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中考语文调研试卷(3月份)_第1页
2025年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中考语文调研试卷(3月份)_第2页
2025年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中考语文调研试卷(3月份)_第3页
2025年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中考语文调研试卷(3月份)_第4页
2025年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中考语文调研试卷(3月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5年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中考语文调研试卷(3月份)一、基础知识(26分)1.(10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2025年10月1日,祖国母亲迎来她76岁的生日。回望五千年的历史,祖国母亲用她伤痕累累的乳房喂养了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不管是曾经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还是如yū_______滩上的驳船寸步难行,她的儿女们如风雨中的舵手,尽管困乏,希望的火焰却从不曾xī_______灭。他们眷恋着自己的母亲,贪念她美丽的笑窝。诺贝尔奖的典礼上一次次慷慨讲演,科技前沿的阵地上一次次攻坚克难……勤劳、勇敢的中国人用累累硕果回报伟大的祖国母亲。(1)给加点字注音。伤痕累累隧洞舵手(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yū滩xī灭jié报(3)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4)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的修辞手法。2.(8分)默写邹忌讽齐王纳谏。(1)《邹忌讽齐王纳谏》中“,”两句,得出齐威王受到身边人的影响不能明察的结论,从而劝他广开言路(2)《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威王接受邹忌意见,准备奖赏进谏者,”。(3)《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描述齐威王纳谏令初下时的大好局面的句子是:,。(4)《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威王奖赏进谏的政令下达满一年之后的情况是“,”,表明齐国政治日益清明。3.(8分)《渔家傲•秋思》(范仲淹)理解型默写。(1)塞下秋来风景异,。(2),千嶂里,。(3),燕然未勒归无计。(4),人不寐,。(5)《渔家傲•秋思》中表达戍边将士“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卫国志向的句子是:,。二、综合性学习(6分)4.(6分)在学校组织的推进“全民阅读”活动中,你参与了部分工作。请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任务。材料1当前“全民阅读”渐成共识,各种与阅读相关的活动丰富多彩,诸如图书漂流、阅读接力、名人讲座、新书签售……不一而足。但阅读活动毕竟不是阅读本身,足以诱人,但不能饱腹。阅读活动的数量、质量、参与者等都不是评价阅读的指标材料2数字阅读有利于迅速获取信息,能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与管理,还有利于进行搜寻式阅读。纸质阅读是一种主动性行为,有利于进行深度阅读和持续性阅读。材料3俞敏洪始终坚持在适当的时候读纸质书;他还读电子书和碎片化文章,购买了3000多本电子书(1)阅读“材料1”,你认为推进“全民阅读”应该重在。(2)结合“材料2”“材料3”,针对“智能时代,如何读书”这一话题三、现代文阅读(10分)5.(10分)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中国画不强调“光”,这并非不科学,而是注重表现长期观察的结果。拿画松树来说,如没有特殊的时间要求(如朝霞暮霭等),早晨8点钟或中午12点,重要的是表现松树的精神实质。像五代画家荆浩在太行山上描写松树,朝朝暮暮长期观察,始得其真”。过去见一位作者出外写生,两个礼拜就画了一百多张,不可能深刻认识对象,更不可能创造意境。如果一位画家真正力求表现对象的精神实质,就可以唱一出重头戏。记得苏州有四棵古老的柏树名叫“清”“奇”“古”“怪”,经历过风暴、雷击,像一条巨龙似的,但是枝叶茂盛,使人感觉很年轻的样子。经过两千多年,不断与自然搏斗,而又重生出千枝万叶,使人感觉到它的气势和宇宙的力量。一棵树、一座山,经过画家思想感情的夸张渲染,意境会更鲜明,是画不出好画的。每一处风景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特色,如同人的性格差异一样。四川人说:“峨眉天下秀,剑阁天下雄,青城天下幽。”这话是有道理的。我们看颐和园风景,给人金碧辉煌的印象。一个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没有深刻感受,没有表现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欲望,就谈不到意境的独创性。肯定地说,画画要有意境,否则力量无处使,还要有意匠;为了传达思想感情,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齐白石有一印章“老齐手段”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主要的两个关键,有了意境,没有意匠,又说“语不惊人死不休”。诗人、画家为了把自己的感受传达给别人,一定要苦心经营意匠(1)划横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试分析其作用。(2)《春望》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不是“意境”的呈现?请结合本文内容作具体分析说明。四、文言文阅读(10分)6.(10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使内外异法也。③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讳、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④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⑤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负良死节之臣,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节选自《出师表》)(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以光先帝遗德/以中有足乐者B.愿陛下亲之信之/必以信C.可计日而待也/三老、豪杰皆来会计事D.先帝不以臣/卑鄙肉食者鄙(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②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开篇即深痛刘备壮志未酬身先死,深诫后人继承父业不可废,至忠至爱之情统领全文。B.诸葛亮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条建议,其中劝谏刘禅严明赏罚是主要用意。C.第⑥段叙述自己生平,历数先帝之殊遇,既表达自己对先帝的感激之情D.选文以议论为主,熔议论、叙事、抒情于炉,充分体现了“表”这种文体陈情言事的特点。五、诗歌鉴赏(9)7.(9分)阅读下列一首词,完成试题。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作者: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怀古诗。作者通过对英雄人物的歌颂,讽刺了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抗,昏庸无能。B.诗歌的上阕化用了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诗句,用得不落痕迹C.本词下阕落笔眼前引遐思,令词人慕古伤今,忧患惆怅。D.“生子当如孙仲谋”,此处赞叹孙权的雄才大略,实际上暗指类似东吴占据了江南半壁江山的南宋(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来”。六、名著阅读(9分)8.(9分)艾青在《礁石》一诗中“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谈谈你对“选择与坚守”的理解。七、作文(60分)9.(60分)请以“味道”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内容具体,情感真挚,积极向上;③除诗歌、戏剧外,不限文体;④不少于600字;⑤文章中若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请用“××”代替。

2025年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中考语文调研试卷(3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基础知识(26分)1.(10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2025年10月1日,祖国母亲迎来她76岁的生日。回望五千年的历史,祖国母亲用她伤痕累累的乳房喂养了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不管是曾经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还是如yū_______滩上的驳船寸步难行,她的儿女们如风雨中的舵手,尽管困乏,希望的火焰却从不曾xī_______灭。他们眷恋着自己的母亲,贪念她美丽的笑窝。诺贝尔奖的典礼上一次次慷慨讲演,科技前沿的阵地上一次次攻坚克难……勤劳、勇敢的中国人用累累硕果回报伟大的祖国母亲。(1)给加点字注音。伤痕累累shānghénlěilěi隧洞suìdòng舵手duòshǒu(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yū淤滩xī熄灭jié捷报(3)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贪念”,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贪恋”。(4)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解答】答案:(1)shānghénlěilěisuìdòng(2)淤熄捷(3)贪念贪恋(4)比喻2.(8分)默写邹忌讽齐王纳谏。(1)《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两句,得出齐威王受到身边人的影响不能明察的结论,从而劝他广开言路(2)《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威王接受邹忌意见,准备奖赏进谏者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3)《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描述齐威王纳谏令初下时的大好局面的句子是:群臣进谏,门庭若市。(4)《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威王奖赏进谏的政令下达满一年之后的情况是“虽欲言,无可进者”,表明齐国政治日益清明。【解答】答案:(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3)群臣进谏门庭若市(重点字:谏)(4)虽欲言无可进者3.(8分)《渔家傲•秋思》(范仲淹)理解型默写。(1)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2)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4)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5)《渔家傲•秋思》中表达戍边将士“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卫国志向的句子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解答】答案:(1)衡阳雁去无留意(注意“雁”的书写)(2)四面边声连角起长烟落日孤城闭(3)浊酒一杯家万里(4)羌管悠悠霜满地将军白发征夫泪(5)浊酒一杯家万里然未勒归无计二、综合性学习(6分)4.(6分)在学校组织的推进“全民阅读”活动中,你参与了部分工作。请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任务。材料1当前“全民阅读”渐成共识,各种与阅读相关的活动丰富多彩,诸如图书漂流、阅读接力、名人讲座、新书签售……不一而足。但阅读活动毕竟不是阅读本身,足以诱人,但不能饱腹。阅读活动的数量、质量、参与者等都不是评价阅读的指标材料2数字阅读有利于迅速获取信息,能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与管理,还有利于进行搜寻式阅读。纸质阅读是一种主动性行为,有利于进行深度阅读和持续性阅读。材料3俞敏洪始终坚持在适当的时候读纸质书;他还读电子书和碎片化文章,购买了3000多本电子书(1)阅读“材料1”,你认为推进“全民阅读”应该重在让读者有阅读收获。(2)结合“材料2”“材料3”,针对“智能时代,如何读书”这一话题【解答】答案:(1)示例:让读者有阅读收获。(提高阅读质量)(2)①纸质阅读和数字阅读并行不悖,相得益彰,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三、现代文阅读(10分)5.(10分)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中国画不强调“光”,这并非不科学,而是注重表现长期观察的结果。拿画松树来说,如没有特殊的时间要求(如朝霞暮霭等),早晨8点钟或中午12点,重要的是表现松树的精神实质。像五代画家荆浩在太行山上描写松树,朝朝暮暮长期观察,始得其真”。过去见一位作者出外写生,两个礼拜就画了一百多张,不可能深刻认识对象,更不可能创造意境。如果一位画家真正力求表现对象的精神实质,就可以唱一出重头戏。记得苏州有四棵古老的柏树名叫“清”“奇”“古”“怪”,经历过风暴、雷击,像一条巨龙似的,但是枝叶茂盛,使人感觉很年轻的样子。经过两千多年,不断与自然搏斗,而又重生出千枝万叶,使人感觉到它的气势和宇宙的力量。一棵树、一座山,经过画家思想感情的夸张渲染,意境会更鲜明,是画不出好画的。每一处风景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特色,如同人的性格差异一样。四川人说:“峨眉天下秀,剑阁天下雄,青城天下幽。”这话是有道理的。我们看颐和园风景,给人金碧辉煌的印象。一个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没有深刻感受,没有表现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欲望,就谈不到意境的独创性。肯定地说,画画要有意境,否则力量无处使,还要有意匠;为了传达思想感情,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齐白石有一印章“老齐手段”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主要的两个关键,有了意境,没有意匠,又说“语不惊人死不休”。诗人、画家为了把自己的感受传达给别人,一定要苦心经营意匠(1)划横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试分析其作用。(2)《春望》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不是“意境”的呈现?请结合本文内容作具体分析说明。【解答】(1)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作用的分析。“一个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景物、真挚,说假话不行,没有深刻感受,总是重复别人的,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画家要有强烈、朴素的感情。(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文章第②段讲到了:“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表现手段的设计,就是加工手段,恨别鸟惊心”中,这就是“意境”的呈现,看到花开而潸然泪下,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是诗歌中的“意匠”。答案:(1)对比论证,通过两类画家的对比、真挚,要有深刻的感受才有意境的独创性。(2)是意境的呈现,看到花就落泪,表明诗人的情已经和眼前之景相结合。四、文言文阅读(10分)6.(10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使内外异法也。③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讳、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④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⑤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负良死节之臣,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节选自《出师表》)(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DA.以光先帝遗德/以中有足乐者B.愿陛下亲之信之/必以信C.可计日而待也/三老、豪杰皆来会计事D.先帝不以臣/卑鄙肉食者鄙(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②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选文开篇即深痛刘备壮志未酬身先死,深诫后人继承父业不可废,至忠至爱之情统领全文。B.诸葛亮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条建议,其中劝谏刘禅严明赏罚是主要用意。C.第⑥段叙述自己生平,历数先帝之殊遇,既表达自己对先帝的感激之情D.选文以议论为主,熔议论、叙事、抒情于炉,充分体现了“表”这种文体陈情言事的特点。【解答】(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不同,表目的,因为;B.不同,信任/实情;C.不同,计算/计议;D.相同,(见识)短浅。故选:D。(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①中重点词语有:宜,应当,随意地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②中重点词语有:裨补,弥补;缺。句意为:一定能够弥补缺失疏漏。(3)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ACD.正确;B.有误,“亲贤远佞”是主要用意。故选:B。答案:(1)D(2)①不应当随意地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②一定能够弥补缺失疏漏,有启发和帮助。(3)B五、诗歌鉴赏(9)7.(9分)阅读下列一首词,完成试题。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作者: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A.这是一首怀古诗。作者通过对英雄人物的歌颂,讽刺了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抗,昏庸无能。B.诗歌的上阕化用了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诗句,用得不落痕迹C.本词下阕落笔眼前引遐思,令词人慕古伤今,忧患惆怅。D.“生子当如孙仲谋”,此处赞叹孙权的雄才大略,实际上暗指类似东吴占据了江南半壁江山的南宋(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来”。【解答】(1)本题考查古诗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ABD.正确;C.有误,本词下阕着眼历史,又希望有像孙权那样有雄才有胆略的来领导抗金斗争,统一中国。故选:C。(2)本题考查对诗词的赏析。要求从修辞角度赏析“千古兴亡多少事。不尽长江滚滚流”,不知经历了多少变幻,也道不完,奔流不还。有问有答,把千古兴亡、悠悠不尽的长江水,抒发了词人对古往今来国家兴衰之变化无常的无限感慨。答案:(1)C(2)示例一:运用设问修辞。由登临北固亭望神州风光引发联想。示例二:运用比喻修辞。把千古兴亡、悠悠不尽的长江水。译文:从哪里可以眺望故土中原?眼前却只见北固楼一带的壮丽江山,不知经历了多少变幻,也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