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三年(2024-2023-2024)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解析)_第1页
江苏省常州市三年(2024-2023-2024)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解析)_第2页
江苏省常州市三年(2024-2023-2024)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解析)_第3页
江苏省常州市三年(2024-2023-2024)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解析)_第4页
江苏省常州市三年(2024-2023-2024)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常州市三年(2024-2023-2024)中考语文试卷

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文言文阅读

江苏省常州市2023年中考语文试卷

(一)阅读两则文言文,完成7—10题。(15分)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

馨。苔痕上阶绿,苴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

琴,园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

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离锡《陋室铭》)

【乙】

吴君①,志学而工诗,家格山林之乐,隐居不仕,名其堂,曰"浩

然”,日:“孟子,吾师也,其称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吾窃喜焉,

而不知其说,请为我言其故。”

余应之曰:“子居于江,亦尝观于江乎秋雨时至,沟渠盈满,众

水既发,合而为一,汪溢塞谷,没洲渚,襄丘陵,肆行而前,遇木而

木折,触石而石陨,浩然物莫能支。子试考之,彼何以若此活然也哉

夫水无求于深,无意于行,得高而停,得下而流,忘已而因物“,不

为易”而勇,不为险而怯。故其发也,浩然放乎四海。古之君子,简

居以养其心,足乎内而无待乎外④。止则莫之测⑤,行则莫之御。富

贵不能淫,贫贱不能忧。行乎患难而不屈,临乎得失而不惧。益亦未

有不浩然者也。”

[注释]①吴君:苏辙的朋友。②因物:顺应着外物变化。③易:

容易(河道平坦)。④足乎内而无待乎外:内心充足,不期待外在c⑤

测:揣测到他的内心。

7.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3分)

(1)有仙则名:

(2)隐居不仕:

(3)吾窃喜焉:

(4)襄丘陵:

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5分)

(1)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2)子居于江,亦尝观于江乎

9.在“设计自己的书房”活动中,小文同学一心追求:内部设施

要“高大上”,书房名称要“博眼球"。请你依据甲、乙两文的内容给

小文写一段劝诫的话。(5分)

10.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甲文“谈笑有鸿懦,往来无白丁”,表明作者经常跟富贵之家、

高雅之士来往交流c

B.乙文“遇木而木折,触石而石陨”,意在突出水造成的灾害之

重,

C.甲文最后一句采用反问,乙文最后一旬运用双重否定,都起到

了强调作用。

D.甲、乙两文都以作者自己的居室为写作对象,风格粗犷豪放。

江苏省常州市2022年中考语文试卷

(一)阅读两则文言,完成7-10题。(共15分)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

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鎏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硒,天

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

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

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

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J

(张岱《湖心亭看雪》)

蜀人张岱,陶庵其号也。少为纨挎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

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

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①、书蠹诗魔②,劳碌半生,皆成梦幻。

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

与残书数帙③,缺砚一方而已。布衣疏食,常至断炊。回首二十年前,

真如隔世。

甲申④以后,悠悠忽忽,既不能觅死,又不能聊生,白发婆娑,

犹视息人世⑤。恐一旦溢先朝露⑥,与草木同腐。因思古人如陶渊明、

徐渭等,皆自作墓铭,余亦效颦为之。甫构思,觉人与文俱不佳,辍

笔者再,虽然,尽言吾之癖错,则亦可传也。

(张岱《自为墓志铭》,节选)

【注释】①茶淫橘虐:喜爱品茶和下象棋。②书蠹诗魔:迷恋书

籍和诗歌。③帙:本,册。④甲申:明朝在这一年灭亡。⑤视息人世:

苟活于人世。⑥潼先朝露:比喻突然死亡。

7.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3分)

⑴人鸟声俱绝—⑵焉得更有此人

⑶布衣疏食—⑷余亦效颦为之

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5分)

(D雾淞沆磁,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⑵尽言吾之癖借,则亦可传也。

9.《湖心亭看雪》是一篇怀旧散文,表面上虽没有说孤独,但却

处处让人感觉到作者的孤独。请联系同样写于明朝灭亡后的乙文加以

分析o(5分)

10.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J

A.“一痕”“一芥”“两三粒”,使用白描手法,取得了以少胜多、

无声胜有声的效果C

B.“见余大喜”一句表面上写金陵人高兴,实际上也写出了张岱

本人的兴奋心情。

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写出了张岱贪饮,包含趣味相投、“酒逢

知己千杯少”的喜悦。

D.《自为墓志铭》选段主要表达了悼己伤怀、世事消亡、感念故

国的哀伤之情。

江苏省常州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卷

阅读文言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答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

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

第令毋斩,而成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

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攻大泽乡,收而攻陈。

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

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

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史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

应陈涉。

(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有删改)

以中国幅员之大,历年之久,不读史W,何能知其梗概?鉴往以

知来,援古①以证今,此如弈者观谱,旧谱既熟,新局自创。天下事

变虽繁,而吾人处之裕如②,盖应付之法,昔人言行往往有成例可资

参证。

从古迄今,事变至啧③,处之者有经有权④,观其得失而悟其会

通,此读史之益也。人之阅历广则智识高,智识高则祸端之来无所惴

缩。

古人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史在诸学问中,可喻之为皮板。

羔裘豹饰⑤者,爱毛而不爱皮板。抑知无反板则毛何所丽⑥?印度为

世界古国之一,其文化可称极高,而无历史以记载,至今印人不能追

念其前代政化。

然则居今而言复兴文化,舍注意读史,其道奚由⑦?

(章太炎《读史与文化复兴之关系》,1932年秋演讲于苏州,有

删改)

【注释】①援古:引用古代事例。②裕如:轻松的样子。③琐:

ze,精微,深奥。④有经有权:有时坚挣原则,有时随机应变。⑤

羔裘豹饰:穿着羊皮豹皮等裘毛衣服。⑥丽:附着。⑦其道奚由:从

哪里选取道路?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吴广素爱人

(2)宁有种乎

(3)如弈者观谱

(4)从古迄今

(5)舍注意读史

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1)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2)人之阅历广则智识高,智识高则祸端之来无所惴缩。

9.下面这则论据不宜用来替换乙文的第三段,请你说说理由。

《古文辑要》讲了一个故事,裴矩在隋朝为官,阿谀逢迎讨好隋

炀帝,入唐为唐太宗大臣,却敢于直谏,甚至当面争论。司马光评论

说:“君恶闻其过,则净化为佞;君乐闻其过,则佞化为净J(谗,

直言规劝;佞,花言巧语巴结人)

10.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陈胜、吴广就是鲁迅说的“拼命硬干的人)他们揭竿而起,

英勇无畏地战斗,给历代统治者以深刻的历史警醒。

B.司马迁特别擅长抒情,他《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鲁迅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工

C.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章太炎强调熟悉世界历史的重要,

他们让我们懂得一个完全相同的道理。

D.“鉴往以知来”让我们想起成语“以史为鉴”,两个“鉴”字

都解释为“镜子”,《史记》就是这样一面很好的镜子。

文言文阅读

江苏省常州市2023年中考语文试卷

(一)阅读两则文言文,完成7—10题。(15分)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

馨。苔痕上阶绿,苴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

琴,园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

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离锡《陋室铭》)

【乙】

吴君①,志学而工诗,家有山林之乐,隐居不仕,名其堂,曰"浩

然”,曰:“孟子,吾师也,其称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吾窃喜焉,

而不知其说,请为我言其故。”

余应之曰:“子居于江,亦尝观于江乎秋雨时至,沟渠盈满,众

水既发,合而为一,汪溢塞谷,没洲渚,襄丘陵,肆行而前,遇木而

木折,触石而石陨,浩然物莫能支。子试考之,彼何以若此活然也哉

夫水无求于深,无意于行,得高而停,得下而流,忘已而因物“,不

为易”而勇,不为险而怯。故其发也,浩然放乎四海。古之君子,简

居以养其心,足乎内而无待乎外④。止则莫之测⑤,行则莫之御。富

贵不能淫,贫贱不能忧。行乎患难而不屈,临乎得失而不惧。益亦未

有不浩然者也。”

[注释]①吴君:苏辙的朋友。②因物:顺应着外物变化。③易:

容易(河道平坦)。④足乎内而无待乎外:内心充足,不期待外在C⑤

测:揣测到他的内心。

7.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3分)

(1)有仙则名:

(2)隐居不仕:

(3)吾窃喜焉:

(4)襄丘陵:

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5分)

(1)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2)子居于江,亦尝观于江乎

9.在“设计自己的书房”活动中,小文同学一心追求:内部设施

要“高大上”,书房名称要“博眼球”。请你依据甲、乙两文的内容给

小文写一段劝诫的话。(5分)

10.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甲文“谈笑有鸿懦,往来无白丁”,表明作者经常跟富贵之家、

高雅之士来往交流,

B.乙文“遇木而木折,触石而石陨”,意在突出水造成的灾害之重,

C.甲文最后一句采用反问,乙文最后一旬运用双重否定,都起到

了强调作用。

D.甲、乙两文都以作者自己的居室为写作对象,风格粗犷豪放。

7.(1)出名⑵做官(3)暗自(4)漫上

解析:此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名”“仕”在此句中都是

名词用作动词,“窃”根据句意解释为“偷偷地,暗自”,“襄”可以联

系课内句子“至于夏水襄陵”,解释为“漫上”。

8.(1)可以弹奏不加雕绘装饰的琴,阅读佛经。

(2)先生住在江边,曾经观察过大江吗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文言文翻译时应逐字逐句,直

译为主、意译为辅,关注特殊句式和重点字词。(1)句是课内语句,

重点词“素琴”译为"不加雕绘装饰的琴”;

(2)句是有“于”字标志的状语后置句,翻译时注意译为正常语

序。

9.示例:小文你好,书房是一间能反映主人内心世界的屋子,内

心世界的丰富并不完全表现为内部设施的“高大上”,而更应关注书房

营造的氛围,如刘禹锡所说“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取名方面,比起

刻意“博眼球”,或许吴君以自己尊崇的人物语录精神为厅堂取名的做

法更值得借鉴。你觉得呢

解析:此题考查口语交际一一劝说。根据题干可知,需要对小文

所持的两个观点进行反驳:一是内部设施要“高大上”,可以用里文

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观点论证;二是书房名称要“博眼球”,

可以用乙文中吴君喜欢孟子的浩然之气而以之为书房取名的故事论

证。注意表达时语气要委婉。

10.C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A项甲文“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表明作者交往不凡;B项乙文“遇木而木折,触石而石

陨”,意在突出江水奔腾时的气势不凡;D项甲文以作者自己的居室

为写作对象,乙文以吴君的居室为写作对象,甲文隽秀工整,乙文粗

犷豪放。

【参考译文】

【乙】吴君有志于学习,诗写得很好,家乡有山有林,生活很有

乐趣,所以隐居,不求做官,家里的厅堂取名为“浩然”,(吴君)说:

“孟子,是我的老师,他说:'我善于蓄养我的浩然之气。‘我私下里

很喜欢这句话,但是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请您为我说说孟子这样说

的缘故。”

我回答他说「先生住在江边,曾经观察过大江吗秋雨按时到来,

大大小小的河沟里的水都满了,所有的水流都向前流去,汇合成一条

大江。江水又深又广,充满了山谷,淹没了江中沙洲,漫上了丘陵,

肆无忌惮地向前流去,遇到树木树木折断,遇到石头石头掉落,浩浩

荡荡地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抵挡它。先生您试着考究它,它为什么能这

样浩浩荡荡呢水不要求自己很深,也不想往前流动,遇到高的地方

就积聚起来不往前流,遇到低的地方就往下流,它忘掉自己,只是顺

应着外物而变化,不因为河道平坦而显示自己的勇猛,也不因为河道

险阻而表现得胆怯c所以它浩浩荡荡地流到大海。古代的君子,以居

住在简陋的居室来蓄养自己的内心,内心充足,不期待外在。静止的

时候没有人能猜测他的内心,行动的时候没有人能阻挡他。富贵不能

使他迷失自己,贫贱不会使他担忧。身处患难不能使他屈服,面临生

死得失不能使他恐惧。他的内心大概没有什么时候不充满浩然之气

的。”

江苏省常州市2022年中考语文试卷

(一)阅读两则文言,完成7T0题。(共15分)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

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鑫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场,天

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

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

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

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J

(张岱《湖心亭看雪》)

蜀人张岱,陶庵其号也。少为纨挎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

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

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①、书蠹诗魔②,劳碌半生,皆成梦幻。

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

与残书数帙③,缺砚一方而已。布衣疏食,常至断炊。回首二十年前,

真如隔世。

甲申④以后,悠悠忽忽,既不能觅死,又不能聊生,白发婆娑,

犹视息人世⑤。恐一旦磕先朝露⑥,与草木同腐。因思古人如陶渊明、

徐渭等,皆自作墓铭,余亦效颦为之。甫构思,觉人与文俱不佳,辍

笔者再,虽然,尽言吾之癖错,则亦可传也。

(张岱《自为墓志铭》,节选)

【注释】①茶淫橘虐:喜爱品茶和下象棋。②书蠹诗魔:迷恋书

籍和诗歌。③帙:本,册。④甲申:明朝在这一年灭亡。⑤视息人世:

苟活于人世。⑥淹先朝露:比喻突然死亡。

7.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3分)

⑴人鸟声俱绝—⑵焉得更布此人

⑶布衣疏食—⑷余亦效颦为之

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5分)

⑴雾淞沆确,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⑵尽言吾之癖错,则亦可传也。

9.《湖心亭看雪》是一篇怀旧散文,表面上虽没有说孤独,但却

处处让人感觉到作者的孤独。请朕系同样写于明朝灭亡后的乙文加以

分析。(5分)

10.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一痕”“一芥”“两三粒”,使用白描手法,取得了以少胜多、

无声胜有声的效果C

B.“见余大喜”一句表面上写金陵人高兴,实际上也写出了张岱

本人的兴奋心情。

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写出了张岱贪饮,包含趣味相投、“酒逢

知己千杯少”的喜悦。

D.《自为墓志铭》选段主要表达了悼己伤怀、世事消亡、感念故

国的哀伤之情。

【分析】参考译文: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日,湖中游

人全无,连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天初更时分,我撑着一叶小舟,

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

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只有一

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

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

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

中还会有您这样有闲情逸致的人!"于是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

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

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

还石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乙】

蜀人张岱,号陶庵。年少时候是富家子弟,十分留恋繁华的

场所,喜欢住漂亮的房子,爱穿鲜艳华丽的衣裳,经常吃美食,骑骏

马,家里有华丽的灯饰,爱观看烟火,喜欢唱戏,喜欢声乐,懂古董,

喜欢花鸟,并且沉溺于喝茶下棋,迷恋书籍和诗歌,忙忙碌碌大半生,

最后都成了梦幻泡影。

五十岁的时候,国破家亡,隐居在山里躲避战乱,所剩下的只有

烂床、破茶几、坏的铜鼎、弹不了的琴,以及几本残旧不堪的书、一

块缺角的砚而已。穿麻布衣服吃粗粮,还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想想

二十年前,简直就是两个世界。

甲申年(1644年)之后,我活得闲散慵懒,神志恍惚,既不能

寻死,又不能维持生活,白发盘绕,仍然在人世间苟全活命。只怕有

朝一日突然逝去,像草木一样腐烂。想到古人如陶渊明、徐渭都自己

写作墓志铭,我也要仿效他们写一篇。刚提笔构思,又觉得自己为人

与文笔都不是很好,于是再三地拿起、放下笔。虽是这样,完全写下

我的癖好过错,也是可以记载下来(流传后人)的。

【解答】7.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①句意:湖中游人全无,连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绝:消失。

②句意: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

焉得,哪能。

③句意:穿麻布衣服吃粗粮。布衣:穿麻布衣服。

④句意:我也要仿效他们写一篇。效颦:仿效、学习、借鉴。

8.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

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

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

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①句中重点词语有:雾淞沆扬,白气弥漫的样子;一,全,都。

整句的意思是: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气,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上下下全

是白色。

②句中重点词语有:癖错,癖好缺点;传,流传。整句的意思是:

完全写下我的癖好过错,那么也是可以记载(流传后人)的。

9.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独往湖心亭看雪”意思是独自前往

湖心亭看雪。这里的“独”是独自一人的意思,充分展示出作者遗世

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也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

结合后文“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暗示作者的“不同常人”。

结合乙文“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更有繁华落尽后的孤独

之感。

10.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

ABD.正确。

C.有误,“张岱贪酒”“酒逢知己千杯少”证据不足。

故选:Co

答案:

7.共3分。(1)消失(2)哪能⑶穿布衣,穿麻布衣服、粗布衣服(4)

仿效、学习、借鉴

其它同义解释亦可,对一个得1分,得满3分为止。有小毛病,

如写了一个错别字等,可以不扣分。

8.共5分。(1)雾气凝结成的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

浑然一体,天上和地下全都是白色。或: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气,天与

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天上和地下全都是白色。

(2)完全写下我的癖好过错,那么也是可以记载(流传后人)的。

第⑴题3分,“雾淞”“沆场”“一白”是重点。

第⑵题2分,“癖错”“传”是重点,“错”也可以解释为“缺点”。

9.共5分。

①“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独”字,写出了作者无人陪伴的孤独。

(答成“孤高自赏”,也对)

②张岱自幼“极爱繁华”,喜欢热闹,“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

绝“,因天气原因不能出门,无事可做,孤独感顿生。

③“上下一白「言其大,“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言其小。

这是个人在大自然面前因渺小而感觉到的孤独。

④作者与“金陵客”是漂泊者的偶遇,只能“强饮三大白而别”,

这是一种“天地之间皆过客”的孤独。

⑤“莫说相公痴,更名痴似相公者。”作者通过独特的方式来化

解故国之愁,却被“舟子”一个“痴”字戳得更痛,这是一种不被理

解的孤独。

⑥作者创作《湖心亭看雪》时,年届半百,清军南下,国破家亡,

这让他感到更加的孤独。(“国破家亡,避迹山居”,更有繁华落尽后

的孤独之感)

答出任意两个点,得4分;多答出一个点,加1分;得满5分为

止。

10.C(2分)。C项,“张岱贪酒”“酒逢知己千杯少”证据不足。

【点评】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1.留。即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

名、职称、器具名称等,可照录不翻译;

2.直。即将文言中的单音节词直接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

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

3.补。即将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

充出来;

4.删。即删去不译的词。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

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没

有词能替代,便可删去;

5.调。即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

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全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6.换。即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都要换成

现在通俗的词语,使译文通达明快。

江苏省常州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卷

阅读文言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答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

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

第令毋斩,而成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

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J乃攻大泽乡,收而攻陈。

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

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

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史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

应陈涉。

(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有删改)

以中国幅员之大,历年之久,不读史W,何能知其梗概?鉴往以

知来,援古①以证今,此如弈者观谱,旧谱既熟,新局自创。天下事

变虽繁,而吾人处之裕如②,盖应付之法,昔人言行往往有成例可资

参证。

从古迄今,事变至啧③,处之者有经有权④,观其得失而悟其会

通,此读史之益也。人之阅历广则智识高,智识高则祸端之来无所惴

缩。

古人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史在诸学问中,可喻之为皮板。

羔裘豹饰⑤者,爱毛而不爱皮板。抑知无反板则毛何所丽⑥?印度为

世界古国之一,其文化可称极高,而无历史以记载,至今印人不能追

念其前代政化。

然则居今而言复兴文化,舍注意读史,其道奚由⑦?

(章太炎《读史与文化复兴之关系》,1932年秋演讲于苏州,有

删改)

【注释】①援古:引用古代事例。②裕如:轻松的样子。③履:

z6,精微,深奥。④有经有权:有时坚持原则,有时随机应变。⑤

羔裘豹饰:穿着羊皮豹皮等裘毛衣服。⑥丽:附着。⑦其道奚由:从

哪里选取道路?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吴广素爱人

(2)宁有种乎

(3)如弈者观谱

(4)从古迄今

(5)舍注意读史

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1)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2)人之阅历广则智识高,智识高则祸端之来无所惴缩。

9.下面这则论据不宜用来替换乙文的第三段,请你说说理由。

《古文辑要》讲了一个故事,裴矩在隋朝为官,阿谀逢迎讨好隋

炀帝,入唐为唐太宗大臣,却敢于直谏,甚至当面争论。司马光评论

说:“君恶闻其过,则淳化为佞;君乐闻其过,则佞化为铮」(谗,

直言规劝;佞,花言巧语巴结人)

10.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瑜的一项是()

A.陈胜、吴广就是鲁迅说的“拼命硬干的人)他们揭竿而起,

英勇无畏地战斗,给历代统治者以深刻的历史警醒。

B.司马迁特别擅长抒情,他《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鲁迅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章太炎强调熟悉世界历史的重要,

他们让我们懂得一个完全相同的道理。

D.“鉴往以知来”让我们想起成语“以史为鉴”,两个“鉴”字

都解释为“镜子”,《史记》就是这样一面很好的镜子。

【分析】参考译文:

吴广向来爱护士卒,士兵们有许多愿意替他效力的人。押送

成卒的两个军官喝醉了酒,吴广故意多次说想要逃跑,惹军官恼怒,

让军官责辱自己,以便激怒那些戍卒。军官果真用竹板打吴广。军官

又拔出宝剑来威吓,吴广跳起来,夺过宝剑杀死军官。陈胜帮助他,

一同杀死了两个军官。陈胜、吴广召集并号令众戍卒说:“你们碰到

了大雨,都已经误了朝廷规定的期限,误期就会杀头。就算朝廷不杀

我们,但是防守边疆的人十个里头肯定有六七个死去。再说好汉不死

便罢,要死就要取得大名声啊!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众

戍卒都说:“听从您的命令。”于是就冒充是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

顺从人民的心愿。军队露出右臂作为标志,号称大楚。他们筑起高台,

在台上结盟宣誓,用尉的头祭告天地。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起义军首先攻下大泽乡,吸收民众参军后接着攻打薪县。薪县攻下之

后,就派符离人葛婴率领部队去夺取靳县以东的地方,攻打锋、赞6、

苦、柘、谯等地,都攻占下了。在行军时又沿途吸收群众参加起义军,

等到达陈县,起义军已有战车六七百辆,骑兵一千多,步兵几万人。

攻打陈县时,郡守和县令都不在城中,只有守丞在谯门中同起义军作

战。守丞战败,被杀死了,起义军就进城占领了陈县。过了几天,陈

胜下令召集三老、豪杰一起来集会议事。三老、豪杰都说:“将军亲

身披着坚固的铁甲,拿着锐利的武器,讨伐无道的秦王,进攻暴虐的

秦朝,重新建立楚国,论功劳应当称王J陈胜就立为王,宣称要重

建楚国。在这时,各郡县受秦朝官吏压迫的人,都惩罚那些当地各郡

县的长官,杀死他们来响应陈涉。

以中国幅员之辽阔,历史之悠久,不读史书,怎能知道它的

大略情况?借鉴以往可以引为教训的事来了解未来,引用古代事例来

证实现在的事,这就好像下棋的人看棋谱,旧的棋谱熟悉后,就会创

设新的棋局。天下的事虽然繁杂,而我处理起来轻松自如,是应对的

方法,古人的言行往往有现成的例子可以作为参考。

从古到今,事情变得极为精微,处理事务的人有时坚持原则,

有时随机应变,看他们的得失而自己融会贯通,这就是读史的好处。

人的阅历广,那么见识就高明;见识高明,那么祸端就无从产生。

古人说:皮都没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史书在诸多学问中,

可以比作皮,穿着羊皮豹皮等裘毛衣服的人,爱惜裘皮衣服上的毛,

却不爱惜裘皮。可是没有皮,毛能附着在什么上呢?印度是世界古国

之一,它的文化可称得上极高,而没有历史来记载,至今印度人不能

追想怀念前人的政治文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