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澄江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1页
云南省澄江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2页
云南省澄江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3页
云南省澄江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4页
云南省澄江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2018年5月12日云南省澄江一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命题教师:审题教师: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分卷I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0分,共50分)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同时在东西两线作战的国家是()A.德国B.奥匈帝国C.意大利D.法国2.1871年俾斯麦对当时欧洲关系作过比喻,说欧洲大陆像挤乘在同一辆马车里的旅客,面面相觑又满怀狐疑地相互戒备着,如有人将手摸向口袋里的手枪,其邻座则已做好先扣枪机的准备。造成这一状况的最主要原因是()A.法德地位的变化改变了欧洲格局B.英国放弃均衡政策插手欧陆事务C.美国积极向欧洲扩展自己的势力D.欧洲国家担心俾斯麦挑起世界大战3.威尔逊认为:“我们应当以资本供给世界,而谁以资本供给世界,谁就应当管理世界……”下列各项体现了这一思想的是()A.放弃中立,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B.召开华盛顿会议C.签订《凡尔赛和约》D.提出“十四点原则”4.1928年,法国参与签署《非战公约》的主要目的是()A.避免卷入欧洲的纠纷B.与美国建立军事同盟C.寻求自身的安全保障D.从军事方面严惩德国5.1956年,法国凡尔登为纪念发生在这里的某一战役40周年举行了大规模的庆祝活动(如图)。他们纪念的这次战役()①由德军首先发起②在大战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③是一战中伤亡人数最多的战役④德军虽然占领了凡尔登但迫使法国投降的计划没有达到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6.《全球通史》中对一个条约描述如下:“……而且放弃了芬兰、乌克兰和高加索部分地区,这使它不仅放弃了波兰和波罗的海沿岸诸省,割让包括6200万人口和125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使新生政权获得宝贵的喘息机会……”该条约是()A.1907年《英俄协约》B.1918年《布列斯特和约》C.1918年11月一战停战协定D.1904年《英法协约》7.下列各项,使巴尔干半岛成为“欧洲火药桶”的主要因素是()①地理位置②民族矛盾③资源丰富④大国干预A.①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8.“在当代革命中,东方各民族为了不再仅仅充当别国发财的对象而决定世界命运的时期到来了”。材料反映了“一战”带来的影响是()A.欧洲出现无产阶级革命运动B.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潮C.建立了新的国际体系D.俄国爆发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9.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对峙集团的形成,就其实质而言说明了()A.英德矛盾成为列强间的主要矛盾B.英法俄和德意奥双方的利益不同C.欧洲列强为各自的利益相互勾结D.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日趋激烈10.1916年是一战关键性的一年,这一年战争的基本态势是()A.同盟国处于进攻状态B.协约国开始取得战略主动权C.战役主要集中在西线D.同盟国控制制海权11.下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一个缩影,下列说法不能从图中得出的是()A.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性B.体现了战争的特点之一是阵地战C.战争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D.一战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12.在华盛顿会议上英国以体面的方式结束了英日同盟,参加了四国同盟,其主要原因是()A.一战后退出了在亚洲争霸的角逐B.英国在东亚地区的争霸对手发生了改变C.一战结束后英日矛盾居次要地位D.英国势力减退外交上跟随美国13.20世纪30年代德、日法西斯势力上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过程的相同点是()A.利用经济危机引发的政治危机B.依靠军部法西斯势力C.依靠法西斯政党夺取政权D.取缔纳粹党以外的一切政党,建立独裁统治14.二战后,一位领导人在美国发表演讲指出:“……anironcurtainhasdescendedacrosstheEuropeanContinent.”该演讲被视为冷战的前奏曲。这位领导人是()A.丘吉尔B.杜鲁门C.斯大林D.铁托15.二战后初期,苏联采取防御型外交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尽快发展自身的军事力量B.对美国采取和平攻势政策C.争取和平的国内建设环境D.避免再次爆发新的世界大战16.杜鲁门主义的特点是()A.遏制共产主义,但不诉诸战争B.遏制共产主义,公开干涉各国内政C.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D.秘密干涉与公开干涉相结合17.《大西洋宪章》的主要内容是()A.不单独同敌人缔结停战协定和和约B.表达摧毁法西斯暴政和恢复世界秩序的决心C.《租借法》施行于苏联D.决定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18.二战初期德国获得军事优势的原因不包括()A.德国发动战争蓄谋已久,准备充分B.一些小国国力太弱或存在依赖心理C.英、法长期推行绥靖政策致使自身战备松懈D.英法等国综合国力与德国相差悬殊19.“特种战争”和“局部战争”的主要区别是()A.战争的性质B.战争的手段C.战争的目的D.战争的结果20.在德、日法西斯化的历史渊源中,相似点是()①重点发展军事工业②军部控制内阁大权③崇尚军国主义传统④信奉专制政治制度A.①②B.①③④C.③④D.②③④21.下列对抗美援朝战争的理解正确的是()A.是捍卫社会主义制度的正义斗争B.是为避免在中国境内作战而出兵C.是对美国扶蒋反共政策的反击D.是为解放台湾受阻而采取的措施22.莫斯科战役在苏联卫国战争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主要表现在()①它使二战开始以来德军的图谋第一次没有得逞②它使德国陆军在二战中遭受第一次重大失败③它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④它宣告了德军“闪电战”的破产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3.下边漫画提供了极丰富的历史信息,其中不能读出的是()A.“霸王行动”开始,欧洲第二战场开辟B.盟军登陆西西里岛,墨索里尼政府垮台C.被困于突尼斯的德意军队投降,北非战事结束D.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和库尔斯克战役沉重打击德军24.“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因此,缔约国同意如此种武装攻击发生,每一缔约国……应单独并会同其他缔约国采取视为必要之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该内容出自()A.《联合国家宣言》B.《北大西洋公约》C.《布雷顿森林协议》D.《华沙组织条约》25.苏联和东欧国家为对抗美国的冷战政策采取的措施不包括()A.组织经互会B.成立华约C.接受马歇尔计划D.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分卷II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0分)26(14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如果意大利未有直接挑衅行为而遭受法国进攻,不论其理由为何,其他两缔约国必须以他们的全部军队给予被攻击的一方以援助。材料二英国政府和俄国政府声明,它们承认阿富汗的商业机会均等的原则,并且同意,英国及英印商业和商人所既经取得或将来取得的一切权利,俄国商业和商人也同样享受。——以上材料均摘自《国际条约集》请回答:(1)材料一是什么时间的哪一条约?其中的“其他两缔约国”是指哪些国家?(2)材料二出自什么时间的哪一条约?它反映了这一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上述两个条约所产生的主要影响。27(12分).在世界近代史发展过程中,法国、德国作为欧洲大陆上的两个重要国家,它们之间的矛盾和斗争非常激烈,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在法国大革命期间的瓦尔密战役中,普军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在猛烈炮轰法军阵地后,发动进攻。法军士兵在普军逼近时,高呼“民族万岁”,击退了敌人的进攻。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示意图(1)据材料一,18世纪末到19世纪前期,法德矛盾主要表现在什么方面?分析产生这一矛盾的原因及影响。(2)据材料二,19世纪后期,法德之间的矛盾又有什么表现?分析该时期矛盾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28(12分).识读下列两幅历史图片,请完成:(1)图一说明了什么问题?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哪些?(2)结合图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德国法西斯的内外政策。(3)综合上述问题,谈谈图一和图二所示现象的主要影响。29(12分).阅读下列材料:1969年7月25日美国总统尼克松阐述了他的亚洲政策:美国将恪守对亚洲盟国的条约义务,同时希望由亚洲国家自己来承担国内安全和军事防务责任,除非存在某个核大国的威胁。这一政策后来被称为“尼克松主义”,其要点是美国准备从亚太地区收缩力量。请回答:(1)“尼克松主义”出台的背景是什么?它的目的是什么?(2)为推行尼克松主义,美国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案解析1.【答案】A【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国企图凭借其速战速决战术迅速结束西线战事,然后再挥师东进消灭俄国,但奥匈军队没能在东线阻挡住俄军的进攻,德国不得不抽调兵力进行增援。2.【答案】A【解析】注意“1871年”的时间限定,普法战争后德国完成了统一,法国受到削弱,欧洲格局发生变化,关系逐渐紧张。3.【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题干中材料表明美国想以强大的经济实力为依托攫取世界领导权。四个备选项中能体现美国攫取世界领导权的是“十四点原则”,故选D项。4.【答案】C【解析】《非战公约》是在法国为解决自身安全保证问题的背景下签订的,故C项符合题意。5.【答案】A【解析】一战中伤亡人数最多的战役是索姆河战役;在凡尔登战役中,德军占领凡尔登的图谋没有得逞。因此,③④的表述不正确。6.【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信息的能力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由题干信息可知该条约放弃了部分领土和主权,最重要的是“使新生政权获得宝贵的喘息机会”,联系俄国十月革命后的史实可知,符合1918年苏俄与同盟国签订的《布列斯特和约》。7.【答案】B【解析】巴尔干半岛是沟通欧亚非三洲的交通枢纽,地理位置显赫,因而成为众多大国争夺的对象。这里还是许多民族的栖息地,加上土耳其人的统治,民族矛盾复杂激化。巴尔干半岛资源并不丰富。8.【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一战影响的理解。从材料的信息来看,它主要反映了东方各民族的民族解放运动。9.【答案】D【解析】很明显B项表述本身错误,A项是表现,C项本身表述正确,但勾结的利益根源于D项,故用排除法得出D项为正确选项。10.【答案】B【解析】A项表述不全面,当时双方已进入相持的阵地战,互有攻守;D项也不正确,应是英国掌握制海权;C项只是反映战事的重心特点,不能反映战争的基本走向;只有B项符合题目要求,因为凡尔登战役也可以说是一战的转折点,协约国开始取得战略主动权。11.【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战争的特点与影响,就图片信息是反映不出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这一战争影响的。12.【答案】B【解析】英国与日本结盟的主要目的是利用日本抗衡德国和俄国,从而争夺亚太地区的霸权;一战后,日本的大肆扩张,影响了英国在亚太地区的权益,因此华盛顿会议以四国同盟的方式埋葬了英日同盟。13.【答案】A【解析】B项是日本的特点,C、D两项是德国的特点,A项为两国的共同点。14.【答案】A【解析】解答本题,首先明确题干中英语引文的意思是:“……一道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明确了这一点,很容易作出正确的判断。15.【答案】C【解析】苏联在战后初期采取防御型的外交政策,旨在为自身发展创造和平的外部环境。16.【答案】B【解析】A项反映“冷战”的特点,C项反映“马歇尔计划”的特点,而D项表述不正确。17.【答案】B【解析】1941年8月14日,罗斯福与丘吉尔发表了《大西洋宪章》,表明彻底摧毁纳粹暴政的决心,并提出了战后世界格局所赖以建立的一系列进步的、民主的原则。18.【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二战前英法与德国的综合国力差距很小,谈不上“相差悬殊”,D项明显错误。其余三项都正确,故选D。19.【答案】B【解析】“特种战争”指的是美国出钱出枪帮助南越军队打击越南南方人民的战争,即“用越南人打越南人”的战争。“局部战争”是指在一定的地区内,使用一定的武装力量而进行的战争。它在作战目的和兵力使用方面都有所限制,在侵越“局部战争”阶段,美国大规模派兵作战,并对北方实施狂轰。无论特种战争,还是局部战争,都是美国武装干涉越南的战争,其目的都是妄图称霸越南。20.【答案】B【解析】一战因素是法西斯化的浅层直接历史因素,一战前的19世纪,德日资本主义发展史是深层历史渊源。在德意志统一和日本明治维新过程中,改革都留下浓厚的封建残余。改革后,德国和日本都极力扩张,建立帝国。军事优先是两者特点,因此B项为相似点。②与德国无关。21.【答案】A【解析】朝鲜战争是以两大阵营对抗为背景的一次大规模的局部战争,美国打着维护资本主义、反对社会主义的旗号干涉朝鲜内政,以维护其在东亚的利益,因此,中朝人民的反帝斗争,既保卫了社会主义制度,又打击了美国的霸权政策。22.【答案】D【解析】不列颠大空战是二战中德军图谋第一次没有得逞的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因此,①③的叙述不正确。23.【答案】A【解析】抓住题目的时间:1943年。1943年7月盟军登陆西西里岛,墨索里尼政府垮台;1943年5月被困于突尼斯的德意军队投降,北非战争结束;1943年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和库尔斯克战役沉重打击德国;因此BCD项均符合题意。1944年6月“霸王行动”开始,欧洲第二战场开辟。因此A项不符合题目时间。故选A。24.【答案】B【解析】北约组织是由欧洲和北美国家组建的,所以B项正确。25.【答案】C【解析】马歇尔计划提出之时,最初涉及的也有东欧和苏联,但是苏联和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并没有接受。26.【答案】(1)时间:1882年。条约:《三国同盟条约》。国家:德国、奥匈帝国。(2)时间:1907年。条约:《英俄协约》。主要内容:调整英、俄两国的殖民利益。(3)《三国同盟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以德国为首的第一个欧洲大陆军事同盟集团的形成,促使法、俄两国日益接近;《英俄协约》的签订标志着英、法、俄三国军事同盟的最终成立,使欧洲正式形成两大军事集团势均力敌、相互对峙的局面。【解析】第(1)问可依据材料一中“意大利未有直接挑衅行为而遭受法国进攻”等信息进行判断,应特别注意“奥地利”与“奥匈帝国”的区别;第(2)问中的“时间”“条约”可联系材料二中“英国政府和俄国政府声明”等信息进行思考,“主要内容”需要依据材料二的内容进行概括;第(3)问可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进行说明,但应注意从直接影响和深远影响等方面进行思考。27.【答案】(1)表现:法国大革命和德意志诸国干涉法国大革命。原因:一是意识形态的不同,二是争夺欧洲霸权的需要。影响:导致拿破仑战争的发生,加深了普法矛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