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村居民社会保障服务管理方案TOC\o"1-2"\h\u10584第一章农村居民社会保障服务概述 3145141.1社会保障服务定义 3106131.2农村居民社会保障服务的重要性 3230801.2.1保障农村居民基本生活 3247781.2.2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3239731.2.3维护社会稳定 3255981.2.4促进城乡一体化 332381.2.5实现社会保障全覆盖 42117第二章社会保障政策制定与实施 4313752.1政策制定原则 4252002.2政策实施流程 4256022.3政策评估与调整 54958第三章社会保障资金管理 525603.1资金筹集与分配 5299923.1.1资金筹集 5284023.1.2资金分配 557603.2资金使用与监督 6197193.2.1资金使用 676943.2.2资金监督 662923.3资金审计与风险防控 6158413.3.1资金审计 6139063.3.2风险防控 724355第四章农村居民养老保险服务 732494.1养老保险制度设计 7124684.2养老保险待遇与给付 742464.3养老保险管理与服务 822362第五章农村居民医疗保险服务 8126105.1医疗保险制度设计 8134735.2医疗保险待遇与给付 9256505.2.1基本医疗保险待遇 986175.2.2大病保险待遇 9228355.2.3医疗救助 995865.3医疗保险管理与服务 9245915.3.1医疗保险管理 9108475.3.2医疗保险服务 95224第六章农村居民失业保险服务 1053916.1失业保险制度设计 10188906.1.1制度目标 10283446.1.2参保范围 10166386.1.3保险资金来源 10101566.1.4保险费率 10146136.2失业保险待遇与给付 10232156.2.1失业保险待遇 10168516.2.2失业保险金给付标准 10656.2.3失业保险待遇期限 1087946.2.4失业保险待遇领取条件 11146116.3失业保险管理与服务 11323286.3.1失业保险管理机构 11207946.3.2失业保险服务网络 11298586.3.3失业保险信息管理系统 11271016.3.4失业保险宣传与培训 1139096.3.5失业保险基金监管 1125968第七章农村居民工伤保险服务 11201507.1工伤保险制度设计 11211857.2工伤保险待遇与给付 12157427.3工伤保险管理与服务 1213657第八章农村居民生育保险服务 1339718.1生育保险制度设计 13158758.2生育保险待遇与给付 13135578.2.1生育保险待遇 13236758.2.2生育保险给付 13178598.3生育保险管理与服务 1470528.3.1生育保险管理 1445448.3.2生育保险服务 14807第九章农村居民社会福利服务 14171149.1社会福利政策制定 14225899.1.1政策目标 14107659.1.2政策原则 1441959.1.3政策内容 15217589.2社会福利服务内容 15162599.2.1生活救助服务 15146919.2.2医疗保障服务 15143769.2.3教育保障服务 15278039.2.4住房保障服务 1569569.2.5养老保障服务 15207799.3社会福利服务管理 16147989.3.1管理体系 16125349.3.2管理机制 1614019.3.3人员培训与素质提升 1612910第十章社会保障服务管理与监督 162528410.1社会保障服务管理机制 161844810.1.1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服务管理机构 16856410.1.2明确社会保障服务管理职责 162992010.1.3加强社会保障服务人员培训 171062810.1.4完善社会保障服务信息管理系统 172196510.2社会保障服务监督体系 171165110.2.1建立社会保障服务监督机制 17796610.2.2加强社会保障服务监督力度 172989410.2.3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173029310.2.4强化法律责任 17927810.3社会保障服务评价与改进 17517210.3.1建立社会保障服务评价体系 172533210.3.2开展社会保障服务评价工作 171426710.3.3推进社会保障服务改进 172444610.3.4建立社会保障服务持续改进机制 18第一章农村居民社会保障服务概述1.1社会保障服务定义社会保障服务是指国家为保障公民基本生活需求,维护社会稳定,通过立法和行政手段,为公民提供的一系列物质帮助和服务。这些服务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旨在为公民在面临生活困境时提供必要的经济支持和保障,保证其基本生活不受影响。1.2农村居民社会保障服务的重要性农村居民社会保障服务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以下从几个方面阐述农村居民社会保障服务的重要性:1.2.1保障农村居民基本生活我国城乡差距的扩大,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相对较低。社会保障服务的实施,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保障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提高其生活质量。1.2.2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居民社会保障服务的完善,有助于提高农村居民的生产积极性,激发农村经济发展的活力。通过社会保障服务,农村居民在面临生活困境时可以得到有效帮助,从而更加专注于农业生产和发展。1.2.3维护社会稳定社会保障服务在农村地区的推广和实施,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农村居民在享受社会保障服务的同时对国家的认同感和满意度也会提高,从而降低社会矛盾和冲突。1.2.4促进城乡一体化农村居民社会保障服务的完善,有助于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通过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共同发展。1.2.5实现社会保障全覆盖农村居民社会保障服务的普及,有助于实现社会保障全覆盖。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农村居民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保障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权益,有利于实现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农村居民社会保障服务对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社会保障全覆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今后的工作中,应继续加大对农村居民社会保障服务的投入,完善相关政策,保证农村居民享有与城市居民同等的社会保障权益。第二章社会保障政策制定与实施2.1政策制定原则社会保障政策的制定应遵循以下原则:(1)公平原则:政策制定应充分考虑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需求,保证各类社会保障项目的覆盖面和受益人群的公平性。(2)可持续发展原则:政策制定应充分考虑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性,保证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3)激励与约束并重原则:政策制定应注重发挥社会保障的激励作用,引导农村居民积极参与社会保障,同时加强社会保障的约束力,防止社会保障资源的滥用。(4)动态调整原则:政策制定应关注农村居民社会保障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政策内容,保证社会保障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2.2政策实施流程社会保障政策的实施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政策宣传与培训:通过各种渠道宣传社会保障政策,提高农村居民对社会保障政策的认知度,同时加强政策培训,提高政策实施人员的业务素质。(2)社会保障项目申报与审核:农村居民根据自身需求,向社会保障部门申报社会保障项目,社会保障部门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保证申报项目的合规性。(3)社会保障资金筹集与发放:社会保障部门负责筹集社会保障资金,按照政策规定,将社会保障资金发放给符合条件的农村居民。(4)社会保障服务提供:社会保障部门及相关部门提供社会保障服务,包括医疗、养老、教育、住房等方面的服务。(5)政策监督与反馈:对社会保障政策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及时发觉问题,收集农村居民的意见和建议,为政策调整提供依据。2.3政策评估与调整社会保障政策的评估与调整是政策实施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政策评估指标体系建立:建立科学、合理的社会保障政策评估指标体系,包括政策实施效果、农村居民满意度、社会保障水平等方面。(2)政策评估方法选择:根据评估指标体系,选择合适的方法对社会保障政策进行评估,如定量评估、定性评估、对比分析等。(3)政策评估结果分析:分析评估结果,找出政策实施中的问题,为政策调整提供依据。(4)政策调整方案制定: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政策调整方案,包括调整政策内容、优化政策实施流程等方面。(5)政策调整实施与监督:实施政策调整方案,加强对政策调整效果的监督,保证政策调整的顺利进行。第三章社会保障资金管理3.1资金筹集与分配3.1.1资金筹集农村居民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应遵循公平、合理、可持续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投入:应承担社会保障资金的主要责任,通过财政预算、税收优惠等手段,为农村居民社会保障提供资金支持。(2)社会捐赠:鼓励企业、个人及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农村居民社会保障事业,通过捐赠、资助等形式为社会保障资金提供来源。(3)农村居民个人缴费:根据农村居民的经济状况,合理确定个人缴费标准,使其在承受范围内,提高农村居民社会保障的参与度。3.1.2资金分配农村居民社会保障资金的分配应遵循以下原则:(1)公平性:保证社会保障资金在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之间公平分配,防止资源错配。(2)针对性:根据农村居民的需求,合理分配社会保障资金,保证重点保障项目得到充分支持。(3)效率性:优化社会保障资金使用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3.2资金使用与监督3.2.1资金使用农村居民社会保障资金的使用应严格按照以下要求进行:(1)合理规划:根据农村居民社会保障需求,合理规划资金使用方向,保证资金用到刀刃上。(2)规范操作:建立健全社会保障资金使用管理制度,规范资金拨付、发放等环节,防止资金流失。(3)绩效评价:建立社会保障资金使用绩效评价体系,对资金使用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3.2.2资金监督农村居民社会保障资金的监督应采取以下措施:(1)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加强对社会保障资金的监管,保证资金安全、合规使用。(2)公开透明:对社会保障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公开,接受社会监督。(3)责任追究:对社会保障资金管理中的违规行为,依法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3.3资金审计与风险防控3.3.1资金审计农村居民社会保障资金的审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独立性:审计部门应独立开展审计工作,保证审计结果的客观、公正。(2)全面性:审计范围应涵盖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分配、使用等各个环节。(3)及时性:对社会保障资金进行定期审计,及时发觉和纠正问题。3.3.2风险防控农村居民社会保障资金的风险防控应采取以下措施:(1)建立健全风险防控机制:对社会保障资金管理中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2)加强内部控制:完善社会保障资金管理制度,强化内部审计、风险监控等环节。(3)提高风险应对能力:加强社会保障资金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风险识别和应对能力。第四章农村居民养老保险服务4.1养老保险制度设计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应当遵循公平、可持续、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原则。具体而言,养老保险制度设计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覆盖范围:养老保险制度应覆盖所有农村居民,包括从事农业生产和非农产业的农村居民。(2)资金来源:养老保险资金主要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补贴构成。个人缴费应根据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合理确定,集体补助和补贴应根据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高。(3)缴费方式:养老保险缴费采取按月缴费的方式,缴费基数和缴费比例可根据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和负担能力合理确定。(4)待遇计发:养老保险待遇应根据个人缴费年限、缴费基数和待遇计发系数等因素确定。4.2养老保险待遇与给付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待遇主要包括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三部分。(1)基础养老金:基础养老金是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的基本组成部分,其标准应根据农村居民的平均寿命、物价水平等因素合理确定。(2)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是根据农村居民个人缴费累计金额、缴费年限和待遇计发系数等因素确定的。(3)过渡性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是对农村居民在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前已经达到退休年龄的人员给予的补偿,其标准应根据农村居民的平均寿命、物价水平等因素合理确定。养老保险待遇的给付方式主要包括定期支付、一次性支付和临时支付。定期支付是指按月、按季或按年定期支付养老保险待遇;一次性支付是指将养老保险待遇一次性支付给农村居民;临时支付是指因特殊情况需要临时支付养老保险待遇。4.3养老保险管理与服务养老保险管理与服务是保障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待遇顺利实施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制度宣传与培训:加强对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农村居民的保险意识和参保积极性。(2)参保登记与缴费管理:建立健全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登记与缴费管理制度,保证养老保险资金的合规收取和安全存储。(3)待遇审核与支付:加强养老保险待遇审核与支付管理,保证养老保险待遇的准确计算和及时支付。(4)信息管理与数据统计:建立农村居民养老保险信息管理系统,加强数据统计与分析,为养老保险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依据。(5)服务质量评价与监督:建立健全养老保险服务质量评价与监督机制,保证养老保险服务的质量和效率。(6)养老保险关系转移与接续:完善养老保险关系转移与接续机制,方便农村居民在城乡之间流动就业时养老保险权益的保障。第五章农村居民医疗保险服务5.1医疗保险制度设计农村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保障农村居民基本医疗需求,减轻其家庭医疗负担。我国农村居民医疗保险制度采用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具体设计如下:(1)覆盖范围:农村居民医疗保险制度覆盖我国农村居民,包括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农村居民。(2)筹资机制:农村居民医疗保险基金主要由集体和个人共同筹集。通过财政补贴、集体补助等方式,为农村居民提供参保资金;个人通过缴纳医疗保险费,参与医疗保险。(3)保险待遇:农村居民医疗保险待遇主要包括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大病保险待遇和医疗救助。5.2医疗保险待遇与给付5.2.1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待遇主要包括住院医疗待遇和门诊医疗待遇。住院医疗待遇指在农村居民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内,住院治疗的医疗费用;门诊医疗待遇指在农村居民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内,门诊治疗的医疗费用。5.2.2大病保险待遇农村居民大病保险待遇是指在农村居民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内,对于患有大病(如癌症、尿毒症等)的农村居民,给予较高的医疗费用报销比例。5.2.3医疗救助农村居民医疗救助是指在农村居民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外,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农村居民,通过医疗救助制度,给予一定的医疗费用资助。5.3医疗保险管理与服务5.3.1医疗保险管理农村居民医疗保险管理主要包括参保管理、基金管理、医疗服务管理和待遇支付管理。(1)参保管理:负责农村居民医疗保险的参保登记、缴费、待遇享受等工作。(2)基金管理:负责农村居民医疗保险基金的筹集、使用、管理和监督。(3)医疗服务管理:负责农村居民医疗保险的医疗服务协议签订、医疗服务质量监督等工作。(4)待遇支付管理:负责农村居民医疗保险待遇的审核、支付和监督。5.3.2医疗保险服务农村居民医疗保险服务主要包括医疗服务、政策宣传、咨询服务等。(1)医疗服务:农村居民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内的医疗服务,包括住院治疗、门诊治疗、药品费用等。(2)政策宣传:通过多种渠道,宣传农村居民医疗保险政策,提高农村居民的政策知晓度。(3)咨询服务:为农村居民提供医疗保险相关政策咨询,帮助农村居民解决医疗保险问题。第六章农村居民失业保险服务6.1失业保险制度设计6.1.1制度目标农村居民失业保险制度旨在为农村居民在失业期间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缓解其生活压力,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6.1.2参保范围农村居民失业保险制度面向具有农村户口、年满16周岁至法定退休年龄之间、有劳动能力的农村居民。6.1.3保险资金来源农村居民失业保险资金来源包括:农村居民个人缴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补贴、补助和其他资金。6.1.4保险费率农村居民失业保险费率根据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等因素确定,实行差别费率制度。6.2失业保险待遇与给付6.2.1失业保险待遇农村居民失业保险待遇包括:失业保险金、失业期间医疗保险、失业期间子女教育补助、职业培训和职业介绍服务等。6.2.2失业保险金给付标准失业保险金给付标准根据农村居民失业前的缴费年限、缴费基数等因素确定,实行差额给付制度。6.2.3失业保险待遇期限失业保险待遇期限根据农村居民失业前的缴费年限确定,最长不超过24个月。6.2.4失业保险待遇领取条件农村居民失业后,需在规定时间内向失业保险机构申报失业,经审核符合条件的,方可领取失业保险待遇。6.3失业保险管理与服务6.3.1失业保险管理机构农村居民失业保险管理由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设立专门机构,具体负责失业保险基金的筹集、支付和管理。6.3.2失业保险服务网络建立农村居民失业保险服务网络,包括乡镇劳动和社会保障事务所、村(居)民委员会等,为农村居民提供失业保险政策咨询、参保登记、待遇申请等服务。6.3.3失业保险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农村居民失业保险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失业保险业务的信息化、规范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6.3.4失业保险宣传与培训加强对农村居民失业保险政策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农村居民对失业保险的认识和参与度。6.3.5失业保险基金监管加强对农村居民失业保险基金的监管,保证基金的安全、合规运作,防止基金流失。第七章农村居民工伤保险服务7.1工伤保险制度设计农村居民工伤保险制度旨在保障农村居民在劳动过程中遭受意外伤害时的基本生活,维护农村居民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本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农村居民工伤保险制度进行设计:(1)参保范围:农村居民工伤保险制度覆盖所有在农村地区从事劳动的居民,包括农业劳动者、农村小微企业员工、农村个体工商户等。(2)资金来源:工伤保险基金主要由雇主缴纳,给予适当补贴。雇主缴纳的保险费率根据行业风险程度确定,补贴部分根据农村居民实际收入水平确定。(3)保险待遇:农村居民工伤保险待遇包括医疗待遇、工伤待遇、伤残待遇和死亡待遇。医疗待遇主要包括医疗费用报销、住院补助等;工伤待遇主要包括工伤津贴、护理费等;伤残待遇主要包括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定期伤残津贴等;死亡待遇主要包括丧葬费、抚恤金等。(4)保险期限:农村居民工伤保险期限为1年,保险期限届满后,雇主应重新办理投保手续。7.2工伤保险待遇与给付农村居民工伤保险待遇与给付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医疗待遇:农村居民在工伤保险期内发生工伤,可享受医疗费用报销。医疗费用报销范围包括:治疗工伤所发生的挂号费、检查费、治疗费、药品费、住院费等。(2)工伤待遇:农村居民在工伤保险期内发生工伤,可根据伤情严重程度享受工伤津贴。工伤津贴标准根据伤情严重程度和本人工资水平确定。(3)伤残待遇:农村居民在工伤保险期内因工伤致残,可根据伤残等级享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和定期伤残津贴。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根据伤残等级和本人工资水平确定;定期伤残津贴标准根据伤残等级和本人工资水平确定,发放期限至法定退休年龄。(4)死亡待遇:农村居民在工伤保险期内因工伤死亡,其家属可享受丧葬费和抚恤金。丧葬费标准根据当地生活水平确定;抚恤金标准根据死者生前工资水平和家庭人口数量确定。7.3工伤保险管理与服务农村居民工伤保险管理与服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投保管理:农村居民工伤保险投保由雇主负责。雇主应在农村居民劳动合同签订后30日内,向所在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投保手续。(2)工伤认定:农村居民在工伤保险期内发生工伤,应由雇主向所在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在收到申请后15日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3)待遇支付:农村居民工伤保险待遇支付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在收到工伤认定决定后15日内,按照规定支付工伤保险待遇。(4)信息管理:农村居民工伤保险信息管理应实现信息化、网络化。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建立农村居民工伤保险信息管理系统,对投保、工伤认定、待遇支付等环节进行实时监控。(5)服务延伸:农村居民工伤保险服务应延伸至基层,设立农村居民工伤保险服务窗口,为农村居民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同时加强政策宣传和培训,提高农村居民对工伤保险制度的认知度和参与度。第八章农村居民生育保险服务8.1生育保险制度设计生育保险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保障农村居民在生育过程中的基本医疗需求,减轻其经济负担。农村居民生育保险制度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公平原则:保证所有符合条件的农村居民都能享受到生育保险待遇,消除地区、性别、年龄等方面的歧视。(2)保障原则:生育保险待遇水平应与当地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相适应,保证生育期间的基本生活需求。(3)可持续发展原则:生育保险制度应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保证制度的可持续运行。8.2生育保险待遇与给付8.2.1生育保险待遇农村居民生育保险待遇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生育医疗费用报销:包括产前检查、分娩、住院等费用。(2)生育津贴:对符合条件的农村居民生育期间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3)育儿津贴:对符合条件的农村居民育儿期间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8.2.2生育保险给付生育保险给付应遵循以下原则:(1)及时性原则:生育保险待遇应在生育后及时给予,保证农村居民在生育期间的基本生活需求。(2)一次性原则:生育保险待遇应一次性给予,避免多次申请、审核等繁琐程序。(3)便捷性原则:简化生育保险申请程序,提高给付效率。8.3生育保险管理与服务8.3.1生育保险管理农村居民生育保险管理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健全生育保险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责。(2)加强生育保险基金监管,保证基金安全、合规运作。(3)完善生育保险待遇审核机制,提高审核效率。8.3.2生育保险服务农村居民生育保险服务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服务质量,优化服务流程,为农村居民提供便捷、高效的生育保险服务。(2)加强生育保险政策宣传,提高农村居民的政策知晓度。(3)加强与医疗机构合作,保证农村居民生育期间的医疗需求得到满足。通过以上措施,为农村居民提供完善的生育保险服务,促进农村居民生育保障制度的健康发展。第九章农村居民社会福利服务9.1社会福利政策制定9.1.1政策目标农村居民社会福利政策的制定,旨在保障农村居民基本生活需求,提高其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政策目标包括:保证农村居民享有基本的社会福利;实现社会福利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农村社会福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9.1.2政策原则制定农村居民社会福利政策应遵循以下原则:公平原则:保证农村居民平等享受社会福利;可持续性原则:保障社会福利事业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分类指导原则:根据不同地区、人群和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动态调整原则:根据农村居民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适时调整政策。9.1.3政策内容农村居民社会福利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基本生活保障:对农村低收入家庭给予生活救助;医疗保障: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农村居民医疗保障水平;教育保障:保障农村居民子女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住房保障:实施农村危房改造,改善农村居民住房条件;养老保障: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农村居民养老保障水平。9.2社会福利服务内容9.2.1生活救助服务生活救助服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对农村低收入家庭给予生活救助;对特困供养人员提供生活照料;对农村孤儿、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给予关爱和帮助。9.2.2医疗保障服务医疗保障服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农村居民医疗保障水平;建立农村居民重大疾病救助制度;加强农村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9.2.3教育保障服务教育保障服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保障农村居民子女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改善农村学校设施;实施农村教育扶贫工程,助力农村贫困学长。9.2.4住房保障服务住房保障服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实施农村危房改造,改善农村居民住房条件;推进农村居民住房保障工程,解决农村居民住房问题;加强农村住房安全保障,预防住房安全。9.2.5养老保障服务养老保障服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农村居民养老保障水平;发展农村养老服务业,满足农村居民养老需求;加强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养老服务能力。9.3社会福利服务管理9.3.1管理体系农村居民社会福利服务管理应建立以下体系:建立农村居民社会福利服务管理部门,负责政策制定、实施和监督;设立农村居民社会福利服务基金,保障服务资金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核心业务外包合同
- 大学生艾特莱斯创新创业
- 小班教案:安全乘车
- 护理管理培训
- 人事部实习报告总结模版
- 阿图什市2024-2025学年数学三下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
- 阿荣旗2025届数学三下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英语写作1》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二零二四年9月份3D打印技术重现壶口瀑布地质构造教学实验
-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林产化学工艺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蔬菜种植》校本教材-学
-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全册优秀教案教学设计(按教学课时排序)
- 工贸企业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解读PPT课件(层层压实责任开展重大事故隐患2023专项行动)
- 班主任基本功比赛专题培训:育人故事+带班方略+主题班会+案例答辩+才艺展示
- 盆腔器官脱垂的诊治指南
- 水泥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
- 11J930 住宅建筑构造
-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优秀课堂实录
- 文物修复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
- 二、保洁费用报价及预算明细表
- 危险化学品目录2023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