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力行业智能电网技术与应用方案TOC\o"1-2"\h\u1455第一章智能电网概述 2108531.1智能电网的定义与特点 2142471.1.1智能电网的定义 2244201.1.2智能电网的特点 2298461.2智能电网的关键技术 224304第二章智能电网通信技术 3298212.1通信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 3324382.2通信协议与标准 3259462.3通信设备与网络架构 412212第三章智能电网监测技术 4274593.1监测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5267383.2监测数据的采集与处理 587713.3监测设备与应用案例 6240383.3.1监测设备 6143743.3.2应用案例 626778第四章智能电网保护与控制技术 696224.1保护原理与技术 681334.2控制策略与应用 723644.3保护与控制系统集成 717021第五章智能电网储能技术 7319325.1储能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 718355.2储能设备的类型与功能 8150485.3储能系统设计与优化 827622第六章智能电网调度与优化技术 9262726.1调度策略与算法 9139226.1.1调度策略概述 922336.1.2调度算法 921956.2优化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 9126336.2.1优化技术概述 9223286.2.2具体应用案例 10310916.3调度与优化系统实践 1014824第七章智能电网用户端技术 1069217.1用户端设备的智能化 1021347.2用户端管理与服务 11260667.3用户端技术应用案例 115861第八章智能电网信息安全技术 12148538.1信息安全风险与挑战 12135178.2信息安全技术与应用 12170048.3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1324662第九章智能电网项目管理与实施 14123429.1项目管理流程与方法 1425469.2项目实施与验收 1436079.3项目风险与质量控制 1517737第十章智能电网发展趋势与展望 151171110.1智能电网技术发展趋势 153262010.2智能电网产业前景 16247610.3智能电网政策与法规 16第一章智能电网概述1.1智能电网的定义与特点1.1.1智能电网的定义智能电网是在传统电网基础上,通过集成现代信息技术、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以及新能源技术,对电网进行升级改造,实现电力系统的高效、安全、环保、可靠运行的新型电网。智能电网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电力服务。1.1.2智能电网的特点智能电网具有以下特点:(1)高度集成:智能电网将多种技术手段进行集成,包括信息技术、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形成一个统一的、高效的电力系统。(2)信息透明:智能电网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电力系统运行数据的实时监测、分析和处理,提高电力系统的信息透明度。(3)自动化程度高:智能电网采用先进的自动控制技术,实现对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的自动监测、预警和调控,降低人工干预的风险。(4)可靠性高:智能电网通过优化电力系统结构,提高供电可靠性,降低故障发生率。(5)环保节能:智能电网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实现绿色环保。(6)用户互动:智能电网注重用户需求,提供便捷的电力服务,实现与用户的互动。1.2智能电网的关键技术(1)信息采集与处理技术:智能电网通过信息采集与处理技术,实现对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和分析,为电力系统的优化调度提供数据支持。(2)通信技术:智能电网采用先进的通信技术,实现电力系统各环节之间的信息传输与共享,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3)自动控制技术:智能电网通过自动控制技术,实现对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的自动监测、预警和调控,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4)新能源技术:智能电网充分利用新能源技术,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比例,降低传统能源的依赖。(5)电力电子技术:智能电网采用电力电子技术,实现电力系统的灵活控制,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功能。(6)大数据分析技术:智能电网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挖掘电力系统运行数据中的规律,为电力系统的优化调度提供依据。(7)云计算技术:智能电网利用云计算技术,实现对电力系统运行数据的存储、处理和分析,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第二章智能电网通信技术2.1通信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智能电网作为现代电力系统的发展方向,其核心在于实现电力系统的高效、安全、可靠运行。通信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采集与传输:智能电网中的各类传感器、监测设备、终端设备等产生的数据需要通过通信技术进行实时采集和传输,为电力系统运行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2)远程控制与调度:通信技术可以实现远程控制与调度,对电网设备进行实时监控和操作,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3)分布式能源管理:通信技术在分布式能源管理中发挥关键作用,实现各类分布式能源的接入、监控、调度和优化。(4)电力市场交易:通信技术为电力市场交易提供数据传输和交易平台,促进电力市场的公平竞争和资源优化配置。(5)故障检测与处理:通信技术可以帮助实现对电网故障的快速检测和处理,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2.2通信协议与标准为保证智能电网中各类设备、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通信协议与标准。以下几种通信协议与标准在智能电网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1)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IEC61850标准:该标准规定了智能电网通信的体系结构、通信协议、数据模型等,为电力系统提供了统一的通信框架。(2)中国电力通信标准(DL/T)系列:包括DL/T634.51012002、DL/T634.51042009等,为电力系统通信提供了具体的技术要求和实现方法。(3)MODBUS协议:MODBUS协议是一种串行通信协议,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领域,适用于智能电网中的数据采集与控制。(4)MQTT协议:MQTT协议是一种轻量级的发布/订阅通信协议,适用于低功耗、低带宽的物联网场景,可在智能电网中实现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2.3通信设备与网络架构智能电网通信设备主要包括通信服务器、通信控制器、通信接口设备、通信传输设备等。以下对通信设备与网络架构进行简要介绍:(1)通信服务器:通信服务器负责处理智能电网中的数据传输、存储和转发,是通信网络的核心设备。(2)通信控制器:通信控制器负责对通信设备进行控制和管理,实现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3)通信接口设备:通信接口设备包括串行通信接口、网络通信接口等,用于连接各类通信设备。(4)通信传输设备:通信传输设备主要包括光纤通信设备、无线通信设备等,负责实现数据在通信网络中的传输。智能电网通信网络架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光纤通信网络:光纤通信网络具有传输速率高、抗干扰能力强、覆盖范围广等特点,适用于智能电网的通信需求。(2)无线通信网络:无线通信网络具有安装便捷、组网灵活、维护方便等优点,适用于分布式能源接入、故障检测等场景。(3)有线通信网络:有线通信网络主要包括以太网、串行通信网络等,适用于智能电网中的数据采集、控制指令传输等。第三章智能电网监测技术3.1监测系统的组成与功能智能电网监测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传感器、数据采集卡、通信网络、数据存储与管理系统、人机交互界面等。传感器是监测系统的感知层,负责实时监测电网的运行状态,包括电流、电压、频率、温度等参数。传感器具有高精度、高可靠性、低功耗等特点,能够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数据采集卡负责将传感器采集到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进行初步处理。数据采集卡通常具有多个通道,可同时采集多个传感器的数据。通信网络是监测系统的传输层,负责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至数据存储与管理系统。通信网络可采用有线或无线方式,如光纤、以太网、WiFi、4G/5G等。数据存储与管理系统是监测系统的核心部分,负责存储、管理和分析监测数据。该系统具备大数据处理能力,可对海量数据进行高效存储、查询和分析。人机交互界面是监测系统的展示层,通过图形化界面实时展示监测数据,并提供操作功能,如数据查询、报警设置、报表等。监测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1)实时监测电网运行状态,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2)及时发觉电网故障,提供故障诊断和预警。(3)优化电网调度,提高电力系统的经济效益。(4)为电力系统运行维护提供数据支持。3.2监测数据的采集与处理监测数据的采集与处理是智能电网监测系统的关键环节。数据采集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传感器实时监测电网运行参数。(2)数据采集卡将传感器输出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3)数据采集卡对数字信号进行初步处理,如滤波、放大等。(4)数据采集卡将处理后的数据传输至数据存储与管理系统。数据处理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数据存储与管理系统对原始数据进行清洗、去噪、归一化等预处理。(2)对预处理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提取有用信息。(3)构建数据模型,对电网运行状态进行预测和分析。(4)根据分析结果,各类报表、曲线图等,供用户查询和决策。3.3监测设备与应用案例3.3.1监测设备智能电网监测设备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电流、电压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电网的电流、电压等参数。(2)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电网设备的温度,预防过热故障。(3)频率传感器:用于监测电网的频率,保证电力系统稳定运行。(4)光纤传感器:用于监测电网设备的振动、位移等参数。(5)通信设备:包括有线和无线通信模块,用于数据传输。3.3.2应用案例以下是智能电网监测技术的应用案例:(1)某地区110kV变电站监测项目:通过安装电流、电压、温度等传感器,实时监测变电站运行状态,及时发觉设备故障,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2)某城市配电网监测项目:采用光纤传感器和通信设备,实时监测配电网的运行状态,提高电力供应质量。(3)某工业园区监测项目:结合电流、电压、温度等传感器,实现对园区内电力设备的实时监测,降低运维成本,提高电力系统运行效率。第四章智能电网保护与控制技术4.1保护原理与技术智能电网保护技术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环节。其保护原理主要基于实时监测、故障诊断和快速响应。保护技术包括以下方面:(1)故障检测与诊断技术:通过安装在智能电网各节点的传感器,实时监测电网运行状态,对故障进行快速检测和诊断。(2)继电保护技术:采用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实现继电保护的实时、远程和智能化。(3)自适应保护技术:根据电网运行环境和参数的变化,自动调整保护策略,提高保护功能。(4)分布式保护技术:将保护功能分散到各个节点,实现保护动作的快速、准确和可靠。4.2控制策略与应用智能电网控制策略与应用旨在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电压控制策略:通过调节无功功率和有功功率,实现电压的稳定控制。(2)频率控制策略:通过调整发电机出力和负荷,实现系统频率的稳定控制。(3)潮流控制策略:采用灵活交流输电技术,实现潮流的优化分配。(4)负荷控制策略:通过需求响应和负荷预测,实现负荷的优化管理。4.3保护与控制系统集成保护与控制系统集成是智能电网建设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硬件集成:将保护装置、测控装置、通信设备等硬件设施进行集成,实现数据共享和协同工作。(2)软件集成:开发统一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平台,实现保护与控制策略的智能化。(3)网络集成:构建高速、稳定的通信网络,保证保护与控制信息的实时传输。(4)功能集成:将保护、控制、监测等功能进行集成,实现智能电网的统一管理。通过保护与控制系统的集成,可以实现对智能电网运行状态的全面监测、快速响应和优化控制,为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有力保障。第五章智能电网储能技术5.1储能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储能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通过储能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调节电网负荷,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具体而言,储能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削峰填谷:储能技术可以吸收电网高峰时段的过剩电能,并在低谷时段释放,从而平衡电网负荷,提高电网运行效率。(2)电力调频:储能技术可以对电网进行快速响应,参与电力调频,保证电网频率稳定。(3)新能源发电平滑:储能技术可以平滑新能源发电的波动,提高新能源发电的接入能力和消纳能力。(4)电力系统备用:储能技术可以作为电力系统的备用容量,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5.2储能设备的类型与功能储能设备的类型繁多,根据储能原理和介质的不同,主要分为以下几种:(1)电池储能:包括铅酸电池、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等,具有充放电速度快、循环寿命长、能量密度高等优点。(2)电容器储能:包括超级电容器、电容器等,具有充放电速度快、循环寿命长、功率密度高等优点。(3)机械储能:包括飞轮储能、弹簧储能等,具有循环寿命长、能量密度较高等优点。(4)热能储能:包括相变储能、热泵储能等,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等优点。(5)氢储能:通过氢气的储存和转换,实现能量的储存和释放,具有能量密度高、清洁环保等优点。不同类型的储能设备具有不同的功能特点,应根据具体应用场景和需求进行选择。5.3储能系统设计与优化储能系统的设计与优化是保证储能技术在智能电网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关键。以下是储能系统设计与优化的一些建议:(1)系统配置:根据应用场景和需求,合理配置储能设备的类型、容量和数量,实现储能系统的最佳功能。(2)控制策略:设计合理的控制策略,实现储能系统的自动运行和调度,提高电网运行效率。(3)故障诊断与处理:建立完善的故障诊断和处理机制,保证储能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4)能量管理:优化储能系统的能量管理,实现能量的合理分配和利用,提高能源利用率。(5)经济效益分析:对储能系统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估,保证项目的经济可行性。通过对储能系统的设计与优化,可以为智能电网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推动我国能源领域的科技进步。第六章智能电网调度与优化技术6.1调度策略与算法6.1.1调度策略概述智能电网的快速发展,调度策略在电力系统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调度策略主要包括负荷调度、发电调度、网络调度等,其目的是实现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智能电网调度策略的核心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大数据分析等手段,对电力系统进行实时监控、预测和优化。6.1.2调度算法调度算法是智能电网调度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为几种常用的调度算法:(1)遗传算法:通过模拟生物进化过程中的遗传、变异、交叉等操作,搜索全局最优解。(2)粒子群优化算法:模拟鸟群、鱼群等群体的协同搜索行为,实现优化问题的求解。(3)模拟退火算法:基于固体退火过程的物理原理,通过不断降低系统温度,使系统逐渐趋于稳定状态。(4)神经网络算法:通过学习样本数据,构建具有非线性映射关系的模型,用于预测和优化。6.2优化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6.2.1优化技术概述优化技术在智能电网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负荷预测:通过历史数据分析和实时信息监测,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负荷的变化趋势。(2)发电计划:根据负荷预测结果、设备运行状态等因素,制定最优发电计划。(3)电网规划:根据电力系统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优化电网结构,提高运行效率。(4)节能减排:通过优化调度策略,降低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排放。6.2.2具体应用案例以下为几个优化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案例:(1)基于遗传算法的负荷预测:利用遗传算法对负荷数据进行优化处理,提高负荷预测的准确性。(2)基于神经网络算法的发电计划优化:通过神经网络算法对发电计划进行优化,实现发电资源的高效利用。(3)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电网规划:利用模拟退火算法对电网规划问题进行求解,优化电网结构。(4)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节能减排:通过粒子群优化算法对调度策略进行优化,降低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排放。6.3调度与优化系统实践在实际应用中,智能电网调度与优化系统已取得显著成效。以下为几个实践案例:(1)某地区智能电网调度系统:采用遗传算法、神经网络算法等优化技术,实现了对负荷、发电、电网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和预测,提高了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2)某火电厂发电计划优化:运用神经网络算法对发电计划进行优化,降低了发电成本,提高了发电效率。(3)某电网规划项目:采用模拟退火算法对电网规划问题进行求解,优化了电网结构,提高了运行效率。(4)某地区节能减排项目:通过粒子群优化算法对调度策略进行优化,降低了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排放,实现了节能减排目标。第七章智能电网用户端技术7.1用户端设备的智能化智能电网的快速发展,用户端设备的智能化已成为电力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用户端设备的智能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智能电表:智能电表是智能电网用户端的核心设备,具备远程抄表、实时监测、预付费等功能,能够实现数据远程传输,为用户提供便捷的用电服务。(2)智能开关:智能开关具有远程控制、定时控制、能耗监测等功能,用户可通过手机APP等终端设备进行操作,实现家庭用电的智能化管理。(3)智能插座:智能插座具备定时控制、能耗监测、过载保护等功能,用户可通过手机APP等终端设备进行操作,提高家庭用电的安全性和便捷性。(4)分布式能源设备:分布式能源设备如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可实现用户端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7.2用户端管理与服务用户端管理与服务是智能电网用户端技术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用户端数据采集与传输:通过智能电表、智能开关等设备,实时采集用户用电数据,并传输至后台服务器,为用户提供实时能耗监测、用电分析等服务。(2)用户端用电分析:对用户用电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用电建议,帮助用户优化用电结构,降低电费支出。(3)用户端服务与互动:通过手机APP、短信等方式,为用户提供用电查询、缴费、投诉等便捷服务,实现用户与电力企业的实时互动。(4)用户端安全监控:通过智能设备实现家庭用电安全监控,及时发觉并处理安全隐患,保障用户用电安全。7.3用户端技术应用案例以下为几个典型的用户端技术应用案例:(1)智能家居系统:通过智能电表、智能开关、智能插座等设备,实现家庭用电的智能化管理,提高用户生活品质。案例:某家庭安装了智能电表、智能开关和智能插座,用户可通过手机APP远程控制家电,实现家庭用电的自动化、智能化管理。(2)分布式能源利用:通过安装光伏发电设备,实现家庭可再生能源发电,降低能源消耗。案例:某家庭在屋顶安装了光伏发电设备,每天可发电约20度,满足家庭日常用电需求,剩余电量可至电网,实现能源共享。(3)用户端能耗监测与分析:通过智能电表等设备,实时监测用户用电情况,为用户提供能耗分析报告。案例:某企业通过安装智能电表,实时监测各用电设备的能耗情况,通过数据分析,优化用电结构,降低电费支出。第八章智能电网信息安全技术8.1信息安全风险与挑战智能电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安全已成为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智能电网信息安全风险与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攻击手段多样化智能电网涉及众多环节,包括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等,这使得攻击者可以利用多种手段对电力系统进行攻击。例如,通过网络攻击、物理攻击、恶意代码等方式,对智能电网设备造成损害,影响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2)信息传输安全隐患智能电网中大量数据的传输与交换,使得信息传输环节存在安全隐患。攻击者可能通过窃听、篡改、伪造等手段,对传输过程中的数据进行非法操作,导致信息泄露、数据损坏等问题。(3)设备安全风险智能电网设备数量庞大,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使得设备安全风险相互传递。设备制造商在安全方面可能存在漏洞,攻击者可以利用这些漏洞对设备进行攻击,进而影响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4)人员安全意识不足智能电网信息安全不仅依赖于技术手段,还与人员安全意识密切相关。电力系统工作人员对信息安全知识的了解不足,可能导致安全事件的发生。8.2信息安全技术与应用针对智能电网信息安全风险与挑战,以下几种信息安全技术与应用具有重要意义:(1)加密技术加密技术是保障智能电网信息安全的核心技术之一。通过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被非法获取和篡改。常用的加密算法包括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和混合加密等。(2)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技术用于保证智能电网系统中各节点设备的安全接入,防止非法设备接入和恶意攻击。常用的身份认证方式有数字证书、生物识别等,访问控制策略包括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和基于属性的访问控制(ABAC)等。(3)入侵检测与防护系统入侵检测与防护系统(IDS/IPS)用于实时监控智能电网系统中的安全事件,发觉并阻止恶意行为。IDS/IPS系统可以采用签名匹配、异常检测等方法,对网络流量、系统日志等进行分析,识别并处理安全威胁。(4)安全审计与合规性检查安全审计与合规性检查是对智能电网系统安全功能的评估与监督。通过对系统进行定期审计,发觉并整改安全隐患,保证系统符合相关安全标准。8.3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是保障智能电网信息安全的关键。以下措施:(1)制定信息安全政策与制度明确信息安全目标,制定相应的政策与制度,为智能电网信息安全提供法律依据。(2)加强安全培训与宣传提高电力系统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定期开展安全培训与宣传活动,提高整体安全防护能力。(3)建立安全监测与预警系统实时监测智能电网系统运行状态,发觉并预警潜在的安全风险,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应对。(4)实施风险评估与整改定期对智能电网系统进行风险评估,针对发觉的安全隐患制定整改措施,并保证整改效果。(5)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制定应急预案,建立应急响应组织体系,提高应对突发安全事件的能力。第九章智能电网项目管理与实施9.1项目管理流程与方法智能电网项目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管理流程与方法是保证项目顺利进行的关键。项目管理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项目启动:明确项目目标、范围、资源、时间等要素,制定项目计划。(2)项目规划:根据项目需求,制定项目实施方案,明确项目的技术路线、关键节点、里程碑等。(3)项目执行:按照项目计划,组织项目团队,分阶段完成项目任务。(4)项目监控:对项目进度、质量、成本等方面进行实时监控,保证项目按计划进行。(5)项目收尾:完成项目任务后,进行项目总结和评估,总结项目经验,提高项目成功率。在项目管理方法方面,可以采用以下几种:(1)项目管理知识体系(PMBOK):以PMBOK为指导,对项目进行系统化管理。(2)敏捷项目管理:以敏捷开发为核心,提高项目适应性和灵活性。(3)关键路径法(CPM):通过关键路径分析,确定项目关键环节,优化项目进度。(4)挣值管理(EVM):对项目成本、进度进行有效监控,提高项目控制能力。9.2项目实施与验收项目实施是智能电网项目成功的关键环节。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项目组织:建立高效的项目团队,明确团队成员职责和协作关系。(2)资源保障:保证项目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得到充分保障。(3)技术支持:加强项目技术支持,保证项目按照技术路线顺利进行。(4)进度控制:通过关键路径法等手段,对项目进度进行有效控制。(5)质量管理:实施全过程质量管理,保证项目质量满足要求。项目验收是项目实施的最后一个阶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成果验收:对项目成果进行评估,保证项目目标达成。(2)质量验收:对项目质量进行评估,保证项目质量满足要求。(3)文档验收:对项目文档进行审查,保证文档完整、规范。(4)绩效评估:对项目绩效进行评估,总结项目经验,提高未来项目成功率。9.3项目风险与质量控制项目风险是指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负面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技术风险:项目技术难度、技术更新等可能导致项目风险。(2)市场风险:市场需求变化、竞争环境等可能导致项目风险。(3)管理风险:项目管理不善、团队成员素质等可能导致项目风险。(4)外部风险:政策法规、自然环境等可能导致项目风险。针对项目风险,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管理:(1)风险识别:通过风险识别,明确项目可能面临的风险。(2)风险评估:对项目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等级。(3)风险应对:制定风险应对策略,降低风险影响。(4)风险监控:对项目风险进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银行办公室工作计划800字(3篇)
- 2025年信息技术四年级线上教学计划
- 大学生高效学习计划制定指南
- 新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师备课计划
- 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可持续旅游》课程计划
- 教育机构网络授课与校园复学计划
- 小学一年级班级阅读竞赛计划
- 四年级第一学期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计划
- 借款合同的审核指导
- 一年级班主任年度工作计划
- 《传统康复方法学》期末复习考试题库及答案
- 臭氧参考光度计nist srpqaqc手册
- 厨房烹饪操作流程图
- 比色皿的配套性检验方法
- 盘点数据统计表
- 铁路站段年度消防知识试卷及(答案)
- 优质课一等奖小学综合实践《奇妙的绳结:平结手链》
- 银行保险客户KYC基础信息表
- CRPS电源设计向导 CRPS Design Guide r-2017
- (完整版)东南大学工程项目管理陆惠民第四章工程项目管理组织(课后习题答案)
- SH/T 1627.1-1996工业用乙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