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一模语文试题汇编:
文言文阅读
2024届河南省郑州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太宗以英武定天下,然其大姿仁恕。初即位,有劝以威刑肃天下者,魏征以为不可,因
为上言王政本于仁恩,太宗欣然纳之,遂以宽仁治天下,而于刑法尤慎。四年,天下断死罪
二十九人。六年,亲枣与他,闵死罪者三百九十人,纵之还家,期以明年秋即刑:及期,囚
皆诣朝堂,无后者,太宗嘉其诚信,悉原之。然尝谓群臣曰:“吾闻语曰:“一岁再救,好
人喑哑。”吾有天下未尝数赦者,不欲诱民于幸免也。”自房玄龄等更定律、令、格、式,
讫太宗世,用之无所变改。
(节选自《新唐书・刑法志》)
材料二:
信义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宁
以义死,不可幸生,而视死如归,此又君子之尤难者也。方唐太宗之六年,录大辟囚三百余
人,纵使还家,约其自归以就死。是以君子之难能,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其囚及期,而
卒自将无后者。是君子之所难,而小人之所易也。此岂近于人啃哉?
或日:罪大恶极诚小人矣及施恩德以临之可使变而为君子。盖恩德人人之深,而移人之
速,有如是者矣。曰:太宗之为此,所以求此名也。安知夫纵之去也,不意其必来以冀免,
所以纵之乎?又安知夫被纵而去也,不意其自归而必获免,所以复来乎?夫意其必来而纵之,
是上麻下之情也;意其必免而复来,是下贼上之心也。吾见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乡有所
谓施恩德与夫知信义者哉?不然,太宗施德于天下,于兹六年矣,不能使小人不为极恶大罪,
而一日之恩,能使视死如归,而存信义。此义不通之论也!
然则何为而可?目:纵而来归,杀之无赦;而义纵之,而又来,则可知为恩德之致尔。
然此必无之事也。若夫纵而来归而赦之,可偶一为之尔。若屡为之,则杀人者皆不死。是可
为天下之常法乎?不可为常者,其圣人之法乎?是以尧、舜、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不立
异以为高,不逆情以千誉。
(节选自欧阳修《纵囚论》)
10.材料二间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
黑。
罪大恶A极B诚C小人矣D及施恩德E以临之F可使G变H而为君子。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顼是()
A.录囚徒,皇帝或上级司法机关讯察复核囚徒的罪状,以平反冤案、疏理滞狱。
B.苟,苟且,与《谏太宗十思疏》中“终苟免而不怀仁”中的“苟”意思相同。
C.贼,伤害,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贼其君者也”的“贼”意思相同。
D.乌,文中作疑问词,何,哪里,与成语“乌合之众”中的“乌”意义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认同魏征的王政理念,宽厚仁慈,使用刑罚格外慎重,因此出现了贞观四年极少
人被判处死刑和贞观六年纵囚返家的佳话。
B.视死如归是连恪守信义的君子都难以做到的,但那些被判处死刑的小人却轻而易举地做
到了,欧阳修认为这种情况是不合人情的。
C.材料二认为,虽然太宗施政六年没能使恶人不犯重罪,但纵囚之举却感化了他们,使他
们重拾信义,此举体现了太宗施恩德的成效。
D.对于纵而复归的囚犯,偶尔赦免一次可以彰显皇帝的恩德,但如果多次这样做,就会使
杀人犯得不到应有的惩罚,违背圣人常法。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期,囚皆诣朝堂,无后者,太宗嘉其诚信,悉原之。
(2)是以尧、舜、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不立异以为高,不逆情以干誉。
14.对“太宗纵囚”一事,材料一和材料二的态度是否相同?清简要说明。
2024届河南省新乡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陆)抗字幼节,孙策外孙也。逊卒时,年二十,拜建武校尉。永安三年,假节。孙皓
即位,加镇军大将军,领益州牧。抗闻都下政令多阙,忧深虑远,乃上疏曰:“臣闻德均则
众者胜寡.力侔则安者制危。盖六国所以兼并于强秦,西堂所以北面于汉高也。今敌跨制九
服,非徒关右之地。割据九州,岂但鸿沟以西而已。国家外无连国之援,内非西斐之强,后
政陵迟,黎民未乂,而议者所恃,所以长川峻山,限带封域,此乃守国之末事,非智者之所
先也。臣每虑此,常中夜抚枕,临绛忘食。”凤皇元年,西陵督步阐据城以叛,遣使降晋。
抗闻之,令将军左奕等径赴西陵,敕军营更筑严国,自赤溪至故市,内以围阐,外以御寇,
昼夜催切,众甚苦之。诸将咸谏日:“今及三军之锐,亟以攻阐,比晋救至,阐必可拔。何
事于国,而以弊士民之力乎?”抗日:“此城处势既固,粮谷义足,且所络修备御之具,皆
抗所宿规。今反身攻之,既非可卒克,且北救必至,至而无备,表里受难,现乡的冬?”诸
将成欲攻阐,抗每不许。宜都太守雷谭言至恳切,抗欲服众,听令一攻。攻果无利,围备始
合。将军朱乔、营都督俞赞亡诣肇3。抗日:“赞军中旧吏,知吾虚实者,吾常虑夷兵孝不
简练,若敌攻围,必先此处。”即夜易夷民,皆以旧将充之。明日,肇果攻故夷兵处抗命旋
军击之矢石雨下肇众伤死者和属。肇至经月,计屈夜遁。抗欲追之,而虑阐畜力项领,伺视
间晦,兵不足分,于是俘呜鼓戒众,若将追者。肇众凶惧,悉解甲挺走,抗使轻兵蹑之,肇
大破败,祜等皆引军还。抗遂陷西陵城,诛夷闸族及其大将吏,自此以下,所请赦者数万口。
修治城围,东还乐乡,貌无矜色,谦冲如常,故得将士欢心。加科都护。
(选自《三国志・陆抗》,有删改)
[注]肇:荆州刺史杨肇。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肇果攻A故夷B兵处C抗命D旋军E击之F矢石G雨下H肇众伤死者相属。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句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庶政陵迟”与“庶刘侥幸”(《陈情表》)两句中的“庶”字含义不同。
B.“何以御之”,宾语前置句,与“子卿尚更谁为乎”(《苏武传》)文言句式相同。
C.“吾常虑夷兵素不简练”与“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两句中的“素”字含义不同。
D.“于是但鸣鼓戒众”与“但见悲鸟号古木”(《蜀道难》)两句中的“但”字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抗年轻有为。陆抗二十岁,被任命为建武校尉。永安三年,被授假节职权。
B.陆抗忠心耿耿。听说朝廷政令多有失误之处,陆抗深为忧虑,常常寝食难安。
C.陆抗富有谋略。吴将投降敌军后,陆抗预计敌军的进攻方略,事先做好防守。
D.陆抗为人谦逊。陆抗战胜后,诛杀了杨肇全家及其部下首要将吏,谦逊如常。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闻镌均则众者胜寡,力侔则安者制危。
(2)今及三军之锐,亟以攻阐,比晋救至,阐必可拔。
14.诸将都急于攻打步阐,陆抗为什么不应允?请简要说明。
河南省郑州市宇华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一模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余与稿林交益骂,在辛卯、壬辰间。前此,篇林家金坛,余居江宁,千历岁始
得一会合。至是,余以《南山集》牵连系刑部狱,而翁林赴公车,问一二日必入视余。每朝
餐罢,负手步阶除,则筋林推户而入矣。至则解衣盘薄,谄经谀史,旁若无人。同系者或厌
苦,讽余曰:“君纵忘此地为笠土,身负死刑,奈旁观者讪笑何?”然翁林至则不能遽归.
余亦不能畏苦警而闭所欲言也。
余出狱,编旗籍,寓居海淀。翁林官翰林。每以事入城,町馆其家。海淀距城往返近六
十里,而使问朝夕通,事无细大,必以关忧喜相闻。每阅月逾时,检翡林手书,必寸余。戊
成春,忽告余:“归有日矣.”余乍闻心忡惕若睨行鞋乎虚空之径E望而无所归也.筑林之
归也,愁?归则,而余仲更出寒门,数附书问息耗而未得也。今兹其果归乎?吾知翁林抵旧
乡,与亲懿游好徜徉山水间,忽念平生故人,有衰疾远隔幽燕者,必为北乡惆然而不乐也。
(节选自方苞《送王第林南归序》)
材料二:阳山,天下之审处也。陆有丘陵之险、虎豹之虞。江流悍急,横波之石廉利侔
剑戟。舟上下失势,破碎沦溺者,往往有之。县廓无居民,官无丞尉。夹江荒茅菱竹之间,
小吏十余家,皆鸟言夷面。始至,言语不通,画地为字,然后可告以出租赋,奉期约。是以
宾客游从之士,无所为而至。愈待罪于斯,且半岁矣。
有区生者,誓言相好,自南海孥舟而来。升自宾阶,仪现甚伟。坐与之语,文义卓然。
庄周云:“逃空虚者,闻人足音是然而喜矣。”况如斯人者,岂易得哉?入吾室,闻《诗》
《书》仁义之说,欣然喜,若有志于其间也。与之翳瑛林,坐石矶,投芋而渔,陶然以乐,
若能遗外声利,而不厌乎贫贱也。岁之初吉,归拜其亲,酒壶既倾,序以识别。
(节选自韩愈《送区册序》)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钳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
Md
黑o
余A乍闻B心忡惕D若暝行E驻乎F虚空之径G四望而H无所归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率历岁始得一会合”与&六国论》“率赂秦耶”中两个“率”词义相同。
B.“诺经做史”与《出师表》“以咨敢善道”中的两个词义相同。
C.“秋以为期”与《氓》中的“秋以为期”句式一样,正常语序为“以秋为期”。
D.穷,文中指偏僻、荒僻:与成语“山穷水尽”中的“穷”词义不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前,王箫林家在金坛,方苞家在江宁,两人很少见面;直到方苞被囚禁在刑部监狱、
王翳林进京应试,二人见面的机会才增多,交情也变得更为浓厚。
B.方苞居住在海淀期间,王翦林在翰林院任官;两家虽然距离较远,但无论事情大小,都
会互通消息。当王翁林打凫回乡时,方苞劝说他不要离开。
C,阳山地险兽猛、江急石利、行船艰险:韩愈初到此地,因为言语不通,只好通过在地上
写字的方法把交纳租税的事情告诉当地人。
D.区册主动同韩愈结交,从南海郡划船来到阳山。他仪表壮美、言辞思想非凡,韩愈认为
这样的人很难遇到,和他一同治学游玩,心情也渐渐愉悦起来.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纵忘此地为圜土,身负死刑,奈旁观者讪笑何?
(2)入吾室,闻《诗》《书》仁义之说,欣然喜,若有志于其间也。
14.方苞与王翁林、韩愈与区册的交往具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河南省信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一模)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武王问太公曰:“攻伐之道奈何?"太公日:“势因敌家之动,变生于两阵之间,
发于无穷之源。故至事不语,用兵不言。且事之至者,其言不足听也;兵之用者,其状不足
见也。忽而往,忽而来,能独专而不制者,兵也。”
“夫兵闻则议,见则图,如则困,辨则危。故善战者,不待张军;善除患者,理于未生:
善胜敌者,胜于无形;上战无与战。故争胜于白刃之前者,非良将也:设备于已失之后者,
非上圣也;智与众同,非国师也;技与众同,非国工也。事莫大于必克,用莫大于玄默,动
英神于不忠,谋莫善于不识。夫先胜者,先见弱于敌而后战者也.故事平而功倍焉。善战.者,
居之不整,见胜则起,不胜则止。用兵之害,犹球最大;三军之灾,莫过狐疑。善者见利不
失退眩丕疑失利卮时反受其殃。故智者从之而不释,巧者一决而不犹豫,是以疾雷不及掩耳,
迅电不及暝目,赴之若惊,用之若狂,当之者破,近之者亡,孰能划之?”
(节选自《六榴•龙格》)
材料二:
昭王既息民绪兵,复欲伐赵。武安君日:“不可。”王曰:“前年国虚民饥,君不量百
姓之力,求益军粮以灭赵。今寨人息民以养士,三军之俸有倍于前.而日不可,其说何也?”
武安君日:“长平之事,秦军大克,赵军大破:秦人欢喜,赵人畏惧。秦民之死者厚葬,伤
者厚养,劳者和飨,饮食铺馈,以摩其财;赵人之死者不得收,伤者不得疗,涕泣相哀,我
力同忧,耕田疾作,以生其财。今王发军虽倍其前,臣料赵国守备亦以十倍矣。赵自长平已
来,君臣忧惧,早朝晏退,卑辞重币,四面出嫁,结亲燕、魏,连好齐、M,积虑并心,备
秦为务。其国内实,其交外成。当今之时,赵未可伐也。”
(节选自《战国策》)
io.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卜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善者A见利B不失C遇时D不疑E失利F后时G反受H其殃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奇正,古代兵法术语。“正”指依规依矩正面临敌;“奇"指打破常规出其不意。
B.挠,指干扰,和成语“不屈不挠”“百折不挠”中的“挠”字意思都不同。
C.御、指抵御,和“莫之能御也”(《齐桓晋文之事》)中的“御”意思相同。
D.靡,指浪费、消耗,和“靡不毕见”(《屈原列传》)中的“靡”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姜太公强调将领的智慧和思考,用兵掌握主动权,不泄露重要机密,不言说用兵谋划,
用兵行动和计谋要出其不意。
B.良将不靠白刃相交殊死拼搏而取胜,智士•不在失败之后再来设置守备,国师的智慧、国
工的技艺不能与一般人相同。
C.作战抓住了时机,就能像迅雷一样使人不及掩耳,像闪电一样使人不及闭目,让敌军如
受惊之马,失去常态如狂癫。
D.武安君分析长平一战秦国虽然取胜,但厚葬死者、照顾伤者、慰劳战胜归来的将上,国
力消耗巨大,力阻昭王伐赵。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或现代汉语。
(1)夫先胜者,先见弱于敌而后战者也,故事半而功倍焉。
(2)今寡人息民以养士,三军之俸有倍于前,而曰不可,其说何也?
14.武安君白起对“赵未可伐”的判断,符合《六常》中“夫兵闻则议,见则图:知则困,
辨则危”的观点,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
2024届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一模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窦建德谓其群下曰:“吾为隋民,隋为吾君:今宇文化及无逆,乃吾仇也,吾不可以不
讨!”乃引兵趣聊城。
淮安王神通攻聊城,化及根尽,请降,神通不许。安抚副使崔世千劝神通许之,神通日:
“军士暴露日久,贼食尽计穷,克在旦暮,吾当攻取以示国威。且散其玉帛,以劳将士,若
受其降,将何以为军赏乎!“世干曰:“今建德方至若化及未平内外受敌吾军必败夫不攻而
下之为功甚易奈何贪其玉帛而不受乎!“神通怒,囚世干于军中。既而宇文士及自济北馈之,
化及军稍振,遂复拒战。神通督兵攻之,贝州刺史赵君德攀煤先登,神通心害其功,收兵不
战,君德大诟而下,遂不克。建德军且至,神通引兵退。
建德与化及连战,大破之,化及复保聊城。建德纵兵四面急攻,王薄开门纳之。建德人
城,生擒化及,先谒隋萧皇后,语皆称臣,素服哭场帝尽哀;册传国玺及用弹仪仗,抚存隋
之百官。以拱车栽化及井二子承生、承趾至襄国,斩之“化及且死,更无馀言,但云:“不
负反王!”
建德每战胜克城,所得资财,悉以分将士,身无所取。又不啖肉,常食蔬,茹栗饭:妻
曹氏,不衣仇绮,所役婢妾,才十许人。及破化及,得隋宫人千数,即时散遣之。以隋黄门
侍郎囊矩为左仆射,掌自争,兵部侍郎崔君肃为侍中,少府令何捌为工部尚书,右司郎中柳
调为左丞,虞世南为百I]年中,欧阳询为太常卿。自余随才授职,委以政事。其不愿留,欲
诣关中及东都者,亦听之,仍给资粮,以兵援之出境。隋骁果。尚近万人,亦各纵遣,任其
所之。又与王世充结好,遣使奉表于隋皇泰主,皇泰主封为夏王。建德起于群盗,虽建国,
未有文物法度,装矩为之定明?,制律令今,建德甚悦,每从之咨访典礼。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三》)
【注】①骁果:隋炀帝为扩充军队,除征发府兵外又招募新军,新军骁勇善战,称为骁果。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建德方至/若化及未平内外/受敌吾军必败/夫不攻而下之为功/甚易/奈何贪其玉帛而
不受乎
B.今建德方至/若化及未平/内外受敌/吾军必败/夫不攻而下之/为功甚易/奈何贪其玉帛而
不受乎
C.今建德方至/若化及未平内外/受敌吾军必败/夫不攻而下之/为功甚易/奈何贪其玉帛而
不受乎
D.今建德方至/若化及未平/内外受敌/吾军必败/夫不攻而下之为功/甚易/奈何贪其玉帛而
不受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卤簿,帝王出外时的仪仗队,汉以后也用于后妃、太子、王公大臣等。
B.选事,考选举士、粒选职官之事,负责官吏的任用、考绩以及奖惩等。
C.黄门侍郎,官名,始自秦汉,东汉时设为专官,侍从皇帝,传达诏命。
D.朝仪,古帝王临朝时的典礼,后亦称人臣朝君或官吏互拜时所用礼仪。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卖建德普于用兵,攻克聊城。他继李神通之后攻打聊城,命令军队发起猛攻,在王薄的
策应下,生擒宇文化及父子三人,将他们押至褰国处斩。
B.窦建德言行一致,效力隋朝。他在出征聊城之前宣告要为隋朝报仇,作战胜利后他先去
拜谒了隋朝萧皇后,又身着素服哭祭隋炀帝,以尽哀思。
C.实建德仗义疏财,善笼人心。他不追求奢靡生活,H常饮食只是粗茶淡饭,家人也衣著
朴素;他将所有家财全都分给将士,能与下属同甘共苦。
D.窦建德爱惜人才,选贤任能。他根据隋朝留下官员的才能授予他们官职,垂用裴矩、何
稠等人:建国后裴矩为他制定了朝仪、律令等文物法度。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军士暴露日久,贼食尽计穷,克在旦暮,吾当攻取以示国威。
(2)化及且死,更无余言,但云:“不负夏王!”
14.唐人股侔在《窦建德碑》中称赞窦建德“宽容御众”,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他“宽容御
众”的表现。
2024届河南省信阳市洲河区信阳高级中学高三一模测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秦昭王进兵围邯郸。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F魏,让魏
公子日:"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今邯郭旦暮降秦而魏教不至,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公子患之。侯生白:“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
公子从其计,请如姬。如姬果盗兵符与公子。至邺,年魏王令代晋鄙,进兵击秦军。秦军解
去,遂教邯郭,存赵。
(节选自《史记•魏公子列传》,有删改)
材料二:
论者以窃符为信陵君之罪,余以为此未足以罪信陵也。夫强秦之暴亟矣,今悉兵以临赵,
赵必亡。赵,虢之障也。赵亡,则魏且为之后。赵、魏,又楚、燕、齐诸国之障也,赵、魏
亡,则楚、燕、齐诸国为之后,天下之势,未有发发于此者也,仁魏之符以纾魏之恶借一国
之师以分六国之灾夫奚不可者然则信陵果无罪乎?日:又不然也。公所诛者,涌陵君之心也。
信陵一公子耳,魏固方王也.赵不请救于王,而谆谆焉请赦于信陵,是赵知有信陵,不知有
王也。平原君以婚姻激信陵,而信陵亦自以婚姻之故,欲急救赵。是信陵知有婚姻,不知有
王也。其窃符也,非为魏也,非为六国也,为赵焉耳。非为赵也,为一平原君耳。使祸不在
赵,而在他国,则虽撤魏之障,撤六国之障,信陵亦必不救。使赵无平原,或平原而非信陵
之姻戚。虽赵亡,信陵亦必不救。则是赵王与社稷之轻重。不能当一平原公子,而魏之兵甲
所恃以固其社稷者,只以供信陵君一姻戚之用。幸而战胜,可也:不幸战不胜,为虏于秦,
是倾魏国数百年社稷以殉姻戚,若不知信陵何以谢魏王也。
呜呼!自世之表,人皆习于背公死党之行,而忘守节奉公之道。有重相而无威君。有私
仇而无义愤。如秦人知有穰候,不知有秦王:虞卿知有布衣之交,不知有赵王,盖君若货解
久矣。由此言之,信陵之罪,固不专系乎符之窃不窃也。其为魏也。为六国也,纵窃符犹可。
其为赵也,为一亲成也,纵求符于王,而公然得之,亦罪也。
(节选自明代唐顺之《信陵君救赵论》)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史需要断句,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括号内。(3
分)
窃魏之符A以纤魏B之患C借一国之师D以分六国之灾E夫F奚不可者G然则H信陵果无
罪乎
11,下列时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属,指接连,与《屈原列传》中“然亡国破家相随属〃的"属〃词义相同。
B.矫,指假托、诈称,古文中常见的“矫诏""矫制",都指假托帝王的命令。
C.诛,指谴贪,与成语“口诛笔伐”"罪不容诛"中的"诛"意思皆不同。
D.施,古代旌旗下边悬垂的装饰品,与“赘”连用,喻指实权旁落的君主。
12.卜.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邯郸危急时刻,面对平原君的指责,信陵君采纳侯生建议,使用重正常手疫获取兵符,助
赵解围。
B.材料二开门见山地亮出与众不同的观点,并从客观效果和主观动机两方面审视信陵君窃符
救赵。
C.材料二第二段立足于信陵君窗符的思想出发点,有力地批判了他明知不妥却一心背版的错
误行为。
D.材料二列举穗侯、废卿的事例,说明臣重君轻将导致严重的后果,并再次申明信陵君的错
误所在。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和《六国论》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⑴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4分)
⑵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肝?曰:不赂者以赂者丧。(4分)
14.材料二中作者批判信陵君的理由是什么?请简要慨括。(3分)
答案
2024届河南省郑州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答案】1O.BDF
11.C12.C
13.(1)到了(约定的)期限,囚犯都来到朝堂,没有晚回的,太宗赞许他们诚实守信,
全部赦免了他们(的死罪)。
(2)因此,尧、舜和三王治理天下,一定根据人情,不标新立异来显示高尚,不违背人情
来求取名誉。
14.不同。材料一持肯定态度,认为这是太宗宽仁治天下的典型事例。材料二持批判态度,
认为这是太宗求取美名的手段,不合圣人常法。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有人说:罪大恶极的人,的确是小人了:但是等到对他施加恩德来统治他,就可以使
他变成君子。
“恶极”与“罪大”结构相同,为并列成分,在此处作主语,为强调主语的特殊地位,在主
语后停顿,故在B处断开。
“小人”是句子的宾语,故与“诚”之间不能断开:“矣”,句末语气词,表判断。故在D
处断开。
“以”,表目的,“临之”是“施恩德”的目的,"以"字连接,中间不能断开:“可使”
后省略宾语“他“,与下句语义关联,应断在下句。故在F处断开。
故选BDF0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以及一词多义的能力。
A.正确。
B.正确。句意:不愿苟且偷生。/最终只是苟且免于刑罚而不怀念感激国君的仁德。
C.“意思相同”错误。贼,文中用作动词,引申为窥测。/伤害。句意:这是上面揣摩下面
的情意。/是伤害他的君主的人。
D.正确。乌,哪里。/像乌鸦一样。句意:哪里有什么布施恩德和懂得信义呢?/像乌鸦一样
聚集在一起的一群人,比喻杂凑在一起的亳无组织纪律的人群.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此举体现了太宗施恩德的成效”错误。根据材料二“是以君子之难能,期小人之尤者以
必能也。其囚及期,而卒自归无后者。是君子之所难,而小人之所易也。此岂近于人情哉”,
君子难以做到的事,小人却做到了,作者用“此岂近于人情哉”反问,实际是作者所批驳的
荒谬之处,而非“体现了太宗施恩德的成效”。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杳学牛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c
(1)“期”,期限;“诣”,到;“后”,晚到、晚回;“嘉”,赞扬,赞赏。
(2)“是以",因此、所以:“本”,依据;“逆”,违背;“干”,求取、钓取、沽取。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材料一选自《新唐竹》,根据“然其天姿仁恕”“太宗欣然纳之,遂以宽仁治天下,而于刑
法尤慎”可知,本段内容是对太宗用宽和仁厚治理天下的治国理念的称颂,本段借“纵囚”
一事,是为了表现唐太宗的仁爱宽容。
根据材料二第三段“是可为天下之常法乎?不可为常者,其圣人之法乎?是以尧、舜、三王
之治,必本于人情,不立异以为高,不逆情以干誉”,意为这能够作为天下通行不变的法律
吗?不能作为通行不变的法律,难道是圣人的法律吗?因此,尧、舞和三王治理天下,一定
根据人情,不标新立异来显示高尚,不违背人情来求取名誉。可知,欧阳修对于“纵囚”一
事持批判态度,认为“纵囚”不能够作为天下通行不变的法律,不符合圣人治理理念,是太
宗用来求取美名的手段。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唐太宗凭借英勇神武平定天下,但他天性仁爱宽容。刚即皇帝位时,有人劝他用严厉的
刑法整肃天下,魏征认为不可以,趁机向太宗上奏王道应以仁爱恩德为根本,太宗欣然采纳
了他的谏言,于是用宽和仁厚来治理天下,在刑法方面格外慎豆。贞观四年,天下被判处死
罪的只有二十九人。贞观六年,太宗亲自讯察囚犯,同情犯了死罪的囚犯三百九十人,放他
们回家,约定第二年秋天回来接受刑罚;到了(约定的)期限,囚犯都来到朝堂,没有晚回
的,太宗赞许他们诚实守信,全部赦免了他们(的死罪)。然而太宗曾经对群臣说:“我听
古语说:'一年中两次赦免犯人,好人不再发表意见。'我拥有天下之后不曾多次赦免罪犯,
是不想诱导人们对犯法兔罪心存侥幸啊“”自从房玄龄等人修订律、令、格、式后,整个太
宗年间,一直沿用没有什么变更修改。
材料二:
对君子讲信义,对小人施刑罚。刑罚定成死罪,是罪恶大到极点,这又是小人中最严重
的了。宁可为了信义而死,不愿苟且偷生,把死看得像回家一段,这又是君子特别难以做到
的。当唐太宗贞现六年的时候,讯察犯死罪的囚犯三百多人,释放他们让他们回家,并约定
时间叫他们自己回来接受死刑。这是用君子难以做到的事,希里最坏的小人一定做到。那些
囚犯到了期限,最终自己回来,竟没有一个晚回的。这是君子难以做到的事,小人却轻而易
举的做到了。这难道是近于人情的吗?
有人说:罪大恶极,的确是小人了;但是等到对他施加恩德统治他,就可以使他变成君
子。因为恩德进入人心很深,能很快改变人,所以出现了像这样的情况。我说:“唐太宗这
样做,是他用来求得这种声誉的手段啊。”哪里知道放囚犯回去,不是预料他们一定会再回
来以希望赦免,所以才释放他们呢?又哪里知道被释放回去的囚犯,不是预料自己回来一定
能够获得赦免,所以才再回来的呢?料想囚犯一定会回来才释放他们,这是上面推摩下面的
情意;料想上面一定放免他们才再回来,这是下面揣摩上面的心思。我只见上面和下面互相
揣摩来造成这种声誉,哪里有什么布施恩德和懂得信义呢?如美不是这样,那么唐太宗向天
下布施恩德,到这时已经六年了,还不能使小人不做罪大恶极的事;然而一天的恩德,却能
使他们视死如归,保存信义,这又是讲不通的理论啊。
既然这样,那么怎样做才好呢?我说:释放后又回来的,把他们杀掉而不赦免:然后再
释放一批,他们又回来了,这样才能知道是布施恩德所造成的。线而这是一定不会有的事啊。
至于释放了能够自动回来再加以赦免,只能够偶然试一试罢了。如果屡次这样做,那么杀人
犯就都不会死了。这能够作为天下通行不变的法律吗?不能作为通行不变的法律,难道是圣
人的法律吗?因此,尧、舜和三王治理天下,一定根据人情,不标新立异来显示高尚,不违
背人情来求取名誉。
2024届河南省新乡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答案】1O.CFH
11.C12.D
13.(1)我听说(如果各国君主)德行相当,那么民众多的胜过民众少的;(如果)国力相当,
那么安定之国制服混乱之国。
(2)现在以三军精锐,迅速进攻步阐,等到晋军救援前来,步阐一定已被攻克。
14.①陆抗认为西陵城墙坚固,地势险要,城内粮草充裕,不能很快攻克下来°②北方敌人
的救兵必定赶来,敌人来后我方军队没有防备,里外受敌,无法抵抗敌军。③急于攻打步阐
必败无疑,所以陆抗不应允。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杨肇果然进攻原先夷兵防守处,陆抗下令守军反击,箭石如雨下,杨肇兵卒死伤累
累。
“肇果攻故夷兵处”主谓宾结构完整,其后C处断开:
“旋军击之”是“命”的宾语,“矢石”是下句主语,F处断开:
“矢石雨下”是主谓结构,“肇众”是下句主语,H处断开。
故选CFHo
【11题详解】
本题考直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及文言特殊句式的理解能力。
A.正确。各种:希望。句意:各种政务缺乏生气。/希望刘氏可以侥幸的保全性命。
B.正确。正常语序为:以何御之:子卿尚复为谁乎。句意:拿什么抵抗他们呢?/你还打算
为谁守节呢?
C.错误。都是“一向、向来”的意思。句意:我常担心夷兵向来不精练。/一向同留侯张良
交好。
D.正确。都是“只”的意思。句意:于是只击鼓警戒部众。/只见那悲鸟在古树上哀鸣啼叫。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诛杀了杨肇全家及其部下首要将吏”错误,由原文“诛夷阐族及其大将吏”可知,应是
“诛杀了步阐全家及其部下首要将变”
故选Do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德均”,德行相当;“力侔”,国力相当;“危”,混乱之国。
(2)“亟”,迅速;“比”,等到:“拔”,被攻克。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耍点的能力。
①由原文”此城处势既固,粮谷又足,且所缮修备御之具,皆抗所宿规。今反身攻之,既非
可卒克”可知,陆抗认为西陵城墙坚固,地势险要,城内粮草充裕,不能很快攻克下来。
②由原文“旦北救必至,至而无备,表里受难,何以御之”可知,北方敌人的救兵必定赶来,
敌人来后我方军队没有防备,里外受敌,无法抵抗敌军。
③由原文“宜都太守雷谭言至恳切,抗欲服众,听令一攻。攻果无利,围备始合”可知,急
于攻打步阐必败无疑,所以陆抗不应允。
参考译文:
陆抗字幼节,是孙策的外孙。陆逊死时,陆抗二十岁,被授予建武校尉。永安三年,陆
抗被授假节职权。孙皓即位,加官镇军大将军,兼任益州牧。陆抗听说朝廷政令多有失误之
处,深为忧虑,于是上疏说:“我听说(如果各国君主)德行相当,那么民众多的胜过民众少
的;(如果)国力相当,那么安定之国制服混乱之国。这大概是六国所以被强秦兼并,西史所
以为汉高祖扪败的原因吧。如今敌国冷据日方,并非只有美白之地。割据九州,岂止鸿沟以
西的土地而已。我国外无盟国可求掇,内无西堂那样强大,各种政务缺乏生气,百姓不得安
定,而议论国事者所依恃的条件,只不过是大江高山围隔着我国的赧域,这不过是守卫国家
最次的条件,不是明智之人首要考虑的事情。臣下常常忧虑这些,经常深夜抚枕不能入睡,
面对饭菜忘记进餐。”凤皇元年,西陵督步阐占据城池发动叛乱,派人前往晋国投降。陆抗
听到这一消息,命令将军左奕等直接挺进西陵,下令各军军营再加修坚固的围墙,自赤溪到
故市,对内则国国步阐,对外则防止敌军,陆抗日夜催促督责,全军将士甚感困苦。诸将都
劝谏陆抗说:“现在以三军精锐,迅速进攻步阐,等到晋军救援前来,步阐一定已被攻克。
何必劳累修筑围墙,让士兵和百姓困苦不堪呢?”陆抗说:”这座城池城墙坚固,地势险要,
城内粮草充裕,而且所修缮的防御工事和配起的防御器械,都是我以前详细规划安排的。现
在我们反过来去攻打,既然不能很快攻克,且敌人北方救兵一定会赶来,敌人来后我们没有
防备,则里外受敌,拿什么抵抗他们呢?”诸将都想要攻打步闽,陆抗总是不应允。宜都太
守雷谭要求极为恳切,陆抗为了使众将信服,便听任他们去攻打一次。进攻果然不利,防御
围崎由是得以完工。吴国将军朱乔、营都督俞赞逃跑投降杨肇。陆抗说:“俞赞是我军中的
老办事人员,(是个)知道我方虚实底细的人,我常担心夷兵向夫不精练,如果敌人围攻,必
定先从夷兵队防守处下手。”当夜陆抗就撤换夷兵,全用吴军老将替代设防。次日,杨肇果
然进攻原先夷兵的防守处,陆抗下令守军反击,箭石如雨下,杨肇兵卒死伤累累。杨肇到达
西陵后一个多月,无计可施而连夜还避。陆抗打算追击他,又担心步闸在要害之处积蓄力量
来伺机出兵进击吴军,(到时吴军)兵力不够分配,于是只击鼓警戒部众,像是要追击的样子。
杨肇的军队颇为恐惧,全都抛盔弃甲争相逃命,陆抗派轻装的部队随后追赶,杨肇被打得大
败,羊祜等都率军撤走。陆抗于是攻占西陵城,诛杀步阐全家及其部下首要将吏,自将军以
下,请求救免的人有几万。陆抗修治西陵城墙和防御工事,向东回到乐乡,脸上亳无骄矜之
色,课逊如常,所以深得将士衷心拥戴。陆抗被加投都护。
河南省郑州市宇华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一模语文试题
【答案】10.BDG11.A12.B
13.(1)即使您忘了这里是监狱,自己被判了死刑,但怎么对待旁观者的讥笑呢?(2)
他到我的屋里,听我谈《诗》《书》仁义的道理,非常高兴,好像对仁义有志趣。
14.①均为一方处于困境中的交往。(均为患难之交)②均为志同道合的交往。(都有共同
的兴趣爱好)③均怀有真挚的情谊。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我乍一听到,心中不禁感到忧伤,好像在夜间赶路时停在空旷无人的小路上,四面观
望都没有自己的归宿。
“余乍闻”是主谓短语,句子结构完整,故B处停顿。
“心仲惕”是“闻”后的反应,也是主谓短语,句子结构完整,故D处停顿。
“若暝行驻乎虚空之径”是通过比喻来具体描述内心的感受:“四望而无所归也”是“驻乎
虚空之径”后进一步的举动和心理,两句中间断开,故G处停颐。
故选BDGo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及特殊句式的理解能力。
A.错误。大概,一般;全部,一概。句意:大概一年才能会一次面。/全都是因为贿赂秦国。
B.正确。句意:向我询问经史方面的知识。/征求、询问治国的好方法。
C.正确。都是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以秋为期”。句意:翁林回家的时间定在秋天。/
就把秋天作为婚期。
D.正确。句意:偏僻、荒僻:尽,完。句意:阳山,是天下荒僻的地方。/指山和水都到了
尽头。比喻荒远偏僻的地方,也比喻走投无路陷入绝境。
故选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方苞劝说他不要离开”错误,由材料一第二段可知,方苞只是在知道王翁林要回乡后感
到忧伤,原文并未提及方苞劝说王.翁林不要离开。
故选Bo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纵",即使:“圜土”,监狱:“讪笑”,讥笑。
(2)“说”,道理;“若”,好像:“有志于其间”,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于其间
有志”。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①由“余以《南山集》牵连系刑部狱,而筋林赴公车,问一二日必入视余”“愈待罪于斯”
可知,均为一方处于困境中的交往。(均为患难之交)
②由“至则解衣盘薄,谄经诚史,旁若无人"''入吾室,闻《诗》《书》仁义之说,欣然喜,
若有志于其间也”可知,均为志同道合的交往。(都有共同的兴趣爱好)
③由“寓居海淀。翳林官翰林。每以事入城,则馆其家。海淀距城往返近六十里,而使问朝
夕通,事无细大,必以关忧喜相闻。每阅月逾时,检翁林手书,必寸余”“与之翳嘉林,坐
石矶,投竿而渔,陶然以乐,若能遗外声利,而不厌乎贫贱也”可知,均怀有真挚情谊。
参考译文:
材料一:我和翁林的交情更为深厚,是在辛卯、壬辰年间,在这之前,翡林住在金坛,
我住在江宁,大概一年才能会一次面。到那时,我因《南山集》案子的牵连被囚禁在刑部的
监狱,而翁林正好进京应试,隔一两天一定要来看我。每当(我)吃过早饭,背着手走上台
阶,就看见翁林推门进来。进来后便脱去外衣,盘坐于地,向我询问经史方面的知识,好像
旁边根本没有别人。同囚禁的人中有人对此厌烦不满,劝告我说:“即使您忘了这里是监狱,
自己被判了死刑,但怎么对待旁观者的讥笑呢?”可是翁林每次来了总是不能立即回去,我
也就不能因为怕别人诋毁而不让他说话了。
我出狱后,被编入旗箱,居住在海淀。翁林在翰林院任官。我每次因事到城里去,便在
他家住宿。海淀离城里来回将近六十里,但两家互相派出送信问候的人早晚都有,无论事情
大小,一定互相通知,是此是马,都让对方知道.每过一个多月,查收荔林亲手写来的信,
必定有一寸多厚。戊戌年春天,他突然告诉我:“打算回家乡云了。"我乍一听到,心中不
禁感到忧伤,好像在夜间赶路时停在空旷无人的小喏上,四面现望都没有自己的归宿。翡林
回家的时间定在秋天,而我仲夏就出了边关,多次写信询问消息却没问到。他现在真的回到
了家乡吗?我知道弱林回到家乡后,和至亲好友一起游山玩水,忽然想到一生的好朋友中,
有一个衰弱有病而远隔在幽燕之地的人,一定会为此而向着北方感到惘怅而快乐不起来。
材料二:阳山,是天下荒僻的地方。陆地有丘陵之险、虎豹之忧。江流汹涌湍急,横于
江上的大石陡直锋利如剑戟。船在江上行驶,上下颠簸难以控制,船破人溺的事故常常发生。
县城里没有居民,官署里没有县丞和县尉。江的两岸,荒草竹林之间,住着十多家小吏,都
是说话像鸟叫那样难懂,相貌与中原人不同。(我)刚到阳山时,言语不通,只好在地上写
字,这样之后才可以把交纳租税的事情告诉当地人,要他们遵守约定。因此,宾客和随游的
读书人,(到这里后)都生活孤寂无聊到了极点。我待罪在这里,将近半年了。
有个姓区的书生,向我表示愿意和我做朋友,从南海郡划船来到阳山。他从西阶上堂,
仪表十分壮美。坐下来和他交谈,(他的)告辞思想都不一般。庄周说:“巡行于荒坟古墓
间的人,听到别人的脚步声就觉得欢喜了。”何况像区生这样的人,难道是容易遇到的吗?
他到我的屋里,听我谈《诗》《书》仁义的道理,非常高兴,好像对仁义有志趣。(我)和他
一起在美好的林木下乘凉,坐在水边的岩石上,投鱼竿钓鱼,非常高兴,好像能摒弃名利,
而不厌恶贫贱的生活了。正月,区生要回家探望他的父母,喝完了壶里的酒,(我)写了这
篇序来记离别。
河南省信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一模)语文试卷
【答案】10.CEG
11.D12.C
13.(1)未战而先胜的,都是先向敌人示弱,然后进行决战,因此可事半而功倍。
(2)如今寡人休养百姓来供养士兵,三军将士的俸禄超过从前一倍,您却说“不可以进攻
赵国”,这种说法是什么道理呢?
14.①闻则议、见则图:长平战败后赵国君臣励精图治,军民一心,又积极拉拢外援,守备
力量是原先的十倍。
②知则困,辨则危:赵国以防备秦国为要务,积极商议应对之策,贸然出兵我军会陷入困境、
遭遇危险。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善于打仗的人,看到有利的情况决不放过,遇到有利的战机决不迟疑。否则,失掉有
利条件放过有利战机,自己反而会遭受祸殃。
根据句式结构特点,“见利不失”和“遇时不疑”都以“善者”为主语,并两者都句式完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学一年级语文考试最佳试题及答案
- 宠物营养师行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考试的关联性与试题及答案
- 殡葬招聘考试题目及答案
- 口腔护理目的及注意事项
- 2024年小学六年级语文目标测验试题及答案
- 2024年汽车维修工考试时间安排探讨试题及答案
- 2024年汽车维修工发动机运转异常分析试题及答案
- 2024年车主与维修工的沟通技巧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副主任护师备考指南:科学规划与高效学习路径
- 2025年小学语文考试提升自信试题及答案
- 核电厂安全核电厂安全设计
- 北京大学数字图像处理(冈萨雷斯)通用课件
- 电解质分析仪MI操作规程 sop
- 用字母表示数——说课稿
- 常用酶切位点表含保护碱基
- 男性生育报销女方未就业证明(共1页)
- 彩钢棚施工方案
- 公文收发文登记表
- 热固板施工方案
- 第四次工业革命
- 年产8万吨铜带车间工艺设计设计0666299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