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龙东十校2024届高三联考历史试题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题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相应区域内,超出答题区域或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松花江流域的左家山下层文化遗址内发现的墓葬中,女性墓葬有装饰品作为随葬品,而男性墓葬无随葬品。聚落遗址的灰坑中普遍发现鱼骨、兽骨、蚌壳等日常食物残存,还存在石斧、石锄、陶纺轮等遗物。这表明左家山下层文化()A.原始农业占据主导 B.渔猎采集为经济主体C.主要使用打制石器 D.逐渐出现了贫富分化2.东汉时期,豪族把持了乡举里选,影响着举孝廉乡评。人们为了能够被举荐,只能趋附权贵。阳嘉元年(132年),顺帝接受左雄建议:凡举孝廉者,“皆先诣公府,诸生试家法,文吏课笺奏”,只有通章句、能笺奏者,“乃得应选。”阳嘉新制()A.有利于抑制政治腐败 B.事实上废除了察举制C.扩大了儒家思想影响 D.壮大了庶族地主势力3.隋建立后,命州县官“大索貌阅”。如表是不同史籍中对这一史实的记载,据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时间内容开皇三年(隋文帝583年)是时山东尚承齐俗,机巧奸伪,避役惰游者十六七。四方疲人,或诈老诈小,规免租赋。高祖令州县大索貌阅(《隋书·食货制》)十一月,“尚希时见天下州郡过多,上表曰: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所谓民少官多,……今存要去闲,并小为大,国家则不亏粟帛……,帝览而嘉之,于是遂罢天下诸郡”(《隋书·杨尚希传》和《隋书·高祖本纪》)大业五年(隋炀帝605年)时户口多漏。或年及成了,犹诈为小,未至于老,已免租赋。蕴……因是条奏,皆令貌阅⋯⋯帝谓有官曰:“前代无好人,致此罔冒。今进民户口皆从实者,全由裴蕴一人用心。”(《隋书》和《北史》《裴蕴传》)裴蕴以民间版籍,脱漏户口及诈注老小尚多,奏令貌阅。(《资治通鉴·隋纪五》)A.隋朝逃避赋税现象严重 B.隋朝社会矛盾较为尖锐C.大业五年隋朝大索貌阅 D.官修史书史料价值有限4.有学者阐述:考古发现宋代浙江龙泉窑在瓯江两岸和松溪上游,有窑址200多处,形成长达五六百华里的瓷业地带。福建瓷窑遗址分布也很广泛,如著名的建窑遗址在今建阳市水吉镇,南浦溪沿岸已经发现20余处窑址。据此,该学者论证的主题最有可能是()A.古代经济重心的逐渐转移 B.东南沿海外贸港口的繁荣C.宋代经济结构发生的变迁 D.海上丝绸之路的物质基础5.明代短篇小说集“三言”“二拍”,采用市民大众乐于接受的寓教于乐的方式,刻画了众多出身市井的小人物形象,或讲述市井商人经商逐利发家致富的生活内容,或讲述穷困寥落的士子的发迹故事。这反映了()①封建专制统治日益走向衰落②心学思想影响小说题材选择③短篇小说是文学创作的主流④世俗文学折射社会经济生活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6.1862年,清政府设立了我国近代第一个外语教育学堂京师同文馆,它首先设立英文馆,将原有的俄罗斯馆并入同文馆,次年设立法文馆,1897年,清政府又在同文馆中设立东文馆,招收学生学习日文。同文馆外语语种的增设,折射出()A.列强在华侵略势力的消长 B.中国外语教育的曲折历程C.国人天朝上国观念受冲击 D.清政府重视学习西方文化7.共产党员熊亨瀚和曾三分别担任《湖南通俗日报》报社的馆长和报馆编辑,奉国民党湖南省教育厅命令进行内容革新。该报以“密切联络工农商学群众”为根本办报原则,采用头版版面等形式,通过“吴逆部队已完全肃清了”等震撼人心的词汇,反映前线胜利消息,该报报道()A.促成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形成 B.推动农村革命根据地巩固C.配合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 D.促使苏维埃政权力量的壮大8.如图为漫画《全民抗战的巨浪》。此画将中国抗日军民比作汹涌咆哮的“巨浪”。作品旨在()A.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B.坚定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C.增强中华民族抵抗强敌凝聚力 D.宣传中国共产党全民抗战路线9.1949年10月17日,《人民日报》刊文《北京各大学课程改革工作》,指出燕京大学添设了中国新民主主义经济问题、马列主义基本问题、中国社会史、历史哲学及《共产党宣言》和联共党史等新的课程。北京各大学的课程改革()A.有利于建构新型价值观念 B.适应了社会主义建设需要C.促进了国民经济恢复发展 D.深受苏联教育模式的影响10.如表是1961年、1962年我国进口商品构成情况,它表明当时()1960年1961年1962年进口生产资料占全部进口商品总额95%61.9%55.4%进口消费资料占全部进口商品总额38.1%(粮油食品:35.8%)44.8%(粮油食品:41.3%)A.中国面临严峻的国际形势 B.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C.工业化建设方针已经改变 D.政府努力克服经济困难11.娜娜女神是古代两河流域南部最古老的神祇之一,后来被波斯帝国接受。塞琉古王国时期,希腊人又将娜娜女神认同为他们原来的城市保护神阿特米斯。在叙利亚帕尔米拉遗址的一个镶嵌图案上,还有一身穿希腊服装的阿特米斯形象,被认同为娜娜。上述现象体现出()A.战争推动了区域文化发展 B.希腊文化与西亚文化交融C.亚历山大专制统治影响深远 D.塞琉古王国实行文化宽容12.波隆那地处意大利北部商业要冲,诉讼案件颇多。当时知名的罗马法学者艾尼利阿斯在波隆那讲学,前来求学者甚众,法律逐渐从神学中分离出来成了独立的学科。约于1158年波隆那大学诞生。波隆那大学的诞生()A.是资本主义萌芽的表现 B.推动了世俗学校的兴起C.适应了市民阶级的要求 D.冲击了天主教会的权威13.马丁·路德作品所使用的德语尽量使用了百姓最常使用的词汇。如表是路德作品的印刷与再版情况(不包括《圣经》)。对此解读正确的是,马丁·路德思想的传播()1516-15171518-15241525-15291530-15341535-15391540-1544所有的印刷与重印作品数量德语作品31310560326200155拉丁语作品426668467350德语作品占比42.9%83.1%89.2%87.6%73.3%74.6%A.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发展了文化教育事业 C.推动了人文主义兴起 D.促成了德意志的统一14.1881年3月,共和党人吉托写信给美国总统加菲尔德,请求总统赐予职位,并提醒他“不要忘记在上一年总统竞选中,我为总统先生当选所效尽的犬马之劳”,但却遭到漠视。1881年7月,加菲尔德总统在华盛顿火车站被求职未成的吉托枪击身亡。这一事件表明()A.人们要求平等参与政府工作 B.经济发展导致社会矛盾激化C.两党政治制约社会发展步伐 D.政府用人制度变革迫在眉睫15.当代世界,在国际法领域逐渐形成了有关国际贸易法、国际货币法、国际投资法、国际产品责任法、国际反托拉斯法等许多原则及规则,从而使有关国际经济关系的实体法大大增加。这反映了()A.传统国际法不能维护世界和平 B.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推进C.大国间平等协商干预国际市场 D.国际法的约束力得到加强16.1991年,新加坡政府发表了《共同价值观白皮书》,列举了五项共同价值观;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社会关怀,尊重个人:求同存异,避免冲突;种族和谐,宗教宽容。这最能反映新加坡()A.实现多元文化的和谐共处 B.儒家文化是主流意识形态C.创造了新的现代东方文化 D.推动多种文化的平等发展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105年宋徽宗曾颁布诏令,命在边疆民族地区实行汉语及当地民族语言的双语教学。辽朝时期,以上京道为例,除在上京临潢府设置国子学、上京学外,还在地方上设置州县学。继辽之后兴起的金、元两朝,其统治阶层同样致力于推广汉语。如元成宗在《兴学诏》中亦令自上都、大都,至各路、府、州、县、邑,皆设置庙学、书院。对于宋、辽、金、元知识分子而言,其学习的内容皆为儒家经典。如,金朝各级学校所用教材都由官方指定,由国子监印制颁行,其内容大致有经、史、子三类。在元代,“四书”“五经”是各民族参加科举考试的官方指定书目。清人钱大昕在《元史·艺文志》记载,辽、金、元三朝还以各自民族文字将汉文经典翻译为本民族文字,涉及经史、医学、文字等书和以汉文译蒙文史籍,共三十余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在这一时期得到发展。——摘编自韩雨默孙国军《宋辽金元: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及多元一体格局研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辽、金、元时期汉语得到推广的基本途径以及政治原因。(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在语言文字上的主要表现,分析其主要影响。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刘大鹏是山西太原市晋源区赤桥村人,生于清咸丰七年(1857),逝于民国三十一年(1942).他从光绪十七年(1891)开始写日记,一直写到去世前五天,是为《退想斋日记》。以下是学者研究该日记的摘要。活动摘录复杂心态1878年,刘大鹏考中秀才,1894年考中举人,此后分别于1895、1898、1903年三次参加会试,均不第。期间,从1892年开始至1909年,先后在赤桥附近的王郭村、邻县太谷南席村家塾授学。1896年,对于各省有修铁路、开矿务之事,只觉得“人心惶惶,不知措置,殊令人诧异”,认为这些都是谣言且“士农工商,皆言其不便。”1898年刘氏赴京会试之余前往天津览新修铁路,坐新式火车。对于废除科举制,他认为“天下学校全改为学堂,学堂者外洋各国之民也……学术之坏不知伊于胡底耳。”1908年赴省城游览山西大学堂、师范学堂等。此前,他得知省城大学堂名额不够继续招生时,即令儿子进城应考。1913年“不得已而就煤炭之生涯”,同时“不得已而应允”县议会议长之职,1914年应友人之邀“集资本,租赁石门窑,以开采煤矿”。1915年当选国民会议议员,1916年充任县教育会会长,1917年又被推选为县清查财政公所所长等职。1923年因煤价大涨,煤窑打算添购几头牛,刘氏即代管账房之事。1913年日记:“辛亥革命”为“变乱”“叛逆”。其日记纪年沿用大清“宣统”年号,“以予系大清之人,非民国之人耳”。1918年因家乡留辫者所剩无几,刘氏感叹“发辫为清家之国粹,何以不幸遭此灾殃哉!”他始终不以商界人士自居,“余家以耕读为业,不耕则糊口不足,不读则礼仪不知。”日记中记载:“当此之时,正在麦收,人工十分紧急……粮价却大减,又加晋北军务之差,农皆支差,不堪其苦矣。”紧扣材料所示信息,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知识,为学者的日记摘要命名,并阐释其理由。(要求:名称中须包含时间尺度:史实准确,逻辑严谨,表述清晰。)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丝绸之路”是自汉代以来贯穿中国两千多年历史的亚欧大陆贸易大通道。包括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它推动了中华文明、波斯文明、罗马文明以及阿拉伯文明等诸多文明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使源于世界不同区域的物产通过丝绸之路得以融通、共享、互通有无,孕育了伟大的丝绸之路精神。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市场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是老牌殖民帝国西班牙和葡萄牙主导的海外殖民掠夺阶段;二是荷兰和英国等新兴殖民帝国主导的海外强制贸易阶段,存在着不平等贸易和海外领土扩张;三是后起的美国等国家主导的金融和资本市场阶段,从表面上看采用的是对外援助等国际合作模式,但仍存在结构性不平等。在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日益紧密的前提下,中国继承丝绸之路精神,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2013—2019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从1.04万亿美元增至1.34万亿美元,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超过1000亿美元,年均增长4.4%,有效促进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摘编自毛欣欣《“一带一路”倡议的历史底蕴与使命》(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以来至20世纪末,世界市场发展过程体现的主要特点。(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丝绸之路精神”的内涵,概括“一带一路”实施的意义。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53年到1870年在奥斯曼(1809—1891)市长主持下的对巴黎的彻底改造,被称为“宏大工程”,是巴黎进入“现代城市”的标志。在此期间,巴黎的各种道路总长度大幅度增加,道路也比以前拓宽了许多。城市主干道之外增加了人行道和林荫大道,道路旁设置了公共厕所、垃圾箱等。从1852年末到1859年末,巴黎市内有大量房屋被拆迁,大量新房屋被供应到市场上。巴黎还新建起大批公共建筑,如市政厅、学校、教堂、医院等。下水管道总长也大幅度扩展。奥斯曼式的改造遍及法国各个城市,19世纪末的罗马、维也纳等也都纷纷效仿建设了奥斯曼式的大道。——摘编自朱明《奥斯曼时期的巴黎城市改造和城市化》材料二法国自然主义作家左拉(1840—1902)于1877年发表了小说《小酒店》。作者描述到,小说主人公每天的清早,从某个三层楼房的旅馆望出去,便能够清晰地看到从城市的外部,如蒙马特和教堂大街的方向上,有汹涌的人流、物流等涌向这个茫茫大海似的巴黎之中,而“这里面……有因一时的障碍而拥挤在道路上的人群,有去上工的络绎不绝的工人队伍。”在背离巴黎的一座火车站的铁桥附近,有许多参差不齐的房子,墙上糊着大幅的、被机器吐出的烟煤熏黄了的广告。——摘编自李麦产《欧美国家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景象及城乡关系述略——基于外国文学的视窗》(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奥斯曼时期实施“宏大工程”表现,分析其意义。(2)结合材料一,分析材料二史料价值。
龙东十校2024届高三联考历史试题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题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相应区域内,超出答题区域或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松花江流域的左家山下层文化遗址内发现的墓葬中,女性墓葬有装饰品作为随葬品,而男性墓葬无随葬品。聚落遗址的灰坑中普遍发现鱼骨、兽骨、蚌壳等日常食物残存,还存在石斧、石锄、陶纺轮等遗物。这表明左家山下层文化()A.原始农业占据主导 B.渔猎采集为经济主体C.主要使用打制石器 D.逐渐出现了贫富分化【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该聚落遗址灰坑中普遍发现鱼骨、兽骨、蚌壳等食物残存,表明渔猎活动是获取食物的主要方式。出土的石斧、石锄属于农业生产工具,但这类工具在遗址中数量有限,可以说明农业规模较小。由此可见,左家山下层文化的经济形态以渔猎采集为主,辅以早期农业和手工业活动,B项正确;虽然遗址中有石斧、石锄等农具,但仅根据这些不能得出原始农业占据主导地位,排除A项;材料中提到了石斧、石锄、陶纺轮等遗物,说明当时主要使用磨制石器,并非打制石器,排除C项;材料仅表明女性墓葬有装饰品作为随葬品,男性墓葬无随葬品,这只能说明性别在随葬品上存在差异,不能直接推断出逐渐出现了贫富分化,贫富分化一般是指社会成员在财富占有量上出现较大差距,排除D项。故选B项。2.东汉时期,豪族把持了乡举里选,影响着举孝廉的乡评。人们为了能够被举荐,只能趋附权贵。阳嘉元年(132年),顺帝接受左雄建议:凡举孝廉者,“皆先诣公府,诸生试家法,文吏课笺奏”,只有通章句、能笺奏者,“乃得应选。”阳嘉新制()A.有利于抑制政治腐败 B.事实上废除了察举制C.扩大了儒家思想影响 D.壮大了庶族地主势力【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在东汉豪族把持乡举里选时,人们为被举荐趋附权贵,易滋生腐败现象。而阳嘉新制规定举孝廉者要经过考试,“诸生试家法,文吏课笺奏”,以才能作为选拔标准,这就减少了豪族凭借主观意愿和裙带关系举荐的情况,使得选拔更加公正,所以有利于抑制政治腐败,A项正确;阳嘉新制只是对察举制中举孝廉的选拔方式进行了改革,增加了考试环节,并非废除察举制,察举制依旧存在,只是选拔流程更完善,排除B项;虽然考试内容中有“诸生试家法”,但该措施主要目的是规范选官,抑制当时选官中的不良现象,而不是单纯为了扩大儒家思想影响,排除C项;材料中并没有体现出阳嘉新制对庶族地主势力壮大的作用,材料重点强调的是选官方式的改变,排除D项。故选A项。3.隋建立后,命州县官“大索貌阅”。如表是不同史籍中对这一史实的记载,据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时间内容开皇三年(隋文帝583年)是时山东尚承齐俗,机巧奸伪,避役惰游者十六七。四方疲人,或诈老诈小,规免租赋。高祖令州县大索貌阅(《隋书·食货制》)十一月,“尚希时见天下州郡过多,上表曰: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所谓民少官多,……今存要去闲,并小为大,国家则不亏粟帛……,帝览而嘉之,于是遂罢天下诸郡”(《隋书·杨尚希传》和《隋书·高祖本纪》)大业五年(隋炀帝605年)时户口多漏。或年及成了,犹诈为小,未至于老,已免租赋。蕴……因是条奏,皆令貌阅⋯⋯帝谓有官曰:“前代无好人,致此罔冒。今进民户口皆从实者,全由裴蕴一人用心。”(《隋书》和《北史》《裴蕴传》)裴蕴以民间版籍,脱漏户口及诈注老小尚多,奏令貌阅。(《资治通鉴·隋纪五》)A.隋朝逃避赋税现象严重 B.隋朝社会矛盾较为尖锐C.大业五年隋朝大索貌阅 D.官修史书史料价值有限【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隋朝(中国)。根据材料“机巧奸伪,避役惰游者十六七。四方疲人,老诈小,规免租赋”“时户口多漏。或年及成丁,犹诈为小,未至于老,已免租赋”“民间版籍,脱漏户口及诈注老小尚多”等记载可以看出,隋朝存在大量逃避赋税的现象,A项正确;材料主要围绕逃避赋税和“大索貌阅”这一举措展开,并没有直接体现出隋朝社会矛盾较为尖锐,排除B项;开皇三年(583年)隋文帝就已经令州县大索貌阅,并非仅大业五年,排除C项;官修史书虽然可能存在一些主观因素,但仍然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不能一概而论地说其价值有限,排除D项。故选C项。4.有学者阐述:考古发现宋代浙江龙泉窑在瓯江两岸和松溪上游,有窑址200多处,形成长达五六百华里的瓷业地带。福建瓷窑遗址分布也很广泛,如著名的建窑遗址在今建阳市水吉镇,南浦溪沿岸已经发现20余处窑址。据此,该学者论证的主题最有可能是()A.古代经济重心的逐渐转移 B.东南沿海外贸港口的繁荣C.宋代经济结构发生的变迁 D.海上丝绸之路的物质基础【答案】D【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浙江龙泉窑位于瓯江两岸和松溪上游,福建建窑遗址分布于南浦溪沿岸。这些河流均为东南沿海港口的重要内河通道(如瓯江连通温州港,松溪、南浦溪连通福州港)。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始点。瓷窑沿江河密集分布,瓷器通过水路运往港口,再经海路外销,是海上丝绸之路的物质基础,D项正确;经济重心南移在南宋已完成,但题干未提及农业、人口等经济结构的全面变化,仅聚焦瓷窑分布,排除A项;瓯江两岸和松溪上游、南浦溪这些河流均为东南沿海港口的重要内河通道,主要涉及的手工业的发展,而不是对外贸易的频繁程度,排除B项;经济结构变迁需涉及农业、手工业、商业的比例变化,但题干仅强调瓷器生产的集中,未体现整体经济结构的转型,排除C项,故选D项。5.明代短篇小说集“三言”“二拍”,采用市民大众乐于接受的寓教于乐的方式,刻画了众多出身市井的小人物形象,或讲述市井商人经商逐利发家致富的生活内容,或讲述穷困寥落的士子的发迹故事。这反映了()①封建专制统治日益走向衰落②心学思想影响小说题材选择③短篇小说是文学创作的主流④世俗文学折射社会经济生活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明代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明代后期政治腐败加剧,但题干中“市井小人物发迹”等内容更多反映经济生活变迁,而非直接指向封建制度的衰落,且“三言”“二拍”的创作主旨并非批判专制,①错误;明代中后期,王阳明心学强调“知行合一”和个体价值,推动了对市井生活和普通人情感表达的关注。这一思想渗透到文学创作中,使小说题材更贴近市民阶层的真实生活,②正确;明代长篇小说(如四大名著)成就更为突出,“三言”“二拍”虽是白话短篇高峰,但未被史料明确称为“主流”,③错误;“三言”“二拍”大量描写商人经商逐利、市井百姓的婚恋与社交,反映了明代商品经济繁荣和市民阶层壮大的社会现实,④正确。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6.1862年,清政府设立了我国近代第一个外语教育学堂京师同文馆,它首先设立英文馆,将原有的俄罗斯馆并入同文馆,次年设立法文馆,1897年,清政府又在同文馆中设立东文馆,招收学生学习日文。同文馆外语语种的增设,折射出()A.列强在华侵略势力的消长 B.中国外语教育的曲折历程C.国人天朝上国观念受冲击 D.清政府重视学习西方文化【答案】A【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62-1897年(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同文馆的设置是为了培养外语翻译人才,切合当时对外交流的需求,这从侧面反映了外国侵略势力在中国的扩张,结合所学可知,甲午战争后,1897年同文馆招收学生学习日文、增设日语语种,说明日本在中国的侵略势力增长,A项正确;同文馆增设外语语种,不能反映中国外语教育的历程曲折,排除B项;材料不能看出国人对同文馆增设外语语种的态度,不能得出“国人天朝上国观念受冲击”,排除C项;同文馆的设置是为了培养外语翻译人才,切合当时对外交流的需求,清政府并非重视学习西方文化,排除D项。故选A项。7.共产党员熊亨瀚和曾三分别担任《湖南通俗日报》报社的馆长和报馆编辑,奉国民党湖南省教育厅命令进行内容革新。该报以“密切联络工农商学群众”为根本办报原则,采用头版版面等形式,通过“吴逆部队已完全肃清了”等震撼人心的词汇,反映前线胜利消息,该报报道()A.促成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形成 B.推动农村革命根据地巩固C.配合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 D.促使苏维埃政权力量的壮大【答案】C【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中报道提及“吴逆部队已完全肃清了”,“吴逆”指北洋军阀吴佩孚,他是北伐战争(1926—1928年)的主要目标之一。这说明报纸内容直接关联国民革命军的军事行动,且该报以“密切联络工农商学群众”为原则,通过头版宣传前线胜利消息,旨在动员群众支持北伐,这与国民革命“打倒军阀、统一中国”的目标高度契合,C项正确;革命统一战线形成于1924年国民党一大,而题干中报纸活动发生在1926年北伐期间,时间不符,排除A项;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始于1927年秋收起义后(如井冈山根据地),国民革命时期尚未形成大规模根据地,排除B项;苏维埃政权是1927年国共分裂后共产党建立的政权形式(如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与题干时间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8.如图为漫画《全民抗战的巨浪》。此画将中国抗日军民比作汹涌咆哮的“巨浪”。作品旨在()A.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B.坚定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C.增强中华民族抵抗强敌凝聚力 D.宣传中国共产党全民抗战路线【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漫画把中国抗日军民比作汹涌咆哮的“巨浪”,“巨浪”具有强大的力量,且是一个整体,这形象地体现了将全体中华民族的力量凝聚起来共同抵抗强敌的含义,所以该作品旨在增强中华民族抵抗强敌的凝聚力,C项正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已经建立,从漫画名称《全民抗战的巨浪》以及将抗日军民比作“巨浪”来看,此时并非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阶段,排除A项;坚定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主要侧重于从精神鼓励的角度,让人民相信能够取得胜利。而漫画更强调的是将全体抗日军民视为一个整体,突出的是民族的凝聚力,排除B项;宣传中国共产党全民抗战路线,重点在于突出共产党的抗战主张等相关内容。但漫画主要强调的是全体抗日军民的力量,并非单纯突出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全民抗战路线,排除D项。故选C项。9.1949年10月17日,《人民日报》刊文《北京各大学的课程改革工作》,指出燕京大学添设了中国新民主主义经济问题、马列主义基本问题、中国社会史、历史哲学及《共产党宣言》和联共党史等新的课程。北京各大学的课程改革()A.有利于建构新型价值观念 B.适应了社会主义建设需要C.促进了国民经济恢复发展 D.深受苏联教育模式的影响【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9年(中国)。大学课程的设置会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重要影响,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接触并接受新的价值观念,有利于建构符合新民主主义社会及未来发展方向的新型价值观念,A项正确;1949年10月新中国刚成立,此时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阶段,社会主义建设还未全面展开,排除B项;国民经济恢复发展主要依靠一系列经济政策和措施,如土地改革、合理调整工商业等,大学课程改革主要是对教育和思想文化领域产生影响,与国民经济恢复发展没有直接关联,排除C项;题干中只是提到燕京大学开设了一些与马克思主义相关的课程,并没有体现出这些课程的设置是深受苏联教育模式影响,不能仅仅因为开设了联共党史等课程就认定深受苏联教育模式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10.如表是1961年、1962年我国进口商品构成情况,它表明当时()1960年1961年1962年进口生产资料占全部进口商品总额95%61.9%55.4%进口消费资料占全部进口商品总额381%(粮油食品:35.8%)44.8%(粮油食品:41.3%)A.中国面临严峻的国际形势 B.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C.工业化建设方针已经改变 D.政府努力克服经济困难【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61-1962年(中国)。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1960-1962年进口生产资料占全部进口商品总额的比例下降,进口消费资料占比上升,尤其是粮油食品在进口消费资料中占比较大。结合所学知识,当时我国处于国民经济困难时期,政府通过调整进口商品结构,增加消费资料尤其是粮油食品的进口,努力克服经济困难,D项正确;表格中主要呈现的是我国进口商品构成情况,并没有直接体现国际形势方面的内容,所以无法从表格信息得出中国面临严峻的国际形势,排除A项;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主要体现在农业、工业等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等方面,表格仅展示了进口生产资料和进口消费资料在进口商品总额中的占比变化,不能反映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排除B项;表格内容没有涉及工业化建设方针的相关信息,不能得出工业化建设方针已经改变,排除C项。故选D项。11.娜娜女神是古代两河流域南部最古老的神祇之一,后来被波斯帝国接受。塞琉古王国时期,希腊人又将娜娜女神认同为他们原来的城市保护神阿特米斯。在叙利亚帕尔米拉遗址的一个镶嵌图案上,还有一身穿希腊服装的阿特米斯形象,被认同为娜娜。上述现象体现出()A.战争推动了区域文化的发展 B.希腊文化与西亚文化交融C.亚历山大专制统治影响深远 D.塞琉古王国实行文化宽容【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两河流域)。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娜娜女神属于西亚文化范畴,希腊人将其与自己的城市保护神阿特米斯认同,体现了希腊文化与西亚文化的交融,B项正确;题干中并没有提及战争相关内容,没有表明是战争推动了这种文化现象,排除A项;题干中没有任何关于亚历山大专制统治的描述,无法得出相关结论,排除C项;题干重点强调的是文化的交融,而非塞琉古王国实行文化宽容政策,排除D项。故选B项。12.波隆那地处意大利北部商业要冲,诉讼案件颇多。当时知名的罗马法学者艾尼利阿斯在波隆那讲学,前来求学者甚众,法律逐渐从神学中分离出来成了独立的学科。约于1158年波隆那大学诞生。波隆那大学的诞生()A.是资本主义萌芽的表现 B.推动了世俗学校的兴起C.适应了市民阶级的要求 D.冲击了天主教会的权威【答案】C【解析】【详解】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正向题、影响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欧洲)。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波隆那地处意大利北部商业要冲,过往商旅络绎不绝,商业纠纷时有发生,诉讼案件不断;知名法律学者的讲学,适应了市民的需求,因此波隆那大学求学者甚众,并推动了法律从神学中分离出来成了独立的学科。12世纪波隆那大学诞生,进一步适应了社会发展和市民阶级的要求,C项正确;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在14、15世纪,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强调法律的传播和发展,而且大学最初为教会所控制,B项说法不准确,排除B项;文艺复兴运动冲击了天主教的权威,而材料反映的是12世纪的欧洲,处于天主教的独裁统治之下,排除D项。故选C项。13.马丁·路德作品所使用的德语尽量使用了百姓最常使用的词汇。如表是路德作品的印刷与再版情况(不包括《圣经》)。对此解读正确的是,马丁·路德思想的传播()1516-15171518-15241525-15291530-15341535-15391540-1544所有的印刷与重印作品数量德语作品31310560326200155拉丁语作品426668467350德语作品占比42.9%83.1%892%87.6%73.3%74.6%A.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发展了文化教育事业 C.推动了人文主义兴起 D.促成了德意志的统一【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世纪(欧洲)。从材料可知,马丁・路德作品中德语作品使用百姓常用词汇,且德语作品印刷与再版数量在总印刷与重印作品数量中占比较高,这表明其作品能被广大普通民众接触和接受,说明马丁・路德思想的传播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A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的是马丁・路德作品的印刷与再版情况以及德语作品的占比等,重点在于其思想传播的情况,而非对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该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人文主义在文艺复兴时期就已经兴起,而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是在文艺复兴之后,该项表述错误,排除C项;德意志的统一是在19世纪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实现的,与16世纪马丁・路德思想的传播没有直接关联,排除D项。故选A项。14.1881年3月,共和党人吉托写信给美国总统加菲尔德,请求总统赐予职位,并提醒他“不要忘记在上一年总统竞选中,我为总统先生当选所效尽的犬马之劳”,但却遭到漠视。1881年7月,加菲尔德总统在华盛顿火车站被求职未成的吉托枪击身亡。这一事件表明()A.人们要求平等参与政府工作 B.经济发展导致社会矛盾激化C.两党政治制约社会发展步伐 D.政府用人制度变革迫在眉睫【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81年(美国)。吉托因求职未成枪击总统这一极端事件,反映出当时政府用人制度存在严重问题,已经引发了恶性后果,所以表明政府用人制度变革迫在眉睫,D项正确;题干主要围绕吉托因求职未成枪击总统事件展开,并没有体现出“人们要求平等参与政府工作”这一普遍诉求,吉托只是个人求职行为,不能代表大众要求平等参与政府工作,排除A项;题干中没有提及经济发展相关内容,也没有表明枪击事件与经济发展导致的社会矛盾激化有直接联系,排除B项;题干中未涉及两党政治对社会发展步伐制约的相关信息,吉托枪击总统是因为个人求职问题,并非两党政治因素,排除C项。故选D项。15.当代世界,在国际法领域逐渐形成了有关国际贸易法、国际货币法、国际投资法、国际产品责任法、国际反托拉斯法等许多原则及规则,从而使有关国际经济关系的实体法大大增加。这反映了()A传统国际法不能维护世界和平 B.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推进C.大国间平等协商干预国际市场 D.国际法的约束力得到加强【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推进,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货币等经济活动越来越频繁和复杂。为了规范这些跨国经济关系,就需要制定一系列的规则和原则,于是国际贸易法、国际货币法、国际投资法等有关国际经济关系的实体法大大增加,B项正确;题干重点强调的是国际经济关系实体法的增加,并未提及传统国际法与维护世界和平的关系。不能因为国际经济关系实体法增加,就得出传统国际法不能维护世界和平的结论,排除A项;题干中并没有任何信息表明大国间平等协商干预国际市场,不能从国际经济关系实体法的增加,就推断出大国间的这种行为,属于无中生有,排除C项;题干主要说的是国际经济关系实体法数量的增加,并没有关于国际法约束力是否加强的相关表述。不能将法律数量的增加简单等同于约束力的加强,两者不是必然的因果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16.1991年,新加坡政府发表了《共同价值观白皮书》,列举了五项共同价值观;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社会关怀,尊重个人:求同存异,避免冲突;种族和谐,宗教宽容。这最能反映新加坡()A.实现多元文化的和谐共处 B.儒家文化是主流意识形态C.创造了新的现代东方文化 D.推动多种文化的平等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91年(新加坡)。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新加坡作为亚洲新兴工业国,引入注目,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注意发扬儒家文化的精华,如种族和谐、重视教育、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同时有注意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如科学技术、管理知识等,努力创造新的现代东方文化,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新加坡政府发表的“共同价值观”白皮书,而不是多元文化,排除A项;据材料不能推断新加坡是“儒家文化的主流意识形态”,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新加坡政府发表的“共同价值观”,不是多种文化,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105年宋徽宗曾颁布诏令,命在边疆民族地区实行汉语及当地民族语言的双语教学。辽朝时期,以上京道为例,除在上京临潢府设置国子学、上京学外,还在地方上设置州县学。继辽之后兴起的金、元两朝,其统治阶层同样致力于推广汉语。如元成宗在《兴学诏》中亦令自上都、大都,至各路、府、州、县、邑,皆设置庙学、书院。对于宋、辽、金、元知识分子而言,其学习的内容皆为儒家经典。如,金朝各级学校所用教材都由官方指定,由国子监印制颁行,其内容大致有经、史、子三类。在元代,“四书”“五经”是各民族参加科举考试的官方指定书目。清人钱大昕在《元史·艺文志》记载,辽、金、元三朝还以各自民族文字将汉文经典翻译为本民族文字,涉及经史、医学、文字等书和以汉文译蒙文史籍,共三十余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在这一时期得到发展。——摘编自韩雨默孙国军《宋辽金元: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及多元一体格局研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辽、金、元时期汉语得到推广的基本途径以及政治原因。(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在语言文字上的主要表现,分析其主要影响。【答案】(1)途径:建立官学教育体系;使用统一教材;科举考试以儒家经典为内容;辽、金、元以民族文字翻译汉文经典。原因:统治者重视;少数民族政权统治者为了加强对中原地区统治,学习汉族先进文化。(2)表现:“多元”,指汉族、契丹族、女真族、蒙古族等民族语言文字同时存在;“一体”,指汉语推广到边疆民族地区,扩展了汉字的使用范围,汉语成为当时中国全境的通用语言文字。影响:为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提供文化基础;有利于各民族形成相似的伦理道德观念;加深了对汉文化精华的认同;强化了不同民族间的心理认同(加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题、原因题。时空是古代中国。途径:据材料“辽朝时期,以上京道为例,除在上京临潢府设置国子学、上京学外,还在地方上设置州县学。”可知,建立官学教育体系;据材料“对于宋、辽、金、元知识分子而言,其学习的内容皆为儒家经典。”可知,使用统一教材;据材料“在元代,‘四书’‘五经’是各民族参加科举考试的官方指定书目。”可知,科举考试以儒家经典为内容;据材料“辽、金、元三朝还以各自民族文字将汉文经典翻译为本民族文字,涉及经史、医学、文字等书和以汉文译蒙文史籍,共三十余部。”可知,辽、金、元以民族文字翻译汉文经典。原因:据材料“1105年宋徽宗曾颁布诏令,命在边疆民族地区实行汉语及当地民族语言的双语教学。”可知,统治者重视;结合所学,从统治者目的答题,少数民族政权统治者为了加强对中原地区统治,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题、影响题。时空是古代中国。表现:据材料“辽、金、元三朝还以各自民族文字将汉文经典翻译为本民族文字,涉及经史、医学、文字等书和以汉文译蒙文史籍,共三十余部。”可知,“多元”,指汉族、契丹族、女真族、蒙古族等民族语言文字同时存在;据材料“命在边疆民族地区实行汉语及当地民族语言的双语教学。”可知,“一体”,指汉语推广到边疆民族地区,扩展了汉字的使用范围,汉语成为当时中国全境的通用语言文字。影响:结合所学可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等角度作答,为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提供文化基础;有利于各民族形成相似的伦理道德观念;加深了对汉文化精华的认同;强化了不同民族间的心理认同(加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刘大鹏是山西太原市晋源区赤桥村人,生于清咸丰七年(1857),逝于民国三十一年(1942).他从光绪十七年(1891)开始写日记,一直写到去世前五天,是为《退想斋日记》。以下是学者研究该日记的摘要。活动摘录复杂心态1878年,刘大鹏考中秀才,1894年考中举人,此后分别于1895、1898、1903年三次参加会试,均不第。期间,从1892年开始至1909年,先后在赤桥附近的王郭村、邻县太谷南席村家塾授学。1896年,对于各省有修铁路、开矿务之事,只觉得“人心惶惶,不知措置,殊令人诧异”,认为这些都是谣言且“士农工商,皆言其不便。”1898年刘氏赴京会试之余前往天津览新修铁路,坐新式火车。对于废除科举制,他认为“天下学校全改为学堂,学堂者外洋各国之民也……学术之坏不知伊于胡底耳。”1908年赴省城游览山西大学堂、师范学堂等。此前,他得知省城大学堂名额不够继续招生时,即令儿子进城应考。1913年“不得已而就煤炭之生涯”,同时“不得已而应允”县议会议长之职,1914年应友人之邀“集资本,租赁石门窑,以开采煤矿”。1915年当选国民会议议员,1916年充任县教育会会长,1917年又被推选为县清查财政公所所长等职。1923年因煤价大涨,煤窑打算添购几头牛,刘氏即代管账房之事。1913年日记:“辛亥革命”为“变乱”“叛逆”。其日记纪年沿用大清“宣统”年号,“以予系大清之人,非民国之人耳”。1918年因家乡留辫者所剩无几,刘氏感叹“发辫为清家之国粹,何以不幸遭此灾殃哉!”他始终不以商界人士自居,“余家以耕读为业,不耕则糊口不足,不读则礼仪不知。”日记中记载:“当此之时,正在麦收,人工十分紧急……粮价却大减,又加晋北军务之差,农皆支差,不堪其苦矣。”紧扣材料所示信息,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知识,为学者的日记摘要命名,并阐释其理由。(要求:名称中须包含时间尺度:史实准确,逻辑严谨,表述清晰。)【答案】示例:刘大鹏的生活经历体现了晚清民初新旧并存的社会风貌。(或者:刘大鹏的生活经历反映了晚清民初的时局变革。)刘大鹏生活于晚清至民国时期,他是传统儒生,曾致力于科举考试。他不满于新式学堂与新式教育,但又让他的儿子报考大学堂。对于清政府修铁路、开矿务之事,既表示惊诧,又对铁路、火车倍感兴趣。进入民国以后,他既任民国政府的官,但又眷恋清政府,对民国满怀敌意。民国时期,他既从事煤窑生意,又始终不以商界人士自居,而是重视农耕,以“耕读为业”。总之,刘大鹏的生活经历体现了他思想上守旧与趋新并存,反映了晚清民初新旧杂陈的社会现实。【解析】【详解】本题是评论解说题。时空是晚清(中国)。首先,根据材料“刘大鹏是山西太原市晋源区赤桥村人,生于清咸丰七年(1857),逝于民国三十一年(1942)。他从光绪十七年(1891)开始写日记,一直写到去世前五天,是为《退想斋日记》”得出论题为:刘大鹏的生活经历体现了晚清民初新旧并存的社会风貌。(或者:刘大鹏的生活经历反映了晚清民初的时局变革。)然后,根据材料“1878年,刘大鹏考中秀才,1894年考中举人,此后分别于1895、1898、1903年三次参加会试,均不第”“他认为“天下学校全改为学堂,学堂者外洋各国之民也……学术之坏不知伊于胡底耳”“1908年赴省城游览山西大学堂、师范学堂等。此前,他得知省城大学堂名额不够继续招生时,即令儿子进城应考”得出,刘大鹏生活于晚清至民国时期,他是传统儒生,曾致力于科举考试。他不满于新式学堂与新式教育,但又让他的儿子报考大学堂。根据材料“1896年,对于各省有修铁路、开矿务之事,只觉得‘人心惶惶,不知措置,殊令人诧异’,认为这些都是谣言且‘士农工商,皆言其不便。’1898年刘氏赴京会试之余前往天津览新修铁路,坐新式火车”得出,对于清政府修铁路、开矿务之事,既表示惊诧,又对铁路、火车倍感兴趣。根据材料“‘不得已而应允’县议会议长之职”“1913年日记:‘辛亥革命’为‘变乱’‘叛逆’。其日记纪年沿用大清‘宣统’年号,‘以予系大清之人,非民国之人耳’。”得出,进入民国以后,他既任民国政府的官,但又眷恋清政府,对民国满怀敌意。根据材料“1913年‘不得已而就煤炭之生涯’‘他始终不以商界人士自居’,‘余家以耕读为业,不耕则糊口不足,不读则礼仪不知。’日记中记载:‘当此之时,正在麦收,人工十分紧急……粮价却大减,又加晋北军务之差,农皆支差,不堪其苦矣’”得出,民国时期,他既从事煤窑生意,又始终不以商界人士自居,而是重视农耕,以“耕读为业”。最后进行总结,总之,刘大鹏的生活经历体现了他思想上守旧与趋新并存,反映了晚清民初新旧杂陈的社会现实。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丝绸之路”是自汉代以来贯穿中国两千多年历史的亚欧大陆贸易大通道。包括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它推动了中华文明、波斯文明、罗马文明以及阿拉伯文明等诸多文明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使源于世界不同区域的物产通过丝绸之路得以融通、共享、互通有无,孕育了伟大的丝绸之路精神。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市场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是老牌殖民帝国西班牙和葡萄牙主导的海外殖民掠夺阶段;二是荷兰和英国等新兴殖民帝国主导的海外强制贸易阶段,存在着不平等贸易和海外领土扩张;三是后起的美国等国家主导的金融和资本市场阶段,从表面上看采用的是对外援助等国际合作模式,但仍存在结构性不平等。在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日益紧密的前提下,中国继承丝绸之路精神,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2013—2019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从1.04万亿美元增至1.34万亿美元,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超过1000亿美元,年均增长4.4%,有效促进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摘编自毛欣欣《“一带一路”倡议的历史底蕴与使命》(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以来至20世纪末,世界市场发展过程体现的主要特点。(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丝绸之路精神”的内涵,概括“一带一路”实施的意义。【答案】(1)依靠列强的殖民扩张和掠夺;跨国公司、各类国际组织起到推动作用;国际分工具有不平等性;以西方国家为核心。(2)内涵: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意义:促进中国对外开放;推动中国企业参与全球市场竞争;开创新的国际合作模式,促进沿线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题。时空是近现代世界。特点:根据材料“一是老牌殖民帝国西班牙和葡萄牙主导的海外殖民掠夺阶段;二是荷兰和英国等新兴殖民帝国主导的海外强制贸易阶段,存在着不平等贸易和海外领土扩张”可知,依靠列强的殖民扩张与掠夺;根据材料“三是后起的美国等国家主导的金融和资本市场阶段,从表面上看采用的是对外援助等国际合作模式”并结合所学(二战后建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进一步促进了经济全球化进程;进入九十年代,跨国公司迅猛发展)可知,跨国公司、各类国际组织起到推动作用;根据材料“一是老牌殖民帝国西班牙和葡萄牙主导的海外殖民掠夺阶段;二是荷兰和英国等新兴殖民帝国主导的海外强制贸易阶段,存在着不平等贸易和海外领土扩张”“但仍存在结构性不平等”可知,国际分工具有不平等性;以西方国家为核心【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题、影响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陕西中医药大学《藏医药经典著作选读》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中国财政史》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食品微生物》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陕西师范大学《固体矿产勘查案例》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陕西服装工程学院《彝文典籍导读》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2025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试卷含解析
- 陕西省延安一中2024-2025学年高三二模数学试题试卷与答案含解析
- 陕西省榆林市佳县2025届六年级下学期5月模拟预测数学试题含解析
- 陕西省汉中市南郑中学2025届高三第五次适应性训练生物试题试卷含解析
- 陕西省渭南市2024-2025学年小升初复习数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 JGJ31-2003 体育建筑设计规范
- 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站点建设指南
- DL-T5366-2014发电厂汽水管道应力计算技术规程
- 张伟《精彩纷呈的太空科学实验》课件
- DZ∕T 0382-2021 固体矿产勘查地质填图规范(正式版)
- 国开2024年《机械设计基础》形考任务1-4答案
- 某局副局长日常廉政谈话记录
- 2023年福建省考评员考试题
- 《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鲍卫刚
- 保洁员安全培训教育课件
- 赵一曼英雄事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