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03经典诵读课 (教学课件)-【大单元教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_第1页
第一单元 03经典诵读课 (教学课件)-【大单元教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_第2页
第一单元 03经典诵读课 (教学课件)-【大单元教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_第3页
第一单元 03经典诵读课 (教学课件)-【大单元教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_第4页
第一单元 03经典诵读课 (教学课件)-【大单元教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课时

经典诵读课板块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背诵了古诗,初步初步了解了古诗的大意。再读古诗,边读边思考,三首古诗的内容有什么相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1.说相同都是描写的儿童生活。2.说不同这三首诗中,儿童生活的环境不一样。第一首诗写的是农村繁忙时的村庄。第二首诗写的是寒冬时节的村庄。第三首诗写的是傍晚夕阳落山时池塘边的景象。板块二:理解诗意,想象画面。1.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说说插图画了什么内容,找到对应的诗句。★再读古诗,说一说感受到了怎样的气氛,是从什么地方感受到的。★诗中描写了儿女与童孙,他们忙着干什么?你体会到了什么?板块二:理解诗意,想象画面。点拨:古时候一般男子种田、女子纺织,这种男耕女织的生活虽然是辛苦的、忙碌的,但在当时却是人人向往的。一天的辛苦劳动后,回家看到妻儿各做各的事情,这样温馨的画面,使劳动的疲倦一扫而光,这种快乐与满足就是从劳动中得到的。不只是村子里的男男女女各尽所能,做着分内的事情,就连小孩子们有模有样,学着大人的样子在种瓜。在孩子们眼里,能帮家里做力所能及的事,劳动也是快乐的。板块二:读出诗味,体会诗情。生疏笨拙你能想象孩子们学种瓜的样子吗?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天真可爱热爱劳动板块二:读出诗味,体会诗情。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对儿童的喜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请同学们闭上双眼听配乐朗诵,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情景?总结:村庄儿女日夜劳作,虽然繁忙、辛劳,但十分快乐,孩子虽然不懂耕织,却爱学做农活,也是快乐的。这样和谐、温馨的劳动场面感染了诗人,让他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爱上了这里勤劳朴实的人们,更爱上了这温馨美好的田园生活。板块二:理解诗意,想象画面。2.古诗《稚子弄冰》稚子弄冰[宋]杨万里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稚子】幼小的孩子。【钲】一种金属打击乐器。【金盆脱晓冰】早晨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磬】一种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玻璃】一种天然玉石,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板块二:理解诗意,想象画面。

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当孩子们正醉心于那()的美妙的声音时,忽然(),发出了如()一般的声音。唉,太令人()了!穿林而过冰块儿落地玻璃破碎失望板块二:理解诗意,想象画面。全班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圈出这首诗中的动词。从这几个动词中,你感受到了儿童怎样的情绪变化?稚子弄冰[宋]杨万里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情绪变化“脱晓冰”时满心欣喜,“彩丝穿取”时小心翼翼,敲冰块时十分得意,冰块碎地时则是万分懊恼。

这首诗不仅有动作,还有色彩、声音和器物等描写。请同学们找一找。有声有色板块二:理解诗意,想象画面。★《稚子弄冰》中的“稚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天真幼稚调皮可爱板块二:理解诗意,想象画面。★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对儿童的喜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小结:对孩子来说,快乐也好沮丧也好,都是心动神移的最深刻的记忆。对作者来说,他多么羡慕这个无忧无虑、聪明可爱的孩子啊。板块二:理解诗意,想象画面。3.古诗《村晚》

[宋]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村晚【陂】池岸。【衔】含着,叼住。【浸】淹没。【漪】水中的波纹。【满】小草生机勃勃的景象【满】池水满塘的美景【衔】山叼住将要落下去的太阳,动态景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

绿油油的水草长满了池塘边缘,澄碧的池水漫上了塘岸。夕阳下,山像是衔着落日似的倒映在波光荡漾的水面上。板块二:理解诗意,想象画面。3.古诗《村晚》

[宋]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村晚“牧童”指什么人?“归去”是去哪?“横牛背”“横”可换成什么字?躺撑骑…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袁枚《所见》“横”比“骑”更加自由,更能体现牧童活泼可爱。板块二:理解诗意,想象画面。坐撑跪趴骑牧童姿态不一样,但是一样的天真可爱

[宋]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村晚最后一句有哪个字用得好?信牧童悠闲自得的样子板块二:理解诗意,想象画面。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乐曲。你脑海中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板块二:理解诗意,想象画面。村晚在山衔落日中,村晚在牧童归途中,在昼出耘田的忙碌中,在滚滚麦浪中,在飞鸟投林中,在村子的小巷深处犬吠中,在悠扬无腔的笛声中,妈妈对孩子呼唤声中,村晚在落日余晖中,在炊烟袅袅中,在声声蛙鸣中,在金色的田间小路上……“村晚”在哪里?板块三:对比阅读,改写古诗。

找出本课三首诗中描写儿童表现的词语,说一说:通过这些词,你发现不同诗人笔下的儿童有着怎样的不同点和相同点?板块三:对比阅读,改写古诗。古诗描写儿童表现的词语共同点四时田园杂兴稚子弄冰村晚学种瓜纯真可爱、招人喜欢童年生活充满了乐趣脱晓冰横牛背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诗,发挥想象,把诗的内容改写成小短文。尽量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自己想象到的画面。不要逐句翻译原文,要抓住重点,想象儿童的神态、动作、心理等。板块三:对比阅读,改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正是初夏时节,稻田里的秧苗都到了该除草的时候了。白天,村子里的男人们就都到稻田里去除草。妇女白天忙完了家中别的家务活以后,晚上也不闲着,忙着又是搓麻线,又是织布。全村的年轻人都各忙各的,忙得不亦乐乎。

那些孩子们既不会耕田也不会织布,可也闲不下来。因为他们从小被父母耳濡目染,也都热爱劳动。你看,在茂盛成荫的桑树底下,他们正在忙着学习种瓜呢!示例板块四:朗读并背诵《游子吟》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了解作者孟郊(751年-814年)字东野,汉族,唐代著名诗人,少年时期隐居嵩山。孟郊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今传本《孟东野诗集》10卷。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读一读,背一背。板块四:朗读并背诵《游子吟》诗意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的晚,衣服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注释【游子】古代称远游旅居的人。【吟】一种诗体。【临】将要。【意恐】担心。【寸草心】形容子女微小的心意。【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板块四:朗读并背诵《游子吟》

★说一说“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中包含了怎样的情感。

★试着说说自己对“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理解。体会情感板块四:朗读并背诵《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儿女母爱区区小草春天的阳光母爱的伟大、无私对母亲的爱、感激板块五:主题概括,拓展延伸。1.主题概括(1)《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一诗中描写了儿女与童孙,让我们体会到了村庄儿女们的辛勤忙碌和热爱劳动。(2)《稚子弄冰》描写了儿童在严寒天气弄冰玩耍、自得其乐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儿童的喜爱之情。(3)《村晚》一诗中作者雷震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恬静、悠闲自在的乡村图画。这份美体现在景美、人乐。真是好一幅优美恬静、天真烂漫的牧童骑牛晚归图啊。板块五:主题概括,拓展延伸。(1)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2.拓展延伸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2)描写古代儿童生活的诗句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唐]胡令能《小儿垂钓》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高鼎《村居》儿童急走追黄碟,飞入菜花无处寻。——[宋]杨万里《宿新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