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军行业导弹发射与保障方案_第1页
火箭军行业导弹发射与保障方案_第2页
火箭军行业导弹发射与保障方案_第3页
火箭军行业导弹发射与保障方案_第4页
火箭军行业导弹发射与保障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火箭军行业导弹发射与保障方案TOC\o"1-2"\h\u31719第一章导弹发射准备 288561.1发射阵地选择与建设 2179541.1.1发射阵地选择原则 3306261.1.2发射阵地建设内容 397261.2导弹运输与储存 3196541.2.1导弹运输 350001.2.2导弹储存 3235211.3发射设备检查与调试 48061.3.1发射设备检查 4189021.3.2发射设备调试 418428第二章导弹发射操作 4327292.1发射流程概述 416692.2发射控制系统操作 5225732.3发射安全措施 58415第三章导弹飞行控制 54363.1飞行轨迹设计与优化 547733.2飞行数据实时监控 6227763.3导航与制导技术 68253第四章导弹目标打击 6109124.1目标识别与确认 676954.1.1技术手段 7129094.1.2识别与确认流程 7302084.1.3注意事项 78164.2打击策略制定 715644.2.1流程 7100684.2.2原则 724034.2.3方法 717904.3打击效果评估 810324.3.1方法 8183754.3.2指标 8139934.3.3注意事项 815254第五章导弹发射保障 8307925.1发射设备维护与保养 8243745.2发射阵地环境保障 953905.3发射人员培训与演练 911919第六章导弹安全防护 9296.1防护措施与技术 99426.1.1防护措施概述 9227826.1.2防护技术详述 1079316.2防护设备检查与维护 1024106.3防护策略制定 1010842第七章导弹信息处理与传输 1198617.1信息采集与处理 11220187.1.1采集对象与内容 11227237.1.2采集技术 11259307.1.3数据处理 11266317.2信息传输与加密 11293857.2.1传输方式 12137667.2.2加密技术 12118917.3信息安全与保密 12320497.3.1安全策略 12116737.3.2保密措施 1212718第八章导弹作战指挥 12255918.1指挥体系与指挥流程 12220638.1.1指挥体系概述 12220778.1.2指挥流程 13153978.2指挥通信技术与设备 13229518.2.1指挥通信技术 13202558.2.2指挥通信设备 1345238.3指挥决策与执行 13313228.3.1指挥决策 1391588.3.2执行 1424518第九章导弹应急处理 1468879.1应急预案制定 1452049.1.1制定原则 14325289.1.2预案内容 14295709.2应急处理流程 1428539.2.1预警与报告 14277829.2.2应急响应 14312279.2.3现场处置 15321289.2.4信息报告与协调 15279509.2.5后期处理 15301159.3应急设备与人员调度 15172139.3.1应急设备 1574719.3.2人员调度 158196第十章导弹行业发展趋势与展望 15683510.1行业发展现状 151678210.2技术创新与突破 162635710.3行业未来展望 16第一章导弹发射准备1.1发射阵地选择与建设1.1.1发射阵地选择原则在选择导弹发射阵地时,需综合考虑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交通便利性、安全距离等因素。具体原则如下:地理环境:选择地形开阔、地势平坦、土壤坚实、排水良好的地区,以保障发射阵地设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气候条件: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特点,如温度、湿度、风速等,保证发射阵地在恶劣气候条件下仍能保持稳定。交通便利性:选择交通便利的地区,以便于导弹及其相关设备的运输和保障。安全距离:保证发射阵地与周边居民区、重要设施等保持安全距离,降低风险。1.1.2发射阵地建设内容发射阵地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基础设施:包括发射阵地本体、观测控制中心、弹药库、维修保障设施等。发射设施:包括发射架、发射控制设备、通信设备、安全防护设施等。保障设施:包括生活保障区、办公区、训练区等。1.2导弹运输与储存1.2.1导弹运输导弹运输需遵循以下原则:安全性:保证导弹在运输过程中安全可靠,防止意外。快速性:提高导弹运输效率,缩短反应时间。灵活性:适应不同地域、气候、路况等条件,保证导弹运输的顺利进行。导弹运输方式包括公路、铁路、水路和空中运输。在实际运输过程中,可根据任务需求、距离、时间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1.2.2导弹储存导弹储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储存环境:保证储存库房干燥、通风、防潮、防虫、防盗等。储存设备:采用专业的导弹储存设备,如货架、支架等。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导弹储存管理制度,加强日常巡检,保证导弹储存安全。1.3发射设备检查与调试1.3.1发射设备检查发射设备检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发射架:检查发射架结构完整性、稳定性,保证发射架与导弹接口匹配。发射控制设备:检查发射控制设备的功能完整性、功能稳定性,保证控制系统正常运行。通信设备:检查通信设备连通性、信号稳定性,保证通信畅通。安全防护设施:检查安全防护设施的有效性,保证发射过程中人员和设备安全。1.3.2发射设备调试发射设备调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设备功能测试:对发射设备进行功能测试,保证各项指标达到规定要求。功能验证:对发射设备的各项功能进行验证,保证设备在实际发射过程中能够正常运行。故障排查与处理:针对发射设备在检查和调试过程中发觉的问题,及时进行故障排查与处理,保证设备安全可靠。第二章导弹发射操作2.1发射流程概述导弹发射流程是一项复杂且严谨的任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前期准备:包括对发射设备、导弹及配套设备的检查和维护,保证各项指标正常;对发射阵地进行地形、气象等环境因素的评估;组织发射人员培训,保证操作熟练。(2)导弹装填:将导弹从储存状态转移到发射状态,包括导弹起竖、对接发射装置等。(3)发射阵地设置:根据任务需求,对发射阵地进行布设,包括建立指挥所、通信设施、观测设备等。(4)发射前检查:对导弹、发射设备、阵地设施等进行全面检查,保证各项指标正常。(5)发射操作:按照预定程序进行发射,包括发射控制系统操作、安全措施实施等。(6)导弹飞行:导弹在飞行过程中,对飞行轨迹、弹道参数等进行实时监测。(7)任务结束:导弹飞行结束后,对发射阵地进行清理,回收相关设备。2.2发射控制系统操作发射控制系统是导弹发射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发射控制指令接收:接收上级指挥所的发射指令,明确任务要求。(2)发射控制指令传输:将发射指令传输至发射装置,保证指令准确无误。(3)发射控制指令执行:根据指令,对发射装置进行操作,包括起竖导弹、对接发射装置等。(4)发射控制参数监测:实时监测发射过程中的各项参数,如导弹姿态、发射速度等。(5)发射控制异常处理:发觉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保证发射安全。2.3发射安全措施为保证导弹发射过程的安全,需采取以下措施:(1)人员安全:加强发射人员的安全培训,保证操作熟练;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避免误操作。(2)设备安全:对发射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保证设备功能良好;对阵地设施进行加固,防止因外部因素导致。(3)环境安全:评估发射阵地的地形、气象等环境因素,保证满足发射条件。(4)信息安全:加强发射过程中的信息保密,防止信息泄露。(5)应急预案:制定应急预案,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情况,保证发射过程顺利进行。第三章导弹飞行控制3.1飞行轨迹设计与优化飞行轨迹设计是导弹飞行控制中的关键环节。其主要任务是根据导弹的飞行任务需求,设计出满足条件的飞行轨迹,保证导弹在飞行过程中能够准确打击目标。在飞行轨迹设计过程中,需充分考虑导弹的功能参数、飞行环境、目标特性等因素。优化飞行轨迹的核心目标是提高导弹的命中精度、突防能力和生存能力。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国科研人员采用了多种优化算法,如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模拟退火算法等,对飞行轨迹进行优化。还通过引入自适应控制、滑模控制等先进控制策略,进一步提高导弹飞行轨迹的适应性。3.2飞行数据实时监控飞行数据实时监控是导弹飞行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实时采集导弹飞行过程中的各项参数,如速度、高度、姿态等,并进行处理和分析,为飞行控制提供依据。为实现飞行数据的实时监控,我国导弹控制系统采用了多种传感器技术,如惯性导航系统、卫星导航系统、雷达探测系统等。这些传感器能够实时获取导弹的飞行状态,并通过数据传输系统将数据传输至地面指挥控制系统。地面指挥控制系统对飞行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和分析,根据导弹的飞行状态进行实时控制,保证导弹按照预定轨迹飞行。3.3导航与制导技术导航与制导技术是导弹飞行控制的核心技术之一。其主要任务是在导弹飞行过程中,实时确定导弹的位置、速度和姿态,引导导弹准确打击目标。我国导弹导航与制导技术主要包括惯性导航、卫星导航、地形匹配导航、景象匹配导航等。惯性导航系统具有自主性、隐蔽性和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是导弹导航的基础。卫星导航系统具有全球覆盖、高精度、实时性等特点,为导弹提供了精确的定位信息。地形匹配导航和景象匹配导航技术则利用导弹飞行过程中获取的地面图像信息,进行导航和制导。在导弹飞行过程中,导航与制导技术需要根据导弹的飞行状态和目标特性,实时调整制导律,保证导弹准确打击目标。目前我国导弹导航与制导技术已取得显著成果,为我国导弹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第四章导弹目标打击4.1目标识别与确认在火箭军行业导弹发射与保障方案中,目标识别与确认是导弹目标打击的首要环节。本节主要阐述目标识别与确认的技术手段、流程及注意事项。4.1.1技术手段目标识别与确认的技术手段主要包括:光学识别、雷达识别、红外识别、无线电识别等。光学识别主要利用可见光、红外、紫外等波段的光学器材进行目标搜索、识别和跟踪。雷达识别利用电磁波探测目标的位置、速度等信息。红外识别主要依赖目标的热辐射特性进行识别。无线电识别则通过截获、分析目标的无线电信号,确定目标类型和属性。4.1.2识别与确认流程目标识别与确认的流程包括:目标搜索、目标捕获、目标识别、目标跟踪、目标确认等环节。通过各类传感器对预定区域进行搜索,发觉潜在目标。对潜在目标进行捕获,获取目标的基本信息。利用识别算法对目标进行分类,判断目标类型。在目标识别过程中,需对目标进行实时跟踪,以保证识别准确性。根据识别结果,对目标进行确认。4.1.3注意事项在目标识别与确认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保证各类传感器功能稳定,提高识别准确性;二是优化识别算法,降低误识别率;三是加强多源信息融合,提高目标识别与确认的可靠性。4.2打击策略制定打击策略制定是在目标识别与确认基础上,对导弹打击任务进行规划的过程。本节主要介绍打击策略制定的流程、原则及方法。4.2.1流程打击策略制定的流程包括:目标分析、任务规划、打击手段选择、打击效果预测等环节。对已确认的目标进行分析,了解目标性质、防御能力等信息。根据任务要求,制定合理的任务规划。根据目标特性,选择合适的打击手段。预测打击效果,为后续打击任务提供依据。4.2.2原则打击策略制定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保证任务完成;二是最小化附带损伤;三是充分利用己方优势,规避敌方防御;四是灵活调整打击策略,应对战场变化。4.2.3方法打击策略制定的方法主要包括:分析目标特性,确定打击重点;评估敌方防御能力,选择最佳打击时机;分析战场环境,确定打击手段;预测打击效果,调整打击策略。4.3打击效果评估打击效果评估是对导弹打击任务完成后,对打击效果进行评价的过程。本节主要阐述打击效果评估的方法、指标及注意事项。4.3.1方法打击效果评估的方法主要包括:统计分析法、仿真评估法、实地调查法等。统计分析法通过对历史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评估打击效果。仿真评估法利用计算机模拟战场环境,评估打击效果。实地调查法则通过收集战场信息,对打击效果进行实地评估。4.3.2指标打击效果评估的主要指标包括:目标摧毁程度、附带损伤程度、任务完成度等。目标摧毁程度反映导弹对目标的破坏程度;附带损伤程度反映打击过程中对周边设施的损害;任务完成度则评估任务目标的实现程度。4.3.3注意事项在打击效果评估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保证评估数据真实可靠;二是全面分析评估指标,避免片面性;三是关注战场环境变化,及时调整评估方法。第五章导弹发射保障5.1发射设备维护与保养导弹发射设备的维护与保养是保证火箭军行业导弹发射任务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应制定详尽的维护保养计划,对发射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保养。具体措施如下:(1)对发射设备的机械结构进行检查,保证其正常运行。主要包括检查发射架、支撑结构、传动系统等部件的磨损情况,及时更换损坏的零件。(2)对发射设备的电气系统进行检查,保证其稳定可靠。包括检查电源、控制系统、信号传输系统等部件的运行状态,对发觉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3)对发射设备的液压系统进行检查,保证其正常工作。主要包括检查液压泵、液压马达、液压缸等部件的工作状态,对液压油进行定期更换。(4)对发射设备的通信系统进行检查,保障通信畅通。包括检查通信设备、天线、传输线路等部件的运行状态,保证通信信号的实时传输。5.2发射阵地环境保障发射阵地环境保障是保证导弹发射任务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以下是对发射阵地环境保障的几个方面:(1)气象保障:对发射阵地的气象条件进行实时监测,为发射任务提供准确的气象数据。包括气温、湿度、风速、气压等参数的测量。(2)地理环境保障:对发射阵地的地理环境进行详细调查,了解地形、地貌、土壤等特征,为发射设备的安装和调试提供依据。(3)安全防护保障:加强发射阵地的安全防护措施,保证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包括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对发射阵地进行定期安全检查。(4)生活保障:为发射阵地提供必要的生活设施,保障发射人员的住宿、餐饮、医疗等基本生活需求。5.3发射人员培训与演练发射人员培训与演练是提高火箭军行业导弹发射能力的重要手段。以下是对发射人员培训与演练的几个方面:(1)理论知识培训:对发射人员进行系统的理论知识培训,使其掌握导弹发射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和故障排除技巧。(2)操作技能培训: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发射人员的操作技能。包括发射设备的安装、调试、操作和维护保养等方面。(3)应急处理培训:对发射人员进行应急处理培训,使其在遇到突发情况时能够迅速、正确地采取措施。(4)实战演练:组织发射人员进行实战演练,提高其在实际作战环境下的应对能力。通过演练,检验发射设备的功能,锻炼发射人员的协同作战能力。第六章导弹安全防护6.1防护措施与技术6.1.1防护措施概述导弹安全防护是火箭军行业导弹发射与保障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证导弹在储存、运输、发射和保障过程中的安全,需采取一系列防护措施。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导弹安全防护措施:(1)防护结构设计:针对导弹的储存、运输和发射环境,采用高强度、耐腐蚀、抗冲击的材料,提高导弹结构的防护功能。(2)防护技术:采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导弹的安全防护水平。(3)安全监控系统:建立完善的导弹安全监控系统,实现实时监测、预警和处置。6.1.2防护技术详述(1)防护材料:选用具有高强度、耐腐蚀、抗冲击功能的材料,如高强度钢、复合材料等,以提高导弹结构的防护功能。(2)防护结构设计:针对导弹的特点,采用模块化、组合式设计,提高导弹的防护功能。(3)防护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a.防护涂层:在导弹表面涂覆防护涂层,提高其耐腐蚀功能。b.防护装置:设置防护装置,如防弹衣、防弹板等,提高导弹的防护能力。c.防护系统:采用防护系统,如导弹预警系统、反导系统等,提高导弹的安全防护水平。6.2防护设备检查与维护为保证导弹安全防护设备的正常运行,需定期进行以下检查与维护:(1)设备检查:对防护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包括外观、功能、结构等方面,保证设备完好无损。(2)设备维护:对防护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包括清洁、润滑、紧固等,提高设备的可靠性。(3)故障处理:发觉设备故障时,及时进行修复或更换,保证导弹安全防护设备的正常运行。(4)防护设备更新:根据导弹技术的发展,适时更新防护设备,提高导弹的安全防护能力。6.3防护策略制定导弹安全防护策略的制定,旨在保证导弹在储存、运输、发射和保障过程中的安全。以下为防护策略的制定内容:(1)防护策略目标:明确导弹安全防护的目标,包括防护等级、防护范围等。(2)防护策略原则:遵循科学、合理、实用的原则,保证导弹安全防护策略的有效性。(3)防护策略内容:a.防护措施:制定具体的防护措施,包括防护结构设计、防护技术、防护设备等。b.安全监控系统:建立完善的导弹安全监控系统,实现实时监测、预警和处置。c.防护设备检查与维护:制定防护设备检查与维护制度,保证设备正常运行。d.防护策略调整:根据导弹技术的发展和实际情况,及时调整防护策略,提高导弹安全防护水平。第七章导弹信息处理与传输7.1信息采集与处理7.1.1采集对象与内容在火箭军行业中,导弹信息采集主要包括飞行参数、环境参数、设备状态参数等。这些参数涉及导弹的飞行轨迹、速度、高度、姿态、温度、湿度等多个方面。信息采集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导弹发射与保障方案的执行效果。7.1.2采集技术导弹信息采集技术主要包括传感器技术、数据采集卡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等。传感器技术用于实时监测导弹的各项参数,数据采集卡技术用于将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转换为数字信号,无线通信技术用于将数字信号传输至数据处理中心。7.1.3数据处理导弹信息处理主要包括数据清洗、数据融合、数据挖掘等环节。数据清洗旨在去除无效、错误的数据,保证数据质量;数据融合是将多个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整合,提高数据利用率;数据挖掘则是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提取有价值的信息。7.2信息传输与加密7.2.1传输方式导弹信息传输主要包括有线传输和无线传输两种方式。有线传输具有传输速度快、稳定性好等优点,但受限于地形、距离等因素;无线传输则具有较好的灵活性,适用于复杂环境下的信息传输。7.2.2加密技术为保证导弹信息传输的安全性,采用加密技术对传输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加密技术主要包括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和混合加密等。对称加密算法如AES、DES等,加密和解密采用相同的密钥;非对称加密算法如RSA、ECC等,加密和解密采用不同的密钥;混合加密则结合了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的优点。7.3信息安全与保密7.3.1安全策略为保证导弹信息安全,需采取以下安全策略:(1)强化网络安全,防止外部攻击;(2)加强内部管理,防止内部泄露;(3)采用加密技术,保障数据传输安全;(4)建立完善的权限管理机制,保证信息访问的合法性。7.3.2保密措施导弹信息保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严格限制信息访问范围,仅授权人员可访问相关信息;(2)对敏感数据进行脱敏处理,避免泄露关键信息;(3)建立信息审计制度,对信息访问和使用情况进行监控;(4)加强物理安全,防止信息存储设备丢失或被盗。通过以上措施,保证导弹信息在处理、传输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为火箭军行业导弹发射与保障提供有力支持。第八章导弹作战指挥8.1指挥体系与指挥流程8.1.1指挥体系概述导弹作战指挥体系是火箭军行业导弹发射与保障方案的核心组成部分,其主要由战略指挥层、战役指挥层和战术指挥层构成。该体系以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为特点,实现了指挥信息的快速传递、处理和共享,保证作战指挥的实时性、准确性和高效性。8.1.2指挥流程导弹作战指挥流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情报收集与处理:通过多种手段收集敌方情报,对情报进行整理、分析和处理,为指挥决策提供依据。(2)指挥决策:根据情报和战场态势,制定导弹作战计划,明确作战任务、目标和兵力部署。(3)作战命令下达:将指挥决策转化为作战命令,下达给各作战部队。(4)兵力部署与调度:根据作战命令,调整兵力部署,保证作战任务的有效执行。(5)作战实施与监控:对作战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及时调整作战方案,保证作战目标的实现。(6)战果评估与总结:对作战效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为后续作战提供参考。8.2指挥通信技术与设备8.2.1指挥通信技术导弹作战指挥通信技术主要包括卫星通信、光纤通信、无线电通信等。这些技术具有传输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覆盖范围广等特点,为导弹作战指挥提供了可靠的信息传输手段。8.2.2指挥通信设备导弹作战指挥通信设备主要包括指挥车、通信车、卫星通信设备、无线电通信设备等。这些设备能够满足导弹作战指挥在复杂战场环境下的通信需求,保证指挥信息的实时、准确传输。8.3指挥决策与执行8.3.1指挥决策导弹作战指挥决策是作战指挥的核心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目标选择:根据敌方情况,选择合适的打击目标。(2)作战时机:确定最佳作战时机,保证作战效果。(3)兵力部署:合理分配兵力,形成战斗力。(4)作战方案:制定详细的作战方案,明确作战步骤和战术手段。8.3.2执行导弹作战指挥执行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作战命令下达:将指挥决策转化为作战命令,下达给各作战部队。(2)兵力调度:根据作战命令,调整兵力部署,保证作战任务的有效执行。(3)作战实施:按照作战方案,组织作战行动,完成作战任务。(4)作战监控:对作战过程进行实时监控,保证作战目标的实现。(5)战果评估:对作战效果进行评估,为后续作战提供参考。第九章导弹应急处理9.1应急预案制定9.1.1制定原则为保证导弹发射与保障过程中的安全,应急预案的制定应遵循以下原则:预防为主,快速响应,科学处置,保证安全。应急预案应充分考虑各种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明确应急响应的责任主体、处置流程和措施。9.1.2预案内容应急预案应包括以下内容:(1)应急组织架构:明确应急指挥机构、应急小组及其职责。(2)预警与监测:建立预警系统,对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进行实时监测。(3)应急响应等级:根据紧急情况的严重程度,设定不同的应急响应等级。(4)应急处理措施:针对不同等级的应急响应,制定具体的处理措施。(5)应急资源保障:明确应急所需的物资、设备、人员等资源。(6)应急演练: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9.2应急处理流程9.2.1预警与报告在导弹发射与保障过程中,一旦发觉异常情况,应立即启动预警系统,并向应急指挥机构报告。9.2.2应急响应根据预警等级,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组织应急小组进行处置。9.2.3现场处置应急小组到达现场后,立即展开现场处置,包括:(1)隔离危险区域,保证现场安全。(2)评估紧急情况,制定具体的处置方案。(3)实施处置措施,控制紧急情况的发展。9.2.4信息报告与协调在应急处理过程中,应急小组应及时向应急指挥机构报告处置进展,并与相关部门进行协调,保证信息畅通。9.2.5后期处理应急处理结束后,应对现场进行清理,对相关设备进行检查维修,保证恢复正常运行。9.3应急设备与人员调度9.3.1应急设备为应对导弹发射与保障过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