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腾冲市第八中学2025届高三第一次全真模拟测试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新石器时代到两周时期中国各地区传统墓葬头向可概括为“东夷及其先民尚东,楚蛮及其先民尚南,西戎及其先民尚西,华夏及其先民尚北。”关中地区凤翔西村、沣西客省庄等地西周墓多为北头向,春秋时期的墓葬多为西向头。这表明()A.西周时期华夏认同初步形成B.春秋时期秦国深受戎俗影响C.各族同源观念得到发展D.各地区的文化传统趋于稳固2.汉昭帝始元六年,霍光以昭帝名义令丞相田千秋、御史大夫桑弘羊,召集贤良文学等民间知名人士六十余人,就武帝时期的各项政策特别是盐铁专卖政策,进行全面的总结和辩论,之后取消酒类专卖和部分地区的铁器专卖。召集民间知名人士参与盐铁会议从侧面反映()A.统治者积极疏通言论渠道B.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C.豪强地主势力发展迅速D.重农抑商政策逐步瓦解3.昆明河泊所遗址出土了属于两汉时期的大量简牍和封泥。这些遗物载有“产巴郡江州”“滇池(县名,文书发送目的地)以亭行”等文字,其中有两枚残片所书文字分别为“季氏旅于”和“能救与对曰不”,属《论语·八佾》中的内容。这反映出汉代()A.国家治理体系向边疆延伸B.大一统推动主流思想传播C.利用文书来强化行政管理D.西南边疆与中原交流频繁4.英国人早在19世纪30年代就明白了“夷”字的含义,并敏感地表现出强烈的不满。但他们的诘问和抗议在中国人眼中算不得一回事。鸦片战争后十几年间,民间指称和公文用语中“夷人”、“夷酋”、“夷船”、“夷语”每每可见可闻。这反映出()A.中国传统观念根深蒂固B.政治局势影响民众认知C.清廷努力维持国际地位D.英国人自尊心过于敏感5.明代中后期,有越来越多的读书人通过诗文、书画、民歌时曲、通俗小说,不少能工巧匠、名医名卜等则通过技艺获得了社会地位、政治身份或经济收益。这反映了当时A.重农抑商政策松弛B.社会价值体系多元化C.市民阶层队伍壮大D.社会文化的高度繁荣6.阅读下表,表格数据反映了表中国近代前期丝织品出口数值表(单位:万海关两)1860年1879年1889年丝织品出口值212.38449.90717.50全国商品出口总值占5.34%6.22%6.57%注:表格数据来自《海关关册》A.列强商品输出激化市场竞争B.传统自然经济抵制西方侵略C.丝织行业仍然拥有竞争优势D.民族企业发展迎来短暂春天7.下图反映的是1995-2010年中国研发经费及投入强度(研发经费与GDP之比)情况。这体现了中国()A.科研人员总量居世界首位B.“科教兴国”战略有效实施C.研发经费与GDP等比增长D.“科技创新”已成顶层设计8.二次革命后,国民党公开反袁,袁世凯并未立即暴力解散国民党,而是利用了国会中仅次于国民党的进步党,提议国会通过了先制定大总统选举法,选出总统再制定宪法的程序,为选举大总统铺平道路。这说明()A.民主共和制度已名存实亡B.袁世凯利用宪政破坏民主C.宪政政治已失去约束意义D.中国政制建设的曲折发展9.二战后日本部分影视通过描绘战争中的平民个体在东京大轰炸、广岛和长崎原子弹爆炸,以及太平洋战争中所遭受的创伤记忆,将日本民众构件成为“战争受害共同体”参与塑造了日本社会新的“二战史观”这种做法的目的是()A.抵制国内右翼势力B.灌输军国主义思想C.揭示历史复杂面向D.开脱日本战争罪责10.下图为创作于1954年的素描《劝父亲人社》,这一作品A.旨在动员农民积极参加人民公社B.体现了浪漫主义绘画艺术风格C.意在刻画土地改革中的农民心态D.反映了变革年代中的社会动员11.下表为1500-1700年间欧洲部分区域、国家万人以上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表(%),表格内容可用以解读()区域1500年1600年1700年西北欧6.68.213.1中欧3.75.07.1地中海区9.513.711.7英格兰与威尔士3.15.813.3意大利12.414.713.4A.中世纪城市初步兴起的特征B.新航路开辟所带来的影响C.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的原因D.工业革命与城市化的关系12.下图空格处应是()A.古埃及文明B.阿兹特克文明C.地中海文明D.古巴比伦文明13.11世纪,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对铸币的控制较弱,许多铸币厂由教会掌控,其发行的货币占主导地位。法国铸币业被大领主控制,货币的原料、工艺、和设计都颇为粗劣。英国王室则控制了大量铸币厂,每三到六年便调整货币设计。这表明当时的西欧诸国()A.教会引领货币经济改革B.封建经济陆续走向瓦解C.王室鼓励工艺创新D.王权集中程度存在差异14.1814年斯蒂芬森改进蒸汽机车,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机,人类的交通和通讯不断突破时空阻隔;1859年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沉重打击了上帝创世说;1900年普朗克提出量子论,揭示了微观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提供了认识自然与社会的新角度。材料所述的科技进步和科学成就()A.源于工业领域动力的改进B.促进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不断完善C.推动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D.为殖民扩张提供物质和理论支持15.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非洲葡语文学发生了很大变化,比如从黑人感到自卑的情节,到白人对于自己没有黑皮肤的愧疚。安哥拉白人诗人雅辛托就曾写下我的诗歌/是白人的我/骑在黑人的我身上/走过人生”这说明()A.非洲逐渐摆脱殖民主义的历史影响B.文化渗透伴随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C.后现代主义文学深受非洲民众欢迎D.非洲葡语文学蕴含了民族解放意识16.1887年美国颁布《道斯法令》:第一、解散保留地,推动印第安人向农业定居方向转化。第二、凡接受土地分配、脱离其所在部落的印第安人都将获得公民权。第三、经部落同意后,美国联邦政府有权将分配后剩余的土地出售给白人定居者,所获资金用于印第安人的教育。这一法令()A.旨在推动印第安人文明开化B.隐含着种族同化的思想C.有助于维系美国南北的统一D.弥合了美国社会的裂痕二、非选择题(共52分,考生根据要求作答。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到明代进入第四个寒冷期,而农垦成风,“墙(明长城)内之地,悉分屯垦”。沙地植被遭到破坏,到万历年间普遍发生了建筑物被壅的现象。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榆林卫中路“东自常乐堡起,西至清平堡止”“俱系平墙大沙,间有高过墙五七尺者,甚有一丈者”。是年闰三月,朝廷调兵两千余人,并招募陕北各州县灾民数百人,历时六个月,长城沿线约120千米积沙被扒除到底并运往远地,“沿边一带,焕然一新,不可谓非大工”。-摘编自韩昭庆《荒漠水系三角-中国环境史的区域研究》材料二榆林地处毛乌素沙漠南缘,清末民初有6个堡寨、421个村宅、近10万亩农田遭埋压危害。沙区垦民为求生计,背扛肩挑,移沙造地,垒石防沙护田,散压柴草挡风救苗,依然不改“满眼尽飞沙”“树少不闻鸦”的景象。金鸡滩村马德宽借风移沙造田,或扬沙移丘,或背驮土石压沙,早出晚归,奋战10余年,夺地20余亩,微产杂粮,仍不解贫。-摘编自《榆林市志》材料三1953年后,埃及政府对治沙实施政策扶植,并对各省的土地开发建设局实施系统领导,协调治沙。埃及还成立了专门的沙漠研究中心,从1979年起建立了5个沙漠土地开发技术实验推广示范中心。这些研究机构与推广示范中心紧密配合,研究成果可以很快得到应用。此外,埃及还从联合国、世界银行、中国、美国、法国等组织和国家获取资金、技术、设备及优质种源等。埃及开发沙漠农业的成功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重要保障。-摘编自郝晋珉、李拴怀《中国荒漠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材料四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防沙治沙工作。1984年,国家允许农民承包治理荒地。石光银同海子梁乡政府签订合同,承包治理了3000亩荒沙,成为榆林地区承包治沙第一人。三十多年来,他带领乡亲们多措并举,历经千辛万苦,在25万亩荒沙、碱滩上种活了5300多万株(丛)乔灌木,在毛乌素沙地南缘筑起一道长百余里的“绿色长城”,扭转了“因沙致穷”的千年困局。中国对毛乌素沙地的成功治理树立了生态治理的国际典范。-据任仲文编《千秋伟业百年风华》等整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陕北治沙的背景及效果。(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末民初治沙失败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概括埃及治沙的历史经验。(4)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治沙的意义。18.以下材料是1890年至1936年近代中国民营电力工业的发展状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90年-1936年近代中国新设电力工业数量(民营)-建设委员会出版“中国电气事业统计”和口“中国工业电厂统计”材料二1890年-1936年不同省份新设电力工业数量累计(民营)省份数量(家)省份数量(家)省份数量(家)安徽14江西14河南9察哈尔2辽宁1黑龙江7福建27热河1湖北15甘肃1山东27湖南15广东39山西10吉林16广西3陕西1江苏107河北25四川18浙江88云南3绥远2西康1-建设委员会出版“中国电气事业统计”和“中国工业电厂统计”(1)结合材料,概括指出1890年至1936年近代中国民营电力工业发展的特点。(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影响1890年至1936年近代中国民营电力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初朱元璋分封诸子大都遣镇北方,前朝重北轻南的治边传统仍被明朝继承。为防范“北虏”南下,明朝修建九边重镇,修缮长城并驻重兵,以强硬的军事手段应对北方游牧势力。在南部蛮夷地区大量派驻军队,以卫所的形式驻守各地。卫所军士有军籍,携带家眷子女,世代相继为军户。军士中大部分参加屯田,小部分驻防。卫所主要安置在农业地区及形胜险要之处,遂形成大规模的军事性质的移民浪潮,推动了卫所地区社会的发展。在设置卫所以外蛮夷聚居的边远地区,明朝普遍推行土司制度,总体上实行卫所与土司结合统治的双轨制。-摘编自方铁《论元明清三朝的边疆治理制度》材料二近代以来,美国西部开发的推进导致多种文明并存的格局瓦解,并从属于资本主义文明。同时自给农业向商业化农业转变在西部开发中重复上演,导致乡村社会逐渐演变为城市化、工业化的现代社会。这促使治理环境摆脱“荒原”色彩而日益具有城市化和工业文明的特征。随着西部开发的推进,信用制度和投机在北美引起的冲突、社会不平等所引起的冲突与西部开发如影相随,扩散到西部地区。----摘编自曾辉方《论美国西部开发中的地方治理》材料三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兴边富民行动“十三五”规划》,对中国边境的基层社会发展提出了“强基固边、民生安边、产业兴边、开放睦边、生态护边、团结稳边”等六项工程的整体规划。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要求积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坚定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切实在边疆民族地区构筑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摘编自李春晖、丁瑞雪《中国共产党边疆治理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朝对边疆治理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积极意义。(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西部开发引发的地方治理环境的变化。(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边疆地区治理的认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西汉至清代部分历史时期的人口数据朝代年度公元户数(万)人口数(万)户均口数西汉平帝元始二年2123757674.66东汉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5742821014.91和帝元兴元年10592453265.76十六国前燕建熙十一年3702469994.06北周北周静帝大象年间579~5803599012.51隋炀帝大业五年60989146025.16唐开元二十二年73480246295.77肃宗乾元三年76029316995.80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231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172124971.45徽宗大观四年1110208846732.24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1291134376505.70明神宗万历六年1578106260695.71熹宗天启六年162698451665.25清康熙五十年171124621雍正十二年173427355乾隆五十五年179030149-数据来源:葛剑雄《中国人口发展史》,四川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对原数据进行重新整理和单位换算,存在四舍五入的数据差异)根据材料就整体或选取其中一个历史阶段,自拟论题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进行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腾冲市第八中学2025届高三第一次全真模拟测试历史答案题号12345678910答案BAAABCBBDD题号111213141516答案BCDCDB1.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到两周时期(中国)。西周时期,关中地区秦国地域)墓多为北头向,是为华夏代表,说明当时关中地区受中原华夏文化影响大,而春秋时期(东周)关中地区墓葬变成西向,说明这一时期关中地区已经有西戎文化的渗透,而且较为明显以至于墓朝向变化,B项正确;西周时期华夏认同初步形成说法欠妥,排除A项;材料只强调了关中地区一个地方的变化,至于其他民族和少数民族的变化没有提及,所以该选项判断为与材料无关,无中生有,排除C项;趋于稳固说法过于绝对,材料谈到关中地区的丧葬文化变化,变化与维持稳定说法矛盾,而且材料没有谈到其他地区的文化传统变化与否,排除D项。故选B项。2.A【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时期(中国)。由材料召集贤良文学等民间知名人士六十余人......进行全面的总结和辩论”可知盐铁会议是对汉武帝时期的各项政策特别是盐铁专卖政策的总结,来自民间的贤良文学参与会议从侧面反映统治者积极疏通而非阻断政府与社会之间的言论渠道,A项正确;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主要是推行均输平准,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内容和豪强地主无关,排除C项,“重农抑商政策逐步瓦解”错误,汉朝时期强化了重农抑商政策,排除D项。故选A项。3.A【详解】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根据题干及所学可知,当时巴郡江州、滇池等地有明确的行政区划和文书传递。在边疆设置郡县,通过文书等方式进行管理,这反映出汉代国家的治理体系已延伸到边疆地区,A项正确;虽然出土的简牍中有《论语·八佾》的内容,说明儒家思想在边疆地区有所传播。但仅从这一点不能直接得出是大一统推动主流思想传播。大一统强调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统一整合,材料主要体现的是行政方面的信息,对于大一统与主流思想传播的直接联系体现不充分,排除B项;题干中既有通过文书进行管理的信息,又有在边疆设置郡县,这都属于国家治理体系的内容,选项表述片面,排除C项;材料仅展示了昆明河泊所遗址出土的简牍封泥信息,没有足够信息表明西南边疆与中原交流的频率,排除D项。故选A项。4.A【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中国。很多中国人无视英国人对夷”这一称呼的不满,也没有因为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的战败而充分意识到英国等西方国家已经超越中国,固守天朝上国、朝贡外交的传统观念,不了解世界形势和近代外交,在很长时间里一直使用“夷”的称呼,反映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A项正确;材料反映民众在看待外国人方面的观念,但此种观念主要是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在当时并没有因为鸦片战争等政治局势变化而有明显改变,排除B项;清政府在鸦片战争后仍然用“夷”称呼英国人,反映盲目自大和不了解世界形势,用称呼来维护国际地位的说法难以成立,排除C项;清政府用“夷”来称呼外国人,在当时的西方国家看来不符合外交礼节,遭到众多反对,而非英国人自尊心过强,排除D项。故选A项。5.B【详解】重农抑商政策是指重视农业,抑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在题干中未体现,A项与题意不符;材料反映的是某些人的社会地位政治身份货经济效益的变化,不是市民阶层队伍的壮大,C项与题意不符;题干没有涉及社会文化的高度繁荣,D项与题意不符,“读书人通过诗文、书画、民歌时曲、通俗小说,不少能工巧匠、名医名卜等则通过技艺获得了社会地位、政治身份或经济收益”说明不同的阶层都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体现了社会价值体系的多元化,故选B项。【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清时期儒学的新发展6.C【详解】试题分析:材料无法体现列强商品输出激化市场竞争,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未涉及传统自然经济抵制西方侵略,故B项错误;据材料表1可知“丝织品出口值”和“全国商品出口总值占比”均呈上涨趋势,由此可知丝织行业仍然拥有竞争优势,故C项正确;材料时间比民族工业短暂春天时间更早,故D项错误。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95-2010年(中国)。根据材料中的表格信息可知,研发经费与GDP之比持续提升,这反映出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正在持续增强,结合所学,1995年我国提出“科教兴国”战略,依靠科技和教育推动经济发展,这一战略得到了有效实施,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中国科研人员数量与他国的对比,无法得出中国科研人员总量居世界首位,排除A项;研发经费与GDP并非完全等比增长,排除C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完成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8.B【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材料中提到二次革命后,袁世凯未直接武力解散国民党,而是利用国会中仅次于国民党的进步党,提议国会先制定大总统选举法选出总统再制定宪法,表明袁世凯利用当时人们对宪政的认可和对合法程序的尊重,利用进步党在国会中的力量,打压国民党,改变了国会内部的政治力量平衡,推动有利于自己的总统选举程序在国会通过。袁世凯通过操纵国会来达到自己当选总统的目的,破坏了民主选举的公正性和民主制度的正常运行,B项正确;材料中二次革命后,袁世凯没有立即武力解散国民党,而是通过利用进步党来推动有利于自己当选总统的程序。此时,民主共和制度在形式上还存在一定的框架。国会依然在运作,虽然袁世凯在试图操控国会,但像进步党、国民党等政治势力还在国会中有一定的活动,排除A项;在材料所描述的事件中,虽然袁世凯有破坏宪政的行为,但宪政的理念在社会上还有一定影响力,国会等机构还没有完全沦为袁世凯的傀儡,所以不能说宪政政治已失去约束意义,排除C项;材料主要聚焦于袁世凯个人利用进步党来为自己当选总统铺平道路的行为,并没有全面反映中国政制建设的曲折发展这一宏观情况,排除D项。故选B项。9.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日本)。根据材料可知,日本社会新的二战史观”是指部分影视将日本民众构件成为“战争受害共同体”,这显然是不符合历史的,二战期间日本民众所遭受的“东京大轰炸、广岛和长崎原子弹爆炸,以及太平洋战争,都是世界人民反对日本法西斯疯狂侵略的行为,日本这种转移是为了开脱其战争罪责,D项正确;这种行为与国内右翼势力行为一致,并不是抵制,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转移矛盾,开脱罪责,没有体现军国主义思想,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转移矛盾,开脱罪责,这并不是历史复杂面的表现,排除C项。故选D项。10.D【详解】根据“1954年”、“劝父亲入社”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图片内容反映的是三大改造中进行农业改造的情景,反映了变革年代中的社会动员,排除D项;图片内容是旨在动员农民积极参加农业合作社,而不是人民公社,排除A项;图片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而不是浪漫主义绘画风格,排除B项;图片意在刻画社会主义改造中农民的心态,而不是土改中的农民心态,排除C项。11.B【详解】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00-1700年的欧洲。根据材料概括可知,表格展示了1500年至1700年间欧洲部分区域和国家万人以上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变化。从数据可以看出,各区域的城市人口比率在这一时期普遍呈现上升趋势,尤其是在1600年至1700年间,英格兰与威尔士、西北欧等地的城市人口比率显著增加,这种变化与新航路的开辟密切相关,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欧洲的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带动了商业的繁荣和城市的发展,从而导致城市人口比率的上升。因此,表格内容可以用来解读新航路开辟所带来的影响,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时间信息是欧洲走向近代的时间信息,中世纪城市初步兴起一般在11世纪左右,排除A项;商业革命主要带来的是商品种类、经营方式和贸易中心的转移,价格革命主要是促进了社会转型,二者发生的原因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是18世纪的60年代,与表格所反映的时间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2.C【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从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判断这是正向题。根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为:古代世界。结合本题材料与所学知识可知,克里特文明对后来的希腊文明的各个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为地中海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而地中海文明,特别是拜占庭帝国的东正教传统,对俄罗斯东正教文明有深远影响,C项正确;古埃及文明起源于尼罗河流域,约公元前3100年左右统一上下埃及,排除A项;阿兹特克文明是中世纪后期至西班牙征服时期存在于墨西哥中部的一个高度发达的文明,以其首都特诺奇蒂特兰(今墨西哥城所在地)闻名,排除B项;古巴比伦文明位于美索不达米亚,排除D项。故选C项。13.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1世纪(西欧)。根据材料可知11世纪,作为王权象征的铸币权较为分散,被不同的主体掌握,但随着英国封建王权的加强,统治者垄断铸币权,集中控制着金属铸币的铸造和发行,可见当时的西欧王权集中程度存在差异,D项正确;材料只提及神圣罗马帝国的铸币权由教会控制,排除A项;英国王室控制铸币厂体现了封建经济的发展,排除B项;材料的主旨信息并非是铸币工艺的创新,而是西欧诸国对铸币权控制的差异,排除C项。故选D项。14.C【详解】根据次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影响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不断突破时空阻隔......提供了认识自然与社会的新角度”结合所学可知,科技进步和科学成就不仅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在思想领域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这些科技进步和科学成就共同推动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C项正确;电话机、生物进化论和量子论与工业领域的动力无关,排除A项;材料中提及的蒸汽机车改进、电话机发明、生物进化论创立以及量子论提出,主要是在科技和科学理论领域的成果,它们并不直接促进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完善,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完善更多地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和变革有关,而不是直接由科技进步和科学成就所驱动,排除B项;生物进化论和量子论等理论科学成就与殖民扩张没有直接关系,它们更多地是推动了人类对自然界和社会的认识,排除D项。故选C项。15.D【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非洲)。据材料我的诗歌/是白人的我/骑在黑人的我身上/走过人生”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诗句反映了对身份和解放意识的思考,这是民族解放意识的表现,D项正确;材料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非洲逐渐摆脱殖民主义的历史影响,但不是重点,材料更侧重于文学作品中的思想意识变化,排除A项;文化渗透是指较发达国家或地区以传媒、跨国公司等为载体,向别国推行自己的文化,从而达到既取得经济效益,材料主要说的是文学作品中的身份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增强,而不是强调文化渗透,排除B项;后现代主义文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社会中出现的范围广泛的文学思潮,于20世纪70-80年代达到高潮,与材料中的时间“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B【详解】根据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本质题、影响题,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87年的美国。根据材料可知,《道斯法案》通过解散保留地、强制分配土地、赋予公民权及推行白人教育等方式,旨在摧毁印第安部落制度,迫使其接受白人社会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价值,体现了种族同化的意图,B项正确;《道斯法令》表面宣称文明开化”,实则通过土地掠夺和文化压制,削弱印第安人的族群认同,排除A项;美国南北统一是通过1861-1865年的美国南北战争实现的,《道斯法令》颁布于1887年,此时南北已经统一,该法令主要针对的是印第安人问题,与维系美国南北统一并无关联,排除C项;《道斯法令》主要涉及的是美国政府对印第安人的政策,它没有解决美国社会存在的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如阶级矛盾、种族矛盾等,并不能弥合美国社会的裂痕,排除D项。故选B项。17.(1)背景:流沙威胁长城安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导致流沙加剧。效果:流沙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增强了长城沿线的军事功能。(2)①治理方式落后(原始、不科学);②治理力量薄弱(3)①政府领导与扶持;②科学研究与技术推广相结合(科研成果运用,发展沙漠农业);③争取国际援助(世界帮助、国际合作)。(4)①改善了当地环境;②增加了农民收入(改善了地方经济);③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或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执政能力加强,改革开放政策的政确性);④为世界生态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提供中国模式,树立典范,树立了生态治理的国际典范);⑤治沙精神。【解析】【小题1】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朝中国。背景:根据材料一“到明代进入第四个寒冷期,而农垦成风;墙(明长城)内之地,悉分屯垦'。沙地植被遭到破坏,到万历年间普遍发生了建筑物被壅的现象”,这表明流沙威胁长城安全,同时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农垦活动导致流沙加剧。效果:根据材料一长城沿线约120千米积沙被扒除到底并运往远地,沿边一带,焕然一新”,说明流沙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增强了长城沿线的军事功能。【小题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清末民初。根据材料二中“沙区垦民为求生计,背扛肩挑,移沙造地,垒石防沙护田,散压柴草挡风救苗”等表述,反映出治理方式较为原始和落后,缺乏科学有效的方法。根据材料二“金鸡滩村马德宽借风移沙造田......仍不解贫”,表明个体力量微薄,治理力量薄弱,难以取得显著成效。【小题3】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埃及。根据材料三中“埃及政府对治沙实施政策扶植,并对各省的土地开发建设局实施系统领导,协调治沙”,体现了政府的领导与扶持在治沙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根据材料三“埃及还成立了专门的沙漠研究中心......研究成果可以很快得到应用”,表明科学研究与技术推广相结合,使得科研成果能够迅速转化为实际的治沙行动,提高了治沙的效率和效果。根据材料三“埃及还从联合国、世界银行、中国、美国、法国等组织和国家获取资金、技术、设备及优质种源等”,显示出埃及积极争取国际援助,通过国际合作获得了更多的资源和支持。【小题4】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四“三十多年来,他带领乡亲们多措并举,历经千辛万苦,在25万亩荒沙、碱滩上种活了5300多万株(丛)乔灌木,在毛乌素沙地南缘筑起一道长百余里的“绿色长城”,表明新中国的治沙行动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治沙成功促进了当地农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改善了地方经济状况。根据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防沙治沙工作,这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根据材料四中国对毛乌素沙地的成功治理树立了生态治理的国际典范”,为全球生态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展现了中国在环保领域的责任担当。根据所学可知,治沙过程中所体现出的艰苦奋斗、持之以恒的精神,也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18.(1)特点:大体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890-1911年处于初创时期,第二阶段1912-1927年间近代中国民营电力工业的数量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第三个阶段1928-1936年新增较少,处于稳定发展时期。分布上看大部分省份都有民营电厂,沿海地区的省份数量多,内陆地区的省份越往西越少。整体曲折性。(2)从政治局势角度来看,国内辛亥革命,民国的建立,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的统一,政局的稳定,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局面。从国际局势角度来看,一战期间,西方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促进了电力工业的发展。从政府政策的角度来看,清末新政采取一系列奖励实业的措施;北洋政府采取的鼓励创办实业的措施;南京国民政府颁发了有关电力工业的法律法规;从经济条件(工业基础)的角度来看,随着工业领域的不断发展,工业用电量出现了急剧的增加,推动电力工业发展。从自然资源的角度来看,如煤炭资源分布、水力资源分布和交通便利性等。【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中国。特点:根据材料一图中呈现的发展态势可以大体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890-1911年处于初创时期,第二阶段1912-1927年间近代中国民营电力工业的数量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第三个阶段1928-1936年新增较少,处于稳定发展时期。根据材料二表格中呈现的数据信息可以得出在分布上看大部分省份都有民营电厂,沿海地区的省份数量多,内陆地区的省份越往西越少。整体呈现出曲折性的发展特点。(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中国。影响的主要因素从政治局势、政府政策、经济条件、自然资源(如煤炭资源分布、水力资源分布和交通便利性等)等角度作答。从政治局势角度来看,主要有国内辛亥革命,民国的建立,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的统一,政局的稳定,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局面等因素的影响。从国际局势角度来看,主要是一战期间,西方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促进了电力工业的发展。从政府政策的角度来看,主要有清末新政采取一系列奖励实业的措施;北洋政府采取的鼓励创办实业的措施;南京国民政府颁发了有关电力工业的法律法规;从经济条件(工业基础)的角度来看,随着工业领域的不断发展,工业用电量出现了急剧的增加,推动电力工业发展。从自然资源的角度来看,如煤炭资源分布、水力资源分布和交通便利性等。19.(1)措施:北方:分封诸子为王镇守北方;修建九边重镇;修缮长城并驻重兵。南方:派驻军队建立卫所管理南方各地;移民屯田;南方边远地区实行土司制度。积极意义:维护了南北边疆的稳定;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有利于民族交融。(2)变化:多种文明并存的格局瓦解,资本主义文明逐步扩展并占据主导;土地开发,现代农业发展,农业生产机械化专业化商业化;推动城市化、工业化;引发投机、欺诈、信用危机等行为,出现贫富分化、社会不平等等问题,造成社会混乱。(3)认识:中国共产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少数民族地区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实行兴边富民行动,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稳定;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积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友爱。中国共产党边疆地区治理政策吸收借鉴了古代中国的边疆治理和民族交往政策理念,符合中国国情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中国共产党的边疆地区治理政策有利于民族平等、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有利于维护边疆安定,促进国家发展。要继续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不断改进完善边疆治理政策,维护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详解】(1)本题是特点题、影响题。时空是明朝中国。措施:从南方和北方两方面分析作答。北方:据材料“朱元璋分封诸子大都遣镇北方”得出分封诸子为王镇守北方;据材料“明朝修建九边重镇”得出修建九边重镇;据材料“修缮长城并驻重兵”得出修缮长城并驻重兵。南方:据材料在南部蛮夷地区大量派驻军队,以卫所的形式驻守各地得出派驻军队建立卫所管理南方各地;据材料“卫所军士有军籍,携带家眷子女,世代相继为军户。军士中大部分参加屯田,小部分驻防。卫所主要安置在农业地区及形胜险要之处,遂形成大规模的军事性质的移民浪潮”得出移民屯田;据材料在设置卫所以外蛮夷聚居的边远地区,明朝普遍推行土司制度"得出南方边远地区实行土司制度。积极意义:从边疆安定、国家统一、边疆开发、民族交融等方面分析,可得出维护了南北边疆的稳定;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有利于民族交融。(2)本题是对比题、影响题。时空是近代美国。变化:据材料美国西部开发的推进导致多种文明并存的格局瓦解,并从属于资本主义文明”得出多种文明并存的格局瓦解,资本主义文明逐步扩展并占据主导;据材料自给农业向商业化农业转变”并结合所学得出美国在西部地区发展农业,推动土地开发和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业生产机械化专业化商业化;据材料“乡村社会逐渐演变为城市化、工业化的现代社会”得出推动城市化、工业化;据材料“信用制度和投机在北美引起的冲突、社会不平等所引起的冲突与西部开发如影相随”得出引发投机、欺诈、信用危机等行为,出现贫富分化、社会不平等等问题,造成社会混乱。(3)本题是认识题。时空是当代中国。认识:从中国共产党边疆地区治理的措施、特点、影响、未来发展方向方面进行分析。措施方面,据材料坚定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出中国共产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少数民族地区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据材料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兴边富民行动“十三五”规划》,对中国边境的基层社会发展提出了强基固边、民生安边、产业兴边、开放睦边、生态护边、团结稳边等六项工程的整体规划”得出实行兴边富民行动,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稳定;据材料“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要求积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得出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积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友爱。特点方面,中国共产党边疆地区治理政策吸收借鉴了古代中国的边疆治理和民族交往政策理念(如和而不同、派军队驻守),符合中国国情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际(如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具有中国特色。影响方面,从民族关系、边疆发展、国家安定统一等方面分析,可得出中国共产党的边疆地区治理政策有利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学数学加法知识
- 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国外社会学理论(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三省三校贵阳一中云师大附中2025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 手术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
- 散置砾石施工方案
- 平潭大桥施工方案
- 仪容仪表管理制度
- 体育热身活动课件
- 幼教培训课件:《幼儿园晨午晚检流程》
- 急诊外科护理系统学习
- 合伙开办教育培训机构合同范本
- 嵌入式机器视觉流水线分拣系统设计
- 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第一教育联盟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英语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2025年浙江新北园区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安徽省集训选拔赛“电子商务”赛项规程
- 2025年中考数学复习:翻折问题(含解析)
- (统编版2025新教材)语文七下全册知识点
- “艾梅乙”感染者消除医疗歧视制度-
- 北京2025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面向应届生招聘5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阳光房施工合同范本
- 知道智慧网课《科技伦理》章节测试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