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总论复习题_第1页
病毒总论复习题_第2页
病毒总论复习题_第3页
病毒总论复习题_第4页
病毒总论复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病毒学总论复习

一、选择题

【A型题】

1.关于病毒基本性状叙述错误的是:

A.体积微小,无细胞结构B.只能在活细胞中增殖

C.含有DNA和RNAD.对干扰素敏感E.耐冷不耐热

2.用于测量病毒大小的单位是:

A.微米(μm)

B.毫微米(nm)C.微微米(pm)

D.毫微微米(fm)

E.微微微米(am)

3.关于病毒结构叙述错误的是:

A.核酸和衣壳组成核衣壳B.有包膜的病毒才有感染性

C.衣壳由壳粒构成D.病毒包膜表面可有刺突

E.各种病毒壳粒数目不相同

4.可称为病毒体的结构是:

A.核衣壳

B.核酸C.衣壳

D.包膜

E.壳粒

5.呈二十面体立体对称的DNA病毒是:

A.腺病毒

B.风疹病毒C.正粘病毒

D.弹状病毒E.脊髓灰质炎病毒

6.呈螺旋对称型的RNA病毒是:

A.流感病毒

B.腺病毒C.痘类病毒

D.疱疹病毒E.脊髓灰质炎病毒

7.决定病毒具有感染性的是:

A.核酸

B.衣壳C.包膜

D.神经氨酸酶E.血凝素

8.病毒的增殖方式是:

A.复制

B.二分裂C.分枝

D.减数分裂E.芽生

9.下述与病毒蛋白质无关的作用是:

A.吸附作用B.保护核酸作用C.病毒包膜的成分

D.对脂溶剂敏感性E.免疫原性

10.病毒所合成的晚期蛋白的功能是:

A.抑制宿主细胞蛋白质的合成B.合成包涵体的基质蛋白

C.构成病毒衣壳蛋白D.抑制宿主细胞核酸的合成

E.合成子代核酸所需要的DNA多聚酶

11.以破胞方式从细胞向外释放的病毒是:

A.流感病毒

B.麻疹C.脊髓灰质炎病毒

D.腮腺炎病毒E.呼吸道合胞病毒

12.以“出芽”方式从细胞释放的病毒是:

A.ECHO病毒

B.麻疹病毒C.柯萨奇病毒

D.腺病毒E.脊髓灰质炎病毒

13.对病毒抵抗力叙述错误的是:

A.大多数病毒60℃30分钟可被灭活B.大多数病毒在-70℃下可存活

C.紫外线能灭活病毒D.甲醛能使病毒灭活,但保留抗原性

E.所有病毒对脂溶剂都敏感

14.一种病毒所产生的衣壳或包膜包在另一种病毒基因组外,这种变异称之为:

A.突变

B.基因重组C.加强作用

D.表型混合E.互补作用

15.下述哪种属于病毒基因突变:

A.交叉复活

B.多重复活C.温度敏感性变异

34.流感病毒属于:

35.甲型肝炎病毒属于:

36.风疹病毒属于:

37.乙型肝炎病毒属于:

【X型题】

38.二十面体立体对称的病毒有:

A.腺病毒B.流感病毒C.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D.单纯疱疹病毒E.脊髓灰质炎病毒

39.螺旋对称的病毒有:

A.麻疹病毒

B.狂犬病病毒C.副流感病毒

D.柯萨奇病毒E.呼吸道合胞病毒

40.有包膜的病毒是:

A.HIV

B.EB病毒C.柯萨奇病毒

D.ECHO病毒E.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41.无包膜病毒有:

A.森林脑炎病毒

B.腺病毒C.甲型肝炎病毒

D.巨细胞病毒E.脊髓灰质炎病毒

42.病毒非遗传性变异包括:

A.互补作用

B.加强作用C.基因重组

D.表型混合E.基因突变

43.有关包膜病毒叙述正确的是:

A.出芽释放B.包膜上多有刺突C.包膜含有宿主细胞膜的化学成分

D.对脂溶剂敏感E.易侵入肠道并在肠粘膜细胞中增殖

44.关于病毒复制叙述正确的是:

A.只能在活细胞内复制B.从宿主细胞获得能量

C.复制过程中始终保持完整的结构和传染性

D.早期蛋白能抑制宿主细胞核酸与蛋白质合成

E.晚期蛋白是病毒的结构蛋白

45.病毒复制周期包括:

A.吸附穿入

B.脱壳C.生物合成

D.形成始体E.装配与释放

46.持续感染类型包括:

A.隐性感染B.潜伏犬感染

C.慢发病毒感染D.急性感染E.慢性感染

47.干扰素的生物学活性包括:

A.抑制病毒增殖B.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C.免疫调节作用D.使机体产生抗病毒中和抗体E.直接杀伤靶细胞

48.能垂直传播的病毒有:

A.脊髓灰质炎病毒B.风疹病毒

C.巨细胞病毒D.HIVE.柯萨奇病毒B组

49.可能与持续感染发生有关的因素是:

A.病毒抗原性弱,机体难以产生免疫B.机体免疫力低下,不能清除病毒

C.病毒与宿主细胞基因整合,长期共存

D.病毒存在受保护部位,逃避免疫作用E.受病毒感染的细胞形成包涵体

50.测定病毒在组织培养中增殖的指标是:

A.PFUB.细胞融合C.CPE

D.培养液PH的变化E.红细胞吸附

51.预防病毒病获得成效的疫苗是:

A.小儿麻痹疫苗B.流感疫苗C.乙肝疫苗D.牛痘苗

E.风疹疫苗

二、名词解释

1.

复制周期2.

顿挫感染3.

缺陷病毒

4.

干扰现象5.

ts突变株6.

CPE

7.

包涵体8.

干扰素9.

PFU

10.

血凝抑制试验

三、简答题

1.

病毒有何主要特点?

2.

病毒结构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主要功能是什么?

3.

简述ts突变株获得的条件及实际意义?

4.

病毒复制周期包括哪几个阶段?

5.

举例列出5个与医学有关的DNA病毒科名称?

6.

举例列出5个与医学有关的RNA病毒科名称?

7.

病毒感染常用的血清学诊断方法有哪些?

8.

简答干扰素抗病毒的作用特点?

四、论述题

1.试述病毒性疾病特异性预防措施和制剂。

2.举例说明病毒持续性感染的种类及其特点。

3.病毒感染对宿主细胞的致病作用是什么?

4.试述病毒致病机制与细菌致病机制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2B3B4A5A6A

7A8A9D10C

11C12B13E14D15C16B17B18D19B20A

21D22E23C24D25A26E27C28A29E30C

32B33B34A35E36C37D38ACDE39ABCE40ABE

41BCE42ABD43ABCD44ABDE45ABCE

46BCE

47ABC

48BCDE

49ABCD

50BCDE

51ACD

二、名词解释

1.复制周期:病毒增殖是复制,必须在活细胞内增殖。病毒复制一般分为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及装配与释放5个阶段,称为病毒的复制周期,经过复制产生大量的子代病毒。

2.顿挫感染:病毒进入细胞内,细胞不提供酶、能量及必要成分,则不能合成病毒本身成分,或虽能合成部分或全部成分,但不能装配与释放。

3.缺陷病毒:病毒基因组不完整或基因位点改变而不能进行正常增殖的病毒。如丁型肝炎病毒。

4.干扰现象:两种病毒共同感染同一细胞时,可发生一种病毒抑制另一种病毒增殖的现象,称为病毒的干扰现象。

5.ts突变株:就是温度敏感性突变株。即在28℃~35℃条件下可增殖,而在37℃~40℃条件下则不能增殖。这是因为ts变异的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质或酶在较高温度下失去功能,故病毒不能增殖。

6.CPE:病毒在细胞内增殖造成细胞破坏死亡的作用称其为杀细胞效应,这种效应在体外组织培养时可观察到细胞变园、聚集、脱落等,称为致细胞病变作用(CPE)。主要见于无包膜病毒,如肠道病毒等。

7.包涵体:是某些受病毒感染的细胞内,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可见到与正常细胞结构和着色不同的斑块,一般呈园形或椭园形,称为包涵体。包涵体由病毒颗粒或成分组成,也可是增殖痕迹。

8.干扰素:是病毒或干扰素诱生剂作用下使人或动物细胞产生的-类糖蛋白,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及免疫调节等多方面生物活性。

9.PFU:是检查和滴定病毒感染性的方法,原理:稀释不同浓度病毒加入单层细胞培养瓶中,病毒吸附后加一层琼脂,使病毒在单层细胞培养中有限扩散,每个有感染性病毒,可形成病灶,经活性染料使活细胞着色,病变细胞不着色,肉眼可见蚀斑,每个蚀斑由一个感染性病毒颗粒复制,称为蚀斑形成单位(PFU)。

10.血凝抑制试验:有血凝素(HA)的病毒能凝集人或动物红细胞,称为血凝现象,血凝现象能被相应抗体抑制称为血凝抑制试验,原理是相应抗体与病毒结合后,阻止病毒表面HA与红细胞结合,常用于正粘病毒、副粘病毒及黄病毒等的辅助诊断、流行病调查,也可用于鉴定病毒型与亚型。

三、简答题

1.(1)体积微小;(2)结构简单,仅含有一种核酸;(3)严格寄生,只能在一定种类活细胞中增殖;(4)对抗生素不敏感而对干扰素敏感。

2.基本结构为核心和衣壳;辅助结构主要是包膜,有的病毒有其他辅助结构如触须样纤维。核心成分为核酸其功能:(1)决定病毒特性;(2)病毒复制;(3)具有感染性。总之核酸是主导病毒感染、增殖、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衣壳的成分是蛋白其功能:(1)保护病毒核酸;(2)参与感染过程;(3)具有抗原性。包膜成分含蛋我糖和脂类,其功能:(1)维持病毒结构完整性;(2)有与宿主细胞膜亲和及融合的性能;(3)有病毒种、型抗原特异性。

3.ts株是条件致死性突变株,是温度敏感性突变株。ts突变株在28℃~35℃条件下可增殖而在37℃~40℃条件下不能增殖。Ts株可用于疫苗株筛选。

4.复制周期包括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及装配与释放。

5.属DNA病毒的病毒科有:小DNA病毒科如细小DNA病毒B19;乳多空病毒科如人乳头瘤病毒;腺病毒科如腺病毒;肝DNA病毒科如HBV;痘病毒科如天花病毒;疱疹病毒科如单纯疱疹病毒等。

6.属RNA病毒的病毒科有:小RNA病毒科如脊髓灰质炎病毒;黄病毒科如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逆转录病毒科如HIV和HTLV;正粘病毒科如流感病毒;副粘病毒科如麻疹病毒;弹状病毒科如狂犬病病毒。

7.病毒感染的血清学诊断方法主要有中和试验、补体结合试验、血凝抑制试验,ELISA试验及蛋白印迹技术。

8.干扰素抗病毒作用特点(1)抗病毒作用无特异性;(2)干扰素作用有种属特异性;(3)干扰素是作用于细胞,使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而发挥作用的,并不是干扰素直接作用于病毒。

四、论述题

1.人工主动免疫制剂主要有:(1)减毒活疫苗,是用自然或人工选择法来筛选对人毒力低或无毒的变异株病毒,制成活疫苗用于主动免疫,如牛痘苗、麻疹疫苗等。(2)灭活疫苗,经适当方法使病毒灭活而不影响其抗原性制备的疫苗。(3)亚单位疫苗,是用化学试剂裂解病毒,提取其包膜或衣壳的成分,除去核酸而制备的疫苗。(4)多肽疫苗,用病毒表面抗原的多肽成分制备的疫苗。(5)基因工程疫苗,即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制备的疫苗。人工被动免疫制剂有免疫血清和丙种球蛋白,或与细胞免疫有关的转移因子等。

2.持续性感染包括:①潜伏感染,其特点是长期潜伏在人体特定组织或细胞内,与机体保持相对平衡。当受某些因素影响,机体抵抗力下降,病毒激活而出现临床症状,如HSV潜伏在三叉神经节,激活后引起唇疱疹。②慢性病毒感染是于急性感染后病毒仍长期存在于体内,引起慢性过程。患者有临床症状,并能经常地或间歇地排出病毒。如乙肝病毒感染。③慢发病毒感染,其特点是潜伏长,发病慢。病原有两类:一类是逆转录病毒,如HIV;另一类是朊粒,如库鲁病。麻疹缺陷病毒引起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也属慢发病毒感染。

3.(1)溶细胞作用,病毒感染细胞在细胞内增殖造成细胞破坏死亡;(2)稳定状态感染,引起细胞膜成分改变使①细胞融合,形成多核巨细胞;②细胞膜表面出现由病毒基因编码的新抗原;(3)细胞凋亡;(4)包涵体形成;(5)细胞转化和增生,肿瘤病毒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