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三现代诗歌阅读现代诗歌是适应时代的要求,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内容,以打破旧体诗格律形式束缚为主要标志的新体诗。现代诗歌阅读第一次出现在全国高考试题中是在2000年,之后便销声匿迹,直到2020年在山东新高考模拟卷中复出。这一部分涉及的考点: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一、现代诗歌的分类1.抒情诗抒情诗是一种以抒发作者激情和理想为主要内容的诗体形式。它不详细地叙述生活事件的过程,没有完整的人物形象与故事情节。有时虽有人物形象和情节,却极为概括,往往只是一个侧面或片段。作者只是借诗中的艺术形象来表达自己炽热的感情,如《就是那一只蟋蟀》(流沙河)、《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等。2.叙事诗叙事诗是一种用诗的形式来刻画人物、描绘环境、叙述事件的诗歌。它有一定的故事情节、完整的人物形象。它一方面是故事的叙述,一方面又饱含着诗人对故事中人物的丰富感情。叙事诗的叙述方式不是连续铺陈,因此它不像其他叙事作品那样注重人物的刻画,环境的多侧面、多层次的描述;虽有情节,但具有较大跳跃性。如《王贵与李香香》(李季)、《赶车传》(田间)等。3.格律诗格律诗是按一定的格律写成的诗歌,它有严格的字数、行数、平仄、押韵等方面的规定。古典诗词中的绝句、律诗、词、曲都是格律诗。不同的词牌和曲牌,也限定了不同的格律。新诗中也有格律诗(平仄上已不太讲究),是用旧体写现代的内容,如毛泽东诗词、闻一多的《死水》等。4.自由诗自由诗是与格律诗相对而言的形式上较为自由的诗体。它在段数、行数、句数、字数、音韵等方面比较自由,不受固定的格律限制,没有统一的格式。它虽不讲究格律,但要有节奏,也要押韵。押什么韵不限,可据诗的内容和情调而定。5.民歌民歌也叫歌谣。它是劳动人民创作的、具有地方色彩的、流传于民间的一种诗体。它内容质朴,形式多样,短小精悍。一般以五、七言居多,句数不限,押韵自由;语言活泼,节奏明快和谐;表达技巧多样,常用夸张、比喻、拟人、排比、对比、反复、反衬等手法来写人状物和抒情达意。如陕北民歌信天游、江苏的吴歌等。6.散文诗散文诗是介于抒情散文和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它用抒情散文的形式来表达抒情诗的内容。它篇幅短小,抒情浓郁,有诗的意境。它不分行,文字自由活泼,具有内在的自然节奏。表现手法多样,往往采用联想、象征等手法。它类似散文,但比抒情散文更精练;它是诗,又比诗更灵活。高尔基的《海燕》、鲁迅的《雪》是典范之作。二、现代诗歌的特点1.分行排列语言简洁,读起来顺口,而且应富有感情地去读,不能像读新闻那样客观冷静、语气平缓。2.饱含真情如流沙河的《哄小儿》中有这样的诗句:“莫要跑到外面去,/去到外面有人骂,/只怪爸爸连累你,/乖乖儿,快用鞭子打。”虽然是普通的场景,却表达出极为复杂、悲痛、深切的思想感情。3.立意新颖王夫之说过:“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苏轼也说:“诗者,不可以言语求而得,必将深观其意焉。”这是强调意的重要性,实际上意不仅重要,也应该新颖,应该写出“人人心中有,人人笔下无”的新意来,应该有独特新奇的发现和感受。再如辛笛的《寄心》:“经过一夜的不平静,/决定把这颗心,/贴上八分邮票,/寄出去就是了。”简朴自然,平中见奇。4.联想自然诗歌可以写现实,也可以写想象中的世界,如郭沫若《天上的街市》由街灯联想到天上的街市,自然贴切。5.跳跃自如诗歌不能像小说那样,娓娓道来,也不能像散文那样,抓住某个片段,尽情挥洒,大肆渲染,它要在极短的篇章里包蕴极其复杂的思想内容,有时时空跨度很大,因此需要自然过渡,跳跃自如。如曾卓的《我遥望》:“当我年轻的时候,/在生活的海洋中,偶尔抬头,/遥望六十岁,像遥望,/一个远在异国的港口。/经历了狂风暴雨,惊涛骇浪,/而今到达了,/有时回头,遥望我年轻的时候,/像遥望,迷失在烟雾中的故乡。”这首诗前后两节,一节一个层面,中间一个大断层之间,如果写成散文、小说,可以详细描述,而写成诗则用“狂风暴雨,惊涛骇浪”作为跳跃的翅膀,从年轻时跳到六十岁,中间留给读者去思考、去补充,韵味无穷。6.凝练集中指用极其精练、准确、生动的语言,高度概括、集中地反映生活,言简意深,在有限的诗句之内,容纳丰富的思想内容。如徐志摩的《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沙扬娜拉!”原诗十八节,诗人只选取了一个最难忘的镜头,即“一低头的温柔”,把这位日本女子内心说不出的情意、掩不住的隐秘、别离的忧愁、莫名的委屈等都表现了出来,诗人感觉她恰似水莲花那样秀美、纯洁、娇弱而又灵动。再听她软语温存的一声“珍重”,交织着“蜜甜”与“忧愁”,她把思念留给了自己,仍把祝福给了对方,最后的那一声音译的“沙扬娜拉”(再见),更是情韵摇曳,萦回不绝。这首诗可以说凝练集中之至。7.形象生动形象,本义是指人物或事物的形体外貌,具有可视、可闻、可触、可感的性质。现在人们把“形”与“象”组合成一个复合词,作为艺术概念,指作者根据现实生活中各种现象加以选择、综合所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的思想内容和审美意义的具体可感、鲜明生动的图画,包括人物、环境、景物等。诗的形象是诗人情感的物化,是由诗人的主观感受凝固而成的有声有色有形有态的真善美的统一体。如曹增书的《笑》:“倚着春俏丽的肩膀/秋,憨厚地笑了。”这首诗是“春华秋实”的形象化表现,诗人妙用拟人化手法,一倚一笑,一憨一俏,形象生动,情趣盎然,真是一个奇妙的镜头。8.意境优美意,指意脉,即思想感情的脉络;境,指境象,即意脉贯注的对象。意境合称,指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外界事物相结合产生的一种境界。也就是说,诗人把自己的主观感受和客观景象融为一体,通过艺术手法描绘出来,构成一种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含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景外之景、象外之象,使读者可以从有限感知无限,得到一种韵味无穷的美感。如沙鸥的《新月》:“新月弯弯,/像一条小船,/我乘船归去,/越过万水千山。/花香夜暖,/故乡正是春天。/你睡着了吗?/我在你梦中靠岸。”小船似的新月勾起了诗人的怀乡之情,爽性当真“乘船”回到了春暖花开的故乡,故乡的亲人正在梦中,“我在梦中靠岸”情深意美,极写其两地相思、魂牵梦绕的情景,意味深长。9.虚实相生像与不像、似与不似、切与不切、不即不离等说法不同,意思一样,都可以归结为虚实处理问题。诗歌也一样,有实有虚,虚实结合,才能把读者带到一个既不脱离现实、又能超越现实、亦真亦幻、迷离朦胧的艺术境界中去。如王小泥的《初春的家园》:“鸡鸣起伏,/雨点儿在屋瓦上,/弹奏《十面埋伏》,/当雀鸟啼亮木格格小窗,/母亲已从窗外菜园里,/掐来一筲箕湿漉漉的黎明。/石磨吟唱出两桶清香小曲,/姐姐把它凝成一锅乳白的晨曦,/我举起筷子,母亲瞪我一眼,/她怕我夹碎了,/姐姐水嫩嫩的叫卖声……/苍老的父亲,牵着水牛走向田间,/牛鞭,抽醒几声蛙鸣,/一曲山歌,在群山间回荡往复,/于最高的尖尖山上,/化为一只啸天的老鹰……”这首诗运用了许多修辞手法(拟人、比喻、通感、象征等)加以“变形”,使语言“陌生化”,实中有虚、虚中有实,给人以既明白可解又新鲜别致的感觉,增强了艺术魅力。除以上特点以外,还有一些特点也需要了解。如押韵,或一韵到底,或每节换韵,比较灵活。而有些新诗外表看起来并不押韵,读起来也不觉得顺口,但它符合内在情感的逻辑停顿。现代诗歌阅读在高考中鲜有出现,仅在2000年全国卷出现过;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山东新高考模拟中也出现了现代诗歌阅读。其考查情况如下:年份卷别命题材料考点核心价值2000全国卷郑敏《金黄的稻束》鉴赏表达技巧收获必须以长期的辛勤劳动为代价,“收获”是人类生命力的消逝2020山东新高考模拟辛笛《刈禾女之歌》鉴赏诗歌语言表现了对故乡的眷恋、对广阔清新生活的本能追求一、(2000·全国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题。(16分)金黄的稻束郑敏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收获日的满月在高耸的树巅上,暮色里,远山围着我们的心边,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而你们,站在那儿,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整体阅读】第一步:读标题,探内容。题目“金黄的稻束”在这里被作者赋予了多重的寓意,可理解为自然意义的稻束,但更多的是指向象征的含义,是诗人的心灵和自然契合后所产生的玄想。
第二步:嚼字词,析意象。诗人把“金黄的稻束”和“母亲”这两个跨度很大的意象巧妙联系在了一起:“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在这里,“金黄”寓意着丰收的情景,但诗人在这一瞬间竟然在眼前幻化出“母亲”这个崇高的形象。这是因为两者之间有着内在的关联。只有在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之后才能获得成熟的果实,而母亲也是在默默奉献了自己最宝贵的青春时才能孕育、抚养出伟大的生命。第三步:辨手法,品意蕴。诗人运用联想、象征等手法,围绕“金黄的稻束”这一意象,通
过稻田、路上、天空、远山等空间性的位移,表达了对劳动中生命力的消逝和对母性的歌颂。【实战研练】1.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一句涉及的时间,从全诗看,除了“秋天”外,还隐指“暮色”降临之前。B.“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把“皱”与“美丽”并列,寓有讴歌母亲的劳动和感叹时光流逝之意。C.“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的诗句中,“你们”指诗歌的主要形象“金黄的稻束”。D.“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这实际上就是稻束“低首沉思”的内容。D解析:把“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解说为稻束“低首沉思”的内容显然不恰当。整首诗所出现的形象以及有关形象的感受,都是诗人心中所想、眼中所见,它本是诗人的“旁白”,不能理解为“稻束”沉思的内容。这是诗人在上文描述基础上的议论,通过句子中的“而”可以读出前后是“对比”,是诗人对眼前景象思考后揭示诗歌主题的点睛之笔,诗中并没有点明稻束“低首沉思”的内容,这是诗人留给读者的一个无限想象的空间。
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诗歌以“金黄的稻束”为中心形象展开联想,通过稻田、路上、天空、远山等空间性的位移,传达一个时间性的主题——对劳动中生命力的消逝的沉思。B.诗歌赋予“金黄的稻束”以积极、强烈的视觉印象和消极、“静默”无言的听觉感受,意在利用两者的不协调,把关注点从外在画面转向内在的生命感受。C.“金黄的稻束”等形象都具有圆满意味,但诗歌未写收获日的快慰和满足,却引人思考劳动者母亲的“疲倦”。D.“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一句中的主体,应该是美丽的母亲,而不是如雕像一样站在“秋天的田里”沉思的“稻束”。D解析:“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一句中的主体只能是“你们”即“稻束”。虽然那伟大的疲倦的主体是劳动者母亲,但“肩荷”了这种“疲倦”的主体,却只能是劳动的结晶“金黄的稻束”。
3.《金黄的稻束》写的是一片秋天的静穆,一幅米勒式的画面。诗人不单是借景抒情,而是力求通过具体的物象和对人类存在的联想和思索,来把握更本质、更具有思想含量的诗意。“金黄的稻束”象征什么?请简要概括。(4分)解析:《金黄的稻束》是中国女诗人郑敏的作品。整篇诗都围绕“金黄的稻束”这一意象展开,通过稻田、路上、天空、远山等空间性的位移,传达一个时间性的主题——对劳动中生命力的消逝的沉思和母亲的歌颂。“金黄的稻束”在诗中有深邃的意蕴。这里“金黄的稻束”,不仅是指自然意义上的稻束,而是诗人的心灵与田野里伫立的稻束神秘的契合交感后,超越了物象的实体,而产生的一个象征。它首先是收获的象征,进而诗人把它与创造此丰收成果的劳动者的形象自然地联系了起来,而作为孕育者和劳动者的母亲便是其中的典型,成为诗人表达敬意的对象。答案:“金黄的稻束”,不仅是指自然意义上的稻束,更具有象征意义:①收获的象征;②创造丰收成果的劳动者;③孕育者和劳动者的母亲。4.结合诗句“收获日的满月在/高耸的树巅上/暮色里,远山/围着我们的心边”,谈谈月亮这一古老意象在诗中的作用。(6分)解析:本题考查意象在具体诗句中的作用,可以大致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作答。在结构方面,“月”从树巅、山峰到人的内心,契合了作者感情的变化。在内容方面,为整个画面增添了静谧和安宁。答案:月亮这一古老意象在诗句中跳跃感极强却又有迹可循。月光由高处的树巅,弥漫到无边的暮色里,洒落到远处的山峰,最后充斥到我们每个人的心里,从近到远再到近,由高到低再到高,这一空间的变化既契合了作者感情的变化,又与满月的形象不谋而合,最终一切都会回到我们心边。画面的色彩由点染到泼墨,一层层深入,金黄的稻束最终在我们心里定格成一座静默的雕像。月亮的贞洁美好为整个画面增添了静谧和安宁,为母亲的形象增添了“但愿人长久”的温馨,为“雕像”营造了充满玄学意味的审美意境。二、(2020·山东新高考模拟)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5~8题。(16分)刈禾女之歌辛笛大城外是山山外是我的家我记起家中长案上的水瓶我记起门下车水的深深的井我的眼在唱着原野之歌为什么我的心也是空而常满金黄的穗子在风里摇在雨里生长如今我来日光下收获我想告诉给姊妹们我是原野上的主人风吹过镰刀下也吹过我的头巾在麦浪里我看不见自己蓝的天空有白云是一队队飞腾的马你听风与云在我的镰刀之下奔骤而来一九三七年四月三十日在苏格兰高原【整体阅读】第一步:读标题,探内容。题目为“刈禾女之歌”,点出了抒情主人公的身份,“歌”表达了作者对刈禾女的赞美之情。第二步:嚼字词,析意象。两个“记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神往;“穗子”“日光”“风”“镰刀”“头巾”等富有田园气息的意象,表现了热闹的劳动场面、人与自然的和谐相融;“奔马”“风云”表现了热烈、欣悦的气氛。第三步:辨手法,品意蕴。作者运用对比、比喻、通感等手法,借刈禾女之口,抒发了对生机勃发的自然宇宙的热烈渴望,与经风沐雨、喜割麦穗,沉浸自然之中的自足与喜悦。【实战研练】5.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城外是山/山外是我的家”,既点出抒情主人公的出身背景,也含有城市与乡野的对比。B.“我想告诉给姊妹们/我是原野上的主人”,写刈禾女收获时的心理活动,表达她对拥有原野感到欣喜。C.“风吹过镰刀下/也吹过我的头巾”,写刈禾女劳作时的欢快,也写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D.“在麦浪里/我看不见自己”,是从宏阔的视野观看原野,着意写刈禾女在面对原野时的渺小感。D解析:“着意写刈禾女在面对原野时的渺小感”错误。把诗人对人类故乡那种翘首远望之状和内心渴望之情,含蓄而传神地暗示了出来。然而,由于种种复杂缘由,他对此只能心向往而无法身赴之。面对现状,内心空虚惆怅,神往故乡。6.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前四行,从“大城”“山”转向“水瓶”“井”,节奏也变得舒缓,这种变化带有情感倾向。B.“金黄的穗子在风里摇/在雨里生长”,是静与动、空间与时间的结合,这是该诗常用的表现手法。C.“我的眼在唱着原野之歌”,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以抒情的笔触表达了刈禾女愉悦的心情。D.“你听风与云/在我的镰刀之下/奔骤而来”,通过使用祈使语气和加快节奏,增强了抒情效果。B解析:“静与动”错误。抓住“摇”“生长”分析,都是从动的角度来写的。
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汽车美容师个性化服务设计与实施试题及答案
- 长沙高中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 汽车维修专业人员的职业素养与要求试题及答案
- 湖北省部分普通高中联合体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卷(含答案)
- 2024年宠物营养科学与社会发展试题及答案
- 新消防法解读教育培训
- 2024年二手车评估基本知识试题及答案
- 湖北省黄石市经开区2022-2023学年三年级下学期英语期中试卷(含答案)
- 小自考视觉传播设计会议策划与组织技巧及试题及答案
- 传播设计中的用户满意度提升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国华电集团海南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体育业务知识培训课件
- 《淞沪会战》课件
- 《社区共治共建共享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4300字
- ERAS理念及临床实践
- 软件代码审计与测试作业指导书
- 上消化道出血护理疑难病例讨论记
- 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票机
- 环境设计专业考察课程教学大纲
- 2024版互联网企业股东合作协议书范本3篇
- 《岁末年初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提示》专题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