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下学期初中物理教科版八年级同步经典题精练之压强综合题_第1页
2024-2025学年下学期初中物理教科版八年级同步经典题精练之压强综合题_第2页
2024-2025学年下学期初中物理教科版八年级同步经典题精练之压强综合题_第3页
2024-2025学年下学期初中物理教科版八年级同步经典题精练之压强综合题_第4页
2024-2025学年下学期初中物理教科版八年级同步经典题精练之压强综合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5页(共45页)2024-2025学年下学期初中物理教科版八年级同步经典题精练之压强综合题一.选择题(共8小题)1.(2024秋•沙坪坝区校级期末)在火箭与导弹领域,手工制造固体燃料十分重要,火药雕刻技术也直接决定了一个国家武器装备的国防实力。如图所示,雕刻火药时刀刃磨得锋利是为了()A.减小压强 B.减小压力 C.增大压强 D.增大压力2.(2024秋•沙坪坝区校级期末)如图所示,甲、乙、丙均为正方体,甲、乙的边长分别为10cm、20cm,乙、丙的重力分别为60N、10N,整个实验装置静止,此时甲对乙的压强为1500Pa。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0N;②甲物体的密度为1.5×103kg/m3;③若要使乙对桌面的压强为1950Pa,可沿水平方向切掉丙的710④若要使乙对桌面的压强变成原来的109,应沿竖直方向切掉乙的5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3.(2025•虹口区模拟)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柱形容器置于水平地面上,分别盛有密度为ρ甲、ρ乙的两种液体,A、B两个体积相同的实心小球分别静止在两液体中,容器对地面的压强为p甲、p乙。现将两个小球取出,两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则()A.ρ甲大于ρ乙,p甲大于p乙 B.ρ甲大于ρ乙,p甲小于p乙 C.ρ甲小于ρ乙,p甲大于p乙 D.ρ甲小于ρ乙,p甲小于p乙4.(2025•虹口区模拟)下列实例中,属于利用大气压的是()A.密度计 B.血压计 C.液位计 D.脱排油烟机5.(2024秋•闵行区期末)如图所示,实心均匀正方体甲、乙置于水平地面上,甲、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现将它们沿竖直或水平方向切下质量相同的一部分,并将各自切下部分叠放在对方剩余部分的上表面中央,此时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甲、p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甲竖直切、乙水平切,则p甲一定大于p乙 B.若甲水平切、乙竖直切,则p甲可能等于p乙 C.若甲、乙均水平切,则p甲一定大于p乙 D.若甲、乙均竖直切,则p甲可能等于p乙6.(2024秋•浦东新区校级期末)站在沙地上的一名初三同学,已知他一只鞋底的面积为200cm2,请估计该同学对地面的压强约为()A.100Pa B.1000Pa C.10000Pa D.100000Pa7.(2024秋•徐汇区期末)下列实例中的“吸”,利用大气压强工作的是()A.用纸巾吸水滴 B.用磁铁吸引小铁钉 C.用饮料管吸饮料 D.用干抹布吸附灰尘8.(2024秋•永春县期末)地质队获得了一段地质样品,由底面积分别为300cm2和240cm2的圆柱体A、B组成。经测量,A高10cm。为分析样品的地质结构,将其置于水平放置的传感器上,沿水平方向切割如图甲。传感器所受压强随切去高度h的变化图像如图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圆柱体A的密度大小为2g/cm3 B.切割前,A对传感器的压力为72N C.当h=2cm时,圆柱体B剩余部分对A的压强为600Pa D.当h=2cm时,剩余样品与切割前的总重之比为13:16二.填空题(共5小题)9.(2024秋•永春县期末)“围炉煮茶”,如图壶盖有一小孔,这是利用的作用,使壶中的水容易倒出;茶壶内的液面始终与茶壶嘴的液面相平,这是的原理。10.(2024秋•徐汇区期末)著名的实验向人们显示大气压强的存在并且是很大的;意大利科学家首先通过实验测定了大气压强的数值。实验表明大气压强的大小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化,海拔高度越高,大气压强就越(选填“大”或“小”)。11.(2025•昆明校级一模)如图甲,饮料瓶盖上有一些竖纹,是通过来增大摩擦的;如图乙,接种疫苗的注射器针头做得很尖,是通过来增大压强的。12.(2025•虹口区模拟)如图(a)所示,建造水电站时要在河道中修筑大坝。如图(b)所示,大坝的下部应当比上部更为厚实,主要原因是水的压强随的增大而增大;为了估算建造大坝所需混凝土的质量可应用知识;如图(c)所示,大坝边上的船闸是应用的实例。13.(2024秋•北碚区校级期末)如图所示,物体A和B的重力分别为12N和8N,不计弹簧测力计和细线的重力和一切摩擦,且物体A和B都保持静止,则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N,物体A对地面的压力为N。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14.(2024秋•延安校级期中)小珠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1)实验前,按压探头的橡皮膜,若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变化(“明显”或“不明显”),则这套实验装置可能漏气;通过观察反映液体压强大小;(2)保持探头在液体中的位置不变,改变探头的方向,如图A、B、C所示,发现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不变,说明液体压强大小与方向(选填“有关”或“无关”);(3)比较图C、D两次实验,可以得出结论:同种液体,,液体压强越大;(4)小珠同学将探头先后浸入到两杯液体中,如图D、E所示,发现U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相同,于是认为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无关。小海认为小珠的结论不正确,理由是;(5)若已知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如图F所示,橡皮管和下方玻璃管侧壁相连通,当向玻璃管中吹风时,U形管内液面较低的是(选填“a”或“b”)侧。四.计算题(共1小题)15.(2024秋•黄浦区期末)底面积为2×10⁻2米2的薄壁容器置于水平面上,容器中盛有2千克的水,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强为1×103帕。求:(1)水的体积V水。(2)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力F容。

2024-2025学年下学期初中物理教科版八年级同步经典题精练之压强综合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题号12345678答案CDADACCA一.选择题(共8小题)1.(2024秋•沙坪坝区校级期末)在火箭与导弹领域,手工制造固体燃料十分重要,火药雕刻技术也直接决定了一个国家武器装备的国防实力。如图所示,雕刻火药时刀刃磨得锋利是为了()A.减小压强 B.减小压力 C.增大压强 D.增大压力【考点】增大压强.【专题】压强、液体的压强;应用能力.【答案】C【分析】增大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来增大压强。【解答】解:雕刻火药时刀刃磨得锋利,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增大压强的方法,属于基础题。2.(2024秋•沙坪坝区校级期末)如图所示,甲、乙、丙均为正方体,甲、乙的边长分别为10cm、20cm,乙、丙的重力分别为60N、10N,整个实验装置静止,此时甲对乙的压强为1500Pa。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0N;②甲物体的密度为1.5×103kg/m3;③若要使乙对桌面的压强为1950Pa,可沿水平方向切掉丙的710④若要使乙对桌面的压强变成原来的109,应沿竖直方向切掉乙的5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考点】压强的公式的应用;压强的叠块;压强的切割;弹簧测力计在力的相互性方面的应用.【专题】重力、弹力、摩擦力;压强、液体的压强;分析、综合能力.【答案】D【分析】①整个实验装置处于静止状态,故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正方体丙的重力10N;②甲正方体对乙正方体的压强已知,正方体甲的变成10cm,甲与乙的接触面积可知,甲对乙的压力F=pS,物体甲处于平衡状态,它的重力等于绳子的拉力和乙对甲的支持力F支;乙对甲的支持力和甲对乙的压力是作用力反作用力,可求出正方体甲的重力,从而求出密度;③沿水平方向切掉丙的710,物体丙剩余部分的重力是原来的310,此时装置仍然处于静止状态,这时正方体甲所示的拉力为原丙重力的④原来的乙对桌面的压力等于甲、乙的重力减去向上的拉力即丙的重力,可知原来乙对桌面的压强,要是乙对桌面的压强变成原来的109,可知切去后的压强p乙′;计算当竖直方向切掉乙的514时,乙对地面的压强p乙2,若p乙2=p乙′,则【解答】解:①整个实验装置处于静止状态,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正方体丙的重力10N,故①正确;②甲物体对乙物体的压力F=pS甲=1500Pa'×10×10×10﹣4m2=15N,正方体甲的重力G甲=F拉+F支=G丙+F=10N+15N=25N,甲的密度ρ甲=m甲V甲=G甲V甲③沿水平方向切掉丙的710,物体丙剩余部分的重力G丙剩=(1-710)G丙=3此时乙对地面的压力F乙=G甲+G乙﹣F拉1=25N+60N﹣3N=82N,此时乙对桌面的压强p乙=F乙S④原来的乙对桌面的压力F乙1=G甲+G乙﹣F拉=25N+60N﹣10N=75N,原来乙对桌面的压强p乙1要是乙对桌面的压强变成原来的109即p乙′=109×1875将乙竖直方向切去514后,剩余的重力G乙剩=(1-514将乙竖直方向切去514后,剩余部分的底面积S乙剩=(1-514)×(0.2m此时乙对桌面的压力F乙2=G甲+G乙剩﹣Fl拉=25N+2707N此时乙对桌面的压强p乙由此可知:p乙2=p乙′,故④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衡力,作用力反作用力,密度公式的应用,固体的压强。3.(2025•虹口区模拟)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柱形容器置于水平地面上,分别盛有密度为ρ甲、ρ乙的两种液体,A、B两个体积相同的实心小球分别静止在两液体中,容器对地面的压强为p甲、p乙。现将两个小球取出,两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则()A.ρ甲大于ρ乙,p甲大于p乙 B.ρ甲大于ρ乙,p甲小于p乙 C.ρ甲小于ρ乙,p甲大于p乙 D.ρ甲小于ρ乙,p甲小于p乙【考点】液体压强的大小比较.【专题】应用题;压强、液体的压强;应用能力.【答案】A【分析】将两个小球取出后,根据液面的高度和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大小关系分析液体密度的大小;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等于自身的重力;根据装置总重力的大小分析压力的大小,然后根据p=F【解答】解:A、B两个实心小球的体积相同,A排开的液体的体积大于B排开的液体的体积,取出小球后,乙液面的深度要大于甲液面的深度,此时两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根据p=ρgh可知,甲液体的密度大于乙液体的密度,即:ρ甲大于ρ乙;根据图示可知,液体对底的压强相等,面积相同,压力相等,重力相同;容器相同,所以左侧装置的总重力大于右侧装置的总重力,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等于自身的重力,则左侧装置对地面的压力大于右侧装置对地面的压力;受力面积相同,根据p=FS可知,p甲大于p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压强的大小比较,难度不大。4.(2025•虹口区模拟)下列实例中,属于利用大气压的是()A.密度计 B.血压计 C.液位计 D.脱排油烟机【考点】大气压的综合应用.【专题】应用题;气体的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应用能力.【答案】D【分析】大气压的存在能够解释很多现象,这些现象有一个共性:通过某种方法,使设备的内部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出现了这种现象。【解答】解:A、密度计利用的是物体漂浮条件,不属于大气压利用,故A不合题意;B、血压计利用的是液体压强,不属于大气压利用,故B不合题意;C、液位计的上端开口、下端连通,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即水位计中的水位与锅炉水位是相同的,故C不合题意;D、抽油烟机在工作时,由于转动的扇叶处气体的流速大,压强小,从而在周围大气压的作用下将油烟压向扇口排出,利用了大气压,故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大气压的综合应用,大气压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和应用特别广泛,生活中要注意观察,此题属于生活常识。5.(2024秋•闵行区期末)如图所示,实心均匀正方体甲、乙置于水平地面上,甲、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现将它们沿竖直或水平方向切下质量相同的一部分,并将各自切下部分叠放在对方剩余部分的上表面中央,此时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甲、p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甲竖直切、乙水平切,则p甲一定大于p乙 B.若甲水平切、乙竖直切,则p甲可能等于p乙 C.若甲、乙均水平切,则p甲一定大于p乙 D.若甲、乙均竖直切,则p甲可能等于p乙【考点】压强的切割.【专题】压强、液体的压强;分析、综合能力.【答案】A【分析】物体平放在水平面上时,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与自身的重力大小相等;由题知,原来两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将它们沿水平方向切下质量相同的一部分,并将各自切下部分叠放在对方剩余部分的上表面中央,因减少的质量与增加的质量相等,则叠放后各自的总重力不变,所以甲、乙对水平面的压力不变;A.若甲竖直切、乙水平切,分析叠加后受力面积的变化,且甲、乙对水平面的压力不变,根据压强定义式判断此时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关系;B.若甲水平切去、乙竖直切,分析叠加后受力面积的变化,且甲、乙对水平面的压力不变,根据压强定义式判断此时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关系;C.若甲、乙都水平切,分析叠加后受力面积的变化,且甲、乙对水平面的压力不变,根据压强定义式判断此时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关系;D.若甲、乙均竖直切,虽然甲、乙对水平面的压力不变,但受力面积都减小了,需结合原来压强相等利用压强定义式、柱体压强的公式p=ρgh建立等式,再结合切下部分的质量相同利用密度公式建立等式,进一步利用数学知识比较此时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关系。【解答】解:物体平放在水平面上时,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与自身的重力大小相等;由题知,将它们沿水平方向切下质量相同的一部分,并将各自切下部分叠放在对方剩余部分的上表面中央,因减少的质量与增加的质量相等,则叠放后各自的总重力不变,所以甲、乙对水平面的压力不变;设原来两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甲0、p乙0,且由题意可知p甲0=p乙0;A.若甲竖直切、乙水平切,则叠放后甲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受力面积)减小,而乙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受力面积)不变,且甲、乙对水平面的压力不变,根据公式p=FS可知甲对地面的压强增大,而乙对地面的压强不变,即p甲>p甲0,p乙=p乙0,所以p甲>p乙,即p甲一定大于p乙,故B.若甲水平切去、乙竖直切,则叠放后甲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受力面积)不变,而乙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受力面积)减小,且甲、乙对水平面的压力不变,根据公式p=FS可知甲对地面的压强不变,而乙对地面的压强增大,即p甲=p甲0,p乙>p乙0,所以p甲<p乙,故C.若甲、乙均水平切,则剩余部分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不变(受力面积不变),且甲、乙对水平面的压力不变,根据p=FS可知叠放后各自对地面的压强不变,又原来甲、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所以此时它们对地面的压强也相等,即p甲=p乙,故D.设两正方体的棱长分别为h甲、h乙,其密度分别为ρ甲、ρ乙,原来甲、乙都是实心均匀正方体,且原来甲、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则由p=ρgh可得:ρ甲gh甲=ρ乙gh乙,化简可得ρ甲h甲=ρ乙h乙﹣﹣﹣﹣﹣①由图可知原来两正方体的底面积关系为S甲<S乙,原来甲、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根据F=pS可知两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力关系为F甲<F乙,且切割并叠放后各自对地面的压力不变,仍然满足F甲<F乙﹣﹣﹣﹣②原来甲、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由压强定义式可得F甲S甲若甲、乙均竖直切,设切去的厚度分别为d甲、d乙,因切下部分的质量相同,则由密度公式可得ρ甲S甲d甲=ρ乙S乙d乙,即ρ甲h甲2d甲=ρ乙h乙2d乙﹣﹣﹣﹣﹣④由①④两式可得h甲d甲=h乙d乙﹣﹣﹣﹣﹣﹣⑤此时甲、乙的受力面积分别为:S甲′=S甲﹣h甲d甲,S乙′=S乙﹣h乙d乙,切割并叠放后它们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甲=F甲S甲'则此时甲对地面的压强的倒数为:1p甲同理可得乙对地面的压强的倒数为:1p乙因为S甲F甲=S乙F乙、h甲d甲=h乙d乙,且F甲<F乙,所以可得1p甲<1p乙,不等式两端同时乘以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固体的压强的计算,实心均匀正方体、长方体、柱体的压强与高度成正比。6.(2024秋•浦东新区校级期末)站在沙地上的一名初三同学,已知他一只鞋底的面积为200cm2,请估计该同学对地面的压强约为()A.100Pa B.1000Pa C.10000Pa D.100000Pa【考点】压强的估测.【专题】压强、液体的压强;应用能力.【答案】C【分析】先估出人的重力,再得到人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利用压强公式计算人对地面的压强。【解答】解:初三学生的重力约为500N,该同学站在沙地上时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2×200cm2=400cm2=0.04m2,该同学对地面的压强p=FS=GS=500N0.04m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压强的估测,要正确估出人的重力,根据压强公式计算即可。7.(2024秋•徐汇区期末)下列实例中的“吸”,利用大气压强工作的是()A.用纸巾吸水滴 B.用磁铁吸引小铁钉 C.用饮料管吸饮料 D.用干抹布吸附灰尘【考点】大气压的综合应用.【专题】应用题;气体的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应用能力.【答案】C【分析】大气压的存在能够解释很多现象,这些现象有一个共性:通过某种方法,使设备的内部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出现了这种现象。【解答】解:A、用纸巾吸水滴,水滴被吸入纸巾内,与大气压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B、用磁铁吸引小铁钉是因为磁铁具有磁性,与大气压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C、吸管吸饮料时,是先把吸管内的空气吸走,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饮料被压进吸管里,故C符合题意。D、用干抹布吸附灰尘,主要干抹布与桌面摩擦生电,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与大气压无关,故D不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大气压的有关问题,物理学习的过程中,要多注意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尽可能的用我们所学过的知识去试着解释。8.(2024秋•永春县期末)地质队获得了一段地质样品,由底面积分别为300cm2和240cm2的圆柱体A、B组成。经测量,A高10cm。为分析样品的地质结构,将其置于水平放置的传感器上,沿水平方向切割如图甲。传感器所受压强随切去高度h的变化图像如图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圆柱体A的密度大小为2g/cm3 B.切割前,A对传感器的压力为72N C.当h=2cm时,圆柱体B剩余部分对A的压强为600Pa D.当h=2cm时,剩余样品与切割前的总重之比为13:16【考点】压强的切割;压强的公式的应用;压强的图像.【专题】压强、液体的压强;分析、综合能力.【答案】A【分析】(1)由图乙可知切割前圆柱体对地面的压强,根据F=pS计算切割前A对传感器的压力;(2)由图乙可知圆柱体总高度为15cm,A高10cm,据此计算B的高度,由图可知传感器所受压强随切去高度h的函数关系为p=(﹣200h+3000)Pa,据此计算圆柱体B全部切去时A对传感器的压强,根据G=F=pS计算圆柱体A的重力,根据重力公式、密度公式计算圆柱体A的密度;(3)圆柱体A、B的总重力等于切割前A对传感器的压力,据此计算圆柱体B的重力,进一步计算当h=2cm时圆柱体B剩余部分的重力,根据压强公式计算圆柱体B剩余部分对A的压强;(4)当h=2cm时剩余样品的重力等于圆柱体B剩余部分的重力与A的重力之和,进一步计算剩余样品与切割前的总重之比。【解答】解:B、由图乙可知切割前圆柱体对地面的压强为3000Pa,则切割前,A对传感器的压力:F=p0SA=3000Pa×300×10﹣4m2=90N,故B错误;A、由图乙可知圆柱体总高度为15cm,A高10cm,则B高15cm﹣10cm=5cm,传感器所受压强随切去高度h的函数关系为p=(﹣200h+3000)Pa,当h=5cm时,p'=(﹣200×5+3000)Pa=2000Pa,即圆柱体B全部切去时A对传感器的压强为2000Pa,圆柱体A的重力:GA=FA=pSA=2000Pa×300×10﹣4m2=60N,圆柱体A的密度:ρA=GAVAg=60N300×10×10C、圆柱体A、B的总重力等于切割前A对传感器的压力,则圆柱体B的重力:GB=F﹣GA=90N﹣60N=30N,当h=2cm时,圆柱体B剩余部分的重力GB′=5-25×GB=3圆柱体B剩余部分对A的压强为:p′=G'BSD、当h=2cm时,剩余样品的重力为G′=GA+GB′=60N+18N=78N,剩余样品与切割前的总重之比为78N:90N=13:15,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压强公式、重力公式、密度公式的灵活运用,正确读取图中信息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共5小题)9.(2024秋•永春县期末)“围炉煮茶”,如图壶盖有一小孔,这是利用大气压的作用,使壶中的水容易倒出;茶壶内的液面始终与茶壶嘴的液面相平,这是连通器的原理。【考点】大气压的综合应用;连通器的应用.【专题】应用题;简答题;压强、液体的压强;理解能力.【答案】大气压;连通器。【分析】(1)茶壶盖上的小孔能保证与大气相通;(2)连通器的结构特征是上端开口、底部连通。【解答】解:壶盖上留有小孔的作用是使壶内与壶外的大压相同,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水才容易倒出。壶嘴和壶身上端开口、下端连通,构成一个连通器。故答案为:大气压;连通器。【点评】本题考查了连通器的特点以及大气压的应用,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10.(2024秋•徐汇区期末)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向人们显示大气压强的存在并且是很大的;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首先通过实验测定了大气压强的数值。实验表明大气压强的大小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化,海拔高度越高,大气压强就越小(选填“大”或“小”)。【考点】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和托里拆利实验,分别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和测出了大气压的值。【解答】解:马德堡半球实验向人们显示了大气压的存在,且值很大。托里拆利实验测出了大气压的值。大气压不是固定不变的,是随着海拔的高度的增高而减小。故本题答案为:马德堡半球,托里拆利,小。【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对大气压的存在,以及测量方法的了解和掌握。11.(2025•昆明校级一模)如图甲,饮料瓶盖上有一些竖纹,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如图乙,接种疫苗的注射器针头做得很尖,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的。【考点】增大压强;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专题】重力、弹力、摩擦力;压强、液体的压强;应用能力.【答案】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受力面积。【分析】(1)增大摩擦的方法: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增大压力;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2)增大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解答】解:(1)饮料瓶盖上有一些竖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2)注射器针头做得很尖,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针头对肌肉的压强。故答案为: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受力面积。【点评】本题考查了增大摩擦的方法和增大压强的方法,属于基础题。12.(2025•虹口区模拟)如图(a)所示,建造水电站时要在河道中修筑大坝。如图(b)所示,大坝的下部应当比上部更为厚实,主要原因是水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为了估算建造大坝所需混凝土的质量可应用密度知识;如图(c)所示,大坝边上的船闸是连通器应用的实例。【考点】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船闸工作原理;密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专题】应用题;其他综合题;应用能力.【答案】深度;密度;连通器。【分析】(1)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2)估测混凝土的体积,利用密度公式可估算混凝土的质量;(3)上端开口、下部连通的容器称为连通器,注入同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时连通器内各容器的液面总是相平的。【解答】解:(1)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为承受更大的水压,拦河大坝要设计成下宽上窄的形状;(2)为了估算建造大坝所需混凝土的质量,可先估测混凝土的体积,混凝土密度相对固定,再利用m=ρv估算混凝土的质量;(3)大坝边上的船闸在工作时,闸室分别与上游和下游构成连通器。故答案为:深度;密度;连通器。【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对液体压强特点、密度应用、连通器应用等的掌握,有一定综合性。13.(2024秋•北碚区校级期末)如图所示,物体A和B的重力分别为12N和8N,不计弹簧测力计和细线的重力和一切摩擦,且物体A和B都保持静止,则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8N,物体A对地面的压力为4N。【考点】压力的大小;弹簧测力计在力的相互性方面的应用;力的合成与应用.【专题】重力、弹力、摩擦力;应用能力.【答案】8;4。【分析】弹簧秤的读数显示弹簧秤受到的拉力;以A为研究对象,分析A受力情况:重力,细线的拉力和地面的支持力而静止;B物体也静止,细线的拉力等于B的重力。弹簧秤的读数等于细线的拉力。【解答】解:B保持静止,细线的拉力等于B的重力,又弹簧秤的读数等于细线的拉力,所以弹簧秤的读数为8N,以A为研究对象,分析A受力情况:竖直向下的重力,细线对A竖直向上的拉力和地面的支持力,地面对A的支持力为:12N﹣8N=4N,物体A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A的支持力为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所以物体A对地面的压力为4N。故答案为:8;4。【点评】本题是考查受力分析的基本方法,要注意分析两物体的状态,明确A应该受到地面的支持力作用。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14.(2024秋•延安校级期中)小珠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1)实验前,按压探头的橡皮膜,若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变化不明显(“明显”或“不明显”),则这套实验装置可能漏气;通过观察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反映液体压强大小;(2)保持探头在液体中的位置不变,改变探头的方向,如图A、B、C所示,发现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不变,说明液体压强大小与方向无关(选填“有关”或“无关”);(3)比较图C、D两次实验,可以得出结论:同种液体,深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4)小珠同学将探头先后浸入到两杯液体中,如图D、E所示,发现U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相同,于是认为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无关。小海认为小珠的结论不正确,理由是没有控制深度相同;(5)若已知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如图F所示,橡皮管和下方玻璃管侧壁相连通,当向玻璃管中吹风时,U形管内液面较低的是b(选填“a”或“b”)侧。【考点】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探究液体内部各个方向上的压强.【专题】定性思想;压强、液体的压强;理解能力.【答案】(1)不明显;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2)无关;(3)深度越大;(4)没有控制深度相同;(5)b。【分析】(1)按压橡皮膜U形管中的液柱不动,说明空气没有将压强传递给管中的液体,表明装置漏气;通过U形管液面高度差反映液体压强大小,是转换法的应用;(2)在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3)掌握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在探究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变量法的应用;(4)根据液体压强和液体密度、深度有关,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判断;(5)根据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气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解答】解:(1)实验前,按压探头的橡皮膜,若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变化不明显,则这套实验装置可能漏气,橡皮膜受到的压强无法通过U形管内的气体传递给U形管内液体;实验中通过观察U形管两边液面高度差反映液体压强大小,液面高度差越大,液体压强越大;(2)保持探头在液体中的位置不变,改变探头的方向,如图A、B、C所示,发现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不变,说明同一液体、同一深度,不同方向的液体的压强相同,说明液体压强大小与方向无关;(3)比较图C、D两次实验,可以得出结论:同种液体,深度越深,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越大,说明同种液体,深度越深,液体压强越大;(4)DE图中,探头所处液体的密度不同,液体深度也不同,实验中没有控制液体深度相同,导致结论不正确;(5)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a管下方的空气流速变大,压强变小,小于大气压,b管上方的压强为大气压,则在气压差作用下,b侧的液面较低。故答案为:(1)不明显;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2)无关;(3)深度越大;(4)没有控制深度相同;(5)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液体压强实验的理解和掌握以及流体压强的考查,熟知液体压强特点和实验原理是解题关键。四.计算题(共1小题)15.(2024秋•黄浦区期末)底面积为2×10⁻2米2的薄壁容器置于水平面上,容器中盛有2千克的水,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强为1×103帕。求:(1)水的体积V水。(2)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力F容。【考点】压强的公式的应用;密度公式的变形运用计算质量和体积.【专题】压强、液体的压强;应用能力.【答案】(1)水的体积V水是2000cm3;(2)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力F容是20N。【分析】(1)知道容器内水的质量和密度,根据ρ=mV求出容器内水的体积;(2)根据F=【解答】解:(1)盛有2kg=2000g的水,水的体积V水=m水ρ(2)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强为1×103帕,压力F容=pS=1×103Pa×2×10⁻2m2=20N。答:(1)水的体积V水是2000cm3;(2)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力F容是20N。【点评】本题考查密度与压强公式的应用,属于基础题。

考点卡片1.密度公式的变形运用计算质量和体积【知识点的认识】计算密度的公式:ρ=计算物体的质量:m=ρV计算物体的体积:V=【命题方向】考查密度公式的变形运用计算质量和体积。例:中秋国庆长假期间,小斌与家人到白狼上游玩,在游玩的路上捡到了一块小石头,他想知道这种石头的密度。于是他用天平测出小石头的质量为60g,再把小石头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测得溢出水的质量是20g。求:(1)溢出的水的体积;(2)这种石头的密度;(3)若有一块石碑使用此种石头制成的,质量为60kg,则整个石碑所用材料的体积是多少?(水的密度为1.0×103kg/m3)分析:(1)根据V水=m(2)小石头的体积等于溢出水的体积,根据密度公式得出小石头的密度;(3)根据V石碑=m解析:解:(1)小石头溢出水的体积V水=m水ρ(2)小石头的体积等于溢出水的体积,即V盖=V水=20cm3,因此小石头的密度ρ=mV=(3)石碑所用材料的体积V石碑=m石碑ρ=60kg3×10答:(1)溢出的水的体积为20cm3;(2)这种石头的密度为3g/cm3;(3)若有一块石碑使用此种石头制成的,质量为60kg,则整个石碑所用材料的体积是2×10﹣2m3。点评:本题考查难度公式的应用,是一道综合题。【解题方法点拨】利用密度公式计算时要注意单位的统一。质量用kg,则体积用m3,密度单位为kg/m3质量用g,则体积用cm3,密度单位为g/cm32.密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知识点的认识】密度的特殊用途:密度的特殊用途密度的特殊用途是根据需要选取不同密度的物质作产品的原材料.铅可用作网坠,铸铁用作落地扇的底座、塔式起重机的压铁等,都是冈为它们的密度比较大.铝合金用来制造飞机,玻璃钢用来制造汽车的外壳,泡沫塑料用来制作救生器件,氢气、氦气是气球的专用充气材料等,都因为它们的密度比较小.【命题方向】考查密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例:铝合金材料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室内推拉门门框多用铝合金制成,因为铝合金密度小,质量小,推拉更轻便。铝合金的缺点是熔点低,不耐高温。分析:(1)根据m=ρV可知,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与密度成正比。(2)晶体在熔化时的温度叫做晶体的熔点。解析:解:室内推拉门门框多用铝合金制成,因为铝合金密度小,质量小,推拉更轻便。根据铝合金不耐高温可知,其缺点是熔点低。故答案为:密度;熔点。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密度公式的正确理解和应用、熔点的概念,属于基础知识考查,难度不大。【解题方法点拨】解答时除了注意解答计算题的方法,还要在学习中多联系实际,平时多留意与密度相关的现象,学会用分析法分析问题.3.弹簧测力计在力的相互性方面的应用【知识点的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弹簧测力计在力的相互性方面有两种问题:(1)问弹簧测力计的示数(2)问弹簧测力计所受合力是多少.例如:(1)一端用力另一端固定,(和两端同时拉效果是相同的).一弹簧测力计两端均受6N的力,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多少?(2)将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重量的时候,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那么弹簧测力计所受合力为0.【命题方向】考查弹簧测力计读数、合力问题,注意力的合成运算。例: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和细线的重力及一切摩擦均不计,用方向相反、大小均为5N的水平拉力拉弹簧测力计的两端,弹簧测力计处于静止状态,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A.0NB.2.5NC.5ND.10N分析: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力不可能脱离开另一个力而单独存在,两个力分别向两边拉,与一端固定只拉另一端效果是相同的。解析:解:用两个方向相反的力向两端拉弹簧测力计,与只拉一端效果是相同的。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拉一端时,另一端也必须有力的作用,因此,弹簧测力计不可能显示两边的拉力之和,而只会显示一个力的大小,即5N。故选:C。点评:根据力的作用的相互性我们要明确,从两端拉测力计和一端固定拉另一端效果是相同的。【解题方法点拨】理解平衡力、相互作用力及力的合成.4.力的合成与应用【知识点的认识】(1)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求几个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2)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同一直线上同方向二力的合力,大小等于二力大小之和,方向与这两个力方向相同,即:F=F1+F2;同一直线上相反的二力的合力,大小等于二力大小之差的绝对值,方向和较大的力的方向相同,即F=|F1﹣F2|。【命题方向】合力的方向与谁的方向相同,此处用到的物理学方法﹣﹣﹣等效替代法是命题的关键。例: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B通过水平细线、伸出桌面的滑轮与物块A相连。GA=10N,GB=20N时,木块B恰好向右匀速直线运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中的滑轮是动滑轮B.木块B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10NC.木块B受到的合力大小为10ND.物块A受到的合力大小为10N分析:(1)根据动滑轮的定义分析;(2)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分析解答;(3)平衡力的合力为0。解析:解:A、图中的滑轮轴固定不动,是定滑轮,故A错误;B、由于定滑轮不能改变力的大小,故A对B的拉力等于A的重力,为10N,B匀速直线运动,受力平衡,拉力与摩擦力平衡,故摩擦力为10N,故B正确;CD、AB都是匀速直线运动,受力平衡,平衡力的合力为0,故AB受到的合力都是0,故C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滑轮的分类、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与合力的计算,属于中档题。【解题方法点拨】利用好两个力的合力的范围是:|F1﹣F2|≤F≤F1+F2解题。5.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知识点的认识】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1)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如汽车轮胎做上花纹;(2)增大压力,如骑自行车捏闸的力越大,摩擦力越大;(3)变滚动为滑动,如汽车急刹车时车只滑不滚;(4)变湿摩擦为干摩擦.【命题方向】怎样增大摩擦力或减小摩擦力,生活中的现象使用的是增大还是减少摩擦都是命题方向。例:自行车上应用了很多物理知识,其中属于增大摩擦力的是()A.把手上刻有花纹B.车轮做成圆形C.给链条加润滑油D.前后轮都安装在滚动轴承上分析:(1)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2)增大摩擦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增大压力;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3)减小摩擦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减小压力;在压力一定时,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使接触面脱离;用滚动代替滑动。解析:解:A、把手上刻有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A符合题意;B、车轮做成圆形,是用滚动代替滑动的方法来减小摩擦力,故B不符合题意;C、给链条加润滑油,是通过使接触面脱离的方法减小摩擦力,故C不符合题意;D、前后轮都安装在滚动轴承上,是用滚动代替滑动的方法来减小摩擦力,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在考查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两个因素的同时,也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多注意观察,并学会应用。【解题方法点拨】解答此类题目时,分析操作前后的摩擦力变化即可.例如,锁生锈不好开时,将少量食用油注入锁孔就易开了,起初开锁难说明摩擦力大;操作后,开锁容易说明摩擦力减小.前后对比说明注入食油使摩擦力减小了,或者,直接分析操作符合增大或减小摩擦的哪一项,这需要我们熟练应用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与途径.6.压力的大小【知识点的认识】压力计算公式是:(1)F=G(压力与重力平衡)(2)F=F′(压力与外力平衡)(3)F=PS。其中P为压强,S为作用面积。7.压强的估测【知识点的认识】压强的估测值涉及不同情境下的压力作用效果:中学生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04Pa。‌中学生行走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2×104Pa。‌物理课本平放时对桌面的压强约60—80Pa。‌一张报纸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强约为0.5Pa。‌【命题方向】考查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包括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方法,数据分析,注意事项等内容。例:下列物理数据估算不合理的是()A.一个鸡蛋的重力约为0.5NB.将一个鸡蛋从地面举过头顶所做的功约为1JC.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05PaD.一个标准大气压的值是1.01×105Pa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合理的是哪一个。解析:解:A、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0.05kg,其重力约为G=mg=0.05kg×10N/kg=0.5N,故A符合实际;B、1个鸡蛋的重力约为0.5N,将1哥鸡蛋从地面举过头顶举的高度约为2m,对鸡蛋做的功约为W=Gh=0.5N×2m=1J,故B符合实际;C、一个中学生的重力约为500N,对地面的压力约为F=G=500N,双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约为500cm2,对地面的压强约为p=FS=500N0.05D、一个标准大气压的值是1.01×105Pa,故D符合实际。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合理的选项即可。【解题方法点拨】这些估测值提供了对不同情境下压强大小的直观理解,‌有助于理解压强的概念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压强的测量和使用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测量人体对地面的压强可以帮助了解不同活动对人体负荷的影响,‌而测量物体对平面的压强则对于设计和使用各种容器、‌管道等具有重要意义。8.压强的公式的应用【知识点的认识】计算公式:P=FS【命题方向】压强的计算,主要是运用公式及其变形解决有关问题,另外,压强的计算常常与密度公式,重力公式相联系,体现了知识的综合性,所以常成为中考的热点。例:我国研发的四轮长航程极地漫游机器人,科考队在附近遇控机器人。若机器人质量为500kg,履带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400cm2。求:(1)机器人对水平冰面的压力;(2)若南极某处冰面能承受的压强为2×105Pa,该机器人能顺利通过该冰面吗?分析:(1)已知机器人的质量,利用G=mg求其重力,机器人对冰面的压力等于本身的重力;(2)知道履带与冰面的接触总面积(受力面积),利用p=F解析:解:(1)机器人的重力为:G=mg=500kg×10N/kg=5000N,机器人对冰面的压力等于机器人的重力,即F=G=5000N;(2)机器人对冰面的受压面积S=400cm2=0.04m2,则机器人对冰面的压强为:p=FS=5000N0.04m2=1.25×10答:(1)机器人对水平冰面的压力是5000N;(2)该机器人可以顺利通过冰面。点评:本题考查了重力公式、压强公式的应用,关键是知道物体对冰面的压力等于物体重力。【解题方法点拨】压强的计算,需要确定压力、面积.要注意面积的计算与单位,其中压力的确定是难点.正确判断物体间的压力,进行受力分析是关键;物体间接触部分的面积,一般与较小的物体面积相同.9.压强的图像【知识点的认识】理解图像:首先,你需要仔细查看图像,理解图像中显示的压强是如何随其他变量(如体积、温度等)变化的。识别关键点:在图像中识别关键点,比如压强的最大值、最小值、交点等。这些点常常是解题的关键。应用物理定律:压强的公式等。【命题方向】培养学生对压强概念的理解,以及如何通过图像分析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图甲所示,用一个水平推力F将物块A从如图甲位置推到如图乙位置,此过程中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不变(以上两空均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压强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应为丙(填“丙”或“丁”)图。分析:根据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判断A对桌面的压力变化,影响摩擦力的因素是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分析从甲图位置匀速运动到乙图位置受力面积的变化,根据p=FS分析解析:解:因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所以,从甲图位置匀速运动到乙图位置的过程中,A的重力不变,对桌面的压力不变;因从甲图位置匀速运动到乙图位置时,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都不变,所以摩擦力不变;因从甲图位置匀速运动到乙图位置时,接触面积不变,始终等于桌面的面积,即此时的受力面积不变,所以,由p=FS可知,故答案为:不变;丙。点评:本题考查压强公式的应用以及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在解答本题时应注意先确定压力不变再由接触面积的变化确定压强的变化。【解题方法点拨】识别图像关键信息,熟练运用公式。10.压强的叠块【知识点的认识】叠放类问题涉及两个或多个物体叠放在一起,‌对地面产生的压强变化。‌例如,‌当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叠放时,‌若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将乙放在甲的上表面或甲放在乙的上表面,‌会导致甲对地面增加的压强与乙对地面增加的压强不同。‌这类问题的关键在于找到压力和受力面积,‌紧抓变量和不变量,‌同时注意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如质量、‌受力面积和压强的关系。‌【命题方向】考查压强的叠块问题。例:把同种材料制成的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放在水平桌面上,甲、乙对桌面的压强分别为20Pa和10Pa、把甲、乙按如图所示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则乙对桌面的压强为()A.10PaB.30PaC.90PaD.100Pa分析:把它们分别放在水平桌面上,实心正方体对桌面的压强p=FS=GS解析:解:由题知,两正方体由同种材料组成,对桌面的压强p甲:p乙=20Pa:10Pa=2:1实心正方体对桌面的压强p=所以两正方体的棱长之比h甲:h乙=2:1由V=Sh可得两正方体的体积之比V甲:V乙=8:1由ρ=m甲:m乙=8:1由G=mg可得两正方体的重力之比G甲:G乙=8:1设乙的重力为G,则甲的重力为8G,甲和乙的总重力G总=G甲+G乙=8G+G=9G将甲叠放在乙上面乙对桌面的压力F=G总=9G=9ρV乙g=9ρS乙h乙g乙对桌面的压强p=故ABD不正确,C正确。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固体压强和压力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知道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力等于其重力是解决此题的关键。【解题方法点拨】解答固体压强叠放类问题,关键是找到压力和受力面积,紧抓变量和不变量。另外需要注意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如:“质量相等”“受力面积相等”“压强相等”。11.压强的切割【知识点的认识】切割类问题则涉及将物体切割后重新放置,‌观察切割部分或全部对压强的影响。‌例如,‌将正方体木块水平或竖直切割后,‌剩余部分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关系会发生变化。‌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法包括考虑受力面积不变或减小、‌压力减小等因素,‌以及通过计算确定压强的变化。‌【命题方向】考查压强的切割问题。例:如图所示,甲乙是质地均匀的正方体,甲的边长为a,乙的边长为b,且b=2a。将它们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时,两物体对桌面的压强相等。现沿水平方向将两物体均截去23a的厚度,并将截取部分叠放在对方剩余部分上方,此时甲、乙对桌面的压强分别是p甲和pA.ρ甲:ρ乙=2:1B.ρ甲:ρ乙=1:2C.p甲:p乙=2:1D.p甲:p乙=3:1分析:(1)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则正方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强p=FS=(2)现沿水平方向将两物体的上部均切去23a的高度,分别求出截去乙的重力和截去的甲的重力以及剩余的甲和乙的重力,根据p=解析:解:因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所以,正方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强p=FS=则物体甲、乙的密度之比:ρ甲ρ乙=甲的重力G甲=ρ甲ga3,截去23a的厚度,则截去的甲的重力G甲截=ρ甲gS甲×23a=ρ甲ga2×23a=23ρ甲ga3,甲剩余的重力G甲剩=G甲﹣G甲截=ρ甲ga3-23乙的重力G乙=ρ乙gb3=ρ乙g(2a)3=8ρ乙ga3,截去乙的重力G乙截=ρ乙gS乙×23a=ρ乙gb2×23a=ρ乙g(2a)2×23a=83ρ乙ga3,乙剩余的重力G乙剩=G乙﹣G乙截=8ρ乙ga3-83当截去的乙放到剩余的甲物体上时,甲对桌面的压力等于截去的乙的重力与剩余的甲的重力之和,即F甲=G乙截+G甲剩=83ρ乙ga3+13ρ甲ga3=83ρ乙ga3+13×2ρ乙ga3=103ρ当截去的甲放到剩余的乙物体上时,乙对桌面的压力等于截去的甲截去的重力与剩余的乙的重力之和,即F乙=G甲截+G乙剩=23ρ甲ga3+163ρ乙ga3=23×2ρ乙ga3+163ρ乙ga3=203ρ所以此时甲、乙对桌面的压强比p甲p乙=故选:AC。点评:本题考查了压强比值的计算,利用好均匀柱状物体(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对水平面的压强p=ρgh是关键。【解题方法点拨】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法包括考虑受力面积不变或减小、‌压力减小等因素,‌以及通过计算确定压强的变化。‌12.增大压强【知识点的认识】利用公式:p=F(1)压力一定,减小受力面积;(2)受力面积一定,增大压力;(3)同时增大压力,减小受力面积.应用:①速滑运动员的冰鞋装有冰刀;②投向靶盘的飞镖;③用力刹车.【命题方向】生活中那些是增大和减小压强的现象,是命题方向。例:下列现象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①载重量大的汽车装有许多车轮;②压路机上碾子的质量很大;③短道速滑运动员的冰鞋上装有冰刀;④房屋建在承受面积更大的地基上。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分析:增大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增大压强。解:①汽车装有许多车轮,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②压路机上碾子的质量很大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增大压强。③短道速滑运动员的冰鞋上装有冰刀,是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④房屋建在承受面积更大的地基上,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故选:B。点评:(1)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2)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解题方法点拨】要知道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会解释生活中有关增大和减小压强的现象13.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知识点的认识】(1)在同一液体,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2)在同一深度,不同液体密度越大液体该处压强越大。(3)液体内部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液体深度有关,而与容器的形状、底面积、液体的体积、液体的总重无关。【命题方向】考查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例:为什么深水潜水员必须穿行坚固耐压的潜水服?分析:由于液体受到重力作用,且具有流动性,所以液体对容器底和容器侧壁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解析:答:处于液体内部的物体的所有表面都要受到液体的压强,压强大小与深度有关,越深处压强越大,深水潜水员在潜水时要受到比在水面上大许多倍的压强,如果不穿坚固耐压的潜水服,潜水员是承受不了那么大压强,会有生命危险,所以必须穿上高强度耐压的潜水服才行。点评:本题的解题关键是知道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解题方法点拨】记忆性的知识点,要熟记.14.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知识点的认识】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1.观察U形管压强计U形管压强计左右两管中液面相平,液面上方的压强相等。用手指轻压橡皮膜,橡皮膜所受的压强较小,两管液面呈现较小的液面差。用手指稍重一些压橡皮膜,橡皮膜所受的压强较大,两管液面呈现较大的液面差。2.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内部深度的关系。[实验一]玻璃筒中盛有水,将U形管压强计的覆有橡皮膜的金属盒放入玻璃筒中,观察在不同深处U形管压强计左右两管中液面高度差的变化情况。U形管压强的金属盒在水内较深处,U形管左、右两管中液面的高度差大于金属盒在水内较浅处的高度差。[实验二]玻璃筒中盛有水,将U形管压强计的覆有橡皮膜的金属盒放入玻璃筒中,观察在一定深度处,改变橡皮膜面的朝向,观察U形管压强计左右两管中液面高度差的变化情况。U形管压强计的金属盒在水内一定深度处,改变橡皮膜的朝向,U形管左、右两管中液面的高度差。实验表明,在同种液体内部,深度越小,该处压强越小;在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3.研究液体内部液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实验三]两个玻璃筒内分别盛有水和浓盐水,将U形管压强计的覆有橡皮膜的金属盒放在水和浓盐水内部同一深度处,观察U形管压强计左右两管中液面高度差的变化情况。U形管压强计的金属盒在浓盐水内一定深处,左、右两管中液面的高度差大于金属盒在水内相同深处的高度差。实验表明,在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处,密度大的液体产生的压强。4.液体内部的压强取决于液体密度的和液体内部的深度。【命题方向】考查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的实验,包括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方法,数据分析,注意事项等内容。例: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的实验。(1)实验前,用手指按压图甲中探头的橡皮膜,发现U形管中的液面升降灵活,说明该装置不漏气(选填“漏气”或“不漏气”)。(2)如图乙、丙所示是将该装置的探头放入水中不同深度的情况,比较后可初步得出结论: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3)将探头放入水中某一深度不变,改变橡皮膜朝向,目的是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与方向是否有关。(4)比较图丙和图丁,可得出结论:不同的液体,产生的压强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5)在做图丙和图丁所示的实验时,小明同学认为图丙、丁两烧杯中的液面必须相平。小明的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不正确,只需控制探头在液体中的深度相同即可。分析:(1)检查装置是否漏气时,用手轻轻按压几下橡皮膜,看液体能否灵活升降;(2)(3)(4)找出相关实验中相同量和不同量,结合转换法,得出压强随与变化量的关系。(5)根据深度是某点到液面的竖直距离分析。解析:解:(1)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两端液面的高度差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的,用手指按压探头的橡皮膜,发现U形管中的液面升降灵活,说明装置不漏气。(2)图乙、丙所示是将该装置的探头放入水中不同深度,压强计液面的高度差不一样,且探头在液面中越深的,液面高度差越大,则可得结论: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3)将探头放入水中某一深度不变,改变橡皮膜朝向,即改变橡皮膜在各个方向上所受的压强,观察U形管液面高度差,目的是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与方向的关系。(4)图丙和丁中,探头在液面的深度相同,液体的密度不同,U形管液面高度差不同,所以可得结论:不同的液体,产生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5)在做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时,需要控制探头在液体的深度相同即可,即某点到液面的距离相等即可,所以不需要两烧杯中液面相平,只需控制金属盒在液体的深度相同即可。故答案为:(1)不漏气;(2)增大;(3)方向;(4)密度;(5)不正确,只需控制探头在液体中的深度相同即可。点评:本题探究液体内部压强,考查控制变量法及液体压强的规律。【解题方法点拨】1、控制变量法实验中影响压强的因素有深度、密度。我们需要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各个因素对压强的影响。2、转换法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无法直接测量,我们用压强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来判断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这种方法叫做转换法。15.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知识点的认识】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1.观察U形管压强计U形管压强计左右两管中液面相平,液面上方的压强相等。用手指轻压橡皮膜,橡皮膜所受的压强较小,两管液面呈现较小的液面差。用手指稍重一些压橡皮膜,橡皮膜所受的压强较大,两管液面呈现较大的液面差。2.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内部深度的关系。[实验一]玻璃筒中盛有水,将U形管压强计的覆有橡皮膜的金属盒放入玻璃筒中,观察在不同深处U形管压强计左右两管中液面高度差的变化情况。U形管压强的金属盒在水内较深处,U形管左、右两管中液面的高度差大于金属盒在水内较浅处的高度差。[实验二]玻璃筒中盛有水,将U形管压强计的覆有橡皮膜的金属盒放入玻璃筒中,观察在一定深度处,改变橡皮膜面的朝向,观察U形管压强计左右两管中液面高度差的变化情况。U形管压强计的金属盒在水内一定深度处,改变橡皮膜的朝向,U形管左、右两管中液面的高度差。实验表明,在同种液体内部,深度越小,该处压强越小;在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3.研究液体内部液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实验三]两个玻璃筒内分别盛有水和浓盐水,将U形管压强计的覆有橡皮膜的金属盒放在水和浓盐水内部同一深度处,观察U形管压强计左右两管中液面高度差的变化情况。U形管压强计的金属盒在浓盐水内一定深处,左、右两管中液面的高度差大于金属盒在水内相同深处的高度差。实验表明,在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处,密度大的液体产生的压强。4.液体内部的压强取决于液体密度的和液体内部的深度。【命题方向】考查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的实验,考查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深度的关系,包括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方法,数据分析,注意事项等内容。例:小明利用压强计等装置来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进行了如下的操作:(1)如图甲所示,使用压强计前发现U形管内水面有高度差,应通过方法B(填序号)进行调节;A.从U形管内向外倒出适量水;B.拆除软管重新安装;C.向U形管内添加适量水。(2)正确操作后,分析乙、丙两图的实验现象,初步得出的结论是:同种液体中,液体压强随液体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因此拦河大坝要做成上窄下宽(选填“上窄下宽”或“上宽下窄”)的形状;(3)在完成探究得到结论后,小明和同学们交流后又设计了图丁所示的装置,可以用来“比较液体的密度和测量未知液体的密度”。如:在左侧加入适量的水,在右侧缓慢倒入待测液体,直到观察到橡皮膜相平,可得出:ρ液>(选填“>”“=”或“<”)ρ水。分析:(1)U形管右端上方是和大气相通的,等于大气压强;U形管右端液面比较高,就说明U形管左端液面上方的气体压强大于大气压,只要取下软管,让U形管左端液面和大气相通,这样U形管两端的液面就是相平的;(2)液体压强与深度和液体的密度有关,研究液体压强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要控制另外一个因素不变;分析实验中相同量和不同量,根据转换法得出结论;由实验结论分析回答;(3)观察到橡皮膜相平,则左右液体产生的压强相同,根据p=ρ液gh,可求出液体的密度的表达式;深度是液体内部一点到液体自由面的距离。解析:解:(1)在使用压强计前,发现U形管中两侧液面已有高度差(如图甲所示),接下来的操作是,只需要将软管取下,再重新安装,这样的话,U形管中两管上方的气体压强就是相等的(都等于大气压),当橡皮膜没有受到压强时,U形管中的液面就是相平的:选B;(2)分析乙、丙两图知,液体密度相同,乙中深度较大,液体产生的压强较大,初步得出的结论是:同种液体中,液体压强随液体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因此拦河大坝要做成上窄下宽的形状;(3)在左侧加入适量的水,在右侧缓慢倒入待测液体,直到观察到橡皮膜相平,则左右液体产生的压强相同,即ρ水gh水=ρ液gh液;因为h水>h液,所以ρ水<ρ液。故答案为:(1)B;(2)增大;上窄下宽;(3)>。点评:本题利用压强计等装置“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考查器材调试、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及p=ρ液gh的运用与对深度的理解。【解题方法点拨】1、控制变量法实验中影响压强的因素有深度、密度。我们需要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各个因素对压强的影响。2、转换法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无法直接测量,我们用压强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来判断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这种方法叫做转换法。16.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知识点的认识】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1.观察U形管压强计U形管压强计左右两管中液面相平,液面上方的压强相等。用手指轻压橡皮膜,橡皮膜所受的压强较小,两管液面呈现较小的液面差。用手指稍重一些压橡皮膜,橡皮膜所受的压强较大,两管液面呈现较大的液面差。2.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内部深度的关系。[实验一]玻璃筒中盛有水,将U形管压强计的覆有橡皮膜的金属盒放入玻璃筒中,观察在不同深处U形管压强计左右两管中液面高度差的变化情况。U形管压强的金属盒在水内较深处,U形管左、右两管中液面的高度差大于金属盒在水内较浅处的高度差。[实验二]玻璃筒中盛有水,将U形管压强计的覆有橡皮膜的金属盒放入玻璃筒中,观察在一定深度处,改变橡皮膜面的朝向,观察U形管压强计左右两管中液面高度差的变化情况。U形管压强计的金属盒在水内一定深度处,改变橡皮膜的朝向,U形管左、右两管中液面的高度差。实验表明,在同种液体内部,深度越小,该处压强越小;在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3.研究液体内部液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实验三]两个玻璃筒内分别盛有水和浓盐水,将U形管压强计的覆有橡皮膜的金属盒放在水和浓盐水内部同一深度处,观察U形管压强计左右两管中液面高度差的变化情况。U形管压强计的金属盒在浓盐水内一定深处,左、右两管中液面的高度差大于金属盒在水内相同深处的高度差。实验表明,在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处,密度大的液体产生的压强。4.液体内部的压强取决于液体密度的和液体内部的深度。【命题方向】考查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的实验,考查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包括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方法,数据分析,注意事项等内容。例:如图所示为某同学用压强计研究液体内部压强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时的一个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此情景下,她探究的是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是否都有压强B.在此情景下,她探究的是液体内部的压强跟液体密度的关系C.在此情景下,图甲中金属盒处的压强等于图乙中金属盒处的压强D.在此情景下,图甲中金属盒处的压强小于图乙中金属盒处的压强分析:(1)掌握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液体内部有压强,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密度相同时,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2)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是通过观察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来反映的,体现了转换法。(3)根据实验现象,确定相同的量和改变的量,根据控制变量法得出探究的问题。解析:解:A、在此情景下,她探究的是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是否都有压强,应在同种液体、同一深度处改变橡皮膜的朝向,与图示不符,故A错误;B、在此情景下,她探究的是液体内部的压强跟液体密度的关系,应控制深度相同,密度不同,图示中液面高度差不同,产生的压强不同,探究问题与图示相符,故B正确;CD、在此情景下,深度相同,甲图中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大,甲图中金属盒处的压强大于乙图中金属盒处的压强,故CD错误;故选:B。点评:此题是探究液体压强实验,考查了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转化法及控制变量法的应用。【解题方法点拨】1、控制变量法实验中影响压强的因素有深度、密度。我们需要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各个因素对压强的影响。2、转换法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无法直接测量,我们用压强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来判断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这种方法叫做转换法。17.探究液体内部各个方向上的压强【知识点的认识】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1.观察U形管压强计U形管压强计左右两管中液面相平,液面上方的压强相等。用手指轻压橡皮膜,橡皮膜所受的压强较小,两管液面呈现较小的液面差。用手指稍重一些压橡皮膜,橡皮膜所受的压强较大,两管液面呈现较大的液面差。2.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内部深度的关系。[实验一]玻璃筒中盛有水,将U形管压强计的覆有橡皮膜的金属盒放入玻璃筒中,观察在不同深处U形管压强计左右两管中液面高度差的变化情况。U形管压强的金属盒在水内较深处,U形管左、右两管中液面的高度差大于金属盒在水内较浅处的高度差。[实验二]玻璃筒中盛有水,将U形管压强计的覆有橡皮膜的金属盒放入玻璃筒中,观察在一定深度处,改变橡皮膜面的朝向,观察U形管压强计左右两管中液面高度差的变化情况。U形管压强计的金属盒在水内一定深度处,改变橡皮膜的朝向,U形管左、右两管中液面的高度差。实验表明,在同种液体内部,深度越小,该处压强越小;在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3.研究液体内部液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实验三]两个玻璃筒内分别盛有水和浓盐水,将U形管压强计的覆有橡皮膜的金属盒放在水和浓盐水内部同一深度处,观察U形管压强计左右两管中液面高度差的变化情况。U形管压强计的金属盒在浓盐水内一定深处,左、右两管中液面的高度差大于金属盒在水内相同深处的高度差。实验表明,在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处,密度大的液体产生的压强。4.液体内部的压强取决于液体密度的和液体内部的深度。【命题方向】考查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的实验,考查液体内部各个方向上的压强,包括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方法,数据分析,注意事项等内容。例: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1)在实验过程中,通过观察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高度差来判断压强大小。(2)根据图甲、图乙所示现象可以研究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与液体深度的关系。根据研究得出的结论,拦河坝应设计成上窄下宽(选填“上窄下宽”或“上宽下窄”)的形状。(3)如图乙、丙所示,保持探头在水中的深度不变,改变探头的方向,观察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情况没有发生变化,可以得出结论:同种液体同一深度处,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分析:(1)实验过程中,通过观察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高度差,反映橡皮膜所受液体压强的大小;(2)液体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加。解析:解:(1)实验过程中,通过观察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高度差,反映橡皮膜所受液体压强的大小;(2)分析图甲、图乙的实验现象知道,两次实验中液体的种类相同而探头所处的深度不同,图乙中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高度差较大,这就说明图乙中探头所受的压强较大,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初步结论: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与液体深度有关;所以拦河大坝设计成上窄下宽的形状,防止液体压强过大,冲垮大坝;(3)如图乙、丙所示,保持探头在水中的深度不变,改变探头的方向,观察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发现高度差不变;这表明:同种液体、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故答案为:(1)高度差;(2)液体深度;上窄下宽;(3)同种液体同一深度处,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点评:本题利用压强计等装置“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考查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的运用。【解题方法点拨】在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存在压强,‌且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这一特性使得液体能够在密闭容器内将其受到的压强按原来的大小向各个方向传递。‌18.液体压强的大小比较【知识点的认识】液体内部的压强主要与液体的密度、深度有关要比较其大小一定采取控制变量法来分析,利用公式采用密度比较法和深度比较法。【命题方向】比较压强的大小是各省、市中考物理的热点,考题常以填空、选择等形式出现。只有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全面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在中考时取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