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下学期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同步经典题精练之小粒子与大宇宙综合题_第1页
2024-2025学年下学期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同步经典题精练之小粒子与大宇宙综合题_第2页
2024-2025学年下学期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同步经典题精练之小粒子与大宇宙综合题_第3页
2024-2025学年下学期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同步经典题精练之小粒子与大宇宙综合题_第4页
2024-2025学年下学期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同步经典题精练之小粒子与大宇宙综合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3页(共23页)2024-2025学年下学期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同步经典题精练之小粒子与大宇宙综合题一.选择题(共9小题)1.(2024秋•泰安期末)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中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B.若将太阳系类比为原子核式结构,我们居住的地球相当于原子结构中的原子核 C.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 D.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宇宙中有的天体是静止的2.(2024秋•楚雄州期末)王安石在《梅花》中,用“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描绘了梅花盛开的景象。“暗香来”说明()A.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 B.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D.分子之间存在斥力3.(2024秋•周村区期末)伴随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我们不仅能放眼宇宙约1027m的远处,还能观测到10﹣18m的微观世界内部。下列关于宇宙和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汤姆孙提出原子结构的核式模型 B.物质一定是有分子构成的 C.在目前可观测的范围内,宇宙由远及近为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星系团 D.科学家把原子、原子核、电子、质子、中子、夸克统称为微观粒子4.(2024秋•广安校级期末)玻璃破碎后,将破碎处压紧,但仍然不能复原,原因是()A.两块玻璃的分子间存在斥力 B.玻璃的分子间隔太小,不能形成扩散 C.两块玻璃的分子间距离太大,作用力太小 D.玻璃分子运动缓慢5.(2024秋•盐山县期末)通过相关可观测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是物理研究的一种方法。下列根据这种方法所做出的推测,不符合事实的是()A.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挤压,它们会粘在一起不容易被拉开,说明分子之间有引力 B.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推测出分子间有空隙 C.固体很难被压缩,推测出组成固体的分子间无空隙 D.红墨水在水中扩散,推测出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中6.(2024秋•峰峰矿区期末)用分子动理论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其中合理的是()A.破碎的玻璃无法复原,是因为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斥力 B.水结成冰,是因为水分子停止了运动 C.变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鼓起,是由于分子的体积变大 D.1L水与1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隙7.(2024秋•夏邑县期末)某些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可以通过相关可感知的现象推测得到,这是物理学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下列图中根据这种方法所做出的推测不符合事实的是()A.图甲中粉笔能被粉碎成粉末,推测: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B.图乙中将水和酒精充分混合,观察到液面位置下降了,推测:分子间存在间隙 C.图丙中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推测:分子间存在引力 D.图丁中摔碎的手机屏难以复原,推测:分子间间距太大,分子间作用力太小8.(2024秋•成都期末)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些诗词包含了初中的物理知识。宋代诗人王安石在《梅花》中写道:“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中的“暗香来”说明()A.分子间存在间隙 B.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分子间存在引力 D.物质由大量分子组成9.(2024秋•黄石校级期末)如图所示是电子显微镜下的一些金原子。下列有关金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这些金原子是保持静止不动的 B.金原子之间有间隙,说明金原子间只有斥力 C.金是否处于固态可以从其原子的排列方式上进行推断 D.人们也可以用肉眼或光学显微镜观察到金原子的结构二.填空题(共5小题)10.(2024秋•顺德区期末)如图是氦的原子模型示意图,其中A为带电的核外电子;B为原子核,它是由带正电的和不带电的构成。11.(2024秋•通河县期末)把两滴蓝墨水分别同时滴入盛有冷水和热水的两个玻璃杯中,比较两杯水中墨水扩散的快慢,由图信息可确定,温度越高,扩散。进而说明,温度越高,构成物体的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越。12.(2024秋•江津区期末)在量筒里装一半清水,用细管在水的下面注入蓝色的硫酸铜水溶液。开始时硫酸铜溶液与清水界面十分清晰;几天之后,两种液体混合均匀了,这是现象。实验过程中(选填“可以”或“不可以”)搅动量筒里的液体。13.(2024秋•泸县校级期末)在常规防疫中,学校每天晚上要对教室喷洒84消毒液。同学们能闻到消毒液的味道,是现象。天气渐渐冷了,同学们觉得味道不再明显,这说明分子运动的快慢跟有关。14.(2024秋•卫辉市期末)把鸭蛋放在盐水里一段时间,鸭蛋就变咸了,这是现象;炒菜比腌菜入味快,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三.简答题(共1小题)15.(2024秋•石阡县期中)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汽车已经进入千家万户。请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所示,为什么汽车的前挡风玻璃是倾斜的?(2)在加油站给汽车加油时会闻到浓浓的汽油味。这是什么现象?该现象说明了什么?(请结合分子动理论的知识进行回答)

2024-2025学年下学期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同步经典题精练之小粒子与大宇宙综合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题号123456789答案CBDCCDABC一.选择题(共9小题)1.(2024秋•泰安期末)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中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B.若将太阳系类比为原子核式结构,我们居住的地球相当于原子结构中的原子核 C.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 D.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宇宙中有的天体是静止的【考点】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原子和分子组成物质.【专题】粒子与宇宙、材料世界;理解能力.【答案】C【分析】(1)比中子还小的微粒还有夸克;(2)将太阳系类比为原子核式结构,我们居住的地球相当于原子结构中的电子;(3)宇宙中一切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且在不停发展变化,宇宙是运动的。【解答】解:A、比中子还小的微粒还有夸克,故A错误;B、若将太阳系类比为原子核式结构,我们居住的地球相当于原子结构中的电子,故B错误;CD、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一切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且在不停发展变化,宇宙是运动的,故C正确,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原子的结构、分子热运动知识、天体的结构及带电体的性质的知识,内容较多,要认真辨别。2.(2024秋•楚雄州期末)王安石在《梅花》中,用“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描绘了梅花盛开的景象。“暗香来”说明()A.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 B.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D.分子之间存在斥力【考点】分子的热运动.【专题】分子热运动、内能;应用能力.【答案】B【分析】不同物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解答】解:王安石在《梅花》中,用“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描绘了梅花盛开的景象。“暗香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扩散现象,比较简单,属基础题。3.(2024秋•周村区期末)伴随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我们不仅能放眼宇宙约1027m的远处,还能观测到10﹣18m的微观世界内部。下列关于宇宙和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汤姆孙提出原子结构的核式模型 B.物质一定是有分子构成的 C.在目前可观测的范围内,宇宙由远及近为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星系团 D.科学家把原子、原子核、电子、质子、中子、夸克统称为微观粒子【考点】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专题】其他综合题;应用能力.【答案】D【分析】A.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结构的核式模型;B.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C.宇宙由远及近为星系团、河外星系、银河系、太阳系;D.科学家把原子、原子核、电子、质子、中子、夸克等统称为微观粒子.【解答】解:A.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结构的核式模型,而汤姆孙发现了电子,故A错误;B.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不只是分子,故B错误;C.宇宙由远及近为星系团、河外星系、银河系、太阳系,故C错误;D.科学家把原子、原子核、电子、质子、中子、夸克等统称为微观粒子,D正确.故选:D。【点评】该题围绕宇宙和粒子相关知识展开,涵盖了原子结构模型、物质构成、宇宙天体层次以及微观粒子概念等多个重要知识点,能够较为系统地考查学生对微观与宏观世界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4.(2024秋•广安校级期末)玻璃破碎后,将破碎处压紧,但仍然不能复原,原因是()A.两块玻璃的分子间存在斥力 B.玻璃的分子间隔太小,不能形成扩散 C.两块玻璃的分子间距离太大,作用力太小 D.玻璃分子运动缓慢【考点】分子间作用力的作用规律.【专题】粒子与宇宙、材料世界;理解能力.【答案】C【分析】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分子间距离越远,分子间的作用力就越小。【解答】解:玻璃破碎后,将破碎处压紧,但仍然不能复原,原因是两块玻璃的分子间距离太大,作用力太小,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子间的作用力,属于基础题。5.(2024秋•盐山县期末)通过相关可观测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是物理研究的一种方法。下列根据这种方法所做出的推测,不符合事实的是()A.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挤压,它们会粘在一起不容易被拉开,说明分子之间有引力 B.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推测出分子间有空隙 C.固体很难被压缩,推测出组成固体的分子间无空隙 D.红墨水在水中扩散,推测出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中【考点】分子间作用力的现象;分子的热运动;分子间有间隙.【专题】分子热运动、内能;理解能力.【答案】C【分析】(1)分子之间总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2)分子间有空隙;(3)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解答】解:A、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黏在一起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故A正确;B、分子间有空隙,将酒精和水混合,酒精分子和水分子跑到彼此的空隙中,所以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的体积之和,故B正确;C、固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故C错误;D、红墨水在水中扩散,推测出分子在运动,推测出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中,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分子动理论的知识,属于基础题。6.(2024秋•峰峰矿区期末)用分子动理论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其中合理的是()A.破碎的玻璃无法复原,是因为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斥力 B.水结成冰,是因为水分子停止了运动 C.变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鼓起,是由于分子的体积变大 D.1L水与1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隙【考点】分子间有间隙;分子间作用力的现象;分子的热运动.【专题】粒子与宇宙、材料世界;应用能力.【答案】D【分析】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平衡距离时,表现为引力;分子间的距离小于平衡距离时,表现为斥力。不同物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1L水与1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隙。【解答】解:A.破碎的玻璃无法复原,是因为分子之间距离很大,作用力很小,故A不符合题意;B.水结成冰,是因为状态发生改变,水分子仍然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C.变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鼓起,是由于物体的热胀冷缩,故C不符合题意;D.1L水与1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隙,故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分子动理论的知识,属于基础题。7.(2024秋•夏邑县期末)某些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可以通过相关可感知的现象推测得到,这是物理学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下列图中根据这种方法所做出的推测不符合事实的是()A.图甲中粉笔能被粉碎成粉末,推测: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B.图乙中将水和酒精充分混合,观察到液面位置下降了,推测:分子间存在间隙 C.图丙中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推测:分子间存在引力 D.图丁中摔碎的手机屏难以复原,推测:分子间间距太大,分子间作用力太小【考点】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专题】分子热运动、内能;应用能力.【答案】A【分析】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并且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总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解答】解:A.粉末不是分子,粉笔被粉碎成粉末仍属于宏观角度,不能推测出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故A符合题意;B.图乙中将水和酒精充分混合,观察到液面位置下降了,酒精分子与水分子互相进入到对方的间隙中,故可以推测:分子间存在间隙,故B不符合题意;C.根据受力分析,玻璃板还受一个向下的力,这个力是玻璃板分子和水分子间存在的引力,故可以推测:分子间存在引力,故C不符合题意;D.图丁中摔碎的手机屏难以复原,屏幕的分子之间距离远大于10个分子直径,分子间的作用力几乎消失,无法再复原,故可以推测:分子间间距太大,作用力几乎消失,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用分子动理论的内容解释现象,分子动理论的内容主要分析微观现象。8.(2024秋•成都期末)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些诗词包含了初中的物理知识。宋代诗人王安石在《梅花》中写道:“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中的“暗香来”说明()A.分子间存在间隙 B.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分子间存在引力 D.物质由大量分子组成【考点】分子的热运动.【专题】分子热运动、内能;理解能力.【答案】B【分析】不同物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解答】解:“暗香来”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常见的扩散现象,比较简单,属基础题。9.(2024秋•黄石校级期末)如图所示是电子显微镜下的一些金原子。下列有关金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这些金原子是保持静止不动的 B.金原子之间有间隙,说明金原子间只有斥力 C.金是否处于固态可以从其原子的排列方式上进行推断 D.人们也可以用肉眼或光学显微镜观察到金原子的结构【考点】原子的核式模型.【专题】粒子与宇宙、材料世界;理解能力.【答案】C【分析】①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分子或原子的直径非常小,肉眼不能直接观察;②分子之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固体中分子作用力比较强,固体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液体中分子作用力较弱,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但占有一定的体积;气体中分子作用力更弱,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确定的体积;③分子(或原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解答】解:A.金原子时刻处于运动状态,故A错误;B.金原子间同时存在引力与斥力,故B错误;C.金是否处于固态可以从其原子的排列方式上进行推断,固态时,原子的排列规则,间距较小,有一定形状与体积,不能流动,故C正确;D.金原子的直径非常小,人们无法用肉眼或光学显微镜观察到金原子的结构,故D错误。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分子结构及分子动理论的掌握和应用,是一道基础题,难度不大。二.填空题(共5小题)10.(2024秋•顺德区期末)如图是氦的原子模型示意图,其中A为带负电的核外电子;B为原子核,它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考点】原子的核式模型.【专题】粒子与宇宙、材料世界;应用能力.【答案】负;质子;中子。【分析】原子的结构: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两种微粒组成。【解答】解:如图是氦的原子模型示意图,其中A为带负电的核外电子;B为原子核,它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故答案为:负;质子;中子。【点评】本题考查原子的结构,属于基础题。11.(2024秋•通河县期末)把两滴蓝墨水分别同时滴入盛有冷水和热水的两个玻璃杯中,比较两杯水中墨水扩散的快慢,由图信息可确定,温度越高,扩散越快。进而说明,温度越高,构成物体的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越剧烈。【考点】温度对分子热运动的影响.【专题】分子热运动、内能;应用能力.【答案】扩散;剧烈。【分析】分子运动的快慢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解答】解:温度越高,扩散越快。进而说明,温度越高,构成物体的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故答案为:扩散;剧烈。【点评】本题考查扩散现象及温度对分子热运动的影响,属于基础题。12.(2024秋•江津区期末)在量筒里装一半清水,用细管在水的下面注入蓝色的硫酸铜水溶液。开始时硫酸铜溶液与清水界面十分清晰;几天之后,两种液体混合均匀了,这是扩散现象。实验过程中不可以(选填“可以”或“不可以”)搅动量筒里的液体。【考点】扩散现象.【专题】分子热运动、内能;应用能力.【答案】扩散;不可以。【分析】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现象是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体现。【解答】解:开始时硫酸铜溶液与清水界面十分清晰;几天之后,两种液体混合均匀了,这是扩散现象。实验过程中不可以搅动量筒里的液体。故答案为:扩散;不可以。【点评】本题考查扩散现象,属于基础题。13.(2024秋•泸县校级期末)在常规防疫中,学校每天晚上要对教室喷洒84消毒液。同学们能闻到消毒液的味道,是扩散现象。天气渐渐冷了,同学们觉得味道不再明显,这说明分子运动的快慢跟温度有关。【考点】温度对分子热运动的影响;分子的热运动;扩散现象.【专题】应用题;分子热运动、内能;理解能力.【答案】扩散;温度【分析】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解答】解:由于消毒液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通过扩散现象充满整个教室,所以教室内都能闻到消毒液的味道;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现象越明显;温度越低,分子无规则运动越缓慢。故答案为:扩散;温度。【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分子动理论理解和应用,主要考查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14.(2024秋•卫辉市期末)把鸭蛋放在盐水里一段时间,鸭蛋就变咸了,这是扩散现象;炒菜比腌菜入味快,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考点】扩散现象;温度对分子热运动的影响.【专题】分子热运动、内能;应用能力.【答案】扩散;剧烈。【分析】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现象是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体现,温度越高,扩散越快,分子运动越剧烈。【解答】解:把鸭蛋放在盐水里一段时间,鸭蛋就变咸了,这是扩散现象,表明盐的分子运动到了鸭蛋内部。炒菜时往菜里加盐,菜很快就咸了,而腌咸菜时,很长时间菜才会变咸,这是因为炒菜时菜的温度比较高,使分子无规则运动加快了,即表明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故答案为:扩散;剧烈。【点评】本题考查扩散现象及温度对分子热运动的影响,属于基础题。三.简答题(共1小题)15.(2024秋•石阡县期中)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汽车已经进入千家万户。请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所示,为什么汽车的前挡风玻璃是倾斜的?(2)在加油站给汽车加油时会闻到浓浓的汽油味。这是什么现象?该现象说明了什么?(请结合分子动理论的知识进行回答)【考点】扩散现象;平面镜成像的应用.【专题】应用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子热运动、内能;应用能力.【答案】见解答内容。【分析】(1)平面镜成像,所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2)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物质的分子互相进入对方的现象就叫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解答】答:(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汽车前面的挡风玻璃相当于平面镜,如果竖直安装,光线经反射后所成的像会成在正前方,干扰司机观察路况,倾斜安装可以成像成在斜上方,不干扰司机观察路况;(2)在加油站给汽车加油时会闻到浓浓的汽油味,这是汽油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属于扩散现象。【点评】本题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的应用和扩散现象,属于基础知识考查。

考点卡片1.平面镜成像的应用【知识点的认识】平面镜的应用1.利用平面镜成像(穿衣镜)2.改变光路(海底潜望镜)3.扩大视野空间(商店装饰)平面镜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家庭用的穿衣镜、练功房里墙壁四周的镜子、牙医检查牙齿时放入口中的小镜子等都是平面镜;潜艇用的潜望镜、显微镜、投影仪等里都有平面镜.【命题方向】利用平面镜的特点来解释生活中光的现象,常以选择题、实验题的形式考查.例:汉代的《淮南万毕术》中记载:“取大镜高悬,置水盆于下,则见四邻矣。”如图所示,院子里的人可以通过水盆观察农夫的劳作情形,其中涉及的光学知识分析正确的是()A.高悬的大镜是平面镜B.大镜悬挂得越高所成的像越小C.墙外的农夫在大镜中成倒立的像D.墙外的农夫不可能通过大镜观察到院子里的情形分析: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光反射时光路具有可逆性。解析:解:A、高悬的大镜是平面镜,故A正确;BC、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墙外农夫在大镜中成正立等大的虚像,且镜子到物体的距离不影响像的大小,故BC错误;D、根据光路具有可逆性,墙外的农夫通过大镜也可以观察到院子里的情形,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应用,属于基础题。【解题方法点拨】识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来解题.2.原子和分子组成物质【知识点的认识】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例子—分子、原子构成的。【命题方向】考查原子和分子组成物质,通常考查概念。例:关于分子和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粒灰尘就是一个分子B.分子和原子能够用肉眼直接观察到C.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构成的D.分子的直径很小,一般为10﹣10cm分析:分子非常小,用肉眼直接看不到。解析:解:A、灰尘能用肉眼直接看到,故灰尘不是分子,故A错误;B、分子和原子不能用肉眼直接观察到,故B错误;C、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构成的,故C正确;D、分子的直径很小,一般为10﹣10m,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子的特点,属于基础题。【解题方法点拨】记忆性知识,牢记即可。3.分子的热运动【知识点的认识】分子的热运动: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种无规则运动叫作分子的热运动。【命题方向】考查分子热运动的现象,通常以选择填空为主。例:“皮渣”是汤阴的特色菜肴,婚宴上刚端上来的“皮渣”香味扑鼻,这是由于()A.分子之间存在着空隙B.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C.分子之间存在着斥力D.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分析:不同物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解析:解:婚宴上刚端上来的“皮渣”香味扑鼻,这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生活中常见的扩散现象,比较简单,属基础题。【解题方法点拨】分子的热运动是永不停息的,物体的温度低时,分子的热运动缓慢,但并没有停止,不要误以为温度低时,分子的热运动就停止.4.扩散现象【知识点的认识】(1)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物质的分子互相进入对方的现象就叫扩散现象.进入鲜花店时,香气扑鼻而来,长时间堆放煤的墙角,墙皮内部会变黑,把冰糖放入水中,过段时间水会变甜等现象都是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气体、液体、固体之间均能发生扩散现象.(2)扩散现象与温度的关系:温度越高,扩散现象越明显.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半杯凉水和半杯热水,用滴管分别在两个杯底注入一滴红墨水,结果热水中的红墨水扩散得快,这是因为装热水的杯子中水温高,分子运动快,所以水先变红,这实际上说明了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命题方向】理解生活中常见的扩散现象,用扩散知识解释常见现象的成因。例:爆炒辣椒时,周围的人很快就察觉有辣味,这是扩散现象,起锅冷却后闻到的辣味就变淡了很多,说明这种现象的剧烈程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弱。分析: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现象是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体现,温度越高,扩散越快,分子运动越剧烈。解析:解:爆炒辣椒时,周围的人很快就能闻到辣椒的香味,这是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起锅后,辣椒的温度降低了,周围的人闻到的辣味就变淡了很多,说明辣椒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辣椒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温度降低后辣椒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减弱。故答案为:扩散;减弱。点评:此题考查了分子动理论在生活中的应用,属于基础知识,是一道基础题。【解题方法点拨】(1)对扩散现象要这样理解,扩散现象只能发生在不同的物质之间,同种物质之间是不能发生扩散现象的,不同物质只有相互接触时,才能发生扩散现象,没有相互接触的物质,是不会发生扩散现象的,扩散现象是两种物质的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而不是单一的一种物质的分子进入另一种物质.气体、液体和固体之间都可以发生扩散,而且不同状态的物质之间也可以发生扩散.(2)易错点:扩散现象是指分子的运动,但注意将扩散现象与物体颗粒的运动相区分,如在阳光下看到的灰尘飞扬,是固态颗粒运动,而不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故这个现象不是扩散现象.5.温度对分子热运动的影响【知识点的认识】分子运动的快慢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命题方向】考查温度对分子热运动的影响。例:煮茶叶蛋时,小宇闻到浓郁的茶蛋的香味,这是扩散现象。煮茶叶蛋要比腌蛋时咸的快,这是由于煮茶叶蛋比腌蛋时温度高,分子的运动更剧烈。分析: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运动的速度和温度有关。解析:解:妈妈煮茶叶蛋时小宇闻到浓郁的茶蛋的香味,属于分子的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煮茶叶蛋要比腌蛋时咸的快,这是由于煮茶叶蛋比腌蛋时温度高;煮茶叶蛋要比腌蛋时咸的快,这一现象可以说明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剧烈。故答案为:扩散;高;剧烈。点评:本题考查了扩散现象、分子运动和温度有关,相对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解题方法点拨】基础知识,牢记即可。6.分子间有间隙【知识点的认识】当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混合时,由于分子间的间隙,总体积可能会发生变化。例如,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减小,这是因为分子进入了彼此的空隙中。【命题方向】考查混合溶液混合后总体积减小的现象。例:某同学在配制稀盐酸溶液时,用25mL浓盐酸和50mL水,结果配制后发现稀盐酸的体积小于75mL,这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隙。分析:解答本题可由分子动理论的知识求解。解析:解:由于分子间存在间隙,故盐酸和水混合后,相互进入了对方的空隙之间,使总体积变小。故答案为:间隙点评:任何分子都不能无限的靠近,即任何分子间都存在着间隙【解题方法点拨】基础知识,牢记即可。7.分子间作用力的现象【知识点的认识】(1)铅块粘合现象:‌当两个大小不同的铅块表面被锉平、‌刮净后,‌挤压在一起,‌即使手离开后,‌大铅块仍然紧紧粘在小铅块上而不脱落。‌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2)利用针筒抽取半筒水,将针筒内空气挤出,堵住筒嘴,然后用力推活塞。‌水不容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命题方向】考查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包括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方法,数据分析,注意事项等内容。例:如图所示,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互相紧压,它们会粘在一起,很难被拉开,这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用针筒抽取半筒水,用手指抵住针筒口,然后用力推入活塞,发现水不容易(选填“容易”或“不容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分析: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平衡距离时,表现为引力;分子间的距离小于平衡距离时,表现为斥力。解析:解:表面干净的铅压紧,两块铅表面分子的距离大于平衡距离,表现为引力;用针筒抽取半筒水,用手指抵住针筒口,然后用力推入活塞,发现水不容易被压缩,此时,水分子间的距离小于平衡距离,表现为斥力。故答案为:引力;不容易;斥力。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子间的作用力,属于基础题。【解题方法点拨】分子之间作用力,引力斥力分彼此。引力斥力同存在,和谐相处皆欢喜。8.分子间作用力的作用规律【知识点的认识】(1)通常情况下分子引力和分子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它们大小相等,故不表现斥力,也不表现引力;(2)当分子间的距离减小时,分子引力和斥力同时增大,但分子斥力增大得快,这时分子斥力大于分子引力,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增大时,分子引力和斥力同时减小,但分子斥力减小得快,这时分子引力大于分子斥力,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命题方向】考查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包括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方法,数据分析,注意事项等内容。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B.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热量多C.物体内能减少,不一定是放出了热量D.烟雾能在空中上升,是因为烟雾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析:(1)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同时消失的,是不会相互抵消的;(2)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内能是物体内部所包含的总能量;(3)能量之间是可以互相转换的,内能还可以转换为其他形式的能,也可以转换为机械能等,所以说内能减少也有可能是转换为机械能了;做功与热传递是两种增加物体内能的方式,做工的例子:摩擦生热,热传递的例子:用热水杯暖手;(4)烟雾能在空中上升,是微小物体的运动;解析:解:(1)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同时消失的,是不会相互抵消的;符合题意;(2)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内能是物体内部所包含的总能量,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热量多,不能说具有,因此不符合题意;(3)能量之间是可以互相转换的,内能还可以转换为其他形式的能,也可以转换为机械能等,所以说内能减少也有可能是转换为机械能了;不符合题意;(4)烟雾能在空中上升,是微小物体的运动,不是扩散,不是分子在不停地无规则运动。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概念辨析及区分温度、内能、热量三者的关系和分子运动论的相关知识。【解题方法点拨】要正确理解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的同时存在性和大小随分子间距离的变化规律.9.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知识点的认识】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1)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构成的;(2)一切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命题方向】考查分子动理论的应用,利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生活中的应用例:对下列常见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物体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B.破镜难圆,是因为分子间有排斥力C.花香四溢,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运动D.水往低处流,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分析:根据分子动理论的内容回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