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_第1页
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_第2页
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_第3页
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_第4页
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课程标准】:了解不同时代、不同类型商路的开辟。通过了解商品所体现的特色文化,理解贸易活动在文化交流中所扮演。一、丝绸之路和欧亚大陆其他重要商路二、古代商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

由来:1877年,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国》一书把“从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道路称为“丝绸之路”。

含义:经由中国西北和中亚连通欧亚大陆的商路,后人发现了大量丝绸遗存,因此将它命名为“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象征。狭义:一般指经由中国西北和中亚连通欧亚大陆的商路。广义:指从上古开始陆续形成的、遍及欧亚大陆的长途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路线的总称。包括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等。①陆上丝绸之路②海上丝绸之路③草原丝绸之路④西南丝绸之路1.丝绸之路——张骞“凿空”一、丝绸之路和欧亚大陆其他重要商路1.丝绸之路——张骞“凿空”(1)背景:

①汉初匈奴多次犯边,边患严重;

②经过“休养生息”政策的调整,汉帝国经济恢复和发展,中央集权的加强;

③企图扩大在西域的影响力。(3)经过:张骞一行在途中被匈奴人俘虏,后辗转抵达大月氏。张骞把在西域各国的见闻以及各国想与汉朝往来的愿望,向汉武帝进行汇报。【知识回顾】:

汉初西汉政府面临的问题:经济凋敝;王国问题;匈奴犯边等。

白登之围:刘邦为平定叛乱并解决匈奴威胁,于公元前200年亲率32万大军北上,因主力步兵未至,被冒顿单于以40万骑兵围困于白登山达七日七夜,后‌与匈奴签订“和亲之约”。(2)目的:为了联合大月氏等政权共击匈奴。一、丝绸之路和欧亚大陆其他重要商路

材料一:张骞的两次西行,引入了大批西方物品,如石榴、葡萄、胡桃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汉初由于骑兵力量不足,汉朝对匈奴的频繁入侵显得有些无能为力!而张骞从中亚引进了优良的马饲料苜蓿和优良马种大宛马,这对加强中国骑兵的作战能力无疑起到了革命性的作用。……此外,从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所带的牛羊以万计和金帛数千万可见,他们也有经济上往来的目的。由此开始,中西方开始了长期的经济贸易往来,而汉朝每年都要“组团”出使西域,少则几人,多则数十人。由此形成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高峰。

——荣新江《敦煌民族与中西交通》

材料二: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此后中西交通流畅,贸易大盛。后来印度佛教输入,就是取道西域的。张骞是西汉开辟西域交通的第一个使者,他的勇敢、坚忍的品质为后人所传颂。

——摘编自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①政治:加强了对西部边疆地区的有效管理,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②经济:促进了物种交流,有利于边疆开发和经济发展;③文化:凿空和丝路精神,成为中国人不畏艰难,勇于开拓的象征;④对外:促进丝绸之路畅通和贸易的繁荣,有利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根据材料和所学,思考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一、丝绸之路和欧亚大陆其他重要商路提示:

一方面,经中国西北和中亚的丝绸之路贸易在张骞通西域之前已存在,但没有形成比较固定的路线,断断续续,不大为世人所知。司马迁等古代学者会认为“西域险阸(e),本无道路,”将张骞通西域视为开辟道路的创举,称为“凿空”。

另一方面,张骞通西域是丝绸之路发展史上的标志性事件,其前后的丝绸之路交通和贸易,无论在规模、稳定性还是影响力等方面,确实不可同日而语。所以“凿空”的提法,也有一定道理。思考点:如何理解将张骞通西域称为“凿空”这种说法?‌材料一:“然张骞凿空,其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此信之。”——司马迁《史记·大宛列传》材料二:“西域险阨,本无道路,今凿空而通之也”——司马贞《史记索隐》一、丝绸之路和欧亚大陆其他重要商路丝绸之路的发展演变:繁荣:①政治: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疆域广阔;②经济: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手工业发达;③文化:文化繁荣,兼收并蓄;④外交:政策开放的对外政策;衰落:①安史之乱后,唐政权走向衰落,西域地区逐渐脱离中原王朝控制;②经济重心渐趋南移,海上丝绸之路的冲击;③陆上运量小,运输成本高昂,盗贼横行;再度兴起:①元朝完成统一,疆域空前辽阔;②元代驿道网络打通了元朝首都与亚欧各地的联系。日益衰落:①随着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明清时期中国主要出口商品(丝绸、瓷器、茶叶)产区集中在东南沿海,陆路运输既不经济也不便利‌;②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国家通过海运直接与亚洲贸易,陆上商道重要性被取代‌。丝绸之路在长期发展中开辟出一些支线,新疆、中亚地区的路线尤为复杂。隋唐唐中期以后元朝明清走向繁荣重要性渐趋下降再度兴起日益衰落一、丝绸之路和欧亚大陆其他重要商路2.“草原丝绸之路”(1)路线:在丝绸之路北面,从漠北草原或南西伯利亚西行,经由咸海、里海以北通往欧洲或小亚细亚。(2)作用:匈奴、突厥等游牧民族多沿此路西迁。(1)开通:①西汉汉武帝根据张骞通西域获得的信息,派人对这条道路进行了探索;②唐宋时期,中原与青藏高原形成茶马互市。(2)路线:从关中平原入蜀至成都平原,沿横断山麓南下,跨越澜沧江、怒江,向西进入缅甸和印度,再通往中亚、西亚等地的商路。

材料:《汉书·张骞传》记载,张骞从西域返回后,向汉武帝汇报说:“臣在大夏(今阿富汗)时,见邛(今四川成都)竹杖、蜀布,问安得此,大夏国人曰:吾贾人往市之身毒(Yuandu,即古印度)国。身毒国在大夏东南可数千里。其俗土著,与大夏同,而卑湿暑热。其民乘象以战。其国临大水焉。以骞度之,大夏去汉万二千里,居西南。今身毒又居大夏东南数千里,有蜀物,此其去蜀不远矣。今使大夏,从羌中,险,羌人恶之;少北,则为匈奴所得;从蜀,宜径,又无寇。”

张骞提出了怎样的探险计划?他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计划?

张骞在西域的大夏见到了四川地区的特产,了解到这些产品是经由印度贩运而来的。因此他提出了从四川到印度,再由印度到大夏的新路线,也就是“西南丝绸之路”的主要路线。3.西南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一、丝绸之路和欧亚大陆其他重要商路

材料:自唐朝的茶文化诞生以后,饮茶之风也风靡全国……并以燎原之势在整个西南大地蔓延开来。为了加强对茶叶的管理控制,唐朝政府颁布了专门的茶马贸易制度,藏族人民以马匹交换茶叶的贸易开始形成……茶马古道与茶马贸易发展到宋朝时成为了政府加强西南边境地区管理的重要手段。为了维护边境的安宁和平,宋朝和明清的统治者均以茶马贸易巩固边疆,通过开放边境互相贸易的形式,实现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羁縻”目的,利用经济文化的方式阻止了少数民族的武力侵扰。另外,汉人在与少数民族进行经济交流之时在无形中增进了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感情。——摘编自聂甘霖、陈纪昌《茶马古道与茶马贸易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根据材料和所学,思考茶马古道在我国古代重要的历史价值。

①‌推动跨区域贸易繁荣‌,中原地区以茶叶、丝绸、盐铁等物资,换取边疆地区的马匹、毛皮、药材等资源,形成互补性经济体系‌;

②‌促进了民族交流和民族团结,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③‌巩固边疆与维护国家统一,‌通过控制茶马贸易实现对边疆地区的经济牵制和政治安抚‌;

④在沟通古代中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南亚的联系上,长期发挥着重要作用。一、丝绸之路和欧亚大陆其他重要商路4.海上丝绸之路含义:古代东西方的海上交通线,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它在东西方交流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朝代发展概况西汉宋元明初已经开辟了通往印度洋的海路①能够制造排水量很大、可乘载数百人的巨舟,使用先进的帆索和磁罗盘,官方使节和私人商贾出洋航海频繁;②与东南亚、南亚、西亚和东非地区建立了广泛联系;③广州、泉州、明州等沿海口岸,成为重要交易枢纽。郑和下西洋达到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交通的巅峰。一、丝绸之路和欧亚大陆其他重要商路

材料一:宋代,陆地“丝绸之路”被西夏王朝所占据,海外贸易受阻,南宋偏安江南,对外交往主要依靠海路。此时,南方已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城市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商品经济的繁荣,统治者实行奖励海外贸易的政策。

材料二:元代的大统一,为海外贸易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宋代时期,我国造船技艺和航海水平在隋唐的基础上又有了较大的发展,所制造的海船载重量更大,设计更为先进。——以上材料均选自梁励《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衰》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繁荣的原因?政治:宋:局部统一,陆路中断,对外依靠海路;元朝: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以发展。经济: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政府采取积极的对外贸易政策;技术:造船技术、航海水平更先进;优势:海路相对安全、运载量大、成本低。一、丝绸之路和欧亚大陆其他重要商路

我国是世界蚕丝业的发源地,栽桑养蚕、缫丝织绸是我们先祖的伟大发明。丝绸作为我国传统的特色产品,早在张骞开拓“丝绸之路”之前,就已出口国外。至明代,随着地理大发现和太平洋航路的开通,欧洲一些国家如西班牙、葡萄牙开始出现在东方,以中国丝绸为主要贸易品,贩运至第三国,从事赚取超额利润的大规模的“三角贸易”。——摘编自顾国达《近代中国的生丝贸易与世界市场》根据材料和所学,概括古代丝绸之路的特点:①起源早,历史悠久②路线较多,涉及范围广③时间长,前后持续近两千年④交流内容丰富,涉及经济、文化等多方面⑦交流双方具有双向性,互利互惠、平等贸易、和平相处⑥由陆路为主转向海路为主⑤中国在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一、丝绸之路和欧亚大陆其他重要商路一、丝绸之路和欧亚大陆其他重要商路二、古代商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1.物质、技术的交流方向商品/技术路径/时间地区/渠道中国对外输出西方传入中国养蚕和缫丝技术东罗马帝国陆路漆器及其制造技术、铁器及冶铁技术中亚向西传播四大发明陆路和海路西方陶瓷,特别是瓷器沿海路外销东南亚、南亚、西亚、北非、东非等西亚和北非仿制中国瓷器“汗血马”、苜蓿、葡萄西汉

中亚大宛国西瓜和中国古代文献中记载的胡桃、胡萝卜等带有“胡”字的物种西汉由西域传入服饰、饮食隋唐中亚和西亚棉花宋元陆路、海路香料、珠宝、金银器皿等外来商品早期多由陆路,宋代起基本来自海路古埃及人最早制造,从东罗马帝国传入中国玻璃二、古代商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方向文化内容传播情况中国对外输出中医随炼丹术传到阿拉伯宗教艺术袄教、摩尼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陆续传入中国佛教在汉朝从印度经中亚传入中国,逐渐中国化中亚和西亚的杂技、魔术、音乐、舞蹈在汉唐广受欢迎2.精神文化的交流二、古代商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西方传入中国

材料:从出现伊始,丝绸之路就始终主宰着人类文明进程。它仿佛是一条无形的纽带,将沿途的一个个亚欧文明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各民族、各文明的科技、制度和文化不断地发生剧烈碰撞、最终相互影响,相互融合。丝绸之路是复数形式:奴隶之路、霸权之路、白银之路、西欧之路、帝国之路、战争之路、技术之路,……丝绸之路上所流通的远不止丝绸。

——【英】彼得·弗兰科潘《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根据材料和所学,思考丝绸之路带来的影响:1.丝绸之路对世界的影响:

①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的桥梁,丰富了物质文化生活;

②沟通了东西方人类的智慧和创造,促进了西方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

③推动了欧亚大陆不同民族之间的互相认知和文化交融,加强了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2.丝绸之路对中国的影响:

①经济:农作物、畜牧品种传入中原,丰富了中国的物质生活;

②文化:佛教、基督教以及西亚中亚的音乐舞蹈艺术等传入中国,丰富了中华文化;

③社会生活:不同程度的影响了我国的饮食结构,扩大了食物来源。二、古代商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学古论今:结合本课内容,从古代丝绸之路的发展概况,谈谈现今“一带一路”倡议有何意义?(1)对中国:

①有利于我国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

②有利于保持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2)对世界:

①有利于增进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实现各国资源的优势互补,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②有利于各国消除分歧,增进友谊,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二、古代商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丝绸之路和欧亚大陆其他重要商路古代商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物质和技术交流精神文化交流影响【本课小结】: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1.“河西甸子”本用于指称产自中亚,经由西夏贩卖而来的绿松石,但在元人文献中,它也被用来指称直接从西亚商人处购得,名为“乞里马泥”(意为产自波斯起儿漫)的绿松石。这反映了元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