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乐夫《我生命中的风景树》阅读答案_第1页
闵乐夫《我生命中的风景树》阅读答案_第2页
闵乐夫《我生命中的风景树》阅读答案_第3页
闵乐夫《我生命中的风景树》阅读答案_第4页
闵乐夫《我生命中的风景树》阅读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闵乐夫《我生命中的风景树》阅读答案我生命中的风景树闵乐夫认识胡小伟,是20世纪60年代初,当时我们都在北京三中读高中,十四五岁,我大他一岁,当然,也比他高一个年级。我们成为好朋友的原因是:都住校,同一宿舍,都喝长江水长大,在北京本地学生眼中,我们是“南蛮子”,他是成都娃儿,我是武汉伢子。那时他川音挺重,我的普通话z、c、s和zh、ch、sh不分;还有一条重要原因,周末北京同学都回家吃小灶去了,我俩住校生,躺在宿舍“精神会餐”——当时,每人手里的饭票都紧张,为了缓解饥饿,学校提倡“劳逸结合”,少运动少消耗,课程不紧,作业不多。可是我们正值青春发育迅猛期,饥饿时时袭来,怎么办?精神会餐!我们不聊重庆的火锅,不聊湖北三蒸,因为聊美食,会饿得更快;我们聊文学,聊巴尔扎克、奥斯丁、托尔斯泰、屠格涅夫、李白、李清照、普希金、海涅、惠特曼、马雅可夫斯基,还有曹雪芹。我俩抓紧几乎所有课余时间,读小说,读诗集,一本一本换着读,像饥饿的人扑向面包,尤其在周末,躺在床上读一整天。“补漏赶天晴,读书趁年轻”。读完了我们就聊,一聊就吵,争得唾沫横飞,气得鼻子冒烟,要不是肚里缺食没力气,非吵个“一佛出世,二佛升天”不可。我俩吵得最多的要数《红楼梦》。那时胡小伟对《红楼梦》的熟悉就很惊人了,简直就是一个冷子兴,他对荣宁二府的人物关系一清二楚,我这“糊涂一锅粥”却偏要和他争个天昏地暗,年少气盛呗。每次,虽然都证明他记忆准确,可我嘴硬不服输。他迅速地把书翻到那一页,用手点着那一行,笑着,自得地向我示威“对不对?”他爱在争论的最后说“对不对?”明明已经被白纸黑字证明他是对的,仍然用问句“对不对”来气我。我回击“胡氏胡说,一派胡言”。争吵最后,是两人笑着在床上动手扭打,枕头滚到地下。当年我怀有一个少年美术家的梦,三中教美术的刘崇德老师鼓励我考美院,但我毕业那年美院不招生,多亏平时有胡小伟爱好文学的感染,我在文科上还用了点劲儿,但数理化三科我很吃力,高考考得一塌糊涂。我考完没等通知,就灰头灰脑回武汉了。只有小伟送我去火车站。临别时我很沮丧,说;“估计没有一个大学录取我。”小伟问:“你就没有一门考得稍微好一些?”“别问了,都很差。”小伟安慰我:“我不相信你语文很差。”是的,可能正是语文救了我,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录取了我,我又回到了北京。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北京东郊的一所农业中学。后来,听说小伟从河北师范学院毕业,被分配到河北某煤矿当掘进工,后又在秦皇岛农业中学当老师。我们失去了联系。紧接着是特殊年代。10年过后,我们青春的热情和梦想几乎消耗殆尽,只剩满眼的迷茫。再见面时,我们已经人到中年——上天恩赐一个机遇,我俩竟在中山公园桃花坞邂逅。小伟在北京养病,考上了研究生。他问我近况,我说:“挺没劲的,混呗!”他鼓励我考研,我说:“外语全丢了。”他说:“那就搞点教学理论研究,例如作文教学的改革……”他极力鼓励我:“别小看自己,闵乐夫,听我的,是金子就会发光,是玫瑰就会开花。冬天来了,春天还远吗?你完全有能力凭本事走出困境。”是啊,他就是凭本事走进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的。小伟的鼓励如同甘霖,滋润我干涸的心田。三年后,我在任教的农业中学尝试教学出新,作文教学有了些起色,作文教改的论文在市里获奖。我终于被北京市教育局领导点名调到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从事中小学德育和学生心理健康工作。这次工作调动,带来我人生的精神、视野、事业、生活的新境界。我的个人简历中没有填写胡小伟的名字,但在我个人成长史中,他肯定是关键节点出现的关键人物。那年我38岁,胡小伟37岁。小伟,你是我生命中无法略过的风景树。那以后,小伟和我没有再失去联系,两家的孩子也成了很好的朋友。小伟绝对是摆龙门阵的好手,他不是牵住你进入他的领域,听他说单口相声,不是的。他是很体贴地进入你熟悉的领域,迅速找到生长点、热点,很专业地摆自己的观点,而且很深入地提出疑问,逼你回答。他是“百科全书”,但从不跟我谈红楼和关羽,他知道我会尴尬。他专挑教育学、心理学话题和我聊,而且很接地气的聊老年养生、环保、食品安全,等等。那年,小伟把他沉甸甸的五卷“关公信仰研究系列”丛书递到我手中,我知道他的学术生命进入了金色秋天。这棵风景树已经硕果累累了。万没想到,我的风景树,在2014年年初生命突然终止了,没有等到春天的到来!小伟在好几个领域的研究已经进入佳境,怎么说走就走了呢?我宁愿相信他是穿越时间隧道,去拜访关夫子,去游大观园去了——如弘一法师说的那样,“去去就来。”小伟,十年了,该回来了,咱俩摆个通宵龙门阵,说说你考古走访的见闻,好吗?(选自2024年4月7日《北京晚报》,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中叙述了作者自湖北赴京求学期间,与胡小伟从偶遇逐渐发展到深厚的友谊历程。作为两个远离家乡的外乡人,面对同学的排斥,相似的遭遇让他们心生共鸣,迅速结下了不解之缘。B.学校倡导“劳逸结合”的教育理念,源于对学生成长压力的深刻体察,旨在为学生营造一个更有利于全面发展的环境,让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在学习中享受成长的乐趣。C.“小伟绝对是摆龙门阵的好手”,这是说他很会聊天。他不会让你“听他说单口相声”说明他注重互动,顾及别人的感受,聊天时会精心挑选对方感兴趣、有话可说的话题或者很接地气的大家关心的话题。D.文章融记叙、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从两人相遇写起,止于两人阴阳相隔。作者思绪万千,抒发了对友人的怀念和感激之情,以及对友人事业未成的惋惜之情。7.对文中“精神会餐”这个情节的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广泛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虽然未能给予我和胡小伟即时的物质利益,但却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精神世界。B.“一本一本换着读,像饥饿的人扑向面包”,这句话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形象地描绘了我和胡小伟对阅读的痴迷与热爱。C.胡小伟对《红楼梦》的了解程度几乎与冷子兴不相上下,尽管我心里清楚他记忆精准,但青春期的我总爱逞强,不愿服输,总要找机会与他辩论一番,这反映了青春期的人特有的争强好胜和渴望得到他人认可的心理。D.“我们聊文学,聊巴尔扎克、奥斯丁……还有曹雪芹。”作者对这些名字的提及看似随意,实则有序,先提及小说家,再谈及诗人,与后文中“阅读小说、品读诗集”的叙述相呼应。而将曹雪芹单独列出,则是为了引出下文关于《红楼梦》的具体情节。8.作者为何说“在我个人成长史中,他肯定是关键节点出现的关键人物”?请简要分析。(4分)9.关于本文的结构存在单线与双线之争。你怎么看?请结合文本内容分析。(6分)参考答案6.C(3分)7.C(3分)8.①饥饿年代,“我”和他聊文学,“精神会餐”的滋养,充实了“我”的内心世界。②参加高考,“我”深受胡小伟爱好文学的感染,在文科上用了点儿劲,“语文救了我”“我”考上了中文系。③人到中年,激情褪去,迷茫时,“我”与胡小伟重逢,胡小伟建议“我”搞教学理论研究。④“我”在胡小伟鼓励下,做出了成绩,被调进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我”的人生进入新境界。(4分,一点1分)9.观点一:是单线结构,文章围绕胡小伟的人生经历展开叙述。①从文章标题《我生命中的风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