仁人志士以愚公之志前赴后继、上下求索,都未能改变“四万万人齐落泪,天涯何处是神州”的悲催国运。她在日本帝国主义铁蹄践踏下警醒。河出潼关,因有太华抵抗,而水力益增其奔猛;风回三峡,因有巫山为隔,而风力益增其怒号。中华民族历经磨难但愈挫愈勇,国难当头、天灾人祸来袭,民族精神就会迸发出来。1931年9月18日日本开始侵占东北,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开始全面侵略中国,平津失守,上海失守,南京失守,广州失守,武汉失守,“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愚公移山精神如涓涓细流终于汇聚成救亡图存的巨流。她在中国共产党追求初心使命一路艰辛跋涉过程中逐渐升华生成。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肩负起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从上海望志路、南湖红船,井冈山之火、南昌城头枪声,到二万五千里漫漫长征路,风雨兼程,几经挫折。遵义会议开始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被后来称为“决定中国之命运”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进一步巩固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领导地位。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历史地选择了毛泽东。滥觞于远古的愚公移山寓言故事,正是因为毛泽东主席才完成精神层面上质的飞跃,真正成为一种中华民族精神、中国革命精神,甚至成为人类思想宝库中的璀璨明珠。(摘编自张战伟《毛泽东对愚公移山精神的阐释与升华》)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革命要取得胜利,一要使我们的先锋队觉悟,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二要团结广大人民群众一起奋斗。B.愚公移山的故事表明,智叟并不“智”,生活中有时也是这样,看似“智”的人,缺少坚定的信念,往往不能成功。C.愚公的理论包含辩证法,愚公虽然看似“愚”,但他挖山不止,且子孙无穷,而山不增高,故能成功。D.“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精神赓续了“愚公移山”精神,都表现了自立自强的精神,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共产党人如果都具有愚公精神,就一定能挖掉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两座大山B.如果美国政府扶蒋反共,我们就不能让代表美国政府利益的人到解放区那里。C.美国反动派虽然猖狂,但因其本身具有反动逆流的本质,其反动政策注定会失败。D.愚公移山精神诞生于古代典籍,其内涵不断发展丰富,成为民族精神的一部分。3.下列选项与材料一中愚公移山精神的内涵不一致的一项是()A.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B.有人采访袁隆平院士成功的原因,他说:专注地做好一件事,无论它是大还是小,都用心去做。C.锦城虽乐,不如回故乡;乐园虽好,非久留之地,归去来兮。——华罗庚D.扎根群众、联系群众、宣传群众、武装群众、团结群众、依靠群众,就能无往而不胜。4.材料一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5.请结合材料二,探讨愚公移山精神是如何成为一种中华民族精神、中国革命精神的。(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冬窝子李娟所谓“冬窝子”,不是指具体的某一个地方,而是游牧民族所有的冬季放牧区。从乌伦古河以南广阔的南戈壁,一直到天山北部的沙漠边缘,冬窝子无处不在。那些地方地势开阔,风大,较之北部地区气候相对暖和稳定,降雪量也小,羊能够用蹄子扒开薄薄的积雪寻食下面的枯草,而适当的降雪量又不会影响牧民们的生活用水和牲畜的饮用水。冬牧场远比夏牧场干涸、贫瘠,每家每户的牧地因此非常阔大,一家远离一家,交通甚为不便,甚至可算是“与世隔绝”。进入冬窝子的牧民们,在大地起伏之处寻找最合适的背风处的洼陷地,挖一个一两米深的坑,坑上搭几根木头,铺上干草束,算作顶子。再修一条倾斜的通道通向坑里,装扇简陋的木门,便成了冬天的房子:地窝子。于是,在无数个冬天里,一家人便有了挡风避寒之处。地窝子都不会很大,顶多十来个平方。一面长长的大床榻加一只炉子,一个小小的厨房角落,便抵得满满当当。人们在其中生活,摩肩促膝,实在没什么私密性可言……总之,去冬窝子实在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可选择的范围小之又小。就这样,最终选择了居麻一家。居麻很能说些汉话,他家搬家路程为三天。居麻夫妻俩年近半百,随行的只有一个十九岁的女儿加玛——真是再理想不过啦!确定了人家后,我便开始做各项准备。想到骆驼负重时的可怜样儿,我狠着心把行李精了又精,减了又减。结果失策了,出发时才晓得居麻家雇了汽车拉行李——汽车搬多少东西都不会嫌累的。于是他们家无论什么样的破瓶烂罐碎布头全捎进了沙漠。于是未来的日子里,我就两身换洗的内衣和一件外套(脏到合影时,我觉得都没人愿意和我站在一起……)。保暖用品只准备了最基本的羽绒衣、驼毛棉裤和围巾手套帽子之类。鞋倒带了两双。后来事实证明,一双就够了。冬窝子里不是雪地就是沙地,一点也不费鞋。上路时穿的衣物倒是准备得相当充分,有一件羊皮军大衣和一条带羊毛的皮裤。毕竟大冷天的,长时间骑马可不是件舒服事。另外上路时穿的鞋也是个大问题。一般牧民在买鞋时会选择大两个码的,可多穿两双厚袜子。我思前想后,穿了双大八个码的……于是,我的袜子穿得比谁都多。只是矮个儿穿大鞋相当招眼,像踩着两只船一样,划过来,划过去。为了一路上武装得最为合理、舒适,我在家里反复试穿,不时更换方案。系围巾还是戴脖套?使用哪顶帽子?哪双手套更实用?……在临行前的最后两天里,我频频深入阿克哈拉公路南面的荒野中,顶风走很远,把所有行头一一试了一遍,以实际效果敲定了最终方案——下身从里到外依次是:棉毛裤、保暖绒裤、驼毛棉裤、夹棉的不透气的棉罩裤、羊毛皮裤。上身依次是:棉毛衣、薄毛衣、厚毛衣、棉坎肩、羽绒外套、羊皮大衣。再加上皮帽子、脖套、围巾、口罩、手套。这么一来,深感在御寒上完全能做到万无一失!唯一的问题是,如此全副武装压得人气都喘不匀了,胳膊也抬不起,脖子也扭不动,口水都咽不下去……肩、颈部更是血脉不通,又酸又沉。全身披挂地在房间里只转了几圈,就累得大喘气。想到就这样扛着二十多斤的衣物,骑七八个钟头的马,很是忧虑:岂不压死了?然而后来事实证明,一旦进入荒野的寒冷空气中,根本顾不了那么多了。什么脖子扭不动啊,胳膊抬不起啊,酸沉无力啊……根本没那回事,在那样的时候,就算穿一身预制板恐怕也没啥感觉。此行还有一个对象觉得有必要准备,就是温度计。可我找遍了阿尔泰市与富蕴县也没买到专业的便携式温度计。最后只好买了把一尺多长的大家伙,安慰自己:大了不容易丢。拿回家试了几天,倒是蛮准的,只可惜最低只能测到零下三十五度,遇到零下四十多度的高寒天气就只能估算了。还有一项重大准备是理发。预感到未来几个月内可能洗不成头了(其实还是洗了几次的……),我打算剪那种比光头稍长一些的短发。可恨的是,经营村里唯一一家理发店的姑娘玛依拉正在谈恋爱,不好好做生意,整天神出鬼没。她的店一天去十次,有八次是关着的。另外两次要么有人正在理,要么热水没烧好,让我再等一个小时,不用说,一个小时后,又没人影儿了。弄得我很恼火,干脆自己胡乱剪了剪就上路了。于是乎,此后的日子里,每当面对客人或出门做客时,头发是最伤我自尊心的东西……同时,我下定决心学习哈语,并且很有野心,不但要学说,还要学写。我特意借了一套哈语自学材料,准备大干一场。然而真学起来谈何容易!虽说阿拉伯字母只比拉丁字母多出来六个,但顿感千军万马,气势汹汹。一根舌头根本不够用。书写起来更是曲里拐弯,千头万绪,一堆扯不清的乱线头似的……总之,准备应该是充分的,出发却极不顺利。居麻家不是今天丢了几只羊,就是明天找不到骆驼了,日子一天天往后拖。加之快十一月底了,雪又迟迟不下。在沙漠里,雪是唯一的水源,如果没有雪,人畜都活不下去。于是那段时间,出发的日子像是遥遥无期似的,弄得人紧张又焦虑。(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因为估计到去“冬窝子”时运送物资的不方便,作者将自己的行李减了又减,结果出发时才晓得居麻家雇了汽车拉行李,这一结果让人哭笑不得。B.作者去“冬窝子”时准备的衣物相当充分,这身装备虽然让人看起来笨重无比,但实际上让她在“冬窝子”里的一段生活过得无比从容,得心应手。C.作者叙述出发前的理发遭遇,给人一种吐槽的感觉,虽然作者对理发姑娘玛依拉很恼火,但是读者会觉得作者的经历很有趣。D.文章叙述自己去“冬窝子”的准备过程,重点写了自己在准备中遇到了一些尴尬事,侧面衬托出冬季牧民生活环境的恶劣。7.关于文中倒数第二段这个段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段表现了作者好学的一面,不但要学说哈语,还要学写哈语,而且为此做了准备。B.此段写作者学哈语时的真切感受,连用成语,不求准确,但求传神,诙谐活泼。C.此段内容表面上与“冬窝子”关系不大,但也是作者为去“冬窝子”做准备的一部分。D.此段运用夸张、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学哈语时遇到的困难。8.李娟曾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散文奖,其颁奖词是这样的:“李娟的散文有一种乐观豁达的游牧精神。她的文字独具性灵,透明而慧黠,边疆生活在她的笔下充满跳荡的生机和诗意。”请联系本文加以分析。9.本文主要内容是去“冬窝子”前的准备工作,但是作者为什么要以“冬窝子”为题呢?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贞观三年,绩[注]与突厥战,走之。引兵与李靖合,因曰:“颉利若度碛,保于九姓,果不可得,我若约赍薄之,不战缚虏矣。”靖大喜,以与己合,于是意决。靖率众夜发,绩勒兵从之。颉利欲走碛绩前屯碛口不得度由是酋长率部落五万降于绩。诏拜光禄大夫,行并州大都督府长史。帝尝曰:“炀帝不择人守边,劳中国筑长城以备虏。今我用绩守并,突厥不敢南,贤长城远矣!”绩既忠力,帝谓可托大事。尝暴疾,医曰:“用须灰可治。”帝乃自翦须以和药。及愈,入谢,顿首流血。帝曰:“吾为社稷计,何谢为!”后留宴,顾曰:“朕思属幼孤,无易公者。公昔不遗李密,岂负朕哉?”绩感涕,因啮指流血。俄大醉,帝亲解衣覆之。帝疾,谓太子曰:“尔于绩无恩,今以事出之,我死,宜即授以仆射,彼必致死力矣!”乃授叠州都督。高宗立,召授检校洛州刺史、洛阳宫留守,进开府仪同三司、同中书门下,参掌机密,遂为尚书左仆射。帝欲立武昭仪为皇后,畏大臣异议,未决。李义府、许敬宗又请废王皇后。帝召绩与长孙无忌、于志宁、褚遂良计之,绩称疾不至。帝曰:“皇后无子。罪莫大于绝嗣,将废之。”遂良等持不可,志宁顾望不对。帝后密访绩。答曰:“此陛下家事,无须问外人。”帝意遂定,而王后废。诏绩、志宁奉册立武氏。帝东封泰山,为封禅大使。尝坠马伤足,帝以所乘马赐之。总章二年,卒,年八十六。绩本二名,至高宗时,避太宗偏讳,故但名绩。后配享高宗庙廷。(节选自《新唐书·李绩列传》)材料二:太宗迁李世绩为叠州都督,而敕高宗曰:“汝与之无恩,我死,汝用为仆射,以亲任之。”是已明知世绩之唯利是怀,一夺予之间而相形以成恩怨,其为无赖之小人,灼然见矣;而委之以相柔弱之嗣君,不亦愚乎!长孙无忌之勋戚可依也,褚遂良之忠贞可托也,世绩何能为者?高祖不察而许为纯臣,太宗不决而托以国政,利在高宗,则为高宗用,利在武氏,则为武氏用。唯世绩之视利以为归,而操利以笼之,早已为世绩所窥见,以益歆于利。“家事”一言,而社稷倾于武氏,所必然矣。若谓其才智有余,任之以边陲可矣,锢之于叠州,唐恶从而乱哉!(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二十)[注]绩(594~669),隋末至唐朝初年名将,原名徐世绩,字懋公,后赐姓李,为避唐太宗李世民讳,去“世”字,单名“绩”。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颉利欲A走碛B绩前屯C碛口D不得度E由是F酋长率部落五万G降于绩。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薄,迫近,与《陈情表》“但以刘日薄西山”的“薄”意思相同。B.中国,指中原地区,与“李凭中国弹箜篌”的“中国”意思相同。C.敕,告诫,与白居易《卖炭翁》“手把文书口称敕”的“敕”意思不同。D.恶,相当于“何”“怎么”,与《墨子·兼爱》“恶施不孝”的“恶”用法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和突厥作战时,李绩与李靖的想法一致,不想让颉利越过沙漠,受到九姓部落的保护;于是李靖率兵连夜出发,李绩统军跟随,取得了对突厥作战的胜利。B.太宗皇帝在李绩突然生病的时候,听从太医的要求,剪掉自己的胡须烧成灰用来和药;李绩病好后入朝,磕头出血,太宗认为自己是为国家考虑,不用感谢。C.高宗皇帝要立武昭仪为皇后,召李绩、褚遂良等人商议废王皇后,李绩称病不到,褚遂良等坚持不同意,于志宁不发表意见;皇帝密访李绩,李绩提醒其自作决断。D.王夫之认为,长孙无忌、褚遂良是可以依赖、值得托付的,李世绩则不然;如果说李世绩才智有余,那对他委以边疆重任就可以了,把他禁锢在叠州是件好事情。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我用绩守并,突厥不敢南,贤长城远矣!(2)唯世绩之视利以为归,而操利以笼之,早已为世绩所窥见,以益歆于利。14.太宗为何托孤于李绩?王夫之为什么认为太宗“不亦愚乎”?请简要概括。(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贺新郎·用前韵送杜叔高辛弃疾细把君诗说:恍余音、钧天浩荡①,洞庭胶葛②。千丈阴崖尘不到,惟有层冰积雪。乍一见、寒生毛发。自昔佳人多薄命,对古来、一片伤心月。金屋冷,夜调瑟。去天尺五君家别③。看乘空、鱼龙惨淡,风云开合。起望衣冠神州路,白日消残战骨。叹夷甫④诸人清绝!夜半狂歌悲风起,听铮铮、阵马檐间铁⑤。南共北,正分裂![注]①钧天浩荡:《史记·赵世家》记赵筒子言:“我之帝所甚乐,与百神游于钧天,广乐九奏万舞,不类三代之乐,其声动人心。”②洞庭胶葛:《庄子·天运》记黄帝“张《咸池》之乐于洞庭之野”。《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张乐乎胶葛之宇。”李善注引郭璞曰:“(胶葛)言旷远深貌也。”③去天尺五君家别:杜叔高虽然姓杜,但与历史上“去天尺五”的杜家有所不同,言杜叔高的家族昔盛今衰。北朝长安城南有杜、韦两大家族,深受皇帝宠信,权势熏天,民谣有“城南韦杜,去天尺五”。④夷甫:《晋书·王衍传》载王衍《字夷甫)唯尚清谈,不问世事。⑤檐间铁:《芸窗私志》载晋元帝用薄玉片作龙形,以线缕悬于檐间,取其因风相击之声为娱。民间仿效,以铁片作马形代之。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开头“细把君诗说”,已现爱重之意,因为爱之深,所以说之细。B.“恍余音”至“毛发”句从诗作的声韵、风格两个不同角度进行品评。C.词人善用典,“叹夷甫诸人清绝”一句,表达出词人对清谈的崇尚之意。D.本词在慰勉朋侣中融入忧伤时世之感,故虽是送别之作,亦有悲壮之情。16.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肝肺皆冰雪”句与本词“惟有层冰积雪”句皆以“冰雪”为喻,但两句本体喻体的相似点有所不同,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密《陈情表》中“______,______”两句话,是他列举自己和祖母年龄之后,很自然得出的结论,较好解决了忠孝不能两全的问题。(2)我们读杜甫《客至》中“______,______”两句,仿佛看到绿水缭绕草堂,有灵性的、只肯与没有算计之心的人来往的鸥鸟不时与诗人相伴,想来诗人是快乐的。(3)芍药是我国栽培历史最悠久观赏花卉之一,复兴中学高三5班举行“咏芍药诗词名句吟诵”活动,李帅同学吟诵的“______,______”两句就很好。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过了布尔津,大巴车转向北行驶,不断爬高,接着进入禾木草原。禾木河自东北向西南贯穿其间,(甲)。盆地周围山林茂密,苍翠欲滴;河边草地A,遍地牛羊。好一派迷人的草原景色。接近禾木村,公路两旁的草更密,花更多,林更深,仿佛天也更蓝,禾木村就坐落在海拔1300米的河谷间,这是一个原始的、充满游牧文化气息的村落。说它原始,你看那草场:犹如延绵不断的绿色地毯,野草疯长,野花竞开;没有人工栽培,纯粹是自由自在地生,无拘无束地长。说它原始,你看那树木:山上的松林,河边的白桦,一片连着一片,浓密青翠;没有砍伐,没有修剪,也是自由自在地生,无拘无束地长。说它原始,你看那河流:清澈纯净,河水不深但没有污染;它轻轻吟唱着,不紧不慢地流淌,岁月有多长它就有多长。走进村子,我们惊讶地看到无数的木头房屋,一栋栋,一排排,B地分布在草地上。房屋的结构很有特点,都是人字屋顶的平房,没有楼房,没有大厦,也没有亭台楼阁。而且这些房屋全部是木料建筑的,①连院落的围墙也是木栅栏,墙壁是原木,屋顶是木板,门窗都是木质的,就像童话里小矮人的小木屋,原始而又古朴。由于小木屋比较低矮,②在冬天大雪降临时,常常把木屋的下半截埋住,这样反而使房子更加保暖。中午,我们走过禾木桥,爬上河西一个观景台。(乙),那一栋栋的小木屋和成群结队的牛羊,与森林、草地、蓝天、白云构成了独特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我注意到,村子及周边竟然没有一块耕地,甚至连菜园也没看到。整个村子除了木屋和街道,就是杂草和野花。目之所及,更看不到工厂和矿山、铁路和机场。这是一个远离城市喧嚣、远离现代生活节奏的原始部落。18.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19.请在文中AB两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0.文中画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河水哗哗作响,慢慢流淌,和岁月一样悠长”,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21.文中①②两处画波浪线的句子表述不当,请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22.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禾木村的突出特点,你认为应该是哪个词?为什么?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本试卷现代文阅读Ⅰ提到的“愚公”与“智叟”,现实中并不鲜见。那么,究竟何为“愚”?何为“智”?生活中的你又将如何抉择?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5年高考模拟卷(调研卷)语文(五)参考答案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1~5题答案】【答案】1.D2.A3.C4.①类比论证,材料一第二段将《愚公移山》中愚公挖山不止感动上帝的故事,与中国共产党下决心挖掉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两座大山,能感动全中国的人民大众这一前景类比,使全党和全国人民建立起革命一定要胜利的信心。②举例论证。材料一第三段举了对待两个美国人态度的例子,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区别对待美国人民与美国政府,美国政府中决定政策的人们和下面的普通工作人员的政策。③引用论证,材料一第四段引用斯大林的话,论证了由于这些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反动逆流总有一天会要被克服下去。5.①愚公移山精神本来是对世事人生艰辛的咏叹和对锲而不舍、有志竟成的阐发。②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历经磨难但愈挫愈勇,愚公移山精神逐渐演变成救亡图存的精神。③毛泽东主席从反帝反封的角度对愚公移山的寓言故事进行阐发,使故事完成了精神层面上质的飞跃,真正成为一种中华民族精神、中国革命精神。(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6~9题答案】【答案】6B7.D8.①乐观豁达的游牧精神表现在作品的主题:以“冬窝子”为代表的边疆生活非常艰苦,但作者不以此为苦,反以为乐,充满体验感地去尝试。②“文字独具性灵,透明而慧黠”表现在作品的语言风格上:她的语言朴素,自然而又风趣幽默,如“于是,我的袜子穿得比谁都多,只是矮个儿穿大鞋相当招眼,像踩着两只船一样,划过来,划过去”。③“边疆生活在她的笔下充满跳荡的生机和诗意”表现在作品内容上:如写作者准备去“冬窝子”的各种装备过程,夸张搞笑,尴尬而富有情趣。9.①“冬窝子”充满异域风情,能够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②“冬窝子”是贯穿全文的线索。通过对“冬窝子”的介绍、自己对“冬窝子”的向往、去“冬窝子”前的准备,都与“冬窝子”紧密相关。③文章主题是表现西部牧民的生活风貌,而“冬窝子”正是牧民冬季生活的代表。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10~14题答案】【答案】10.BDE11.B12.B13.(1)现在我用李绩防守并州,突厥不敢南侵,(好处)远远超过长城了!(2)李世绩把利益看作依附的标准,而太宗操持利益来笼络他,这一点早就被李世绩窥测到,因而他更加贪图利益。14.第一问:太宗认为李绩能力出众且忠诚于君主,当年不遗弃李密,自然也不会辜负自己,可以托付大事。第二问:太宗明知李世绩唯利是图,却察而不决,依然委任他辅佐柔弱的嗣君,必会生出乱子。(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5~16题答案】【答案】15.C16.①张词“肝肺皆冰雪”的意思是“自己的心胸全部像冰雪一样”,本体喻体的相似点是“明洁”。②辛词“惟有层冰积雪”的意思是“(杜叔高诗作的风格)宛若高崖之上的层冰积雪”,本体喻体的相似点是“冷峭”(“清峻”)。(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题答案】【答案】①.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②.报养刘之日短也③.舍南舍北皆春水④.但见群鸥日日来⑤.念桥边红药⑥.年年知为谁生(芍药花开出旧栏春衫掩泪再来看/四月带花移芍药不知忧国是何人/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18~22题答案】【答案】18.甲:将草原分为两半乙:俯瞰山下,禾木村风景如画(禾木村风景尽收眼底)19.A.繁花似锦(生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