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备考指南-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课件-第3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_第1页
《高中备考指南-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课件-第3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_第2页
《高中备考指南-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课件-第3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_第3页
《高中备考指南-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课件-第3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_第4页
《高中备考指南-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课件-第3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课前篇

预习教材课堂篇

素养提升随堂练

学以致用课后篇

课时分层训练课时目标

1.辽宋夏金元时期在文化方面的新变化。

2.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中的作用。时空定位课前篇

预习教材一、儒学的复兴1.背景(1)从三国到五代,________学说日益僵化,社会影响总体来说不及________和________。(2)从北宋中期起,一批学者掀起了________________。2.突出成就——“程朱理学”(1)代表:北宋后期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的________。儒家佛教道教儒学复兴运动朱熹(2)主张:①宇宙观:“______”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也称“天理”。②人生观:“存天理,去人欲”,即通过____________克服过度欲望,实现对“天理”的充分体验,从而达到“圣人”的精神境界。③认识论:“格物致知”。(3)重视儒学教育:把《礼记》中的《________》《________》与《论语》《孟子》合编为“四书”,加以注释,作为儒学基础读物。理道德修养大学中庸(4)影响:从________后期起,程朱理学受到官方尊崇,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南宋【判断正误】1.朱熹是心学集大成者,强调“知行合一”,其主张在南宋以后成为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2.元朝将儒家经书作为科举考试的基本内容,答案标准以程朱理学的解释为主。(

)√3.南宋时期的理学家冲破了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来阐释义理,形成了“程朱理学”。(

)×二、文学艺术1.宋词(1)产生、发展:唐朝后期出现,到宋朝进入鼎盛时期。(2)特点:句子____________,用来配乐歌唱,根据乐谱分为不同的词牌,各有固定格式。(3)鼎盛原因:两宋城市生活丰富多彩,娱乐场所需要大量的歌词。(4)代表:豪放派的________、辛弃疾和婉约派的柳永、__________的词作成就最为突出。长短不等苏轼李清照2.元曲(1)内容: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①散曲是一种比词更灵活、更通俗的长短句配乐诗歌体裁。②演员将成套的散曲连缀在一起歌唱,辅以音乐、舞蹈、表演、道白,安排不同的角色,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形成了杂剧。元杂剧标志着中国古代____________的成熟。(2)代表作家:__________、王实甫等。3.话本:宋元时期,在城市中说书的底本,实际上就是早期的____________。4.书画(1)特点:宋元两朝更加追求________,不拘法度。山水画不强调写实,注重________和笔墨情趣。散曲杂剧戏曲艺术关汉卿白话小说个性意境(2)绘画成就:以__________最为突出,花鸟画、人物画水平也很高。山水画【判断正误】1.宋词对仗工整,讲究格律,用来配乐歌唱,能更好地表达各种复杂的感情。(

)×2.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属于杂剧。(

)×3.元曲和宋元话本更多地体现了市民阶层的趣味和价值取向。(

)√三、科技1.三大发明(1)在宋朝基本成熟的表现:①北宋工匠________发明了活字印刷术。②火药被大量制造并用于军事,由燃烧型火器逐步发展为__________火器和管形射击火器。③利用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造出了__________,广泛应用于航海。(2)意义: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毕昇爆炸型指南针2.科学家(1)北宋沈括:所著《____________》记载和总结了当时的许多科技成果。梦溪笔谈(2)元朝郭守敬:设计和监制多种天文观测仪器,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编定新的历法《__________》。(3)元朝王祯:编撰《农书》,集北方和南方的农业技术于一体,其中关于农业工具的记载尤为丰富。授时历【判断正误】1.北宋时期,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

)2.元朝的主要科技成就有沈括的《梦溪笔谈》、郭守敬的《授时历》和王祯的《农书》。(

)3.宋代是雕版印刷术的黄金时代,雕版印刷术在当时相当普及。(

)√×√四、少数民族文字1.统治者重视:辽、夏、金统治者十分注意本民族文化的建设,模仿________字形创造了本民族文字。2.表现(1)辽:先后创制契丹________、小字,用以刻石立碑,还进行文学创作。(2)金:创制了女真文字,在科举中开设女真进士科,用女真文字答题。(3)西夏:西夏文通过出土文献大量保存下来。(4)元:①成吉思汗命人使用畏兀儿文字拼写蒙古语,形成__________蒙古文。汉字大字畏兀体②忽必烈即位后,委派藏传佛教高僧__________改制藏文字母,创造出一套________符号,既用以拼写蒙古语,也用来广泛拼写汉语等多民族语言。这也是汉语__________的最早尝试。八思巴拼音拼音化【判断正误】1.用畏兀体蒙古文写成的《蒙古秘史》,是游牧民族自己撰写的历史。(

)√2.金创作的女真文字,是汉语拼音化的最早尝试。(

)×课堂篇

素养提升【唯物史观】1.利用“唯物史观”分析“程朱理学”兴起的原因(1)理学的兴起适应了唐末以来重建伦理纲常的需要。唐末五代长期分裂和混乱,使传统伦理纲常遭到破坏。因此宋代统治者倡导尊儒读经,宋代复兴儒学由此形成。(2)理学的兴起是儒、佛、道长期争论和融合的结果。唐代韩愈提倡儒学道统,打破了三教并盛的局面。宋代在此基础上发展创新形成理学。(3)理学兴起也是北宋思想解放的产物。北宋学者大胆抛弃汉唐学者师古、泥古的学风,相互辩论,大胆立论,讲求义理,为理学的产生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的思想环境。2.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认识宋词繁荣的原因(1)封建经济发达。宋代商品经济和城市的繁荣,为词的兴盛奠定了物质基础。(2)市民阶层扩大及生活水平的提高。能够歌唱表演的词适应了市井生活的需要。(3)社会矛盾尖锐。宋代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一些作家转向于采用词这种更能抒发感情的文学形式,来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表达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针对练唐宋时代,契丹、女真、蒙古以及中亚等外族进入中国,使中国不再是单纯的华夏民族。中国文化接受了外来的刺激,也吸收了许多外来的文化。在此基础上,韩愈及其以后的一代又一代儒家学者提倡回归经典。他们的工作(

)A.强调“天人感应”

B.加速国内民族融合C.推动理学的形成

D.利于商品经济发展C[解析]

韩愈等提倡回归儒家经典,有利于推动儒学的复兴,故C正确。【时空观念】1.从“时空观念”的角度理顺理学对儒学的发展(1)儒学的哲理化:注重思辨。在批判吸收佛道思想基础上,确立了一套以“天理”为核心的精致完备的理论体系。(2)儒学的世俗化:注重普及。①强调自我的主动作用,人皆可以为尧舜,儒家伦理深入社会。②推动庶民社会发展:重视家族伦理建设;建立宗族乡约秩序;兴办慈善教育事业。(3)理学的精神化:注重修身。个人的气节德操;民族的使命责任感(一直影响到近代)。纲常名分,理学束缚人(局限性)。(4)理学的正统化:孔孟地位提升。南宋后逐渐成为官方哲学;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成为科举考试教科书。(5)理学的国际化:流传朝鲜、日本等,形成“朱子学”学派。2.三大发明的外传发明中国发明时间外传时间印刷术公元10世纪约14世纪传到朝鲜、日本,后经波斯传入欧洲指南针公元前4世纪,公元10世纪用于航海约12世纪经阿拉伯国家传入欧洲火药公元7、8世纪用于军事约13—14世纪经阿拉伯国家传入欧洲针对练15世纪时,梵蒂冈一个图书管理员说:“过去稀有而索价上百金币的书籍,现在只要二十金币,不论古今,罕有人类发明之重要堪以媲美。”材料中的“发明”是指(

)A.造纸技术

B.活字印刷术

C.出版自由

D.书籍装订B[解析]

材料中“15世纪时”“上百金币的书籍,现在只要二十金币”,反映出书籍的价格下降,与价格下降有关的是造纸术和印刷术,15世纪时活字印刷术传入欧洲,故B正确;因为造纸术出现以后书籍都是用手抄的,它没有办法使书籍变便宜,装订书籍速度再快,也要有书籍供装订才有用,故A、D排除;出版自由不属于“发明”,故C排除。【史料实证】材料一

解读:“陶俑”作为出土文物,属于第一手史料,史料价值相当高,但需要对其进行合理解读。该文物反映了南宋时期手工业技术的发达;“手持罗盘”说明南宋时期的航海事业中已广泛使用罗盘针辨别方位。材料二

“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理”;“理在先,气在后;有是理便有是气,但理是本”;“既有理,便有气;既有气,则理又在乎气之中”。——《朱子语类》解读:《朱子语类》是朱熹门人记录的朱熹讲学语录的汇编,不仅反映了朱熹的思想演变脉络和当时的社会生活状况,而且反映了当时语言的使用状况和古今汉语演变的概貌,文献史料的可靠程度较高。材料二是关于朱熹“理气论”的论述,阐述了宇宙万物都是由“理”和“气”两方面构成的,“理”“气”不能分离,但“理”是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理论。针对练宁夏发现的印制于西夏后期(与南宋并立)的一本佛经残本有以下特点:字体歪斜、有个别字排倒;印出的字一半轻、一半重,墨色浓淡不均;有隔行线的痕迹。另一本佛经上有西夏文刻款“选字出力者”等语。据此可确证的是(

)A.西夏已经出现活字印刷术

B.活字印刷术在西夏得到普及C.佛经的雕版印刷始于宋代

D.西夏的印刷技术落后于宋朝A[解析]

依据材料“字体歪斜、有个别字排倒”“选字出力者”并结合所学可知,西夏时期已出现通过选字、排字进行印刷的活字印刷术,故A正确;材料只能证明西夏已出现活字印刷术,但无法证明在西夏已得到普及,故B错误;采用选字、排字技术的是活字印刷而非雕版印刷,雕版印刷早在唐代即已出现,故C错误;材料没有宋朝印刷术的信息,D结论无法得出,故D错误。【历史解释】1.宋元文化高度繁荣的原因(1)两宋时期的经济在隋唐盛世的基础上继续向前发展,南方经济超过了北方,商品经济有很大发展,经济的高度发展为科技、文化繁荣奠定了基础。(2)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使中原和南方出现了相对安定的政治局面,有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3)两宋政府重视教育,宋代的学校制度更加完备,私人讲学的书院兴起,推动了文化的繁荣。(4)这一时期,几个少数民族政权并立,各民族之间相互交融、相互学习,交流日益频繁,促进了少数民族的进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2.宋元文化发展的主要特点(1)高度繁荣。宋元文化是我国封建文化的高峰,如三大发明、宋词、元曲、世俗文学、史学、绘画成就等。(2)科技领先。这一时期是我国科技成就的辉煌时期,许多领域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大大推进了世界文明进程。(3)全面发展。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各个领域都取得了辉煌成就;汉族和少数民族文化相互交融,使宋元文化丰富多彩。(4)市民气息浓厚。城市商业活动的兴盛,使市民阶层得以发展壮大。他们文化程度不高,这就要求文学艺术领域出现满足其文化需求的新作品。针对练清人李渔《闲情偶寄》载:“(元杂剧)其事不取幽深,其人不搜隐僻,其句则采街谈巷议。即有时偶涉诗书,亦系耳根听熟之语,舌端调惯之文,虽出诗书,实与街谈巷议无别者。”这一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满足统治阶级宴乐需要

B.适应市民阶层的诉求C.更好体现社会教化功能

D.社会环境的相对宽松B[解析]

“(元杂剧)其事不取幽深,其人不搜隐僻,其句则采街谈巷议。即有时偶涉诗书,亦系耳根听熟之语,舌端调惯之文,虽出诗书,实与街谈巷议无别者”表明元杂剧尽力求俗,这是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故B正确。A、C、D均不是主要原因。【家国情怀】从“家国情怀”的角度认识理学的意义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针对练“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由此可知,“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A.丰富和更新了儒学思想体系

B.成为维护封建专制的工具C.压抑了知识阶层的个性发展

D.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与信仰D[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程朱理学强调人的气节,对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性格的形成起了积极的影响,故选D。A明显与材料观点不符合;B材料无法体现;C是宋明理学的消极影响。随堂练

学以致用1.程颐认为:“后之儒者,莫不以为文章、治经术为务。文章则华靡其词,新奇其意,取悦人耳目而已。经术则解释辞训,较先儒短长,立异说以为己工而已,如是之学,果可至于道乎?”据此可推知,程颐认为“至于道”应该(

)A.取缔辞藻繁华的文章

B.坚守内心的自我反省C.立足探究事物的本原

D.倡导经世致用的学风C[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程颐认为当时的学界有两种弊端,一是为悦人耳目而过分追求文章的华丽,二是搞经学的训诂,这都不能“至于道”,只有立足探究事物的本质即“格物致知”,才能实现“至于道”的目的,C正确;虽然程颐提出该弊端,但他没有提出取缔辞藻繁华的文章,A错误;根据所学可知,坚守内心的自我反省是心学“至于道”的做法,材料未体现,B错误;倡导经世致用的学风是顾炎武提出的观点,D错误。2.朱熹在评论王维的《袁安卧雪图》时说:“雪里芭蕉,他是会画雪,只是雪中无芭蕉,他自不合画了芭蕉。人却道他会画芭蕉,不知他是误画了芭蕉。”此评论表明朱熹意在(

)A.强调“格物致知”

B.宣扬“仁爱至上”

C.阐明“知行合一”

D.说明“理在心中”A[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格物致知”是朱熹的主张,与材料中的主旨相符,A正确;B与朱熹无关,且材料也无法体现,排除B;C、D是心学的主张,排除。3.据宋人朱彧《萍洲可谈》记载:“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材料最能说明(

)A.指南针用于风水观测

B.广州出现了专职气候观测师C.北宋时发明了指南针

D.航海使用多种方向观测方法D[解析]

材料“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说明航海使用多种方向观测方法,D正确,A排除;B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说明迟至北宋就存在指南针,排除C。4.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汴京的城市面貌和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状况,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这一画作(

)A.体现了文人墨客的情趣

B.反映了宫廷画写实特点C.深受理学思想的影响

D.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D[解析]

材料信息“《清明上河图》描绘了汴京的城市面貌和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状况,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说明该画作是城市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故D正确;文人画体现了文人墨客的情趣,而该作品属于风俗画,故A错误;《清明上河图》属于风俗画,故B错误;《清明上河图》和理学思想没有关系,故C错误。5.《蒙古秘史》是一部记述蒙古民族形成、发展、壮大之历程的历史典籍,是蒙古民族现存最早的历史文学长卷。最早的《蒙古秘史》版本所用文字是(

)A.契丹大字

B.契丹小字

C.畏兀体蒙古文

D.八思巴字C[解析]

《蒙古秘史》是用畏兀体蒙古语写成的,故C正确;A、B、D不符合题意,排除。课堂小结1.必会知识:

(1)从三国到五代,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佛教和道教的冲击,从北宋中期起,一批学者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其中,“程朱理学”一派对后世影响最大。

(2)宋元时期的文学艺术,宋词、元曲、话本,体现了明显的世俗化倾向。

(3)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三大发明和沈括、郭守敬等科学家的成就,是宋元科技水平的重要代表。

(4)辽、夏、金都模仿汉字字形创造了本民族文字,成吉思汗和忽必烈都曾令人创制文字。2.方法归纳:材料分析,构建时空体系,中西对比,历史解释。3.常见误区:以偏概全,材料理解偏失,忽略对时代背景的分析。课后篇

课时分层训练【合格考过关练】1.“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出自(

)A.孔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D[解析]

朱熹认为仁义礼智便是天理,D正确;孔子、孟子、董仲舒并未提出材料中的观点,排除A、B、C。2.儒学发展过程中除吸收本国优秀文化精华外,也汲取了外来文化的养料。该特点集中体现于(

)A.孔孟之道

B.两汉经学

C.魏晋玄学

D.宋明理学D[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明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道教)和人生命运(佛教),又继承孔孟正宗(根本),并能治理国家(目的)的新儒学,在发展过程中既吸收本国优秀文化精华,又汲取了外来文化的养料,故选D;先秦孔子、孟子针对春秋战国乱世,提出救世主张,但此时孔孟之道没有吸取外来文化,排除A;经学是指中国古代研究儒家经典学说,并阐明其含义的学问,汲取了道家和阴阳家等学派的思想内涵,并未涉及外来文化,排除B;魏晋玄学,是中国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崇尚老庄的思潮,并未涉及外来文化,排除C。3.有学者指出,宋诗平易而富有理趣,宋文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宋词婉约而阴柔,书法行楷流行而尚意,绘画由外向内一路演变,宋瓷气韵与意境简洁而素雅。宋代审美风尚体现了(

)A.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B.个体意识的初步觉醒C.程朱理学的理性之美

D.崇尚节俭的社会风尚C

4.清代黄周星评论元曲说:“曲之体无他,不过八字尽之,曰‘少引圣籍,多发天然’而已。”这说明元曲(

)A.贴近生活,易受欢迎

B.寄情山水,意境悠远C.句式整齐,语言精炼

D.内容丰富,包罗万象A[解析]

“少引圣籍,多发天然”说明元曲风格以俗为尚,具有口语化的特点,比较接近民众,贴近生活,人们容易接受,故A正确;其他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5.中国古代文化丰富多彩,成就辉煌。从《诗经》、诸子散文、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不同时期都有许多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品。宋代著名作家是(

)A.柳永

B.关汉卿

C.王实甫

D.王祯A[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柳永是宋词婉约派的代表,A正确;关汉卿和王实甫是元杂剧代表作家,B、C错误;王祯是元代的农学家,D错误。6.下图是南宋李嵩《货郎图》,该画作体现了(

)A.文人对意境的追求

B.唐宋社会的变革

C.高超的写实手法

D.市坊界线被打破C[解析]

写实手法即如实地描绘事物,该画作借助货郎这一题材表现了南宋市井生活的一个侧面,画中细节精致,人物动态鲜明,无一雷同,体现了高超的写实手法,故选C;该画作属于宋朝风俗画,并不能体现文人对意境的追求,排除A;该画作不能体现唐宋社会的变革,排除B;该画作并未呈现城市的面貌,无法看出市坊界线是否被打破,排除D。

B[解析]

元杂剧作家关汉卿创作出多部揭露黑暗现实、讴歌反抗精神的剧目,《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其代表作品,符合材料“蹈汤赴火者”,故选B;《诗经》是先秦时期的诗歌总集,不符合《宋元戏曲史》,排除A;《梦溪笔谈》是北宋沈括关于科技领域的作品,不符合《宋元戏曲史》,排除C;《蒙古秘史》是以畏兀体蒙古文撰写的历史的汉语译本,不符合《宋元戏曲史》,排除D。8.北宋大科学家沈括用笔记文学体裁写成《梦溪笔谈》,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地学以及机械等各个方面,内容十分广泛、丰富。书中记载的当时的发明应该是(

)A.造纸术

B.雕版印刷术

C.活字印刷术

D.司南C[解析]

根据材料“北宋”“记载的当时的发明”可知,涉及北宋的发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应选活字印刷术,故选C;A在西汉时期出现,排除;B在隋唐时期已有,排除;D在战国时期已有,排除。9.郭守敬是元朝著名科学家,他不仅设计和监制了多种天文观测仪器,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还编定了(

)A.《齐民要术》

B.《千金方》

C.《梦溪笔谈》

D.《授时历》D[解析]

由材料“郭守敬是元朝著名科学家”可知郭守敬还编订了《授时历》,故选D;《齐民要术》是贾思勰所著,排除A;《千金方》的作者是孙思邈,排除B;《梦溪笔谈》的作者是沈括,排除C。10.“北宋工匠把铁片剪成鱼形,放在火里烧红,趁热夹出,顺南北方向放在地面上,等到冷却后因受地磁感应而带磁性,就做成了‘指南鱼’。”由以上材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北宋发现了磁石指南的特性

B.北宋时发明了使用人工磁体的“指南鱼”C.北宋时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

D.北宋时指南针传到了西方B[解析]

依据材料“北宋工匠把铁片剪成鱼形,放在火里烧红,趁热夹出,顺南北方向放在地面上,等到冷却后因受地磁感应而带磁性,就做成了‘指南鱼’”来看,北宋时发明了使用人工磁体的“指南鱼”,故答案为B。发现磁石指南特性是在战国时期,排除A;材料未体现指南针应用于航海,排除C;材料未反映指南针在北宋时传到西方,排除D。【等级考提分练】11.程颢、程颐与朱熹知道今世不可与古时相比,不存在一套能强迫人人顺服的体制。因此,他们向佛法禅学借来了“修心”的理念,宣扬“改良个人为改良社会之本”。这说明程朱理学(

)A.融儒释道为一体

B.主张改良社会体制C.致力于社会稳定

D.意在束缚人的行为C[解析]

依据材料“他们向佛法禅学借来了‘修心’的理念,宣扬‘改良个人为改良社会之本’”可知,程朱理学借佛教“修心”理念来改良社会,以促进社会的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